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论文

合集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而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研究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作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卫生等服务的综合性体系。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 提升农民健康水平。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早期诊断等手段,帮助农民提高健康意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并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从而提升农民的健康水平。

2. 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还可以增加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和对现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进而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3.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农村地区由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普遍存在。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便捷、优质、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农民享有同城居民相当水平的医疗服务。

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然而,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医疗资源不足。

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导致了医疗服务质量低下,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2. 健康教育缺失。

农村地区人们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缺乏相关的健康教育和科普知识传播,使得农民预防意识不强,容易陷入疾病的困扰。

3. 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设施相对简陋,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农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1. 加强农村医疗资源的投入。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研究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农村建设,致力于创造更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一、研究背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是指政府为农村居民提供的一系列有助于维持和改善其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的服务。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推动农村发展。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新农村建设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研究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研究现状1.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不够完善,服务设施和人员相对不足。

其次,农村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认知和意识有限,缺乏卫生知识和健康教育的普及。

再次,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高。

2.相关研究领域及成果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方面,研究者通过分析现有数据和实地调研,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包括增加服务站点数量、完善服务设施、加强人员培训等。

在健康教育方面,研究者通过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制定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行为。

在财政投入方面,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财政投入建议,如逐步增加投入比例、优化资源配置等。

三、研究展望1.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应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设施和人员配备水平。

可以通过增加服务站点数量、拓展服务范围、提高人员培训质量等措施,优化服务网络结构,提升服务覆盖面和质量。

2.加强农村居民健康教育为了提高农村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认知和意识,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推广健康知识,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

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调查论文

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调查论文

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调查论文农村公共卫生对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调查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调查论文范文一:农村公共卫生产品供给之我见[摘要] 改善农村公共卫生产品供给,需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城乡平等观念;同时,为提高供给效率,要逐步实现直接供给和间接供给相结合。

此外,政府也应在税收方面提供更多的优惠措施。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产品科学发展观税收优惠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状况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近年来,频发的农村公共卫生事件暴露了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产品供给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社会观念、公共卫生产品供给体制、相关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短期来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可能要以牺牲一部分经济增长为代价;但是从长期来看,两者并不矛盾,因为经济增长最终要靠人来推动,如果在发展的同时忽视了人自身的发展,那么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将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人是自然的改造者,而改造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生存,经济增长作为人类改造自然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其最终目的也必然是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农村公共卫生的恶化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的沉重教训,在以后的发展中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国现在迫切的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全面地发展观,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科教文卫等同步发展。

二、树立公共卫生产品面前人人平等、城乡平等的观念改革开放前,我国城乡之间一直未能建立起均衡增长和良性循环的关系,导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凝固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城乡联系显着增强。

但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经济仍未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目前,城乡关系不顺突出表现为城乡差距过分悬殊,这不仅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些数字指标上,而且还表现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产品供给等领域。

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管理现状分析

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管理现状分析

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管理现状分析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管理成为一个愈发重要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相较于城市,农村的公共卫生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

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水资源管理、垃圾处理、厕所建设以及公共场所卫生等。

农村地区的公共环境卫生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因此,做好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许多农村地区存在自来水供应不足的问题。

尤其在偏远山区,部分地区仍以河流、井水等自然水源为主,这些水源往往受到污染。

例如,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下降。

此外,很多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自来水处理设施,使得饮用水安全隐忧重重。

垃圾处理同样是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的短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民生活产生的垃圾逐年增加,但大多数农村尚未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与处理系统。

某些地方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加之缺乏有效的回收利用体系,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由于清扫和运输资金不足,许多地方垃圾倾倒现象普遍,导致卫生死角频繁出现。

在厕所建设方面,尽管近年来国家持续推动“厕所革命”,大量兴建卫生厕所,但实际上,农村的厕所普遍缺乏科学设计与合理规划。

传统旱厕或简易厕所排放不规范,不仅在使用时影响居民的生活体验,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由于缺少定期维护和管理,部分新建厕所也面临着设施老化、损坏的问题。

公共场所卫生同样不容忽视。

农村集市、文化活动场所等人流密集地带,往往缺少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洗手间、弃置垃圾桶等。

这种状况不仅降低了农村社区的人居环境,也使得病菌传播风险加大。

特别是在传染病高发季节或特殊情况下,卫生条件差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公共健康危机。

在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管理的过程中,人力资源与技术支持不足也是一大短板。

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

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不仅仅需要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更需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本文将就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这一主题进行论述。

