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研究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并具有严谨的学风、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控制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能够服务于社会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本领域主要研究方向: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3.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5.系统工程三﹒学习年限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生以全日制方式学位攻读,学习年限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含专业实践)1年,论文工作(含专业实践)1年。

实行学分制,修满30个学分,按期毕业。

四﹒培养方式1.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2.培养中注重培养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3.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从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4.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5.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部分为二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三模块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专业实践、论文选题和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一)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为26学分,其中学位课最低要求为16学分。

此外,还应完成必修环节8学分。

1、学位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硕士学位外语4学分工程伦理1学分基础理论类课程和专业技术类必修课程至少9学分2、非学位课: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必选一门1学分其余选修门数应满足总学分要求。

3、必修环节:专业实践6学分选听人文和科学素养系列讲座1学分参加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撰写训练1学分4、基础理论类课程和专业技术类必修课程须含:①企业工程师讲授课程或指导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4学分(累计不少于72学时,实践教学2小时折算1学时)。

②不少于5学分的基于工程实际项目研究的项目课程、企业实践类课程(含企业生产实践或运营实习)等。

(二)其它类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按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分类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办〔2009〕23号)文件要求执行。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学位外语、自然辩证法概论、选听人文和科学素养系列讲座、参加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撰写训练等课程与环节按学校规定要求执行。

(三)其他要求:1、学位课程学分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2、非学位课应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在当年的开课目录中选择。

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类别代码及名称:0852 工程硕士专业领域代码及名称:085204 材料工程为进一步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根据本类别(领域)全国教指委的相关要求和《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制定本类别(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为生物质材料、包装材料、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等行业和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能在材料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本领域的研究生应达到如下培养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能积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了解本行业(领域)发展前沿,掌握本行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熟悉本行业(领域)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规范,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够解决本行业(领域)工程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和实施、工程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行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领域方向1.生物质材料本领域方向是满足生物质材料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各种生物质材料(如木材、秸秆、竹材和其他生物质纤维材料)的性质、加工利用方法、制造工艺、材料性能、材料设计和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2.包装材料与工程本领域方向是满足包装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包装新材料、包装新技术、功能包装材料、生物质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再利用、包装装备与新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3.功能材料本领域方向是满足功能材料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合成高分子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纳米功能材料、能源转换材料、功能配合物、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及应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生物基复合材料等内容。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黑体小二)一、专业简介(黑体小四)(宋体五号)简单介绍专业的发展状况、学术地位、主要研究方向、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实践基地、主要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学科优势等内容。

二、培养目标(黑体小四)(宋体五号)根据教育部和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不同类别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 在我校培养目标基本要求(附后)的基础上, 结合各学位点实际情况, 进行修改、补充。

一方面对研究生在思想品德、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独立工作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要求, 另一方面要体现本学位点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和特色。

(300字以内)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基本要求1.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 努力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3. 掌握一门外国语。

4.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向(黑体小四)培养单位应根据其办学优势和社会需求设置培养方向, 并根据培养方向设置课程模块, 制定具体培养方案。

(宋体五号)四、学习年限(黑体小四)(宋体五号)五、培养方式(宋体五号)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附表)课程分学位课、非学位课二部分, 除课程学习外还安排有实践环节部分。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 非学位课即专业选修课。

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75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成绩60分为及格。

实践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专业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

1.学术活动。

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 至少参加五次本专业领域新技术进展讲座或学术活动, 每次写出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 由导师给出成绩。

成绩全部合格者, 计1学分。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专业素养、扎实专业基础、广泛的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方法的高级教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内容(一)课程教育1.学科基础知识培养通过系统、全面、深入地学习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等,培养学生的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学科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需选择培养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学习,比如学校教育管理、教育评估与测量、学习与发展心理学等,使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开展相关研究。

3.选修课程培养(二)科研能力培养1.科研方法训练学生需系统学习科研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包括文献检索、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2.学术论文写作训练学生需参与科研论文的撰写,培养学术论文写作的技巧和能力,并通过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与分享。

(三)实践能力培养1.实习学生需参加教育实习,了解和熟悉教育实践工作的流程、规律和要求,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2.社会实践学生需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教育现状和教育问题,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培养方式(一)学术指导每位研究生需指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包括选课指导、科研指导和论文写作等。

