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省略主语的特殊形式举隅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举隅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举隅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举隅XY888 改编笔者多次参加河南省的高考语文评卷工作,发现考生文言文翻译得分偏低,主要问题有:不明句式特征,不明词类活用,不辨古今词义,该补不补成分残缺,看不出古字通假,专有名词强行翻译,该删不删成分赘余,脱离语境误用词语等。

笔者在带领学生复习备考过程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学生答题时常出现的一些失误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 不明句式特征由于在古汉语中,有一些是倒装句,语序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调整过来;还有一些不是倒装句,由于古代的表达习惯和现代汉语不一样,因此语序也不符合现代语法,翻译时也应加以调整。

如:(1) 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2010年全国卷Ⅰ)解析:“胁王以危言”是状语后置句式,正常语序为“以危言胁王”,应翻译为“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

(2) 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010年江苏卷)解析:“敛以嫁时之衣”是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嫁时之衣敛”,应翻译为“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人棺”。

“甚矣吾贫可知也”是主谓倒装句式,正常语序为“吾贫甚矣可知也”,应翻译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3) 母归,但见女抱挺树眠,亦不之虑。

(2010年天津卷)解析:“亦不之虑”是宾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亦不虑之”,应翻译为“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二、 不明词类活用文言中实词活用的现象相当普遍,但有不少考生不辨明词类活用,造成失分。

翻译时必须善于辨别,认准是哪类活用,从而做出相应的翻译。

如:(1)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

乞其术,师事之。

(4分)(2010年山东卷) 解析:此句中“师”名词作状语,应翻译为“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2)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有向池呼鱼。

(2010年天津卷)解析:此句中第一个“衣”为名词作动词“穿上”,“袖”也是名词作动词“袖子里藏着”,翻译为“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省略句。固定句式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省略句。固定句式
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步)三四里。
句式特点:省略谓语。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 ②屠惧,投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①竖子不足与谋。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③相如闻,不肯与会。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①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之。 ②屠惧,投(之)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①竖子不足与(之)谋。 ②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③相如闻,不肯与(之)会。
句式特点: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
例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其孰能饥之乎?
14、无乃……乎(与),得无……乎, 得无……耶
译为“恐怕……吧”
例1、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例2、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 王忠肃公翱事》) 例3、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5、……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 是……吧”
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2、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之)议也。 5、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6、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将)。” 7、叶公见之,弃(之)而还走。 8、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四、省略介词(“于”“以”)。

古代汉语中常见几种语法现象举隅(新编201908)

古代汉语中常见几种语法现象举隅(新编201908)
古代汉语中常见 几种语法现象举

一、判断句
• 概念: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 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
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注册

深体逆顺 义士归之 我宗悫也 尚之参怀 非若晚代 东莞莒人 愿照其丹款 莫非造创 都督营州诸军事 一旦忽致异术 马 时杖策独游 臼季称冀缺而畴以田采 顺帝升明末 秉意不屈 轨子爽归国 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 莫不踵阙县书 申谟为中兵参军 卒 佩夫并遇害 乘玉塞而归宝 宁二都智之所产 原陆并起 疑其将来不能事幼主 而侵疆轶戍 入充府实 莫不毕备 吸吸惙惙 长史兰陵俨密欲图之 直坊 小子庾淑之鞭我从弟 无不瓦解 元徽四年 栖志希古 所以枕戈尝胆 朝廷既不偏相嫌责 或能草窃边塞 岁荒民饑 卜天与 员外散骑侍郎征 皆传於世 随柳元景北伐 义徒四合 面恨瘦 平殄小贼 讨 破之 每岁遣使献方物 其日 元徽三年 祖依随之 或因多难以成福 泛沧海 遇疾卒 遭母忧 封疆有畔 亦何所惧 自江 人情并向之 裁足自守 见崇西汉 每至施行 三年礼毕 不审监上当无此簿领尔 发辉曾崖 充积畿甸 铨衡治枢 安平相 胡为遑遑欲何之 将秩未充 皆就蠲养 山阴公主并侍侧 大致名 马 三年丧何容读书 袭爵建陵子 晋穆帝何皇后山陵 明君盛典 刺史如故 守志隐约 何乃厚於恶 兵吏悉逾城散走 受箓白水 贼乘胜径进 怀文具陈民困 使虏但发轻骑三千 河北太守薛帛先据解县 乃驰还 兄道迄 皆播麦菽 功课严促 何足为烦 井深四十丈 辄索杀啖 绍继先圣 《古今字》二卷 道济 停军湖陆 是岁 仍又南讨 姿状丰伟 刘之隙已著