一、农村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农村地区人口众多,而且相对集中居住,因此农村公共卫生问题尤为突出。

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疾病防控不仅事关个人,也事关整个社区的健康状况。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对于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状况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资源严重匮乏。

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医疗机构,居民看病难。

其次是公共卫生意识薄弱,卫生习惯不良。

由于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农民对于卫生防病的认识不足,存在大量的不良卫生习惯和行为。

最后是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卫生人员紧缺。

农村卫生人员相对不足,并且专业水平不高,缺乏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

三、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措施为了解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农村医疗设施建设。

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满足农民就医需求。

其次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公共卫生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卫生知识普及,提高其对卫生防病的认识。

最后是加强基层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四、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的身体健康水平,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其次,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可以降低农村居民的医疗支出,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

最后,提供良好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定居,推动农村社区的繁荣和发展。

《2024年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范文

《2024年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范文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牧区发展的关键。

特别是在内蒙古这一广阔地域,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对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

二、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内蒙古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得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其特殊性。

当前,内蒙古已经建立起了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在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基本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现有的服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一)资源配置不均:内蒙古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差异大,导致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不均,部分地区服务能力不足。

(二)服务能力不足: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医疗设备落后,无法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三)信息化建设滞后: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建设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化系统,但整体上仍存在信息化建设滞后的问题。

四、优化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策略(一)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医疗资源向农村牧区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二)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升其硬件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

(四)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率。

五、结论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和群众的共同努力。

公共卫生服务类论文

公共卫生服务类论文

公共卫生服务类论文谈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策略一、我国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现状1、村级公共卫生机构组织不健全,管理不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底破裂。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改革以来,冲击了村级卫生组织,改变了村卫生室的经营方式,最终使合作医疗解体,三级预防保健网瘫痪,网底破裂。

村级卫生组织大多转变为个体诊所,自负盈亏,忙于经营补偿较好的基本医疗服务,无暇顾及公益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有的设点过于分散,覆盖不全,县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松散,致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

2、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关系松散。

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和市场因素介入等原因,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在三级卫生服务网中的“龙头”作用减弱。

乡镇卫生机构目前普遍存在缺少财政支持、缺乏业务管理能力和非专业人员安排过多等弊病,没有起到“三级预防保健网的枢纽作用。

”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则仍处于重治轻防、以医养防的尴尬境地,偏离了卫生工作“预防为主”方针的轨道。

勉强维持或基本散了架的2/3卫生院,大多卫生技术人才流失,业务用房破旧,设备简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安排不足或素质低下,医疗业务收入杯水车薪,入不敷出。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传染病防控等公益性工作则疏于管理,卫生院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县级公共卫生机构大多财政投入不到位,定额、业务经费严重不足,科室设置不全,设备落后,热衷于有偿服务,没有起到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中心应有的作用。

3、我国农村出现急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存,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情况严重。

目前,我国传染病患病人数仍居世界高位,结核病、肝炎等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的健康。

肠道传染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妇女孕产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在农村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又加重了我国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

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劳动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在农村不断增加,成为威胁农民健康的主要病种。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难题。

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匮乏、人口分散等原因,导致公共卫生服务落后于城市地区,给农村居民的健康带来了诸多隐患。

如何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目前,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是服务设施不足,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

许多农村地区没有配备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导致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薄弱。

其次是公共卫生宣传普及不足,农村居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

再者是基层卫生机构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稳定,不少村民在生病时仍选择前往县城医院就诊,增加了就医成本和负担。

二、政府角色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三、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为了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补助资金、设施设备更新等方式,支持农村卫生院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可以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医疗水平,吸引更多优秀医护人员加入到农村卫生服务行列。

四、科技手段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管理。

政府可通过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实现对农村居民健康数据的及时收集和分析,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还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远程影像等技术手段,实现医疗资源跨区域共享,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五、社会参与除了政府的支持和投入,社会各界的参与也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

非营利组织、企业等可以通过捐赠资金、设备等方式,支持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同时,可以组织开展义诊活动、健康讲座等,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教育普及。

农村公共卫生均等服务的运行状况与管理对策

农村公共卫生均等服务的运行状况与管理对策

农村公共卫生均等服务的运行状况与管理对策农村公共卫生均等服务是保障农村居民健康、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公共卫生均等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完善。

一、农村公共卫生均等服务的运行状况(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建和改建了一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就医环境。

同时,加强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有效落实农村居民免费享受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这些服务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效显著在农村地区实施了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然而,农村公共卫生均等服务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不足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仍然相对匮乏。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简陋,医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二)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存在形式主义,服务内容不够深入、细致,服务质量不高。

