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刚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笔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网络课 第一节 1、2章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节课前小说明:两门课程知识点较庞杂,,任务大,网络授课需要大家精神集中,学会快速浏览所讲内容,书本也尽量跟上。
讲课中不好找的章节段落都标注了页码。
课程安排:中、外工史共七次课。
考虑到中工史较外工史内容更多,更庞杂,所以先讲中工史。
教材以尚刚老师的为准。
课程特点:以书本为基础,并将历年真题融进课本,力求全面覆盖知识考查点。
学习工艺美术史的友情提示:1 知识点多而零碎,尤其是中国工艺美术史,需要大家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好的跟上讲课节奏,更好的理解所讲内容。
在前期全面复习阶段,中工史上课没有讲到的内容也要细读,而外工史有些内容可以略读。
这个阶段可能略显枯燥,但这是“金字塔”的广而厚的基础,这一部分决定了“金字塔”的高度。
2 课后复习时,时刻拿“体系”、“比较”两个概念来检验自己学习结果。
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史:可用下面两种方法:纵向比较:按朝代分为十章,复习完一章后,就合上书本想想,本章(本时代)的重点工艺美术门类是什么?原始社会的陶器,夏商周德青铜器,隋唐的丝绸……本章又有哪些知识点?合上书本自己能说出来。
横向比较:每一个工艺美术门类,比如陶器,瓷器,青铜器,漆器、铜镜、丝绸……最早哪个时间开始,哪个时间发展为高峰,哪个时间被其他工艺美术品种替代或者什么时间走向衰落……这个阶段可能是个痛苦的过程,而这是通往“塔顶”的必经之路,完成这一步,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3 复习备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要避免学习计划定的过高(完成不了有挫折感)或过低(计划很易完成,就容易盲目乐观)。
另一方面,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也最难的就是,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
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完成每一次复习任务。
有句话说的好:最笨的方法也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心态将伴随每一次复习备考,这是顺利达到“塔尖”的必要条件。
我们打开书本的目录部分,我们先来看下书本结构特点:我们发现,每一章的第一节都是绪言部分,最后一节是结语部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了陶瓷、漆器、玉器、织锦等多种艺术门类,每一门类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中国工艺美术史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作品。
一、古代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陶器制作。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彩陶和灰陶等不同类型的陶器。
这些陶器不仅具备了实用功能,还展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陶瓷制作逐渐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
二、唐宋时期的工艺美术繁荣中国工艺美术在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的青瓷、白瓷以及唐三彩等陶瓷制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当时的代表作品。
而宋代的青瓷、汝窑、定窑等陶瓷则更加注重形式和装饰的细致,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三、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创新明清时期,中国工艺美术经历了一次创新的时期。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成为了当时的代表。
而清代的官窑、民窑等陶瓷则更加注重釉色和纹饰的变化,展现了中国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四、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挑战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工艺美术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工艺技艺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一些传统手工艺人也面临失业的困境。
然而,中国工艺美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通过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推出了一系列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作品。
五、工艺美术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工艺美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了专门的工艺美术博物馆和研究机构,加强对传统工艺技艺的保护和研究。
同时,通过举办展览和培训班等活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工艺美术的传承中来。
总结起来,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工艺美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代表作品。
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护和传承工艺美术,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_尚刚_第五章魏晋南北朝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一、时代与工艺美术政治——战争连绵,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西晋以后的南北差异——十六国北朝:少数民族政权南北民族融合,东西文化交流游牧民族:禽兽装饰、贵金属工艺西方文化涌入:金银、玉石、玻璃器影响:丝绸、陶瓷、金银器东晋南朝:汉族政权,文化较纯净,延中国传统佛教风靡——佞佛无分南北,信教不论尊卑工艺美术:莲花装饰、夹纻造像二、生产格局格局——官府:畸形发达(恣情欢娱,竭力造作)沿袭旧制,制作系统较完备中央官府垄断高档制作,禁限民间:沉闷凄凉(民生艰难,制作萎缩)丝绸、陶瓷仍产,精良考究者少南方:陶瓷、漆器、纺织北方:十六国,备受摧残;北魏统一后,逐渐恢复中心——陶瓷:江浙领先,中原继起(北朝后期)丝绸:中原,蜀地,江南发展漆器:蜀地(魏晋)第二节织绣一、引言官府——机构:各政权往往设立生产:工匠多、产量高品种——官府:重纹彩——锦罗绫绮民间:多无纹——绢缣(细绢)出土——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民丰尼雅青海都兰热水、甘肃敦煌莫高窟二、著名丝绸产区及人物1、中原品种:锦、绣、罗、绮、绵、缣2、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心:扬州、荆州(湖北江陵)、豫章郡(江西北部)锦的发展:不产——灭后秦迁百工——西北民族来求3、蜀地品种:蜀锦。
