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建筑特点

合集下载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是中国近代城市建筑的重要代表,它体现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里分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浅析。

一、历史背景在民国时期,武汉是中国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也是国内外商业集散地。

由于其地处长江上游,交通发达,商贸繁荣,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和使节前来定居和经商。

武汉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具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城市之一。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武汉的里分建筑应运而生。

里分建筑最初是为了满足外国人和华人华侨的居住需求而兴建的。

在这一时期,各国的使馆、贸易公司、银行等外国企业纷纷在武汉设立分支机构,在武汉的汉口、汉阳和武昌等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别墅、洋楼、商铺等西式建筑。

里分建筑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武汉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筑特点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在建筑风格上兼具中西合璧的特点。

它既吸收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又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里分建筑的外观通常采用了欧洲建筑的立面形式,如拱廊、壁柱、尖顶等,同时在建筑结构和装饰上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如斗拱、雀替、雕花等,给人一种中西结合、兼容并蓄的感觉。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里分建筑多使用了砖木结构,这不仅符合中国的传统建筑材料,也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和耐久性。

里分建筑的室内装饰也十分考究,往往采用了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等工艺,塑造出了雅致的室内环境。

在功能上,里分建筑多为多层建筑,一楼一般是商铺或者办公场所,二楼以上则为居住空间。

这种设计既满足了商业场所的需要,又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里分建筑在建筑风格、材料选择和功能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其独特的特点。

三、文化意义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里分建筑是武汉近代城市建筑的代表之一,是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和建筑史的重要物质见证。

它记录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反映了外国在中国的影响和作用。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民国时期,在武汉的建筑风格基本上仍然延续了清朝晚期的传统建筑风格,但也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

以下将对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进行浅析。

首先是建筑风格方面,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主要以传统的四合院和洋楼为主。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的代表形式,通常由四周围合而成,形成一个庭院的格局。

而洋楼则是引入西方建筑元素的建筑形式,以石头、砖块和水泥等材料建造,具有风格多样的特点。

其次是建筑材料方面,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采用了多种建筑材料。

传统的四合院多使用木材和石材进行建造,木材作为结构材料,石材则用于墙面和地面。

而洋楼则以砖和水泥为主要建筑材料,其坚固耐用的特点更适合当时武汉的发展需要。

再者是建筑功能方面,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既具有居住功能,也有商业和办公功能。

四合院主要用于居住,其格局合理、朝向阳光充足,在室内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

洋楼则主要用于商业和办公,其外观装饰豪华,内部空间宽敞,适合进行商业和办公活动。

最后是建筑装饰方面,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注重装饰的细节和精美程度。

四合院的门窗、悬山、斗拱等都有独特的设计和雕刻,展现了传统建筑的美学价值。

洋楼则在外观和内部都有精美的装饰,常见的装饰元素包括花砖、挂牌、壁画等,体现了西方建筑风格的优雅和华丽。

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体现了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相结合的特点,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元素。

这些建筑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居住和商业办公的场所,也展示了城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多元。

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

民国建筑风格特点

民国建筑风格特点

民国建筑风格特点
中国的民国时期拥有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

其中,最具特色、最具有代表性的风格就是民国建筑风格。

民国建筑风格特点源自于中国古典建筑,而又融合了欧洲现代建筑风格,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建筑风格。

民国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结构、装饰和空间内部结构三个方面。

首先,民国建筑的外观通常是一种中西合璧的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和欧洲现代建筑结构相得益彰。

此外,民国建筑的装饰带有浓郁的中国元素,结合中国的折衷主义思想,融合了中西文化。

例如,常见的民国建筑外观多有中式四角檐,五里楼,和欧洲香槟石柱等装饰特色,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民国风情。

最后,民国建筑的内部空间结构也融合了中西方的特色,以舒适的空间布局,丰富的装潢和民国式的装饰风格而著称。

由于民国建筑风格的这些特点,它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民国时期,由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交融,催生了一种全新的建筑风格,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得以抬头,受到世界的关注。

民国时期,许多优秀的建筑大师,如著名的林徽因、郭沫若,勤奋地工作,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充满情趣的民国建筑样式。

可以说,民国建筑风格是中国现代建筑的象征。

它不仅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也对之后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许多新的民国建筑仍然在继承着昔日那种精湛的设计,给人以极大的享受和感受,今天的景观建筑仍然延续着民国建筑风格,对当今建筑设计
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总之,民国建筑风格是中国建筑史上重要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建筑风格。

它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理念,并对中国现代建筑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我们留存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建筑作品。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武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曾经是一座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

在民国时期,武汉作为当时的首都,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里分建筑作为武汉独有的古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民国时期武汉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里分建筑是武汉地区特有的一种古建筑形式,一般指的是武汉市区内的宅院建筑。