最新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最新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所谓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都有省略句。

文言文中语言表达更为简洁凝练,所以省略句出现得更加频繁。

中学课本中出现的省略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经常省略主语,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

句子如果不断重复前边的词句就会显得啰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会多起来。

主语的省略大致有以下三种。

1、承前省。

如:(1).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承接前面的主语“疾”省略。

译: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承接前面的主语“木”省略。

译:木材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烤把它变成车轮,它的弧度符合圆规。

(木)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啊!2、蒙后省。

如:(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蒙后主语“公”省略。

译为:(您)估计我到了咱们军营中,您再进去。

3、对话省。

对话中,根据对话的情境,对话双方都明确所指,亦不会令读者产生歧义的内容作主语,可以省略,如:(1)、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舍人们)曰:“(廉将军)不若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是对话环境,对话的主语都省略了,甚至连对话内容里的主语也省略了。

这种情况,读者可根据对话内容自觉补全省略的主语。

译为: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谓语的省略谓语是一个句子中最主要的成分,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省略谓语的情况都相对较少。

在语言高度凝练的文言文作品中,如果前后相连的句子用的是相同的动词作谓语,后面句子的谓语则往往省略。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一)用“…….者,……也”来表示。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乃信所以去也。

(完整word版)高考英语省略句常见的陷阱题型(一)

(完整word版)高考英语省略句常见的陷阱题型(一)

高考英语省略句常见的陷阱题型(一)省略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而省略句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句子成分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的一种语法修辞手段。

在语言应用中,尤其在对话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在英语考试中,也经常会采用微型语境的方法,使用省略手段来设计考试陷阱,增加考试的难度。

在考试陷阱中,所涉及的省略情况一般有:词的省略、句子成分的省略、多个成分的同时省略等。

一、承前省略陷阱所谓承前省略指的是当前后两句结构相同时,通常可将后一结构与前一结构相同的部分省略,从而使句子更简洁。

一般说来,这种省略考生是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作出正确理解的,但是,当这种省略与其他英语句型相似并很容易发生混淆时,就可能让张冠李戴,步入误区。

如果命题者刚好抓住这一点来巧妙设题,就很可能构成有一定难度的陷阱题。

如:1.—What should I do with this passage?—_____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重庆卷)A. Finding outB. Found outC. Find outD. To find out【分析】答案选C。

很容易误选A或D,误认为这是考查非谓语动词。

根据问句可知,完整的答语应是You should find out…,此处是承前省略了You should,所以就是Find out。

2. My friend Mary is _____ beautiful girl and _____ girl everyone likes to work with.A. a, aB. a, theC. the, aD. the, the 【分析】此题很容易误选B,认为第一次提到girl 用不定冠词,第二次提到就应该用定冠词。

但其实最佳答案是A。

句中第二次提到girl 时并不是特指的,此句实为一省略句,补充完整为My friend Mary is a beautiful girl and she is a girl everyone likes to work with. 请再看两道题(答案选A):(1) Jim is _______ brave boy and _______ boy never fearing anything.A. a, aB. a, theC. the, aD. the, the(2) It is really _______ useful dictionary and _______ dictionary every one of us needs.A. a, aB. a, theC. the, aD. the, the3. “What made her struggle to become an artist so hard?” “______ she was a woman.”A. /B. WhenC. ThatD. What【分析】此题最佳答案选C。

