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配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配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配套教案一. 教材分析《纪念白求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白求恩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不顾个人安危,来到中国支持抗日战争的感人事迹。

课文通过讲述白求恩同志的工作、生活和逝世等情况,表现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歌颂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对于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

同时,学生对于英雄人物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分析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品质,理解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白求恩同志的事迹资料3.生字词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倾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白求恩同志的事迹资料,让学生对白求恩同志有更直观的了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朗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生字词卡片游戏,巩固生字词学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品质。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12 纪念白求恩》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12 纪念白求恩》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12 纪念白求恩》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12 纪念白求恩》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的课文,本课主要介绍了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的援助。

课文通过讲述白求恩大夫的医疗工作,展示了他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和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了解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和精神,从而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的援助。

2.难点:理解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白求恩大夫事迹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写作练习:以白求恩大夫为题材,写一篇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图片:用于展示和加深学生对白求恩大夫的印象。

3.相关资料:包括白求恩大夫的著作、生平和事例,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常识;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学生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3.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重点)2.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重点)3.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难点)2课时。

第一课时◆任务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交流资料,了解背景引导语:他,是一名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938年到中国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经说过,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他就是——背景资料: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8年初,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转赴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工作。

1938年11月,率医疗队到山西进行战地救治。

1939年2月,白求恩率领“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

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了300毫升的血,并且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

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他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伤员做手术时感染病毒,仍不顾伤痛又赴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岁。

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大会,悼念国际友人白求恩,毛泽东同志赠送了花圈,并题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单元目标1、学习默读。

2、勾画关键语句,在喜欢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

3、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的思路。

(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1、默读课文,了解白求恩其人其事。

2、了解这篇文章对于祖辈、父辈的影响。

3、通过抓关键句的方法,厘清课文的思路。

4、梳理课文内容,把握白求恩的高贵品质,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5、厘清课文第四段的写作思路。

6、体会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特点。

7、探讨白求恩优秀品质的现代价值。

(三)目标确定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3、体会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特点。

4、探讨白求恩优秀品质的现代价值。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分钟)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主席的《纪念白求恩》。

(板书,屏显课题、作者)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以下内容:(屏显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3)体会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特点。

(4)探讨白求恩优秀品质的现代价值。

)2、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二)理清思路(20分钟)1、师:现在我们进入第一个目标的学习。

请大家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要点。

(屏显: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要点。

)2、学生默读课文。

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最后进行归纳,屏显答案。

4、师:课文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

先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格的理解,最后做总结,号召大家学习。

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是白求恩最突出的特质,所以放在第一点重点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他国际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所以紧接着来说;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具体业务的追求,放在后边说,也体现出先政治,后业务的认识原则。

(阐述时播放课文的思维导图,提醒学生做笔记)5、师:这篇课文表达方式上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夹叙夹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纪念白求恩教案人教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2)把握分析议论文的方法(3)理解并背诵经典名句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自主、合作和探究,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议论文三要素,感受语言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的人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理解纪念白求恩的意义;背诵、理解名句含义2、难点: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老师诵读跳皮筋的儿歌,初步感知人物。

学生讨论,听老师读儿歌时有什么感悟?教师导语:一名医生,一个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本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远涉重洋,帮助与他毫无关系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为之牺牲。

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么?毛泽东的这篇《纪念白求恩》会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2、介绍白求恩生平事迹(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步,听读课文,感受文中感情,解决字词。

之后,教师通过大屏幕检测强调本文的重点字词,主要是四字语。

这一部分体现双基教学。

第二步,自读课文,勾画出重要的语句,归纳各段要点。

同时,教师提示问题:写作本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纪念么?找到文中标明目的或观点的语句。

(三)讨论交流,问题探究。

问题1、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由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引出议论文的概念及三要素:(学生自学教材75页,了解议论文常识)问题2、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呢?(教师举例让学生初步感受)问题3、品味语言:要求学生找到文中最精彩的句子,并说出其精彩之处。

(教师提示赏析方法:含义、修辞、传神词语、美妙的字等)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由教师提炼出重点句子在全班赏析:先指导诵读,读出排比句的气势,并解释理由,该句套用“就是一个……的人”的排比句式,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纪念”的重要意义,句式由短而长,语意丰满,气势磅礴,如同赞美诗一般,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1】篇〗《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2.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重要词语(尤其是成语);本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有力,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说理力量。

