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助理中医外科学详解

合集下载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一. 热疮
1.内治:
1)风热毒盛者:疏风清热解毒─辛夷清肺饮
2)湿热重者: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解毒利湿─增液汤
2.外治:青吹口油膏
二. 缠腰火丹
1.内治:
1、肝经郁热证;清泻肝火.解毒止痛。

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玄胡。

2、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解毒消肿。

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外治:玉露膏.双柏散.三黄洗济.解毒洗济.颠倒散
水疱破后:青黛膏
三. 疣
1.内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平肝潜镇─马齿苋合剂
2.外治: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掌趾疣丝状疣.
四. 癣
头癣
白秃疮肥疮
外治:一扫光或雄黄膏
手足癣
鹅掌风
外治:
1)潮红湿润者:雄黄膏或皮脂膏
2)水疱为主者:用二号癣药水或复方土槿皮酊外搽
3)粗糙皲裂者:用枫油膏外搽
脚湿气(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
1.内治:清热利湿─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
2.外治:
1)脱屑型和水疱型:一号癣药水.复方土槿皮酊.藿黄浸剂
2)脱屑干燥或有皲裂者:雄黄膏
3)有脓疱者:青黛膏
4)糜烂型:皮脂膏.雄黄膏
圆癣
外治: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颠倒散
皮损有糜烂.疼痛者:雄黄膏.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
紫白癜风
外治:密陀僧散干扑.二号癣药水或10%土槿皮酊外搽.
1 2 3 下页。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乳痈乳痈的病因病机1.乳汁郁积:乳汁郁积是乳痈最常见的原因2.肝郁胃热(妇科: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肾经入乳房)3.感受外邪:外感风邪(露怀哺乳)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小儿纯阳之体)乳痈的临床表现乳痈的辨证论治:(脱衣偷瓜)乳痈治疗以消为贵,郁滞者以通为主,成脓者以彻底排脓为要。

乳痈的外治法:成脓期切开术要求: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切开排脓切口应按乳络方向放射性切开,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水往低处流之意)乳痈的预防与调护:1.妊娠5个月后经常用温开水或肥皂水洗净乳头。

乳头内陷者可经常提拉矫正。

2.乳母宜性情舒畅,情绪稳定。

忌食辛辣炙煿之物,不过食肥甘厚腻之品。

3.保持乳头清洁,不使婴儿含乳而睡,注意乳儿口腔清洁;要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积滞,可用按摩或吸奶器帮助排出乳汁。

4.若有乳头擦伤、皲裂,可外涂麻油或蛋黄油;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5.断乳时应先逐步减少哺乳时间和次数,再行断乳。

断乳前可用生麦芽60g、生山楂60g煎汤代茶,并用皮硝60g装入纱布袋中外敷。

6.以胸罩或三角巾托起患乳,脓未成者可减少活动牵痛;破溃后可防止袋脓,有助于加速疮口愈合。

练习题1.哺乳期乳房疼痛有肿块,按之痛重。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乳癖B.乳痈C.乳癌D.乳核E.乳痨『正确答案』B 考查乳痈的特点乳痈多见于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练习题2.患者,女,28岁。

产后乳房胀痛,位于乳房外上方皮肤锨红,肿块形似鸡卵,压痛明显,按之中软,有波动感,伴壮热口渴。

切开引流的切口是A.循乳络方向作放射状切口B.乳晕旁弧形切口C.脓肿处作任意切口D.以乳头为中心的弧形切口E.脓肿波动明显处作切口『正确答案』A考查乳痈成脓后的切开方法乳癖乳癖的概念与特点乳癖是乳腺组织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特点: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必背中医外科学考点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必背中医外科学考点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必背中医外科学考点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必背中医外科学考点包括但不限于:1. 外科病证的病因病机。

2. 外科病证的辩证。

3. 外科病证的治疗,包括外治法和内治法。

4. 疖、疔、痈、有头疽、流注、丹毒等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 乳痈、乳癖、乳核、乳岩等乳房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6. 瘿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7. 瘤、岩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8. 蛇串疮、湿疮、癣、牛皮癣、瘾疹、接触性皮炎、淋病、尖锐湿疣、疥疮等皮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9. 药毒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10.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11. 黄水疮的治疗。