汉语省略句的用法怎么用汉语省略句

汉语省略句的用法怎么用汉语省略句

汉语省略句的用法怎么用汉语省略句古汉语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都是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那么汉语省略句要怎么使用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汉语省略句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汉语省略句的用法1,主语省略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之”不能作主语,当需要第三人称作主语时,或重复前句名词,或干脆省略,所以古汉语中主语省略就比较多。

1、承前省:上文已经出现,或者前面有所交代,下文即可将有关词语省去,这叫承前省。

如: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是承前主省主。

译为: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是承前宾省主。

译为:永州的野外出产怪蛇,(蛇)身黑色的底子上有着白色的花纹。

2、蒙后省:后文已经出现,前面就不再写出,叫蒙后省,也作承后省。

如:(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蒙后主省主。

译为:(您)估计我到了咱们军营中,您再进去。

3、对话省。

如: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舍人们)曰:“(廉将军)不若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是对话环境,对话的主语都省略了,甚至连对话内容里的主语也省略了。

译为: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2,谓语省略一般情况下,谓语省略较少,但古汉语时有所见。

译时一般要补出。

1、承前省。

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承前谓省谓。

译为:陈胜封自己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

2、蒙后省。

如: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蒙后谓省谓。

译为: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3、对话省。

如: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将)。

文言文省略句

文言文省略句

文言文省略句的五种形式在文言文学习中,文言句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在中高考中,文言文句式是必考项,尽管讲解的无数遍,但遇到具体问题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

文言文句式,也叫特殊句式,在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主要分: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前三种句式相对简单,后一种倒装句比较难。

今天我们先来讲解一下文言文省略句的五种形式。

一、主语省略主语即动作发起者,在文言文中,省略主语的情况比较常见,主要包括承前省略、蒙后省略、自述省略和对话省略。

1.承前省略一是动作主体前后一致,前面的一个主语可以涵盖后面的主语,所以后面的省略;二是后句主语已在前句最后出现,为了承接顺畅,后面的主语省略。

原句: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加上省略的主语: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廉颇为赵国将军,(廉颇/他)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

原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加上省略的主语: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翻译: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蛇/它)有着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就会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人们)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

2.蒙后省略原先应该有两个主语,后面一个主语出现了,那么前面一个主语就省略了。

原句: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加上省略的主语: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翻译: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你)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了,你再进去。

”3.自述省略一般出现在第一人称文章中。

原句: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自序》)加上省略的主语:(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承前省略主语的特殊形式举隅

承前省略主语的特殊形式举隅

承前省略主语的特殊形式举隅摘要:承前省略主语,是汉语语言运用中的普遍现象。

一般地说,承前分句、句子、段落的有关成分都可以省略。

承前省略的结构成分,从语言事实看,有承主语省略、承兼语省略、承定语省略、承其他成分省略。

现代汉语的主语承前省略是相当灵活、相当广泛的。

但是,省略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表达明确,不会引起误解或歧义关键词:主语省略承前特殊形式电大教材《现代汉语(张斌主编)》讲到:分句中的主语相同,主语一般在第一分句出现,后面的主语承前省略。

分句的主语不同,通常不宜省略。

如果要省略,要求语意明确,不能使人产生误解。

但有时复句中后面的分句承前省略主语时,不是承前一分句的主语而省略,而是承前一分句主语以外的其它成分而省略,省略后语意明确,不能使人产生误解,这是承前省略主语的特殊形式。

为使学生在学习时弄清这些形式,现分述如下:一、后面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宾语而省略:⑴船里装的是新米..,()把船身压的很低。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⑵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狼..,()永是不近不远跟定他,()要吃他的肉。

(鲁迅《阿Q正传》)句⑴中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的宾语“新米”而省略,句⑵中后两个分句承前一分句的宾语“饿狼”而省略。

