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引起静脉炎分析
胺碘酮致静脉炎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

胺碘酮致静脉炎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目的:探讨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寻找减少及减轻静脉炎的防护方法。
方法:使用前做相关知识宣教,正确选择血管,掌握好使用的浓度,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发生静脉炎后及时对症处理。
结果:患者发生静脉炎受损血管恢复正常。
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有极重要的作用。
标签:胺碘酮;静脉炎;护理胺碘酮作为治疗和预防反复发生及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室纤颤的第Ⅲ类抗心律失常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内科,但因其PH值偏低,呈酸性,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
轻者可引起局部组织发红、疼痛,重者静脉血管条索状改变伴剧痛,甚至血管周围皮肤结节状硬结、局部组织坏死,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我科于2007年5月~2008年4月共计使用胺碘酮外周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后致静脉炎18例,在护理中经探索其原因及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8例,均为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5~73岁,其中Ⅰ级11例,Ⅱ级5例,Ⅲ级2例。
1.2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1]:Ⅰ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改变,未触及硬结。
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2原因分析及护理2.1患者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给药时的注意事项认识不足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给药前让患者了解胺碘酮使用的必要性及其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以及输注过程中的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
讲解静脉炎的转归,消除其恐惧心理并取得配合及理解。
2.2调节输注的浓度、PH值、控制给药的持续时间本组18例静脉炎患者的给药浓度为0.6~3.0 g/L。
据文献报告:静脉滴注胺碘酮浓度>3 g/L时,易引起外周静脉炎,如静脉滴注持续时间超过1 h,其浓度不超过2 g/L,也可引起静脉炎[2]。
胺碘酮至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胺碘酮至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目的:对胺碘酮至静脉炎进行原因分析,探讨出减少、减轻患者静脉炎的护理方法。
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间,我科使用胺碘酮静脉滴注至静脉炎79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提前做好健康宣教,正确地选择血管,并掌握好药品使用浓度及时间,密切观察患者注射部位,及时对症处理所发生的静脉炎。
结果:本组病例均明显好转并痊愈,无皮肤溃烂与局部组织坏死病例发生。
讨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及控制胺碘酮至静脉炎的发生。
标签: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护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抗心律失常的有效药,其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致命性复发性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心律失常临床现象。
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外周静脉发生静脉炎或者局部炎性反应,多表现为静脉穿刺点沿上行5cm至35cm呈现条索状改变,皮肤红肿,有炙热感,血管壁增厚及弹性减少,穿刺点可触与硬结,其以上静脉塌陷[1]。
对此,我院对胺碘酮至静脉炎进行原因分析,以探讨出减少、减轻患者静脉炎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9例,均为静脉滴注胺碘酮或静脉推注引起的静脉炎,其中男性53例,女性26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5岁。
其中Ⅰ级48例,Ⅱ级22例,Ⅲ级9例。
51例由药物浓度、pH值以及供药持续时间不当而引起;16例由护理人员因素而引起;12例由患者自身烦躁以及肢体活动度过大而引起。
1.2判断标准引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致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Ⅰ级:穿刺点红肿、疼痛,静脉未发生条索状变化,未触、硬结。
Ⅱ级:穿刺点红肿、疼痛,静脉发生条索状变化,未触、硬结。
Ⅲ级:穿刺点红肿、疼痛,静脉发生条索状变化,可触、硬结。
1.3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科使用胺碘酮静脉滴注至静脉炎79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提前做好健康宣教,正确地选择血管,并掌握好药品使用浓度及时间,密切观察患者注射部位,及时对症处理所发生的静脉炎。
