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君子于役理解性阅读
【阅读重点】 诗经《 君子于役 》赏析
于:往。役:服劳役。于役,到外面服役。 期:指服役的期限。 曷(hé):何时。至:归家。 埘(shí ):鸡舍。墙壁上挖洞做成。 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如之:犹说 “对此”。 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 有(yòu)佸(huó):相会,来到。 桀:鸡栖木。一说指用木头搭成的鸡窝。 括:通 “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但第二章的 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 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这是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难以 重复的了。
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 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 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辞章总是想刻画得深入、警醒,恐怕读者不注意。然 而这画面却很感动人,因为它是有情绪的。读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鸡儿、牛儿、羊儿,凝视着村落外蜿蜒 沿伸、通向远方的道路的妇人,是她在感动读者。这之后再接上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读者分明地 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倘试把中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三句抽掉,将最后两 句直接接继在 “曷至哉” 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这里有抒情表达的节奏问题——节奏太快,没有起伏, 抒情效果出不来;同时,这画面本身有其特别的情味。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 谧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 题。黄昏,在大地上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农人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 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 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诗经带拼音:君子于役诗经全文及译文阅读
诗经带拼音:君子于役诗经全文及译文阅读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jūn zǐ yú yì ,bú zhī qí qī 。
hé qí zhì zāi ?jī qī yú shí 。
rì zhī xī yǐ ,yáng niú xiàlái 。
jūn zǐ yú yì ,rú zhī hé wù sī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jūn zǐ yú yì ,bú rì bú yuè 。
hé qí yǒu huó ?jī qī yú jié 。
rì zhī xī yǐ ,yáng niú xià kuò 。
jūn zǐ yú yì ,gǒu wú jī kě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关键词:诗经,闺怨,战争,民谣解释翻译[挑错/完善]君子远出服役,不知它的限期。
何时才能归里?鸡儿回窠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下山歇息。
君子远出服役,如何能不相思?君子远出服役,不知日月程期。
何时才能重聚?鸡儿回栏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缓缓归至。
君子远出服役,该是没捱渴饥?注释出处[请记住我们国学梦⑴役:服劳役。
⑵曷:何时。
至:归家。
⑶埘(shí 时):鸡舍。
墙壁上挖洞做成。
⑷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君子于役》原文和翻译
《君子于役》原文和翻译《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全诗分为两章,下面是《君子于役》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君子于役原文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注释①君子:本文指丈夫。
②役(yì):苦役。
③曷(hé):通"何",何时。
④至:归家。
⑤埘(shí):音时,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⑦佸(huó):音活,聚会、相会。
⑧桀(jié):通“撅”鸡栖的木架。
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⑩苟:大概,也许。
翻译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
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儿栖息在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译文丈夫服役远在异乡,归期漫漫真是久长。
哪年哪月才能归来,家鸡进窝真是匆忙。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牛羊纷纷走下山岗。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教我如何停止思量!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没日没夜真是漫长。
不知何时才能相会,家鸡进窝已经安顿。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纷纷下坡是那牛羊。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赏析第一章陈述丈夫在外面服役之事,抒发盼夫归来的感情。
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所要吟咏的事,极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第二层(从“鸡栖于埘”到“羊牛下来”)从侧面烘托,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外出却无归期。
第三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第二章直接承上章,希望能够和丈夫相见,表达了对于服役丈夫的惦念。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答案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参考答案(一)一、默写(选做3题,每题5分,总15分)1《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時,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君子於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於役,茍無饑渴!2《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3《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櫂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4《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二、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题5分,总20分)1变风变雅答:指《诗经》中的“怨刺诗”。
这些诗以反映丧乱、针砭时政为主要内容,或讽刺不劳而获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在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不平,与中正平和的审美要求不符。
因此此类诗多存于“国风”与“二雅”之中,因而被称为“变风变雅”。
2春秋笔法答: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春秋》在记载历史时语言简练,常于只言片语中寄寓鲜明的褒贬色彩,即所谓“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题
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题尽可能多的做习题可以帮助同学对所学知识点加以巩固,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题:1.《〈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诫学生学无止境,教师要耐心指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
3.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4.《〈论语〉十则》中,感叹时间流逝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蔡桓公对医生持有偏见的语句是:______;表现桓公讳疾忌医的一句话是:___;反映扁鹊为人机警的语句是:______。
7.《过故人庄》中描写美丽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
8.《钱塘湖春行》中写禽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写花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9.《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是_______。
1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的伟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蒹葭》练习题与答案
《关雎》《蒹葭》练习题与答案《关雎》《蒹葭》练习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给以下加粗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寤寐溯洄坻荇菜2、填空题: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局部。
⑵《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⑶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讲解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二、简答1、《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在古汉语的规那么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p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比拟《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4、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选取一首,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不限。
三、阅读《君子于役》,答复以下问题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蒹葭理解性默写答案 关雎蒹葭理解性默写
蒹葭理解性默写答案关雎蒹葭理解性默写诗经关雎蒹葭练习33.关雎【诗文解释】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
姑娘文静又秀丽,美男求她结情侣。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
相忆绵绵恨重重,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琴瑟传情两相爱。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捡。
文静秀丽好姑娘,钟鼓齐鸣换笑颜。
(二)划分朗读节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遇)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思)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悦)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娶)(三)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
“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
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
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专题05 “思妇闺怨”主题-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主题考前冲刺练习(原卷版)
思妇闺怨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②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反旆勒燕然?[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秦城:泛指中原之地。
秦城一作“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流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
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陚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小题2】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
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寻觅”的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
词人想抓住点什么作为寄托,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词人直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苦楚,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诗经 君子于役》阅读练习+答案
• 【赏析】《君子于役》是一首采用比兴手法,描 写妻子怀念征夫的叙事诗。属于《诗经 王风》 的第二篇。全诗共二节,构成两幅怀念征夫的画 面。
• 第一幅怀念征夫何时归的画面:丈夫应征去服役, 不知何时是归期。为何丈夫一去不回来?鸡也能 歇宿鸡窝里,夕阳西下要落地,羊牛下山也能有 归期。丈夫应征服役为何无归期?怎不叫妻子挂 心里?
