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送审稿)安庆市城乡规划局2016.6.27目录第1章总则 (1)第2章建设用地 (2)第3章开发强度 (6)第4章建筑间距 (9)第5章建筑退让 (15)第6章绿地控制 (20)第7章环境景观 (26)第8章综合交通 (31)第9章特别控制 (40)第10章单元控制 (44)第11章配套设施 (47)第12章附则 (56)附录A:名词解释 (57)附录B:计算规则 (61)附录C:建筑日照分析规则 (66)附录D:附图 (77)说明:1、本稿仿宋斜体字为技术管理规定或补充规定延续的条款;2、其他正文为根据最新政策、规范要求等新增条款。

第1章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有效调控城市资源配置,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引导城市有序建设,塑造城市特色,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安庆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制定本通则。

1.2 适用范围本通则适用于安庆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使用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工程建设,除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各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外,同时应符合本通则。

安庆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山口片区)建设用地使用和规划管理依据本通则执行。

独立工矿区、以及海口、罗岭、皖河农场等城镇建设与规划管理参照本通则执行。

风景名胜区建设与规划管理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不适用本通则。

乡、村庄建设与规划管理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镇规划标准》、《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不适用本通则。

1.3 控规管理体系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体系由“控规通则”和“地块控规”两部分组成。

“控规通则”是土地使用和开发建设的通用性规划管理规定,以整体单元规划为技术支撑;“地块控规”是具体项目地块开发建设的个案性规划管理规定,以单元规划为技术支撑。

城市规划-安庆水功能区划0928

城市规划-安庆水功能区划0928

1.1目的与意义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已成为许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安庆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根据安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现状,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重要水域的主导功能及功能排序,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功能区是十分必要的。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目标管理的重要基础。

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以及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在江河湖库划定的具有相应使用功能,并且主导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明确的水域。

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即水环境承载能力),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将水质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水域和入河污染源的主要依据;是为水资源调度,维持江河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持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强化陆域污染源管理,产业布局的优化,科学确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是明晰水权的重要依据之一。

1.2水功能区划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水功能区划应与区域水资源利用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并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和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力求满足安庆市经济发展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水资源保护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原则水功能区划要尊重水域的自然属性,充分考虑其原有的基本特性,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行政区域间、近远期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

在划定水功能区的范围和类型时,优先保护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用水水域、大型调水工程水源区。

(3)、前瞻性和实用性、可行性相结合原则水功能区划要体现社会发展的超前意识,结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划定水功能区,为将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留有余地。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07•【字号】皖政秘[2012]67号•【施行日期】2012.0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皖政秘〔2012〕67号)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审批〈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年-2030年)〉的请示》(宜政报〔2011〕18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安庆市是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先进制造业和文化旅游基地、综合交通枢纽、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总体规划》实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安庆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要积极参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分工合作,融入区域发展。

要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逐步把安庆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901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统筹中心城区、县城和不同类型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要逐步完善中心城区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要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市域城镇体系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18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80平方公里以内。

要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目标,按照“东进北扩、环山发展”的发展策略,合理安排城市空间的拓展时序,逐步形成“一城两翼、两心七片、山水交融、环状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安庆西高铁站规划方案

安庆西高铁站规划方案
6.公共服务设施:
-设立商业服务区,提供餐饮、购物、休闲等服务。
-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乘客多元化需求。
7.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确保施工和运营阶段的环境保护。
-景观设计融入地方文化元素,打造优美的站区环境。
五、实施策略
1.加强项目前期研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2.建立项目推进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协同推进项目实施。
第2篇
安庆西高铁站规划方案
一、项目概述
安庆西高铁站项目立足于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旨在打造一个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高铁站,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合规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2.前瞻性原则:结合区域发展规划,预测未来交通需求,为长远发展预留空间。
3.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注重乘客体验,提供便捷舒适的乘车环境。
4.可持续原则: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规划目标
1.交通枢纽:构建集高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2.区域发展引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3.绿色示范站:建成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示范性高铁站。
4.创新驱动: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项目品质。
四、规划内容
1.站点选址:
-选址于安庆市区西侧,毗邻城市主干道,交通便利,易于乘客集散。
-充分考虑城市规划,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2.站场规模:
-设立4台8线,预留扩建条件,满足未来客流量增长需求。
-设立站前广场,提供充足的乘客候车、换乘空间。
四、规划内容

