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九年级下册美术加莱义民教案
九年级美术上册《加莱义民》教案
九年级美术上册《加莱义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加莱义民》这幅画作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背景、画面内容等。
2. 通过分析《加莱义民》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人物形象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鉴赏方法。
3. 引导学生从道德、人文等角度思考《加莱义民》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加莱义民》的作者罗丹及其艺术成就。
2. 分析《加莱义民》的画面特点,如构图、色彩、人物形象等。
3. 探讨《加莱义民》所表现的历史背景和道德观念。
4. 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罗丹及其艺术成就,引导学生关注《加莱义民》这幅画作。
2. 欣赏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加莱义民》的画面,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作品的特点,包括构图、色彩、人物形象等,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 作品解读: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道德等角度解读《加莱义民》的内涵,引发学生的思考。
5. 联系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这幅画作的感悟和认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艺术价值和道德观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加莱义民》的画面特点,表现出对美术作品的基本鉴赏能力。
2. 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加莱义民》的内涵,体现出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展示《加莱义民》的画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品。
2. 文字资料:介绍罗丹及其艺术成就,分析《加莱义民》的画面特点和内涵。
3.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解读和讨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加莱义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并简要介绍作者罗丹。
2. 初步欣赏: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加莱义民》的第一印象,教师记录学生的观点。
3. 详细解读:教师分析《加莱义民》的构图、色彩、人物形象等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人美版九年级下册美术加莱义民教案
人美版九年级下册美术加莱义民教案篇一:2021年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全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军威的象征;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认识兵马俑是继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雕、玉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奇迹,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理、注重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和秦朝的历史,及提倡武力的社会风尚,了解兵马俑艺术特点与其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感受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
难点:理解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分析探讨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计1.打开跨页,通过看一号兵马俑坑的正面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谈感受:恢弘壮丽、气势磅礴、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含义,畅想陕西临潼、秦始皇、秦始皇陵、中国最大的雕塑群、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文化遗产等等。
曾参观过兵马俑博物馆的同学可以谈感受,谈见闻。
2.围绕所涉及到的关键词分成若干小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大胆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内容问题历史组关键词: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秦始皇的秦始皇功与过是什么,秦代是一个怎样秦代的社会。
九年级美术上册《加莱义民》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以你给定的教案“九年级美术上册《加莱义民》教案”,我为您编写了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如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加莱义民》的背景、创作意图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激发创作热情,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加莱义民》的背景及创作意图。
2. 《加莱义民》的艺术特点分析。
3. 欣赏其他类似题材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加莱义民》的艺术特点。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绘画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加莱义民》的背景及创作意图。
2. 讲解:详细分析《加莱义民》的艺术特点,如构图、色彩、线条等。
3. 欣赏:展示其他类似题材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和欣赏。
4. 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进行绘画创作。
五、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加莱义民》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 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行绘画创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加莱义民》的艺术特点。
2.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欣赏其他类似题材的绘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采用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亲自动手绘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2. 作品性评价: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注重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表现。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观后感或创作心得,评价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加莱义民》相关资料:图片、文字、视频等。
2. 其他类似题材的绘画作品:古代、现代、国内、国外等。
3. 绘画工具和材料:画纸、画笔、水彩、彩铅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九年级美术上册《加莱义民》教案
教案:九年级美术上册《加莱义民》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加莱义民》这幅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加莱义民》的艺术特点。
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加莱义民》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展示《加莱义民》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分析《加莱义民》的艺术特点,如色彩、构图、线条等。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欣赏。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进行艺术分析。
第二章:作品欣赏与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加莱义民》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和表情的研究能力。
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情感共鸣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展示《加莱义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形象和表情。
