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重点整理

环境监测重点整理

混合水样: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校准曲线: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它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生物浓缩:生物机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简易比色法定义:用视力比较显色后的试样溶液或采样后的试纸与标准色列的颜色深度,以确定预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环境监测定义: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优先污染物:难以分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较大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污染物。

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采样效率: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危险废物: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灵敏度: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

环境监测的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水样的保存时间:污水:越短越好;清洁水样:72h;轻污染水样:48h;严重污染水样:12h。

水样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预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总汞常用测定方法:常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砷:在碘化钾、酸性氯化亚锡作用下,五价砷被还原为三价砷,并与新生态氢(由锌与酸作用产生)反应,生成气态砷化氢,被吸收于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三乙醇胺的三氯甲烷溶液中,生成红色的胶体银,在510nm波长处,以三氯甲烷为参比测其经空白校正后的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描述精密度的术语有:平行性、重复性和再现性。

残渣的测定:1.总残渣:测定方法是取适量震荡均匀的水样于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蒸气浴或水浴上蒸干,移入103~105℃烘箱内烘至恒重,增加的重量即为总残渣。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1. 监测对象: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空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等各种环境要素。

不同的环境要素需要采用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2. 监测指标:针对不同的环境要素,需要监测的指标也不同。

例如,空气质量监测通常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指标;水质监测则包括 pH 值、溶解氧、生化需氧量、重金属等指标。

3. 监测方法:环境监测的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

现场监测可以实时获取环境数据,如便携式仪器测量空气或水质;实验室分析则通常用于更精确的分析和鉴定。

4. 监测网络:为了全面了解环境状况,通常会建立监测网络,在不同的地点设置监测站点,定期收集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评估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

5. 数据分析和报告:收集到的环境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分析结果通常以报告的形式呈现,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6. 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这包括仪器校准、样品采集和保存、分析方法验证等方面。

7. 法律法规和标准:环境监测通常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监测过程和数据的合法性和可比性。

总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评估环境质量、制定环境政策以及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

2、空间分布性。

3、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2.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

3.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五毒有害元素: Hg , Cr, Cd , Pb, As.4.现场监测五参数:①水温②pH值③电导率④浊度⑤溶解氧5.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分为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

执行原则:地方环境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国家综合标准。

6.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在车间排放口和具体安装设施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工厂的总排放口采样。

7.臭阈值: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

臭阈值(TON)=(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8.色度:取一定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至刚好看不到颜色,以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

7.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8.水样中加入硝酸可以防止金属离子沉淀。

9.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分为:水样的消解,分离和富集。

①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消除对测定的干扰,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②分离与富集的目的:对样品进行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10.水样中金属离子,无机非金属离子,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消解、蒸馏、萃取。

(或消解、萃取、蒸馏)。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

地表水水域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就是测定各种代表环境质量标志数据、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2.环境优先污染物:确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3.环境标准: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维持生态平衡,在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环境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社会要求,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等的技术规范。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三、问答题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答: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眼睛”,其目的是为了客观、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从环境监测的对象考虑,环境监测内容可分为水和污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等。

2.环境监测方案的内容是什么?答:监测方案是一项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设计,制定监测方案取决于监测的目的,首先必须进行实地污染调查,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监测对象、监测项目,设计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订质量保证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等。

3.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答:环境监测是为了环境保护、评价环境质量,制定环境管理、规划措施,为建立各项环境保护法规、法令、条例提供资料、信息依据。

为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正确判断并能科学反映实际,环境监测要满足以下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4.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答:环境分析的主要对象是人类因生产活动而排放于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中的各种污染物质。

最新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资料讲解

最新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资料讲解

绪论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原生环境:自然环境中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地域。

(在原生环境中按自然界原有的过程进行物质转化、物种演化、能量和信息的传递。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原生环境日趋缩小。

)次生环境: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导致原生自然环境改变后形成的环境。

(次生环境是原生环境演变而成的一种人工生态环境。

其发展和演变仍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3、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社会环境问题我国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 大气普遍受到污染; 城市附近的水体普遍受到污染; 城市固体废物污染普遍;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由于滥伐森林、毁坏草原、盲目垦植而使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气候变异等农业生态和自然环境破坏的现象也是相当严重的。

)我国水生态环境的现状: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叠加性环境污染的阶段4、环境污染物(pollutant):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是环境监测研究的对象。