皖河农场总体规划(2011~2030) 6.7

皖河农场总体规划(2011~2030) 6.7
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皖河农场 2011年 06月
4.土地利用现状——功能结构
主要四大功能:生活生产服务、耕地种植、蔬菜园地、水产养殖
空间结构:“一核、两带、 一区、一园、一片”: “一核”指双河口小城镇组团; “两带”指沿皖河、长江 ; “一区”指练城水产养殖区;
“一园”指安庆市“西菜园”;
皖河农场
2011年 06月
3.镇村体系现状——空间形态
皖河农场三面环水,由皖河、长江和津潭河围合形成“人”字形版图,村镇居 民点主要围绕江、河、路等主要交通线路方向拓展,形成串珠状空间形态,主要包 括皖河、沿河公路、津潭河、幸福河(引河)、漕河、安九公路(S332)和长江。 在结构关系层面上,以总场场部所在的小城镇为城镇核心,10个农业分场和水 产养殖场内主要村镇居民点沿皖河、长江线带状分布,均处于同马大堤外侧,整体 上呈现“两轴一核”的空间形态。其他散落的居民点按照行政区划、地缘关系,围 绕小城镇和分场内主要村镇居民点呈星状布置。
1.2功能组织 居住功能
综合服务
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皖河农场 2011年 06月
1.双河口镇用地现状
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皖河农场
2011年 06月
第三部分
1 2 3 4 5 6
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发展背景分析
产业发展战略
农业发展规划
工业发展规划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沿江产业发展规划
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皖河农场 2011年 06月
(5)人口的空心化
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皖河农场 2011年 06月
1.发展背景分析
1.4.3机遇分析
(1)宏观层面 ① 国家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支持 ②国家对中部崛起的优惠政策 ③产业升级和转移 (2)中观层面 ——安徽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支持 (3)微观层面 ——安庆市战略地位的转变

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

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

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5.13•【字号】宜政秘〔2017〕98号•【施行日期】2017.05.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宜政秘〔2017〕9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已经市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5月13日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目录第1章总则第2章建设用地第3章开发强度第4章建筑间距第5章建筑退让第6章绿地控制第7章环境景观第8章综合交通第9章特别控制第10章单元控制第11章配套设施第12章附则附录A:名词解释附录B:计算规则附录C:建筑日照分析规则附录D:附图第1章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有效调控城市资源配置,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引导城市有序建设,塑造城市特色,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安庆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制定本通则。

1.2 适用范围本通则适用于安庆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使用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工程建设,除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各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外,同时应符合本通则。

安庆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山口片区)建设用地使用和规划管理依据本通则执行。

独立工矿区、以及海口、罗岭、皖河农场等城镇建设与规划管理参照本通则执行。

风景名胜区建设与规划管理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不适用本通则。

乡、村庄建设与规划管理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镇规划标准》、《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不适用本通则。

1.3 控规管理体系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体系由“控规通则”和“地块控规”两部分组成。

安庆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附图

安庆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附图

附件1:安庆市综合交通规划图附图1 安庆市交通现状示意图
附图2 安庆市综合交通网络规划示意图
附图3 安庆市铁路网络规划示意图
附图4 安庆市高速公路网络规划示意图
附图5 安庆市一级公路网络规划示意图
附图6 安庆市客运枢纽场站布局示意图
附图2 安庆市客运枢纽场站布局示意图
公路客运西站 公路客运中心站 公路客运东站 公路客运北站
龙山公路客运站 安庆机场 潜山汽车站 岳西汽车站 太湖汽车站 桐城汽车站 望江汽车站 宿松汽车站 枞阳汽车站 怀宁汽车站 火车客运站 花亭湖旅游车站
附图7 安庆市货运枢纽场站布局示意图。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皖政秘[2011]213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皖政秘[2011]213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皖政秘〔2011〕213号)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请求批准安庆市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宜政报〔2011〕13号)悉。

经研究,现就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三、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适度开发未利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切实保障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民生工程、重要基础设施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建设用地。

到2020年,你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67973.3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14905.10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8779.38公顷以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8779.38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8392.97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1.74平方米以内。

四、加强土地利用统筹和管控。

加大农用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合理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优化产业用地、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