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分析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炎症,通常由于静脉内插管、给药及药物滥用等因素引起。
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局部疼痛、发红、肿胀和有时伴有发热等症状。
治疗静脉炎的方法有很多种,而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分析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的治疗原理1. 硫酸镁硫酸镁在医学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善组织微循环,减轻血管和组织的水肿,从而减轻疼痛和促进组织修复。
在静脉炎的治疗中,硫酸镁可以通过局部应用或全身给药的方式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红肿和疼痛的程度,促进溃疡愈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 喜辽妥喜辽妥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有效地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
喜辽妥不仅可以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发挥作用,还可以通过局部贴剂的方式应用到患处,加强其局部疗效。
3. 湿热敷湿热敷是一种传统的物理疗法,通过局部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缓解肿胀和疼痛。
对于静脉炎患者来说,湿热敷可以促进血管扩张,增加组织血流量,缓解症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二、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静脉炎的治疗效果1. 临床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有多个临床研究探讨了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静脉炎的治疗效果。
其中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使用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患者中,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喜辽妥湿热敷的组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这表明硫酸镁在治疗静脉炎中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2. 综合分析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硫酸镁可以通过改善组织微循环、减轻血管和组织的水肿,促进组织修复,喜辽妥能够有效地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湿热敷则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缓解症状。
胺碘酮输注又发静脉炎!19种处理方法任你选

胺碘酮输注又发静脉炎!19种处理方法任你选你知道几种处理方法?案例分享近日,笔者接到某病区护士长电话,咨询胺碘酮输注后手背出现了红肿该如何处理。
经了解,患者为老年女性,右侧手背出现红肿后,改为左手背静脉继续输液。
因老年痴呆、肢体躁动,两上肢用了约束带约束。
从左手背静脉可见,属于细而浅的那一种。
按INS标准,属于3级静脉炎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
后采用“三黄软膏+水胶体透明贴”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处理方法及效果追踪介绍如下。
物品准备三黄软膏,碘伏棉签,无菌纱布一块,一次性PE手套一个,胶布。
碘伏消毒皮肤后待干;用无菌干棉签蘸取三黄软膏涂在手背肿胀处;取无菌纱布覆盖其上,外套一次性PE手套固定(减少水分蒸发);患侧肢体下垫软枕以抬高肢体。
后续处理2019-10-01: 24小时后揭开敷料,可见手背肿胀较前消退。
用温水清洗后,按上述方法继续换药一次。
2019-10-02:去除敷料,用温水清洗,待干,改用水胶体透明贴贴敷。
2019-10-04:揭去水胶体透明贴后,患侧手背肿胀已愈合。
见下图↓该病区备有三黄软膏,但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没有相关经验,从后期评估中可见有一定效果。
据说明书记载,胺碘酮经外周静脉输注时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的风险,关于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治疗方法有较多临床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实践中不妨就地取材,选择方便、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进行处理。
就地取材19种静脉炎处理方法一旦局部出现红肿或疼痛,首先应立即停止输注胺碘酮,用氯化钠注射液快速滴注,以稀释静脉内药物浓度。
然后根据所在医院的资源,就地取材,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处理。
1.水胶体透明贴:水胶体能促进水肿、瘀血吸收,保护血管,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可代替3M透明贴在静脉穿刺成功后覆盖穿刺部位及留置针针翼上,每4天更换1次。
2.软聚硅酮泡沫吸收敷料:可有效吸收和保留渗液、维持潮湿的伤口环境,并可以封闭伤口边缘,防止渗液溢至周围皮肤表面,尤其适用于严重的静脉炎。
胺碘酮致静脉炎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静 脉 痉 挛 造 成 持 续 静 脉 高 压 , 后 会 出 现 毛 细 血 管 渗 透 性 增 之
