谨慎性原则的本质
浅谈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摘要]:作为一项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
一方面它能避免虚增资产和夸大利润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性,常常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乃至为粉饰财务报表留不了空间。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依据;缺点;应用分析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面临不肯定性因素的情况时,会计人员应维持必要的谨慎,不该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该低估欠债或费用,应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避免估计任何可能的收益。
也就是说,在不影响合理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权益的做法进行会计处置,以使财务报表不会致使其利用者按照不足的乐观,使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加倍稳健。
一、谨慎性原则的依据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和应用,其最根本的依据是不肯定性。
这里的不肯定性,除企业经济活动具有的内在的不肯定性,即各类风险外,还包括会计核算上的不肯定性。
会计核算本身的不肯定性,首先是源于会计核算大体前提的不肯定性。
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本身就是一种会计假设,虽然这是必需而且合理的,但仍然具有其不肯定性。
例如货币计量假设,其隐含了币值恒定这一前提条件,但实际是不可能达到的。
其次,在会计实务中也有不肯定性。
在会计核算中,不可避免地要大量运用会计估量,对于这些估量的合理性和未来的预期依据就必需做些假定。
例如,固定资产利用年限和净残值就有其不肯定性,在实务中实际上是假定它是合理而且肯定的,并据此计提折旧。
而谨慎性原则,则是处置这些不肯定性的一种约束因素。
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第二个依据是,为了抵消企业管理人员和投资者的过度乐观,谨慎的偏向是必要的。
这种观念可以追溯至19世纪。
那时的会计人员采用稳健主义的观念,是因为业主及领导们对自己的企业老是持乐观态度,并有可能将这种乐观态度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迫于债权人及其他报表利用者的要求,为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会计人员采用稳健主义来抵消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乐观情绪。
浅谈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浅谈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必要性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
二、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实施,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保证了各项资产的真实性,符合谨慎性原则。
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有些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任意调整固定资产的类别,将在用的固定资产列为闲置,降低因计提折旧而增加的费用金额来调整利润,使得财务报表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而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保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成本费用的连续性,真实性。
3.收入的确认收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2)收入的取得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因所有者投入资本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不属于收入。
4.或有事项的确认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不应当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同时对或有事项确认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将其作为负债: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5.关联方交易的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第二条规定:“企业财务报表中应当披露所有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相关信息。
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对于已经包括在合并范围内各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予披露,但应当披露与合并范围外各关联方的关系及其交易。
”三、谨慎性原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1.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条款缺乏可操作性由于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规定不明确,导致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目的来随意选择会计核算方法,这样就使资产和利润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浅议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中的运用
浅议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中的运用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应用能够对会计要素进行标准估计和判断,提高抵御经营风险,避免会计信息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可以抵消管理者过于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正确决策。
但是由于谨慎性原则本身具有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随意性,所以它在实际应用中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因此如何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这个问题显的尤为重要。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倾向性;适度运用一、谨慎性原则的概念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针对在会计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会计要素的确认的精确性受到影响,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在不同的处理方法的程序可能选择的情况下,不影响合理选择,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凡是可以预计的负债,损失和费用,我们都应该用相关的准则进行充分的记录和确认,而对没有把握的资产和收益,则应当按照相关的准则少计或不计,以免使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失真,从而造成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乐观预测或者盲目决策。
其本质就是资本保持资本维持。
由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考虑可能取得的收入和收益。
就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
二、我国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我国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中间摸爬滚打起来的,国外是市场经济,国内是计划经济,当年我们是在两个的夹缝中实践。
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果是确定了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再慢慢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过程。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主要表现在:1.我国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
