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加减治验四则

合集下载

彭景星运用补中益气汤验案四则

彭景星运用补中益气汤验案四则

彭景星运用补中益气汤验案四则补中益气汤(以下称本方)由黄芪、人参、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白术、甘草等药组成,为李东垣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名方。

彭老运用本方加减,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之病证,每获奇效。

兹举其治验数则于次,以就正同道。

1补中摄血疗崩漏例:王××,女,37岁,工人。

1991年9月2日诊。

患者一向月经正常,从今年5月起,经量逐渐增多,且迁延难净,当时疑宫环作祟,取出宫环后不见改善。

每次经至,必用止血敏、宫血宁等药,尚需10余日始净。

经B超探查无器质性病变。

末次月经8月12日,至今尚量多色淡未净,兼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短气乏力小腹空坠,喜按舌淡白,脉沉弱无力。

诊属脾虚气陷,冲任不固之崩漏。

治宜补中益气,固摄冲任,用本方加减。

炙黄芪20g,党参20g,煅龙、牡(先煎)各20g,白术10g,当归身(酒洗)10g,炙甘草10g,茜草炭10g,升麻3g,柴胡3,陈皮5g,海螵蛸15g,阿胶珠15g,藕节20g,荷梗15g。

水煎内服,每日1剂。

服上方2剂,血止证减,尚觉头昏,腰酸疼,遂于方中去阿胶,茜草生用,加续断、寄生各10g,续服5剂,诸证皆愈。

于9月15日经至,量正常,3日净。

以后月经按时来潮,亦无其他不适。

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患者因脾虚气陷,化源不足,累及冲任,见清阳不升,摄血无权诸证。

故以补中益气汤合乌贼骨丸意,益气升阳,调冲任以摄血。

当归本为养血要药,但辛温且兼“窜动”之性,与血证稍形戈戟。

今以酒洗,使减其辛温窜动之性,而增强守补之力。

全方标本兼顾,故服之即效。

2补中温肺止遗尿例:代××,男,9岁,学生。

1983年10月20日诊。

患儿素体虚弱,一月前因尿频尿急,某医指为下焦湿热,予八正散加味治疗,不仅无效,竟致尿液淋沥不摄,家长惊惧辍学来诊。

见其发育欠佳,面白肢凉,阴茎包皮不长,小便滴沥而出,白天因尿湿频换内裤,夜间床上需用尿布。

补中益气汤加减法

补中益气汤加减法

补中益气汤加减法补中益气汤(东恒)黄芪甘草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当归升麻柴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以益皮毛而闭奏理,不令自汗,上喘气短,损其元气,用人参补之,心火乘脾,用炙甘草之甘温,泻火热而补胃中元气。

若脾胃急痛,腹中急缩,宜多用,这三味药,是除湿热烦热得圣药。

白术性苦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升麻,柴胡苦平,味薄,升胃中清气,又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又缓解带脉之缩急。

当归和血,橘红理胸中之气,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或少加黄柏,以救肾水,泻阴中伏火,表热,一,二服,气和微汗而愈。

咽干者,加干葛。

心刺痛,属血涩不足,加当归。

精神短少者,加人参,五味子。

头疼,加蔓荆子,川芎。

脑痛,加蒿本,细辛。

有痰,加半夏生姜。

咳嗽,夏加五味子,麦门冬,秋冬加麻黄,春加佛耳草,款冬花,久咳,去人参。

食欲不振,加青皮,木香,陈皮,冬天加益智仁,草豆蔻,夏天加芩,连,秋加摈榔,砂仁。

心下痞闷,加芍药黄连。

腹胀加枳实,木香,砂仁,厚朴,冬加生姜肉桂,腹痛加白芍,甘草,有寒,加桂心,夏加芩甘草芍药,冬加益智,半夏,草豆蔻。

胁痛或缩急,加柴胡,甘草。

脐下痛,加熟地,肉桂。

大便干,加当归,大黄。

脚软无力,加黄柏,心浮气乱,朱砂安神丸固之。

上此方加减法,是饮食劳倦,喜怒不节,如病热中,则可用之。

若未传寒中,则不可用也,盖甘酸适足以益其病耳,如黄、人参、甘草、芍药、五味子之类是也。

功效功效一: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可以有效调节中气下陷、滋补身体,解除体虚乏力症状。

功效二:健脾润肠。

这也是补中益气丸的功效之一,比如补中益气丸中的炙甘草和白术都可用于脾胃虚弱,健脾调胃、益气复脉之效。

功效三:调节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此种功效是根据补中益气丸的药理研究而来的,比如白术可以燥湿利水、当归则可以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营养不良、贫血、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感冒、发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冠心病、心律失常、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症、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脱肛、便血、慢性胆囊炎、胃下垂、子宫下垂,泌尿系结石、失眠、便秘,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月经不调、气虚头疼等。

加减补中益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加减补中益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加减补中益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加减补中益气汤(《中医妇科治疗学》)【组成】黄芪10g 人参10g白术6g 陈皮6g 甘草3g升麻3g 柴胡3g 阿胶(化、冲服)6g 焦艾叶6g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主治】体质素虚,妊娠四五个月,腰酸腹胀,或有下坠感,精神疲乏,胎动不安,阴道有少许出血,脉滑无力。