12. 白疕的皮损特点及治疗。

13. 热疮的治疗。

14. 虫咬皮炎的辨证论治。

15. 痔的诊断和治疗。

16. 肛隐窝炎的手术适应症。

17. 肛痈的治疗。

18. 肛漏/肛瘘的诊断和治疗。

19. 肛裂的辨证论治。

20. 脱肛的诊断。

21. 子痈、子痰的治疗。

22. 尿石症的临床特点、辨证论治。

23. 慢性前列腺炎的典型症状。

24. 股肿的定义、临床特点、辨证论治。

25.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和治疗。

26. 筋瘤的病因病机。

27. 臁疮的辨证论治。

28. 脱疽的重要考点。

29. 毒蛇咬伤的治疗。

30. 肠痈(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中医外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医外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医外科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包括感染性疾病、创伤性疾病、先天性畸形、恶性肿瘤等各种外科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生活护理。

1.2 中医外科学的特点(1) 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为指导。

中医外科学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与整个环境和周围状态密切相关,必须综合分析,深入了解,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 明确治疗原则。

中医外科学强调辨证施治,根据病情、病位、病因及个体特征,选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因人因病施治。

(3) 牵连全身。

中医外科学治疗外科疾病不仅仅是关注病灶或者症状,也要注意全身的调理和康复。

二、中医外科学的病因病机2.1 外感病因外感病因即指外感风寒湿热等六淫因素所致的病因,病因病位较明确,以外感临床疾病为主要内容。

2.2 内伤病因内伤病因指诸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审乱过度、劳倦过度等引起的病因,是外科疾病的重要病因。

2.3 其他病因其他病因包括创伤、肿瘤、畸形等病因。

这些病因多种多样,常常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辨证施治。

三、中医外科治疗3.1 急性损伤急性损伤患者需要迅速的救治,中医外科治疗需要首要考虑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危重程度,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3.2 伤口愈合伤口愈合是外科患者治疗的关键环节,中医外科治疗需要采用适当的药物和方法来促进伤口的愈合,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3.3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外科疾病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中医外科治疗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综合施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4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外科疾病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医外科治疗需要注意抗感染,促进患者的康复,避免传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四、常见中医外科疾病及治疗方法4.1 伤科中医外科科目是中医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科目,治疗活络伤科疾病是中医外科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治疗方法有活络镇痛、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等。

2016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必备知识精选-中医外科学

2016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必备知识精选-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必备考点1: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外科疾病的病因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

发病机理主要为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等四个方面。

皮肤、肌肉血脉、筋骨脓质稠厚脓质稀薄肉芽红活润泽肉芽苍白或紫暗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多为风温、风热;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多为气郁、火郁;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多为寒湿、湿热。

必备考点4:经络辨证——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手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足太阳、厥阴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手足少阳、太阴为多气少血之经。

必备考点5:局部辨证之辨肿1)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掀热疼痛,肿势急剧,见于阳证疮疡;2)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见于冻疮、脱疽等;3)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见于痄腮、大头瘟等;4)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见于股肿、湿疮;5)痰肿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见于瘰疬、脂瘤等;6)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

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见于气瘿、乳癖等;7)瘀血肿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也有血肿染毒、化脓而肿,见于皮下血肿等;8)脓肿肿势高突,皮肤光亮,掀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见于外痈、肛痈等。

必备考点6:局部辨证之辨痛1)热痛皮色掀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2)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3)风痛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行痹等;4)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见于乳癖等;5)湿痛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水肿或见糜烂流滋,见于臁疮、股肿等;6)痰痛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见于脂瘤、肉瘤;7)化脓痛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见于疮疡成脓期;8)瘀血痛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见于创伤或创伤性皮下出血。

中医外科学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重点难点及考点

中医外科学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重点难点及考点

中医外科学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重点难点及考点示例文章篇一:《中医外科学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重点难点及考点》嗨,大家好!我是一个正在努力学习中医外科学,准备考执业助理医师的小小学生呢。

今天我想和大家唠唠这个中医外科学考试里的那些重点、难点还有考点。

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探险,咱们一起出发吧!中医外科学啊,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箱子,里面有好多好多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

先说说疮疡这一块吧。

这就像是身体皮肤上的一场场小战争。

比如说疖,你看,它就像皮肤上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小刺头兵,小小的,红红的,还特别疼。

它一般是因为热毒蕴结在皮肤表面才出现的。

这就好比是身体里的热毒大军想在皮肤上找个突破口,然后就形成了这个小小的疖。

考试的时候呢,疖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就是重点啦。

你想啊,如果一个病人皮肤上长了个疖,医生得知道是热毒引起的,然后用清热解毒的药去治疗,像五味消毒饮之类的。

要是连这个都搞不清楚,那还怎么当医生呀?这不是就像一个厨师连盐和糖都分不清吗?痈就不一样喽,痈就像是一群小刺头兵联合起来的大部队,它的范围更大,红肿热痛的感觉也更明显。

