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既然心理已经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 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 过错。 30
4、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 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译: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做起来不熟练的, 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 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才有吗?
18
乐事琐事
直接抒情 典故
情深意切,悲恻动人
19
5、文章借画竹阐发了哪些创作思想?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本文借画竹阐发了两个方面的创作思想:“胸有成竹” 和“心手相应”。前者:“故画竹必先……少纵则逝矣。” 其含义是:心中要有事物完整鲜明的形象,灵感来时,要适 时捕捉,一气呵成,使胸中的形象成于笔下。后者:“夫既 心识其所以然,……不学之过也。”。其含义是:要努力学 习,在实践中逐渐做到熟练地掌握技巧 。 启示:我们在作任何一件事前,都要对预作之事认真分 析,掌握客观事物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预先做好充分的思想 和物质准备,对所要做的事“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克服盲 目性、无目的性和无把握性。
副词,却 竟然
就是 就 代词,代“画家” 代词,他的 代词,自己
1、乃见其所欲画者
2、岂独得其意
3、而予亦悔其随之
4、以追其所见 5、其所以然 6、岂独得其意
代词,代“画家”
代词,代提到的事情 代词,代文与可
28
“然” “以”“之”的意义和用法
1、 然 自视了然 ……的样子 予不能然也 这样 然二百五十匹绢 然而 2、 以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把……… 与可以书遗予曰 把…… 吾将以为袜 把……当作 3、 之 竹之始生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一寸之萌耳 生而有之也 代词,代节叶 临事忽丧之 语气助词,补足音节 士大夫传之 代词,指与可之言 29 而读书者与之 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
5、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 非耶?
译:如今您寄托意蕴在这幅竹画上,我认为您是深知 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
6、袜材当萃于子矣。
译:做袜子的材料将汇集到您那里去了。
7、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译:苏先生可真会说啊!但二百五十匹绢,我将用他们买些31 田回家养老啊!
32
本文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
睹物思人的悲痛,写得庄谐相衬,情 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 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
11
朗读课文
12
文中下列蓝色字的音要注意 与可以书遗余( wèi )
近语士大夫( yù ) ①告诉 ②告诫 萃( cuì 寒梢( shāo ) )
斤斧何曾赦箨龙( tuò ) 畴昔( chóu )
大家知道,在中国文化里,有许多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植物。 如“春 风 一 家 桃 李 杏”“岁 寒 三 友 松 竹 梅”,它们早就成 文人墨客、高雅之士歌诗书画中的常客。
竹--------更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节的特性,成为了我们中华 民族虚怀若谷、发奋进取的崇高气节的象征。“未出土时先有 节,纵凌云处亦虚心。” 的竹早就是文坛盛宴的座上宾。 1
) 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 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 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 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 “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 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 情谊。 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 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 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 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与子由皆从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 23 D 文中有“子由未尝画也”为依据 作者意与法兼得。
6
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父 亲苏洵早有文名。 同王安石一样,苏轼对北宋的局势 也感到不安。 然而由于他所处的中等地主阶层的 地位,不愿过多触犯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同时他三十岁以前大部分时间过的书房 生活,对社会国家强兼并而引起的危机, 远没有王安石看得清楚,因此,他反对 急进措施。王安石变法,他上书反对, 被捕入狱,出狱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接触了下层人民,但政治上的挫折,也 助长了他逃避现实,怀才不遇的情绪, 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wenku.baidu.com《赤壁 怀古》等名篇。
5
文与可(1018~1079),苏轼的表兄弟,墨 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 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 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 州(今河南淮阳)。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 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后改知徐州,元 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已去世。 七月七日苏轼晾晒书画时,见到文与可在洋 州赠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 乃写一情深意切,悲恻动人之文。
8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 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 家”。 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 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传世。 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 的《赤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 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
9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 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 为北宋诗坛骄傲。 家”领衔人物。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
三、掌握重点词语
给与,馈赠。 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兼词,之于。 2、投诸地而骂 话柄。 3、以为口实 许可,答应。 4、而读书者与之 证实。 5、余因而实之 代词,如此的,这样的。 6、月落庭空影许长: 动词,对某某说。 7、近语士大夫: 8、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副词,就。 9、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从前。
13
笔砚( yàn )
喷饭( pēn )
结构分析
一、述文与可绘画理论与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叙二人诗歌赠答、书札往来,交代 《筼筜谷偃竹图》的由来。 三、述作记缘由,抒悲怆之情。
14
阅读思考
1、文章题目为“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但真正 写画竹的不多。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和结构?