• 2、本诗的两章中都有景物描写源自请结合全 诗分析其作用。• 2、诗歌描绘了一幅思妇晚景图:日暮黄昏, 牛羊下山,鸡群归窝,思妇伫立凝望。以 禽畜归家衬托女主人公对久役不归的丈夫 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更见情浓。
• 第二幅怀念征夫别渴饿的画面:丈夫应征去服役, 没日没月无归期,何时回家能团聚?鸡也能歇息 木桩上,夕阳西下要落地,羊牛下山也有那归期。 丈夫服役为何不能归?但愿丈夫不渴也别饥!
• 【阅读练习】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恨朴素的诗,以重章叠句的手法来推进 情感的抒发。
《诗经 君子于役》阅读练习及 答案
君子于役 《诗经 王风》
君子(1)于(2)役,不知其期。曷(3)至哉? 鸡栖(4)于埘(5),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 于役,如之何勿(6)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7)?鸡栖于桀 (8)。日之夕矣,羊牛下括(9)。君子于役,苟 (10)无饥渴?
【注解】
(1)君子:这里指妻称丈夫。(2)于:往,去。(3)曷:表示疑问, 相当于“何”、“什么”。(4)栖:歇宿。(5)塒(音时):在墙上 挖洞修成的鸡窝。(6)勿: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7)佸 (音活):相会。(8)桀j:供鸡栖息的小木桩。(9)括:到来,会合。 (10):相当于“但”、“只”。
• B、每章开头,都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 心独白。
君子于役教案解答
君子于役教案解答《君子于役》教案解答一、教学目标:1.了解《君子于役》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文章中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3.学习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5.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2.学习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比如:你们知道《君子于役》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吗?你们对于“君子于役”的理解是怎样的?2.核心阅读(20分钟)3.讲解分析(15分钟)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和修辞手法。
4.拓展延伸(15分钟)针对《君子于役》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完成一篇小作文,表达对于“君子于役”的认识和理解。
5.总结反思(5分钟)对于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整合和消化。
五、教学资源:1.课本《君子于役》这篇文章的文本。
2.黑板和粉笔。
3.教案和讲义。
六、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小作文,评价学生对于《君子于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评价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总结,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七、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下一次可以通过增加互动环节和引导问题,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可以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君子于役①,阅读答案
君子于役①,阅读答案试论“诗‘产生的原因一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
二哲学抽象地思考着世界;诗则是具体地表现着世界——目的都是为了改造世界。
三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
四诗是诗人的世界观的最具体的表现;是诗人的创作方法的实践;是诗人的全般的知识的综合。
五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
六一首诗必须把真、善、美,如此和洽地融合在一起,如此自然地调协在一起,它们三者不相抵触而又互相因使自己提高而提高了另外的二种——以至于完全。
七存在于诗里的美,是通过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灼。
这种闪灼犹如飞溅在黑暗里的一些火花;也犹如用凿与斧打击在岩石上所迸射的火花。
八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九人类的语言不绝灭,诗不绝灭。
《王风。
君子于役》的艺术特色《君子于役》出自《诗经·王风》。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
其中有一部分诗歌反映的内容是丈夫去服那遥无归期的兵役或徭役后,妻子在家默默地痛苦思念。
《君子于役》正是这样内容的一首诗,不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重役之下人民生活的巨大痛苦,而且以 __无休无止的重役给人民婚姻造成的危害,间接地反射出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
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
”(许瑶光《雪门诗抄》卷一《再读〈诗经〉四十二首》)其中“已启唐人闺怨句”一句,高度评价了此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开创性地位。
可以说,从此诗开始,便逐渐形成了“日夕闺思”的原型和母题。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里引白居易、司马相如、吕温、潘岳、韩、赵德麟等人的诗赋文句后的评价——“取景造境,亦《君子于役》之遗意。
”(钱钟书《管锥编》卷一《毛诗正义六十则·君子于役》)——就是对此极有见地的说明。
君子于役读书笔记
君子于役读书笔记
《君子于役》是一篇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描述了一个妻子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这篇诗歌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妻子对丈夫的无限关爱和期待。
在阅读这篇诗歌时,我被诗中的情感深深打动。
诗中的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是那么的真挚、深沉。
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丈夫,关心着他的生活和工作。
她的思念之情是那么的纯粹,没有任何的虚伪和做作。
同时,我也被诗歌中的细节所吸引。
诗人通过对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进行描写,将妻子的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君子于役,不知归期”,这句诗表达了妻子对丈夫归期的担忧和期待。
她不知道丈夫何时能够归来,也不知道何时能够再见到他。
这种担忧和期待,让人感受到妻子对丈夫的深深关爱。
此外,我还被诗歌中的意境所吸引。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意境。
这种意境让人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是那么的纯粹、自然。
例如,“鸡栖于埘,日之夕矣”,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画面,让人感受到
一种宁静、温馨的气氛。
总之,《君子于役》是一篇非常感人的诗歌,让人感受到了妻子的真挚情感和深厚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歌中的细节和意境也让人感受到了诗歌的美感和魅力。
在阅读这篇诗歌时,我不仅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也被其中的语言和艺术所感染。
古诗词诵读《无衣》练习(含答案)
古诗词诵读《无衣》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