它也是热毒造成的,但是病情比疖要严重得多。

对于痈的治疗,就得更加小心谨慎了。

切开引流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呢。

什么时候切,怎么切,这都是学问。

就像打仗的时候,你得选对时机去进攻,不然可能会吃败仗。

要是过早切开,可能会让毒气扩散;要是切得太晚了,那脓在里面越积越多,病人得多难受啊。

这时候我就想,医生的责任可真大呀,就像战场上的指挥官,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呢。

再来说说疽。

疽可就有点像隐藏在身体里的敌人了,它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

有头疽有个像粟米样的疮头,它的发病过程比较缓慢,但是危害可不小。

无头疽就更狡猾了,它深藏在骨头或者肌肉里面,刚开始可能只是隐隐作痛,慢慢地就越来越严重。

这就像在地下悄悄挖地道的敌人,等你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造成很大的破坏了。

在考试中,疽的病因病机、不同类型的鉴别诊断都是难点。

中医外科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中医外科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中医外科学常考的名词解释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和探讨中医在外科领域中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下面将对中医外科学中常考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一、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切口在手术后感染了细菌,引起切口局部发炎、流脓和出现其他感染相关症状的现象。

中医外科学常用草药、中药疗法来改善和控制切口感染,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柏等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的草药。

二、瘘管:瘘管是指由外部环境至体表的管道,通常是由于手术或其他原因产生的组织间的异常通道。

在中医外科学中,治疗瘘管常使用逍遥丸等药物来调理气血,促进肌肉和组织的修复。

三、局麻和全身麻醉:局麻是指通过给药或注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使局部组织、神经失去感觉,以实施手术或治疗的一种方法。

而全身麻醉是指通过药物作用于整个机体,使机体处于完全无痛或昏迷状态,用于大手术的麻醉方式。

在中医外科学中,可以结合中医草药和麻醉药物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四、溃疡创面愈合:溃疡创面愈合是指治疗溃疡和创面时,创面上的细胞不断分裂、增殖,逐渐形成新的组织,最终形成愈合的过程。

中医外科学中常使用中药来增加创面的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细胞的增殖,促进创面的愈合。

五、术后恢复:术后恢复是指手术后患者在科学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和康复措施,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并达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中医外科学中,常用中药来调理患者的气血、脏腑功能,帮助患者更快恢复。

六、创伤骨折:创伤骨折是指由外伤导致的骨折,属于中医外科学的常见病之一。

中医外科学常采用针灸、推拿、外敷以及内服草药等方法来治疗创伤骨折,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促进骨折的愈合。

七、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是指手术后出现的非预期的病理变化和症状。

中医外科学常运用中药调理,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

总结:中医外科学中的名词解释涵盖了手术切口感染、瘘管、麻醉方式、溃疡创面愈合、术后恢复、创伤骨折和手术后并发症等内容。

(完整word版)中医外科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完整word版)中医外科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中医外科学必背知识点汇总导读中医外科学的内容学起来比较琐碎,不易掌握,其中相似的疾病也很多,需要抓住要点鉴别。

学习不是反复的从头到尾无目的地看,需要不断地梳理知识,这样做题的时候才能灵活运用。

1.致病因素:外科疾病的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常见。

2.阴阳辨证: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一切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3.全身症状初起常伴有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症状渐次消失初起一般无明显症状,酿脓期常有骨蒸潮热、颧红,或面色(白光)白、神疲自汗、盗汗等症状,溃后尤甚。

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预后多顺(良好)难消、难溃、难敛,预后多逆(不良)辨肿:(1)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2)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见于股肿、湿疮。

(3)痰肿: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见于瘰疬、脂瘤等。

(4)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

见于气瘿、乳癖等。

(5)瘀血肿:肿而胀急,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

(6)脓肿:皮肤光亮,剧烈跳痛,按之应指。

见于外痈、肛痈等。

(7)实肿:肿势高突,根盘收束。

(8)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

4.辨痛:(1)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见于乳癖等。

(2)痰痛: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

见于脂瘤、肉瘤。

(3)化脓痛: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

见于疮疡成脓期。

5.痒的病因:痒是因风、湿、热、虫之邪所致。

6.辨脓:(1)硬度:按之坚硬,指起不复,未有脓;按之半软半硬已成脓;按之大软,指起即复为脓成。

(2)确认成脓的方法:按触法(应指),透光法(适用于指、趾部甲下辨脓),点压法(适用于指、趾部脓液很少),穿刺法,B超。

7.辨溃疡形态:(1)化脓性溃疡,疮面边沿整齐,一般口大底小,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2)压迫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多见于褥疮。

(3)疮痨性溃疡,疮口多呈凹陷形或潜行空洞或漏管,经久难愈。

助理中医外科学.