谈在企业会计中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
谈在企业会计中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摘要】在企业会计中,谨慎性原则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谨慎性原则的定义入手,详细探讨了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作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对决策的指导作用、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以及执行策略。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具有重要性,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揭示和决策的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谨慎性原则应不断发展完善,为企业提供更加可靠的财务信息。
建议企业在会计中更加注重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谨慎性原则的遵循是企业会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企业会计,谨慎性原则,重要性,财务报表,决策,管理,执行策略,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企业会计的重要性企业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通过记录、核算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历程,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关键的信息支持。
企业会计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透明的财务信息,以便他们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通过企业会计,管理者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和运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企业会计也是企业交易的监管和管理工具,帮助企业遵守财务法规,增强企业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企业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企业良好运营和发展的基石。
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谨慎性原则的遵循尤为重要。
只有在谨慎的原则下,企业的会计信息才能更加真实可靠,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1.2 谨慎性原则的定义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准则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指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保持谨慎,对可能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生不利变化的事项应提前做出相应准备和披露。
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取证不充分或者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应该保守处理,充分考虑潜在风险和损失,同时避免夸大收益或资产的价值。
谨慎性原则的核心思想是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防范潜在的风险,保护利益相关方的权益。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从空白到成熟的渐进历程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从空白到成熟的渐进历程。
我国 1993 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开始把谨慎性原则作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项基本原则。
从 1997 年开始陆续颁布的 16 项具体会计准则中也初步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收入、或有事项等几个方面。
1998年的《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提取四项资产减值准备,在 2001 年会计制度改革之前,我国会计制度和准则条文中对谨慎性原则的描述应用虽源于国际惯例,但还不具备真正意义的谨慎性原则。
从 2001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执行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发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项准则,基本实现了我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刘玉廷,2001)。
另外,出于国情的考虑,修订了《债务重组》等 5 项准则,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范围扩大,另一方面谨慎性原则运用的自主权也扩大了,企业拥有各项资产减值的自主权,还可以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2006 年 2 月财政部频布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 项具体准则组成,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
在新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缩小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引入公允价值,但对其使用范围进行了适当限制等,这些都说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更趋成熟。
下面将分为五个阶段对谨慎性原则的发展及变迁进行分析。
4.1 谨慎性原则的缺位(1992 年以前)会计制度的变迁与经济环境有密切关系。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发展也是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而演进的。
在建国初期,中国参照前苏联的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也沿袭了前苏联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管理体制。
1978 年以前,我国企业是单一所有制形式,采用的是统收统支体制下的资金平衡会计模式。
1978 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大量涌现,是对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突破,同时当时的国有企业会计制度也难以满足和适应其会计核算和经营方式的要求。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作者:郭喜露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07期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因此,谨慎性原则的本质是资本保持及以此为核心对企业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加以维护。
会计谨慎性原则被广泛运用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财务分析过程中,在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等具体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但谨慎性原则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其如何正确运用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试就谨慎性原则在我国实际财务会计中的运用及其局限性作以探讨。
关键词:运用;谨慎性;局限性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2一、谨慎性原则的内容谨慎性原则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二、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会计中的具体运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