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如体型、姿态、衣着等。
探讨人物的表情和神态,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人物形象和表情。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和表情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第三章:艺术与历史的结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加莱义民》与历史的关联。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历史的相互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加莱义民》所描绘的历史背景。
分析作品中的历史元素,如服饰、建筑等。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如何反映历史。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历史元素,并进行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第四章:创意与表达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创意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对创意表达的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创意表达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分析《加莱义民》的创意和表达方式,如题材选择、情感表达等。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艺术作品的创意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的实践。
初中美术说课加 莱 义 民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三、教学方法设计 四、教学时间安排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参考:
九年级人美版 《美术》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 罗丹的艺术风格及其代表作品.对《加莱义民》作深 入的了解和简单的分析。在欣赏和反思中感受艺术 大师对生命和艺术的理解。认识罗丹对世界雕塑的 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 欣赏作品对罗丹及其作品《加莱义民》能深入的了 解和分析,感受艺术来源于现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的目标:通过雕塑欣赏。激发 学生的灵感,在总结与反思中,体验生命之泉是由 心中飞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 组织教学 (如何组织教学,作用如何) 清点人数,组织学生纪律,检查学习课本准备 2 、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和幻灯片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 兴趣,从而引出这堂欣赏课《加莱义民》。
3、教授本课
(1)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图 片艺术家是怎样表现雕塑中人物形象的灵魂呢?雕塑中的 人物表情是怎样的?然后归纳学生的答案,让孩子们发挥 充分的想象力,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猜疑 艺术作品的深层含义,使学生轻松的接受新知识。让他们 也有意识的在欣赏雕塑时用结合背景的方法思考问题。 (2)接着让同学们学生讨论并发言,根据学生发言讲解 作品的创作背景并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人物的造型· 刻 画的心理和情感等) (3)接下来,为了达到正确用审美艺术品的眼光来欣赏 雕塑,真正的清楚明白这座雕塑在历史背景下的影响。 (4)最后让同学们自告奋勇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至于 对其他雕塑作品应该怎样去欣赏的想法。
加莱义民-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加莱义民-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加莱义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2.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通过素描的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加莱义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2.素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通过素描来表现出加莱义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2.如何选取合适的素材进行素描实践。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加莱义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介绍过程中可以结合加莱义民的艺术史背景和生平经历进行讲解。
学习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素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线条、轮廓、比例等。
练习
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指导和示范,选择素材进行素描实践。
可以是静物、风景、人物等。
总结
学生们将自己的素描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对学生们的素描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加莱义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同时,学生们也能够通过素描实践,表现出加莱义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加莱义民传记》
2.《素描基础教程》
3.《学以致用的美术教学法》。
《加莱义民》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加莱义民》教案及教学反思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加莱义民》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义。
2. 分析罗丹雕塑艺术风格及其在《加莱义民》中的体现。
3.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历史的关联,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加莱义民》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义。
2. 罗丹雕塑艺术风格的特点。
3. 艺术与历史的关联。
教学难点:1. 《加莱义民》历史背景的理解。
2. 罗丹雕塑艺术风格的分析。
二、教学准备教材:《高中美术鉴赏》辅助材料:图片、视频、PPT等教具:投影仪、电脑、音响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加莱义民》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罗丹雕塑艺术风格。
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展示《加莱义民》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作品。
2. 分析罗丹雕塑艺术风格的特点,如真实、生动、情感丰富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析《加莱义民》中的人物形象,探讨罗丹如何通过雕塑表现人物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历史的关联,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意义。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角度分析《加莱义民》的艺术价值。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莱义民》的哪些内容?大家有何感想?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分析《加莱义民》的雕塑技巧,如线条、比例、光影等。
2. 探讨罗丹如何通过雕塑表现历史事件和人物情感。
三、教学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疑问。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解答,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后作业(10分钟)2. 鼓励学生收集其他罗丹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加莱义民》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义,分析罗丹雕塑艺术风格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
《加莱义民》教案及教学反思
《加莱义民》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加莱义民》这幅画作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背景、历史意义等。
2. 通过分析画作内容,使学生理解加莱义民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探讨画作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简介罗丹及其雕塑作品《加莱义民》。
2. 分析《加莱义民》的画面内容,讲解各个角色的形象特点。
