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设计构思——以文化共融诠释校园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景观设计构思——以文化共融诠释校园景观
本设计将校园景观看作为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担负着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等重任。不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而是以人文环境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文主义为立足点努力体现大学精神,将学校精神融入景观设计之中,通过它的物化,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背景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属重点大学。新校区位于石家庄市东南大学园区北端,北临南二环路,东接裕翔街,西接建设南大街,南侧为仓丰路。新校区南面是正在改造中的南栗明渠,即民心河二期工程,将建成高标准的带状公园,东面是民心河和宽约100米宽的绿地景观,北面是宽约60米的绿化带。两面环水,三面拥绿,周边环境优美。
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总规划用地面积182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84.390万平方米,是河北省和石家庄市重点建设项目。2011年河北师范大学东、西校区4万多师生基本全部入住新校区。新校区的景观设计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
二、设计范围
本项目分为音乐学院前景观设计、体育学院前景观设计、艺术中心前景观设计以及图书馆前景观设计。项目面积为50850㎡。本文重点介绍图书馆前景观设计,本地块位于新校区总规划的中轴线上,面积为22850㎡。地块东与博物馆,图书馆以及教师、学生活动中心毗邻,西与本科生宿舍、学生食堂以及球场一路相隔,是整个新校区规划中集文化、娱乐及生活交叉最多的地方,也是动静结合处,这个地方将是学校人流最多的地方。
三、目标定位
大学校园可以看作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的缩影,它兼具生活、工作、学习、游憩、居住、产业等多种功能。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延续“百年书院”的规划理念。在设计中我们力求摆脱传统校园的空间模式语言,最大限度的表现形式、功能的特征和文化脉络,将创作具有山水特色与文化结合的校园形态作为思考的起点,以生态造景和文化造景为原则,充分研究师大的校史、校训等校园文化,将其融入到校园环境之中,使校园环境充满人文气息。
四、设计理念
(一)设计构思
项目地块东侧为相对封闭、安静的建筑室内空间,建筑形式采用传统书院式建筑格局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选取黑白灰色调并使其巧妙搭配,外立面突出写意山脊线,形式充满人文气息并与大自然的山体形式巧妙融合。因此室外空间应将建筑纳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并以其简洁、舒朗,结合潺潺水声形成空间意向的呼应与对比。西侧为一条连接师生活动区与学习区的主要道路,更是一条动静分区的界限。景观的可达性与人工环境的密切融合成为设计重点。设计应在藏与露,开敞与封闭之间形成良好的功能与景观效果。
自古山水情节与人文精神就有非常高的契合度,“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观将是最适合大学校园氛围的景观主题。方案设计将建筑为山,在景观设计中考虑水元素,水体乃地之血脉。水体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打通“水脉”,聚水成湖。以此确定南北联通的水景轴线。
景观设计中对水体的处理呼应校园南面的南栗明渠,形成自北向南的校园主要景观水系,水系蜿蜒曲折,又如传统园林之“曲水流觞”,不但营造水清林茂的自然生态小气候,更象征了知识的源泉源远流长,人文意境油然而生。沿水建连续的亲水步道,和较为开阔的集散空间,形成曲线形的“与自然共舞”的脉络线,营造“人与自然对话”的宁静、平和的校园氛围,满足校园内师生安全便捷的交通功能要求。
(二)设计原则——文化的提炼与构建
本设计首先依照基地特征将其地块分为三个组团,他们相互连接渗透,同时承担独立的功能与景观效果,使景观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又连而不断。其次,结合新校区总体规划和对校园文化的挖掘,形成空间丰富、功能合理、尺度适宜的校园公共活动空间,彰显河北师范大学新的校园形象。设计所遵循的原则为:
1.整体布局上
延续中轴线景观,完成教学区与生活区过渡,营建自然简洁的现代中式山水园林校园景观。在景观形态构思上,除了考虑文化的体现,更要考虑交往空间的融入、材料的朴素、比例尺度的优雅以及开放
的、整体的、真实反映功能的景观形象,并进行弹性设计,充分考虑景观的生长性,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力求让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标
2.功能设计上
提供学生活动休闲的场地,营造亲切、舒适、灵活的空间环境,图书馆前广场则突显大气、开阔的风格,变化中求统一,刚性与柔性并济。
3.种植设计上
形成丰富季相搭配,营造丰富空间,原有大树充分利用。题
4.水体设计