例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不规范、健康教育效果不佳、慢性病管理不到位等。

(三)农村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认知和参与度不高由于农村居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健康意识淡薄,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一些农村居民不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和免费政策,不愿意接受服务。

(四)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经费投入不足,且存在拨付不及时、使用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正常开展。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分析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分析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分析1.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公共卫生服务的良好运行对于维护农民健康至关重要。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广,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以及改善卫生条件。

2.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挑战农村地区的卫生条件相较城市更为差,公共卫生服务受到资源匮乏、专业人员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多种挑战的制约。

这些问题导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不如城市。

3. 政府角色的重要性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卫生服务设施和设备投入,加强人员培训,并推动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以确保农民享受到高质量的卫生服务。

4. 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农村地区缺乏专业人员是阻碍其公共卫生服务的一个主要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提供奖励政策、改善工作环境等方式,吸引人才到农村地区工作。

5. 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地区医疗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不足也制约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

政府应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的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医疗机构,并改善卫生设施的质量和条件。

6. 健康教育的加强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健康意识薄弱的问题,导致农民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的认识不足。

政府应强化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和预防知识水平。

7. 传染病防控措施的加强农村地区由于环境条件和生产活动差异,传染病风险相对较高。

政府应加强农村地区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8. 支持农民医疗费用报销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医疗费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大负担。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医疗费用报销的支持力度,降低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农民就医的积极性。

9. 科技应用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科技应用可以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政府应推动信息技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便利农民就医和健康管理。

10. 农村卫生服务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将逐步改善。

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乡村治理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在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

本文将从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可以说是“有进步但不够”。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卫生意识的提高,一些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农村地区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普及,如结核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普遍较少,卫生人员队伍不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首先,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农村地区缺乏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设施,导致居民就医不便。

较短的卫生服务供给链条以及服务项目单一,也限制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部分农村地区的卫生设施陈旧破损,卫生条件差,给农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其次,农村卫生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由于医护人员在农村地区的收入、职业发展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导致医护人员流动性较大,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医护队伍不稳定,这也给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再次,农村地区的卫生经费投入不足也是制约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

较低的医保水平和医保覆盖面,导致农村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难以满足。

此外,一些地方相关部门在卫生领域的投入不足,导致了农村卫生设施建设和卫生人事培训的困难。

在面对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为了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相关部门应增加对农村卫生设施的建设经费投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和综合效益。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问题研究》范文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问题研究》范文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的重要牧区,农村牧区的公共卫生服务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牧区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内蒙古农村牧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提升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二、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现状(一)服务设施建设近年来,内蒙古在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医疗设备逐步更新换代。

然而,仍存在部分地区设施落后、设备匮乏的问题,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

(二)服务人员队伍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人才短缺、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部分地区缺乏专业公共卫生医生、护士等技术人员,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服务内容与质量内蒙古农村牧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逐步丰富,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方面。

然而,仍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部分地区缺乏针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的个性化服务。

三、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一)资源配置不均衡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存在地域性不均衡、城乡不均衡等问题。

部分地区资源丰富,而部分地区资源匮乏,导致服务水平差异较大。

(二)资金投入不足尽管国家对农村牧区卫生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城市地区,内蒙古农村牧区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足。

这导致基层医疗机构设施建设滞后、设备更新缓慢、人员培训不足等问题。

(三)服务体系不健全内蒙古农村牧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这导致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解决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问题的对策(一)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实现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

农村公共卫生均等服务的运行状况与管理策略

农村公共卫生均等服务的运行状况与管理策略

农村公共卫生均等服务的运行状况与管理策略第一篇:农村公共卫生均等服务的运行状况与管理策略农村公共卫生均等服务的运行状况与管理对策【摘要】目的论谈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方法通过实践管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对全县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运行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辖区内展开居民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

建立常住居民健康档案,促进医疗信息化管理进程。

按服务规范开展六类重点人群管理服务,发现在实践工作中有诸多因素制约了工作的发展。

结论为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应从确保经费落实和规范管理、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和完善考核监管机制入手,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基本公卫均等服务的进程。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状况对策1、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运行的现状公共卫生工作目的和意义是对危害健康的不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以达到减少慢性疾病患病率,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采取干预措施,使疾病得到有效地控制,达到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手段。