高 , 致 纤 维蛋 白漏 人 毛 细 血 管周 围 间 隙 , 成 病 变 血 管 氧 扩 导 造
散减少 , 碍营养 物和代谢 物交换 , 而促 成静脉 炎的发生 。 妨 从
4 参 考 文献
可 过 高 或 过 低 , 回护 士 要 及 时 调节 压力 表 。 巡 因 刨 刀 和灌 注照 明棒 在 皮 下 操 作 , 使 光 源 的 导 向正 确 , 为 清 晰 显 示 曲 张 的 静 脉 , 要 求 在 较 暗 的 环 境 中操 作 。巡 回 护 故 士 一 定 要 及 时 关 闭无 影 灯 、 目光 灯 、 上 窗 帘 , 守 岗 位 , 拉 坚 积极
尽 量 回抽 外 渗 药 液 , 3~5m 为 宜 口 ] 加 强 护 理 人员 的 责 以 l 。 任 心 . 强巡 视 . 切 观 察 穿 刺 部 位 . 时 发 现 问 题 , 早 处 加 密 及 及 理 . 有局部疼痛 、 红等症状时 . 使无药液外渗 , 若 发 即 也应 立 即
吉林 医 学 2 1 02年 2月 第 3 第 5期 3卷
充盈 溶 液 滴 注 于 皮 下 起 到 止 血 的 作 用 , 时 协 同 照 明 棒 同
切 器 的负 压 吸 引力 足 够 强 , 能 保 证 曲 张 的 静 脉 会 被 吸 人 并 才 被 碎 切 后 吸 出 。 负压 肤 。 因
胺 碘 酮 致 静脉 炎 相 关 原 因分 析 及 护 理体 会
周 煜 , 红 梅 , 李 李 娟, 刘 旭 ( 贵州 航 天 医院 心 内科 , 州 贵 遵义 530 ) 603
【 摘 要 ] 目的 : 讨 使 用 胺 碘 酮 致 静 脉炎 的 相 关 原 因 及 防 护方 法 。方 法 : 者 使 用胺 碘 酮 外周 静 脉 推 注或 静 脉 滴 注 后 致 静 探 笔
胺碘酮发生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胺碘酮注射液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疗效显著,但容易引发静脉炎,治疗的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在使用该种药物时,护理人员要熟悉药理特点及其不良反应,实施针对性预防及护理措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要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趋向严重,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1) 穿刺技术的因素:在患者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加大对静脉的损伤;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壁,易导致药物外渗;输液结束拔针的时候按压不当,没有按至静脉穿刺点,也有很大的可能导致药液外渗;患者长时间卧床或者是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水肿的情况下,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容易使药液随着针孔外渗。
(2) 药物因素:外周静脉可耐受的pH值为6.5,而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pH值为2.5~4.0,小于6.5,呈酸性,对血管有较大的刺激性,易损伤内皮细胞;且胺碘酮含碘,同样对血管有较大的刺激性,损伤血管内膜,患者静脉输注浓度>2mg/mL则易发生静脉炎。
(3)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对胺碘酮药物的使用方法及其特性缺乏系统的了解;此外,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时巡视,观察不仔细,使得药物外渗发生之后未能及时发现。
(4)其他因素:静脉输液系统维护不当,过度依赖报警系统,不能及时发现回血及药物外渗等情况;药物滴注速度不均、输液时间过长、针头位置固定不良、输注速度过快、环境温度不当等。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预防·(1)选择合适的稀释液胺碘酮注射液为强酸性,对血管有很大的刺激性,易损伤血管内膜。
临床使用胺碘酮注射液要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配置浓度不可>2 mg/L,使其pH值及含量趋向稳定。
控制给药的持续时间,使用不同部位连续静脉滴注,同一个部位连续给药超过6 h其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而不同部位6 h连续给药其静脉炎发生率为0%,胺碘酮输注6 h时,要与其他静脉通路液体互换。
(2)合理选择静脉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率,输注胺碘酮时应首选中心静脉给药。
静脉注射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成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注射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成因及护理对策【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护理胺碘酮属于强刺激性药物,是近年来报道的引起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的药物之一。
临床观察发现: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胺碘酮时会引起患者局部浅静脉不同程度的静脉炎[1].胺碘酮溶液pH值为2.5~4.0,具有较高的渗透压,对局部皮肤组织和外周血管的刺激性较强,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静脉炎。
静脉炎的病理变化特点为静脉壁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及高凝状态等导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2]。