蜀汉量大质低,西晋量大质优4、新疆中心:龟兹(库车)、疏勒(喀什)、高昌(吐鲁番)、于田(和田)品种:锦,“丘慈(龟兹)锦”、“疏勒锦”意义:与汉地区别——粟特风5、马钧及苏蕙马钧——字德衡,曹魏时扶风人著名机械改革、发明家:指南车、翻车、改进发石车改革绫机:五十综五十蹑、六十综六十蹑——十二蹑贡献:提高工效,造福大众苏蕙——字若兰,始平人;嫁前秦显宦窦滔回文锦:思念远方丈夫,织锦寄赠(长宽各8 寸,840 字,200余首回文诗)贡献:文学、艺术价值低,因文人煽惑鼓噪,声名反高三、刺绣孙吴赵夫人——?°针绝?±贡献:小说《拾遗记》,绣孙权军事地图形象:“列万国于方帛之上” ,“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细部绘出重要绣像:说法图造作:北魏太和十一年(487 年),首都平城(大同)施主:广阳王元嘉出土:敦煌莫高窟形象:供养人衣孝文帝改制前鲜卑贵族女装意义:现有最早的绣像四、丝绸图案东汉遗韵——文献:《邺中记》石虎(334〜349年)织锦署锦名实物:吉祥文字、云虡纹时代新风——6 世纪以来,联珠纹出现、植物纹增多、题材写实联珠纹形象:多个小圆珠组成,或排成条带等形状,或围成一个圆圈等,包围主题纹样(联珠圈)地位:6 世纪中叶〜7 世纪80 年代中国最重要装饰题材渊源:萨珊波斯更早,初唐圈内主纹多含祆教含义植物纹——大量出现:南北朝后期种类:暂未发见的莲花、忍冬(佛教)五、棉麻织物棉——西南、南部少数民族闽广木本棉五色斑布“文最繁缛”西北出土:东汉,新疆吐鲁番品种:白叠发展:曹魏已享誉南北朝名产麻地位:尤其在南方,最多名品:西南筒中黄润,精美在柔细第三节陶瓷一、概说种类——餐饮器、存贮器、盥洗器、文具、明器等装饰——刻划、模印、贴花、堆塑、点染、绘画品种——青瓷(主流)、黑瓷(普遍)、白瓷(创造)中心——南方:主产地,质量代表北方:瓷器起步晚,量少质低,文化内涵丰富二、南方的青瓷及黑瓷浙江——中心:东北部、南部、中西部、北部及江苏南部发展:三国西晋繁荣后转萧条,生产规模缩小,器形减少,装饰简化其他——东晋南朝:江西洪州窑,湖南湘阴窑,福建怀安窑、磁灶窑,四川青羊宫窑、邛崃窑,占据当地市场份额面貌:受越窑等影响,但有地方特色1、代表性瓷窑瓯窑——窑址:浙江南部温州时代:创于东汉,终于元品种:青瓷,釉色淡青婺州窑——窑址:浙江中西部金华、衢州时代:始于东汉,盛于唐北宋,终于明品种:青瓷、酱色釉、黑釉装饰:化妆土化妆土:含铁低,反复淘洗,细腻的白色瓷土。
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1.彩陶彩陶,是指新石器中晚器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或红黑两色纹饰的陶器。
彩陶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
仰韶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渑(mian)池仰韶村首先发现而得名.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半坡类型:首先发现于西安东郊半坡村。
从其造型来看,主要以圆为其造型语言.从其纹饰来看,多采用动物纹,以鱼纹最具代表性。
一般采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原始艺术和原始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原始艺术和原始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原始艺术是原始人类生活的直接表现或反映,对生活的寄予的向往。
在纹饰上选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物作为原形.如动物纹,人面纹等。
因为他们在渔猎生活中,对这些动物比较熟悉,以及再现生活中的活动的场景,客观上有利于表现,主观上一般对某些动物有某种原始宗教性的崇拜,寄托他们对生活的某种向往.庙底沟类型:以河南陕县庙底沟的发现为代表。
在半坡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平较高,影响也较大。
从造型上看,庙底沟典型器型为“小底鼓腹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从纹饰上来看,一变半坡类型的直线纹为曲线纹,广泛使用曲线和圆点,形成活泼多边的装饰效果。
出现蛇纹装饰。
马家窑文化受仰韶文化影响,主要出现在甘肃,青海地区。
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三种类型。
马家窑型:马家窑型饰在庙底沟的基础上获得了更高的发展。
从造型上,较前更为丰富多样。
从纹饰上,将曲线纹发展到了极致。
其中以旋涡纹最为典型。
半山型:以甘肃宁定半山的发现为代表,其造型和装饰技术都到达了彩陶工艺的顶峰。
造型短胖敦厚。
纹饰根据不同装饰部位做不同的处理。
马厂型:首见于青海乐都马厂.发展趋势:由中原发展到西北。
半坡型具有浓厚的原始文化色彩,马家窑和半山型则是彩陶造型与纹饰装饰工艺的顶峰,马厂型为彩陶文化的终结。
2.黑陶存在于黄河中下游和渤海湾地区.于1928年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故名为龙山文化。
特点: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黑陶与彩陶相比,采用轮制等技术,造型更复杂精致,表现出挺拔的的阳刚之美。
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考研笔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考研笔记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考研笔记一、前言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考研中国工艺美术史,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其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二、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中国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这些早期文化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工艺品,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技艺。
2. 发展:历经夏商周、秦汉、唐宋等各个时期,中国工艺美术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是在唐宋时期,中国工艺美术达到了巅峰,体现在陶瓷、漆器、丝织等诸多领域。