在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等具体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论文(2)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论文(2)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论文三、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下的应用范围(一)在资产、负债确认与计量中的应用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对于应收账款,设立坏账准备备抵账户,按照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确认坏账损失。
由于赊销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常见收款方式,受市场风险、对方企业经营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在所难免。
因此通过设立备抵账户的核算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应收账款被高估的现象。
(2)对于存货,设立存货跌价准备备抵账户,期末计价遵循”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按照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负债“高估”,资产“低估”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时,将该租赁资产租赁期开始日的公允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作比较,选择价值较低的作为该资产的入账价值。
3.固定资产折旧中,采用加速折旧法2006年新制度中,允许企业对于固定资产折旧选用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特点就是企业前期承担的固定资产价值摊销较多,后期承担地较少。
这不仅体现了新准则与国际接轨,也是谨慎性原则的重要体现。
4.资产期末价值复核时,“调低不调高”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出租人应于每期期末,对未担保余值进行复核。
如果未担保余额增加,则不做账面调整;有证据表明未担保余额已经减少的,应当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并将由此引起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计入当期损益。
5.或有事项中,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区别对待”例如企业在某些经济业务中产生潜在的债务,满足会计准则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并且在会计报告中进行披露。
而对于或有资产,企业不能确认也不可在会计报告中进行披露。
除非该资产很有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才可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6.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门槛”不同。
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其确认也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并且要求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可能性大于95%才可确认。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会计工作中一步步渗透谨慎性原则,就是为了减少企业的风险,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本文从会计结构的角度,详细论述我国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会计中的运用;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应防止过度谨慎的做法.【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必要性运用过度谨慎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时,会计人员应保持必要的谨慎,应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即在不影响合理性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权益的做法进行会计处理,使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更加稳健.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必要性1。
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和运用,其根本的依据是不确定性。
这里的不确定性,除了企业经济活动具有的内在的不确定性及各种风险外,还包括会计核算上的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中,不可避免地要大量运用会计估计,对于这些估计的合理性和未来的预期依据就必须做些假定。
而谨慎性原则,则是处理这些不确定性的一种约束因素。
2.为了抵消企业管理人员和投资者的过分乐观,谨慎的倾向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会计人员可以得到的会计信息比其他可以传递给报表使用者的信息要多得多.因此,会计人员应试图权衡这些信息和其中的风险,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恰当的估价来提供信息,使报表使用者能更全面的预计到企业面临的风险,减少盲目的乐观。
3。
对于企业来说,高估资产、权益和利润比低估他们更加危险。
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企业资产不实、虚盈实亏,使企业做出错误而不是稳健的经营决策,从而可能导致企业以后的亏损、资金周转困难、缩小生产规模,甚至破产。
从这个角度看,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是资本维持,即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
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谨慎原则,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预先估计入账,待费用或损失发生时,由于已经提前预计,就不会使企业经营成本造成忽高忽低的混乱。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谨慎性原则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
作为一项会计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内容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但由于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观臆断性等弱点,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任意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也增大,谨慎性原则既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
作为一项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
一方面它能避免虚增资产和夸大利润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性,经常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甚至为粉饰财务报表留下了空间。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准则;主观随意性;职业判断一、谨慎性原则的定义谨慎性原则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
应用谨慎性原则主要是由于会计实际操作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如果不加以估计和判断,则不利于投资者和经营者掌握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不能作出正确的的投资经营决策;其次,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驾驭市场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谨慎地应对市场的变化,谨慎地估计经营风险。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谨慎性原则在我们的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越来越广,在具体的会计实务操作中随处可见。
如收入的确认、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或有事项的确认、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计量等。
(一)收入的确认。
从经济学角度看会计谨慎性原则
从经济学角度看会计谨慎性原则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传统会计中一项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会计核算原则。