先议“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这是画 《谷偃竹图》的基础;中间是叙二人的诗歌赠 答,书札往来,交待《偃竹图》的由来和有关 趣事;后是写见画思人,抒发悲怆之情,通篇 以画相串,以怀念友情为中心,显得形散神不 散,做到了自由挥洒和谨守章法的完善结合。
25
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现象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形容词做动词 ,老,养老 (2) 余因而实之 形容词做动词 ,实,证实 (3) 与可厌之 形容词做动词 ,厌,厌恶 (4)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名词作状语,蜩腹蛇腹,像蝉破壳而出,蛇腹长出鳞 一样。 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5) 初不自贵重
意动用法 ,贵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16
3、 叙事中融注感情,此文对文与 可表达了哪些感情?
对他的艺术造诣的钦敬之情, 对他的为官清廉、淡泊名利、不图 享乐的称赞 对他的去世极大的悲痛。
17
4、文章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感情?
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对二人 零碎的往事回忆,捕捉往事中二人思 想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发生的心灵相通 的点点琐事趣事,在“乐”事的叙述 中凸现二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而这 个“乐”又与失友的“悲”形成了反 差,更显其悲,愈见其动人。 同时作者还借助典故抒发感情, 最后还利用故人遗物来引发哀思,直 接抒发感情。
五、翻译下列句子
译: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像剑 拔出鞘一样长到八尺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
1、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2、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 竹乎
译 :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 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
3、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 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4
指出下列语句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通“殁”,死亡 1、 与可没与陈州 通“稍”,稍微 2、 少纵即逝矣 1、 初不自贵重 古:以„为贵重 ;今,价值高 2、 月落庭空影许长 许,古:这样;今,也许 3、 废卷而哭失声 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4、 吾将以为袜 古:把……当作;今,认为 5、 发函得诗 古:打开;今:发送 古:赞成;今:给 6、 而读书者与之 古:赠送;今:遗失 7、 以书遗余曰
有人无竹不能活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2
3
4
据有关史料说,他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 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 同天气里的变化和姿态。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人, 富有生气。他的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与可画竹时,胸中有 成竹。”这就是说,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 中了,即“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0
6、文章主旨是什么?
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对 “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创作思想的 理解,指出“艺”与“道”的密切关系。 又通过叙述文与可的轶事和二人间的交往, 表现了他的品德、个性,因旧谊深厚,故 睹物思人,抒发深切的悼念之情。
21
课堂练习
22
一.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5
2、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塑造了文与 可怎样的个性特点?
文中通过三件轶事表现文怀可的个性: 1)、将求画者送来的缣素视为袜材,对求 画者多不感自行而觉讨厌。——脱俗,淡泊。 2)、作者与文与可关于“万尺竹”之辩, 由诗书往来之中,既见其才情过人,又见风 趣,旷达。 3)、与可赠画给作者,作者还之以诗,可 见对挚友情谊之深,为人的无拘、率直
26
“为”的意义和用法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动词,描画,勾勒。) 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动词,写作) 3、余为徐州 (当、做,可译为到某地做官) 4、而予以为有道者 (动词,认为) 5、吾将以为袜 (以之为,把……当作…… )
27
“乃” “其”的意义和用法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2、乃见其所欲画者
4、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 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译: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做起来不熟练的, 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 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才有吗?
