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 会学 乐学修改(1)
徐长青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学会会学乐学——徐长青“数学广角(重复)”教学设计学会、会学、乐学——“数学广角(重复)”教学设计与思考徐长青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重复)”。
教学目标:“学会”:使学生借助贴近生活的情境,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会学”: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复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乐学”:通过丰富、直观的游戏活动,发展形象思维,提升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集合思想,初步理解集合思想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教学方法: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时,教师不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量代换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而应设置情境、安排游戏活动,营造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并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一、情景引入,感受新知1.播放课件:理发师的困惑某理发师正在给客人理发,就听门一声响,“叔叔,我和爸爸要剃头”。
门又一声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
这时,理发师抬起头一看,他很纳闷……师:你们猜猜,理发师为什么纳闷啊?期待生成:学生纷纷猜测,可能回答“我认为是他该给几个人理发”或是“该用什么顺序给他们理发”。
开始学生会觉得是四个,继续猜想,发现也有可能是三个人。
【设计意图:设计悬念,理解感受、鼓励猜想,引发多元思维。
】2.提出疑惑师:真有同学猜对了!可为什么是三个人?(教师此时应故作茫然状)期待生成:鼓励学生积极表述。
一般在几次回答之后就会有学生提到“爷爷”“爸爸”“儿子”的关系。
乐学、会学、善思、能用
乐学、会学、善思、能用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往往把课堂教学当作自己的教学活动空间,把课程教学活动界定为一种“认知活动”,从而忽视了课堂有效教学的决定因素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导致大量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无效或低效的状态。
这种现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普遍现象。
教师没有因教而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学生没有因学而获得有效的成长和提高。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掌握学习思想政治的方法,善于思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进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主体性的一部分,学生一旦拥有了某种兴趣,就会成为主体性在这一方面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就会主动、自觉、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问题。
实践证明,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的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的学习。
新课程中强调基于情景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设情景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让学生在“乐学”中生成知识、理解知识,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受新课程的启发,我在教学《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时创设让学生模拟古人物物交换的情景,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件物品,将课堂临时变成交换场所,要求学生只能用以物换物的方式自由交换自己想要的物品,然后总结交换的结果和体会。
由于学生对设置的情景非常感兴趣,积极准备和参与,在情景中深刻体会到古代物物交换的缺点,懂得了一般等价物及货币产生的必要性。
在情景体验的基础上轻松理解和掌握了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含义。
在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问题上,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买福利彩票中大奖、工资收入1500元与3000元的情景,让学生分析情景中人们的收入是否该纳税,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目前的起征点是2000元,并教会学生掌握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
【教育资料】徐长青“数学广角(重复)”教学设计学会会学乐学学习精品
徐长青“数学广角(重复)”教学设计学会会学乐学学会、会学、乐学——“数学广角(重复)”教学设计与思考徐长青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重复)”。
教学目标:“学会”:使学生借助贴近生活的情境,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会学”: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复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乐学”:通过丰富、直观的游戏活动,发展形象思维,提升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集合思想,初步理解集合思想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教学方法: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时,教师不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量代换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而应设置情境、安排游戏活动,营造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并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一、情景引入,感受新知1.播放课件:理发师的困惑某理发师正在给客人理发,就听门一声响,“叔叔,我和爸爸要剃头”。
门又一声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
这时,理发师抬起头一看,他很纳闷……师:你们猜猜,理发师为什么纳闷啊?期待生成:学生纷纷猜测,可能回答“我认为是他该给几个人理发”或是“该用什么顺序给他们理发”。
开始学生会觉得是四个,继续猜想,发现也有可能是三个人。
【设计意图:设计悬念,理解感受、鼓励猜想,引发多元思维。
】2.提出疑惑师:真有同学猜对了!可为什么是三个人?(教师此时应故作茫然状)期待生成:鼓励学生积极表述。
一般在几次回答之后就会有学生提到“爷爷”“爸爸”“儿子”的关系。
“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课题阶段总结8篇