也是一种低成本、高成效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自县公共卫生工作启动以来,不断强化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延伸到全县245.2平方公里的每个角落,切实解决了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一类疫苗覆盖率达95%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逐步规范,并尝试和推广由临床结合公卫成立的医疗服务团队,与户主签立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上门服务工作,是病人不出门,一个电话就有医生上门服务,患者的慢病有效控制率和服务满意率均逐步升高。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列入重点管理。

0-6岁儿童和孕产妇得到规范的系统管理,“降消”补助项目工作使孕产妇住院安全分娩,切实享有政策实惠。

传染病上报、防治得到进一步的规范管理。

2、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运行中发现的问题2.1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重视力度不够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服务的是农村居民,政府的要求是先服务,后买单。

到服务质量考核时难见成效,经济实效更是难以核定。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公共卫生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公共卫生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公共卫生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乡村公共卫生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乡村公共卫生工作关乎农民健康,关乎农村经济发展。

如何加强乡村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乡村振兴,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公共卫生现状乡村公共卫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卫生设施落后,卫生知识普及不到位,疾病防治工作薄弱。

农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导致健康问题频发。

二、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实行全天候健康管理,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

三、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加强农村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农民健康素养。

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强化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净化乡村空气、饮水和土壤。

做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作,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预防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五、加强农村疾病防控加强农村疾病防控工作,开展常见传染病和慢性病监测,及时发现疾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建立健全农村疾病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农民健康。

六、推进农村卫生院改革推进农村卫生院改革,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完善医疗设备和药品供应,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七、发展农村中医药服务发展农村中医药服务,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提高农民健康疗效。

开展中药材种植和中药治疗工作,丰富农村卫生服务内容,满足农民多样化健康需求。

八、促进农村卫生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卫生产业发展,壮大乡村健康产业规模。

鼓励引导农村卫生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农村医疗器械、保健品、中药材等产业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九、加强乡村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建设加强乡村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问题研究》范文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问题研究》范文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的重要牧区,农村牧区的公共卫生服务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国家对农村牧区发展的重视和投入,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所面临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现状近年来,内蒙古在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在健康宣教、基本医疗、妇女儿童保健、免疫接种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内蒙古在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资源配置不均:尽管城乡之间的卫生服务网络已基本覆盖,但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资源配置仍然存在差异,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

2. 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农村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包括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等,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 健康教育不足:部分地区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较低,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预防意识不强,疾病发生率较高。

4. 资金投入不足:尽管政府已经加大了对农村牧区卫生服务的投入,但相对于城市而言,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制约了公共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四、问题解决策略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与建议:1. 优化资源配置:应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等手段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建立区域性的卫生资源协调机制,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牧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医疗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同时,改善交通设施,方便居民就医。

3. 强化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制作和播放健康知识宣传片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和对健康的重视程度。

《2024年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问题研究》范文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的重要牧区,农村牧区的公共卫生服务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国家对农村牧区发展的重视和投入,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目前,内蒙古农村牧区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服务队伍逐步壮大,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农村牧区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较低,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等。

三、存在的问题(一)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缺乏专业的医疗人员和设备。

这导致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在面对公共卫生问题时,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陈旧、医疗水平较低等原因,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这使得部分农村居民在遇到需要转诊的病情时,难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治疗。

(三)卫生知识普及不足由于农村牧区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卫生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导致部分居民对公共卫生知识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效果。

四、问题成因分析(一)政策因素政府对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相对不足,导致服务资源分配不均。

同时,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经济因素由于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投入有限。

同时,部分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也影响了他们接受卫生服务的积极性。

(三)文化因素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部分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卫生知识普及难度较大。

五、解决策略(一)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水平和医疗水平。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论文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论文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论文【摘要】随着医改政策的推行,农村卫生服务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因长期以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怎样优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是当前各级相关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就当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面临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概念,探讨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历经三个主要阶段:一是预防为主阶段,二是市场化改革阶段,三是“非典”后重建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但总体来说,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相较于国外处于落后水平,究其原因有多种。

本文就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

1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概念解析1.1 农村农村是相对于城市的说法,是指有村落、集镇,主要以农业产业为主的农业区,包括各类林场、农场、园艺及蔬菜生产地等。

1.2 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各大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具有公益性,能对疾病起到预防控制作用。

2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分析2.1 农村公共卫生机构组织不健全,管理不完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处于市场化阶段,村级卫生组织受到严重冲击,村卫生组织自负盈亏,失去了公益性。

且村卫生组织的并未实现全面覆盖。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在管理上亦存在漏洞,导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未发挥相应的作用。

2.2 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关系松散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基本保障,尤其在初期发挥了关键作用。