【证析】胎动不安,阴道出血,是本方主证;气虚下陷,不能束胎,是此证病机;腰酸腹胀,有下坠感,是气虚下陷不能束胎的辨证依据。

妊娠四、五月,需要大量营养供给胎儿发育成长。

若孕妇体质素虚,最易气虚下陷,不能束胎而有腰酸腹胀,气往下坠,胎动不安,阴道出血等证象。

【病机】气虚下陷,不能束胎。

【治法】补气安胎,升阳举陷法。

【方义】气虚下陷,不能束胎,法当补气安胎,升阳举陷。

方用黄芪、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使气足自能束胎,脾健自能养胎。

佐陈皮芳香行气,补而不滞,并有增强食欲作用。

升麻、柴胡协助人参、黄芪升举中气,气不下陷,则腰酸、腹胀、下坠可愈。

复用阿胶、艾叶止血、安胎,共呈补气安胎、升阳举陷之效。

若兼肾虚,可加续断、乌贼骨补肾止血。

此方选自卓雨农的《中医妇科治疗学》,即补中益气汤去当归,加阿胶、艾叶。

卓氏认为当归动血,凡见月经量多即去之不用,此证妊娠阴道出血,故去收缩子宫而动血的当归,加入止血的胶艾叶,一加一减,无不切中病情。

此方是益气摄血与止血法合用的结构。

【应用】可用于妊娠胎动不安,阴道出血;或月经量多,属于气虚下陷机理者。

【歌括】加减补中益气汤,参芪术草升柴匡,胶艾止血陈理气,补血安胎止血良。

最全的补中益气汤加减法

最全的补中益气汤加减法

最全的补中益气汤加减法#5个基础方加法。

①平胃散:脉缓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湿盛。

②黄芪建中汤:脉弦,气弱,自汗,四肢发热,泄泻或皮毛枯槁,发脱落。

③脉虚血弱,四物汤加一二味。

④若真气不足,气短脉弱,用四君子汤。

⑤若可获小便赤涩闭塞,五苓散去,桂再去一二味。

#表虚自汗春夏+黄芪。

(白术亦能止汗)秋冬+桂枝。

#如腹中急缩或脉旋加防风,甚者加干草。

胸中狭窄或气短者,加防风甘草。

夫胀满者,加厚朴,防风甘草。

(甘草:厚朴=5:1)#腹中夯闷非腹胀,乃散而不收加芍药。

#肺气短促或不足加人参白芍。

#腹中痛者加甘草,白芍。

腹疼兼发热加黄芩。

腹中寒,或恶寒加桂枝。

#怠卧有湿。

胃虚不能食。

沉困泄泻加苍术,自汗加白术#小便不利加茯苓。

口渴亦加之气弱者加人参白茯苓。

气盛者加砂仁赤茯苓气不转。

有热少加黄连。

心烦乱亦加之#小便少加猪苓泽泻。

口不渴小便闭加黄柏知母。

小便涩加滑石。

小便淋痛。

加泽泻。

(五苓散治渴小便不利,无恶寒者去桂枝)#不渴而小便自利。

妄见妄闻淤血+黄柏知母#中满腹胀加厚朴#气不顺加陈皮。

气滞加青皮陈皮1:3。

#气短小便不利者。

四君子减茯苓加黄芪,甘草。

#血虚腹痛,周身刺痛,腹中不快努坐不便,目睛痛加当归身。

大便了而未了腹中常逼迫。

#头疼加川芎。

甚者加细辛。

#发落腹脐下痛加熟地#石膏善能去脉急数#风药发阳去脉数,火郁发之。

饮食不节伤胃劳役伤脾。

#肩背痛不能回顾。

手太阳气郁不行风要散之。

#湿热黄柏一苍术二附子0.5。

腿沉防己1川乌(附子)0.3。

肺胀。

五味子,人参,麦冬,黄连。

气短。

五味子,人参,黄芪。

气盛。

五味子人参黄芩荆芥(冬易草豆蔻)#悲恐者加桂附#补中益气汤。

气高喘,热烦脉洪大,头痛或渴怕冷身寒热。

#恶寒冷痛加桂心。

(腹)恶热喜寒腹痛。

加黄芩,白芍,甘草。

(夏用腹痛)天凉时上再加桂。

天寒时痛益智仁半夏生姜(流口水多加益智仁)#头痛+蔓荆子(脑鸣耳鸣)痛甚+川芎颠顶痛+藁本苦头痛+细辛有热头痛清空膏#脐下痛+熟地如不好+桂心身寒有湿+五苓散去桂一身尽痛风湿相搏+羌活防风藁本苍出升麻。

补中益气汤,千古一名方,这样来加减,灵机应万变

补中益气汤,千古一名方,这样来加减,灵机应万变

补中益气汤,千古一名方,这样来加减,灵机应万变补中益气汤治形神劳役,或饮食失节,劳役虚损,身热而烦,头痛,或恶寒而渴,自汗无力,气吼而喘。

黄芪(蜜炒,一钱五分),拣参(去芦,一钱),白术(去芦)、当归(酒洗)、陈皮、甘草(各一钱),柴胡、升麻(各五分),黄柏(酒炒,三分),红花(三分)上锉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空心服。

如汗多出,去升麻、柴胡,加酸枣仁一钱,夜间不睡亦如之;如头疼,加蔓荆子五分,川芎一钱;如善嚏者,加白芷、川芎;如脑疼头顶疼,加藁本一钱,细辛五分;如口渴,加葛根六分,有痰加贝母、前胡各一钱;如泄泻,加白芍、煨泽泻、茯苓各一钱;如心胸觉痞闷,去黄芪、升麻、柴胡,加枳实六分,黄连五分,姜炒;如嗽,加桑白皮一钱,五味子十五粒;如额疼,加白芷一钱,葛根、升麻各五钱;如心志不宁,加茯神一钱,远志七分,酸枣仁一钱(炒),石菖蒲七分,柏子仁一钱;如饮食少或伤饮食,加神曲、麦芽、山楂、枳实各一钱;如心脾二经舌干口燥,加黄连、山栀各五分;如胃中湿痰,加半夏一钱;如虚火上炎,加玄参、知母、黄柏(蜜炒)各一钱;如梦遗,加牡蛎、龙骨各一钱;如下部无力,加牛膝、杜仲各一钱;如脚软,加木瓜一钱,防己五分;如有痰或兼脾胃不和,加半夏、麦芽各一钱;如阴虚内热有痰,或上焦有火,加贝母、花粉各一钱,有热加枯芩八分,黄连六分;如有热壅盛眼赤,加龙胆草八分;如风寒头痛身热,加防风、川芎、白芷各一钱,羌活七分;汗多加黄芪一钱,眼痛加菊花、熟地,身热加生地;如大病后元气未足而胸满气短,加橘皮、枳实、白芍。

方源《良朋汇集经验神方》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补中益气汤治验4例

补中益气汤治验4例

补中益气汤治验4例摘要】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组成,具有补气升阳之功效。

本方在临床运用甚广,脾胃之虚或中气下陷者,多可加减运用。

笔者以补中益气汤治疗脑出血术后发热,功能性子宫出血,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疗效较满意,现将验案介绍如下。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发热功血感染肠炎一、脑出血术后谢某,男,65岁,一月前因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一直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西医;采取止血抗菌退热及支持疗法等,病人出现呕吐、纳差,转氨酶升高,故请笔者会诊。

诊见;面色萎黄、体瘦、舌淡、苔白、脉沉细、考虑术后气血亏虚、久卧伤气、诊为术后感染,证据脾胃气虚,气机升降失常,痰阻血瘀,建议停用抗菌素,治以补气养血,化痰祛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50克,党参20克,白术、苍术、陈皮、茯苓、法夏、当归、阿胶各15克;柴胡、升麻、甘草各10克,清水煎至250ml,分三次,每天一剂,连服一周,体温恢复正常,再服两周,痊愈出院。