3. 探讨画作所表现出的勇敢、牺牲、团结等人文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加莱义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解罗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加莱义民》的创作过程及意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画作中各个角色的形象特点,总结出加莱义民的精神风貌。
4. 教师总结,强调画作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画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讲解法:教师讲解画作的基本信息和创作背景。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总结法:教师总结画作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画作的基本信息和创作背景,是否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了画作内容。
2. 反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 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画作的理解和人文精神的把握程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5.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加莱义民》的基本信息和创作背景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画作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心得体会:课后收集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估他们对画作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绘制一幅以《加莱义民》为主题的画作,要求体现画作中的勇敢、牺牲、团结等精神。
九年级美术上册《加莱义民》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加莱义民》教案章节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 让学生了解《加莱义民》这幅作品的背景和历史。
2. 分析《加莱义民》的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
3. 引导学生欣赏《加莱义民》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章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莱义民》的作者、作品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加莱义民》的画面分析和艺术价值的解读。
章节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加莱义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
2. 讲解:详细介绍《加莱义民》的作者、背景和艺术特点。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加莱义民》的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
4.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加莱义民》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章节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加莱义民》的作者、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分析法:分析《加莱义民》的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
3. 互动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4. 展示法:展示《加莱义民》的图片,方便学生观察和欣赏。
章节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加莱义民》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能分析《加莱义民》的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
3. 学生能欣赏《加莱义民》的艺术价值,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
4. 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参与,提出有见解的意见。
教案编辑专员:章节六:教学准备1. 准备《加莱义民》的高清图片和相关文字资料。
2. 准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以便展示图片和资料。
3.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作品介绍、分析图表和讨论问题。
4. 准备纸张和彩色笔,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
章节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加莱义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
2. 讲解:详细介绍《加莱义民》的作者、背景和艺术特点。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加莱义民》的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
4. 实践:让学生尝试模仿《加莱义民》的绘画风格,进行简单创作。
5.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加莱义民》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章节八:课内外作业1. 让学生课后搜索更多关于《加莱义民》的资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加莱义民》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加莱义民》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情境。
分析罗丹雕塑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解读《加莱义民》所传达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1.2 教学重点罗丹雕塑艺术的特点。
《加莱义民》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雕塑作品的审美分析和批评。
1.3 教学难点理解雕塑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关联。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情感和价值的评价能力。
1.4 教学准备准备《加莱义民》的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
罗丹的生平介绍和其它代表作品的资料。
准备讨论问题和分析题目。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加莱义民》作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简要介绍罗丹的生平背景。
1.5.2 知识与理解详细介绍《加莱义民》的历史背景,如加莱城的故事和义民的行为。
分析罗丹的雕塑风格,如动态表现、光影效果和表情刻画。
1.5.3 分析与鉴赏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的形式、内容和技术。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1.5.4 实践与创造学生尝试创作小型的雕塑作品,表达对某一主题的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1.5.5 总结与反思总结《加莱义民》的艺术价值和所传达的爱国精神。
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问答。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加莱义民》的历史背景和罗丹的雕塑风格?学生是否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学生的艺术创作活动是否成功表达了情感?2.2 教学改进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鼓励学生更多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考虑引入更多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与历史文化的联系。
2.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馈。
关注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体验。
了解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2.4 教学资源的利用考虑利用更多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等。
寻找与《加莱义民》相关的实物或仿制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5 教学方法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九年级美术下册《加莱义民》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采用以下策略:
(1)运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罗丹的雕塑艺术。