这些宅院大多建于清末民初的南北方结合,以大门、天井、厢房等组成,形制联贯并疏密有致。

里分建筑中的大门也是其独特之处,大门一般为两翼、“干花墙”、“亭廊”和“三堂式”的组合。

里分建筑中的天井也是其独特之处,天井是宅院的中心,其四周均为厢房,天井呈方形或长方形,能使阳光、空气均匀分布。

整体上,里分建筑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精湛的工艺技术和匠师精神,体现了武汉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瑰丽和博大精深。

在民国时期,里分建筑被广泛应用于武汉的民居建筑、官署建筑、商铺建筑等,成为当时武汉城市风貌的一大特色。

里分建筑在武汉民国时期的官署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民国时期,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也是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许多政府机关及官署设在武汉市。

这些官署大多采用里分建筑风格,整体布局与格局上极富韵味。

民国时期的湖北省政府大楼及相关官署建筑,就是典型的里分建筑。

这些建筑具有独特的豪华气派,整体建筑庄重大气,同时又不失武汉古典建筑的典雅与俭朴,展现了里分建筑在武汉民国时期的官署建筑中的应用价值。

在武汉市的民国时期民居建筑中,里分建筑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民国时期,武汉作为当时的首都之一,是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和外地商人前来谋生,所以,许多富商巨贾以及富豪大户纷纷在武汉市区建造豪华的里分式民居。

著名的辛亥革命领袖宋教仁就曾在武汉市区建造了一座豪华的里分式民宅,该宅院精致典雅,并融合了西方建筑的风格,成为了武汉市区的一大景点。

这些里分建筑以其庄重大气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彩的装饰形式,展现了当时武汉市区富有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同时也成为武汉市区历史建筑的一大亮点。

民国建筑风格特点

民国建筑风格特点

民国建筑风格特点南京是民国时期的主要代表城市,南京的民国建筑也非常具有特殊,下面以南京为代表来介绍一下民国建筑风格特点的内容。

民国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各个民国建筑的风格各不相同。

民国建筑一般为砖混结构,这种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样的结构有着延伸了建筑的使用空间、降低了建筑的建造成本以及优秀的性能等优点,但是砖混结构承重结构为粘土砖,其生命力不如以明清等砖木结构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

民国建筑的风格建筑风格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气候、地理及民族心理等诸多因素相融合的结果。

民国时期,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上海、天津、广州、青岛、大连、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城市的建筑更多的体现的是“西化”,尤其是上海,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馆”。

这些建筑对这些城市而言,并非是城市历史发展的必然,也不是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它们或多或少带有一种政治上、文化上强加的色彩,有被动的成分在里面。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近代史与东西方关系史上的一个“怪胎”。

而南京则不然。

南京的民国建筑并不含有任何政治上、文化上的强加成分在里面,它是主动的吸纳。

中国北方建筑的粗犷浑厚、南方建筑的灵巧细腻,与西方古典建筑的雍容典雅、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既互相共存,又互相交融,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都市繁会图卷。

直到今天,民国建筑依然是南京城市建筑中的一大景观,令人驻足流连。

南京民国建筑现存状况,无论是从现存面积上来讲,还是从数量上来讲,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建筑流派纷呈,造型独特,风格各异。

概言之,南京的民国建筑主要有六种风格。

一是中国传统民族形式的建筑。

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大多数是单层,少数是双层,宫殿、庙宇多为重檐歇山顶,民居多为人字顶。

民国时期,这一形式的建筑基本上沿袭着旧有的功能布局、技术体系和风格风貌,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传统品格和乡土特色。

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演变

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演变

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演变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也经历了一些显著的演变。

本文将从民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出发,探讨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演变。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承载着战乱频繁、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等各种复杂因素。

中国的主权逐渐从帝制转向中华民国,国家形势十分动荡。

和平的短暂时期也带来了社会的激变,工商业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得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初期民国建筑风格初期在中国各地存在着帝制时期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双重影响。

受到西方殖民地和租界建筑的影响,一些新兴建筑开始采用西式的建筑风格,并且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这个时期的建筑特点在于结构简洁、线条流畅、以及对于光线的灵活运用。

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庄重和稳健,还添加了一些西方建筑的创新,展现了时代的新气象。

三、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中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逐渐突显出了一种融合性的特点。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在保持传统与西方元素融合的基础上,更多地借鉴了各地的地方建筑特色,并将其与现代建筑相结合。

这种风格的建筑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同时也体现了民国时期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四、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晚期民国晚期,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也对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西方建筑理论和设计方法更加深入地融入到中国的建筑实践中。

建筑风格开始追求更多的独创性和创新性,建筑师们更加注重个性和艺术表达,建筑结构变得复杂多样,设计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