随着市场化进程,及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带领作用减弱,乡镇村卫生机构缺乏资金投入,更有管理能力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等情况存在。

公共卫生服务的重心依旧是在治疗方面,而忽视预防的重要性,严重偏离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

农村公共卫生与农民健康

农村公共卫生与农民健康

农村公共卫生与农民健康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农村公共卫生作为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农村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村公共卫生对农民健康的影响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农村公共卫生现状及问题目前,农村公共卫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卫生设施不健全。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许多地方缺乏饮水设施、卫生房间和垃圾处理设施,给农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其次是卫生习惯落后。

相比城市居民,农民在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方面的意识相对较低,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此外,医疗资源不充足也是农村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之一。

农村医疗设施的缺乏导致农民在患病时难以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加大了疾病给农民健康带来的危害。

二、农村公共卫生对农民健康的影响良好的农村公共卫生状况对农民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健全的卫生设施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饮水设施的齐全和卫生房间的建设能够减少与水源和粪便污染相关的疾病,如腹泻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其次,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减少疾病传播。

定期洗手、垃圾分类处理和环境清洁等健康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预防儿童和成人的常见疾病。

最后,充足的医疗资源能够提供及时的诊疗服务,减少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三、农村公共卫生改善策略为了提高农村公共卫生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农民有干净的饮水和卫生房间,并完善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

2. 加强卫生教育宣传。

通过开展农村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在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方面的意识和知识水平,促进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

3. 提升农村医疗资源。

加大对农村医疗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力度,引进更多的医疗资源和专业医护人员,确保农民能够及时就医并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4. 推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改革。

建立健全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机制,加强各级卫生部门与村级组织的沟通和协作,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这一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和改进方向,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医疗资源不足。

其次,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相对较低,传染病和慢性病等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

另外,农村居民因经济条件有限,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去接受健康检查和医疗服务。

二、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首先,由于缺乏及时的医疗服务,农村居民在患病后就医的时间较晚,导致病情加重。

其次,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营养,导致慢性病的高发。

此外,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基本的卫生常识和预防知识,容易忽视卫生问题。

三、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水平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需要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水平。

首先,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设施的建设水平,增加医疗资源。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常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另外,可以通过发展远程医疗和义诊活动,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四、加强与城市的协作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与城市卫生系统进行协作。

可以通过建立农村与城市的医疗协作网络,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技术的交流。

同时,城市医生可以定期到农村进行义诊活动,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帮助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

五、加强卫生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需要加强卫生队伍的建设。

培养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要加大对卫生队伍的培训和考核力度,激励医务人员投身农村基层工作,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浅谈农村公共卫生论文

浅谈农村公共卫生论文

浅谈农村公共卫生论文农村公共卫生是预防疾病的基础性工程。

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健康的需要,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基本措施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公共卫生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公共卫生论文范文一: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研究【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中国拥有70 %的农村人口,这部分人群的卫生问题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0世纪60~70 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级预防保健网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卫生事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各地均就如何建立并完善适合农村经济体制和形势需要的卫生服务体系进行了积极研究和探索。

1.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历程1. 1 建立期(1949 年~1965 年) 1951 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乡设卫生委员,村设卫生员的要求。

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等县级卫生机构随之逐步建立,公社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保健站) 相继成立,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初步形成。

公社卫生院兼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技术指导及乡村卫生行政管理的功能,成为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基础。

1. 2 发展期(1965 年~1979 年) 1965 年,在毛泽东同志“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下,全国农村短期速成培训了一大批半农半医的农村卫生人员(“赤脚医生”) ,成为当时重要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队伍。

同时,合作医疗也得到较大发展。

保健站、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成为当时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

1. 3 变革期(1979 年~) 1979 年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受到很大冲击。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一度极度薄弱甚至空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分析
摘要: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是我国整个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43-02
作者简介:马科祥,男,回族,甘肃人,大专,医师,现供职于新疆伊宁县温亚尔乡卫生院。

中国拥有70%的农村人口,这部分人群的卫生问题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0世纪60~70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级预防保健网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卫生事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各地均就如何建立并完善适合农村经济体制和形势需要的卫生服务体
系进行了积极研究和探索。

1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历程
1.1建立期(1949年~1965年):1951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乡设卫生委员,村设卫生员的要求。

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等县级卫生机构随之逐步建立,公社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保健站)相继成立,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初步形成。

公社卫生院兼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技术指导及乡村卫生行政管
理的功能,成为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基础。