按:脑出血术后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伤口或併发颅内、肺部感染是引起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可由单一或多种细菌感染所致,体温多在38~39℃之间,另一方面大量使用抗生素还可致药物热,该例病人术后免疫机能低下,加之久卧伤气,脾胃气虚,气机升降失常,发热主要原因是脾胃气虚,故以补中益甘温除热,辩证施治,取得满意疗效。

二、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DNB)简称功血,是由于机体内外因素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调节和制约机制,使其内分泌功能紊乱,性激素分泌失常所致子宫内膜失去其正常的有规律的周期变化。

中医学认为是由于脾虚,肾虚导致冲脉,血失流摄,血热扰及冲任,迫血妄行;或血瘀阻滞冲任,血不行经所致。

[1]林某,46岁,2008年8月16日初诊,月经周期紊乱数周,末次月经淋漓不断,量时多时少一月余,色红或淡红有血块,小腹胀,面色无华,疲乏无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经某医院给予西药、刮宫等治疗无效。

补中益气汤疑难症治验4则

补中益气汤疑难症治验4则

补 中益 气汤 出 自李东 垣 先 生 的《 脾 胃论 》, 是 临 床
上运 用 非常 广泛 的一 首著 名 方 剂 。原 用 以治疗 “ 脾胃
汤 治验 四则 , 权作 抛砖 。
1 d x , l L 泌感 发热 案
之证 , 始 得则 热 中 ” ; “ 脾证始得 , 则气 高而喘 , 身 热 而
无气 , 必 停 留 而瘀 , 以致 气 滞 血 瘀 之 证 。 ” 说 明气 虚 可
致血 瘀 , 为虚 中有 实 之证 , 常补 气 活 血 以祛 瘀 。《 灵 枢

后用 轻 品 , 同时后期结合补法 , 以 达 祛 瘀 化 于 无 形 之
目的 。
经脉》 说: “ 寒邪客于经脉之 中, 则血泣而不通。 ” 说
而不 散 , 涩渗 , 著 而不去 , 而积 皆成矣。 ” 说 明 情 志 失
பைடு நூலகம்
调, 七 情郁 结 , 气 病及 血 可 致 瘀 。 常行 气 活 血 以祛瘀 。 《 医林 改错 》 指 出: “ 元气既虚 , 必 不 能达 于 血 管 , 血 管
补 中益 气 汤 疑难 症 治验 4则
周 轶 尘
会诊 多次 , 均未 能明确发热原 因, 治 疗 均 以抗 生 素 为
2 5 %, 剩下 的患 者 则 会 不 孕 。 因此 , 在 治 疗 宫外 孕 后 ,
厥, 或 伴 恶心 呕吐 , 以及 腹 腔 内出血 等症状 和 体征 有相
似 之处 。说 明 异 位 妊 娠 发 病 多 由 血 瘀 而 来 , 因 此 治
“ 瘀” 在 治 疗异 位妊 娠 中有重 要作 用 。
药, 以对症 治疗 。
对异 位妊 娠 的 治 疗 : 在 中 医古 籍 文 献 中没 有 “ 异 位妊 娠 ” 和“ 宫外 孕 ” 病名 , 但在“ 妊娠腹痛” 、 “ 少 腹 瘀 血” 、 “ 经漏” 、 “ 经 闭” 及“ 瘾瘕 ” 等 病 证 中有 类 似 症 状

补中益气汤临证治验4则

补中益气汤临证治验4则
作 者 单位 : 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柳 州 市 工 人 医 院 中 医科 ( 柳州 5 4 5 0 0 5 )

3 1 9 2・
光 明中医 2 0 1 6年 1 1月 第 3 1卷 第 2 1期
C J G MC M N o v e m b e r 2 0 1 6 . V o l 3 1 . 2 1验 4则
吴 永 江
摘要: 通过补中益气汤临证治验4则案例, 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药, 对于具有明显脾胃虚弱证的不同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 中医“ 异病同治, 治病求本” 的治疗原则。补中益气汤具有补气健脾, 升阳举陷之功, 无论何病, 但凡辨证为脾土不足, 中气下陷之 证, 出现面色眺白, 食欲不振, 乏力, 脉沉细无力之病症 皆可予补 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以调补后天之本, 达异病 同治, 治病求本之
目的。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脾胃 虚弱; 中气下陷; 疑难病治验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6 . 2 1 . 0 5 9 文章编号: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6 ) 一 2 1 — 3 1 9 2 - 0 2
x线 胃肠 造 影检 查 : 站 立 位 时 胃小 弯 在 髂 嵴 连线 以下 1 e m。体力 完全 恢复 。 按: 本例 患者 , 有 多年 胃下垂 病 史 , 脾 胃虚弱 甚 , 无
以化 生水谷 精微 , 故纳差 , 消瘦 , 乏力 ; 中气 下 陷 , 不 能
g , 白术 0 . 9 g 。所 谓补 中 , 就 是调 补脾 胃 , 所 谓益 气 , 就 是 升发 阳气 。这 个 “ 益” 字, 在这里不作增加讲 , 而 是 升发之 意 … 。方 中黄 芪 补 中益 气 、 升 阳 固表 为 君 ; 人 参、 白术 、 甘草甘温 益气, 补 益 脾 胃为 臣 ; 陈皮 调 理 气 机, 当归补 血和 营为佐 ; 升麻、 柴胡 协 同人 参 、 黄芪 升举 清 阳为使 。全方 特 点 : 一、 补气 健脾 , 使后 天 生化有 源 , 脾 胃气 虚诸 证 自可 痊 愈 ; 二、 升 提 中气 , 恢 复 中焦 升 降 之功 能 , 使下脱 、 下 垂 之 证 自复 其 位 。 多 用 于 脾 胃虚 弱, 中气下 陷证 。笔 者在 临床 中 , 以此方 加减 治疗 多系 统疾 病取 得较好 疗 效 。现报 道如下 。