同时,国内外建筑师的交流也促进了中国建筑风格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五、民国时期建筑风格演变的价值与影响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演变不仅仅是建筑形式的变迁,更是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反映。

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不断融合、创新,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革。

南京民国建筑特点与风格

南京民国建筑特点与风格

南京民国建筑特点与风格在民国时期的中国,首都的地点选定在了南京。

而在那个时代正是西方文化逐渐开始影响中国的时候,于是在南京街头开始陆续的出现了许多西式建筑特点,更有融合了中式和西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出现,这是了解近代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1、西方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是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是把过去各种知名的建筑风格混用在一座建筑物中。

因古典式或哥特式的旧形式较严谨,与新的生活要求之间产生矛盾,只好另找出路。

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通常不讲求固定的法式而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2、民国时期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近代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还是比较全面的,它既有纯西式的,也有富于中国传统风格特色的,也有中西合璧的,从而形成南京今天这样的一个城市特色,就是具有强烈的折衷和包容的胸怀。

南京近代建筑风格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四类第一类是西方折衷主义和西方古典式,有的如西洋宫殿式建筑。

国立中央大学(现东南大学)的孟芳图书馆(建于1924年),外观采用标准的罗马爱奥尼柱式构图,造型十分严谨,符合西方古典建筑形制,是南京最优秀的西方古典建筑实例。

灰色的建筑与中央大学浓郁的学术氛围相融合,掩隐在高大的梧桐树下,更显沉稳与古典。

孟芳图书馆孟芳图书馆孟芳图书馆孟芳图书馆孟芳图书馆第二类是西方现代派建筑,如北京西路的华东饭店内的AB大楼,简洁抽象的集合体组合成舒展有序,起伏变化的形体,表面平整,加上通长的水平带长窗,形成虚实对比强烈的立体效果,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派建筑之一。

华东饭店内的A大楼华东饭店内的B大楼第三类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如南京博物院,金陵女子大学等一批建筑,采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技术模仿古代建筑,致力于建造既符合现代功能的需要,又能表现中国传统风貌的建筑。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最后一类称之为新民族式建筑,这类建筑一般采用现代建筑的平面组合与体型构图,并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顶,但在檐口,墙面,门窗及入口部分则重点施以中国传统构件装饰,并辅以适当的传统花纹图案。

中国民国建筑调查

中国民国建筑调查
2.2 西式建筑风格
随着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殖民地不断扩大,西式建筑也逐渐传入中国。这些建筑通常采用砖 石结构,屋顶采用坡屋顶,内部装饰也更加现代化。例如,上海的外滩、广州的沙面等都 是西式建筑的代表
民国时期建筑风格
2.3 中西结合 建筑风格
中西结合建筑风格是 民国时期特有的建筑 风格,这种风格是将 中国传统建筑和西式 建筑相结合,形成一 种新的建筑形式。例 如,上海的和平饭店 、广州的白天鹅宾馆 等都是中西结合建筑 的代表
P 2 ART
民国时期建 筑风格
COMPANY LOGO
2
民国时期建筑风格
2.1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在民国时期,中国传统建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 建筑风格通常采用木结构,屋顶采用琉璃瓦等传统材 料,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例如,南 京的夫子庙、北京的故宫等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
民国时期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历史价 值和文化价值,还具有现 实意义和实用性
通过对这些建筑的调查和研 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 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 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THANKS
P 1 ART
民国时期建 筑背景
COMPANY LOGO
1
民国时期建筑背景
x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型期,这 一时期的建筑也反映了这种转型
中国传统建筑在此时仍然占据主导地 位,但西方建筑的影响也逐渐渗入中 国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殖民 地,如上海、广州等城市
这些城市成为了中西建筑的交汇点,也成 为了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基地
民国时期的建筑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 建筑风格和材料都有所不同,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传 统和自然环境条件。例如,南方的建筑通常采用竹木材 料和坡屋顶,而北方的建筑则更喜欢使用砖石材料和平 屋顶