5、污染的来源:(1)生产性污染:三废(2)生活性污染(3)其他污染6、污染源的形式:大多数污染物是以散逸至大气、排泄至水体或在土壤表面堆积和填埋的方式进人环境的。

污染源的形式归纳有:(1)点污染源(2)线污染源(3)面污染源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连续源、间断源和瞬时源等7、污染物的类别按污染类型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主要考虑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四个方面等产生的污染物。

8、污染物的化学类别(1)元素(2)无机物(3)有机烃化合物(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5)含氧有机化合物(6)有机氮化合物(7)有机卤化物(8)有机硫化合物(9)有机磷化合物9、污染物的性质主要内涵:污染物的自然性、毒性、时空分布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

2、空间分布性‎。

3、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2.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

3.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五毒有害元‎素: Hg , Cr, Cd , Pb, As.4.现场监测五‎参数:①水温②pH值③电导率④浊度⑤溶解氧5.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分‎为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

执行原则:地方环境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国家综合标‎准。

6.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在车间排‎放口和具体‎安装设施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工‎厂的总排放‎口采样。

7.臭阈值: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

臭阈值(TON)=(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8.色度:取一定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至刚好看‎不到颜色,以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

7.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8.水样中加入‎硝酸可以防‎止金属离子‎沉淀。

9.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分为‎:水样的消解‎,分离和富集‎。

①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消除对测定‎的干扰,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②分离与富集‎的目的:对样品进行‎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10.水样中金属‎离子,无机非金属‎离子,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消解、蒸馏、萃取。

(或消解、萃取、蒸馏)。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

地表水水域‎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环境监测考试知识点总结

环境监测考试知识点总结

环境监测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环境监测的分类(按目的):1、监视性检测2、特定目的检测(1)污染事故检测(2)仲裁检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检测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2)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流入处和回流处。

(3)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区下游,废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

(4)削减断面: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2、水色的基本知识水的颜色分为表色和真色。

真色指去除悬浮物后的水的颜色,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具有的颜色称为表色。

3、浊度分光光度法测定浊度原理:以甲僭聚合物配制浊度标准溶液,用分光光度计于680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与在同样条件下测定水样的吸光度比较,得知其浊度。

该方法适用于天然水、饮用水浊度的测定。

4、溶解固体物与矿化度溶解固体物:是指将过滤后的水样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再在一定温度下烘至恒重时蒸发皿中的剩余物质。

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该指标一般只用于天然水。

5、溶解氧测定时采样过程6、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溶解氧的条件下,好养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BOD是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废水可生化降解性和生化处理效果,以及废水生化处理工艺设计和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7、挥发酚和COD的测定COD测定重铬酸钾法在强酸性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Ag2SO4)存在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至溶液由蓝绿色变味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再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按同法测定空白溶液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根据水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环境监测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环境监测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环境监测重点知识归纳总结一、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进行系统观测和数据收集,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分析环境变化趋势,并为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

环境监测涉及各个领域,包括生态学、气象学、地质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

二、环境监测的重要性1. 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环境问题,为制定和调整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健康与安全:环境监测有助于掌握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分布情况,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

3. 资源管理:监测环境中的资源变化状况,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4. 环境管理:通过监测环境质量,评估环境污染状况,确定环境管理目标和措施,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监测的要素1. 大气环境监测:包括大气污染物监测、气象观测、大气辐射监测等。

2. 水环境监测:包括水质监测、水量监测、水生态监测等。

3. 土壤环境监测:包括土壤污染物监测、土壤湿度监测、土壤微生物监测等。

4. 噪声环境监测:包括工业噪声监测、交通噪声监测、社会生活噪声监测等。

四、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 传统监测方法:采样分析法、现场测试法、实地调查等。

2. 远程监测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3. 在线监测技术:自动监测系统、传感器网络等。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统计分析、模型模拟、数据可视化等。

五、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大气污染防治法》3. 《水污染防治法》4. 《土壤污染防治法》5. 《噪声污染防治法》六、环境监测的挑战与前景1. 挑战:监测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监测网络的完善、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和可信度等。

2. 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将更加精准、自动化和智能化,为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七、结语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我们应当加强环境监测的研究和实践,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共同构建美丽的蓝天、清澈的水域和绿意盎然的生态环境。

环境监测考试知识点总结~

环境监测考试知识点总结~

碘量法: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产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沉淀。