(2)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美术馆,近距离欣赏罗丹的作品,加深他们对雕塑艺术的认识。
(3)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雕塑技法,提高创作能力。
2.针对教学难点,采用以下策略:
(1)开展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学习难点。
(2)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民族英雄的伟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创作的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新授
1.介绍作者罗丹及其创作背景。
2.分析《加莱义民》的艺术特点,如人物形象、雕塑技法等。
3.讲解罗丹创作《加莱义民》的历史意Fra bibliotek。三、实践
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加莱义民》的艺术价值。
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自己风格的雕塑作品。
a.背景:讲述加莱城的英雄故事,让学生了解《加莱义民》的历史意义。
b.创作过程:介绍罗丹如何捕捉人物形象,如何运用雕塑技法表现出英雄的内心世界。
c.艺术特点:分析罗丹在《加莱义民》中所体现的雕塑风格,如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
2.教师展示《加莱义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从不同角度阐述其艺术价值。
2.创作一幅以英雄为主题的绘画或雕塑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出英雄的形象和气质,具有个人风格。
《加莱义民》教案
《加莱义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加莱义民》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2)分析罗丹雕塑艺术风格及其在《加莱义民》中的体现;(3)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雕塑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加莱义民》的创作背景;(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罗丹雕塑艺术特点;(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对《加莱义民》的欣赏心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2)启发学生关注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提高审美素养;(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加莱义民》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2)分析罗丹雕塑艺术风格及其在《加莱义民》中的体现;(3)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雕塑作品。
2. 教学难点:(1)罗丹雕塑艺术风格的理解和把握;(2)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雕塑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关于《加莱义民》的图片、文字等资料;(2)准备与罗丹雕塑艺术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3)制定评价标准,准备评价表。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了解《加莱义民》的背景;(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3)准备陈述自己观点的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加莱义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2)简要介绍罗丹及其雕塑艺术特点;(3)提问:你们对《加莱义民》有哪些了解?2. 探究与欣赏(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加莱义民》,并记录讨论内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欣赏心得;(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分析与评价(1)分析《加莱义民》中罗丹雕塑艺术风格的体现;(2)对比分析其他罗丹雕塑作品,加深对艺术风格的理解;(3)学生陈述自己对该作品的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教学难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加莱义民欣赏》优秀教案
奥古斯特·罗丹1840年—1917年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塑家,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普通职员的家庭。
幼时家境贫寒,14岁时考入非正规的工艺美术技工学校学习。
19岁起靠制作装饰用的石雕维持生活。
后来给一个雕刻家当助手。
1875年的意大利之行,扩大了罗丹的艺术视野,以后又在法国北部旅行,研究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和雕刻。
所有这些,使他在艺术上获得了很大进步,奠定了他以后雕塑创作的基础。
他早期的作品,如著名的《青铜时代》1876等,已表现了他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独特的艺术构思,摆脱了官方学院派的脱离实际的虚假的程式,树立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雕塑作品,如《青铜时代》、《思》、《地狱之门》、《思想者》、《美丽的欧米哀尔》旧译“老妓女”、《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像》等。
他的作品的主要特点:一是非常高的艺术技巧,特别是刻画人物心理的技巧;二是对人体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表现能力;三是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
因此,他和古希腊的著名雕刻家菲地亚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被誉为世界雕塑史上三位雕塑大师。
他们的作品标志着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高峰。
雕塑《加莱义民》又译作“加莱市民”,这是1884年罗丹应法国加莱市政府的委托,为纪念在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加莱城被英军围困,为了避免被英军屠城,六位加莱市民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以拯救全城人的生命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纪念碑雕刻。
罗丹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个真实而又崇高的历史事件,打破了过去传统的纪念碑雕刻常用的象征手法,选择了一个如实地表现这一历史事件的场面,即六位加莱市民根据当时英军提出的苛刻条件,光头、赤脚,以绳子锁颈,并带上加莱城门的钥匙,走出城去任凭英军处死。
罗丹在创作中,紧紧抓住这六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牺牲前的复杂的心理状态,作了深入的刻画。
由罗丹口述、葛赛尔记录的《罗丹艺术论》一书中,葛赛尔曾经当面对罗丹谈了他对雕塑《加莱义民》中六个人物不同的心理刻画,罗丹当时完全肯定了葛赛尔的看法。
九年级美术下册加莱义民__悲壮历史的再现课件人美版
《地狱之门》局部
《欧米哀 尔》是“ 化 丑为美 ”的 上乘佳作。
《欧米哀尔》
《露丝·贝莉》
《行走的人》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 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历史背景
14世纪百年战争时 期,英国军队即将攻陷 法国的加莱市,加莱市 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 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 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 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 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 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 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 出城时要光头、赤足、 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 手里,才可保全城市。 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 的历史悲剧。
罗丹的表现手法
轮廓线法:“当我开始塑造人像时,
我先观察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的轮廓 线,接着,用粘土塑一个粗样,尽量使各 个部位都和我看到的轮廓线相吻合。然后 塑出中间层次,也就是45度方向的轮廓线; 再转动模特儿和泥塑,细细观察比较,作 些修整。轮廓线法是罗丹用得最多也是最 主要的方法。
罗丹语录
--罗丹
总结
形体就是他的 语言,他用黏土、青 铜和大理石,雕塑了 激情、痛苦、情思和 欲念,也雕塑了平凡 的尘世和超越的悲剧。 他创造了新的雕塑语 言,以前所未有的坦 率,直接刻画人体及 其悸动。罗丹的艺术 同时反映了他的生命, 热烈、直接、不顾一 切。
思考与练习
1、通过对罗丹作品的学习和研究, 你是怎样理解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 生活的?