其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有时伴疼痛,穿刺静脉部位呈红色条索状或树枝样改变,严重者可出现静脉硬结无弹性伴压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1 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1. 1 患者自身因素1. 1. 1 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松弛,静脉血管相对脆性较大,痛觉减低,反应迟钝易发生静脉炎。
1. 1. 2 重症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易发生外渗性静脉炎。
1. 1. 3 患者本身的病理生理状态,如年龄或疾病造成血管脆弱,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管腔变窄,静脉回流不畅,液体容易外渗。
1. 1. 4 患者对药物的认识缺乏,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
1. 2 药物因素盐酸胺碘酮pH值为2.5~4.0,偏酸性,静脉滴注应用时对局部血管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代谢和渗透压改变,影响血管内膜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从而容易发生静脉炎。
1. 3 穿刺部位选择1. 3. 1 选择细小血管上肢外周静脉相对细小,胺碘酮的酸性对其刺激性很大,所以容易引起静脉炎,因此应避免下肢静脉应用此药。
1. 3. 2 选择下肢静脉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液流动缓慢,胺碘酮停留在下肢静脉时间过长而引起静脉炎。
1. 4 留置针的使用1. 4. 1 选择型号不妥一般选择型号为20~22号的小号留置针,并保证针尖锐利,以减少穿刺针过粗造成的血管机械性损伤。
1. 4. 2 留置时间过长美国护理学会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规定为3 d,在无静脉炎发生时,留置5 d是完全可行的。
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静脉泵入胺碘酮是临床常见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本文针对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性刺激和局部血管损伤。
临床表现表现为局部红肿、温热、疼痛等症状。
护理对策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换药等措施。
预防措施包括规范使用药物、定期检查患者血管情况等。
护理效果评估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提高护理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护理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静脉泵入胺碘酮、静脉炎、原因、临床表现、护理对策、护理措施、预防措施、护理效果评估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静脉注射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其中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药物。
静脉泵入胺碘酮可能会引起静脉炎,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静脉炎是指在静脉内发生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
为了避免这种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以及有效的护理对策和护理措施。
通过对预防措施和护理效果的评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部分结合临床实际,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2. 正文2.1 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静脉泵入胺碘酮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可能引起静脉炎。
静脉炎是由于静脉内发生炎症所致,造成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药物性刺激:胺碘酮是一种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果注射浓度过高或注射速度过快,会对静脉壁产生刺激作用,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2. 静脉损伤:在插管或移动注射位置时,未能正确操作或使用不当也容易导致静脉损伤,加剧静脉炎的发展。
3. 感染:如果静脉插管或注射药物时不注意无菌操作,使细菌病毒侵入静脉,也会诱发静脉炎的发生。
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对策

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对策目的探讨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寻找减轻静脉炎的方法。
方法改变传统的输液法式单独建立静脉通道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选择正确正确的血管,做好消毒处理,勤巡视,勤观察,发现有静脉炎发生,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
结论静脉炎是静脉使用注射用胺碘酮的常见并发症。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对药物的认知水平,加强责任心,及时认真的评估血管情况等积极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标签:胺碘酮;静脉炎;护理措施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主要应用于当不宜口服给药时,治疗心律失常。