助理中医外科学.

1. 特点:范围3cm左右,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

2. 病因:①内郁湿火外感风邪。

②夏秋感受暑毒。

③汗出不畅暑湿蕴蒸肌肤引起痱子破伤染毒。

3. 临床表现(1)有头疖:红色肿块,约3cm,灼热疼痛,小脓头,突起根浅(2)无头疖:红色肿块,约3cm,灼热压痛,无脓头,2—3天化脓(3)蝼蛄疖:好发儿童头部。

坚硬型:疮小,根脚坚硬,脓出而坚硬不退,会复发。

多发型:疮大,相连三五个,脓出而疮口不敛,日久头皮窜空。

(4)疖病:项后、背部、臀部。

单发或多发,反复发作。

4. 内治法(1)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单个或多发,项后发际、背、臀(2)暑热浸淫——清暑汤——夏秋,小儿、产妇,皮肤红肿结块,灼热疼痛(3)阴虚内热——仙方活命饮、增液汤——单发或多发,反复,疖肿较大,易转有头疽(4)脾胃虚弱——五神汤、参苓白术散——泛发全身,成脓收口时间长,脓水稀薄5. 外治:初起:小者:千锤膏,三黄洗剂。

大者:金黄散,玉露散,以金银花露或野菊花露调敷,或紫金锭外敷,或野菊花、蒲公英、败酱草外洗。

成脓:切开排脓,九一丹,太乙膏。

深者药线。

脓尽,生肌散掺白玉膏。

疔1. 特点:(1)颜面、手足多发(2)疮小,根坚(3)变化迅速,颜面疔疮易走黄,手足疔疮易损筋伤骨。

2. 颜面部疔疮初期:粟米样脓头,或麻或痒,红肿热痛,范围3-6cm,根深坚硬,重者恶寒发热。

中期:约5-7日,肿势增大,四周侵润,疼痛加剧,脓头破溃,伴湿热。

后期:约7-10日,肿势局限,顶高跟软溃脓,疔根外出,肿消痛减热退,约7-14日。

此病处理不当可引起走黄,顶陷色黑无脓,皮肤暗红,头面耳项俱肿,伴发热。

3. 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1)蛇眼疔:指甲一侧近端,红肿疼痛,2-3天成脓,脓出愈合,若失治,指甲下化脓脱落。

(2)蛇头疔:指端麻痒痛,继而刺痛,灼热肿胀,中期肿势扩大,跳痛,约10天成脓,伴恶寒发热全身症状(3)蛇肚疔:指腹红肿疼痛,圆柱状,关节不利,约7-10天成脓,约2周痊愈,损伤筋脉愈合缓慢(4)托盘疔:手掌肿胀可延及手臂,疼痛剧烈,或伴红丝疔,约2周成脓,伴恶寒发热,可伤及筋骨,并发疔疮走黄(5)足底疔:足底疼痛按之坚硬,3-5天有啄痛,肿势可蔓延足背小腿,伴恶寒发热。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外科学-其他外科疾病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外科学-其他外科疾病

其他外科疾病
毒蛇咬伤
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常考点)
1.神经毒者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金银海)
2.血循毒者有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

3.混合毒者有眼镜蛇、眼镜王蛇和蝮蛇。

-----(眼镜是双片,复合也是混合的意思)
毒蛇咬伤后的治疗措施
1.局部处理:早期结扎、扩创排毒、烧灼、针刺、火罐排毒、封闭疗法、局部用药(无艾灸!)
2.辨证论证
(1)风毒证。

(2)火毒证。

(3)风火毒证。

(4)蛇毒内陷证。

3.抗蛇毒血清应用越早,疗效越好。

肠痈
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嗜食生冷,油腻,损伤脾胃,导致肠道功能失调,糟粕积滞,湿热内生,积结肠道而成痈。