民国建筑特点

民国建筑特点
民国建筑保存形式最完好的是在南京。
民国建筑,其显著特点是,既注意到保留中国的传统风格,又吸收了一些西洋建筑风格,具有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阶段的特点。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政府部门大兴土木,政府要员也盖房建屋,新建各类建筑,形成南京城建的重要特色。这一时期的建筑被称为“民国建筑”。
如坐落在中山北路101号的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建筑,主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西方现代建筑形式,而楼式又有传统意味,正视和俯视图都呈“山”字形,寓意执法如山。高大的院门呈拱形,左右延伸的围墙环抱院落,大门与主楼的中心点在同一轴线中山北路32号的外交部,现尚存办公楼一幢,其立面采用了西方文艺复兴时建筑“三段式”(勒脚、墙身、檐部)划分方式,细部为中国传统装饰,内部天花、藻井等。外墙为泰山面砖饰面。该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新民族形式的典型建筑实例之一,1991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
民国建筑中亦有采用西式风格的,如坐落在高楼门80号的孔祥熙公馆,为典型西班牙风格;坐落在北极阁1号的宋子文公馆,为西方乡村别墅式.......
坐落在北京东路39号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建筑均为仿清宫殿形式,歇山顶,绿色琉璃瓦屋面,外部面砖贴面抱厦出山,富有民族气息。其中院办公大楼,采用大屋顶结构,后与图书馆相连结,呈丁字形,主楼前是三座亭式建筑。该建筑群是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把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建筑手法,成功地运用于具有现代功能建筑的重要创作实践。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元素及立面风格特征研究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元素及立面风格特征研究

2、古朴清新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风格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古朴清新。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江 南园林、水乡民居等建筑物上。这些建筑的立面造型多采用曲线和斜线,注重空 间感和立体感,表现出一种自然、灵活之美。同时,建筑的色彩也多以白色、灰 色为主,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
3、新潮现代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元素
1、建筑外墙
南京民国建筑的外墙材料多采用天然石材、青砖、青瓦等传统材料。同时, 部分建筑外墙还采用了清水砖、涂料等现代材料,使建筑更具时代特点。
2、造型
南京民国建筑的立面造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了仿古、折中主义、中西合璧 等风格。其中,仿古建筑立面多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如檐口、斗拱、花窗等, 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折中主义则多采用西方建筑元素,如柱式、 山花、穹顶等,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西合璧则主要结合了以上两 种风格,使建筑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不失西方现代气息。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元素和风格的出现原因主要受到了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的 影响。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的时期,东西方文化 交流与融合成为时代潮流。同时,南京作为江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也受到了 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南京民国建筑既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和底蕴,又融入了西方现代文化的元素和气息。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风格还包含了一些新潮现代的元素。这种风格主要受到西 方文化的影响,多表现在商业、娱乐等建筑物上。这些建筑的立面造型多采用简 洁的几何形体和直线条,注重立体感和现代感,表现出一种新颖、时尚之美。同 时,建筑的色彩也多以暖色调为主,注重营造一种热烈、活泼的氛围。
南京民国建筑立面元素和风格的 出现原因和影响
南京民国建筑的色彩多以冷色调为主,如灰色、青色、黛色等,体现了传统 文化的沉稳与内敛。同时,部分建筑也采用了暖色调,如红色、黄色、橙色等, 使建筑更具现代感和活泼气息。

走进天津民国时期

走进天津民国时期

走进天津民国时期走进天津民国时期——老建筑掠影上次来天津,我浏览了五大道民国时期别墅式住宅区,本想再去海河东岸民主道一带和中心花园周边地区,拍拍那里的民国时期老建筑,最后由于时间紧没有成行。

↑【天津民主道——直系军阀首领曾任民国政府大总统曹锟旧居】↑【天津民主道——历史建筑】这次我又来天津,完成这项未完成的“工作”。

但是,这次还是没有完全如愿,中心花园地区只拍了几座建筑,又因时间关系没有浏览完。

天津太大了,老建筑太多了,看样将来天津还得来。

↑【天津民主道——直系军阀首领北洋政府副总统、代理大总统冯国璋旧居】冯国璋旧居原建筑为奥匈帝国工程师布吕纳建造的事务所,冯于1913年任北洋政府直隶督军时以抵债方式与其协商后把该楼买下。

1915年,冯国璋又委托一位德国建筑师按原建筑的风貌设计进行扩建和接建。

↑【天津民主道——冯国璋旧居】冯国璋旧居为四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共有楼房110间,其中平房54间。

临街的别墅主体为二层,中间局部为三层,上有一圆穹顶。

该建筑顶部为多坡瓦顶,屋面有多个老虎窗,中部穹顶两侧各有一三角形山花。

建筑造型整体呈奥地利式建筑风格,布局大方,朴实典雅。

↑【天津民主道——原袁氏宅邸】袁氏宅邸主人袁乃宽,为袁世凯之亲信。

宅邸位于河北区海河东路39号,建于1918年,北欧建筑风格。

主楼平面为“L”形,建筑主体为二层砖木结构,70度坡面大屋顶上又建有二层。

门廊方柱与圆柱相结合,底层有大客厅、餐厅、书房等。

↑【海河东路——民主道街景】↑【海河东路——民主道街景】↑【海河东路——民主道街景】↑【海河东路——历史建筑】↑【天津民主道——汤玉麟旧居】汤玉麟旧居无论在建筑形式,建筑艺术与装饰都很有特点。