一方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34种病症

一方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34种病症

一方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34种病症气通络,平肝潜阳。

该方加地龙、豨蔹草、牛膝、天麻、白芍、龙骨。

服药6剂,症状消失,血压140/90mmHg。

③低血压:治以益气升阳,补肾养血。

该方加肉桂、葛根、麦冬、五味子、枸杞子、鹿角胶。

④脑血栓流口水:患者,男,62岁,脑血栓流口水不止,无法闭嘴,1989年9月来诊,脉弱,舌淡苔白滑,治以健脾益气,收敛固涩。

该方加龙骨、牡蛎、佩兰、益智仁、芡实、白果。

服药6剂止住口水。

神经科:①阳痿:治以益气温阳,通经活络。

该方加肉桂、淫羊藿、肉苁蓉、九香虫、蜈蚣。

②癫痫:患儿,男,6岁,患癫痫1年多,频发不自主抽搐,脉弱,玩累时加重,1995年10月来诊,治以益气解痉。

该方加天麻、全蝎、防风、皂荚、钩藤。

研沫,3g/次,3次/日,1个月治愈。

③面神经麻痹:患者,男,24岁,酒后汗出,口眼歪斜1天,先服药2剂发汗,汗后治以益气活血,通络解痉。

该方加全蝎、白附子、全蝎、皂荚、钩藤、川芎、红花。

服药5剂,1周痊愈。

④眼睑下垂:治以益气活血,收缩固脱。

该方加枳实、葛根、甘松、木贼、五倍子。

⑤眩晕:患者,女,42岁,素患高血压,近10余日眩晕恶心,不能睁眼,卧床不能动,经治1周无效请往诊,治以益气升阳,平肝熄风。

该方加菊花、薄荷、构杞子、天麻、蒺藜、钩藤、牛膝、鸡血藤。

开药5剂,服2剂可下地,服完5剂,自己来诊,再服5剂症状消失,血压由190/130mmHg 降至150/90mmHg。

⑥头痛:患者,女,40岁,头痛13年,起床先服止痛药,多方治疗无效,1999年来诊,无脉,舌淡苔薄,治以益气升阳,通络止痛。

该方加麦冬、五味子、僵蚕、元胡、蔓荆子、细辛、川芎。

服药3剂痛止,复诊,出现弦缓脉,再服3剂痊愈。

⑦手抽筋,手颤动,手麻木:治以益气养血,通络解痉。

该方加熟地、鸡血藤、桑枝、桂枝、秦艽、天麻、木瓜、伸筋草。

肌萎缩:治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该方加山药、三仙、川芎、红花、乳香、桂枝、鸡血藤。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医案4则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医案4则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医案4则展开全文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炙甘草共八味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效,主治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气虚发热、气虚下陷诸证,是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然此方的功用并不限于此,历代医家运用此方加减辨证治疗疑难杂症,亦每获奇效,如方刚强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小儿暑热证、功能性子宫出血、骨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1];杨勤龙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嘴角糜烂、局部发凉、尿浊,每获佳效[2];丁能生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泌尿系结石、老年便秘、乳汁自出、失眠,疗效显著[3]。

陶双友教授效仿前贤之法,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内外儿科杂症,疗效卓著,兹举医案4则如下。

综上所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新时期房地产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促进自身长期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企业要从预算编制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和考核措施保障预算的有效执行,实现企业资源的高度整合、科学配置以及高效利用,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

1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吴某,女,53岁,2017年3月4日初诊。

患者于3月前因外力致右肩关节及其周围肌肉组织酸痛、活动障碍,于当地市级医院门诊就诊,行MRI检查,诊断为右肩关节脱位,先后予手法复位、绷带固定及推拿手法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随后出现右肩关节反复脱位,表现为提重物、穿衣、后伸、甚则稍发力则出现肩关节脱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苦不堪言。

本病手术治疗费用高、对机体正常组织损伤大、复发率高[4~6],故患者要求服中药治疗。

诊见:形体肥胖,右肩关节动则脱位,右上肢乏力感,全身困倦乏力感,口干,腰膝酸软,怕风怕冷,纳呆,大便偏烂,小便不多,平素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象虚弱。

证属脾气虚弱,不能运化,致气血生化不足,肌肉、筋脉失濡养、软弱无力,不能固摄关节,而致右肩关节反复脱位。

治以益气健脾为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五指毛桃各50 g,柴胡、升麻、当归、益智仁各10 g,炒白术、乌药、沙苑子各15 g,山药30 g,陈皮6 g。

补中益气汤加减方

补中益气汤加减方

补中益气汤加减方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补中益气汤加减方【处方】黄芪(30g)、党参(30g)或红参(6g)、当归(10g)、陈皮(5g)、升麻(3g)、白术(10g)、黄精(12g)、紫河车(12g)、大枣(5枚)、炙甘草(6g)。

【用法】每天一副,水煎浓缩分2-3次服完。

【适用病症】用于补益气血、调理脾肾。

白细胞减少症症状为头晕乏力、四肢酸软、失眠多梦、食欲减退、心悸、畏寒肢冷、易患感冒、面色萎黄或淡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按】本方症系心脾肾亏虚,气血不足导致。

心之气血不足,则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心悸;脾气虚,气血生化乏源,不能运化精微,则四肢酸软;脾肾阳气不足,失于温煦则畏寒肢冷;气虚卫外不固则易患感冒。

故治疗当以补益气血,调理脾肾为主。

方中黄芪补气,党参、白术、大枣、炙甘草健脾补气,陈皮理气醒脾,当归、黄精、紫河车补益精血而强肾,疗虚损;升麻升举下陷之清阳,共奏补气健脾,调理脾胃,升清降浊,补益肝肾精血之妙。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酮类、胆碱等,具有强壮作用;党参含皂甙,多种糖类等,对因化疗和放射疗法产生的白血球下降有治疗作用;白术含挥发油成分,可治疗因放疗引起的白血球下降;甘草含甘草甜素、甘草酸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诸药合用,有强壮和升高白细胞之作用。

[加减]肝肾亏虚、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者加枸杞子10g,山茱萸10g,覆盆子10g;失眠多梦者加茯神10g,夜交藤15g,枣仁10g;汗多易患感冒者加浮小麦30g,防风3g,煅牡蛎25g;心悸者加丹参15g,远志8g,柏子仁10g;食欲不振者加淮山药15g,莲肉12g;气阴两虚,咽干口燥者加天冬12g,女贞子10g,何首乌15g;畏寒肢凉,面色苍白者加桂枝6g,巴戟天10g,补骨脂10g;上腹闷胀者加砂仁5g(后下),白芍10g,枳壳10g;妇女月经过多者加鹿胶10g(后下),豆稔子30g,川断12g;男子若梦遗滑精者加金樱子20g,沙苑蒺藜10g,莲须10g。

补中益气汤加减法

补中益气汤加减法

补中益气汤加减法补中益气汤酌加熟地、制首乌、阿胶、桂枝治疗原发性低血压。

补中益气汤合泽泻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补中益气汤酌加川芎、藁本、白芷、熟地为基本方治疗顽固性头痛。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失眠,药用党参、黄芪、白术、柴胡、阿胶(烊化)、生地、麦冬、酸枣仁、炙甘草、鳖甲、炒黄芩、远志,治疗后失眠症状完全消失。