局 部 分 析
中间的老者迈着沉着的步伐不看四周,也不迟疑和恐惧。 右边站立的年轻人,皱起的双眉和紧抿的嘴流露着悲愤, 两手紧握着城门钥匙,他茫然望着前方。
人美版九年级下册美术:加莱义民
说说你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九年级下册 悲壮历史的再现 ——加莱义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罗丹及其主要代表作、《加
莱义民》以及创作背景等基本信息。
过程与方法:欣赏分析《加莱义民》及罗丹的
其他雕塑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作品,感受战争给
坚定不移 终成大师
一、罗丹和他的雕塑作品
奥古斯特·罗丹(1840— 1917),法国雕塑家,被认为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 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二、《加莱义民》与现实主义
加莱义民(雕塑,青铜,高230厘米) 1884—1886 罗丹 (法国)
加莱是法国北部靠 近英吉利海峡的一个城 市。百年战争时期,加 莱市被英军围困,即将 被攻陷,市民的生命危 在旦夕。英王爱德华三 世的解围条件是:加莱 市必须交出六个高贵的 市民任其处置,并要求 这六个人出城时必须光 头、赤足、锁颈,把城 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 保全城市。这是法国人 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
三、罗丹独特的审美
罗丹对于艺术的 贡献不仅于此,他还 提出了“残缺美”。 由于他的朋友夸他雕 塑的手作的精彩,于 是他砍断雕塑的手臂, 目的是为了让观众更 关注雕塑的整体,由 此诞生了《行走的 人》。
行走的人(青铜)
他是用这个行走的人在 象征我们有一个潜在的生命 力,其实不在乎五官四肢的 健全,他与当时的雕塑家有 很不同的观念想法,他不是 做大家觉得美美的作品,相 反,他希望在人的身上找到 一个生命的价值。这与当时 流行的“新古典主义”唯美、 完整、细腻的审美风格大相 径庭,因而饱受争议,但罗 丹从始至终坚持自己独特的 审美,终成一代大师。
九年级美术上册《加莱义民》教案
教案:九年级美术上册《加莱义民》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加莱义民》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
培养学生对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的认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实践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作品欣赏:展示《加莱义民》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如人物形象、色彩运用等。
2.2 作品背景介绍:讲述《加莱义民》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章:绘画技巧分析3.1 构图技巧:分析《加莱义民》的构图,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如何运用空间和比例来表现主题。
让学生通过实践,尝试运用构图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3.2 色彩运用:分析《加莱义民》的色彩运用,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让学生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色彩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第四章:绘画实践4.1 学生绘画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加莱义民》的绘画创作。
引导学生注重构图和色彩的运用,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4.2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加莱义民》的主题和创作手法。
强调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构图和色彩运用的重要性。
5.2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类似题材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素养。
第六章:作品欣赏与分析6.1 作品欣赏:展示《加莱义民》的高清图片,让学生细致观察作品的细节,如人物表情、姿态、服装等。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加莱义民
九年级美术教案执教:王强《加莱义民》教学目标1、了解罗丹的艺术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2、对《加莱义民》作深入的了解和简单的分析。
3、在欣赏和反思中感受艺术大师对生命和艺术的理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罗丹的精神,即要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
教学难点:作品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艺术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在课前收集了解到的有关罗丹的生平资料。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在交流中认识作者及代表作品。
图片展示《加莱义民》二、深入探究:对创作背景、主题、艺术特色,表现风格和手法进行分析。
设计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
谁能来说说这件作品的创作背景?设疑:艺术家是怎样表现雕塑中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学生讨论并发言。
教师和同学一起分析作品(人物的造型、刻画的心理及情感等),重点分析每一位人物不同的心理表现。
归纳:或愤怒,或镇定,或茫然,或悲伤,既有必死的决心,又有对死的惋惜,这种心理的刻画既真实又复杂,给人历史的真实感!教师设疑:罗丹的雕塑作品整体的风格和手法?分析作品中作者注入了怎样的个人情感。
归纳: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悲痛,显示了绝对的人文主义思想。
三、总结升华:艺术即感情,要学艺先做人。
举例梵高,罗丹论述。
艺术的最终表现是艺术家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组织学生评价。
小组合作,认真评价总结。
老师针对学生理解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让学生正确描述《加莱义民》的造型和情感。
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罗丹其他作品。
与学生分享所学知识,并从中得到启示。
将本课的知识引向更深层次。
五、板书设计:加莱义民六、教后反思:《艺术的多元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
2、了解艺术作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
3、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
4、学会尊重他人的审美选择。
加莱义民——悲壮历史的再现
《加莱义民》【教材分析】本课是九个级下册第一课前自学部分,,属于欣赏.评述课,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欣赏一座纪念性雕塑,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背景下不欣赏雕塑,领略作者在创作雕塑时的思想感情,了解这座雕塑《加莱义民》是19世纪未20世纪初法国杰出的雕塑艺术大师奥古斯特.罗丹之作,打破了过去传统纪念碑雕塑常用的的象征手法,采用了如实的表现手法,作品艺术的再现了英法百年战争中加莱市城所发生的那一页悲壮历史。
