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知识点归纳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XXX创立的标志是1848年出版XXX、XXX合著的《宣言》。
XXX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
二】哲学的基本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主要内容:其一是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派别,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社会历史观是对社会科学的综合与概括,社会科学是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其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在于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本质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包括反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创造新的客观世界等方面。
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反映的结果- 世界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上的变革是阶级斗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强调剩余价值理论和劳动力价值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产权制度和计划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社会制度- 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共同拥有生产资料,按需分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等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思想和方法- 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和发展性是重要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简略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是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并结合了中国实践-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参考资料:(此处省略参考资料列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观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三维的。
(二)唯物辩证法1、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
2、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四)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三大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
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一,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二,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三,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第二,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四,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用世界观来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绪论1。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基精神实质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关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的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矛盾的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第一、任何事物的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普遍寓于特殊性之中.第二、认识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第三、矛盾有普遍与特殊是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根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的含义和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含义和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2. 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 资本主义政治的规律3.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 社会主义政治的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定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分配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7.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的含义和原则- 国际主义的历史渊源- 国际主义的现实意义8. 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四、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基础1.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和统一性2.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基础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知识点总结,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马克思主义是由XXX和XXX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旨在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具有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它的诞生标志是1848年2月出版的《宣言》。
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并确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矛盾,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激化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寻。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包括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及无产阶级和实践基础等。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包括对XXX哲学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以及对XXX哲学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继承。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以及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而唯心主义则相反。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形而上学则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的最伟大的创造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
生产力是社会物质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因素;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和权利义务,包括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等。
社会的物质性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
同时,生产关系也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因此,正确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依赖于自然界。
人们谋求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的指导,但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知识完整版
第一章第一节1.哲学基本问题表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物质的概念物质的特性:(1)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2)物质具有可知性。
(3)物质具有一般性或共性3.意识产生的条件:人脑,劳动4.意识的本质:人脑的机能,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运动形式的多样静止(1)静止的涵义所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的表现形式A、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B、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辨证统一,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渗透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8.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立论基础和基本观点、基本原则的集中体现。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重点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密切相关。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2.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冲突是阶级斗争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的结果,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形态。
马克思主义通过揭示阶级斗争的本质和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3.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关键性批判。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即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形成资本家掠夺劳动者的经济基础。
剩余价值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至关重要。
4.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和方式,并规划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路径和目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5.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强调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无产阶级对其他阶级进行专政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巩固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和意义1.科学性和指导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的、革命的,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问题的本质,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支撑。
2.现实性和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剖析和对社会主义的科学探索的结果,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性。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知识完整版
第一章第一节1.哲学基本问题表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物质的概念物质的特性:(1)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2)物质具有可知性。
(3)物质具有一般性或共性3.意识产生的条件:人脑,劳动4.意识的本质:人脑的机能,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运动形式的多样静止(1)静止的涵义所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围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的表现形式A、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B、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辨证统一,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渗透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8.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性,特点是三维性。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必备各章节知识点
a t i me an dA l lt h in gs in t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s om et h in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3、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竞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5、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说明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石,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原则和方法论。
下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归纳: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变革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阶级斗争引起的。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生产关系则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4.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它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5.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通过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来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强调自己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它通过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科学的社会变革理论和方法。
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验证。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8. 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建立自己的政党来领导革命和社会变革。
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键。
以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原则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古希腊罗马哲学其他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相对说是间接来源。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两个分离得以统一。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章重点内容
总结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三章要点复习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一)哲学的物质范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客观实在性的意义:1.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意识的反作用)和可知论3.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4.自然论与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基本存在形式。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从起源来看:1.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4.意识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四)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其表现为: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第一章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克思:实践物质概念恩格斯:物的总和列宁:客观实在——客观实在的意义物及其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与人工智能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4.条件性(二)事物的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1.新事物适应了环境变化2.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消极腐朽的因素,保留了旧事物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二、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等。