肠痈的内治法:【记忆:大红大柴胡,大黄透脓毒】
肠痈外治法及其他疗法
1.肠痈外治法
(1)中药外敷:金黄散、玉露散、双柏散,水或蜜调敷。

(2)中药灌肠:大黄牡丹汤、复方大柴胡汤等煎汤灌肠。

2.其它疗法:
(1)西医治疗急性阑尾炎原则是早期手术治疗
(2)一般疗法:液体疗法;胃肠减压;抗生素应用。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外科其他疾病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外科其他疾病

一. 烧伤
1.内治:
1)火毒伤津证:养阴清热─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2)阴伤阳脱证:回阳救逆.益气护阴─参附汤合生脉散.四逆汤3)火毒内陷证: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

热毒传心: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4)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兼清余毒。

托里消毒散或八珍汤加银花黄芪。

5)脾虚阴伤证;补气健脾,益胃养阴。

益胃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二、周围血管疾病:
股肿: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四妙勇安汤加减。

2、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活血通脉汤加减。

3、气虚湿阻证;益气健脾,祛湿通络。

参苓白术散加味。

三、毒蛇咬伤;
1风毒证;活血通络,驱风解毒。

活血驱风解毒汤。

2火毒证;泻火解毒,凉血活血。

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3、风火毒证;清热解毒,凉血熄风。

黄连解毒汤合五虎追风散加减。

4、蛇毒内陷证;清营、凉血、解毒。

清营汤加减。

神昏谵语、痉厥抽搐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若正气耗散,正不胜邪,导致心阳衰微,出显面色苍白,淡漠神昏。

、,汗出肢冷,则宜用参附汤益气回阳。

四、肠痈;
1、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2湿热证;通腑泻热,解毒利湿透脓。

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或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败降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3、热毒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中医助理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中医助理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内治法
外科内治法三个总则消、托、补的定义与适应症
外治法
外治法有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其他疗法三类
药物疗法包括:膏药,油膏,箍围药,掺药。

手术疗法包括:切开法,烙法,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

其他疗法包括: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热烘疗法,溻渍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

膏药(硬膏)、油膏(软膏)的应用
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掺药的应用续表:
其他疗法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1.引流法:使脓液畅流---分药线引流、导管引流、扩创引流。

2.垫棉法:纱布衬垫疮部,使脓液不至于下坠而潴留。

2013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7)

2013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复习重点(7)

1、乳房疾病:发生在乳房部位的疾病称为乳房疾病。

2、辩证要点:1)肝郁胃热2)肝气郁结3)肝肾不足4)阴虚痰凝3、触诊: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以便对比。

正确的触诊手法是四指并拢,用手指末二节的指腹平放在乳房表面轻柔按摸,切忌用手指抓捏。

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组织错误地认为是乳腺肿块。

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4个象限,即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乳头有无溢液和溢血。

最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

触诊注意事项:1.发现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状、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2.肿物是否与皮肤粘连。

3.时间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是乳房生理最平稳的时期,有病变容易发现。

4.结合年龄、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

4、治疗:内治:1)疏表解毒法2)清热解毒法3)托里透脓法4)解郁化痰法5)补益扶正法6)调摄冲任法外治:1、敷贴2、手术外语学习网第五节乳癖1、乳癖:是乳腺组织发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其特点是音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

2、临床表现: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可有刺痛或牵拉痛。

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

肿块的质地中等或硬韧,表面光滑或颗粒状,活动度好,大多伴有压痛。

肿块的形态常分为下列类型:1)片块型2)结节型3)混合型4)弥漫型3、辩证论治:内治: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加减。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第九节乳岩1、乳岩: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

期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扒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

2、病因病机:1)情志失调2)饮食失节3)冲任不调3、临床表现:1)一般类型乳腺癌:常为乳房内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不易推动,常与皮肤黏连,出现病灶中心酒窝征,个别可伴乳头溢液。

2017中医执业助理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一)

2017中医执业助理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一)

2017中医执业助理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一)第一章总论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

2、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3、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创伤外科专著,标志外科与伤科分立4、陈司成《霉疮秘录》第一部梅毒专著。

5、中医外科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学术流派:明清时期(1)正宗派:明·陈实功——《外科正宗》①列证最详,论治最精;②重视脾胃;③重视外治法和外科手术。

(2)全生派: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①倡外科阴阳辩证,阴疽用“阳和通腠,温补气血”;②以消为贵,以托为畏;③创阳和汤、阳和解凝膏等。

(3)心得派: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三焦辩证运用于外科疮疡:上部因风温风热;中部因气郁火郁;下部因湿火湿热。

②外疡实从内出论。

③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治疗疔疮走黄。

《素问·生气通天论》—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华佗—外科鼻祖,第一个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