“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课题阶段总结8篇篇1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课题“‘乐学善学会学活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课题旨在探索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并且能活学活用。
在此,我们对本课题的阶段性研究进行简要总结。
二、课题背景与目的本课题立足于当前教育现状,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单一、知识应用能力不强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书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实施过程1. 研究阶段在研究阶段,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同时也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我们团队还组织了多次研讨会,对课题的核心理念、实施策略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2. 实践阶段在实践阶段,我们在多所学校开展了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和学生反馈,对课题的理论进行验证和修正。
同时,我们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策略,使得课题的实践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课题阶段成果1. 学习动力提升:通过本课题的实践,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更加乐于学习,对知识的渴望更加强烈。
2. 学习方法改进:我们帮助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使他们善于学习和学会学习。
学生们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3. 知识应用能力提升: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了活学活用。
五、经验教训及改进措施1. 经验教训: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2. 改进措施: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完善评价制度,以更加科学、全面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会学、乐学”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会学、乐学”摘要: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学生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从而自主学习,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知识。
关键词:激趣;会学;乐学一、创设教学情境,“引趣、激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趣是第一步。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以“新”“异”来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要巧设导语、问题,用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学、乐学”的能力,课前笔者先让学生从家里或是网络上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并观察他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学生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都争先恐后地发言,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取长补短才能成功。
这样学生理解了课文,还能自己总结出课文的道理,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知识,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给学生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壁里,教师要因时、因地、因学生、因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地巧设课堂,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舒展的课堂。
”在舒展的课堂里,学生表达会自由新颖,思维开放鲜活,探究欲望强烈,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高见。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播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如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让学生先看课文的动画配朗读,然后谈谈观后的感受。
学生看的时候非常认真,一下子被故事所吸引,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于是笔者又让他们欣赏一遍。
有了两次印象深刻的观影后,学生开始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学生就在轻松的氛围里学到了知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以学定教,乐学善用
以学定教,乐学善用作者:孙廷锋来源:《教育艺术》2013年第09期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全国课改如火如荼地开展。
许多地区、学校都在探索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力图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一些地区和学校提出“高效课堂”、“有效课堂”、“品质课堂”、“智慧课堂”、“卓越课堂”等课堂模式。
对于这种情形,有人用八个字作了描述:一片繁荣、乱象丛生。
这样概括或许有些偏颇,但也反映了某些实情。
课程改革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和教师的对话中学习、交流,并能够主动参与到课程内容意义建构上来。
课程改革有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也有校长、教师自下而上的自发探索,希望在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同时,也能实现教学成绩的大幅度提升。
这样的课改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值得提倡的。
但在对中小学校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对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校长和教师反映的最大困惑是:尽管形式上课堂的确较以前更有趣了,学生也敢于发言了,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却很困难,有时甚至还不如传统教师“一言堂”的课堂。
也有教师反映,新兴的课堂模式难以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编写高效、实用的导学案也给一线教师带来许多困惑,在这些问题中,讨论最多的便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问题。