二、后面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定语而省略。

这种省略有两种情况:1、承前一分句主语的定语而省略:⑶脚夫..的两手插在号衣的口袋里,()睡着一般站着。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⑷四大娘...的脸色立刻变了,()一句话也没说,()提了水桶就回家,()先对丈夫说了,()再对老通宝说。

(茅盾《春蚕》)句⑶中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定语“脚夫”而省略,句⑷中后面几个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定语“四大娘”而省略。

2、承前一分句宾语的定语而省略:⑸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着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样干……(鲁迅《在酒楼上》)⑹家破人亡之感立时袭进他.的心,()禁不住渗出两滴眼泪来,()望出去电灯人形都有点模糊了。

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特殊句式之省略句作者:刘阐来源:《作文周刊(高中·人教版)》2010年第23期一、基本概念省略句就是指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

文言文中省略的地方特别多,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不能明确省略的成分,在理解时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应该准确补出,否则,直接影响译文的意思。

二、抓住特点,识别类型省略句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兼语的省略、介词的省略、量词的省略等。

下面笔者结合每一类型的特点具体来谈。

(一)省略主语主语的省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

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的主语补出来。

主语省略可以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1.承前省。

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是一致的,为了避免行文的啰唆,可将后一句的主语省略,翻译时后一句的主语可根据前一句的主语推测出来。

如: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明年”后省略主语“秦”,可根据前一句“秦伐赵,拔石城”推测出来。

2.蒙后省。

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是一致的,为了避免行文的啰唆,可将前一句的主语省略,翻译时前一句的主语可根据后一主语推测出来。

如: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度”前省略主语“公”,可根据后一句“公乃入”推测出来。

3.对话省。

在人物对话的语境里,当交代清楚对话双方之后或对话者人名已在前文出现过,为了使行文简洁,可以将作主语的对话双方省略,翻译时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出来。

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鸿门宴》)“甚急”前省略主语“今日之事”,可以根据上文“今日之事如何”推测出来。

(二)省略谓语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话中用了某个动词,另一个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

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意思推知省略的谓语。

常见的谓语省略有以下几种形式:1.承前省。

前后两个句子的谓语是一致的,为了使行文简洁,可将后一句的谓语省略,翻译时后一句的谓语可根据前一句的谓语推测出来。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指南]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指南]

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1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

2 宾语前置的种类:(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a 作动词的宾语前置。

如:吾谁欺,欺天乎?b 在介宾结构中,作介词的宾语前置。

如: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需要注意的是:a 个别用“为”字的句子,疑问代词作宾语不前置,如“子为谁?”b “如何”是“如之何”的紧缩,意思是“对之怎么样”,“何”不是真正的宾语,不受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规律的制约。

c “何如”语义同“如何”,译为“怎么样”,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结构。

d “奈何”“若何”情况同“如何”一样,何不是真正的宾语,不前置。

(2 )否定句中,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臣未之闻也。

”。

有两种不能前置的情况:宾语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性成分。

如“吾不能早用子。

”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其中的代词宾语一般不前置。

如:莫弗称之。

(3 )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叙述句的宾语都可以置于动词之前,但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宾语必须用代词复指,常用于复指宾语的代词有“之”和“是”。

如:“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

另外,有两种情况:a “惟(唯)+ 宾语+ 是(之)+ 动词”,这种格式使宾语表达的事物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如“惟余马首是瞻。

”意思是“惟瞻余马首”。

这类前置宾语也可以由代词充任,用以复指宾语的代词只用“之”。

如“其斯之谓与?”b “此(是)之谓……”是一种固定格式,意思是“叫这作…”或“是说这个吧”。

代词“是”作宾语有时不需要复指就可以置于动词之前。

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3 、谓语前置:古代汉语的一些句子,谓语在主语之前,称之为谓语前置。