积极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和方法,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居住集中、城乡协调的建设用地空间格局。

安庆城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任务书

安庆城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任务书

附件1《安庆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任务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滞后与城市城镇化速度不相协调。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要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强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创新、协调、绿色等方面的规划措施;强化“多规合一”的工作,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注重提升城市品质等工作要求,更好有序指导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科学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安庆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拟编制安庆市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

二、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包括《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30年)》确定的市域901平方公里研究范围,重点考虑中心城区195平方公里范围,涉及到市级及区级公共设施布点规划要求在市域范围内统筹考虑。

2、规划期限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

3、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安徽省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编制导则》和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

4、总体要求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市域、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体系构成和配置标准,科学预测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需求,并对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建设规模、用地安排等进行综合规划与统筹安排,以引导与控制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达到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承载力、公平配置公共资源、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规划目标。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主要把握两个方面,首先是明晰、解决当前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要在规划中体现、落实未来一段时期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求。

(1)把握当前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层级问题:区县级、社区级设施极为短缺,重大型设施,轻系统建设,难以满足均等化服务、影响近距离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制约城市社会事业发展。

城市规划-《安庆市水功能区划》编制工作进度及技术细则

城市规划-《安庆市水功能区划》编制工作进度及技术细则

《安庆市地表水功能区划》编制大纲安徽省安庆水文水资源局2009.2《安庆市地表水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大纲一、水功能区划的目的和意义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以及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在江河湖库划定的具有相应使用功能,并且主导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明确的水域。

为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安庆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根据安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现状,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重要水域的主导功能及功能排序,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功能区是十分必要的。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目标管理的重要基础。

二、水功能区划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水功能区划应与区域水资源利用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并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和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力求满足安庆市经济发展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水资源保护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原则水功能区划要尊重水域的自然属性,充分考虑其原有的基本特性,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行政区域间、近远期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

在划定水功能区的范围和类型时,优先保护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用水水域、大型调水工程水源区。

3、前瞻性和实用性、可行性相结合原则水功能区划要体现社会发展的超前意识,结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划定水功能区,为将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留有余地。

水功能区的分区界限,尽可能与行政区界一致,以便管理。

区划方案的确定不仅要反映实际需求,还要考虑技术和经济发展,切实可行。

4、水质、水量并重,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原则水功能区划既要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量的需求,又要考虑分区类型划分对水质的要求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的水文特征,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

划分水功能区,确定其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不得低于现状功能和现状水质。

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关于对《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改的说明《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技术规定)已试行两年多,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的颁布实施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结合两年来的实际运用以及兄弟城市的先进管理经验,我们将《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了修订。

宗旨是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进一步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性化管理。

下面,就我们的修改内容重点向大家进行说明:1、适用范围的界定原《技术规定》适用范围是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依据《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修改为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范围。

(第1条)2、老、旧、新区建设提出新要求根据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和政府领导的指示以及市民网站的意见,结合我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具体要求,我局在《技术规定》中对老、旧、新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城区以“双增双减”为基本原则;旧区要优化、调整用地布局结构,加强河湖水系整治和环境污染治理,改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公共配套服务体系;新区以“建设一片、配套一片、成景一片”为目标;(第17、18条)3、日照标准进一步提高在原《技术规定》中对高层进行日照分析要求用累计法计算。

鉴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维权意识逐日加强。

仍按简单的日照累计法计算建筑物的间距,经常造成被遮挡的既有建筑物内的居民提出异议。

修改中对日照分析法计算间距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增加了“连续日照一个小时以上”的内容。

(第39条)4、临街建筑退让标准提高按照市政府宜政办秘[2009]47号文中提出的要求进行修改。

(第56条)5、不同性质类别建筑(群)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进行了调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区内的机动车停车要求也在提高,停车难已成居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为此,我们对住宅部分的机动车停车位进行了调整,保障性用房的标准也做了适当的修改。

城市规划-13-安庆市皖河流域综合规划-综合说明

城市规划-13-安庆市皖河流域综合规划-综合说明

1 综合说明1.1 流域概况1.1.1 自然地理皖河发源于大别山南麓的岳西县,是长江北岸市境最大支流,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5°45′~117°02′,北纬30°03′~31°01′,东南濒临长江与池洲市隔江相望,西南与望江县、宿松县及省英山县、蕲春县境的华阳河流域相邻,西北为岳西县的淮河流域支流淠河,东北与市大观区、桐城市所属的菜子湖流域接壤。