尤其适用于下列情况: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失常、W-P-W综合征的心动过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博的心肺復苏[1]。
我科从2010年1月开始广泛应用。
但因其PH值偏低,呈酸性,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
2010年1月~12月共计使用胺碘酮88例,造成静脉炎20例,2011年1月开始采取相应措施后取得满意效果,2011年1月~10月共使用胺碘酮62例,造成静脉炎5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12月88例使用胺碘酮患者中发生静脉炎20例,发生率为22%。
20例患者年龄为46~76岁。
下肢静脉注射发生12例,静脉注射为小血管的6例全发生了静脉炎。
另2例为静脉推注后发生。
其中Ⅰ级13例,占总发生率的65%,Ⅱ级5例,占总发生率的25%,Ⅲ级2例,占总发生率的10%。
2011年1月~10月62例使用胺碘酮患者中发生静脉炎5例,发生率为8%。
1.2静脉炎的分级1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2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3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索状物。
2 原因分析2.1医护人员及患者对药物的副作用认识不足2.1.1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心脏不良反应:常见心动过缓;胃肠道不良反应:很常见:恶心;注射部位反应:常见:可能的炎症反应,例如:通过直接外周静脉途径给药时出现的浅表静脉炎。
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2010年3月~2011年6月,我们对92例心律失常患者静脉使用胺碘酮,引起静脉炎,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2例,男58例,女34例, 39~83岁。
轻者71例,表现为穿刺点或周围皮肤出现酸、麻、胀、痛等症状,疼痛可自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向远处放射,严重时,烦躁不安;重者21例,表现为穿刺点沿静脉上行5~35cm静脉呈条索状改变,皮肤红、肿痛、炙热感,血管壁增厚,弹性消失,穿刺点以上静脉塌陷,穿刺点可触及硬结。
2 原因分析2.1 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临床上常用胺碘酮盐酸盐,其pH值偏酸,常将胺碘酮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有资料显示浓度为6mg/ml胺碘酮液体从外周静脉泵入,当泵入时间大于48h时,静脉炎发生率达88. 2%[1]。
2.2 选择血管不当:选择上肢外周静脉过于细小或选择下肢静脉应用此药,由于该酸性溶液对细小静脉刺激性较大易引发静脉炎;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而形成静脉炎。
选择的静脉脆性大、弹性差、有结节性瘢痕,或者所选择的静脉在短时间内曾反复多次穿刺过,虽然穿刺成功,却很容易渗出,导致药液外渗。
2.3 穿刺技术不熟练:技术不熟练,造成多次穿刺;再次穿刺时,选择的部位距离上一次穿刺部位太近。
2.4 针头位置固定不当:针头中途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使药物外溢;针尖接触到血管壁,使局部受针尖的刺激和针眼所渗出高浓度药物长时间的刺激,会引起静脉痉挛、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静脉炎。
2.5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巡视观察时未及时发现问题,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
患者穿刺部位出现局部疼痛、渗出、发红等症状时未及时处理。
3 护理对策3.1心理护理:在治疗前向患者做好必要的知识教育,取得其主动配合,树立患者的信心,减轻患者对毒副作用的恐惧心理,指导患者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积极配合,减少肢体活动。
静脉输注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分级标准、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静脉输注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分级标准、并发症及预防处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能有效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静脉炎临床表现及分级标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方法 pH 值偏酸性,对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引起局部皮肤组织无菌性炎症反应。
表现为穿刺局部沿血管走向呈现出红、肿、热、痛和条索状改变,重者会发生静脉结节。
静脉炎诊断及分级标准判断,静脉炎为 3 级静脉炎: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原因分析碘酮致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护理因素、患者因素等。
其中高龄、过敏体质、下肢静脉穿刺、药物浓度≥ 3 mg/mL、给药时长≥4h、有药物渗出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药物因素。
胺碘酮属酸性剂型,临床应用时要求用 5% 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但仍无法改变其酸性性质,是引起静脉炎原因之一,给药浓度≥3mg/mL 时,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更高;持续给药时间越长,给药时间≥4 h时,患者发生静脉炎风险就越高,静脉炎程度就越严重。
护理因素。
护士对药物熟悉程度、穿刺手法和对穿刺部位了解程度,均会影响静脉炎的发生率。