【学情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他们对西方写实作品表象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但由于对西方人的行为习惯和历史还不甚了解,还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所以本课在讲解作品时还要将这些渗透给学生,使其更好的理解作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加莱义民》,了解罗丹的生平、艺术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欣赏作品,对罗丹及其作品《加莱义民》作深入的了解和简单的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和反思中感受艺术大师对生命和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罗丹的精神,即要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
【教学难点】作品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艺术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加莱义民”图片,提出问题:这是一个群雕作品,你想知道《加莱主民》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莱义民》——悲壮的历史再现。
二、讲授新课:1、作者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14岁考入非正规的工艺美术技工学校学习,1875年,罗丹访问意大利,对伟大的米开朗基罗赞赏备至,对其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代表达《地狱之门》共186个形体,历时27年,直到他逝世也没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独立成为享誉世界的名作。
主要代表作有:《伤鼻的男人》(1864)、《青铜时代》(1876)、《圣约翰的说教》(1878《地犾之门》(1880——1917)、《亚当》(1880)、《夏娃》(1881)、《加莱义民》(1884——1886)、《吻》(1886)、《巴尔扎克》(1897)、《雨果》(1897)。
初中美术九年级《加莱义民》表格式教案2套
方法
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
用具
教学课件
板
书
设
计
《加莱义民》
一、创作背景
二、其他作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图片展示《加莱义民》播放幻灯 Nhomakorabea2、新课
教师谈话设疑:你知道这座群雕叙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吗?艺术家是怎样表现雕塑中人物形象的灵魂呢?学生讨论并发言。
三年一班:月日三年二班:月日
三年三班:月日三年四班:月日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了解罗丹的艺术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能力目标:对《加莱义民》作深入的了解和简单的分析。
情感目标:在欣赏和反思中感受艺术大师对生命和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
罗丹的精神,即要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
教学难点
作品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艺术的理解。
教学要求
重点:罗丹的精神,既要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
难点:作品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艺术的理解。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布置
二、组织教学
三、讨论
四、分析作品
五、教学评价
六、教学反思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艺术即情感
创作背景、主题、艺术特色,表现风格和手法进行分析
《加莱义民》(雕塑,青铜,高230厘米)罗丹(法国)
1337年-1453年英法两国因争夺富饶的佛兰德斯和英国在法国境内的封建领地而引发的战争,最后法国获得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美版九年级下册美术加莱义民教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军威的象征;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认识兵马俑是继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雕、玉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奇迹,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理、注重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和秦朝的历史,及提倡武力的社会风尚,了解兵马俑艺术特点与其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感受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
难点:理解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分析探讨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计1.打开跨页,通过看一号兵马俑坑的正面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谈感受:恢弘壮丽、气势磅礴、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含义,畅想陕西临潼、秦始皇、秦始皇陵、中国最大的雕塑群、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文化遗产等等。
曾参观过兵马俑博物馆的同学可以谈感受,谈见闻。
2.围绕所涉及到的关键词分成若干小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大胆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内容问题历史组关键词: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秦始皇的秦始皇功与过是什么,秦代是一个怎样秦代的社会。
地理组你了解中国古代流行“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习俗吗?说说秦始皇陵修建的情况。
雕塑组关键词:陶俑是如何制作的?兵马俑的雕兵马俑塑风格是什么样的?与你熟悉的铜质车马汉代人物说唱俑作个对比。
展示组展示兵马俑的姿态。
根据课本提供的图片,形容一下不同身份的兵俑的造型特点、艺术效果和人物的主要特征。
演讲组如何使更多的人了解兵马假如我是兵马俑博物馆的讲解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员,将会如何介绍。
(300字左右) 关键词:秦始皇陵综合组 1987年兵马俑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
兵马俑凭借哪些优势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作为后来人应如何给予保护?(空气、湿度、旅游人群等)3.全班进行交流。
4.教师点评:打开中国地图,陕西省地形就像一尊跪射武士俑展现在我们面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的雕塑中,我们读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宝贵的信息。
特别是兵马俑的独到之处在于其雕塑手法的细腻,不同身份的人服饰、冠帽不同,甚至连面相、胡须、发髻都不一样,细节处理的成功,使秦俑赢得了“千人千面”的美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从这些栩栩如生誉。