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混合结构,毛石勒脚,机砖墙身,部分用花岗石砂浆罩面,局部对称,屋顶平衡,罗马柱式,覆碗穹顶拱券。

整座楼房分为两部分:左为二层宾客楼,一层前部突出碗形拱券;右为三层居住楼,楼前大台阶设有汽车跑道。

民国建筑风格特点

民国建筑风格特点

民国建筑风格特点南京是民国时期的主要代表城市,南京的民国建筑也非常具有特殊,下面以南京为代表来介绍一下民国建筑风格特点的内容。

民国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各个民国建筑的风格各不相同。

民国建筑一般为砖混结构,这种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样的结构有着延伸了建筑的使用空间、降低了建筑的建造成本以及优秀的性能等优点,但是砖混结构承重结构为粘土砖,其生命力不如以明清等砖木结构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

民国建筑的风格建筑风格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气候、地理及民族心理等诸多因素相融合的结果。

民国时期,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上海、天津、广州、青岛、大连、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城市的建筑更多的体现的是“西化”,尤其是上海,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馆”。

这些建筑对这些城市而言,并非是城市历史发展的必然,也不是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它们或多或少带有一种政治上、文化上强加的色彩,有被动的成分在里面。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近代史与东西方关系史上的一个“怪胎”。

而南京则不然。

南京的民国建筑并不含有任何政治上、文化上的强加成分在里面,它是主动的吸纳。

中国北方建筑的粗犷浑厚、南方建筑的灵巧细腻,与西方古典建筑的雍容典雅、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既互相共存,又互相交融,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都市繁会图卷。

直到今天,民国建筑依然是南京城市建筑中的一大景观,令人驻足流连。

南京民国建筑现存状况,无论是从现存面积上来讲,还是从数量上来讲,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建筑流派纷呈,造型独特,风格各异。

概言之,南京的民国建筑主要有六种风格。

一是中国传统民族形式的建筑。

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大多数是单层,少数是双层,宫殿、庙宇多为重檐歇山顶,民居多为人字顶。

民国时期,这一形式的建筑基本上沿袭着旧有的功能布局、技术体系和风格风貌,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传统品格和乡土特色。

南京民国建筑调研报告

南京民国建筑调研报告

• 依据民国建筑的分布情况、周边道路、用地性质
权属等综合因素的考虑,梅园新村民国住区的范围为 北端至竺桥路,南端至中山东路,西端至汉府街, 东端至 龙蟠中路,其间扣除军事用地、现代居住用 地、公共 设施用地所形成的不规则区域,面积约11 公顷。根据 内部街巷地名,由南至北可依次划分为梅 园新村、 雍园、桃源三片民国住区。其中梅园以独院 式别墅 和钟岚里里弄式住宅为特色。雍园以无院式别 墅为 特色。而桃源则以联排式住宅为特色,其中最长 的一 幢主辅楼形式的联排住宅长度达52m,在民国的居住建 筑中亦不多见。
• 第二类是西方现代派建筑,如北京西路的华东 饭店内的AB大楼,简洁抽象的集合体组合成舒 展有序,起伏变化的形体,表面平整,加上通长的 水平带长窗,形成虚实对比强烈的立体效果,使 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派建筑之 一一。 • 第三类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如南京博物院, 金陵女子大学等一一批建筑,采用现代钢筋混凝 土的建筑技术模仿古代建筑,致力于建造既符 合现代功能的需要,又能表现中国传统风貌的 建筑。
• 2、南博的民国建筑风格分析 • 紧挨着中山门的中央博物院(南博前身),应该算 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压轴之作了。仔细观 察下,不难发现,南博这幢建筑与中山东路上其 余几幢大屋顶的宫殿式建筑的明显区别。主要 区别在于:外观高大雄壮,梁柱斗拱粗壮古朴,四 面起坡的大屋顶呈曲面翘起,虽然十分庞大,但 给人轻快腾飞之感。这是南京近代仿古建筑中 最为古老的建筑风格——仿辽式建筑。
⑥奚福泉(1902-1983),中国现代建筑师。早年留学欧洲,他在行等。
一、南京民国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 今天的南京城己经见证了 2470余年的建城历史,南京城 现有的古都风貌主要来自城建 史上的两个鼎盛时期:明代和 民国。明代都城建设以明城墙、 明故宫和明孝陵为代表,民国 都城建设以中山陵、中山大道 和国民中央政府建筑群为代表。 另外,国民政府在《首都计 划》的指导下修筑了相当数量 的道路,同时还兴建了一一大批 行政办公建筑和高级住宅区以 及各种配套设施。这一一时期的 历史遗存数目庞大并且渗透在 城市的各个角落,它们为南京 的古都风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金陵特色文化