三、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1. 陶瓷: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中国的陶瓷,其中又以汝窑、哥窑、官窑、定窑等为代表。
这些陶瓷器具有高雅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2. 织锦:中国的丝织历史悠久,尤以宋代以后的宋锦、明锦、清锦最为著名。
这些锦织品不仅绚丽多彩、图案精美,更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3. 铜器:古代中国的铜器工艺十分发达,如商周青铜器、西周铜器等。
这些铜器以其精美的铸造工艺、独特的图案纹饰和神秘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四、中国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中国工艺美术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
通过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五、个人观点与总结中国工艺美术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考研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多维度去全面了解和把握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内涵与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学习,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以上是我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一些了解和个人观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深入了解更多内容,欢迎与我联系,我会提供更多深度、广度兼具的文章内容。
中国工艺美术史 重点笔记
1 轮制:(新石器末期)将坯料置于可转动的陶车旋转的轮面中央,转动旋轮再用手涅拉坯料成形。
2 陶器表面加工方法:压磨,压印,堆贴,刻划3 彩陶:指一种绘在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因为最早发现在河南渑池仰韶村,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4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我国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彩陶工艺衰落之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兴起了另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以出现较多的黑色的陶器为其特征,故称为“黑陶文化”。
因为它最早出现在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又称为“龙山文化”。
5 黑陶工艺特点:黑光薄纽6 几何印纹陶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
7 陶范法:①炼矿②制范,根据所要求的器形用泥土做模。
有装饰花纹的先用朱笔在模上画出各种花纹,然后雕刻。
将模烘干,再用澄滤过的细泥制成泥片,附在胎的外面,使成器形并显出花纹,这是外范。
外范分片多少视器形不同而定。
在外范中心还要制作一个内范。
内范和外范的空间距离是器壁的厚度,内范和外范之间用许多支钉和子母相扣以免错列。
在外范之外用绳索和厚泥加固③浇注铜液8 后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也是世界上少见的珍品。
它是商代晚期制品,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出土,现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从铭文‘‘司母戊’’看,它是为了祭祀母而铸造的。
鼎重875公斤,高133厘米,衡长110厘米,宽78厘米。
这个鼎呈长方形。
在鼎身的两侧,用边缘图案的组织形式,装饰兽面纹和夔纹,,中间素朴无纹,使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
四足成柱状,足与器官相接处,也饰以兽面纹。
鼎的两端口沿上有立耳,铸有两虎向张口食一人头。
鼎的转角处有高起的棱角,既增加美观,也起到坚固的作用。
这个鼎形制雄威,具有浑厚、庄重、魅丽的艺术风格。
9 爵、斝、角、觚、觯五器皿合称为五爵。
10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
11 窃曲纹;周时主要纹饰,由两端回勾的或横‘‘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图案,中间常填以目行纹,形似兽体而不辨首尾。
考研2014《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笔记
2014<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重点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
原始社会几何纹,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二、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三、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异同:不同点:①工艺美术的个体制作、手工产品与现代设计的大工业化、批量化产品的对比。
②工艺美术的地域特色明显,而现代社会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交通运输发达、艺术潮流国际化、流行趋势泛化等原因,尽管某些民族特质性的审美倾向还存在,但设计作品的地域性差别越来越淡化。
③工艺美术的技术传承以纵向形式为主,在农业社会环境中,行业竞争相对平和,高档工艺美术品(宫廷用品)的制作反映出一种不计工本的制作观念;现代设计的技术性要素大多是公开的,处在机械文明和商业社会中,行业竞争广泛而激烈,经济效应和功能被视为现代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④工艺美术的贵族化、政治性、鲜明的等级性与现代设计的大众化、文化性之间的差异。
一致性:①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都具有事先规划性。
②工艺美术制作和现代设计制作都在继承前一时代的形式、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造,并都必须具备技术可行性前提。
③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产生、发展都以社会经济为基础,并受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④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作品都既具有实际功用、又具有审美特性,是社会物质生活中完善的功能和美的形式的结合。