课改了,成绩却没能提升,高效课堂似乎并不怎么“高效”,这让许多校长和教师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怀疑。
不少校长谈到,说现在这些课堂改革有些影响力的,都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学校,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中心城区的重点学校,很多还是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
这种现象的确存在,那么,为什么许多城市学校不走“高效”的道路,反倒是边缘的乡村学校勇于扛起课改的大旗?种种迹象表明,传统课堂的改革并不乐观,因为传统课堂的“题海战术”、“灌输教学”等方式似乎更适合于提升学生的成绩。
贯彻“少教多学”理念,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与追求。
少教多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但是,做好了,却是利于教师,利于学生,利于学校,说得大一点,就是利国利民。
乐学善学会学心得体会报告善学善思善作善成心得体会(二篇)
乐学善学会学心得体会报告善学善思善作善成心得体会(二篇)对于乐学善学会学心得体会报告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进展,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局部,要着重培育学生在唱歌和感受音乐的力量,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育学生的远大抱负,陶冶情操,启迪情操,启迪才智,促进孩子们身心安康的进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二、教学任务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奇怪和好玩,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展仿照。
能随着熟识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响。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
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听辨不怜悯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洁描述。
4、倾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5、倾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响。
6、能够区分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7、倾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8、上好观赏课,通过观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的感染和鼓舞学生。
在上好观赏课的同时,仔细介绍民族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骄傲感。
9、学会课本上的全部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力量,进展制造思维。
教学难点:审美情操的培育,实践力量的培育,培育学生的制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力量。
四、学情分析:1、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奇事物都有着深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盼着。
2、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也许的了解。
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合集5篇)[修改版]
第一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着眼未来,求真明礼,张扬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校训:厚德、博学、笃行、至善自尊、自理、自立、自强尚礼博爱坚毅创新文明勤学协作进取诚信立身,自信成事诚信、博爱、砺志、自强校风:民主、和谐、求真、向上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勤奋、文明、健美、创新守纪求实,谦和进取和谐博学笃行合作进取和谐有序昂扬向上明理守纪睿智善行和谐奋进教风:敬业、爱生、严谨、奉献踏实、创新、进取、进取科学、严谨、民主、和谐爱岗敬业,乐教精教爱生严谨善诱创新敬业严谨博学善导敬业爱生博学善教启智创新学风:勤奋、善思、博学、践行乐学、多思、探索、求新严谨,博学多思。
有恒深思求异、静思乐学勤学好问善思苦练乐学厚积自主、合作勤学、好学、严谨、博学第二篇:校风、校训、学风、教风校风团结勤奋务实创新团结——通力合作互相促进团结奋进力争上游勤奋——争分夺秒努力学习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务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力戒浮夸真抓实干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校训健康聪慧健康——身体健康聪慧——勤奋努力高尚——理想崇高快乐——学习快乐高尚心理健康博闻强识情操高雅生活快乐快乐语言健康聪明智慧品德高尚成长快乐教风爱生敬业乐教勤研敬业——刻苦钻研因材施教治学严谨施教科学爱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乐教——乐于教学积极向上寓教于乐实事求是勤研——勤于研究不断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学风勤学好问乐学精思勤学——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好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乐读——乐读会读善读善思——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第三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习惯/责任/立德/砺志、荣誉/国家校训乃一校之魂。
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
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
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能为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校训是学校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学校德育的一种载体,校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乐学操作手册
人教乐学操作手册摘要:一、引言二、人教乐学操作手册概述1.产品定位2.功能特点三、操作步骤与技巧1.注册与登录2.课程学习1.浏览课程2.选择课程3.开始学习3.课程笔记与收藏1.添加笔记2.整理笔记3.收藏课程四、互动交流1.发表评论2.问答区互动3.加入学习小组五、个性化设置与辅助功能1.设置个人头像与昵称2.修改密码与绑定手机3.使用辅助工具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1.网络连接问题2.学习进度同步问题3.账号安全问题七、结语正文:一、引言在数字化时代,线上学习已成为越来越多人获取知识的途径。
人教乐学作为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人教乐学操作手册,帮助您轻松上手,充分利用这一学习工具。