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

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相同点: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二价汞,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单质汞,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在室温下通入载气将其载入原子化系统(吸收池)中;所用的光源均是低压汞灯,特征波长为253.7nm;不同处:冷原子吸收测定的特征紫外线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射光强,而冷原子荧光仪测定的是吸收池中的汞原子蒸气吸收特征紫外线被激发后所发射的共振荧光的强度。

仪器上其光电倍增管必须放在与吸收池相垂直的方向上。

TOC:将一定量的水样注入高温炉内的石英管,在900~950℃下,以铂和三氧化钴或三氧化二铬为催化剂,使有机物燃烧裂解转化为二氧化碳,然后用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二氧化碳含量。

从而确定水样中碳的含量。

相同点:均是采用双硫腙和金属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一定的络合物,在一定波长下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点:反应介质不同,汞是在酸性介质中;镉是在强碱性介质中;铅是在pH为8.5~9.5的介质中;锌是在pH为4.0~5.0的介质中。

汞,冷原子吸收法: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汞转变成二价汞,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单质汞。

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在室温下通入空气或氮气,将其载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量对特征波(253.7nm)的光的吸收度,与汞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定量。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双硫腙法:水样在酸性介质中于95℃用高锰酸钾溶液和过硫酸钾溶液消解,将无机汞和有机汞转化为二价汞后,用盐酸羟胺溶液还原过剩的氧化剂,加入双硫酸腙,与汞离子反应生成橙色螯合物,用三氯甲烷或四氯化碳萃取,再加入碱溶液洗去萃取液中过量的双硫腙,与485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以标准曲线法定量。

冷原子荧光法: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为基态汞原子蒸汽,吸收2523.7nm的紫外光线后,被激发而发射特征共振荧光,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和较低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汞浓度成正比。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考点第一章绪论1.监测: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视、测定和监控。

2.环境监测就是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3.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环境监测按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①对污染源的监督检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②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及固体废物等)。

2•特定目的监测①污染事故监测;②仲裁检测;③考核验证监测;④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2)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空气或废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1•污染因子的综合效应:①独立作用;②相加作用;③协同作用;④拮抗作用2.环境监测的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方法3.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4•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第三节环境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分为五类2.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

3•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制订1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过程:①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②监测断面布设;③采样点确定;④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考简答题写这四点)2.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过程:①明确监测目的;②调查研究;③确定监测对象;④设计监测网点;⑤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频率;⑥选定采样和保存方法选定分析测定技术;⑦提出监测报告的基本要求;⑧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⑨提出水质监测综合评价报告。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必考)环境监测的定义: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必考)环境监测的工作程序:现场调查、监测方案、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后六个必须有质量保证。

3.环境检测是环境监测过程的一部分,环境监测离不开环境检测。

4.环境监测可分为监测性监测(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应急、纠纷仲裁、考核验证、咨询服务)、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5.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自动监测6.3S技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7.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单独作用、相加作用(如低浓度条件下,大气中SO2和硫酸气溶胶之间,氯和氯化氢之间)、相乘作用(锌和镉能和氰产生协同作用,使氰的毒性加强)、拮抗作用(如硒可抑制甲基汞的毒性)8.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连续性、追溯性的特点。

9.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这类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优先污染物特点: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生物积累性、毒性大和属三致物质);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高残留;检测方法成熟的化学物质制订优先监测目标,实施优先和重点监测。

(名词解释或简答题)10.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11.中国的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

12.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可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可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可分为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问答题)注意:地方标准应符合以下两点:国家标准中所未规定的项目: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最新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最新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

2、空间分布性。

3、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2.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

3.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五毒有害元素: Hg , Cr, Cd , Pb, As.4.现场监测五参数:①水温②pH值③电导率④浊度⑤溶解氧5.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分为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

执行原则:地方环境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国家综合标准。

6.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在车间排放口和具体安装设施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工厂的总排放口采样。

7.臭阈值: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

臭阈值(TON)=(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8.色度:取一定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至刚好看不到颜色,以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

7.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8.水样中加入硝酸可以防止金属离子沉淀。

9.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分为:水样的消解,分离和富集。

①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消除对测定的干扰,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②分离与富集的目的:对样品进行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10.水样中金属离子,无机非金属离子,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消解、蒸馏、萃取。