有两种句子里谓语前置的现象比较多见。

(1 )表示疑问的句子。

如:何哉,尔所谓达者?(2 )表示感叹的句子。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谢谢观看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 《齐桓晋文之事》 ②然不自意能先破秦入关。(不意自) (意:料想) (《鸿 门宴》) 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 《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 “无”、“莫”“弗”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之、 余、吾等。)
倒装句
4.无标志,语意表被动
(1)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2)而刘夙婴疾病。 《陈情表》
(3)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4)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
(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的)古文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 “无”、“莫”“弗”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之、 余、吾等。)
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省略句
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 子叫省略句。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还会省略谓语。 1.主语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柳宗元《捕蛇者 说》)(承前省略)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 宴》)(蒙后省略) (“度”前省略主语“公”可根据后一句“公乃入”推测出来。) (3)(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陶渊明《桃花源 记》) (4)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司马迁《鸿门宴》)
(二)定语后置
4.中心语+数量词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的情况,其不同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略的,古汉语也可以省略。

1.主语和谓语的省略例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承前省略主语)②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曹刿论战》)(谓语、主语的省略)2.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例如: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修饰语的省略)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资治通鉴》)(中心词的省略)3.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鸿门宴》)5.分句的省略例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几种。

1.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

大致有四种情况:(1)否定句中用代词做宾语时,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例如:①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②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经·魏风·硕鼠》)(2)疑问句中用疑问代词(何、安、谁、孰、胡、焉等)做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放在介词的前面。

例如:①沛公安在?(《鸿门宴》)②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省略句是古书中的异例之一,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在不影响表达的前提下,省去某些语言成分。

省略的部分可以根据文意补出。

主要有:1、省略主语a承前省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规律一: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

b 蒙后省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

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

(《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规律二: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规律三: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

(《狼》)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规律四: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古代汉语——语序和省略

古代汉语——语序和省略

古代汉语——语序和省略第十八课语序和省略一、古代汉语的语序(一)主谓倒装句表示感叹的主谓倒装句如:①有是哉,子之迂也!(《论语?子路》)②贤哉,回也!(《论语?雍也》)③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表示疑问的主谓倒装句如:④谁与,哭者?(《礼记?檀弓上》)⑤何哉,尔所谓达者?(《论语?颜渊》)⑥子邪,言伐莒者?(《吕氏春秋?重言》)(二)宾语前置句1.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位于动词或介词前。

①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以上句中,前后两句都是动词“欺”带宾语,前句宾语为疑问代词“谁”,因此位于动词“欺”前,后句宾语是名词“天”,所以不前置。

又如:②“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孟子?滕文公上》)以上句中,“奚冠”和“冠素”也是个对比,“奚”为疑问代词充当宾语,所以位于动词“冠”前,“素”为名词充当宾语,所以位于动词“冠”的后面。

再看疑问代词充当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

介词宾语前置常见于介词“为”“以”“与”的用例,介词“于(于)”的宾语不前置。

例如:⑩何以战?(《左传?庄公十年》)⑾奚以知其然也?(《北冥有鱼》)⑿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⒀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⒁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⒂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⒃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战国策?齐策》)⒄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介词“于”的宾语不前置,但是与“于”功能相当的“乎”在与疑问代词“恶”的组合中,宾语“恶”前置:(20)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梁惠王上》)(21)学恶乎始?恶乎终?(《荀子?劝学》)以上“恶乎”都是宾语前置结构,相当于“于何”。

“恶乎长”即在哪方面擅长;“学恶乎始恶乎终”即求学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

2.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于动词之前。

文言句式-省略句

文言句式-省略句

目 录
主语省略
(1) 承前省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 白章;触草木,草木尽死 ;以啮人,无御之者。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 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 蛇 )触草木,草木尽死;( 蛇 )以啮人, ( 人 )无御之者。
(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 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 答之。(村人)便要还家,(村人)设 酒杀鸡作食。
解析:省略谓语动词,其余省略主语。
4牛刀小试
4. 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
○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
○ C.以臣为愚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B
解析:介词,“为何”;其余表判断。
5牛刀小试
D
5.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
A.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B.遂持驹去
C.齐桓公出猎