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

唐·孙思邈《千金方》用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

宋·王怀隐《太平圣慧方》补充完善了“五善七恶”学说。

陈司成《霉疮秘录》第一部梅毒专著。

我国医事分科最早始于—周代。

第二章命名原则1 发病部位:如子痈,乳痈,对口疽、颈痈、背疽、手发背等。

2 穴位:人中疔、委中毒、环跳疽、膻中疽等。

3 脏腑:肠痈、肺痈、肝痈。

4 病因:冻疮、水火烫伤、破伤风、漆疮。

5 症状:红丝疔、麻风、乳头破碎、翻花疮、脓疱疮。

6 形态:岩、蛇头疔、鹅掌风。

7 颜色:白癜风、丹毒、黧黑斑。

8 疾病特性:烂疔、流注、面游风、湿疮。

9 范围大小:疖、痈、发。

19传染性: 疫疔。

11病程长短:千日疮第三章基本术语1.疮疡:广义:是一切体表外科疾病的总称;狭义:是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复习要点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复习要点

第十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考试重点】皮肤病的病因病机、皮损的辨证、外用药物的剂型及使用原则 1.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外因主要是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是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

2.皮肤病的原发性及继发性皮损(1)原发性皮损:有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等。

(2)继发性皮损: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

3.外用药剂型及使用原则外用药物的剂型有溶液、粉剂(又名散剂)、洗剂(又名混悬剂、悬垂剂)、酊剂、油剂、软膏等。

使用原则是要根据皮肤损害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

(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①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乳剂;②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肿,则用溶液湿敷为宜。

③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少,红肿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

④皮肤炎症在慢性阶段,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则用软膏为主。

外用药物剂型选择应用表皮肤损害选用剂型皮肤损害选用剂型斑洗剂、软膏丘疹洗剂水疱粉剂、洗剂脓疱粉剂、洗剂结节软膏风团洗剂痂油剂、软膏抓痕洗剂鳞屑油剂、软膏糜烂溶液湿敷(用于渗液多);洗剂(用于渗液少)破裂软膏苔鲜样变软膏(2)注意控制感染(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第二节热疮【考试重点】热疮的皮损特点及治疗 1.热疮的含义和特点热疮好发于口唇、鼻孔周围、面颊、外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

相当于西医的单纯疱疹。

其特点有:①皮损为成群的水疱,有的互相融合②多在1周后痊愈,易于复发 2.病因病机(1)外感风温热毒,阻于肺胃二经,蕴蒸皮肤而生;(2)肝经湿热下注,阻于阴部而成疮;(3)反复发作,热邪伤津,阴虚内热所致。

发热、受凉、日晒、月经来潮、妊娠、肠胃功能障碍等常为诱发因素。

3.治疗原则本病以清热解毒养阴为主要治法。

初发以清热解毒治之;反复发作者扶正祛邪并治。

第三节蛇串疮【考试重点】蛇串疮的含义与特点 1.蛇串疮的概念与特点蛇串疮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又名缠腰火丹,亦称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汇总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汇总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汇总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汇总一、中医外科学概述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的是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理论和临床应用。

中医外科学早在古代就有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至今仍然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中医外科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整体观念,追求标本兼治,注重辩证施治。

二、中医外科学的主要疾病分类1. 外伤疾病:包括创伤、骨折、脱臼等外伤性疾病,主要以外科手法进行治疗。

2. 疮疖溃疡类疾病:包括脓肿、疖子、疔疮等疾病,主要以湿热病机为主要病因,通过清热解毒等方法治疗。

3. 瘿瘤肿瘤类疾病:包括甲状腺肿瘤、淋巴结肿大等疾病,治疗主要以化瘀散结的方法为主。

4. 疝气类疾病:包括腹股沟疝、脐疝等疾病,治疗主要以整复脱垂、扶正固本为主。

5. 痔疮类疾病:包括内痔、外痔等疾病,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固涩止血为主。

三、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中医外科学强调手术的准确性和适应症的把握。

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手术可以采用针刀手术、刺灸手术、拔罐手术等不同形式。

2. 药物治疗:中医外科学注重辨证施治,根据具体的病情病机选用不同的药物。

常见的药物有活血化瘀药、消肿止痛药、温通活络药等。

3. 中药外用:中医外科学常常采用中药外用的方法,直接将药物涂抹于患处或采用熏洗、灌注等方式进行治疗。

4. 针灸治疗:中医外科学中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来刺激经络、疏通气血,对外科疾病具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四、中医外科学的独特理论和方法1. 标本兼治:中医外科学认为疾病的外在表现只是病灶所致,必须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本质。