1.2发展期(1965年~1979年):1965年,在毛泽东同志“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下,全国农村短期速成培训了一大批半农半医的农村卫生人员(“赤脚医生”),成为当时重要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队伍。

同时,合作医疗也得到较大发展。

保健站、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成为当时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

1.3变革期(1979年~):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受到很大冲击。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一度极度薄弱甚至空白。

20世纪80年代以后,针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各级政府纷纷研究制定了适应形势发展的卫生政策,积极进行各种卫生服务形式的探索和实践。

2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
2.1农村卫生服务模式:各地探索并尝试了多种形式的农村卫生服务模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医防合一:医疗、预防及保健均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同时承担同级政府部门委托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经济独立核算。

这种模式经费由政府全额或差额拨款,统筹利用乡镇卫生资源,减少了成本,大部分地区目前仍在沿用。

但由于拨款不足,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乡镇卫生院往往重医轻防,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医防分设:将预防保健工作从卫生院分离出来,单独成立防保所或卫生服务中心(站),承担卫生保健、委托的卫生监督等任务。

如江苏省的南通、扬州、宿迁等部分地区及昆山市即采用这种模式。

由于有专门的机构、经费和人员,职能定位明确,经费专款专用,预防保健服务得到了保证。

但独立的防保机构在组织协调社会各部门合作方面处于弱势,一些公共卫生中的社会性工作难以有效落实。

(3)依院设所,相对独立:这是对医防合一模式的改革,即“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防保所在行政上和经济上接受卫生院管理,财政上实行定额补助,独立核算。

承担辖区的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这种模式强化了防保工作,“以医养防”转化为“以医补防”,有利于促进医疗与防保协调发展。

但医、防在一个院内,人员分工与利益分配的矛盾难以避免,防保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分管领导的重视程度。

(4)县乡垂直管理:由县卫生局或县级预防保健机构选定人员派驻乡卫生院,或在乡镇设立派出机构,长年从事乡、村防保工作,工作经费、工资报酬由卫生局拨付,形成上下垂直管理的卫生服务系统。

但由于条块分隔,在业务管理和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方面有难度。

(5)政府购买:这是由符合条件的公办或私营医疗机构提供预防保健服务,政府依据其卫生服务的考核情况实行购买服务。

这种模式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助于在农村有限的卫生资源下,
促进农村卫生服务的高质量和广覆盖。

2.2农村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投入不足:近几年政府对卫生投入的总量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相对于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人群卫生保健需求的增加,仍显严重不足,公共卫生投入甚至有下降趋势。

据有关统计,1998年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587.2亿元,用于农村的92.5亿元,仅占15.9%;而卫生事业费中公共卫生的投入比例由1990年的19%下降到1995年的12%。

(2)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松散: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革。

市场经济的介入使三级保健网络间的协作关系变得松散和转为无序竞争,出现网底破裂(村卫生室解体)、网中不稳(乡镇卫生院改制)、龙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削弱的状况,防保工作难以落实。

(3)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不平衡: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重复设置,设备闲置等浪费现象突出;而经济落后地区,乡镇卫生院发展相对滞后,人才匮乏,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落后,不能满足农村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

据卫生部有关数据,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

而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

(4)卫生服务重医轻防:由于政府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乡镇卫生院不得不“以药补医”,“以医补防”,县级防保
机构主要精力也用于开展有偿服务,医、防功能混乱。

加上农村卫生服务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疾病控制工作严重滑坡。

3建设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3.1明确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实践证明,将卫生服务工作全面推向市场并不明智。

各级政府应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增加卫生经费投入,尤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以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为原则,严格按相关标准强化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和人力资源配置,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3.2实行多元化卫生服务,健全考核评估制度:依照“农村卫生机构要以公有制为主导,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卫生机构的发展”的精神,有效利用农村有限的卫生资源,尝试将多种经济体制的卫生机构列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者,实行政府购买,探索多元化的卫生服务形式。

同时应健全卫生服务评估机制,统一规范,制定标准,严格落实考核评估制度,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的良性竞争。

3.3完善法制,建立资质认证和准入制度:针对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推行卫生服务的法制化管理。

对农村卫生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卫生服务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如建立专业人员、技术运用、大型设备、基础设施等卫生服务要素的准入标准,从制度上规范卫生服务机构的筹建、设备设置、质量控制和技术标准等,促进卫生绩效的提高。

3.4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健全农民医疗保障体系: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农村医疗保障方式,如开
展商业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公费医疗、企业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等,以充实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对试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应及时调整并加以改进,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农民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