二、人教乐学操作手册概述1.产品定位人教乐学是一款专注于K12教育领域的在线学习平台,旨在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平台汇聚了全国各地优质的教学资源,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科,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2.功能特点人教乐学具有以下功能特点:(1)丰富的课程资源:平台上有数千节优质课程,涵盖各个学科,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个性化推荐: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等因素,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程。
(3)互动学习: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发表评论、提问,与其他学员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4)课程笔记与收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添加笔记,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记录。
同时,还可以收藏感兴趣的课程,方便随时查看。
三、操作步骤与技巧1.注册与登录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邮箱等方式注册人教乐学账号。
注册成功后,使用账号和密码登录平台。
2.课程学习(1)浏览课程:进入人教乐学平台后,用户可以根据学科、年级、课程类型等条件筛选课程。
(2)选择课程:在课程列表中,点击课程封面,可以查看课程详情。
点击“加入学习”,即可选中课程。
(3)开始学习:选中课程后,点击“开始学习”,进入课程播放页面。
想学,乐学,会学,爱学——浅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019年20期┆211 教法研究 想学,乐学,会学,爱学 ——浅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邓 平摘 要: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刚跨入小学门槛的一年级学生,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怎么去引导、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在往后的学习历程中轻松驾驭呢?我认为首先是兴趣引导,使学生想学,接着师生要和谐民主,使学生敢说乐学,然后善于架梯,使学生会学,最后要最好评价,使学生爱学!关键词:主动参与;兴趣引导;和谐民主;善于架梯;合理评价古人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饭只需,教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合理科学的帮助一年级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夯实双基,提高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今年我用实践证明,从研究学生自主有效性预习的学习习惯入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以下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兴趣引导,使学生想学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又是兴趣的先导,是保证人们探索求知世界最隐秘的动力。
而好奇是人的本能,人皆有之,对于活蹦乱跳的一年级小学生,兴趣更是重中之重。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 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不能持久集中的,兴趣容易转移,要使他们能坚持做好课前预习,并养习惯,需要让学生明确,怎样预习才有效,并让他们尝到预习的好处,为此,我设计了适合班级学生学习特点的预习卡,从朗读课文、分析生字、质疑等几个方面入手,并一步一步教以方法,让刚入学的孩子先明白预习是怎么一回事!为使预习不流于形式,会在前一天把预习卡给学生,教学中,经常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优秀预习卡的展评,指导,讲学生的优秀预习作业直接展示出来,课后还抽取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展示在班级,并给予奖励,让学生欣赏、交流,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有时候还拍成照片,放到家长QQ 群展示,让家长对预习卡也有更多了解,借助家长的力量,激励学生认真做好预习任务。
乐学 能学 会学
乐学能学会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乐学、能学、会学,从而增强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呢?一、激发童趣,诱导学生乐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是教学活动能否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完成的根本保证。
1.正确运用教师的情感,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要热爱、关心、尊重学生,适时向学生流露自己的爱。
例如课堂提问,学生回答正确流利的,投去赞赏的目光或点头,学生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太好的,投去启发期待的目光、鼓励的目光或亲切地抚摸,使他们消除紧张的心理,让其继续回答。
如果教师在授课中再富有激情,那就会使学生感到一种爱的鼓舞、情感的交融和满足感,从而迷恋教师,迷恋该学科的学习。
2.运用知识魅力,诱发学生学习乐趣,促进学生全过程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和机会引导学生去研究、发现、探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乐学。
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这样导入:“现在我们来做猜谜的游戏。
”同学们听了很高兴,个个坐得端端正正高兴地听教师讲述:“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和一些乒乓球,不论同学们在盒子里放进几个乒乓球,只要你拿出其中的几个,并告诉我这几个乒乓球占原来盒子里乒乓球个数的几分之几,我就能猜出你们在盒子里放了几个乒乓球。
不信,试试看。
”结果,我一一准确地猜了出来。
这时,大家惊奇了,这种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但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生的内驱力。
另外教师还要精心组织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和评价,以激起学生生理愉悦,从而达到学生全过程参与的目的。
二、解决矛盾,鼓励学生能学1.设计好“果子”的高度教师要深刻理会知识的结构体系及新知的生长点,另外,还要精心地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的盲点,力求把问题创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能与学生认识结构中某一旧知相联系,又能保证学生‘跳起来’摘到”。
乐学易学会学
乐学·易学·会学——浅谈对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那么,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教育专家、学者对一堂好课有不同的定位,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我不敢妄自定论。
结合自身教学改革、实践,我认为可以通过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是否“乐学、易学、会学”来评价一堂好课。