因此,中医外科学强调标本兼治,既要治疗病因,又要治疗症状。

2. 辩证施治:中医外科学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是因为同一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不尽相同,应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内治法总结疖—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疖—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减疖—体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疖—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痈—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加减痈—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痈—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颈痈—疏风清热、解毒化痰—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臀痈—湿火蕴结证—清热解毒,和营化湿—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臀痈—湿痰凝滞证—和营活血,利湿化痰—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臀痈—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加减。

丹毒—风热毒蕴证—疏风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加减。

丹毒—肝脾湿火证—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

丹毒—湿热毒蕴证—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丹毒—胎火蕴毒证—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乳痈—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加减。

乳痈—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加味。

乳痈—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乳癖—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加减。

乳癖—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乳核—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加减。

乳核—血瘀痰凝证—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山慈菇、海藻。

乳岩—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

乳岩—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

乳岩—正虚毒炽证—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加减。

乳岩—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人参养荣汤加味。

乳岩—脾虚胃弱证—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加减。

气瘿—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化痰软坚—四海舒郁丸加减肉瘿—气滞痰凝证—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肉瘿—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脂瘤—痰气凝结—理气化痰散结—二陈汤合四七汤加减。

脂瘤—痰湿化热—清热化湿,和营解毒—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血瘤—心肾火毒证—清心泻火,凉血解毒—芩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加减。

血瘤—肝经火旺证—清肝泻火,祛瘀解毒—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加减。

血瘤—脾统失司证—健脾益气,化湿解毒—顺气归脾丸加减。

失荣—气郁痰结证—理气解郁,化痰散结—化痰开郁方(经验方)。

失荣—阴毒结聚证—温阳散寒,化痰散结—阳和汤加减。

失荣—瘀毒化热证—清热解毒,化痰散瘀—五味消毒饮合化坚二陈丸加减。

失荣—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解毒化瘀—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蛇串疮—肝经郁热证治以清泄肝火,解毒止痛,方选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玄胡索等。

蛇串疮—脾虚湿蕴证治以健脾利湿,解毒消肿,方选除湿胃苓汤加减。

蛇串疮—气滞血瘀证治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方选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寻常疣(疣目)—风热血燥证:养血活血,清热解毒,方选治瘊方加板蓝根、夏枯草。

寻常疣(疣目)—湿热血瘀证:清化湿热,活血化瘀,方选马齿苋合剂加薏苡仁、冬瓜仁。

扁平疣(扁瘊)—风热蕴结证:疏风清热,解毒散结,方选马齿苋合剂去桃仁、红花加木贼草、郁金、浙贝母、板蓝根。

扁平疣(扁瘊)—热瘀互结证:活血化瘀,清热散结,方选桃红四物汤加生黄芪、板蓝根紫草马齿苋、浙贝母、薏苡仁脂溢性皮炎—风热血燥证—祛风清热,养血润燥—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

脂溢性皮炎—肠胃湿热证—健脾除湿,清热止痒—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

油风—血热风燥证—凉血熄风,养阴护发—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油风—气滞血瘀证—通窍活血,祛瘀生发—通窍活血汤加减。

油风—气血两虚证—益气补血—八珍汤加减。

油风—肝肾不足证—滋补肝肾—七宝美髯丹加减。

虫咬皮炎—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消肿止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地肤子、白鲜皮、紫荆皮。

湿疮—湿热蕴肤证—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湿疮—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

湿疮—血虚风燥证—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

接触性皮炎—风热蕴肤证—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加紫荆皮(花)、僵蚕。

接触性皮炎—湿热毒蕴证—清热祛湿,凉血解毒—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加减。

接触性皮炎—血虚风燥证—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加减。

药毒—湿毒蕴肤证—清热利湿,解毒止痒—萆薢渗湿汤加减。

药毒—热毒入营证—清热凉血,解毒护阴—清营汤加减。

药毒—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加减。

瘾疹—风寒束表证—疏风散寒止痒—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

瘾疹—风热犯表证—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加减。

瘾疹—胃肠湿热证—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加减。

瘾疹—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牛皮癣—肝郁化火证—疏肝理气,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加减。

牛皮癣—风湿蕴肤证—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消风散加减。

牛皮癣—血虚风燥证—养血润燥,熄风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白疕—血热内蕴证—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犀角地黄汤加减。