特别是经下肢静脉穿刺给药,由于血流速度相对较慢,加上患者卧床,会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升高。
而中心静脉血流量较大,经中心静脉给药可减轻对血管壁产生刺激性。
患者因素。
年龄越大发生静脉炎风险越高,且过敏体质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更高。
随着年龄增大,血管出现老化、变脆、弹性下降等情况,容易造成血管破损,从而导致药物外渗。
此外患者配合度和依从性低,也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
静脉炎预防及处理加强培训。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充分了解胺碘酮的药物性质、不良反应及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掌握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和药物特点等相应理论知识,强化静脉穿刺技能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
规范操作。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给药时大部分患者首剂负荷量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150 mg + 5% GS 20mL,10~15 min 静脉推注,然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300 mg + 5% GS 50 mL,10 mL /h 微泵泵入,后续根据心率调整。
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目的:分析静脉应用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44例应用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并采取护理防治措施。
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受损血管恢复正常。
结论:选择恰当的注射方法和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护理,可有效的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发展。
标签:胺碘酮;静脉炎;原因;预防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静脉炎患者20例,心律失常12例,年龄40~70岁,其中轻度:局部疼痛红肿,局部有尾足,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包块及硬結。
中度:局部疼痛、红肿、静脉走形有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重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皮肤温度增高。
1.2 方法在血压、心电监护下,静注胺碘酮,首剂150mg加10%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时间5~10min,如无效可以胺碘酮300mg每个加10%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心律失常被纠正后可停药。
往往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或停药后出现静脉炎。
2 原因分析2.1 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血液pH值为7.4,而胺碘酮注射液pH值2.5~4.0,偏酸,对血管刺激性大,加之碘刺激性,如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人血管内,超出了其缓冲应激能力,可使血管内膜受到刺激,引起静脉炎.2.2 选择血管不当:由于外周静脉相对流量小,不能很快的稀释药液,易引发静脉炎;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而形成静脉炎。
选择了短时间内曾反复多次穿刺过静脉,很容易渗出,导致药液外渗。
2.3 输液过程中针头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使药物外溢;针尖接触到血管壁,使局部受针尖的刺激和针眼所渗出高浓度药物长时间的刺激,会引起静脉痉挛、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静脉炎。
2.4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巡视观察时未及时发现问题,对病人的主诉不重视,病人穿刺部位出现渗出、局部疼痛、发红等症状时未及时处理。
2.5 老年患者静脉弹性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患者过敏体质,对碘过敏,易造成穿刺处皮肤皮疹、出血及静脉炎的发生。
医技----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及防治

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及防治赵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技师苏乐群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剂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胺碘酮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盐酸胺碘酮,主要用于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W-P-W综合征的心动过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
胺碘酮临床效果显著,但经静脉给药时,药品不良反应明显,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