金陵特色文化

金陵女子大Leabharlann 建筑群• 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 金陵女子大学位于宁海路122号, 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校舍由美国建筑师墨菲 和中国建筑师吕彦直共同设计. 陈明记营造厂承建。1922年开工建没,1923年建成6幢宫 殿式的建筑,它们分别是会议楼(100号楼)、科学馆 (200号楼)、文学馆(300号楼) 及3幢学生宿舍(400号楼、500号楼、600号楼)。1924 年,又建成了1幢学生宿舍(700号楼)。1934年,又建 成了图书馆和大礼堂。 整个校园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东西向的轴线布置, 布局工整,平面对称。这些建筑物以宽阔的大草坪为中心、 造型均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 而建筑材料和结构则采用了西方先进的钢筋混凝上结构, 建筑物之间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接,中西方建筑风格在 这里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 民国建筑的产生期,南京的文化主要还是传统的民族风格 为主,但已经引入了西方的风格,然而这些都是照抄照搬 过来的,即“洋风”。民国初期,虽说积极学习西方的先 进思想,却没有意识到取舍,导致这个时期的南京部分的 发展陷入了一个死板的、盲目的状态。 • 为何会陷入这种状态,跟中国当时的封建思想文化有着很 大的关系,老百姓没有去尝试着接触西方先进文化,而仅 仅是靠国民政府去引进,去推广,这段时间,也就是 1912—1919,建筑的发展显得很茫然,很蹒跚。 • 随着百姓思想逐步地开放,人们渐渐的把自己的文化特色 加入到了建筑中,开始改良,开始创造。民国的建筑也由 此进入了转型阶段。
和记洋行旧址
1912年,英国韦斯特兄弟在下关宝塔桥东街168号(现为南京肉联 厂厂址),投资兴建了“英商南京和记洋行”。它是当时南京乃至全国 最大的现代化食品加工厂。 在兴建厂房、办公楼的同时,和记洋行在一河(即金川河)之隔的 宝塔桥东街1号兴建了这幢宿舍楼。而大桥公园一带的江北南京毛纺厂 厂址(1982年从原和记洋行旧址迁入)当时则是和记洋行的养猪场、养 牛场(宰杀前的临时圈养场所)。 记者从下关区了解到,上世纪50年代末,和记洋行以合法手续转让 给大华企业公司,同年,商务部投资1000万元将其改建为南京肉类联合 加工厂(简称南京肉联厂)。和记洋行外籍管理人员宿舍楼也成了肉联 厂职工宿舍。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大桥公园于1969年开始兴建,和记洋行 宿舍楼移交给新成立的南京长江大桥管理处。同年下关公安分局宝塔桥 派出所在原址拆迁建楼,临时借用该宿舍楼办公。之后大桥管理处公安 科在此办公。1980年,大桥管理处划归南京铁路分局管辖,该楼又成为 南京铁路招待所。 不久以后,在和记老楼后面又加盖了一幢与之外观建筑风格相似的 三层楼房。二幢楼靠在一起,很像姊妹楼。 曾昭华说,和记楼由姚记营造厂承建,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十分 牢固坚硬,因此保留至今。1992年,和记旧址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 位。他认为,大桥公园内的和记宿舍楼也应一并纳入南京市文物保护范 围。

民国时期的建筑艺术与建筑风格

民国时期的建筑艺术与建筑风格

民国时期的建筑艺术与建筑风格介绍: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民国时期的建筑艺术与建筑风格承载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表达了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独特特点。

本文将探讨民国时期的建筑艺术与建筑风格,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

一、民国时期建筑背景与特点民国时期是中国经历了政治革命的时代,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变革与现代化的挑战。

在这个时期,建筑业成为一个重要领域,建筑艺术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民国时期的建筑特点首先体现在对西方建筑文化的借鉴与融合上。

西方的建筑理论和风格对中国的建筑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建筑风格广泛多样,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又融合了西方现代化的特点。

二、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品1. 北京天坛: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象征之一,天坛代表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在民国时期,天坛得到了保护和修复,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重要历史遗产。

2. 上海外滩:外滩是民国时期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之一,融合了中国与西方建筑元素,展现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风貌。

外滩的建筑风格包括古典主义、洋楼风格和装饰艺术风格等,是中国现代建筑的重要标志。

三、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影响与价值民国时期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首先,它促进了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文化的融合,提升了中国建筑的艺术性和建筑师的设计水平。

其次,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出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进程,并成为中国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这一时期的建筑作品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价值。

结论:民国时期的建筑艺术与建筑风格表达了中国近代建筑的特点与发展道路。

它既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又融合了西方的现代化理念,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对民国时期建筑艺术与建筑风格的研究与保护,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并将其传承给后代。

民国风装修

民国风装修

民国风装修近年来,随着文化复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民国风装修越来越受到业主的追捧和喜爱。