18
乐事琐事
直接抒情 典故
情深意切,悲恻动人
19
5、文章借画竹阐发了哪些创作思想?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本文借画竹阐发了两个方面的创作思想:“胸有成竹” 和“心手相应”。前者:“故画竹必先……少纵则逝矣。” 其含义是:心中要有事物完整鲜明的形象,灵感来时,要适 时捕捉,一气呵成,使胸中的形象成于笔下。后者:“夫既 心识其所以然,……不学之过也。”。其含义是:要努力学 习,在实践中逐渐做到熟练地掌握技巧 。 启示:我们在作任何一件事前,都要对预作之事认真分 析,掌握客观事物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预先做好充分的思想 和物质准备,对所要做的事“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克服盲 目性、无目的性和无把握性。
副词,却 竟然
就是 就 代词,代“画家” 代词,他的 代词,自己
1、乃见其所欲画者
2、岂独得其意
3、而予亦悔其随之
4、以追其所见 5、其所以然 6、岂独得其意
代词,代“画家”
代词,代提到的事情 代词,代文与可
28
“然” “以”“之”的意义和用法
1、 然 自视了然 ……的样子 予不能然也 这样 然二百五十匹绢 然而 2、 以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把……… 与可以书遗予曰 把…… 吾将以为袜 把……当作 3、 之 竹之始生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一寸之萌耳 生而有之也 代词,代节叶 临事忽丧之 语气助词,补足音节 士大夫传之 代词,指与可之言 29 而读书者与之 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
5、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 非耶?
译:如今您寄托意蕴在这幅竹画上,我认为您是深知 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
6、袜材当萃于子矣。
译:做袜子的材料将汇集到您那里去了。
7、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译:苏先生可真会说啊!但二百五十匹绢,我将用他们买些31 田回家养老啊!
32
本文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
睹物思人的悲痛,写得庄谐相衬,情 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 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
11
朗读课文
12
文中下列蓝色字的音要注意 与可以书遗余( wèi )
近语士大夫( yù ) ①告诉 ②告诫 萃( cuì 寒梢( shāo ) )
斤斧何曾赦箨龙( tuò ) 畴昔( chóu )
大家知道,在中国文化里,有许多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植物。 如“春 风 一 家 桃 李 杏”“岁 寒 三 友 松 竹 梅”,它们早就成 文人墨客、高雅之士歌诗书画中的常客。
竹--------更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节的特性,成为了我们中华 民族虚怀若谷、发奋进取的崇高气节的象征。“未出土时先有 节,纵凌云处亦虚心。” 的竹早就是文坛盛宴的座上宾。 1
) 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 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 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 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 “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 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 情谊。 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 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 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 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与子由皆从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 23 D 文中有“子由未尝画也”为依据 作者意与法兼得。
6
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父 亲苏洵早有文名。 同王安石一样,苏轼对北宋的局势 也感到不安。 然而由于他所处的中等地主阶层的 地位,不愿过多触犯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同时他三十岁以前大部分时间过的书房 生活,对社会国家强兼并而引起的危机, 远没有王安石看得清楚,因此,他反对 急进措施。王安石变法,他上书反对, 被捕入狱,出狱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接触了下层人民,但政治上的挫折,也 助长了他逃避现实,怀才不遇的情绪, 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wenku.baidu.com《赤壁 怀古》等名篇。
5
文与可(1018~1079),苏轼的表兄弟,墨 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 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 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 州(今河南淮阳)。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 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后改知徐州,元 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已去世。 七月七日苏轼晾晒书画时,见到文与可在洋 州赠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 乃写一情深意切,悲恻动人之文。
8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 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 家”。 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 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传世。 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 的《赤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 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
9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 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 为北宋诗坛骄傲。 家”领衔人物。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
三、掌握重点词语
给与,馈赠。 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兼词,之于。 2、投诸地而骂 话柄。 3、以为口实 许可,答应。 4、而读书者与之 证实。 5、余因而实之 代词,如此的,这样的。 6、月落庭空影许长: 动词,对某某说。 7、近语士大夫: 8、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副词,就。 9、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从前。
13
笔砚( yàn )
喷饭( pēn )
结构分析
一、述文与可绘画理论与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叙二人诗歌赠答、书札往来,交代 《筼筜谷偃竹图》的由来。 三、述作记缘由,抒悲怆之情。
14
阅读思考
1、文章题目为“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但真正 写画竹的不多。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和结构?