一、乐学学生能否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要求教师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
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要我学习”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习”的主动局面。
要求地理课堂能够做到: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首先,为确保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个人的成绩、个人的独特方法和能力上,而不要强调与别人进行比较,应突出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的价值,而不要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
其次,教师还要经常赞赏和倾听。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钦佩、赞美、尊重”,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渴望被他人认同、理解、称赞的内心需要。
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很有创意的回答,作为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赞赏,这也是对其他同学的鼓励。
即使回答不准确,教师也不要随意打断,更不能嘲笑,而应积极引导,表示出对学生的尊重。
当然,良好的课堂氛围不等于是对学生放任不管,这需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充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把课堂教学调控到最佳状态。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
同化与顺应: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同化与顺应: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林传忠
【期刊名称】《福建教育》
【年(卷),期】2022()36
【摘要】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根据皮亚杰认知理论,可将其划分为两个结构类型:同化类与顺应类。
教师可通过充分解读和把握教材的编写体系,梳理与构建同化类与顺应类知识的结构关系,从整体出发实施教学,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林传忠
【作者单位】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想学·会学·乐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点滴谈
2.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3.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区域推进创立“教学生学”教学新范式的思考与实践
4.让学生“学对、学会、会学”——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5.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现实与挑战——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
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1、求知:乐学(兴趣、习惯、毅力);学会(止水、能力、方法);会学(路径、质量、时间)学会求知即学会学习。
学会掌握认识(即“知”)的工具,掌握终身不断学习的工具,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
同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依赖性强,还是主动积极、独立性强,它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学习的成效。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与应用,而迁移与应用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如果学生的经验不足以掌握某一原则,他的经验背景就必须扩大。
”人的学习由感知到理解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发展过程的一次飞跃,二从学习的理解到迁移与应用的过程是一个抽象到具体化的过程。
是比上一次难度更大更复杂的飞跃。
2、做事:计划(在哪,去哪,怎么去);执行(调节控制、信息反馈、持续学习);负责(信念、规则、意志)学会做事,用一种善始善终的态度认真地对待和处理各种事务,坚持不懈并力求完善。
3、共处:信心(自知之明,知人之智,学有专长),孝心(理解、尊重、感恩),诚心(诚实、守诺),三个多想(多想他人优点,多想他人对自己的好处,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共处,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即学会对话、学会交流、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方法处理矛盾,解决问题。
4、做人:身心健康(一个微笑、一项艺术爱好,两项体育技能)学会做人事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发展的目标是人的完整实现,即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流、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象、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乐学 会学 勤学
乐学会学勤学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乐学、会学、勤学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这三个品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更能够塑造我们的品格和人生态度。
本文将从乐学、会学、勤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大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一、乐学乐学,就是要用一颗喜欢学习的心态去对待学习。
乐学不仅仅是指尝试用快乐的心态去学习,更是意味着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
一个乐学的人会因为获得新知识而感到快乐,会因为解决难题而感到满足,会因为掌握新技能而感到自豪。
乐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去面对学习,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要做到乐学,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对所有学科、所有领域都兴趣盎然。
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对某些领域的兴趣使自己变得乐学。
我们可以在学习中寻找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内容,或者尝试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学习,这样能够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