其概括了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民国风格的特点和装修方法。

一、民国风格的特点1.建筑风格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在设计上充满了西化和本土传统文化的结合。

建筑结构上,大多数建筑以石料和水泥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主体采用拱顶或硬山式顶,网格状木质结构配以艺术石雕或铁艺装饰。

此外,还有一些用瓦片或铁皮覆盖的房屋。

2.装修风格民国风格的室内装修强调实用性和美学价值。

在色彩上,善用多种明快的色彩搭配,使整个空间相得益彰,充满活力。

在家具和装饰方面,保留了一些传统元素,如中国屏风、木雕、铜鎏金等,同时也融入了一些西方元素,如吊灯、壁灯、地毯等。

3.艺术特点民国时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时代,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时期,因此民国时期的艺术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革新思潮。

在绘画上,创作了大量的新式绘画,表现出了强烈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在雕塑方面,注重细节处理和人物形象的表现,使得整个作品更加逼真,更有观赏性。

二、民国风装修的方法1.色彩的运用民国风装修的颜色大胆,个性鲜明,常用的色彩有:深红、藏蓝、咖啡色、暖黄、蓝绿色。

这些颜色可以搭配使用,也可以在不同的房间选择不同的颜色,如客厅选用暖色调,卧室选用冷色调。

2.地板与墙面的选择地板和墙面的选择也很重要,可采用原木纹理或橡木复合材料,既实用又美观。

然而,在墙面上,不要使用过于花哨的墙纸,可以选择色彩简洁的墙布或马赛克拼图。

同时还可以在墙壁上挂画,更好地体现出民国时期的艺术特色。

3.家具和饰品的选择在家具和饰品上,可以选择具有典型民国特色的家具,如八仙桌、明式桌、联排椅等。

装饰品可以选用中国传统工艺品,如蜻蜓灯、扇子、壶等,还可选用些许西方风格的饰品,如欧式挂钟等,并结合现代气息,充分展现出民国风的新旧结合。

4.灯饰的选择灯饰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选择一些民国风格的吊灯或壁灯来营造民国的氛围。

民国建筑特点.doc

民国建筑特点.doc

民国建筑特点以下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民国建筑特点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现在,南京市已对这个民国公馆区进行了规划,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将作为民国历史风貌保存完整的街区重现“民国街区”昔日的风情,成为古城南京一道新的靓丽的风景线。

现取名为“南京1912”的街区正是为了唤醒南京人对民国的历史记忆。

街区里的13栋民国式府衙建筑融合了中式和欧式风格,它的定位是: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

其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令人叫绝。

南京民国建筑呈现四大特点:一、等级高:南京作为民国首都,中央级建筑多,包括国民政府“五院八部”等行政建筑,以及“中央研究院”、“中央体育场”、“中央医院”、“中央博物院”等,其规模、等级均属当时全国之最。

二、类型全:按建筑原有性质可分十大类型,即行政办公建筑、纪念性建筑、文教科研建筑、宗教建筑、使馆建筑、公共性建筑、官邸建筑、工业建筑、交通建筑、民居建筑。

三、历史及艺术价值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汇集了当时中外优秀的一批建筑师,在宁进行大量建筑创作活动,留下了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

四、内涵丰富:民国建筑大多与历史事件、名人相关。

南京民国建筑从建筑风格和特点上看,可以区分为四种:一是折衷主义和西方古典式建筑,如1914年-1915年的扬子饭店,1929年的生物馆;二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如1919年的金陵大学北大楼,1917年的金陵大学礼拜堂;三是新民族形式的建筑,如1928年的铁道部大楼,1929年的灵谷塔,1931年-1934年的紫金山天文台,1932年的中山陵音乐台,1933年的中央医院、交通部大楼、外交部大楼;四是西方现代派建筑,如1932年的福昌饭店,1935年-1936年的大华大戏院,1946年的下关火车站扩建工程等。

民国风建筑特点

民国风建筑特点

民国风建筑特点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中国社会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动荡和变革仍然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

20世纪上半期,中国人民不断地开展着救亡图强运动,主要表现在引进西学和革命斗争两个方面,因而民国初期的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背景也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学习西方的组成部分,现代艺术不断冲击着中国的传统艺术,两者在混沌之中彼此对抗而又相互融合。

二是此时的现代艺术带有鲜明的社会化和政治化倾向。

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民国初期的中国,这样一个混乱时代不断展现着它的时代性特征。

在建筑方面,早在清末开始,西方入侵我国,在势力范围所到之处,渐渐出现了一些洋式建筑。

民国初期的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一个缩影,尽管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但各个地方的建筑风格又各不相同;一般都为砖混结构,这是一种混合结构,是采用砖墙来承重,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机构体系。