流域涉及的行政区包括市的岳西、太湖、望江、潜山、宿松、怀宁6县,大观、宜秀2区和皖河农场,国土面积6441km2,占全省面积的4.6%。

皖河流域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1。

皖河由长河、潜水、皖水三条一级支流及武昌湖水系组成,流域面积分别为长河2500km2,潜水1326km2,皖水1082km2,武昌湖1084km2。

武昌湖湖面面积104.53km2(相应水位14.10m,吴淞高程系,以下出特别注明外均为吴淞高程),总库容约5亿m3。

长河花凉亭水库以上、潜水野人寨以上和皖水乌石堰以上为上游地区,长河花凉亭水库以下、潜水野寨以下、皖水乌石堰以下至石牌以上(4908km2)为流域中游地区,石牌以下至河口为流域下游区域。

皖河流域按山、丘、圩、湖划分:山区面积3337km2,占51.8%,丘陵区面积1689km2,占26.2%,圩区面积1021km2,占15.9%,主要河湖水面面积394km2,占6.1%。

流域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上有明显的阶梯状特征。

最高点位于长河、潜水分界的陀尖(黄海高程1751m)。

流域地形地貌可分为大别山中低山区、大别山前缘高岗地、低山丘陵区、湖积平原。

本流域地层属扬子地层区,其中西北部属大别山地层分区,其余大部分地区属下扬子地层分区。

本域地震主要集中在磨子潭深断裂和池-太深断裂等深大断裂带沿线,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0.23•【字号】宜政办发[2010]30号•【施行日期】2010.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宜政办发〔2010〕3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安庆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的通知》(庆编〔2009〕32号)精神,保留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

一、主要职责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15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决定》(庆发〔2004〕8号)文件的规定,开发区管委会代表市政府对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根据授权行使市级行政审批、经济协调与管理等职责。

(一)依据安庆市总体规划,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依法制订开发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工作规范。

(三)编制开发区招商引资计划,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审批或审核、注册、登记开发区的投资项目。

(四)依据开发区总体规划,负责开发区内工程建设和建筑市场的管理工作;指导、监督、管理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监理以及工程质量,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五)负责开发区内土地征用、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和土地储备以及地政地籍的具体管理工作。

安庆市学校布点规划

安庆市学校布点规划

安庆市主城区中小学校布点规划第一章总则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安庆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实施“安庆市教育行动振兴计划”,促进安庆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完善中小学校的规划布局,合理有序的建设中小学校,引导安庆市主城区中小学校布点科学、合理、有序进行,特编制《安庆市主城区中小学校布点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为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主城区范围,即规划中的西部组团、中部组团和东部组团。

近期至2022 年,城市人口规模为90 万人;远期至2022 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20 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年4 月1 日国务院);教育部《关于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国家中小学建造设计规范》(GBJ 99—8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我省中小学布局的意见》;《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002);《安徽省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1987);《安庆市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22 年发展规划》;《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2);教育局关于教育事业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及相关规划、设计规范。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方向;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优先发展与宏观调控的原则。

新校建设和老校改造相结合的原则。

规模适度和就近入学的原则。

多层次、多渠道综合办学的原则。

合理使用与节约用地的原则。

适度发展高中以及高中与初中分流办学的原则。

学校选址安全性的原则。

整体规划、远近结合的原则。

文本和图则具有法律效力。

“下画线”部份为强制性条文。

发展目标规划目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至2022 年使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占初中毕业生的55%摆布,接受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学生占初中毕业生的45%左右。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马鞍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马鞍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马鞍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02•【字号】皖政秘〔2024〕49号•【施行日期】2024.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马鞍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马鞍山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报请批准〈马鞍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马鞍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马鞍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马鞍山市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地区,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要求,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紧扣落实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马鞍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15.0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1.8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62.9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超过403.73平方千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39%;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超过30.17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不少于60%;水域空间保有量不低于151.37万亩。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以三条控制线为刚性约束条件,构建“两脉四区四中心”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城镇空间发展分区“四 大片区”:
(一)皖江片区: 以长江为 纽带,由马鞍山、芜湖、铜 陵、池州、安庆、宣城等城 市组成。 (二)皖中片区 (三)皖南片区 (四)皖北片区 皖江城镇片区空间发展策略: “以芜湖为核心,安庆为副 核心促进沿江城市率先融入 长三角”。 2013-9-16