———————————————————————————————————————三.陶瓷工艺・陶和瓷的区别:(1)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粘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
五大名窑宋代1、哥、汝、定、官、钧、①开片是哥窑的主要特征,也就是釉面有裂纹。
②汝窑以青釉瓷器著称釉色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其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廖若星辰”之称。
釉面有细小的纹片。
称为“蟹爪纹”。
③定窑烧白釉瓷器为主。
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捏塑等。
④官窑烧青釉瓷器。
瓷土含铁量很高,所以胎骨色泛黒紫。
⑤钧窑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
釉面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为“蚯蚓走泥线”。
景德镇汉朝烧制陶器,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自元代始有“瓷都”之称。
其四大名瓷:青花、玲珑、粉彩、色釉。
2、唐三彩唐三彩全称唐代三彩陶器,是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
A、黏土制胎、B、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过900C℃左右焙烧。
制作规整、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制作方法有轮制、模制、雕塑等。
常采用黄、绿、褐等。
以人物佣、动物佣(骆驼、马)最具特色,主要作为冥器使用。
3、琉璃玻璃制品为料器。
琉璃是一种铜釉陶。
汉代普遍制造,六朝时应用到建筑上,唐朝只装饰屋顶的周边,称“剪边琉璃”。
元代用于宫殿寺庙建筑上和寺庙的各种器皿。
4、宜兴紫砂陶明代又称“朱砂瓷”。
北宋时期开始生产,明代成熟。
因其原料为紫砂泥,色泽紫红,所以称紫砂陶。
紫砂陶原料深藏于岩石层下呈块状,经风化,研磨成粉末,和水成泥,制成各种器坯。
紫砂制品外部不施釉,经1100—1180℃氧化焰烧成。
特点:①造型别致,②不挂釉,③装饰简洁,④风格质朴典雅,5、汉代瓦当始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四神瓦当其图案又称“四灵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6、青瓷青瓷是最早的瓷器,出现于东汉。
瓷的青色,①釉的成分,铁的成分越少,瓷色越淡。
白瓷是除去铁的瓷器。
②烧制温度的影响,釉中的氧化铁,在氧化焰中烧成黄色,在还原焰中烧成青色。
中国早期的青瓷产地以浙江为中心。
7、秘色瓷指唐宋青白瓷多是贡奉朝廷的一种越窑瓷器,臣庶禁用,颜料、技术皇家垄断,故称“秘色”。
(工艺技术)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工艺美术史是艺术的 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 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
其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
工艺美术是美学与生活的结合, 是艺术与科学的产儿, 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衣食住行 等生活各方面赋予人民。
种类分为生活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两类。
生活用品分为:花布,陶瓷,家具。
双重属性:物质生产(主要矛盾) :使用性,实用性,社会经济。
社会生产相关。
精神生产:审美性,与生产力政治文化有关。
我国的原始社会,大约从 170 万年前元谋人开始到公元前 21 世纪夏朝建立前期为主。
体制:从母系到父系。
当时人类使用的工具:打制粗糙 -旧石器 磨制 -新石器生产活动: 渔猎 -畜牧 -犁耕 进而产生专业化的手工业。
在原始社会里没有财产, 没有剥削, 压迫也没有, 生,贫富分化,阶级逐渐形成,原始社会逐渐瓦解。
树叶)。
原始社会最具代表的艺术;彩陶(仰韶文化)其产生和作用: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 器的制作是由于在编织或木质的容器上涂上粘泥, 久便发现成形的粘土不要内部的粘土也可以用。
三个作用: 1:帮助人们生活的进化(储存,烧制,熟食帮助人进化)2:陶是人类第一次以自己有意识的活动发现的一种新物质)3:彩陶反映培养原始人的审美情趣,亦给后人以启迪。
陶器的制作: 1:成形:选较细腻的黄土掺沙粒等防止爆裂。
论制(手拉胚) :产生于父系社会后期,用于做黑陶手工:早期手捏,小型器皿,泥条盘筑, 大中型器物:搓条,垒形,捏紧,抹光2:表面加工:压制,加陶衣,彩绘(黑红,褐石) ,压印,贴膜3:窑烧:温度800摄氏度红陶(彩陶偏黄)-灰陶(几何印纹陶)-黑陶(蛋壳陶 黑光薄)-白陶(高岭土 类似青铜 器)北京猿人是最早用火的人。
黄河:仰韶文化长江:半坡文化(彩陶)阶级分化以后由于生产力发展, 私有制产 (人工取火,房屋,陪葬,衣服,树皮,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一切地方陶 使之能够耐火产生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2011
各章节复习内容:一、原始社会工艺美术1、(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2、(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3、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4、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5、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6、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
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1、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2、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3、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4、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
5、(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6、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
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