白疕—血虚风燥证—养血滋阴,润肤熄风—当归饮子加减。

白疕—气血瘀滞证—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桃红四物汤加减。

白疕—湿毒蕴阻证—清利湿热,解毒通络—萆薢渗湿汤加减。

白疕—火毒炽盛证—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瘟败毒饮加减。

淋病—湿热毒蕴证(急性淋病)—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酌加土茯苓、红藤、萆薢等。

淋病—阴虚毒恋证(慢性淋病)—滋阴降火,利湿祛浊—知柏地黄丸酌加土茯苓、萆薢等。

尖锐湿疣—湿毒下注证—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萆薢化毒汤酌加黄柏、土茯苓、大青叶。

尖锐湿疣—湿热毒蕴证—清热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加苦参、萆薢、土茯苓、大青叶、马齿苋等。

痔—风伤肠络证: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方药:凉血地黄汤或槐花散加减。

痔—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渗湿止血。

方药:脏连丸加减。

痔—气滞血瘀证: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活血。

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

痔—脾虚气陷证:治法:补气升提。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肛痈—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加减肛痈—火毒炽盛证—清热解毒透脓—透脓散加减。

肛痈—阴虚毒恋证—养阴清热,祛湿解毒—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肛裂—血热肠燥证—清热润肠通便—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

肛裂—阴虚津亏证—养阴清热润肠—润肠汤。

肛裂—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润肠通便—六磨汤加红花、桃仁、赤芍等。

脱肛—脾虚气陷证—补气升提,收敛固涩—补中益气汤加减。

脱肛—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萆薢渗湿汤加减。

出血多者,加地榆、槐花、侧柏炭子痈—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金铃子。

子痈—气滞痰凝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橘核丸加减。

子痰—浊痰凝结证—温经通络,化痰散结—阳和汤加减,配服小金丹。

子痰—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除湿化痰—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加减。

子痰—气血两亏证—益气养血,化痰消肿—十全大补汤加减,兼服小金丹。

尿石症—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三金排石汤加减。

尿石症—气血瘀滞证—理气活血,通淋排石—金铃子散合石苇散加减。

尿石症—肾气不足证—补肾益气,通淋排石—济生肾气丸加减。

慢性前列腺炎—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前列腺汤加减。

慢性前列腺炎—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加减。

慢性前列腺炎—肾阳虚损证—补肾助阳—济生肾气丸加减。

股肿—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加味。

股肿—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活血通脉汤加减。

股肿—气虚湿阻证—益气健脾,祛湿通络—参苓白术散加味。

血栓性浅静脉炎—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解毒通络—二妙散合茵陈赤豆汤加减。

血栓性浅静脉炎—血瘀湿阻证—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活血通脉汤加减。

血栓性浅静脉炎—肝郁蕴结证—疏肝解郁,活血解毒—柴胡清肝汤或复元活血汤。

筋瘤—劳倦伤气证—补中益气,活血舒筋—补中益气汤加减。

筋瘤—寒湿凝筋证—暖肝散寒,益气通脉—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筋瘤—外伤瘀滞证—活血化瘀,和营消肿—活血散瘀汤加减。

臁疮—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二妙丸合五神汤加减。

臁疮—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祛瘀生新—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加减。

脱疽—寒湿阻络证—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加减。

脱疽—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减。

脱疽—湿热毒盛证—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四妙勇安汤加减。

脱疽—热毒伤阴证—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加减。

脱疽—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黄芪鳖甲汤加减。

肠痈—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肠痈—湿热证—通腑泄热,解毒利湿透脓—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肠痈—热毒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按方剂总结疖—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失荣—瘀毒化热证—清热解毒,化痰散瘀—五味消毒饮合化坚二陈丸加减。

虫咬皮炎—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消肿止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地肤子、白鲜皮、紫荆皮。

疖—体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痈—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加减痈—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肛痈—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加减臀痈—湿火蕴结证—清热解毒,和营化湿—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臀痈—湿痰凝滞证—和营活血,利湿化痰—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疖—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丹毒—湿热毒蕴证—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痈—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乳痈—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乳岩—正虚毒炽证—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加减。

臀痈—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加减。

失荣—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解毒化瘀—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油风—气血两虚证—益气补血—八珍汤加减。

丹毒—肝脾湿火证—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

白疕—血热内蕴证—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犀角地黄汤加减。

丹毒—胎火蕴毒证—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乳痈—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加减。

乳痈—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加味。

乳癖—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乳岩—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

乳癖—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加减。

肉瘿—气滞痰凝证—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乳核—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