【教学重难点】1.对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

2.对文章雄辩说服力的理解。

具体表现为:事和理、情与理的高度融合;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概括而有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议论文,可以用形象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激情朗诵现代诗人朱子奇先生写的诗歌《白求恩纪念歌》导入。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

/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有条件也可以用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来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积累词汇,进行语言训练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熟悉的或者认为有价值的字词。

教师帮助整理重点字词音形义:以身殉(xùn)职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拈(niān)轻怕重纯粹(cuì)鄙薄(bó)漠(mò)不关心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窄小,也形容心胸、见识不宽广。

鄙薄:轻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纪念白求恩》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大夫而作的。

本文记叙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纪念文章,观点鲜明,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以及白求恩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关于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及背景都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必须让学生做好充足的预习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有关白求恩大夫的小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白求恩大夫》。

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写作背景而且在头脑里会对白求恩大夫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当学生真正理解了白求恩,再来学习本文,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殉职、热忱、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等词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毛泽东、白求恩及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重点是从朗读文章入手,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以及白求恩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类型】新授课,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1.小组竞读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情境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给学生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程教学设计

12 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1.了解对比、设问、排比在议论文中的运用及作用。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特点,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

3.理解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内涵,并结合实际继承和发扬共产主义精神。

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牧羊人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写法,理解对比的作用。

3.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学习牧羊人坚持不懈、执着种树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们知道白求恩是哪国人吗?(加拿大人)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就能得到答案了。

(板书题目)2.作者及背景知识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

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

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五卷、《毛泽东诗词选》。

本文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本文是在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已经两年多,我晋察冀部队在粉碎日军冬季大“扫荡”中取得了胜利。

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诱降和英美劝降之下发动了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在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赞扬了白求恩的哪些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2.本文除了赞扬白求恩的精神,还有什么目的?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生朗读第一段,划出第一段的重点句子,并归纳段意。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段意: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号召向他学习。

部编本2016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求恩》教案

部编本2016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求恩》教案

部编本2016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求恩》教案2017年8月第2次印刷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教学步骤及过程] 课前出示课题PPT (配《纪念白求恩歌》音乐第一课时一、导入(点停课题PPT音乐,讲析)本文是毛泽东1939年12月21日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

从这个角上看,本文体裁是一篇纪念性文章。

就本文的内容而言,除了赞扬白求恩的精神,还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从这个角度上看,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我们将用2课时来学习本课。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明确本文的学习目标2.检查字词预习3.了解白求恩及写作背景4.理清课文“叙——议——颂”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阅读目标,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三)二、教学目标(见上表格)三、检查字词预习1.冀jì:希望。

这里指中国河北省的别称。

2.派遣pài qiǎn:派往某特定目的地。

3.殉职xùn zhí: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4.动机dòng jī: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

5.狭隘xiá ài: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6.极端jí duān:事物发展所达顶点。

7.热忱rè chén:热情。

忱,情意。

8.冷清lěng qīng:阴冷清静。

9.纯粹chún cuì:没有搀杂的;同一个类型的。

10.佩服pèi fú:钦佩;信服。

11.高明gāo míng: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

12.鄙薄bǐbó:轻视。

13.出路chūlù:关闭的地方或空间向外的通道。

14.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接受工作时挑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捏。

15.漠不关心mòbù guān xīn:不放在心上,粗枝大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12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勾画出每段的关键句,整体把握内容。

2.总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3.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4.对比阅读,合作学习,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学习作者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5.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重难点1.学会归纳各段内容的要点;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2.理解对比的方法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3.理清文章结构,抓住中心论点,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性。

4.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朗诵(配乐):“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这是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纪念白求恩纪念歌》。

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一起走进白求恩的精神世界!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代表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等。

2.背景资料白求恩,胸外科医师、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

1936年随加拿大志愿军赴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斗争。

1938年,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中国援助抗日战争。

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

后因抢救伤员被细菌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第【1】篇〗《纪念白求恩》教案教学目标:1、初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锻炼自己根据重点句归纳段意的能力2、了解课文背景,作者介绍。