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炙黄芪、党参、生地、白术、当归、陈皮、升麻、丹皮、柴胡、银花、连翘为方治疗脓毒败血症补中益气汤化裁(党参、生黄芪、炒白术、当归、柴胡、升麻、陈皮、桂枝、川芎、乌药)治疗慢性腰骶部劳损*酌加杜仲、鸡血藤、狗脊补中益气汤加减(去党参加太子参、栀子、僵蚕、茯神、白芍、竺黄、法半夏、蝉蜕、钩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搐症补中益气汤去陈皮、甘草加白芷、黄芩、麻黄、辛荑、苍耳子治疗额窦炎,服药3剂头痛减轻、鼻窍通利,继服9剂症状消失,头痛治愈补中益气汤加味(酌加夏枯草、穿山甲、石莒蒲、白芷)并随症加减治疗慢性单纯性中耳炎补中益气汤酌加茯苓、半夏治疗耳鸣补中益气汤酌加防风、辛荑、细辛治疗过敏性鼻炎(鼻鼽)补中益气汤临床(1)气分病变。

是气虚下陷本身反映出来的证象。

1)气虚生热:中气下陷,阳气内郁,可以呈现身热、自汗、渴喜热饮、脉大而虚等假热证,用补中益气汤升举下陷之阳,使清阳上升,阳气外达,则热象可除,此即甘温除热的道理之一。

2)反复感冒:卫气有固护体表,防御邪侵的功能。

卫阳既虚且陷,不能卫外,所以常患感冒。

通过益气升阳,可使阳气外达,表卫得固,自无反复感冒之忧。

3)眩晕、耳鸣:气虚下陷,清阳不能上头,津血也就不能濡养清窍(实际是因心气不足,无力输送阴血上头,西医称为低血压),空窍失其温煦和濡养,所以出现耳鸣。

故《灵枢·口问》说“人之耳鸣者,何气使然?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流,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如果测其血压低下,可用此方。

4)便秘、腹胀:中气下陷,胃肠传导乏力而致便秘;或因无力推动气行,因虚而滞,因滞而呈腹胀,用此方可使脾气健运,传导正常:此种阻塞不通证候用补法治疗,体现塞因塞用的治疗方法。

补中益气汤疑难症治验4则

补中益气汤疑难症治验4则

补中益气汤疑难症治验4则周轶尘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中医药疗法;疑难症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3.01.092文章编号:1003-8914(2013)-01-0171-02作者单位:贵州贵阳市同联诊所(贵阳550002)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先生的《脾胃论》,是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的一首著名方剂。

原用以治疗“脾胃之证,始得则热中”;“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

……唯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泄其火则愈矣。

”处方立意为甘温除大热,并立25种加减法,且嘱曰:“上一方加减,是饮食劳倦,喜怒不节,始病热中,则可用之;若末传为寒中,则不可用也,盖甘酸适足益其病尔,加黄芪、人参、甘草、芍药、五味子之类也。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扩大了补中益气汤的使用范围,除针对脾胃病外,其余各脏腑若见相同之证,即可用补中益气法。

以下是笔者所撷近几年临床所用补中益气汤治验四则,权作抛砖。

1小儿泌感发热案陈某,女,3岁11个月,汉族,2011年9月13日初诊。

其母代述:2个月前一次游泳后发现患儿尿频、尿急,诉尿痛,且略有发热,遂至医院就诊。

经查,诊为“泌感”,随即住院治疗。

经治约1周,尿道刺激症状已基本痊愈,仅觉略有尿频,唯发热未解,37.3 39.1ħ。

其后即针对发热作若干相关检查,并请外院会诊多次,均未能明确发热原因,治疗均以抗生素为主,并同时使用清热解毒、清热利尿的中药及中成药。

经治几近2个月无效而来诊。

刻诊见患儿神差欲寐,面色白,少气懒言,扪之身热,汗出较多,腹部平软,无压痛。

视其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数无力,指纹淡红隐隐。

询其母,小便较正常时次数略多,量可,淡黄清亮,时欲寐,纳差,大便偏溏,3次/日,无咳嗽、呕吐。

·171·光明中医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CJGMCM January 2013.Vol 28.1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正常,腹部B超、全身CT亦无异常发现。

补中益气汤临床验案4则

补中益气汤临床验案4则

例 1 李 某某 ,女 ,四十 岁 ,工 人 。近 两月来 腹 泻 ,每 日数次 ,稀便 ,夹杂不 消化食物 残渣 ,无 赤 白冻 ,伴腹 部胀满无 疼痛 ,纳少 ,神 疲懒言 ,乏 力气 短 ,下肢 浮肿
等症 。在外 服多种西 药无效 ,今 来我 院求诊 ,刻 下 :形 体 日渐消瘦 ,精神更为疲倦 ,下肢愈 肿 。诊 其舌质淡红 , 薄 白苔 ,脉缓 。证 属脾虚 气陷 ,法 当补 中益气 ,拟 用补 中益气汤连服 5 剂 ,诸 证大减 ,再服 5 剂渐愈 。 本例由于腹泻两月 ,脾 胃受 损 ,正气 已伤 ,表 现为 脾 虚气 陷之证 。因脾 主运化 ,脾 为气血生 化之源 ,脾 胃
拟甘温除热法 ,采用补 中益气汤连服 1 0 余剂热退病除 。
上述 4 例验案 ,根 据临床脉证 ,其发病原 因均 由脾
胃虚弱所致 ,故均用补 中益气 汤加 减 ,取得 了满意效果 。 例1 是 因腹泻 所致 脾气 虚 弱 ,仅 服 1 0剂 收 到 了很 好疗 效 ;例 2 为气 阴两虚之证 在益 气健脾 的基础 上加用 滋 阴
本 例属 于产后失 血所致气 血两虚 ,审其 脉证 ,属气
虚下陷 ,故 拟补 中益 气 为主 ,气 为血 帅 ,补 血先 补 气 ,
气行则血行 ,方 中黄 芪、党参 、升麻 、柴胡 和用 ,益气 升阳之作用倍 增 ,方 中当归与 黄芪相 配,另 加阿胶 、鸡 血藤补血之 功甚强 。患者腰 酸胀痛 为 肾亏所著的 《 脾 胃论 》 。用 于治
例 3 田某某 ,女 ,2 6 岁 ,工人 。患者 因产后 流血过多 ,