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三、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1、(莲鹤方壶)是春秋时的作品,硕大的器形、优雅的曲线、纯青的工艺、精美的纹饰,尤其是顶端盛开的莲瓣之中挺立展翅欲飞的仙鹤,清新隽永,令世人叹为观止。
2、战国铜镜绝大部分为(圆)形,第一次集中揭示了(圆形适合图案)创作规律。
3、反映社会生活的宴乐狩猎攻站纹壶是(战国)著名的青铜作品。
4、金银错:是战国装饰方法中最华美、最华贵的一种,是在铜器表面刻出或预铸成图案浅槽,然后将金银丝作点和线,压入槽内,再错平,一般构成斜线和涡线结合的几何纹,产生金与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与直线的对比,虚实交替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线与面的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
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从距今约8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纺织品以及骨牙器、漆器制作日渐发达,工艺美术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
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
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彩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装饰纹样上,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其代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发达,其彩陶数量之众,装饰之丰富均令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艺术至此达到顶峰。
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
黑陶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
以轮制技术烧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
陶质细腻、器胎极薄,陶色纯黑,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
大多素面,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现在晚期。
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
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
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
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
这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玉龙。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和影响: 1、功能和美观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制约 3、形式法则的创造 4、经济原则的发明5、原始工艺美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笔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着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
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
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起源于商代以前,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
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
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
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
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
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
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
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
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
(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1)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
(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1)9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着作。
(1)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1)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
(1)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鱼纹地位突出,庙底沟类型鸟纹一再出现。
2.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在彩陶,造型之美其中体现在黑陶。
3.陶器的制坯方法:捏塑、泥条盘筑、轮筑三种。
它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被视为现在车床的前身,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彩陶黄河流域是彩陶最发达的地区,其中游分布着著名的仰韶文化,上有分布着马家窑文化及齐家文化,下游则有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彩陶类型⑴半坡类型:代表: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
器型:圆底或平底的盆、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直口鼓腹罐。
风格:朴实厚重。
彩绘纹样:动物纹(人面纹、鱼纹、鱼鸟结合纹、鹿纹)几何纹(写实纹饰-抽象几何纹)编织纹人面鱼纹彩陶盆发现于西安半坡村,造型规整,彩绘以黑彩居多,纹样以宽带、三角、折纹等几何形为主,基本以直线构成,结构单纯,图案严整,笔触有力。