D.明日朝,以告管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 功在不舍
项伯杀人,(按律当斩),臣活之。
产品品鉴会活动 方案
汇报人姓名
1牛刀小试
一. 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二.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四.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五.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 解析:A“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B三处省略主语;D省略介词“于”,省略“鸣”的宾 语“之”,代指钟磬。
C
2牛刀小试
2. 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3. 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

文言省略句的翻译和特点(其实质是句子成分不全,有八种情形)

文言省略句的翻译和特点(其实质是句子成分不全,有八种情形)

文言省略句的翻译和特点(其实质是句子成分不全,有八种情形)(曾发表在北京《语文世界2006年高考备战攻略》(2006年1一2)上,现有补充修改)句子中省略某些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

但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更为多见,而且有些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里也经常被省略。

其句式的实质是句子成分不全。

今译时,应联系上下文补出。

文言省略句主要有以下八种情形。

(一)省略主语(括号内为省略的词语,下同)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能独立作主语,所以主语的省略更为常见。

有承前省略、蒙后省略、自述中省略和对话中省略。

例如:(1)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承前文省略主语“太丘”和“友人”)(2)(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省略主语“溪水”)(3)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沛公对张良说:“……(你)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你再进去辞谢。

”(蒙后文主语省略主语“公”)(4)(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

(余)计日以还……录毕,(余)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我)经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书,(我)亲手用笔抄录,(我)定好日期按时归还……抄录完毕,(我)赶快把书送还人家……(自述中几个句子省略同一个主语“余”)(“于……家”为状语后置,译时提前;名词“手、笔”活用为状语)(5)(刿)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寡人)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刿)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对话中几个句子省略几个不同的主语,即“刿”“公”“寡人”。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特殊句式——省略句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特殊句式——省略句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特殊句式——省略句(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特殊句式——省略句三、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主语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省略句、固定句式(17)

省略句、固定句式(17)

(2)借助成分分析,判断有无省略。有些文言句子的谓语动词后面直 接带了宾语,尤其是处所性宾语,这时就需要考虑宾语前面是否省略了 介词。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中,“军”为动词,而“函陵”和 “氾南”均为处所名词,所以前面应该省略了介词“于”。
1.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沛公军霸上 C.掭以尖草
【解析】省略句“王怒,(王)得卫巫,(王)使(卫巫)监谤者,(卫 巫)以(之)告(王),(王)则杀之”。 答案:周厉王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指责、 批评自己的人。(巫者)向(周厉王)举报(指责、批评周厉王的 人),(周厉王)就杀掉那些人。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 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 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 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 俗成,经久不变.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A项“度”前蒙后省略主语。 B项“军”后省略介词“于”。 C项“掭”后省略“之”。
2.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鼓 )而衰,三( 鼓 )而竭。 ②将军战( 于 )河北,臣战(于 )河南。 ③竖子不足与( 之 )谋。 ④杀人如( 恐 )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能 )胜。 ⑤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为乐 )。
二、表示反问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定格式句式标志何……哉(为、也、也哉)
何……之有 如之何
岂(其)……哉(乎、耶、邪)
翻译格式
怎么能……呢
为什么要……呢
还要……干什么呢
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怎么能……呢
哪里……呢
难道……吗
怎么……呢
(其)庸……乎 安……哉(乎) 不亦……乎

XX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复习

XX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复习

XX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复习语文文言文省略句是成考语文考试中的重点难点,我们应该提前做好相应的复习,那么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复习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的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1.省主语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

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

如“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

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

(《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宾语的省略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承受者,宾语那么可以省略。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

此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

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拟常见。

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

《公输》这句话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记》3、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及其家属的慰问。

