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有80%的自然保护区在发展旅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目前有80%的自然保护区在发展旅游,
但由于管理跟不上,旅游现在成为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的重
要因素
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能否兼顾?
为发展旅游,许多地方政府在自然保护区中大规模修建道路及其他旅游设施,往往会对自然保护区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图为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内被改道的河流。杨恒摄
◆杨恒
8月中旬,一场特大山洪突袭了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冲毁大片山林和建设设施,并直接冲进了附近几户居民家里。山洪过后,满目疮痍。
对于此次突如其来的洪灾,南岭社区居民反映称与自然保护区内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旅游工程有直接关系。而据相关专家分析,工程的修建对山体破坏很大,事后的修复工作又做得不到位,仅仅种上一些植物,远远达不到修复目的,因此埋下了山洪暴发的隐患。
由于开发旅游而对自然保护区造成严重破坏,类似的事例并不少见。
著名森林生态学家、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罗菊春教授透露,目前来看,我国至少有80%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展旅游,由此而引发的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巨大威胁。
“国家要求做生态旅游规划,但是地方管理却跟不上,旅游现在成了自然保护区破坏的重要因素。”罗菊春说。
在越来越多自然保护区走上旅游开发道路的当下,如何协调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罗菊春认为,我国需尽早出台相应的保护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限制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的破坏性旅游开发,促进以自然观察为主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保护好这些意义重大的生态要地。
他指出,真正的生态旅游才能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也才可以促进保护,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违规建设破坏保护区生态
许多自然保护区为开展旅游,甚至在核心区修建道路及其他旅游设施,对保护区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我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669个(不含港澳台地区),总面积149.6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59%。
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虽然在逐渐增加,但随着经济发展,自然保护区并没有被严格保护起来。
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相关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在实验区开展旅游活动,但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严禁建任何生产设施。但许多自然保护区都有意或无意地违反了这一规定。
2011年10月,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核心区野蛮修路事件被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修路被紧急叫停,当事方承诺会积极开展工程复绿,并保证不会通车。但由于破坏使植被尽失,已伤及土壤层,未做土壤修复的复绿效果并不尽人意。目前,那条路如人脸上一道长长的伤痕,使保护区景观大打折扣。而有关专家估计,其造成的生态破坏至少需百年以上才能修复。
作为专家,罗菊春经历过很多自然保护区因旅游开发而导致生态被破坏的案例,痛心但却无奈。
2004年,山西省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政府在保护区内大搞旅游开发,铲除一大片幼林后建起了9座小别墅。山西省林业厅请罗菊春与山西大学多位教授组成检查组去现场检查,大家对这种知法犯法的行为十分气愤,要求立即推倒这些别墅。但是木已成舟,这些建筑最终作为保护区的保护站和检查站而保存了下来。
还有一个让人痛心的例子。河南省丹江口库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南水北调的中线,为保护水源不受污染,本应对库边的森林进行严格保护。但在2011年,坝首所在县发展旅游业,在水库边修了公路,伸向水库中的3个岛上森林被伐光,建起了宾馆和大观音菩萨像,游客如织,水边处处可见垃圾。
罗菊春教授说,按照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要先做规划上报审批,但在这里却是大肆修路盖房后的第三年才上报规划,而且规划中隐瞒了对3个岛屿生态破坏的内容。对此,专家们感到十分气愤却无可奈何。
“我们经常接到地方自然保护区申请做旅游的规划书,但很多规划不合格,其中修路问题就很大。”罗菊春说。
一位在交通部做公路环评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经常接到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规划环评项目,“我们在做环境影响评价时,经常会发现公路会穿过核心区,这样的规划环评肯定通不过,必须改道才行。”
他同时也很无奈:“一些自然保护区的公路瞒着不上报就修了,属
于先斩后奏,我们对此也没办法。”
人为活动危及野生动物生存
修建道路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碎化,而人类对野生植物果实的过度采集及盗猎行为,更直接影响到了野生动物的生存
由于修路方式不科学,给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物种生存造成了很大影响。
长白山于2006年开始进行旅游开发,国家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沈孝辉等专家通过调查,发现硬质化和网络化的公路对长白山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影响,快速行驶的车辆经常碾死两栖和兽类等野生动物。
沈孝辉说,根据他们于2007年4月~10月进行的66次调查统计显示,道路致死野生动物种类共43种。在其中3条道路上,道路致死动物达1867只,平均每日每公里致死动物为2.82只。
“保护区道路里程的猛增和网络化,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碎化。”沈孝辉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道路的面积虽然仅占整个区域面积的0.3%,但是横穿保护区内的4条主要公路已将保护区分割成5大块和若干小块,大大降低了动物栖息地的连接度。
而在广东南岭核心区,修建的公路迫于舆论压力没有铺设水泥,也没有通车,但把开山炸石的土石直接推到山下的野蛮修路方式,对生态环境破坏很大。
人类的过度采集行为,也直接影响到野生动物的生存。
每年“十一”长假的时候,大量游客涌入湖北省神农架。而此时正
是华山松松子成熟的季节,整个木鱼镇的街上都在售卖松子,有的游客直接购买松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华山松种子是中国特有珍贵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冬季的主要食物,也是松鼠、松鸦、野猪、黑熊等野生动物生存的重要口粮。过度采集对这些动物生存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
游客多了,对野味的消费需求增加,也会进一步刺激盗猎。
今年2月,神农架一位网民屡次在网上曝光神农架山上的捕兽套,称其数量特别巨大。他常年独自上山拆这些捕兽套,但是拆除的数量和整体数量相比仍是九牛一毛。
而饲养和收藏热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也值得关注,自然保护区由于物种分布集中成为采集重灾区。据一位昆虫收藏爱好者描述,他今年去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了大量甲虫,根本无人过问。
四川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很多自然保护区其实在往绿色“空壳”化发展,表面上看森林覆盖率很高,保护得很好,但是由于旅游开发带来的破坏、偷猎、人为干扰等因素,野生动物已经非常少了,很多动物甚至早已绝迹。
政绩和生计需求阻碍保护
自然保护区大多位于经济落后区域,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都希望从旅游开发中获取利益,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生态的保护
中国自然保护区研究会的一位工作人员指出,很多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归根结底是缺钱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