⑵庙底沟类型:代表: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出土的彩陶。
器型:大口小底曲腹平底的盆和碗风格: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彩绘纹样:彩陶以红陶衣绘黑彩为主,装饰纹样以几何形居多,如花瓣、条、窝、勾叶、圆点、方格。
一些彩陶采用了雕塑与彩绘结合的方式,如人头器口瓶。
⑶马家窑: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器表打磨光滑,多以色浓如漆的黑彩绘画,内壁常,有精美图案,外壁通体装饰。
花纹主要以弧线构成,以平行线、弧线相间。
人物纹样数量极少,但舞蹈人纹尤其引人注目。
⑷半山类型:发现于甘肃和政洮河西岸的二阶台地。
器型:双耳罐、长颈壶。
装饰题材主要有网纹,菱格纹,三角纹,水波纹,垂弧纹,旋涡纹,圆圈纹。
以黑色的锯齿纹和红色的带纹相结合是其特色,构图以方连续采用有多,装饰严密紧凑,效果华丽。
⑸马厂类型:常见于青海。
陶制稍差,彩陶在陶器中所占比例最高。
以双耳或贯耳的壶和双耳翁居多,装饰以黑彩为主,也有黑红兼用。
内填各种细小几何形的四大圈是流行的纹样。
5.从夏朝到春秋战国青铜器的艺术总结①夏朝的青铜艺术并不辉煌,但其抽象的兽面纹到商成为主要的装饰纹样。
中国工艺美术史_尚刚_第六章隋唐五代
第六章隋唐五代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第一节绪言一、时代与工艺美术唐是核心:●原因:时间长、成就高、影响大分期:755年、756年●原因:755年末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之于工艺美术●与西方交流多寡萨珊波斯、大食、拂菻与中亚(粟特)●主要产区转移地域差异:黄河中下游地区:吴越地区,扬州、益州(成都)二、生产格局格局——●官府少府监:管理工艺美术主要官署中尚署,祭祀用品和帝后器玩服饰左尚署,车舆伞盖右尚署,御马鞍辔及刀剑织染署,君臣等冠冕掌冶署,铜铁器将作监:皇家、政府建筑甄官署¡°掌供琢石、陶土之事¡±(唐三彩)地方官府作坊:以丝织居多●民间:家庭、作坊两位著名工艺美术家何稠:字桂林,祖籍应在中亚何国●北周至唐初著名工艺家●隋,任守太府卿兼领少府监等职,长年主持宫廷制作营造●中国已知确曾织造织金锦的第一人,隋,仿造波斯金线锦袍,比原作更精美。
又以绿瓷仿制玻璃,效果酷似窦师纶:字希言,扶风平陵(今咸阳西北)人●初唐著名丝绸纹样设计家●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设计的瑞锦、宫绫¡°章彩奇丽¡±●题材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因爵封陵阳公,被称为¡°陵阳公样¡±●至少流传到9世纪中叶第二节织绣印染一、引言地位: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国家重视:禁断总有糜费最多的锦绣,对其他工艺品,仅限于品种或工艺方法,在丝绸,又常加纹样材质分类:丝、麻、棉、毛织物规格:宽1尺8寸(一尺约合今30厘米),丝绸4丈为匹、布5丈为端分工细密:唐少府监织染署25作二、著名丝绸产地益州——供奉宫廷锦绣器玩●品类:蜀锦、单丝罗●装饰:“十样锦”扬州——●品类:锦●装饰:洋风(寄寓西亚人)定州——●品种:绫吴越——●中心:润州(江苏镇江)、宣州(安徽宣州)、越州(浙江绍兴)●品种:缭绫、线毯三、著名丝织品种纱——●特点:平纹方孔,轻薄●代表:轻纱(亳州)罗——●特点:经丝互相缠绕绞结,表面呈椒孔●代表:单丝罗(益州)绫——●特点:平纹或斜纹地上起暗花(唐有少数无纹绫)●地位:黄金时代——唐●代表:定州绫缭绫:润州、越州技术:织成后碾砑装饰:御用题材锦——●技术:西方的纬线起花——纬锦较之经锦,色彩更繁丽、花纹更精美●代表:益州锦、扬州锦、西北锦●特殊:繝:色彩丰富与热烈织金锦:金线显花线毯:●特点:厚实、有花、巨大,铺陈宫殿●代表:中晚唐宣州刻丝——●特点:通经断纬●发展:初唐西北宋后发展●轨迹:先西方后中国先刻毛后刻丝游牧民族实用农耕民族欣赏二、印染染料:植物花、叶、茎、皮、根、果坯料:绢、纱、罗、絁、绫主要品种:绞、夹、蜡、灰缬绞缬:●历史:北朝初已见,唐流行●制作:似今日扎染,以线等在织物上钉扎出各种形状以防染●效果:晕染,抽象简练,天然夹缬:●历史:唐玄宗宫中发明,后遍行天下●制作:两块图案相同花版夹住对折坯料以防染●效果:图案对称,精美,时代典型蜡缬、灰缬:●实物判定:原定蜡缬作品后被判为灰缬。
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一、概述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涵盖了陶瓷、金属、织锦、雕刻、漆器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工艺美术品既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也展示了他们卓越的技艺和智慧。
二、主要种类1. 陶瓷:中国陶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陶瓷种类繁多,包括青瓷、白瓷、彩瓷等。
其中,青瓷以浙江龙泉窑为代表,白瓷以河北邢窑为代表,彩瓷则以景德镇窑为代表。
2. 金属:金属工艺品包括金、银、铜等金属制品。
其中,金银器是最为贵重的金属工艺品之一,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别致。
3. 织锦:中国织锦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汉代以来,丝织业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手工业。
到了唐代,丝织业达到了鼎盛时期,锦缎种类繁多,色彩鲜艳。
4. 雕刻:雕刻工艺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木雕、石雕、玉雕等。
其中,木雕以其造型别致、技艺精湛而著称。
5. 漆器:漆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工艺美术品之一。
它以木为胎底,涂上漆料后进行装饰和加工。
漆器种类繁多,包括木胎漆器、竹胎漆器等。
三、特点1. 地域性:中国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工艺美术品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瓷为代表,具有独特的釉色和造型;而福建的漆器则以红木为胎底,涂上漆料后进行雕刻和镶嵌。
2. 多样性:中国工艺美术品种类繁多,包括陶瓷、金属、织锦、雕刻、漆器等多个领域。
每种工艺品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风格特点。
3. 技艺精湛: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制作技艺精湛,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例如,景德镇瓷器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烧制过程,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4. 文化内涵丰富:中国工艺美术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一件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四、总结中国工艺美术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和种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多样性。