先议“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这是画 《谷偃竹图》的基础;中间是叙二人的诗歌赠 答,书札往来,交待《偃竹图》的由来和有关 趣事;后是写见画思人,抒发悲怆之情,通篇 以画相串,以怀念友情为中心,显得形散神不 散,做到了自由挥洒和谨守章法的完善结合。
25
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现象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形容词做动词 ,老,养老 (2) 余因而实之 形容词做动词 ,实,证实 (3) 与可厌之 形容词做动词 ,厌,厌恶 (4)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名词作状语,蜩腹蛇腹,像蝉破壳而出,蛇腹长出鳞 一样。 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5) 初不自贵重
意动用法 ,贵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16
3、 叙事中融注感情,此文对文与 可表达了哪些感情?
对他的艺术造诣的钦敬之情, 对他的为官清廉、淡泊名利、不图 享乐的称赞 对他的去世极大的悲痛。
17
4、文章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感情?
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对二人 零碎的往事回忆,捕捉往事中二人思 想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发生的心灵相通 的点点琐事趣事,在“乐”事的叙述 中凸现二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而这 个“乐”又与失友的“悲”形成了反 差,更显其悲,愈见其动人。 同时作者还借助典故抒发感情, 最后还利用故人遗物来引发哀思,直 接抒发感情。
五、翻译下列句子
译: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像剑 拔出鞘一样长到八尺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
1、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2、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 竹乎
译 :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 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
3、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 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4
指出下列语句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通“殁”,死亡 1、 与可没与陈州 通“稍”,稍微 2、 少纵即逝矣 1、 初不自贵重 古:以„为贵重 ;今,价值高 2、 月落庭空影许长 许,古:这样;今,也许 3、 废卷而哭失声 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4、 吾将以为袜 古:把……当作;今,认为 5、 发函得诗 古:打开;今:发送 古:赞成;今:给 6、 而读书者与之 古:赠送;今:遗失 7、 以书遗余曰
有人无竹不能活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2
3
4
据有关史料说,他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 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 同天气里的变化和姿态。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人, 富有生气。他的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与可画竹时,胸中有 成竹。”这就是说,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 中了,即“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0
6、文章主旨是什么?
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对 “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创作思想的 理解,指出“艺”与“道”的密切关系。 又通过叙述文与可的轶事和二人间的交往, 表现了他的品德、个性,因旧谊深厚,故 睹物思人,抒发深切的悼念之情。
21
课堂练习
22
一.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5
2、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塑造了文与 可怎样的个性特点?
文中通过三件轶事表现文怀可的个性: 1)、将求画者送来的缣素视为袜材,对求 画者多不感自行而觉讨厌。——脱俗,淡泊。 2)、作者与文与可关于“万尺竹”之辩, 由诗书往来之中,既见其才情过人,又见风 趣,旷达。 3)、与可赠画给作者,作者还之以诗,可 见对挚友情谊之深,为人的无拘、率直
26
“为”的意义和用法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动词,描画,勾勒。) 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动词,写作) 3、余为徐州 (当、做,可译为到某地做官) 4、而予以为有道者 (动词,认为) 5、吾将以为袜 (以之为,把……当作…… )
27
“乃” “其”的意义和用法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2、乃见其所欲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