(二)研讨会定期组织研讨会,学生需参加并提交研究进展报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四、研究生论文学生须在培养期间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

五、培养评价按照学校的正常教学安排进行课程考核,根据学生的学业表现、科研成果和实习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备注:以上为一般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不同学校和学科领域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以相关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培养方案为准。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名称、代码学科名称:工程管理学科代码:1256二、专业简介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2010年设置的专业学位,其目的是适应我国现代工程事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工程管理的人才质量。

本专业现有教师13人,教授、副教授占76.9%,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92.3%,博士学位占38.5%,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等5人,50岁以下教师占69.2%。

教师均具有行业经历,学缘结构合理。

近四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9项。

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面上项目2项),横向课题经费累计89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6篇,第一单位第一作者出版教材5部,其中《工程项目经济分析》获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学科组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程管理二级学科、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办学时间长,基础条件好,师资力量强,教学规范,培养质量高,与行业、地区联系紧密。

具有铁路行业背景,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密切服务于国家高铁、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战略。

三、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2、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又具备现代化管理能力,熟悉工程管理专业的前沿成果和发展趋势,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工程管理领域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能够进行工程决策和全过程工程实施组织与管理。

3、实践训练包括论文写作、工程管理实践、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学术交流、硕士论文等。

通过实践训练,能够正确运用工程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工具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总结和分享工程管理经验,撰写工程管理报告和学术论文。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
教育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从
事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能力:(1)深刻理解教育管理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良好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撰写和发表教育管
理相关的论文和报告;
(3)具备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管
理实际问题;
(4)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能够协调和管理教育管理工作;
(5)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和应对教育管
理领域的变化。

2.培养课程:
(1)基础课程:教育管理学概论、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
(2)专业课程: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管理、学校管理、教育评价与监控等;
(3)实践课程:教育实践、实习、实践调研等;
(4)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的课程,如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3.培养方式:
(1)课堂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2)实践培训:通过实习、实践调研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导师指导:为每位学生指定一位具有丰富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
导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厦门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厦门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厦门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
厦门大学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培养单位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年月日
一、主要研究方向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博导请用*标注。

二、培养目标、学制及学分要求
三、课程设置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2020年4月19日
III. Curriculum
*.S—Spring semester; A—Autumn semester; SS—Summer semester.
1
2020年4月19日
课程内容纲要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四、社会实践环节的基本要求
六、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七、。

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范本】

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范本】

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17)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科学与技术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

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5。

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二、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3年。

三、培养方式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聘任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经验的中学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课程、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等四个模块.非师范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教师教育课程,不计学分.跨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课,不计学分.(一)学位基础课(17学分)1.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3学分)2。

英语(4学分)4。

教育学原理(2学分)5.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6。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7.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科学教育方向1。

科学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2.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学分)3。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体育教学目录一、培养目标 (2)二、研究方向 (2)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2)四、培养方式 (2)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2)六、专业实践 (5)(一)教学实践 (5)(二)教学实践基本要求 (5)七、学位论文工作 (5)(一)文献综述报告 (5)(二)开题报告 (6)(三)中期检查 (6)(四)学术研究成果要求 (6)(五)学位论文撰写、评阅与答辩 (6)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体育教学(045201)一、培养目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指导社会体育等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

二、研究方向(一)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二)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三)社会体育指导理论与方法三、学制与学习年限专业硕士生学制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硕士生修课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与专业实践不少于24学分(含专业实践6学分)。

四、培养方式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2.5年。

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备注1:与入学考试外语语种一致。

硕士外语语种,硕士外语的语种包括:英、日、俄、德、法等语种;备注2:专业实践要求见第六部分,专业实践考核合格可获得6学分。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领域(代码:430130 )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学位是与环境工程领域任职相关的专业性学位,培养环境工程领域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手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从事环境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制:2.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水污染控制与治理、2、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3、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4、污染环境修复技术、5、环境规划与管理四、课程学习要求1、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应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个人学习计划要求在报到后的第一周完成。

个人学习计划应根据培养方案要求,结合研究生个人特点,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制定。

允许研究生个人学习计划进行修改,但必须按学校有关规定(浙江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实施细则)办理并及时上报学院研究生科。

2、课程学习。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为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1学分,选修课8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公共学位课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硕士生英语一外。