《中国工艺美术史》基础知识
《中国工艺美术史》基础知识本部分主要围绕尚刚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书中的基础知识展开测试,考查大家对中国自原始社会到清代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制作工艺及艺术特色的熟悉程度;此次测试共计150道题,一题1分,满分150分。
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中国的彩陶出现于()时代。
[单选题] *A.新石器(正确答案)B.旧石器C.父系社会D.母系社会2.艺术的起源包括:()等。
*A.模仿说(正确答案)B.劳动说(正确答案)C.图腾说(正确答案)D.娱乐说(正确答案)3.()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
[单选题] *A.黑陶B.彩陶(正确答案)C.红山文化D.良渚文化4.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发现于()芮城的西侯度,距今180万年。
[单选题] *A.西安B.山西(正确答案)C.江西D.青海5.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出土在()万年的仙人洞,距今有两万年。
[单选题] *A.西安B.青海C.江西(正确答案)D.山西6.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较多;晚期以至商周,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灰陶较为常见。
[单选题] *A.灰陶B.黑陶C.红陶(正确答案)D.红陶7.彩陶工艺以()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单选题] *A.装饰(正确答案)C.造型D.釉料8.()和半坡型是仰韶文化中最为典型的彩陶。
[单选题] *A.马厂型B.庙底沟型(正确答案)C.半山型D.马家窑型9.半坡类型彩陶首先发现于()半坡村,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
[单选题] *A.西安(正确答案)B.青海C.江西D.山西10.舞蹈人纹彩陶盆出土于(),是马家窑文化的代表。
[单选题] *A.西安B.山西C.江西D.青海(正确答案)11.仰韶文化彩陶,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发现于()渑池的仰韶村。
[单选题] *A.青海C.西安D.河南(正确答案)12.以下()不是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着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
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
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起源于商代以前,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
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
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
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
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
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
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
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
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
(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1)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
(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1)9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着作。
(1)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1)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
(1)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
(1)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1)10 釭灯汉代流行的一种设计优秀的铜灯。
(1)设吸烟管能将烟气吸入灯身,(1)灯身常可盛水,令烟气溶于水,以降低空气污染。
(1)灯罩能开合,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和光照的方向。
(1)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即属釭灯。
(1)11 多子奁盒一种设计优秀的容器形式。
(1)可在一件较大的容器中,紧密地放置若干较小的容器,(1)如多子妆奁、具杯盒(1)。
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
(1)今见的作品多为汉代漆器。
(1)12 云气纹成熟不晚于战国,是汉代主要的装饰纹样,(1)其流行同神仙思想有关。
(1)它增加了图案的动感,既可分割画面,(1)又能使各装饰区产生统一的效果。
(1)常与动物纹搭配,组成“云虡”图案。
(1)13 汉代四神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称“四灵纹”。
(1)分别象征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1)和春秋夏冬四个季节。
(1)是汉代流行的装饰题材,(1)体现了汉人的神仙思想和辟邪求福的观念。
(1)14 瓷器以瓷石或瓷石加高岭土制坯,(1)上釉后,经12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
(1)胎体致密坚实,扣击发音清脆。
(1)发明于中国,历史不晚于汉代,(1)两宋是其艺术顶峰。
(1)15 越窑窑址在浙江绍兴、宁波一带,是东汉至北宋的重要窑场。
(1)主要烧造青瓷,(1)鼎盛于晚唐至北宋初。
(1)釉面追求玉的质感,器物常带各类装饰。
(1)作品被《茶经》形容为“类冰”、“类玉”。
(1)16 何稠北周至唐初的工艺美术家。
(1)祖籍应为中亚,(1)长期主持宫廷营建、制作。
(1)隋代,他仿造的波斯金线锦袍比原作更精美,(1)又以绿瓷仿制玻璃,效果“与真不异”。
(1)17 窦师纶初唐着名丝绸纹样设计家。
(1)设计的瑞锦、宫绫“章彩奇丽”,(1)常以对鸡、斗羊、翔凤、游麟为题材,(1)图案多取对称形式。
(1)因窦爵封陵阳公,故他设计的图案被称为“陵阳公样”。