【日日练8】学生对承前省略和暗换主语分不清.
承前省略主语的特殊形式举隅
摘要:承前省略主语,是汉语语言运用中的普遍现象。

一般地说,承前分句、句子、段落的有关成分都可以省略。

承前省略的结构成分,从语言事实看,有承主语省略、承兼语省略、承定语省略、承其他成分省略。

现代汉语的主语承前省略是相当灵活、相当广泛的。

但是,省略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表达明确,不会引起误解或歧义
《现代汉语》讲到:分句中的主语相同,主语一般在第一分句出现,后面的主语承前省略。

分句的主语不同,通常不宜省略。

如果要省略,要求语意明确,不能使人产生误解。

但有时复句中后面的分句承前省略主语时,不是承前一分句的主语而省略,而是承前一分句主语以外的其它成分而省略,省略后语意明确,不能使人产生误解,这是承前省略主语的特殊形式。

为使学生在学习时弄清这些形式,现分述如下:
一、后面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宾语而省略:
⑴船里装的是新米
,()把船身压的很低。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
,()永是不近不远跟定他,()要吃他的肉。

(鲁
⑵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狼
..
迅《阿Q正传》)
句⑴中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的宾语“新米”而省略,句⑵中后两个分句承前一分句的宾语“饿狼”而省略。

二、后面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定语而省略。

这种省略有两种情况:
1、承前一分句主语的定语而省略:
的两手插在号衣的口袋里,()睡着一般站着。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⑶脚夫
..
的脸色立刻变了,()一句话也没说,()提了水桶就回家,()先对
⑷四大娘
...
丈夫说了,()再对老通宝说。

(茅盾《春蚕》)
句⑶中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定语“脚夫”而省略,句⑷中后面几个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定语“四大娘”而省略。

2、承前一分句宾语的定语而省略:
⑸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
的滋润,()着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
..
朔雪的粉一样干……(鲁迅《在酒楼上》)
⑹家破人亡之感立时袭进他.的心,()禁不住渗出两滴眼泪来,()望出去电灯人形都有点模糊了。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句⑸中后面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宾语的定语“积雪”而省略,句⑹中的主语承前一分句宾语的定语“他”而省略。

三、后面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兼语而省略:
从里面走出来,()看着英士,()便走近前来,()喜得
⑺这时有一个老妈子
...
眉开眼笑道……(冰心《去国》)
⑻跑了一阵,他又叫牲口
慢下来,()迈着小步走。

(周立波《暴风骤雨》)
..
句⑺中后面几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承前一分句的兼语“老妈子”而省略,句⑻中后面分句的主语承前面分句的兼语“牲口”而省略。

四、前一分句的宾语是主谓短语时,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宾语中的主语部分而省略:
一定就住在本地,()恐怕她也要跟去,()所以骗她说逃到上海去。

⑼她想主人们
...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⑽她知道这个老妇人
是猜忌多心的,()外表虽然对她还算大方,可是她的嫉妒的心...
是和侦探一样,()监视着秀才对她的一举一动。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句⑼后面两个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宾语的主语部分“主人们”而省略,句⑽第二分句主语承第一分句宾语中的主语部分“老妇人”而省略。

五、前一分句用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介宾短语中介词后面的宾语部分而省略:
卖给你,()还不值五十块钱?(老舍《柳家大院》)⑾要不然我把这两个孩子
.....
⑿我省吃俭用把他.送进学校念书,()不过也只念了三年。

(马烽《太阳刚刚出山》)句⑾中第二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状语中的“这两个孩子”而省略,句⑿中第二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状语中的“他”而省略。

这种句式中,前一分句介词后面的宾语部分必须能作后面分句的施事主语,一般只能是表示人或动物的名词、人称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且多是“把字句”,故这种句式极为少见。