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各国会计准则所广泛采用。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经济动因和产生的经济影响,并对谨慎性原则运用所引起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如何在我国正确运用会计谨慎性原则。
关键词:会计谨慎性;经济动因;经济影响;正确运用一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概述谨慎性原则又叫稳健性原则,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惯例。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它的概念框架研究中反复讨论了谨慎性的概念,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SFAC2)中。
将谨慎性表述为:谨慎性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应,以确保商业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被充分考虑。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于谨慎性原则的表述是: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其实质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企业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二、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历史演化通常认为,谨慎性会计原则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早期盛行的机械观点这是谨慎性会计原则的起源,它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财产托管人为对其受托责任的解脱所采取的策略。
会计受托责任盛行于19世纪,当时的会计人员普遍存在强烈的灾难意识。
美国会计职业界在20世纪初开始讨论谨慎性原则。
但对谨慎性原则的普遍关注却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大危机所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促使人们进行反思,人们认识到危机之前浮夸利润和粉饰经营前景的会计报告的泛滥导致各个方面对经济的“盲目”乐观,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浅谈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以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为例子
摘要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企业同样都面临着适者生存的局面,他们所处的会计环境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这种不确定性在不断的增加很有可能使得企业遇到一些风险,这些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损失。
所以,企业为了避免风险,在会计里使用谨慎性原则成为了一种必然。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里众多原则之一,它的本质是公司对企业经济的核算采用一种保守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保持一定的谨慎小心态度;对资产和负债采用不同的方式,即少计归属自己的资产,多计归属他人的负债;收入和费用的记入也与资产和负债采用的方式相似。
这种运用谨慎性原则可以使得在风险真正来临之时有效的规避风险,然而也能让企业的经营者的判断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长远利益。
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其他相关具体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但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原因是谨慎性原则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如何正确的运用谨慎性原则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谨慎性原则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中的实际运用分析,提出谨慎性原则的两面性,指出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谨慎性原则;应用;问题;改善IABSTRACTIn develops unceasingly in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ccountant is at the objective environment uncertainty degree also in the unceasing increase, the enterprise also inevitable meets various risk, the nature to the risk information revelation also even more value, therefore, used the discrete principle in accountant to become one kind of necessity. Discrete is in the accounting one of cardinal principles, it already called the steady principle also called the conservatism, is aims at in management the element of certainty, requests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to process in accountant on must maintain the discrete careful manner. But to has enterprise's property owners, overestimation income and property compared to underestimate income and property danger many. Therefore, reflected processes in accountant on, needs to the income, the expense and the loss maintains certain discrete manner, when risk true arrival can the effective melt risk, this be possible to protect and to strengthen the enterpris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strength, as well as creditor and investor's long-term benefits.In the promulgation "Enterprise Accounting system" and in other correlation specifically cross level criterion, the discrete principle obtained very good manifesting. But discrete principle itself exists some limitations caused how correctly to utilize into the question which was worth study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discrete principle in the Jiangxi copper industry group company's actual utilization analysis, proposed the discrete principle dual character, pointed out the discrete principle some malpractices which exists in the actual utilization process,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measure.keywords:prudent principle ;application ;question ;improveII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录目录第1章谨慎性原则相关理论概述 (1)1.1 谨慎性原则概述 (1)1.2 谨慎性原则的主要表现方面 (1)1.3 谨慎性原则的利弊 (3)第2章谨慎性在江西铜业公司运用中产生的问题 (4)2.1 江西铜业公司的概括和发展历程 (4)2.2 运用谨慎性原则产生的问题 (5)第3章谨慎性原则在江西铜业公司运用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8)3.1 税法对谨慎性原则的制约 (8)3.2 市场机制对谨慎性原则的制约 (8)3.3 谨慎性原则与可比性原则存在冲突 (9)3.4 会计人员误用、滥用谨慎性原则 (9)第4章解决谨慎性原则在江西铜业公司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0)4.1 对会计准则和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 (10)4.3 进一步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10)4.3 提供措施以缓解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的冲突 (11)4.4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第1章谨慎性原则相关理论概述如今的经济可以说是蓬勃的发展,同样,事物的发展是会赋予双向的变化,企业面对的市场将会变得更加复杂,企业之间的角逐的步伐也在一步一步的加剧,所承担的经营风险也比以往更加大。