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成绩来获得成就感,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乐学。
二、会学会学是指具备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学习是一种技能,而会学就是在这个技能上的表现。
一个会学的人,不仅能够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能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会学是学生必备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考试,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要做到会学,首先需要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相同,我们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总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学习。
我们也应该学会利用各种资源,比如图书馆、网上资料等,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
我们还应该学会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这些都是会学的重要内容。
会学也包括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同时还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和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勤学勤学是指坚持不懈地学习。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和坚持。
如何让学生要学、会学、乐学
回顾 过去 传统的教 学方式 , 是让 学生 在学 新课标 实施的实践 证明 , 学生 自主学 习能 力的培养 是新 课标 下教学 过程 的一 大鲜 明特 会上狠 下 功夫 , 多地 强调知 识的 掌握 , 过 却造 点, 而这 一特 点的体现 , 以从 学生 的要学 一 就 了大 批 高分 低能 的学生 。而 现在新 课标 下 可 是 会学 ”上 去掌 握 会 学一乐 学去 逐步 达到培 养学 生 自主学 习能 的教 学 , 必 须 使学 生在 “ 知识 , 知 识和 能 力 、过 程和 方 法 、情 感和 从 力 的 目的 。 价 值观 上 去全面提 高 学生 的素 质 。正 如美 国 心理学 家布鲁 纳 告诉 我们 : 教 学不能 是讲 解 “ 1激发 学生 “ 要学 ”的愿 望 孔 子 日 : 知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 大 教 式 的 , “ ” 不应 当使 学生被 动地 接 受知识 , 而应 当 育 家 爱 因斯 坦 也 说 过 : 兴 趣 是 最 好 的 教 让 学生 自 “ 主地 把事物 整理就绪 , 自己成 为发 使 ”就 自己现在 所 执 教 的语 文教 学 使 我 师。 教学 的实践 又使我体 会到 ,好 之” 现者。 ” “ 和 “ 趣 ”才 是学 好 的开 始 , 是培 养 学生 体 会 到 , 学生 通 过 自读 、 自悟 、 自学 、探 兴 才 让 自主学 习 能力 的起 点 。而 要 做 到这 一 点 , 首 究 , 深 对 教 材 的 感悟 , 学 生 自己发 现 问 加 让 再通 过 小组 之 间的合 作 交流 先就 必须 与过去那种孤 立 、 闭、 固、 封 凝 僵化 题 、解决 问题 , 等种种 旧的教育思想决 裂 , 从根本 上树立起新 取 长补 短 、互 相 影 响 、各有 所 获 , 对语 文 而 的 教学 理念 , 构建 开放 而 富 有活 力 的教 学 方 知 识的把 握 , 不单 一地靠 教 师的讲 解去 掌握 , 这样淡化 法, 才能 吸引学生 “ 要学 ” 《 文课程标准 》 。语 指 而靠 学生 自己通 过感悟 去获取知识 , 而 这也 就是让 学 出 : 生是语 文学 习的 主人 , 学 语文 教学 应激 发 教 学意识 , 强化学 的主 动性 , 学生的学 习兴趣 , 注重培养 学生 自 主学 习的意 生 “ 学 的妙 处之 所 在 。例 如 : 在教 学 会 我 识和 习惯 , 为学生 创设 良好 的 自主 学 习情 境 。 六 年级 语 文 《 草船 借 箭 》一 文 时 , 生通 过 学 为激 发学 生 学 习的 兴趣 , 我带 领 学生 走 出课 自读 、 自悟掌握 了用人物 的言 行体 会其性 格 我就 趁 堂, 去观 察大 自然 , 观察社 会 , 察生 活 , 他 特 点的 方 法 。为 了进 一 步掌 握 方 法 , 观 让 们用 书面 、 口头或 图文 等各种 学生 喜欢 的方 热 打 铁 , 学生 自学 《 相 如 》一 文 , 学 让 蔺 让 使 式表达他们 的观 察所得 。无论表达水 平高低 , 生 自读 、 自悟 、 自学 、探 究 , 学 生通 过 人
乐学 会学 博学
乐学会学博学乐学会学博学——引领学习新时代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习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学习是提高自身素养、开拓自身眼界、增长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
而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学习的方式和途径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纸质书籍到网络学习、在线教育等,新的学习方式层出不穷。
为了适应并引领这个时代学习的新趋势,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学习,怎样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这个问题面前,乐学、会学、博学成为了当今时代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何为乐学?乐学,首先是愉快的学习,通过愉快的体验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很多人遇到学习一件事情时,总是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兴趣。
而乐学就是要改变这种现象,让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以愉快的心态主动去接触学习,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乐学注重的不是追求短时间内学习的成绩,而是通过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的态度去追求学习的全面发展。
那如何实现乐学呢?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选择在网络上搜索各式各样的学习视频、音频等,拓宽自己的学习渠道,丰富学习方式。
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学习体验,可以邀请朋友一起学习,组建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学习问题,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我们需要及时调整学习的心态,不要给学习设定太多的压力,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使学习变得更加愉快。
乐学是学习的开始,而会学则是学习的过程。
什么是会学?会学是指具有一定学习方法和能力的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合理的学习策略,高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并发展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会学成为了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学习素质,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学习效率,更关乎个人的终身学习能力。