对比秦汉人物俑的区别:板书设计:秦兵马俑汉人物俑秦代人物俑表现细微的精神面貌,汉俑虽长短不合比例,姿态不符常手情,却增强了力量、气势的美,构法细腻,写实传神。
成汉代艺术古拙的外貌。
课后回顾:第一课形式美及其法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 构成的概念?2. 构成的分类?3. 平面构成的概念?2、导入课题: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课后小结,布置作业(15分钟)八对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3、形式美法则训练(作业)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内容与要求:形式美法则体现明确,画面具有形式美感。
要求每张突出表现一种形式美法则,工具、图形语言不限。
第二课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一、教材分析:线条作为一种基本的造型语言,存在于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
本课作为“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欣赏来感受线条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的基本特性和功能,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在美术实践中去表达自己想要的线条,以线条来表达个人情感。
作为造型语言,线条具有表现性、含蓄性、象征性和抽象性,如何把这些特性以简单易行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使其能够在轻松愉悦氛围下获得启发,发挥想象,表达感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追求“形”的酷似,而表现“线”的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1、用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基本特征。
2、在赏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引导学生学会用词语表达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并通过画线体验进一步认识线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在美术作品赏析中学习线条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4、在美术实践中交流创作思路,体验线条造型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在艺术赏析中感受线条、认识线条;在美术实践中体验表达方式,学会“线表达”。
2、教学难点:在赏析中进行愉悦的线条创作体验,在体验中教授创作方法,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进而进行生动有趣的线条表达。
四、教学准备:生活图片;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片段;中西方绘画大师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线造型的美术作品五、教学方法:启发、体验、交流六、教学过程:1、看生活、认线条体会线条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美感。
第三课速写练习一、教材分析速写是指迅速描绘对象的临场习作,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简练的线条扼要地画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动势和神态。
这一课分别介绍了动物速写、景物速写和人物速写,我的这节课重点放在人物速写上。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明白速写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铅笔或者其他工具进行速写练习。
在练习中,能够关注对象的基本特征、比例、动态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到速写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三、教学重点速写的基本知识:比例、动态。
四、教学难点掌握速写的要素要求,使学生能把握住物象的比例和形态特征。
五、教学过程1、导入多媒体播放杨丽萍舞蹈视频。
并引导:这么优美的舞蹈,这么飘逸的舞姿,如果能保留住该多好啊!出示素描舞蹈演员作品。
2、探索发现、学习新知识幻灯片出示油画蒙娜丽莎和喻红的大卫,分小组讨论与书中15页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总结速写的概念、作用、分类。
通过示意图,讲解人物速写的动态、比例关系。
3、分组实践以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模特,摆好姿势,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速写,并通过实践探究掌握了一定的画速写的方法。
希望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进行观察,用心去感受,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并大胆的用速写的形式来记录生活。
5、作业布置选取生活中的一个角落进行描绘。
如《操场一角》《教室一角》《卧室一角》等。
第四课工笔花卉一、教学内容与目标: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写意花卉的临摹技法(2)、难点: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三、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我们了解了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笔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锋;墨法有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以及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新的课程《写意花卉》2、写意花卉:(教师讲授)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
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3、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4、布置作业:用写意技法临摹一幅花卉画,可尝试加上自己的想象发挥。
五、课堂总结: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
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利用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对花卉进行写意描述,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第五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1、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
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这一领域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方法,培养创造力。
因此,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明暗的基本规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索,而尽可能拓宽广度,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胆表现出创意和个性。
2、教学目标: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