浅析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
浅析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二、谨慎性原则的本质企业之所以乐于接受谨慎性原则,是因为它对企业而言是有利的。
谨慎性原则有两个本质:1、以保护企业为主旨。
谨慎的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按谨慎的会计处理可能会与某些企业的厂长经理的短期利益发生冲突。
在实行承包经营和企业中,某些厂长经理总希望在自已的任期内完成承包指标,出现了少计费用,多计利润的现象。
但谨慎性原则是从风险上考虑保护企业的,在时间上尽可能快地将资产转化成费用,从收益中获得补偿。
2、收入和费用的时间性分布。
谨慎性会计处理原则并非从性质上否定某些收入和费用的发生和存在,而是通过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改变这些收入和费用计入各个会计期间的时间金额分布。
例如:在折旧问题上,采用加速折旧法并非是对过去直线折旧法的否定,而是改变了每期折旧的金额分布,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分布以较大的折旧额,后期以较少的折旧额。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从1992年开始运用谨慎性原则至今,我国一直在不断完善和规范有关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制度,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感受较多的是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政策还比较模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谨慎性原则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提供反映经营风险的信息,这样有利于保护投资人的权利,也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使会计信息失真。
因此,有必要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进行严格规定,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作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第 18 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谨慎性原则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简要概述谨慎性原则的涵义,着重说明谨慎性原则在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物资进销存管理和财务分析和会计处理中的具体运用。
最后,要强调实施谨慎性原则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筹资、投资、财务分析、会计核算和谨慎性原则前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因而就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各种风险信息,这就使得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
在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进一步体现。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及本质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预计可能的损失,不预计可能的收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科目。
企业使用谨慎性原则,对企业而言是有利的,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包括两方面:(1)谨慎的会计处理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保护了企业,在时间上也尽可能快的将资产转化成费用,从收益中获得补偿。
(2)谨慎性会计处理并非从性质上否定某些收入和费用的发生和存在,而是通过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改变这些收入和费用计入各个会计期间的时间金额分布。
二、筹资管理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筹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筹资数量、筹资时间、筹资来源和筹资方式等。
为了规避筹资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1)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组合,以分散筹资风险。
权益资金是指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内部资金,其风险一般小于借款、债券或发行股票等负债资金的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
采取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或发行股票等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可以扬长避短,分散筹资成本。
(2)筹资规模适当。
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企业财务人员应采用一定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
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理解与应用谨慎性原则十分重要。
本文详尽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本质,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及其产生的双重影响,并指出了在会计核算中应用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会计信息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对于规避企业风险和损失,有效地保护投资人、债权人利益,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者进行正确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探讨和研究,寻求最佳解决对策,使稳健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本质谨慎性原则在我国已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二章第十八条中作了概括性的表述:“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谨慎性原则常表述为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
更确切地说,就是要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把客观存在计算进去,面对可能发生的收益要留有余地,在尚未实现前予以保留。
基于这种考虑,故对资产计价尽可能从低,而对负债计价、费用列支,尽可能足额,对收益尽可能现于已实现的为准。
这是一种对企业负责,保证其经济基础巩固,避免在一般情况下发生意外风险的措施。
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保护企业为主旨。
谨慎的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是从风险上考虑保护企业的,在时间上尽可能快地将资产转化成费用,从收益中获得补偿。
二是收入和费用的时间性分布。
谨慎性会计处理原则并非从性质上否定某些收入和费用的发生和存在,而是通过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改变这些收入和费用计入各个会计期间的时间金额分布。
2.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大类。
谨慎性原则在财产清查中的运用
巩 文 凭