乐学、愿学、能学、会学:小学数学教学“四部曲”
乐学、愿学、能学、会学:小学数学教学“四部曲”
黄冠富
【期刊名称】《教育家》
【年(卷),期】2016(0)43
【摘要】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更是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的
需要。
【总页数】2页(P78-7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四部曲;数学日记;数学学
科
【作者】黄冠富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宝城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浅谈小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四学——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J], 兰玲
2.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 [J], 陈再锋;
3.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谈《车工工艺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J], 黄浴梅;
4.愿学·乐学·学会·会学——经济数学基础教学反思感悟 [J], 沈小青
5.愿学、会学、乐学: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探究 [J], 杜吉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从学会、会学中得到学习的乐趣——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角色转变刍议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是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学会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享受学习过程的主要场所,是师生双方通过互动交流,擦出智慧火花的阵地。
关键词:减负增效高效课堂学会、会学、乐学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联系性的,统一指向人的发展,三者缺失任一维度,都会损害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个教师都应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明确教书育人的目标,从深刻领会三维目标入手,迅速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改变教法、学法,真正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他们学会、会学、乐学。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首先,从学生一个时段的学习来看,应是学有所得:学生对知识、技能、能力从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能到能的提高、进步,练习、检测效果好,简单说就是“学会了”;其次,从对其一生发展看应是学有所用,新课程强调的“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终身学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简单说就是“会学了”;再次,就是从学习过程看应是学而有乐,而不是教师教得“千辛万苦”,学生学得“苦不堪言”,教学活动应该真正落实“减负增效”的精神,让学生觉得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享受,简单说就是“乐学了”。
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会学、乐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的价值追求。
但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会了”是否就是“会学了”、学生在学习中是否“乐学”呢?如何正确看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这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呢?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学习所得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
一、做课堂的引导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应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课堂40分钟,一般都是教师把握了全局,把自己原本设计好的内容一点一滴的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这样的教育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失去了主动性,也难有积极性。
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场景1] 教师一言堂的复习课老师按部就班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系统归纳整理了一遍,让学生对这一块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加深记忆。
之后针对知识点将之前学生做好的习题简单讲解,正好是所讲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在这堂课中,老师花了不少心思整理,但学生大多数昏昏欲睡,课堂效率很低。
经过认真的反思后,本人意识到,另一个班不能再用这样的模式,得让学生动起来。
[场景2]学生自己讲的复习课[教师叙述]这堂课我们要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做个系统的复习和回顾,但这堂课我要同学们自己来讲,我们就以习题为载体,请同学们自己讲解归纳,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位同学掌握的最好。
讲完后,全班同学都有了精神,连之前有些趴在桌上的同学也抬起了头,一是怕会叫到自己,另一方面,其实每个学生都也有表演的欲望,这能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第一题: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A粒子半径:Na+>K+>Cl->S2- B稳定性:HF>HCl>HBr>HIC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D碱性:KOH>Ca(OH)2>Mg(OH)2>Al(OH)3[学生]:答案选A,[教师引导]:说出理由,归纳出其中的原理[学生]:粒子半径比较,一般先判断电子层,电子层多,半径大;当具有相同电子层的时候,一般核电荷数越大,半径反而越小。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上,看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与氢化物比较相同。
碱性强弱则看金属性,金属性越强,所对应的碱碱性越强。
教师引导]:回答的非常好,那么这些规律总的说来其实就是我们所学的哪个规律?[学生] :元素周期律。
[教师引导]:很好,要掌握元素周期律就要结合元素周期表,掌握元素变化的周期性和规律性。
至此,我所要讲的一部分知识点已经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来了,学生接受的效果也好多了。
同样的其他知识点也由学生一一归纳。