(1)18 夹缬唐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丝绸等织物的印染方法。
(1)做法是,以两块图案相同的镂空花版(1),将按幅宽对折的织物夹住,从两面施染,(1)花纹对称。
(1)有的作品因多次施染,能形成多种彩色的图案。
(1)19 联珠纹中国6世纪中期到7世纪后期流行的装饰题材。
(1)由连续的圆珠构成,(1)典型为丝绸上的联珠圈纹,(1)应受经中亚传入的萨珊波斯影响。
(1)8世纪初,逐渐退出中心地区的装饰主流。
(1)20 金银平脱唐代流行的高档装饰方法,(1)由汉代的贴金银片发展而来。
(1)做法是,将金银片剪刻成花纹,粘贴在漆地上,拼成图案,(1)再涂漆、研磨,使图案与漆地平齐。
(1)用以装饰漆器、铜镜,以至瓷器。
(1)21 雕漆相传始于唐的漆器品类。
(1)做法是,在器胎上涂以几十道、以至上百道大漆,(1)再于漆地上雕刻图案。
(1)分剔红、剔黑、剔犀、剔彩等多种。
(1)元以后,以剔红为典型的雕漆成为中国漆器的代表。
(1)22 磁州窑窑址在河北邯郸一带,是典型的民间窑场。
(1)宋金时代繁荣。
(1)装饰手法丰富,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1)图案往往简洁潇洒(1)。
在中原影响很大。
(1)23 影青宋元称“青白瓷”,(1)釉色白中泛青。
(1)器物多带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1)大量烧造于宋元时南方,(1)景德镇的产品最具代表性。
(1)24 皮囊壶辽代最有代表性的陶瓷器形,(1)又称“马镫壶”、“鸡冠壶”。
(1)有多种样式,(1)造型和装饰常模仿皮质容器。
(1)造型的演进体现了契丹民族的生活从游牧到半定居的转变。
(1)25 戗金银传统漆器品种。
(1)做法是,在漆地上刻划出图案,(1)于刻纹内上漆后,再填以金银箔。
(1)源头可上溯到西汉的针刻,(1)宋代作品已极精美。
(1)26 青花以氧化钴为呈色剂,(1)在坯体上绘画图案,上釉后,入窑烧制的瓷器。
(1)器物呈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效果。
(1)因蒙古族尚白、尚蓝,(1)在元后期成熟,并从此成为中国陶瓷的代表。
(1)27 满池娇表现“池塘小景”的绘画性图案。
(1)池塘中,莲荷盛开,并常配鸳鸯等水禽。
(1)图案因元文宗的御衣刺绣而定型,(1)是元青花等的重要装饰主题,(1)并延续到后世。
(1)28 渎山大玉海现存最大的古代玉容器。
(1)造成于1266年初,是蒙元重要的宫廷贮酒器。
(1)呈色青黑,杂以白斑。
(1)外壁碾琢波涛中的海龙、海马等。
(1)形象丰满,造型雄武硕大,重约3500千克。
(1)29 斗彩明以来的一种彩绘瓷器。
(1)装饰以釉下的青花和釉上的彩色组成。
(1)创始不晚于宣德年间。
(1)成化斗彩最负盛名,(1)产品多为秀雅的小型器。
(1)30 顾绣明清的一种着名刺绣。
(1)明后期,住在上海露香园的顾氏女眷多擅长刺绣,其绣称“顾绣”或“露香园绣”。
(1)绣针、绣线极其纤细,配色自然,(1)绣稿多取自绘画,作品以欣赏品为主。
(1)韩希孟是顾绣的代表人物。
(1)31 宣德炉明宣德年间(1)官府铸造的一批香炉等精妙铜器。
(1)铜料经多次熔炼,(1)有时,加入金银做装饰,(1)色泽美观,造型古雅、器形丰富。
(1)仿制品很多。
(1)32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
(1)以铜为胎,(1)经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
(1)花纹精巧,风格富丽华贵,(1)是明以来重要的工艺美术品种。
(1)33 《髹饰录》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艺专着,(1)作者为明代新安的着名漆工黄成。
(1)详细记录了制作漆器的工具、材料和方法,(1)也涉及了漆器的创作原则和漆器史。
(1)明末,嘉兴的杨明为它逐条作注。
(1)34 明式家具以明代硬木家具为代表的优质家具,(1)制作年代延续到清初,(1)以苏州作品为典型。
(1)品类繁多、注重选材、做工考究,装饰简洁,(1)造型洗练,尺度合宜,风格典雅。
(1)35 珐琅彩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
(1)基本为御用器,(1)一般先在景德镇烧成白瓷,(1)运到北京后,由宫廷画师以珐琅料绘制图案,再入窑第二次焙烧。
(1)作品精细华艳,富有宫廷艺术气息。
(1)雍正、乾隆时的水平最高。
(1)36 粉彩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
(1)用“玻璃白”在一些装饰部位打底,(1)以增加色彩的明暗对比,(1)绘制图案采用渲染法,又称“软彩”。
(1)雍正、乾隆粉彩声誉最高。
(1)37 吉祥图案一类表达美好生活愿望的图案。
(1)内容由题材的谐音、(1)寓意等手法组合而成。
(1)品类繁多,反映的观念也很庞杂。
(1)起源很早,到明清已极流行。
(1)38 大禹治水图玉山乾隆后期制作的陈设品,(1)为现存古代最大的玉雕。
(1)青玉质,高两米多,重逾五吨。
(1)据清宫藏宋代同名绘画设计,在扬州雕成。
(1)表现传说时代,开山治水的宏大场面。
(1)二、简答1 原始陶器的主要成型方法及其效果主要有捏制、泥条盘筑和轮制三种。
(1)捏制适于制作小型器物,(1)造型一般不规整。
(1)较大的器物常用泥条盘筑,(1)器物大多胎壁较厚。
(1)轮制出现较晚,它可使器物造型规整,胎体厚薄均匀。
(1)轮制有慢轮、快轮之分,前者早于后者。
(1)以快轮拉坯成型,可使胎体极薄。
(1)2 汉代漆器西汉前期至东汉中期为中国漆器的黄金时代。
(1)作坊遍布各地,以蜀郡和广汉郡最为着名。
(1)广泛进入生活,社会上层往往拥有极多。
(1)胎有木胎、竹胎和轻巧的夹紵胎,(1)器形丰富,出现了多子奁盒等优秀设计。
(1)装饰方法以彩绘为主,(1)也有针刻、扣口、金银片贴花和镶嵌等(1)。
装饰或严谨,或飘逸,题材以云气纹及云虡居多。
(1)3 两宋陶瓷风格典雅优美,(1)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顶峰。
(1)瓷窑众多,并涌现了一批面貌独特,艺术卓越的着名瓷窑,(1)造型大多洗练清新,仿古成为重要潮流。
(1)装饰题材千姿百态,缠枝花和折枝花出现最多。
(1)装饰技法无所不包,刻花、划花、印花、绘画应用最广。
(1)釉色丰富,在传统的白釉、青釉、黑釉以外,又增添了青白釉。
(1)釉质滋润粹美,不少高档产品甚至仅以釉为饰。
(1)4 元青花和蒙古族的关系中国的青花瓷起源虽早,但长期低靡。
(1)元代,骤然繁荣,这与蒙古族文化关系密切:(1)蒙古族尚蓝尚白,青花瓷恰为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效果;(1)蒙古族饮食豪放,元青花中大型器物数量众多;(1)蒙古族恶七重九,元青花的装饰带没有七层的,而九层的为数不少;(1)蒙古族习惯于迁徙,元青花中便于携带的造型颇多;(1)角端、云肩等一些题材也同蒙古族有关。
(1)多数元青花又烧造于浮梁磁局所在的景德镇。
(1)三、短语1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着名作品,作为礼器的琮、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性器物。
2 黑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
山东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最为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