9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城镇体系规划对安庆城市发展的规划指引
发展目标:
2010年的城市人口95万人;2020年的城市人口140万人以上; 开放型、多功能的现代化综合性城市。
功能定位:
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皖-赣-鄂三省交界区域的中心城市及商贸、物流中心,加工制 造业基地; 沿江城市群的副核心城市;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制造业基地:
未来石化产业的布局在大安庆范围内综合考虑(枞阳以东地区),中心 城区重点发展现代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15
2013-9-16
城市性质
84版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 长江北岸的重要港 口、商埠和旅游中 转站,以石油化工、 轻纺工业为主的工 贸结合城市 94版总体规划 长江北岸的重要港口、历史 文化名城和旅游基地,皖西 南商贸中心,以石油化工、 轻工纺织、机电、建材为主 的综合性城市 03版总体规划 长江中下游中心城市, 工贸港口、交通枢纽城 市,历史文化名城
2013-9-16 10
区域格局与地位分析结论
安庆的发展面临国家政策、区域背景和区域 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重大机遇,其区域 格局将会由相对孤立走向开放,有望发展 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皖、鄂、 赣三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3-9-16
11
安庆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宏观的国家政策和区域背景:(三个宏观背景)

国家的政策支持——皖江产业转移示范区 泛长三角扩散和产业转移; 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安庆作为处于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期的城市,其总体规划修 编需要特别关注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的矛盾。探索、梳理出 适宜安庆的空间发展模式:
区域的整体发展的协调与统筹,指导城镇的空间布局、城乡空间资源的 保护与利用; 在确保基本资源环境的前提下,对城市空间的发展提出规划思路; 从更长远的发展考虑,分析研究“大安庆”的空间发展战略,对城市空 间布局做出指导; 探索历史文化的保护、延续和传承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从而发 挥其积极作用 2013-9-16 13

文化名城:
保持和延续安庆历史文脉特色,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发 展休闲旅游文化,着重打造新兴的创意文化,把安庆建设成为传统文化 和现代文化相得益彰、文化设施齐全、文化产业发达、文化氛围浓厚、 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城。

中心城市:
安庆虽然是皖江地区的城市,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努力融入长三角地 区,成为长江中下游具有一定地位的中心城市之一,成为承接和传递长 三角地区辐射、带动三省交界地区的关键结点。
长三角“西向泛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安徽省为长三角关系最为密切的腹地; 长三角的扩散转移主要通过长江经济带向西纵深扩散,安庆成为 长三角向西纵深扩散的通道和门户; 泛长
三角 大长 三角 小长 三角
2013-9-16
4
区域格局与地位3:

中部沿江城市经济带: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随着宏观 背景和区域政策的转变,安庆将起到中部沿江城市带的 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 城市竞争力分析研究的比较范围:
③公共设施的空间分布 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安庆 老城区,城市新区缺乏吸引 力。
规划目标: 为落实城市作为区域 综合服务中心的城市性质, 体现“历史文化名城、风 景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 市”内涵,规划大幅调高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 至2030年城市公共服务设 施增加到2707公顷,占城 市建设用地的比例提高到 15.0%。 2013-9-16
本次规划初步确定城市性质为:
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区域中心城市,先进制 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 ,滨江山水园林城市。
2013-9-16 16
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预测:
考虑主要影响因素:
(1)中部崛起、皖江经济带等区域统筹的推进以及“泛长三人 口跨越式增长阶段的来临。 (2)安庆市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中心城区极化作用大幅提升,市域人口高强度向中心城区 集中。 (4)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预测还考虑到周边几个乡镇规划期内 纳入未来城市建设区。
安庆及周边城镇群分布及关系
——安庆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需要从更大的时空范围进行思考。
安庆中心城区 要适应未来的 发展需要,需 要在更大的空 间范围内进行 统筹。
杨桥镇
月山镇
大渡口镇
2013-9-16
23
安庆沿江城镇群发展条件分析
区域宏观背景发展促使 交通四通八达 良好的港口岸线资源 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3-9-16
1
主要汇报内容
城市发展条件 发展目标 中心城区规划及规划区城乡统筹