(或消解、萃取、蒸馏)。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

地表水水域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同心圆布点法(适用于多个污染源,且大污染源较集中)扇形布点法(适用范围:孤立的高架点源)
【画法】
8 采样时间和频率:短期采样、长期采样、间歇采样;要求:采集的气样能包括高中低浓度出现的时间。
9 监测方法:目前常用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
10 空气样品采集方法 分类:直接采样法、富集采样法
依据:污染物存在状态、浓度高低、理化性质、灵敏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 酸度:水中含有能与强碱( NaOH , KOH )作用的所有物质含量,即用标准碱滴定水样至一定
的碱量。
甲基橙酸度: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所测酸度(终点
pH = 4.5 )
酚酞(总)酸度:以酚酞为指示剂所测酸度(终点
pH = 8.3 )
pH 值时所消耗
碱度:中能与强酸作用的所有物质的总含量,即用标准酸滴定水样至一定
化学组分的测定内容: ( 1)金属元素的测定: ( 2)水溶性物质测定( 3)有机成分的测定,主要测 BaP
( 3):采样;提取(索氏溶剂提取法;真空充氮升华法)分离(纸上层析法;薄板层析法)测定
19 索氏溶剂提取法: P332
1. 将采集在滤纸上的尘粒试样放在索氏提取器的渗滤管中;
2. 向蒸馏瓶中加入溶剂并连接回流装置;
4 水质监测方法选择原则: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方法成熟准确;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抗干扰能力好。 5 采样容器的洗涤:水质监测,尤其是痕量组分的测定,仪器的污染常会造成误差。为减少器壁溶出物对水样的 污染和器壁的吸附现象,须注意容器的洗涤方法。测铬时,容器不能用铬酸洗液; 测汞时,仪器洗净后尚需用 1+3 硝酸浸泡数小时。
11 直接采样法:适应范围:污物物浓度高、方法灵敏度高 浓缩采样法:范围:被测物浓度较低,或分析方法灵敏度不高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图文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图文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图文绪论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原生环境:自然环境中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地域。

(在原生环境中按自然界原有的过程进行物质转化、物种演化、能量和信息的传递。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原生环境日趋缩小。

)次生环境: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导致原生自然环境改变后形成的环境。

(次生环境是原生环境演变而成的一种人工生态环境。

其发展和演变仍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3、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我国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大气普遍受到污染;",城市附近的水体普遍受到污染;",城市固体废物污染普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由于滥伐森林、毁坏草原、盲目垦植而使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气候变异等农业生态和自然环境破坏的现象也是相当严重的。

)我国水生态环境的现状: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叠加性环境污染的阶段7、污染物的类别按污染类型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主要考虑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四个方面等产生的污染物。

8、污染物的化学类别(1)元素(2)无机物(3)有机烃化合物(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5)含氧有机化合物(6)有机氮化合物(7)有机卤化物(8)有机硫化合物(9)有机磷化合物9、污染物的性质",主要内涵:污染物的自然性、毒性、时空分布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

",研究意义:在研究环境容量和制订各种污染物质的排放标准时,首先要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物的性质,这对于确定目标监测污染物,合理进行采样点的布设,准确评价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环境监测第一章知识点

环境监测第一章知识点

环境监测第一章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环境(environment):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所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

)2.环境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

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指在环境中难降解、高脂溶性、可以在食物链中富集放大,能够通过各种传输途径进行全球迁移传输的一类具有半挥发性且毒性极大的有机污染物。

4.环境标准:是指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监测方法等,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发布的各种环境保护标准的总称,是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性、技术性方法和工具。

5.环境标准体系是指根据环境标准的性质、内容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进行分级、分类,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其既具有一般标准体系的特点,又具有法律体系的特性。

6.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护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而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基础是环境质量基准。

7.环境质量基准(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保护对象(人和其他生物)不产生不良或者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是一个基于不同保护对象的多目标函数或一个范围值。

8.污染物排放标准:指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9.环境基础标准指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图式、量纲、导则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是制定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