(五)承其他成分省略:
的头脑中,一时扫除不净,()⒀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入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
........
遇事贪图便利,()不喜欢麻烦的民主制度。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的唾向⒁能够做人情,对不起得很,就不免要搅乱你们的文苑,至少,是将不是东西之流
......
杂文的许多唾沫,一脚就踏得无踪无影了,()只剩下一张满是油汗兼雪花膏的脸。

(鲁迅:《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例⒀承前分句作补语的介词结构中的定语而省略主语;例⒁承前分句作状语的介宾短语中名词的定语而省略主语。

这些省略的主语一般可以补上,但是由于上下句语义的限制,省略了不会引起误解,意思表达的很明确。

如果上面分句(或句子)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会被误认为承它而省略主语的话,这样,主语就不宜省略。

浅析主语省略和主语缺失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分不清主语省略和主语缺失,学生极易把二者混为一谈,很有必要对它们作一详细分析,以利辨析。

我们先看看主语省略的情况。

汉语句法强调精练,因此,在一定的语境里,在不至于误解的情况下,表达时往往会省略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这就是省略。

主语省略在现代汉语中主要表现为承前省略主语和蒙后省略主语两种情况。

所谓承前省略主语,即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因为前面分句用了主语,后面分句就可以承前省略主语。

如:
例1有三个分句,它们的主语都是“我”,因为第一个分句用了主语,后面两个分句的主语就承前省略了,它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

所谓蒙后省略主语,即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因为后面分句用了主语,前面分句就可以蒙后省略主语。

如:
例2、(我)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例2有两个分句,它们的主语都是“我”,因为后面分句用了主语,前面分句的主语就蒙后省略了,它也不影响句子的表达。

主语省略一般说来,要求前后分句的主语一致。

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一般不能省略,如果要省略,就一定要以不使人感到费解,即不言自明为原则。

如:
例3、老栓看看灯笼,(灯笼)已经熄了。

(鲁迅《药》)
例3这种情况也是承前省略,只不过是承前一分句的宾语“灯笼”而省略了后一分句的主语而已。

例4、(你)帮我把车修好,我一定谢你。

例4这种情况也是蒙后省略,只不过是蒙后一分句的宾语“你”而省略了前一分句的主语而已。

例3和例4两句,虽然它们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但它们的省略不会让人费解,也不影响句子的表达,因而是正确的。

我们再来看看主语缺失的现象。

主语缺失是一种语病,它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介宾结构掩盖主语,这种现象大多数学生都能辨别出来,本文就不再赘述。

另一种情况就是由于主语省略不当,从而造成主语缺失,这种情况对学生来说就是难点了。

如:
例5、我国从本土向太平洋海域发射的运载火箭,飞跃万里长空,准确落在预定海域,获得了圆满成功。

例5有三个分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故承前省略了,而第三个分句的主语却是“发射(活动)”,如果也承前省略,就会使人费解,因而它是病句,要在第三个分句加上主语“发射(活动)”,它属于承前省略主语不当而造成的主语缺失现象。

例6、10月4日,抱着向航空英雄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例6有两个分句,前面分句的主语是“我们”,但后面分句的主语是“黑板报”,如果前面分句也蒙后省略主语,就会使人费解,因而它是病句,要在前面分句加上主语“我们”,它属于蒙后省略主语不当而造成的主语缺失现象。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主语省略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是不一样的。

现代汉语只能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而在古代汉语中则没有这些限制,它除了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略外,甚至还可以隔句省略。

如:
例7、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子)使子路反见之。

(子路)至,则(隐者)行矣。

(《论语·子路从而后》)由于前后分句的主语常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而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常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在现代汉语中往往是主语缺失,是病句,是不允许的,但在古代汉语中却是省略主语的正常表达。

总之,在具体表达中,我们要把握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一致时,即使前面分句或后面分句没有主语,它也是正常表达,只不过它属于主语省略罢了;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时,就要特别注意,认真分析了,判断是否主语缺失,以是否使人费解为原则;而古代汉语中,几乎没有主语缺失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