场景一中,老师花了很多心思给学生系统的知识点归纳和整理,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却很不好,因为这里学生是在被动接受知识,又是习题课,很多学生自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不愿意听,整堂课气氛萎靡,效果自然很差。
但场景二中,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自己讲,整堂课上下来,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很活跃,原本枯燥的习题课也变得生动有趣了很多。
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课堂应该还给学生。
当一个老师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之后,学生就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路难免会脱离老师的思路,一旦脱离很难再跟上,这样的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但如果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课堂的思路就由学生自己来把握,自己的思路自己会清楚的多,也容易理解的多,而这个过程中,老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那样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高了,自然课堂效率也就高了。
二、从实验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
因此,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问题,并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场景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药品和仪器:KMnO4(0.O1mol/L)一吸管;H2C2O4(1mol/L)一吸管; H2C2O4(0.1mol/L)一吸管;六穴反应槽。
实验操作:将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到两个反应槽后,向其中分别滴加两种不同浓度的草酸溶液,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
如上所述:该实验的目的非常的简单,就是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实验目的达到后,有一位前排的学生突然站起来,提出了问题:[学生] 为什么高锰酸钾的褪色不是逐渐褪色,而是先慢后快呢?[教师]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有哪位同学能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教师引导]:什么条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如何证明?[学生]:升高温度和使用催化剂。
(浓度的影响已经排除,因为本实验就是研究浓度的影响。
)通过测温没有温度的突然升高,影响因素只能是催化剂。
[教师引导]:哪一种物质是催化剂。
解决过程:原溶液的离子: K+,MnO4-,H+,SO42-,C2O42-;反应新产生的离子:Mn2+[学生]:原来的离子不会催化,否则开始褪色就很快,是新产生的Mn2+达到一定的浓度时起了催化作用。
[教师引导]:如何证明是Mn2+的催化作用。
[学生]:在实验开始时加入可溶性的锰离子盐。
[教师引导]:硫酸锰和氯化锰中哪个是正确的,为什么?[学生]:硫酸锰,因为必须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氯化锰中有体系中没有的氯离子的干扰。
[教师引导]:如果是氯化锰,我们还需要怎样处理……本节课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不在我的设计之中,但作为一种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资源,本人及时抓住机会,注重引导,适时适度设置悬念,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兴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案例让我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问题的提出者,教师是解答的引导者,教师的层层追问给学生创设一种问题情景,启发学生不断探索、发现、总结,激活学生的思维,将结论的发现权交给学生,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又能诱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中学化学实验本生是一种探究性活动,是有效实施中学化学教学目标乃至整个中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并可给本来就魅力无穷的化学实验增添更大的生机,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也可以把化学学习的时间延续到45分钟外。
三、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使学生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实施创造性教学,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的发展源的‘机灵点’,使学生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化学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而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发散性思维,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活化”和发展。
[场景4]:《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第二单元关于原电池的教学,在学习完原电池的基本原理之后,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把3mol/LNaOH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然后分别投入纯铝片和表面沉积有铜的铝片各一片,让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后者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前者快,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能否设计出比较活泼的金属作正极、不活泼的金属作负极的原电池?”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或者非金属作正极,这是学生熟知的。
所以问题一提出,马上有学生认为不可能设计出这样的原电池。
但也有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以下设计方案:如果把铜换成比铝活泼的镁呢?镁、铝作电极,浸入NaOH溶液中,镁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铝强,但镁不跟NaOH溶液反应,所以铝作负极、镁作正极。
用实验验证之,果然符合。
教师又提出了问题钝化,“还有其他方案吗?”学生的讨论更激烈了。
有学生联想到铝遇冷浓HNO3又设计出另一种方案:铝、铜作电极,浸入浓HNO溶液中,铝的金属活泼性虽比3钝化作正极,铜作负极。
学生迫不及待的想用实验进行验证,铜强,但铝被浓HNO3由于没有准备化学药品,我答应学生在下节课上用实验验证。
在此过程中学生跳出原有知识的框框,结合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创造性思维,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维目标”构造了一个全面育人的框架,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