疗 脾 胃气 虚 而 设 ,李 氏 明确 指 出 “ 内伤 脾 胃,乃 伤 其
气” :“ 伤其 内不足 ,不 足者补 之” ;他又指 出 “ 以甘温之 剂 ,补其 中而 升 其 阳,甘 寒 以泻 其 火 则 愈 矣 ” ,经 日: “ 劳者温之 ,损者温之 ” ;又云 : “ 甘温除 大热” 。李 氏 的 医学思想体 系 ,就 是重 在 脾 胃,着 眼 于温 补脾 胃之气 , 本方剂 的组成 原 则 ,就 是 “ 虚 者 补 之” , “ 陷者 举 之 ” , “ 劳者温之” ,治疗脾 气虚 弱或清 阳下陷 ,以及 脾 胃内伤 的发热诸证 。我 在十余年 的临床 实践 中,应 用本方 治疗 数 十例病例 ,现举 四例如下 :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补中益气汤是中医药中的一种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乏力无力等症状。

在临床上,补中益气汤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下面就来介绍三个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的验案。

验案一:腰膝酸软、乏力无力患者周先生,男,45岁。

主诉腰膝酸软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口干舌燥,大便干燥。

经过详细的中医诊断和辨证,确诊为脾胃虚弱导致的气血不足。

根据患者的病情,中医医师决定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

处方:黄芪15克,炮吴茱萸10克,陈皮6克,干姜6克,甘草6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炒薤白10克,大枣10枚。

上药煎汤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腰膝酸软、乏力无力等症状明显改善,精神状态也有所提升,食欲明显增加,口干舌燥症状得到缓解,大便也正常了。

总体疗效良好,患者对中医药治疗获得了很大的认可和满意。

验案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患者按照医师的处方进行治疗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明显改善,腹胀腹泻也有所缓解,精神状态得到改善,体重开始回升。

通过连续的治疗,李女士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对中医药的疗效也表示肯定和认可。

验案三: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王先生,男,30岁。

患者长期面临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导致身体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王先生的症状归因于脾胃气虚,中医医师决定采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

经过连续数个疗程的治疗,王先生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疲劳乏力的症状得到缓解,精神状态逐渐恢复,注意力也有所提升。

王先生对于中医药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他表示将继续坚持中医药的治疗,希望可以彻底摆脱疲劳综合征的困扰。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1. 治疗乳糜泻
患者女性,年龄34岁,主诉腹泻、腹痛等症状已经多年,并且在许多医院治疗无效。

患者瘦弱,乏力,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泪涟涟,便秘,舌淡苔白,脉弱。

诊断为乳糜泻,需要治疗。

治疗方案:补中益气汤,加减。

组成:人参30g,黄芪30g,白术30g,炙甘草10g,半夏10g,生姜5g,大枣2枚,
枸杞子、山楂各15g。

治疗效果:患者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5剂,腹泻、腹痛症状均有好转,乏力、面色
苍白、精神萎靡等不适明显减轻。

舌淡苔白,脉象在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

2. 治疗慢性胃炎
患者女性,年龄46岁,主诉慢性胃炎已经十年,经常胃部疼痛,胸口堵得慌,自觉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不思饮食。

患者体质较虚弱,常常感到疲惫无力,舌淡苔白,脉
沉弱。

诊断为慢性胃炎,并且需要治疗。

3. 治疗失眠
患者男性,年龄62岁,主诉失眠已经长达3个月,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因此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疲劳,眼袋浮肿,舌淡苔白,脉沉细。

诊断为失眠,
需要治疗。

以上三个案例说明,补中益气汤对于一些体质虚弱、失眠、乳糜泻等疾病都有一定的
治疗效果。

当然,治疗前应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加减方
处理。

补中益气汤标准配方加减

补中益气汤标准配方加减

补中益气汤标准配方加减
黄芪15~20克、炙甘草5克、人参(去芦)10克、酒归身(将当归身用酒泡)焙干或晒干10克、橘皮(不去白)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如为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温水送下。

2补中益气汤的主要功效1、治脾胃气虚证: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咣白,饮食减少,大便稀溏,舌淡,脉大而虚软。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

3、治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

3补中益气汤加味的应用1、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蔓荆子、川芎,专治内伤发热,或里虚不足兼有外寒者。

证见发热,间作不休,微汗,至颈而还,口不知谷味,可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头痛甚者加蔓荆子、川芎。

如伴有泄泻而热不退,可加附子。

此里虚不足,若反用汗下则贻误病机。

2、补中益气汤加干姜、五味子,治内伤久咳而不愈,可见潮热、微汗、咳嗽痰稀,不思饮食。

是为气虚痰饮,不必理痰治嗽,正气足病自除。

3、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

主治脾肺气虚,或心肺气阴两亏之畏寒、肢体怠倦、痰涎自出、心悸等症。

本方有生脉散合补中益气汤之义。

如前所述,方师治疗气虚阴耗久咳案,此后余每遇此等证屡用屡效。

补中益气汤加减

补中益气汤加减

补中益气汤加减
东垣创'甘温除热'之法,为治中气亏虚之'阴火'提供一方证。

发热纠其原因,有外感,内伤之别,有虚实之异,'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

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

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甘草(三药除湿热烦热之圣药),当归(和血脉),陈皮(导滞气),升麻(引胃气上行春升之令),柴胡(行少阳之气上升),白术(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

1)腹中病,加白芍,炙甘草,即芍药甘草汤;
2)恶寒冷痛,加肉桂;
3)恶热喜寒腹痛者加芍甘汤上再加黄芩;
4)天凉时恶热而痛,于3)上加桂;
5)天寒时腹痛,去芍药加益智仁或半夏生姜;
6)如头痛加蔓荊子,痛甚加川芎,顶痛加藁本,苦痛加细辛;
7)脐下痛加熟地,痛不止者加肉桂;
8)胸中气壅滞加青皮,气促少气者去之;
9)身疼痛者,身重者湿,加五苓散去桂;1o)风湿相搏,一身尽痛者,加羌活,防风,藁本,升麻,苍术,以风药能胜湿。