就民国风建筑特点而言主要分为西方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新民族主义三种,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指运用古希腊罗马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样式和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以及其他地区受它的影响的建筑为模板建造的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是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的具有鲜明现实主义倾向的建筑风格,这正好符合当时的资产阶级民国政府的意识形态;新民族主义建筑是在民族主义大行其道的历史背景下,众多建筑艺术家在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思想而发展出的一种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

这三种风格的代表建筑有上海外滩建筑群、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原汉口南洋大楼和南京各类官员府邸等。

此时的建筑艺术装饰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材料演变和欧式风格的再现与演变。

在建筑材料上,从晚清开始,西方的建筑材料,如砖块、水泥、石材、玻璃等被引进到中国,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木材在建筑中的构造主体地位;此外红砖、钢筋混凝土也被大规模的运用,几乎在整体上改变了中国今后的建筑材料风格。

民国建筑分析范文

民国建筑分析范文

民国建筑分析范文民国建筑是指中国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所建筑的建筑物,这一时期的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统治、中国国民党的北伐战争、日本侵华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民国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建筑风格1.欧洲风格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欧洲风格对民国建筑的影响也逐渐增加。

许多建筑师受到欧洲建筑风格的启发,将其融入到中国的建筑中。

例如,北京的天津道上有许多欧式建筑,如北京大学的维特英楼和俄国大使馆。

2.中山式建筑中山式建筑是以孙中山先生为主题的一种风格,这是中国民国时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中山式建筑一般有三个特点:第一,流线型的屋顶和外墙,给人一种动态和现代感;第二,以文化回归为题材,强调国民教育和国家文化的建设;第三,建筑形式上适应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结合。

3.民族工艺品的应用在民国建筑中,有许多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民族工艺品,如瓦片、窗棂、屏风等。

这些工艺品不仅使建筑更加美观,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二、代表性建筑1.国民党政府建筑(南京)建筑师杨廷宝设计的国民党政府建筑是民国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以红色砖墙和黄色琉璃瓦为主要材料,整体风格庄重典雅。

2.天津五大道建筑群天津五大道建筑群是中国最著名的民国建筑群之一、这里有众多欧洲风格的建筑,包括意大利式建筑、法国式建筑、英国式建筑等。

这些建筑代表了当时天津的繁荣和多元文化。

3.北京众多官方建筑在北京,许多官方建筑也代表了民国建筑的特点。

例如,北京大学的维特英楼,它是由德国建筑师翁贝尔设计,是典型的欧式建筑。

三、民国建筑的意义1.基础设施建设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公路、电力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工程,从而推动了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2.社会变革的象征民国建筑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的建筑特点:青瓦白墙,飞檐拱壁。

民国建筑:
民国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各个民国建筑的风格各不相同。

民国建筑一般为砖混结构,这种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样的结构有着延伸了建筑的使用空间、降低了建筑的建造成本以及优秀的性能等优点,但是砖混结构承重结构为粘土砖,其生命力不如以明清等砖木结构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

现在,南京市已对这个民国公馆区进行了规划,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将作为民国历史风貌保存完整的街区重现“民国街区”昔日的风情,成为古城南京一道新的靓丽的风景线。

现取名为“南京1912”的街区正是为了唤醒南京人对民国的历史记忆。

街区里的13栋民国式府衙建筑融合了中式和欧式风格,它的定位是: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

其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令人叫绝。

南京民国建筑呈现四大特点:
一、等级高:南京作为民国首都,中央级建筑多,包括国民政府“五院八部”等行政建筑,以及“中央研究院”、“中央体育场”、“中央医院”、“中央博物院”等,其规模、等级均属当时全国(甚至东亚)之最。

二、类型全:按建筑原有性质可分十大类型,即行政办公建筑、纪念性建筑、文教科研建筑、宗教建筑、使馆建筑、公共性建筑、官邸建筑、工业建筑、交通建筑、民居建筑。

三、历史及艺术价值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汇集了当时中外优秀的一批建筑师,在宁进行大量建筑创作活动,留下了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

四、内涵丰富:民国建筑大多与历史事件、名人相关。

南京民国建筑从建筑风格和特点上看,可以区分为四种:
一是折衷主义和西方古典式建筑,如1914年-1915年的扬子饭店,1929年的生物馆;
二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如1919年的金陵大学北大楼,1917年的金陵大学礼拜堂;
三是新民族形式的建筑,如1928年的铁道部大楼,1929年的灵谷塔,1931年-1934年的紫金山天文台,1932年的中山陵音乐台,1933年的中央医院、交通部大楼、外交部大楼;
四是西方现代派建筑,如1932年的福昌饭店,1935年-1936年的大华大戏院,1946年的下关火车站扩建工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