现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收到的胺碘酮致局部静脉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制订防治对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一、用药因素药物pH:血液正常pH为7.35~7.45,如输入的药液pH过低,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从而引起静脉炎。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规定,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呈酸性(pH为2.5~4.0),低于人体血液正常的pH,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炎。
1.给药浓度不当静脉滴注胺碘酮浓度超过3g/L时,会增加外周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质量浓度为6g/L胺碘酮液体从外周静脉泵入,当泵入时间大于48h时,静脉炎发生率达88.2%。
2.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由于酸性溶液对细小静脉刺激性大,易引发静脉炎,故上肢外周细小静脉不适于作为该药静脉给予的途径;而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较长,也易导致静脉炎。
3.穿刺技术原因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针头中途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拔针时按压不当,都可造成药液外渗引起静脉炎。
4.药物输注持续时间过长静脉输注胺碘酮引起局部静脉炎与药物连续在同一血管输注时间的长短有关。
连续输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局部静脉炎的发生,且程度越严重,这与局部血管长时间受强刺激有关。
5.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穿刺消毒面积小,皮肤消毒不彻底,也是导致静脉炎的原因之一。
二、患者原因1.患者对药品的了解程度患者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给药时的注意事项认识不足,给药过程中未能很好配合,从而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
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分析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血管炎症性疾病,常常由于静脉内药物注射、静脉导管留置或其他外伤引起。
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心脏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因其药理特性,常常会引发静脉炎的发生。
而硫酸镁和喜辽妥均为临床上常用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静脉炎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探讨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价值。
一、硫酸镁对静脉炎的治疗作用硫酸镁是一种常用的解痉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静脉炎和其他相关疾病。
硫酸镁可通过舒张血管和减轻血管内壁张力的作用,减轻血管内的压力,从而有利于改善静脉炎的症状。
硫酸镁还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对于静脉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喜辽妥对静脉炎的治疗作用喜辽妥是一种具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血栓炎症反应。
喜辽妥在临床上常用于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静脉系统疾病的治疗。
喜辽妥能够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静脉内的血栓形成,对于静脉炎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三、湿热敷对静脉炎的治疗作用湿热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物理疗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炎症性疾病。
湿热敷能够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局部的代谢,减轻炎症反应。
对于静脉炎患者,湿热敷能够减轻局部疼痛、红肿等症状,缓解疾病的发展,对于静脉炎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表明,硫酸镁联合喜辽妥联合湿热敷对于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在接受胺碘酮治疗的联合使用硫酸镁和喜辽妥,并采用湿热敷的治疗方案。
研究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疼痛、肿胀等,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
该治疗方案还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血管的修复和再生,从而保持血管的通畅,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硫酸镁联合喜辽妥湿热敷对于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硬结 。Ⅲ级 : 穿 刺点 疼痛 , 红和 ( 或) 肿, 静脉 有条 索状改 变 , 可触及硬结 。疗效评判标准 : ( 1 ) 治愈 : 局部疼 痛 、 肿胀 、 压痛症 状及条索状物消失 ; ( 2 ) 显效 : 症状 消失 , 血 管仍呈 条索状 ; ( 3 ) 无效 : 症 状缓解不明显。治愈和显效为总有效。