11)大便秘涩加当归尾,闭涩不行,加玄明粉,中病即止;
12)久病痰嗽去人参,初病勿去。

冬秋寒凉时加麻黄;
13)春令大温加佛耳草冬花;
14)夏月病嗽加五味麦冬;
15)病人能食心下痞加黄连;
16)胁下痛加柴胡;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不得不感叹古人明医理,深谙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出入,并制方以示人!然我辈仅仅领略皮毛,自当勤之勉之,以勤能补拙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市大通 乡卫生院)
摘要: 目的:临床运用补 中益 气汤 ( 方 ),辨证 加减,治疗与 中方重用黄芪 ,因 《 本 本经 》日:黄 芪,疗疡生肌,排脓 、止痛 “ 重用 脾 阳不举,中气下陷之病机相 同的病症 不一 的多种 病症的疗效报 告; 以益气疗疡 ”。现行 的教科 书也 说:黄芪确有补气升 阳,托 毒生肌 作 方法:运 用补中益气汤之汤剂 ,丸 、胶 囊等 药物 口服治疗 中气下 陷 之 用 。 脱肛 、子宫脱垂等病外的气血 两虚 ,肝 、胆 、脾 、 胃病等多种 病症; 并选用焦 山楂 、木香配当归,活血散瘀 ,通络疗疡 ;再 加苍术 、 结 果: 本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 ;结论 :本方治疗多种病症均有较 神 曲、茯苓配 白术 、橘皮 除湿 宽中,健脾和 胃,更促其疡愈 。二诊 加 ’ 好 疗效。 山药 、肉蔻 ,意在加 强温 中补肾而培士,使其脾 胃调和 ,正气充足 而 关键词:补 中益气汤;治多种病;疗效显著 快愈其疡 。 东垣先师之补 中益气汤 是补气 升阳,升举下陷 的代表方 ,笔者遵 3 治胆胀 ( 胆囊 炎)案 《 经 》 和 仲 景 的 “ 未 病 ”及 “ 病 同 治 ” 之 理 ,辨 证 治 疗 腹 泻 、 内 治 异 刘 某 ,女,4 岁,洮南 人 ,2 0 年 i 月初诊 。主诉 :右胁胀 满 1 08 0 胃 痈 、胆 胀 、胁 痛 等验 例 四则 ,疗 效 甚 佳 ,现 介 绍 如 下 。 窜 痛 2 余 ,近 半 月 加 重 。病 缘 素 体 虚 弱 ,脾 胃不 和 ,2 前 因 怒 郁 , 年 年 1治腹泻 ( 急性胃肠炎 )案 忧思 ,食欲不 振,逐觉右胁胀满、隐痛、走窜 ,胸背不舒 ,善太 息, 杨 某 , 男 ,3 岁 , 大 安 人 ,2 0 年 9 就 诊 。 自述 : 脘 腹 胀 痛 腹 常有 口干 苦 , 恶 心 干 呕 , 大 便 不 调 , 尿 黄 少 热 。 中西 多处 治 疗 , 针 药 2 02 月 泻三 日。缘于素体较弱 ,时逢 中秋 ,衣薄感寒,午食寒凉不洁之物 , 夜发 胃脘冷胀 窜痛 ,随 即肠 鸣腹 泻,先 有稀便 ,后 为水样便 , 日行 5 6 ,伴干 呕,恶心 ,不 思饮食 ,乏力倦怠 ,针药未效 。诊见 :身 — 次 瘦 ,面 白,舌淡苔 白薄,脉弦细无力 。 诊 为:腹泻 ( 急性胃肠 炎 );证属脾虚伤食 ,机理 为体虚感寒 , 内伤饮食 :运化 失司;治宜健脾和胃治其本 ,除湿止泻 治其标 ;方 以 补 中方加茯苓 1g 5 ,肉桂 5 ,苍术1 g g 5 ,神 曲lg 剂 ,常规水煎 ,日 O 。2 3 服;禁忌除补中方外,另忌醋。 二 诊 : 泻 止痛 减 ; 脘 腹 稍 有 不 适 ,食 少 乏 力 , 舌淡 红 ,脉 弦 细无 力 。按 上 方 加 砂 仁 l g 木 香 5 ; 2 , 制 服 同 上 。 O, g 剂 一 诊 :上 症 愈 。 自觉 体 虚 ,投 补 中益 气 丸 l 调 养 。 合 按 :经日: “ 胃为水谷海 ”、 “ 太仓 ”, “ 主受纳水谷和 消磨腐 熟 ”, “ 主运 化、转输” , “ 脾 大肠主传导 ”。故水谷 之饮食 不节损 伤 脾 胃大 肠 之 功 能 故 易 致 脾 虚 食 伤 之 泻 。 本 案确属素体虚 ,脾 胃弱 ,复染食饮 内伤 ,脾 失健运而致腹泻。 治 选 补 中 益 气 汤 加 茯 苓 组 成 四君 , 意 在 健 脾 益 气 固 其 本 ; 《 神 农 本 草 经 》 日 : 茯 苓 久 服 安 魂 养 神 ,不 饥 延 年 。 故 加 茯 苓 可 加 大 补 虚 健 脾 益 气 之 功 效 。 《 证 论 》 还 直 言 : “ 阳 不 足 , 水 谷 不 化 ”, 故 血 脾 加 肉桂 , 生 姜 功 在 益 火 温 肾 暖 土 ,健 理 脾 肾 之 阳 : 以 方 中 之 橘 皮 , 焦 术 加苍 术 、 茯 苓 燥 湿 健 脾 调 整 大 肠 ; 以柴 胡 、 升 麻 疏 理 肝 气 ; 加 神 曲 促进 消食运化而升清 降浊 ;更有 归芪 大枣 益气补血治其虚,故一剂见 效 。 二 诊 加 香 砂 ,意 在 发 挥 香 砂 六 君 之 功 , 养 胃 散 滞 ,补 而 不 壅 ; 更 有 严格 禁忌、 良好将 息,故速 愈其泻 。 2治 胃痈 (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案 李某 ,男 ,5 岁 ,洮南人 ,2 0 年8 6 0 2 月就 诊。 自述 :心 口疼1 年 余,时好时犯 ,近期加重 1 月余 。缘于1 年前因劳累过度 ,饥食生凉 , 加之饮酒过量 ,致使 胃脘疼痛 ,喜暖喜按,胀满嗳腐 ,泛呕嘈杂 ,食 少纳呆 ,大便 时溏 ,神疲乏 力,手足欠温 。