3、理解议论文中叙述的作用,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4、学习对比手法教学重点: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课时安排:2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案导入:简介白求恩生平事迹。

白求恩同志的死使人们无比悲痛,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

那么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二、检查预习内容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派遣狭隘满腔热忱以身殉职鄙薄晋察冀拈轻怕重和睦颓唐偃旗息鼓1、根据解释写出词语2、1)冷漠不关心。

漠不关心__3、2)比喻对事物反应迟钝,情绪淡漠。

麻木不仁__3)微小得不值得一谈。

微不足道4)在工作中挑轻的,躲避繁重的。

拈轻怕重 _5)好了还力求做得更好。

精益求精6)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

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纯粹7)原意为窄小,不宽阔。

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狭隘8)无聊而不高尚的情趣。

低级趣味9)(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派遣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文章就是单单为了纪念白求恩而写的吗,表达哀痛的心情吗?看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作目的是什么?三、研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一归纳段意理清思路1、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小组交流:重点句:(中心句)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在讲解语法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改写句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定语从句的用法,如将“白求恩,那个加拿大人,为我们国家的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改写为“那个为我们国家的人民献出了自己生命的加拿大人就是白求恩。”
-在培养文化意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白求恩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在提问环节,部分学生的疑问并没有得到充分解答。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疑问,确保他们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以下方面需要改进:
1.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确保教学内容充实、有序。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围绕主题进行。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无私行为进行思考,这个方法效果不错,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在时间的把控上,我觉得可以适当缩短,以便为后面的教学内容留下更多时间。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国际主义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概念,尽量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理解课文主旨,了解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及其国际主义精神。
2.掌握课文生词、短语,如“共产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对白求恩的敬意。
-词汇、短语的运用:学生可能在记忆和运用词汇、短语时遇到困难,教师应设计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如造句、对话等,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

2. 获取文化营养,丰富思想,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辨的习惯,享受思辨的乐趣。

3. 培养阅读欣赏议论文字的兴趣和习惯。

4. 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所带来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对于记叙文写作的立意、选材也具有重要意义。

重难点1.夹叙夹议的写法。

2.正反对比的作用。

3.概括而有力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议论文,可以用形象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激情朗诵现代诗人朱子奇先生写的诗歌《白求恩纪念歌》导入。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

/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有条件也可以用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来导入新课。

二、解题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以身殉职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而写的,初稿写于1939年12月21日,发表在延安刊物《党的工作》上,原题为《学习白求恩》。

在此之前,延安各界于12月1日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送了花圈,并题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这或许就是《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的最初构思。

半个多月后考虑进一步成熟,这一篇意义重大的纪念文章终于写成。

作者在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并对白求恩同志逝世表示沉痛悼念。

全文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

提问:谁能简述白求恩的事迹?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2.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含义;
-例如: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
-例如:课文中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并理解这些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白求恩的基本概念、精神品质和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白求恩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纪念白求恩》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这可能是因为这些概念较为抽象,离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运用生动案例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
-例如: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通过阐述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引出向白求恩学习的号召。学生需要学会这种结构,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3)学习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例如:课文中“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等句子,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白求恩的基本概念。白求恩是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他的精神品质是我们在生活中学习的榜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描述。课文通过讲述白求恩的事迹,展示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排比修辞手法和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上册2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上册2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圈点勾画法,提炼每段内容,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运用圈点勾画法,提炼每段内容,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教学难点】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卢沟桥事变”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谈感受。

2.1938年初,一位加拿大共产党员和他的两位同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进行抗日战争,他就是——白求恩。

二、任务导学,整体感知任务一自由读文,注重圈画在预习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准确,并圈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任务二巩固基础,重视积累小组为单位,选出三个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字或词,写到黑板上小组的对应位置。

预设:派遣殉职狭隘热忱拈轻怕重鄙薄见异思迁纯粹2.筛选词语,按组号由学生依次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重要词语的理解。

要求:___字的读音是“____”,读的时候注意________写的时候注意________;________词的意思是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抓关键句,初识人物默读课文:1.用“通过______这句话,我对白求恩同志的认识是___________。

