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对一位幼儿园保育员的个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问题的提出
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儿童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保育员作为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她们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保育员具体的工作内容及其在儿童发展中的角色应得到的肯定和认识还不够。多数人如笔者,普遍倾向于把保育员与“打扫卫生,扫地抹凳”之类的工作联系起来。尽管现在这种观念有所转变,但“保育员也是教师”这一观念在人们心目中还是被打着一个大大的“?”。在做这个个案研究之前,这个问号也一直存在于笔者的心中。
今年。在西安市一所省级示范园的某一大班听课的过程中,笔者被该班教师与保育员之间交流和互动的默契深深触动。主班教师上课时,保育员一直在配课,或弹琴伴奏,或帮教师示范。或给能力稍弱的幼儿以个别辅导……主班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能及时得到保育员的正确回应。这名保育员的行为表现及其承担起的职责,给笔者以前形成的保育员仅仅和“打扫卫生”对等的观念造成了颠覆性的冲击,她的行为表现使笔者很想知道:她怎样认识她的工作?怎样界定她的本职工作?
目前,在我国,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政策性文件、条例,还是一些教育研究者出版的书籍、发表的文章等,都对保育员的职责范围及其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或建议。但笔者认为,这些要求或建议都是“局外人”从一个更加宏观、全面的视角,或者说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来要求或俯瞰“保育员”这一角色的,而没有“局内人”——保育员,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用平视的视角来看待或者倾诉自己所认为自身所应有的职责。因此,笔者选择了该班的保育员作为研究对象,想通过这名保育员自己对本职工作的认识来展现一种“局内人”的心声。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
本个案研究采用的是质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是“目的性抽样”。即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该研究问题是在笔者下园听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之前并没有想到要做保育员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以该研究的抽样方式有很大的随机性.属随机抽样。
(二)收集材料——半开放式访谈
收集材料的方法采用的是半开放式访谈。尊重对方不想被录音的意愿,本研究采用笔录来收集资料。访谈对象张老师(基于对研究对象尊重的原则.文中人物全部采用匿名形式),24岁,西安市人,先毕业于西安市的一所幼儿师范学校,之后进修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课程,在该幼儿园担任保育员已有两年时间。
三、研究结果
在访谈张老师的过程中,给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一句话和一种表情:她经常说“我们老师”或“我是老师”:她在访谈过程中始终在笑,或开怀大笑,或面带微笑,这样的表情也使得我们之间的谈话更加顺利和融洽。“我是老师”这句话以及她的笑容,成为贯穿这个研究报告的并行的两条主线。
(一)张老师的角色定位——“我是老师” .
1.“我是老师”
对于“幼儿教师”这个概念,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在幼儿园内,对3—6岁的儿童进行着唱歌、跳舞、弹琴、儿歌、画画等正式授课活动的,不用负责幼儿的饮食起居,在幼儿面前相当于小学教师之于小学生的一种角色。目前多数人,一想到“保育员”这三个字。就与“打扫卫生、照顾幼儿饮食起居、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等活动联系起来,而很少有人认为她们的行为对幼儿能产生如教师般的全面的教育作用。在对张老师的访谈进行到了最后阶段时,
笔者才发现了一个被我忽视了好多次的本土概念,而正是这个本土概念才体现出了她在幼儿面前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我们老师”。她在重复了好多次的类似于“我们老师都很喜欢孩子”、“我们老师心很齐”、“我们老师的努力在孩子身上能体现出来”之后,笔者才发现这是个很重要的本土概念。因为在最初听到这些话时,笔者一直以为她说的“我们老师”指的是另两位主班教师,而不包括她。在最终从“局外人”的角色中跳出来之后,经过询问才得知,“我说的老师当然包括我,我就是老师”。当问到“教师”和“保育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否一样时,张老师认为,“没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目标一样,老师和保育员一样都在教孩子,教孩子做人。老师主要管教学,保育员还要管孩子的生活,工作很细”。张老师认为自己在幼儿面前就是“老师”,因为她要“教孩子,教孩子做人”。另外,张老师的话中有一句“还要管孩子……”,经继续追问除了管孩子还要干什么时,她回答:“我还要配合马老师和王老师(马、王两位老师是该班的主班教师)上课.她们上课时我要弹琴伴奏、教能力弱点儿的孩子……”
张老师把自己在幼儿面前的角色定位为“教师”,认为自己会“教孩子”、“教能力弱点的孩子”,课后她在组织孩子喝水的时间会“边让孩子们喝水,边提醒他们上课时讲的一些他们还不太会的知识”。刚到幼儿园时,主班教师出去开会后,她“带着孩子复习一些儿歌,做律动,讲故事,做手指游戏”等等。“在幼儿园时间长了,看老师上课看得多了,我也会上课,但效果不太好(笑)”。被问及“您认为保育员是教师吗?”这个问题时,她很肯定地回答“是”,并说“保育员就是老师,我本身就把自己……认为自己是老师”。笔者认为,一名保育员只有把自己在幼儿面前的角色定位为教师之后,才能真正把自己全部的努力和激情发挥到教育幼儿的活动之中,才会真正体会到“我们三个人和三十个孩子是一个集体.我们高兴因为我们老师的付出能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2.我的本职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之后,对保育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的转变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保育员的工作内容“由侧重‘卫生消毒’变为侧重‘配班参教’;对幼儿由表面安抚到关注内在需求;由侧重‘保’到注重‘育…。对于“您做保育员前后对保育员的本职工作的认识一致吗?”这个问题.张老师承认职前和职后她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在来做保育员之前,我觉得保育员就是打扫好教室和院内的环境卫生,以及照顾好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其他的了。真正做了这个工作之后,我才知道不仅要做好这些,我还要给老师配课,做教具,要是老师出去开会,我还能帮老师上节课。”那么.在张老师的观念中,她的本职工作究竟包括哪些内容?笔者在对她观察之后已把自己之前形成的在现在看来是极其错误的“保育员和‘打扫卫生’对等”的观念彻底抛弃了,但她所认为的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内容究竟包括哪些方面?这是一个一直在吸引笔者把研究进行下去的主要原因。“卫生消毒、环境清洁、照顾儿童的生活起居”等活动是保育员的本职工作,但“给教师配课”、“制作教具”、“教能力稍弱点儿的孩子”、“提醒教师在上课时被她们所忽视的教学环节和幼儿”、“课前和教师商讨最适宜的授课方式”等等这些活动在张老师看来是否也是她的职责?其实,我们现在再来看“保育员”这三个字,其本身就蕴含着“既有‘保’又有‘育’,保中有育,育中含保,保教结合”这样的意思。保育员的工作职责或者说她们的本职工作包括的范围很广.就如张老师所说,“我的工作很细”。
“她(主班教师)上课前,我就提前给孩子们准备好纸笔。老师上课过程中我就看有哪些孩子在走神或做小动作,去悄悄给他们提醒一下。有些孩子不会做,我就会帮助能力稍微弱点的孩子。而且课后的喝水时间,我会提醒孩子一些不会的知识。对于不发言的(孩子),我会鼓励一下”。
“有时课前我还会提醒马老师是不是该准备什么样的教具了,还有一次,这学期刚开学的一个下午,孩子们都走了以后,马老师和我一起边翻着书边商量这学期该学习哪些歌曲和律动……总之.我能操心的都操心”。
从张老师的行为方式及话语中我们发现,现在的保育员所承担起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卫生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