诊见 :体弱消瘦 ,按之脘 满、隐痛 ,面暗尤泽 ,舌淡苔少,脉弦细乏力 。胃镜诊 为:胃、十 二 指肠球部溃疡。 印诊 : 胃 痈 ( 、 十二 指 肠 球 部 溃 疡 ) ;证 属 寒 凝 瘀 阻 ;机 理 为 胃 劳伤机体 ,食伤 脾胃,运化失常,营血亏虚 ,寒邪瘀 阻,损伤 胃膜 而 致 痈 痛 ; 治 以温 阳益 气 ,健 脾 和 胃 ,散 瘀 疗 痈 。方 药 : 补 中方 加苍 术 2g 5 ,木香5 ,神 曲l g g O ,茯苓1 g 5 ,元胡2 g 0 ,焦 山楂2 g 5 ,五剂。1 日 1 ,常 规 水 煎 , 日分 3 , 空 腹 温 服 。忌 烟 、酒 、醋 、 鲶鱼 、 辛 辣 生 剂 次 冷 、粘 腻 之 品 。 二诊:痛减食增 ,但仍便稀 ,乏力 ,舌淡 苔 白薄,脉弦细。按上 l 量 黄 芪至 6 g 焦 山 楂 至 5 g 方加 0, 0 ,另 加 山药 2 g 肉 蔻 l g 1 剂 , 制 5, O。 0
按 :本案 属肝气 郁滞 ,胆气失 枢之木 郁 ,克乘脾 胃之土 虚而成 脾虚肝郁 ,气滞急拘 ,作痛作胀之候 。经日:肝主疏泄 ,喜条达 ,恶 怒 郁 。故 治 以补 中方 遵 东垣 : “ 胁 下 痛 , 或 胁 下 急 缩 ,俱 加 柴 胡三 如 分 ,甚 则 五 分 。 ”之 教 , 重 用 柴 胡 至 2 g 5 ,和 升 麻 配 黄 芩 、 金 钱 草 、 青皮疏肝利胆 ,散滞开郁 而清热 ,使 其少阳之气得 以转枢 ,故胆胀 、 胁痛 、脘腹胀满 、 口干 口苦 、尿 黄热 得消; 以橘皮 、白术配 半夏 、茯 苓 、生姜利 湿 降逆,和 胃健脾故 恶心干 呕 ,不 思饮 食得愈 ; 以当归 身 ,黄芪配 川楝 子补血 散瘀,行气止痛 ,故脘胁胸背 窜痛得 除;更以 参 、草 、大 枣补 气 和 中 ; 诸 药 合 用 共 奏 疏 利 肝 胆 ,清 热 除湿 不伤 正 , 健 脾 和 胃 ,活 血 行 气 治 胆 胀 之 功 效 。 4 治胁 痛 ( 肝 )案 乙 王 某 ,女 , 2 岁 ,大 安 人 , 2 0 年 4 初 诊 。 自述 :两 胁 胀 满 , 6 02 月 隐隐作 痛右 侧重 , 时有窜痛 2 月余 。病 系平素 体弱 ,周身 乏力 。复 因劳累 ,外感 后逐觉脘 腹 、两胁 胀满 而痛 ,食少纳 呆 ,时有头 目眩 晕 ,身倦 不舒 , 口干微 苦 ,心 烦 ,干 呕恶心 ,大便 不调 ,尿微 黄微 热 。诊 见:体 质瘦弱 ,面暗 少泽 ,舌淡暗 ,苔 白薄腻 ,脉沉弦 细无 力 。 血 压 : 1 4 7 m H ;血 、尿 常规 检 查 ( ) ; 肝 功 检 查 :总 胆 素 4/2mg 一 3 . u o / ,谷 丙 转 氨 酶 6 i / ,谷 草 转 氨 酶 5 i / 87 m lL 4uL 2 u L,碱 性 磷 酸 酶 1 6 u L 谷 酰 转 氨 酶 9 i / ; 肝 胆 脾 胰 彩 超 : 肝 被 膜 欠 光 滑 ,实 质 5 i/ , 2uL 回 声 粗 , 网 络 不 清 晰 。 乙肝 3 检 验 : 1 表 面 抗 原 C B A ( ), 3 e 对 . H sg + . 抗 原 ( ) , 5 核 心抗 体 ( ) 。 + . + 印诊 :胁痛 ( 病毒 性乙型肝炎)证属:瘀毒 内蕴 ;其机理 为脾虚 肝郁 ,毒伤营血 ;治以疏肝 实脾 治未 病,清热泻浊解瘀毒 :药 以补 中 方加减如 下:党参3 g 白术3 g 0, 0 ,茯 苓1 g 5 ,甘草1 g 0 ,柴胡l g O ,升 麻l g O ,当归2 g 0 ,北五 味子1 g 5 ,黄芪5 g 白芍2 g 0, 0 ,青皮 l g O ,茵陈 5g 0 ,虎 杖 1 g 鸡 骨 草 3 g 白 花 蛇 舌 草 2 g 7}, 1 剂 ,常 规 水 5, 0, 5:  ̄ J l 日1 煎 ,日3 服,禁忌除补中方外另要 忌醋 ,节制房事 ,避免不 良刺激 。 二诊 :上症 好转,力增食佳,痛消 ,时有大便不调 , 口干 ,脉沉 弦缓 。按上方加量鸡骨草l g O ,五味子l g O ,党参2 g ( 0 , 下转 1 7 1 页)
用 同上 。
未效 。诊见 :体质 较弱,面色微暗少泽 ,舌淡苔 白腻薄 ,脉见弦细; 超 声诊断 :胆囊 炎;化验检 查:总胆 红素2 . u o / ,直 接胆 红素 4 1m l L 1. u o / ,肝 功 ( ) 6 4 m lL 一 印诊 :胆胀一 肝郁气 滞 ( 囊炎 ) ;机 理为怒 郁伤肝 ,气滞 内 胆 郁 ,损伤脾 土;治 以疏利肝胆 ,散滞开郁治其标 ,补 土益 气治未病 ; 方药 以补 中方重用柴 胡至2 g 5 ,另加黄芩 i g 5 ,姜 半夏 l g 0 ,金 钱草 2g 5 ,茯苓 1 g 5 ,青皮 l g O ,川楝子 1 g 5 ;七付 ,每 日1 ,常规水煎 , 剂 日分3 次服 ;禁忌 :除补 中方禁忌外 ,另忌醋 、鸡 蛋、饴糖 ;避 免怒
愈。
三诊 :上症基 愈 ,尚有乏 力 ,面 白舌 淡,脉 弦缓 。按上方 十剂 后 ,诸 症 消 , 胃镜 检 查 正 常 。
按 : 本 案 为 饮 食 劳 倦 , 内伤 脾 胃 ,运 化 失 职 ,营 血 生 化 不 足 ,脉 络瘀阻 ,胃膜损伤 。经日:寒凝血滞 ,久病入络 。治取益气升阳之补
ht / 啊. i y n o t:/ j ku.m p w i 。ac
学术论坛 l I 鬣国 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