摘 要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市场竞 争状况愈加激烈,企业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 大。因而,任何 一个企业都需要进行不 断地 财产清 查 ,从而更好 了解企业经营的需要 。财产清查不仅是会计核算的一种特有方法 ,也是进行 内部 控制不可或缺的环节。为 了更好地达 到财产 清查的 目的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应该严格遵 守谨慎性原则。在 正确理解谨慎性 原则的基础 上,对 固定资产的核 算进行详 细的分析 、 阐述 ,这 对 会 计核 算 有 着 重要 意 义 。 关键词 :谨慎 性 ;财产 清查 ;会计计算;运 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只有合理科学地应用谨慎性 原则 ,才能更好 地达 到保护企业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市场的适应能力 。谨 慎性原则在 会计核算 中是一项必不可少 的原 则 ,它具有将会计 信息真实化 的作用 。 因此 ,恰 当合理的使用谨 慎性原则不仅能够真实清晰地 反映企业的财务 状 况及经 营成果 ,还能够提高会计信息 的质量 。为了企 业能够获得 良好 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会计人 员和管理 当局需要合理评估谨慎性原则 与相关会计信息质 量的关 系,从 而面 对企业在 经 营当 中潜 在 的风险 因 素 ,确保 企业 的健康发展 。 谨 慎性 原 则 的 相 关 概 念 理 论 谨慎性原则 ,也称为稳健性原则 ,指的是在会计核算 时,合理 预计 将要花销的费用和产生 的损失 ,并予人账 ,而对可能取得 的收入 ,将不 进行提前入账。这种高估损失 ,低估资产的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减 少会计核算中的经营风 险。企业 的经营决策 ,在市场上 的竞争能力 都需 要会计核算提供反 映经 营风险 的信息 。此 外 ,谨慎 性原则 在确认 、计 量 、报告等方面均有所体 现。 谨慎性原则的本质是 以保护企业为首要 任务。通过运用谨慎 性原则 的理 论 来 进 行 会 计 处 理 ,从 而 使 得 企 业 在 市 场 的竞 争 中避 免 风 险 ,减 少 损失 。然而 ,遵循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容易与企业 负责人的短期 利 益相 冲突。谨慎性原则实质上是保护企业的一种有 效手段 ,它从多个 风险角度来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问题 。通过在短时间内迅速将资产转 化成费用 , 从而在收益 中得到补偿 。总之 ,谨慎性 原则是 指运用谨慎 的 会 计处 理方 法 改 变 收 人 和 消 费计 人 的 时 间和 金 额 分 布 ,并 不 是 直 接 否 定 某些收入 和费用 的发生和存在。 国际上关 于谨慎性原则的定义一般分为 以下三个方面 :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问题探讨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问题探讨作者:韩书玉张忠慧来源:《商场现代化》2014年第06期摘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激烈的竞争下导致企业严格要求各项工作的进行,谨慎性原则也就在此环境下提出并且应用在会计中。
本文通过对谨慎性原则的含义、本质以及重要性的阐述来简要了解谨慎性原则,在此前提下,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其正常运作下的应用,并对该原则的运用进行改善,以期望能够在会计中应用的更加完善。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风险损失;经济效益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除了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外,还需要企业内部的工作的严格进行。
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就要求谨慎性的进行。
坚持谨慎性原则,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将强地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效益的损失,也能够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会减少,让企业的经营者更加明确公司发展的状况,适当地做出合适公司发展的决策,最终带给企业更好的发展机遇,并且在机遇中得以更好的发展,在竞争中得以生存。
一、谨慎性原则的简析1.谨慎性原则的含义谨慎性原也叫做稳健性原则,是指在企业的给类型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上保持谨慎的态度,有着多种不同的方式或者程序可以处理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基础上,要求会计人员选择对经营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来处理合。
这样才会充分地考虑到将来会产生的风险损失,尽量的少计或者是不计可能发生的利益,最终才会让企业的经营者了解到公司的实际经济状况和企业面临的各类型风险,掌权者才会在面临风险和损失时,提出适当的对策来应对。
谨慎性原则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谨慎稳健的内容。
2.谨慎性原则的本质第一,谨慎性原则从本质上来讲以保护企业为主旨。
在会计工作中运用谨慎性原则,是可以规避企业将来所面临的风险和损失的,这样会使得企业的决策者可以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提出解决方案,最后使得公司渡过风险,在竞争中得以生存,赢得胜利;第二,收入和费用的时间性分布:该原则实际上是通过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改变这些收入和费用计入各个会计期间的时间金额分布,而不是否定某些收入和费用的存在性。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制度中的运用(KJX2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会计工作中一步步渗透谨慎性原则就是为了减少企业的风险,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本文主要论述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即其随着会计制度改革逐渐具体、深入,但也应认清存在的问题。
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对于我国今后进一步完善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运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财务分析,谨慎性原则
1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及其实质
1.1 谨慎性原则的产生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主义。
它要求,凡是可能的费用或是损失应给予充分估计,而对可能的收入或利得尽量少记或不记,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因为企业面临着一个有风险的市场,必须谨慎的处理一切经济业务,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的动荡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后分别阐述权责发生制、实现原则等所包含谨慎性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中包含谨慎性原则。
(2)实现原则中包含谨慎性原则。
(3)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上也贯穿着谨慎性原则。
比如加速折旧法代替直线法等。
第二个问题:谨慎性原则的表现形式
主要对谨慎性原则的表现形式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1)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2)后进先出法。
(3)坏帐准备金。
(4)加速折旧法。
第三个问题: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会计中的具体运用。
(2)从会计计量来说,要求不得高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数额。如提取存货跌价准备等。
(3)从会计报表来说,要求会计报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特别应报告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谨慎性原则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对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运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1)提取坏帐准备。
(2)低估存货。
(3)加速折旧。
第四个问题:谨慎性原则被运用与我国的现代会计中的主要体现
(1)从会计确认来说,要求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如销售收入的确认,应满足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等;
.本文引言部分解释了什么是谨慎性原则及谨慎性原则的本质。
2.正文部分共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国的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首先从三个方面阐述必要性的问题
(1)因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