在水系设计中注重水系的宽窄变化和“线”与“面”的结合,并处理好水与水以及水与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水循环系统:自北向南大循环,分段小循环;自净系统:多处跌水曝氧,水生植物净化,保证水质;更新系统:设计湖体取水浇灌系统,使用后及时补充新水,形成活水;驳岸设计:驳岸分为自然式草坡驳岸、台阶入水驳岸、水生植物驳岸、卵石驳岸、景石驳岸等多种驳岸形式,形成自然整齐的湖岸线。
(三)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水为线串联三大主题,以景为体展示校园文化。将景观设计主题定位为“汇聚、同研、发展”三大设计主题,多组单元式空间加以带状水系的联系,通过这样的空间方式,使景观界面具有强烈的连续性和韵律感,强调景观的生态性,并在文化上营造不同学科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环境与氛围。设计在精神上继承和发展师大精神,将其发展成为容纳师生情感的载体,使其对时间的发展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分区设计
(一)汇聚组团——文脉的场所感
1.设计需求分析
(1)第一组团北侧为五金市场,形象较差,应通过微地形、种植等手法对其进行遮挡。
(2)西侧为连接动区(学生食堂)与静区(图书馆)的主要道路,将会产生大量的人流以及景观参与需求。设计要方便学生业余时间对公园的使用。用对景的设计形成视觉焦点,以此引导视线,合理交通同时满足学生对小环境空间的需求。
(3)南侧为图书馆,图书馆立面较多的开窗使其拥有优美的景观界面,在设计中可以将其融合或呼应,同时要注重项目地块的平面景观效果,力求在图书馆上能获得良好的俯视景观效果。
2.设计分析
(1)汇聚组团强调水系景观设计的内向性,满足师生空间的需求。紧扣“怀天下,求真知”的校训,以及百年校园的风采和四校联合的历史。强调“汇聚”之意。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即把文化概括化,提炼成一件件具体的景物。
(2)景观节点分为:慧泉、汇泉、听泉、百年时光,以及相应的景观台阶、景石、跌水等景观节点。整个组团结合中国园林设计底蕴以及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营造水面带给人的美好。设计手法上不单以水面和建筑围合空间,而是以台阶、跌水、景石、树等围合空间,以下沉式亲水小广场为核心,向四周辐射跌水,树木等的围合,形成多层次递进。水系道路总体方向与建筑成45°夹角,加上水系中央地形的处理,隔水面与广场向望,可以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并无限延伸水面的长度。远观怡然、大方,近处亲近、自然。在此区域,景观成为设计的主体,建筑成为营造环境的配角,强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相互融入,人与自然环境的亲近。
(3)慧泉,古《说文》中有言“泉,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泉是“源”是青春、生命、智慧至源的象征,水从泉中涌出,奔涌而下,形成江河湖泊。慧泉的设计正是融合了河北师范大学的校训以智慧和生命力来“怀天下,求真知”。蒲公英雕塑喷泉成为水系源头,赋予水以生命力。
(4)汇泉的设计则是取自河北师范大学的起源。河北师范大学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以及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是中国较早成立、规模较大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汇泉有着海纳百川的气魄,以咫尺泉水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意向,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无限扩展着师生们在此的体验。
(5)听泉则是以景观跌水营造出水声,一方面阻隔噪音,另一方面为景观提供天然的音响。
(6)百年时光设计以钢柱为屏,沿水面铺展开来,一方面成为一个视觉焦点引道师生进入景观区域,另一方面作为不同景观区域的界限,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小空间用以安静的阅读或讨论,并且使景观在藏与漏之间达到景观体验最大化。
(7)景观台阶增强了水面的亲水性,使师生在寓教于乐之间能够感受生态的美好。
(8)设计中的地形、水、构筑物、花草树木等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他们都有着故事性,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作用,不仅体现了学校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层次,也体现了这个校园独一无二的特质。
(二)同研组团——空间的连续性
1.设计需求分析
图书馆正西位于新校区规划的中轴线上,是图书馆的后庭院,但同时也正对新校区西入口,担负着学校景观形象展示作用,景观设计不但要大气,也要强调宜人小尺度的景观细节处理,同时注重南北两区的构图联系和过渡。
2.设计分析
此区域设计了树池、亲水平台、景石草坪、涌泉跌水等景观节点,增大了铺装面积,使得交通更加流畅,景石草坪成为西入口的对景,形成视觉中心,展示西门形象,并与两侧置于水中的景石为其营造庄严、大气的效果。规整石块一方面模拟自然,另一方面呼应图书馆建筑立面,使景观与建筑语言更加统一,不但有了一定文脉上的延续,又从布局上加强了中心区的中心感,并形成了与其他两个组团的联系。草坡入水的驳岸设计使得这个区域的景观更加生态。靠近建筑一侧的乔木阵列种植,成为图书馆与道路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使得图书馆成为相对独立的安静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