”的句式初评白求恩。

2.画出每一段的关键语句,在段落末端归纳段落要点。

预设:第一自然段——概述白求恩事迹,号召全党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自然段——号召全党学习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自然段——号召全党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第四自然段——叙述往事,表达悲痛之情;阐述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

3.结合所画的关键语句,思考各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预设:总——分——总任务四:入情朗读,思考探究本文的作者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使得他号召全党甚至全国“纪念”的白求恩同志到底有哪些精神或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这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三层。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全面感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写作的层次及叙议的写法。

3.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全面感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写作的层次及叙议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学习本课要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对有些语文知识的学习,可通过赏析重点段落来完成,不要肢解课文。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人:简介白求恩生平事迹。

白求恩同志的死使人们无比悲痛,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

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文章《纪念白求恩》。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1。

)1.自读课文,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3.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4.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5.在第二、三段中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7.找出文中的记叙语句,分析一下,记叙文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解释下列词语。

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见异思迁拈轻怕重精益求精明确:(让一位同学解释,如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

)要求:(记住重点字词。

)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明确:(不要求答案统一,只要有理即可,目的只在于检查学生的思考情况。

)(参考答案:第一段: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12 纪念白求恩——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2 纪念白求恩——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2 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1.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其作用。

3.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

(2)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教学难点: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毛泽东和诺尔曼·白求恩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隘、粹、拈”等字的读音,熟记“派遣、殉职”等词语的字形,理解“见异思迁、精益求精”等成语的含义。

2.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同学们,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它阐明每个人都会经历死亡,但死亡的意义与价值是大不相同的。

今天让我们走进《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看看白求恩同志的生命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他的什么品质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教师板书课题:12 纪念白求恩(出示课件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本课的主要人物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4)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2)课本人物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本课的重要人物,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5)白求恩(1890—1939),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医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

2.继续学习默读,侧重圈点勾画和做标注。

3.读书“三到”:眼到,手到,心到。

4.理解语言的三个层面:形式层面、内容层面、感情层面。

5.把握作者的思路,了解思路展开的一般方式。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

②学习默读,侧重圈点勾画和做标注。

③把握作者思路。

2.难点:①学会圈点勾画和做标注。

②了解文章思路展开的常见方式。

◇课时安排◇《纪念白求恩》:推荐安排2课时。

《植树的牧羊人》:推荐安排2课时。

《走一步,再走一步》:推荐安排1课时。

《诫子书》:推荐安排1课时。

12 纪念白求恩毛泽东◇教材分析◇《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悼念逝世的白求恩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是七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

毛泽东在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他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升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全文结构清晰,论证明了,兼顾叙述与抒情,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2.把握分析议论文的方法。

3.理解并背诵经典名句。

【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师生共同讨论本文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

②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③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④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难点:把握议论文中叙述与议论的关系,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先请同学们聆听一首配乐诗朗诵:“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这是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3)品味文章语言,领会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和道德情操。

(2)激发学生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学习白求恩的优秀品质。

2. 掌握夹叙夹议的写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领会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叙述与记叙文中的叙述的区别。

2. 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深入理解白求恩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 点拨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白求恩的照片,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 引出课题《纪念白求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了解白求恩同志的伟大精神。

(二)检查预习1. 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白求恩的资料。

2.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读准字音: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纯粹(cuì)鄙薄(bǐ)殉职(xùn)(2)理解词义:①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

2. 获取文化营养,丰富思想,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辨的习惯,享受思辨的乐趣。

3. 培养阅读欣赏议论文字的兴趣和习惯。

4. 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所带来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对于记叙文写作的立意、选材也具有重要意义。

重难点
1.夹叙夹议的写法。

2.正反对比的作用。

3.概括而有力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议论文,可以用形象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激情朗诵现代诗人朱子奇先生写的诗歌《白求恩纪念歌》导入。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

/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有条件也可以用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来导入新课。

二、解题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以身殉职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而写的,初稿写于1939年12月21日,发表在延安刊物《党的工作》上,原题为《学习白求恩》。

在此之前,延安各界于12月1日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送了花圈,并题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
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这或许就是《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的最初构思。

半个多月后考虑进一步成熟,这一篇意义重大的纪念文章终于写成。

作者在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并对白求恩同志逝世表示沉痛悼念。

全文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

提问:谁能简述白求恩的事迹?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牵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另见课文开头两句。