女性膀胱及尿道亦 是雌激素的靶器官 , 绝 经后 由于雌 激素 水平的低落 , 在出现生 殖 系统器 官萎 缩性改 变 的同 时, 下 尿系 亦会呈现 出不同程度 的萎缩 性改 变 , 膀胱 容量 渐缩小 , 储 尿及 排尿功能均受到影 响 , 尿道黏膜尤其 是尿道 口黏膜与前庭 及 阴 道黏膜 同时出现退化 性改 变 , 上皮 薄弱 , 抵御 有害 因素侵 蚀 的 能力降低 , 加之阴道 萎缩后 牵拉 前庭 黏膜 回缩 , 致使 尿道 口与 阴道 口接近 , 易受 到阴道 分泌 物的浸 泡刺 激 , 性生 活时尿 道 口 可成为 阴道前壁 的一部 分 受到机 械性 刺激 , 乃 至损伤 , 综合 以 上原 因, 女性在绝经 后极 易 出现尿 频 、 尿急、 尿痛 , 甚 至急 迫性 尿失禁等症 , 尿检 改变 , 尚不 能诊 断 细菌 感 染性 膀 胱炎 、 尿道 炎 。以往治疗均 以抗 炎症 治疗 为 主 , 辅 以补 液 , 虽 可使症 状缓 解, 但极 易复发 。我们应用倍美力治 疗绝经后 反复发作 的排尿
盐酸胺 碘酮注射 液是Ⅲ类 广谱抗心 律失常 药, 临床上 已经 成为严重心 衰患者 , 室性或房性心 律失常用药 物 , 具 有疗效 好 、 安全 等 优点 , 但 盐酸 胺碘 酮 注射液 对 机体血 管组 织 的较 大刺 激, 使用 不当引起静 脉炎 , 严 重者 可导致 静脉 结节及 组织 坏死 等 。为 了解使 用胺碘 酮引起的静脉炎成 因及预 防对 策 , 本 文 回 顾性分析 了我院 4 0例患者的情况 , 现报道 如下。
2 结臬
4 o例患者 中, 患者和 药物 导致 的静脉 炎 分别 为 l 2例和 9 例, 疾病 导致 的 7例 , 技 术 和解 剖部位 导致 的分 别 为 5例和 7 例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后 , 胺 碘酮所致 的静脉炎 中 2 6例治 愈 , 1 3例显效 , 1 例不 明显 , 总有效率 9 7 . 5 %。 表1 4 0例 患 者 治 疗 情 况
1 . 1 一般 资料 : 2 0 0 8年 1月 至 2 0 1 2年 1 2月本 院使 用胺 碘酮 患者 4 0例 , 均为静脉推注或静 脉滴 注胺碘 酮引起 的静脉炎 , 男 2 4例 , 女1 6例 , 其中 I 级 1 8例 , Ⅱ级 1 4例 , Ⅲ级 8例。 1 . 2 方法 : ( 1 ) 减少 静脉炎 的 因素 。严格 无菌 操作 , 评估 穿刺 处皮肤 , 合理选择穿 刺方 式 , 尽 量选 择上 肢静 脉 , 管腔 大 、 弹性 好、 回流通畅 , 远离关节 、 易固定 、 易观察 的静 脉 穿刺 。静 脉 留 置针 , 可减少外渗 和静 脉炎 的发生 。静 脉 留置针 护理 , 每 天观 察穿刺部 位注射时 , 确定针头在血 管 内, 提高穿刺成 功率 , 避免 反复多次穿 刺。忌 用末 梢循 环差 的静脉 , 不 宜采 用下 肢静 脉。 ( 2 ) 使用前详 细询 问患者过 敏史 及使用抗 凝药情 况。缩短静脉 给药时 间。( 3 ) 调 节输 注浓度 。静脉滴 注胺 碘酮负荷 量按 照体 重 3 mg / k g , 然后 以 1~1 . 5 r a g / r m n维 持 , 6 h后 减至 0 . 5—1 m g / a r i n , l d总量  ̄0 0 m E。逐渐减量 , 静 脉滴 注胺碘酮 最好不超过 3 4 d 。( 4 ) 正确处理静脉 回血 , 避免瞬间药物浓 度过高 , 引起局 部静脉 内膜损伤 。( 5 ) 加强对 药物 的不 良反应 及给 药的认识 : 给药前让患 者了解胺 碘酮使用 的必要性及其不 良反应 。( 6 ) 加 强用药观察 。加 强巡 视 ,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 , 严格交接 班。( 7 ) 发生药液外 渗的处理 。疼 痛剧 烈者 , 必须尽早封 闭 , 可用 5 %利 多卡因、 1 %普鲁 卡 因加生理 盐水 做局部 环状 封 闭。渗 出早 期 ( 2 4 h ) 局部 首选 冰敷 。但 也有报 道 , 渗漏 经处理 并冰 湿敷 2 4 h 后, 可做湿热敷 ,发生皮肤溃疡 后按 溃疡处理 。局部肢 体肿胀 者在药 物外 渗的 4 8 h内抬高患肢 , 促进 血液 回流 , 也可用 新鲜 马铃薯 片敷 于 肿胀 处 , 或 冰敷 马 铃 薯外 敷 每 小 时交 替 , 连 续
胺 碘 酮 引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静 脉 炎 分 析
容世 健
摘
要: 目的 : 通过对胺碘 酮在 使用过程 中出现静脉 炎不 良反应分析 , 为临床 正确使 用提 供参考。方法 : 回顾性 分析在我 院 2 0 0 8年
1月 至 2 0 1 2年 1 2月使 用胺 碘 酮 引起 的静 脉 炎 患 者 4 0 例, 对 出现 静 脉 炎 不 良反 应 进 行 汇 总 分析 。 结 果 : 患 者 因素 和 药 物 因素 导 致 的静脉 炎分别为 1 2例 和 9例 , 疾病 因素导致的静 脉炎 7例 , 由于技 术 因素和 解剖部位 导致的静 脉炎患者分别为 5例和 7例 。结论 : 我 院临床使 用胺碘 酮基本正确 , 有效 的预 防可以降低胺碘 酮应用 中引起 的静脉 炎 , 值得推 广。 关键词 : 胺碘 酮; 静 脉炎 ; 分 析 中图分类号 : R 9 5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3 ) 1 6— 0 0 3 9— 0 2
2 0 1 3年 第 1 6期
3 讨论
3 9
不适 , 同时对伴有萎 缩性 阴道炎 患者 , 阴道 局部使 用乳 杆菌胶 囊, 从而根本上解决了该病发生的原 因 , 不仅治 疗效果 好 , 且治 疗后不易复发 。倍美力为结合雌 激素 , 是 雌激素替代 治疗 中常 选用 的安全雌 激素 , 可使膀 胱 、 尿道 及外生 殖器 的萎缩 性改 变 或得改善 , 上皮组织增 生 、 修复 、 局 部充血 明显 减轻 , 尿 道脱垂 的黏膜 可 自然 回缩 , 排尿 不适症 状缓解 消 除, 阴道 黏膜 上皮 细 胞增生 , 糖元 增加 , 加之乳 酸杆菌 人工定植 , 使阴道恢 复酸性环 境清 洁度 提高 , 分泌 物减 少 , 减轻 了分泌 物对尿 道 的刺 激。尽 管倍 美力是低效安全 的雌激 素 , 但在治疗前 要对患者 常规进行 治疗 风险评估 , 治疗期 间监 测 子宫 内膜厚 度及 乳腺 增生 情况 , 遇有 明显 副反应 者应及 时停 止治疗 , 退 出观察 , 本 组仅 1例 因 乳房疼痛 而停止治疗 , 说明该药耐受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