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 “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孙中山全集》)……清末民国 时期,很多学界政界人士积极主张学习西方,但很快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 陷,需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
——姜锡东、周一星《略论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与前人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一,即可总结出梁启超对王安石与前人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及 原因。
4.评价 (1)积极: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 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消极: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 (2)北魏面临危机:经济落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3)掌握实权的冯太后和孝文帝积极推动北魏改革。 2.措施 (1)推行均__田 ___制__;(2)设立三长制,加强中央集权;(3)整顿吏治;(4)_迁__都__洛__阳__;(5)实行 汉制与移风易俗,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 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 (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 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
考查促进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改革 (2017·高考江苏卷)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 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 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 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 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 血液。
华莱士《俄国》;莫
2段
3 问 俄国而无须削弱
卷,T24 A
改革
斯《俄国史》
独裁统治
【考情分析】 2016 年至 2019 年,高考江苏卷 T24A 具有以下特点: 1.考查的内容固定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对教材知识依托较大,教材知识对 解答问题有较大的作用,答题时要把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2.对改革模块的考查,基本上以每次改革为主题设计题目,对每个改革主题的考查是命 题的主流。 3.从考查的内容主题看:2016 年至 2019 年交替考查考纲规定的古代与近代的改革。
2.措施 (1)理财措施:实行_青__苗__法__、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减 轻了农民的负担,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2)整顿军队:实行_保__甲__法__、保马法、将兵法等,节省了军费开支;设军器监,提高了武 器质量,使军队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改革科举:改考经义策论,为变法造就人才;改革选官制度,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病。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考查人才标准与选官制度的改革 (2018·高考江苏卷)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 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 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 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 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2.措施 (1)政治:_废__藩__置__县__;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近代 天皇体制。 (2)经济:_殖__产__兴__业__,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文化: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推进社会习俗西化。 (4)军事:建立现代化军队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系统的改革科举
2 段 传》;杨松等编《中 2 问
ຫໍສະໝຸດ Baidu
卷,T24 A 举制度改革
制度的方案;康
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有为请废八股
2017 年江苏 北魏孝文帝
朱绍侯《中国古代
北魏孝文帝汉化
1段
3问
卷,T24 A
改革
史》
改革;民族融合
试题来源
材料 考查主题
段数
材料出处
设问 数
关键语句
解放宣言;巩固
2016 年江苏 俄国农奴制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 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思路点拨: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条目即可;材料中“胡乐、胡舞” 等所反映的现象,是汉族学习少数民族文化,注意区别材料中的“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 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它们是改革的影响,而不是现象。 (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思路点拨:民族融合的特点,从方式、内容等方面归纳即可。
3.评价 (1)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 (2)局限性: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六、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1)国内危机:幕府专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危机:黑船来航,民族危机加深。 (3)独立改革派的形成;武装倒幕的成功;成立明治新政府。
(2)王安石新法中“民生主义的事实”历历可知。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免役法为 例,指出王安石是如何进行政策设计的,并说明其积极效果。 思路点拨:结合所学知识,从免役法的内容阐述王安石变法的政策设计;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免役法的积极效果即可。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国时期学界和政界关注王安石变法的主客观原 因。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二,主观上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依据回答,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 中国社会形势分析客观原因。 答案:(1)态度:梁启超褒;前人贬。原因:梁启超强调王安石变法的善良本意(谋求国利 民福);前人意气用事,认识偏激。 (2)政策设计:政府收取免役钱;募人充役。积极效果: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 发展生产。 (3)原因:主观,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变革依据。客观,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3.评价 (1)进步性:逐渐摆脱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的强国;为邻国提供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2)局限性: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七、戊戌变法 1.背景 (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根源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直接影响。 (4)维新派的准备:创办学堂,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力倡维新;_公__车__上__书__,恳请变法; 创办报刊,传播维新;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展开论战,挑战顽固。
一、梭伦改革 1.背景 公元前 7 世纪末,雅典工商业发展;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激化;雅典当时面临外敌入侵, 公元前 594 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2.主要措施 (1)颁布“解负令”,废除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 (2)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3)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4)建立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并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3.基本特点 (1)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 (2)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4.影响 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了民主政治的轨道,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_井__田__制__瓦解和宗法分封制崩溃,社会处于转型 期。 (2)春秋时期的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改革针对上层建筑,废 除世卿世禄制。 (3)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变法。
2.内容 (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编制什伍组织。 (2)经济: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_重__农__抑__商__,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政治: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_县__制__;“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 (4)风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材料二 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 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 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 艺,“会试亦如之”。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 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2.内容 (1)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等。 (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 (3)军事: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 (4)文化教育:促进西学传播,_废__除__八__股__。 3.结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4.评价 (1)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2)政治上: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3)思想上: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 (4)社会生活上: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4.评价 (1)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变法的局限性:由于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3)新法的变质:成为党争和聚敛钱财的工具,变法的精神被完全改变。
五、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 (2)_克__里__米__亚__战__争__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落后。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2.内容 (1)“_二__一__九__法__令__”: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民 仍受“村社”的管理。 (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进了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
考查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的改革 (2019·高考江苏卷)清末民国时期,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学界和政界纷纷讨论 王安石变法。梁启超和孙中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 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 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
材料 考查主题
段数
材料出处
设问 数
关键语句
2019 年江苏 王安石变法 卷,T24 A 及其评价
梁启超《王安石传》;姜
王安石变法;
2 段 锡东、周一星《略论王 3 问 “民生主义的
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
事实”
试题来源
材料 考查主题
段数
材料出处
设问 数
关键语句
梁启超提出比较
李喜所等《梁启超
2018 年江苏 戊戌变法·科
3.性质:少数民族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封建化的改革。 4.评价: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的 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北宋中期,出现“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现象,阶级矛盾尖 锐,边境危机严重。 (2)_庆__历__新__政__失败,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戊戌变法的背景,从科举制存在的弊端、政治、经济、 维新派的主张等方面回答。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一,从思想启蒙、推动新式教育发展等角度评价;根据材料二,从 对旧学的冲击和科举制改革本身存在的问题等角度评价。
上篇 板块复习·专题突破
板块四 选修部分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
01
主干整合
02
考向探究
03
规律拓展
04
模拟训练
【考纲要求】 (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1861 年俄国农奴制 改革;(6)明治维新;(7)戊戌变法。
【考情数据】
试题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