10.污染源,是指因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场所、设施、装置以及其他污染发生源。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定,是指用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定。其所加试 剂和操作步骤与试验测定完全相同。空白试验应与试样测定同时 进行,试样分析时仪器的响应值(如吸光度、峰高等)不仅是试 样中待测物质的分析响应值,还包括所有其他因素,如试剂中杂 质、环境及操作进程的沾污等的响应值,这些因素是经常变化的, 为了了解它们对试样测定的综合影响,在每次测定时,均进行空 白试验,空白试验所得的响应值称为空白试验值。
③根据测定次数n和要求的置信度在表中查相应的G值,若G的计
适算用值于大一于组表数值据,中G则有舍两去个可或x疑以可 值上疑,可否疑则数x应据保留。
举例
s
小结
可疑数据检验方法:
1. 仅有一个可疑数据(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可用D法和G法。 与D法比较,G法不但能处理一个可疑数据,还能适用于2个或 多个的情况
03
02
04
第三节 校准 曲线及表格绘制
第五节 实验室 用水
本章完
点击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202X
第二章 环境 监测基本知识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 阐述你的观点
环境监测基本知识
1
第一节 数据处理基础
3
真值:
5
约定真值
7
误差:
9
偏差:
2
概念
4
理论真值
6
标准器(包括标准物质)的相对真值
8
是客观存在的;任何测量结果都具有一
定误差;存 在于一切测量过程中
2、误差分类
▪ 系统误差(包括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人员误差、 环境误差) 特点:具单向性(大小、正负一定 ) 可消除(原因固定) 重复测定重复出现
2、可疑数据的取舍 (1)“4d”检验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

2、空间分布性。

3、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2.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

3.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五毒有害元素: , , , , .4.现场监测五参数:①水温②值③电导率④浊度⑤溶解氧5.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分为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

执行原则:地方环境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国家综合标准。

6.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在车间排放口和具体安装设施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工厂的总排放口采样。

7.臭阈值: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

臭阈值()=(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8.色度:取一定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至刚好看不到颜色,以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

7.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8.水样中加入硝酸可以防止金属离子沉淀。

9.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分为:水样的消解,分离和富集。

①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消除对测定的干扰,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②分离与富集的目的:对样品进行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10.水样中金属离子,无机非金属离子,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消解、蒸馏、萃取。

(或消解、萃取、蒸馏)。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

地表水水域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等渔业水域与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与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分为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 特定工业区。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性质与控制方式分为两类: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类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

14.地表水的采样时间与频次:①饮用水、污染严重河段、水系干流,每月至少一次。

②中小河流,污染严重的湖泊全年采样不得少于6次,隔月一次。

③国控水系河流湖,库上的监测断面,采样时间可设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底泥在每年枯水期采集一次。

15.测定水中悬浮物时所用烘干温度为103-105℃,测定水中有机物的烘干温度为60℃。

16.萃取分离中,一般要求分配比D>10,当萃取过程中没有副反应发生时,分配系数等于分配比D,当有副反应发生时,分配比大,指被萃取溶质在有机相浓度高,在水相浓度低。

1.汞的测定方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是测定多种金属元素的标准方法)原理: 水样于95℃在酸性介质中用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消解,用盐酸羟胺还原过量的氧化剂,加入双硫腙溶液与汞离子生成橙色螯合物。

为消除2+等共存金属离子的干扰,可在碱洗脱液中加二钠盐进行掩蔽。

消除6+的干扰加亚硫酸钠。

测定水中微量、痕量汞的特效方法有: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

2.铬的测定方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对于浑浊,色度较深的水样,以氢氧化锌作共沉淀剂,调至8-9,使3+,3+,2+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可被滤去与水样中六价铬分离。

3.镉的测定方法:①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原理: 在强碱介质中,镉离子与双硫腙反应生成红色螯合物。

②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原理: 取适量除去悬浮物的水样,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配成为 5.7的样品溶液送入树脂中用硝酸溶液洗脱出2+。

4.氰化物的测定:①在酒石酸和硝酸锌存在下,在为4介质中,用溶液吸收。

指示剂甲基橙有颜色变化。

②硝酸银滴定法: >11,以试银灵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标准液滴定,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

5.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实验室采用碘量法和修正碘量法①碘量法原理:在水样中加人硫酸锰溶液和碱性碘化钾溶液(作用是现场固定水样)。

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

②修正碘量法。

【加叠氮化钠: 为了消除亚硝酸盐氮的干扰,避免亚硝酸盐氧化碘化钾释放出游离碘。

排除3+:加入40%的氟化钾掩蔽】③高锰酸钾修正法。

用高锰酸钾氧化2+,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钠溶液除去,生成的三价铁用氟化钾掩蔽。