下面我将对这些原理进行详细归纳。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物质生活决定人的意识,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发展的认识。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辩证法的方法,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革命和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它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指出,无产阶级是历史的创造者,惟独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干实现社会主义。
四、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原因。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惟独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泯灭剥削制度,才干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五、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目标,它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和路径。
社会主义理论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等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惟独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才干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等。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全重点
马原最全重点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如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时期。
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资本主义已经确立。
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已经显现。
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社会巨大变化,促使思想家思考。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早期资本主义的残酷性工人阶级的反抗阶级矛盾突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具有紧密联系,这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①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②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③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①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②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③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①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视野看,世界仍处于马克思指明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大阶段②人类的未来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指引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①物质对意识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上②从意识的起源来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实践活动,尤其是劳动,对一时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③从意识的本质来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意识反作用与物质①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能动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与目的性③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④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⑤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实践是基本途径,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手段④从社会历史领域说,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体现在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内容与形式是反映事物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形式是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①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②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合适的形式…不合适的…(2)本质与现象是反映事物内在联系与外在表现的一堆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是本人自己看书整理打出来的,还请各位赏脸给一个券 以后还会有更多内容的请关注百度ID :早安夏天sa马克思基本原理重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批判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形而上学继承: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的 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 基本内核 2.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3. 马克思最伟大的创造: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4. 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 1848.2月《共产党宣言》、5. 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有空想变成科学?6.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在于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自觉的实践性 崇高的色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7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8•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唯心主义则相反 。
9.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 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而矛盾。
形而上学则是孤立的、静止的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0. 可知论:所有的唯物主义和绝大多数唯心主义者(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者,意识为世界本 原)不可知论:没有同一性,所有或者部分物质不可认识。
[代表人物休谟、康德]11.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阶级和实践基础:无产自然科学基础:三大科① 拓展人们的视野,正②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 反思和批判以及对未来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① 细胞学说②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③ 生物进化论学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精神品质确揭示世界的普遍规律 激化人们对资本主义的 理想社会的追寻 量登上历史舞台\( O o O )/)12.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的起源、起源、内容。
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且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使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促进作用。
错误的意识会阻碍。
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德谟克利特、赫拉克利特)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片、、主观唯心一意识本质(贝克莱、陆王) 唯我论 唯心王乂客观唯心(黑格尔、柏 拉图、朱熹) 宿命论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现代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13. 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中的作用:① 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②劳动中形成了意识的物质外壳语言③劳动中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14. 语言对意识产生和发展的作用:① 语言是意识活动的工具②语言是意识传递传递的的媒介③语言是意识储存的水库 15.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的稳定状态,包区别 含义:括空间的相对位置以及 事物根本性质没有变化运动:一切事物和现象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特性: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相对性,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有条件性,相对的暂时的物质和运动相互依赖、 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联系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 动"。
否则必然导致相 对主义诡辩论②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 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否则导致 形而上学方法论:把运动和物质结合起来 16.空间和时间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特点:一维性。
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
联系:具体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 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7.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①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的指导作用, 但仍然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③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哲学的基本派别:方去论:辩证法18.实践实践的基本特性: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①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③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其中,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它解决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着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19.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20.规律及其客观性:含义:规律就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根本特点:客观性。
方法论: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②时间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联系含义:是指事物内部各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①客观性>第一,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特占:―特点:②普遍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③多样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
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一观点有何意义?前途是光明的:(1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意义: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既要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23.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体系:② 质量互变规律 ③ 否定之否定规律24.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关系:方法论:将斗争性和同一性统一于实践中,做到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在斗争中把握同一。
25. 矛盾普遍性原理[内 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 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 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反 对]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
26.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内 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 矛盾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不相同;矛盾的每一个侧面也各不相同。
矛盾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 对]反对不对事物作具体分析,搞形而上学的“一风吹”、“一刀切”。
27.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含义]……[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 性。
二者又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 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认识事物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还要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 合。
[反对]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 看不到特殊性,则看不区别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讣耳 质变是突然的、显著的 特性:量变是渐变的、不显著 的变化①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联系: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含义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① 相互依存,共为整体② 对立面贯通,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区别斗争性:对立面之间的 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是有条件的,是斗争:是无条件的,是相对的(同一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绝对性)联系:相互连结,相辅 相成同一是对立面之间的统 斗争是同一内部的斗争一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 性 —没有同一性接没有斗争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 含义量:是事物的规模、速 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度、程度等可以用数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只看事物的特殊性而否认普遍性, 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28.质变和量变 方法论:①、要重视量的积累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 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 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 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 要坚持适度原则。
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
④ 既在学习和实践中就要高度重视质变,在量变达到能够引起质变时要有敢于突破的勇气, 敢于破旧立新的精神29.否定之否定: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