选修课指能使研究生拓宽知识面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包括本专业硕士选修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跨专业硕士选修课三大类。

五、培养环节要求1、专业实践要求:专业实践6学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不少于1年,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实践教学的综合表现需经实践单位考核,考核通过者获专业实践6学分。

2、读书报告要求:读书报告2学分。

要求每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完成4次读书报告获读书报告2学分。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类别工程硕士领域名称环境工程领域代码085229学院名称环境与能源学院适用年级2014级填表日期2014年 6 月 10 日XX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名(公章):工作小组签名:组长:成员: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领域主要面向政府环保部门及其他各行业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环境工程领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要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解决环境工程问题。

二、研究方向1. 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技术2. 生产过程与环境管理3.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工程硕士学制为2.5年,在校年限(含休学)不超过4.5年。

四、培养方式1.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采用“三段式”培养方式,即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学位论文。

课程学习一般在1年内完成,实践教学一般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1年。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

其中校内导师来自培养学校,校外导师为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第三学期结束前选校外导师)。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3. 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两周内制定出培养计划。

五、学分要求课程学习最低总学分29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不少于16学分。

六、课程设置具体课程设置如下:七、必修环节(一)专业实践(3学分)从第二学期末开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必须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少于1年。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学科教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专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这里介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培养方案,旨在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一、专业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系统的学科教学理论基础;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开展学科教学相关的研究工作;3.培养学生具备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学科教学工作;4.培养学生具备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二、培养方案组成1.课程学习学生需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必修课程包括学科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研究方向确定。

2.科研训练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或科研实践活动,了解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和研究进展,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研训练的内容可以包括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学生还需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

3.实践教学学生需参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实践教学活动,掌握实际教学方法和技巧,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实践教学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设计与实施、评估与反思、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

4.论文撰写学生需根据研究方向和课题要求,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论文需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体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科研能力。

三、培养方案具体安排1.入学前培训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学科教学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学校可以组织入学前培训,包括学科教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学术研究方法的培训等。

2.课程学习学生通过参加课堂学习、研讨会、学术报告等形式,全面系统地学习学科教学的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科教学能力和素质。

3.科研训练学生在培养期间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或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并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

4.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参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实践教学活动,融入教学团队中,了解实际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部分为二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三模块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专业实践、论文选题和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一)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为26学分,其中学位课最低要求为16学分。

此外,还应完成必修环节8学分。

1、学位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硕士学位外语4学分工程伦理1学分基础理论类课程和专业技术类必修课程至少9学分2、非学位课: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必选一门1学分其余选修门数应满足总学分要求。

3、必修环节:专业实践6学分选听人文和科学素养系列讲座1学分参加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撰写训练1学分4、基础理论类课程和专业技术类必修课程须含:①企业工程师讲授课程或指导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4学分(累计不少于72学时,实践教学2小时折算1学时)。

②不少于5学分的基于工程实际项目研究的项目课程、企业实践类课程(含企业生产实践或运营实习)等。

(二)其它类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按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分类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办〔2009〕23号)文件要求执行。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学位外语、自然辩证法概论、选听人文和科学素养系列讲座、参加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撰写训练等课程与环节按学校规定要求执行。

(三)其他要求:1、学位课程学分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2、非学位课应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在当年的开课目录中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方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工程领域
430111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研究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并具有严谨的学风、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控制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能够服务于社会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本事域主要研究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5.系统工程
三﹒学习年限
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生以全日制方式学位攻读,学习年限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含专业实践)1年,论文工作(含专业实践)1年。

实行学分制,修满30个学分,按期毕业。

四﹒培养方式
1.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2.培养中注重培养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3.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从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4.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习、实践能够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5.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总学分及其计算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

总学分为30学分,其中课程24学分(含4个实验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

每完成16学时的课程可获得1个学分。

2.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其相应学分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

学位课7门,10学分。

其中公共基础课2门,共4学分;专业基础课 5门 7学分。

非学位课设置较多,学生能够根据课题的研究方向进行选择,要求总学分不低于14学分。

其中必修课要求2-4学分;选修课要求10-12学分。

3.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安排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研究生实习(实践)学时不少于半年144学时,6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要制定并提交实习(实践)计划,填写专业实习(实践)记录表,撰写专业实习(实践)总结报告。

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六﹒学位论文及其要求
论文工作是使研究生在科研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