(指出:表达方式为记叙。


三、学习第一段:
提问:开头两句介绍了白求恩的简历,有什么作用?
前两句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叙述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抗日的经过,交代议论对象的情况,为下文的议论提供所需要的概括性的事实,成为全文论述的基础。

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第3、4句),先在概述的基础上加以设问,启发读者思考,接着引出这段文字的论点——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共产主义精神的广义解释包括国际主义精神。

第三层(第5~9句),引用列宁主义的观点分析什么叫国际主义精神,提出我们应如何履行“我们的国际主义”。

研究语言的表达:比较下面的句子,说说后一句突出强调了什么内容。

A.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

B.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B句突出表明“我们的国际主义”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有着鲜明的针对性。

小结:简述白求恩来中国的经历,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叙议结合的写法。

三、学习第二段
找出这段文字中赞扬白求恩的语句,划分层次。

1.(①②句)正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两点表现。

两个“极端”,强调了白求恩对工作的负责和对同志对人民的热忱达到了极点。

2.(③—⑦句)批评我们队伍中“不少的人”的种种错误表现。

③—⑤句,写“不少的人”对工作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与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相对比。

[拈轻怕重]
⑥句,写这些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的几种表现与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相对比。

[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对比的作用:两组对比,正反映衬,褒贬分明,既突出了白求恩的高尚品质,又联系实际批评了我们队伍中的“不少的人”,阐明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突出了本段的论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拿“不少的人”跟白求恩作对比,从反面论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必要性。


3.(⑧—⑩句)侧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感人之深,进一步赞扬白求恩精神。

△研究语言的表达:比较下面的句子,说说后一句突出强调了什么内容。

A.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无不为之感动。

B.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B句突出了晋察冀边区的军民中“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这一部分人,既显得合理,又突出表明白求恩医生“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讨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一般肯定句不如双重否定句强烈,用双重否定句更能体现作者对白求恩的赞扬。

△“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称呼的选择。

三句话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白求恩分别使用不同的称呼,显得十分得体。

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说的
话,直称人名;以直接就医和目睹行医的人而言,用人们的通称“白求恩医生”;从党组织的角度来说,则称“同志”。

这体现了作者锤炼语言的高超技巧。

小结: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两段内容
二、学习第三段:
第一句从钻研精神和医疗水平两个方面概述,突出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记叙)[精益求精]
第二句用一班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表现作对比,突出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这一精神的可贵,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

(议论)[一班] [见异思迁] [鄙薄]
小结: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对比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

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三、学习第四段:
第一层(第1~4句),回忆同白求恩的交往,表示沉痛哀悼的心情。

(记叙)
“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第二层(第5~8句),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这几句紧紧围绕“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议论,“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这是提出学习的出发点和学习的目的。

以下,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排比形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
“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

五个短语形成排比,有如赞美诗一般,把“这点精神”阐述得更加突出,更加具体,进一步说明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

小结:回顾与白求恩的交往,表现对白求恩的悼念,再次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

四、总结课文:
作者概述了白求恩为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来华的经历,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悼念。

研究写作特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
本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叙述简明扼要,议论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叙议有机结合。

第1、3、4段都是先叙后议,第2段分三个层次,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段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

作为一篇纪念为抗日战争而献身的国际主义战士的文章,夹叙夹议,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怎样向他学习。

2.用对比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本文前三段中都有对比。

第2段里的对比明显,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等的四种主要表现相对比;一种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另一种是自私自利,“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一正一反,分外鲜明。

第3段用对比,批判那“一般人”的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把这一内容组织在一个议论性的句子里,内容针对性强,富有现实意义,也使笔锋所指集中,句式富有变化。

3.语言精练优美
成语的恰当运用,使语言生动、简洁,有较大的容量,又有鲜明的感情色彩,音节整齐均匀,便于诵读。

双重否定句式和重叠加深的长句子的使用,增强了文
章的气势和论证的鲜明性,使论证更准确、具体、严密。

对比句式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增添了说理的雄辩力量。

五、布置作业
1.作读书摘记,摘抄对你有启发的句子。

2.背诵最后一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