氯离子可加入硫代硫酸钠消除。

硫代硫酸钠也可直接消除水中亚硝酸盐。

6.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方法是重铬酸钾法。

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24)存在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至溶液由橙黄色经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根据水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氯离子干扰可加入适量硫酸汞络合。

7.测定挥发酚主要方法是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原理:在为9.8-10.2的介质中和有铁氰化钾存在下,酚类化合物与4-氨基安替比林(4)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吲哚酚安替比林染料。

【加入硫酸亚铁消除游离氯等氧化剂的干扰,加入硫酸铜消除低浓度硫化物的干扰,硫酸铜相当于抑制剂。

】8.测定水中悬浮物采用的方法是重量法,原理是:取定量水样,用在103-105℃下烘至恒重的滤膜过滤,被阻留在滤膜上的固体物质在103-105℃烘至恒重,此时,过滤材料重量的增加即为水样的悬浮残渣(不可过滤残渣)的质量。

1.根据污染物在大气中存在状态可分为分子状态污染物和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两类。

2.通常根据颗粒物的沉降特性将其分为降尘,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

降尘其粒径一般大于100μm;粒径小于100μm的颗粒物则称为总悬浮颗粒物。

将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用10表示,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烟的粒径为0.01-1.3.我国大气常规监测的污染物有22.总悬浮颗粒.灰尘自然沉降量,硫酸盐化速率等(无氮氧化物和飘尘)四、布设监测站(点)和采样点的方法(一)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二)网格布点法:常用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

(三)同心圆布点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

(四)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

五、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①直接采样法包括注射器采样、塑料袋采样、采气管采样和真空瓶采样。

②富集(浓缩)采样法包括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阻留法、滤料阻留法、低温冷凝法、静电沉降法、扩散(或渗透)法与自然积集法。

3.二氧化氮测定结果中实验系数为0.88(当二氧化氮浓度高于0.72时,f=0.77)。

化为2的氧化系数,0.684总悬浮颗粒物的采样方法属于滤膜捕集-重量法。

(滤料阻留法)。

10与测定方法的区别是要采用切割器将大颗粒物分离。

5.溶液吸收法中吸收效率主要决定于吸收速度和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对吸收液的选择原则:①对被测物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②污染物被吸收后有足够的稳定时间,③利于后续分析,④毒性小,价格低,尽可能回收利用。

62的测定方法常采用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毒性较大)和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和钍试剂分光光度法。

7.烟气组分包括主要气体组分和微量有害气体组分。

主要气体组分为氮,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微量有害气体有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硫化氢等。

1.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2.危险废物: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3.危险废物的鉴别依据:①引起或严重导致死亡率增加,②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③降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④在处理、储存、运送、处置或其他管理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会造成现实或潜在的危害。

3.危险废物的特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与其他毒性。

4.危险固体废物特性监测立法有:①急性毒性的初筛试验②易燃性试验方法③腐蚀性试验方法④反应性试验方法⑤浸出毒性试验。

5.在急性毒性初筛试验中对灌胃后的小白鼠进行中毒症状观察,记录48h内试验动物的死亡数。

6.采集固体废物样品主要具有:代表性,追踪性,合理性,完整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

7.垃圾渗沥液: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初期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流入,雨水的渗入与垃圾本身的分解会产生大量污水,该污水称垃圾渗滤液。

特点:①成分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垃圾组成,②浓度可变性,主要取决于填埋时间,③组成的特殊性,垃圾中存在的物质在渗滤液中不一定有,一般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在渗滤液中不一定有,如油类,氰化物,铬和汞等。

8.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则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1.瞬时水样: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

2.总有机碳():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中有机物质的总量,结果以碳(C)的表示。

3.可吸入颗粒物:将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用10表示,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4.检出限: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含量。

5.平行性:指在同一实验室中,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分析时间都相同,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份或多份平行样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如平行样一致性。

6.分配系数:物质在有机相中和水相中的平衡浓度比。

7.环境优先污染物:将潜在危险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残留高,有成熟监测方法,样品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确定为优先监测目标,实施优先监测,这些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优先污染物。

8.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优先监测。

9.总残渣:指在一定温度下将水样全部蒸发至干后残留在器皿中的物质,包括不可过滤残渣(也叫悬浮物)和过滤残渣(也叫溶解性固体)。

10.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30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以计)。

=30后污泥沉降体积()/混合液污泥浓度()空气污染指数()当污染物浓度()处于≤≤1时,其污染分指数(I)按下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