2013-9-16
2
区域格局与地位1

安庆与周边区域的关系:由相对孤立走向开放;
长三角扩散趋势已经突显,安徽省是长三角扩散的直接腹地; 随着宁安高速铁路、江北高速公路、阜景铁路等若干条铁路和高速 公路的建设,安庆的交通发生重大的变化,融入了大的交通体系, 安庆与长三角的联系将得到更多的加强。 中部更多省份与城市将通经安庆与长三角发生联系。

泛长三角层面:安庆是长三角西向泛化的通道和门户;
长三角“西向泛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安徽省为长三角关系最为密切的腹地; 长三角的扩散转移主要通过长江经济带向西纵深扩散,安庆成为长 三角向西纵深扩散的通道和门户;
2013-9-16
3
区域格局与地位2:

泛长三角层面:安庆是长三角西向泛化的通道和门户;
北部生态旅 游发展区
西部产业 发展区
28
空间布局结构
结构:
主城区+外围组团 ;
其中: 主城区:一城两翼 “两心六片、山水交 融、带状组团”
2013-9-16
龙山组团 白泽湖组团
山口组团
西部工业区
中部生活区 主城区
29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现状主要问题:
①公共服务设施总量不 足,品质不高。 ②公益性的文化、体育 设施严重缺乏。
规划布局方案
2013-9-16
26
规划区空间结构
2013-9-16
27
“产业集中区”空间布局

一区两园
北部生态旅游发展区:依 托大龙山森林公园和破罡 湖风景旅游资源以及五横 、罗岭的历史人文资源和 山区特色农产品资源,整 合周边山水景观资源,形 成城市北部环山生态旅游 发展区 西部产业发展区:围绕石 门湖发展,在用地布局、 交通联系、空间形态等方 面注重其整体性。未来随 着产业集中区的大发展, 海口镇布局需要重新考虑 ,皖河农场的产业规划布 局待发展条件明晰的情况 下,需要与山口、海口等 地区统筹考虑布局,同时 考虑与南部大渡口的联系 通道。 2013-9-16

用地规模预测:
2020年140km2(人均100m2) 2030年180km2 (人均100m2)
2013-9-16
18
中心城区规划和规划区城乡统筹 (及沿江城镇群协调发展研究)
2013-9-16
19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76.8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现状 人口76.2万人,人均100.8平方米。
03版规划、现 状实施状况
存在的矛盾:
– 铁路站场、 选线的变化 – 东部新城建 设较为缓慢 – 东部新城还 是依托老城 区往东发展 – 港口已建设
2013-9-16
20
现状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中心区同构,名城保护压力 较大; 开发区、工业区主体较多,工业用地布局混乱, 工业包围城市;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较为不足,与作为区域中心城 市需要不适应; 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布局混杂,三类居住所占比 例较高; 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城市空间拓展限制性因素较多,可供发展用地有 限; 带状城市发展的交通组织问题; 2013-9-16 21
核心竞争力:
城市规模效应较强 旅游业优势明显 大型企业效益较好 交通物流基础较好
2013-9-16
6
区域格局与地位4:

安徽省层面:安庆是沿江城市群副核心城 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先导城市,安 徽省旅游服务基地、石化产业基地。
2013-9-16
7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中心职能弱,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产业发展不尽合理。二产主导产业单一,三产发展 缓慢。 市域整体生态环境较为敏感,市区的石化污染较为 严重。 可用于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的分布比较零散, 城市建设如何有效地合理利用土地。 关注城乡统筹。城与乡的发展需要统筹考虑。
2013-9-16
12
规划思路
人口规模预测:
市域:2008年现状人口规模627万人,预测2020年人口规模 675万人,2030年人口规模710万人。 中心城区:2008年现状人口76.2万人,预测2020年140万人, 17 2030年180万人。
2013-9-16
城市规模

城镇化水平:
2008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为38.7%;预测2020年城镇化水 平为53%—58%,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65%—70%。 依据市域人口预测,2020年总人口规模按675万人左右 考虑,城镇人口为370万人左右;2030年总人口710万 人左右考虑,城镇人口为480万人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