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A.全诗三章,全以“岂曰无衣”落笔,在反复咏唱中强化了反诘的语气和语意,催人奋进。
B.“同袍”“同泽”“同裳”,征战中的“三同”,揭示将士们互助团结、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也表现了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C.“王于兴师”是说周王要发兵了。
为王而战,就是为国而战,在古人的观念中,君国一体,为君就是为国。
D.“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要上前线了,才搞战备,说明秦人平常军事观念淡薄。
(2)《无衣》采用了什么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有何作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章开头都采用了反问的句法,“岂曰无衣”与后面“与子……”的句子呼应,洋溢着不怕困难的豪情,富于鼓动性。
B.诗歌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能引人想起战士们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C.作品内容上不断递进,首章“同仇”,是有共同的敌人,二章“偕作”是开始备战,三章“偕行”是战士们将奔赴前线杀敌。
D.全诗慷慨激昂,表现了战斗的残酷和主人公保卫家园的勇气,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3.除本诗以外,《硕鼠》《静女》《苯苜》都是诗经中的《国风》篇目。
请任选其中一首,结合本诗,阐述“赋”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①。
《氓》练习(含答案)
《氓》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①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②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③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④!秋风肃肃晨风飔⑤,东方须臾高⑥知之![注]①问遗(wèi):馈赠。
②绍缭:缠绕。
③拉杂:折断,打碎。
④妃呼豨(xī):叹息声,或以为表声文字。
⑤晨风飔(sī):晨风,鸟名,或以为雉;飔,急风。
⑥高(hào):同“皓”,白。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女子与所思之人天各一方,“乃”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B.“用玉绍缭之”写女子精心装饰信物,反映了她对爱情既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
C.“拉杂”“摧烧”“扬”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在遭遇男子变心后的情感态度。
D.第三部分写女子回想起当初与情人幽会的情景,痴情难断,辗转思虑,彻夜不寐。
2.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有着不同的情感态度,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概括。
古代诗歌阅读君子于役①《诗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②,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③?鸡栖于桀④,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⑤。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注】①役:服役。
②埘(shí):在墙上凿洞修成的鸡窝。
③佸(huó):相会。
④桀:供鸡栖息的小木桩。
⑤括:至,到来。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以重章叠句的手法来推进情感的抒发。
B.每章开头,都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
C.本诗抒发了思妇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或劳役给家庭带来的痛苦。
D.本诗的末句写出了当时服役者生活条件的恶劣。
4.本诗的两章中都有景物描写,请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离骚(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离骚(节选)》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称名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女子一般不取字。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练习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上6.芣苢插秧歌基础巩固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言采之薄:靠近B.薄言捋之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C.唤渠朝餐歇半霎渠:他2.下列对诗句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B.田夫/抛秧/田妇/接C.唤渠/朝餐/歇/半霎D.笠/是/兜/鍪蓑/是/甲3.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笠是兜鍪蓑是甲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C.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D.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我们一般所说的“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叙事诗。
C.刘勰《文心雕龙》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乐府双璧”指《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两部作品。
5.下列对《芣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句,“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B.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从一棵一棵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一路辛苦,反映出当时的劳动者身负沉重的压迫。
C.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人们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D.《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
从节奏、意境、韵律等方面,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6.下列对本课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芣苢》中的“采”“捋”“袺”“襭”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把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诗经两首》之《氓》理解性默写30题附答案
诗经两首》之《氓》理解性默写30题附答案1.《诗经·卫风·氓》中,作者运用赋的手法,写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情景:“彼采XXX,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氓》中,描写男子伪装成忠厚老实的样子,借市场交易的机会接近女子的句子是:“彼其之子,美目如盼,言笑晏晏,有心踌躇。
”3.《氓》中,描写男子借交易蚕丝的机会,骗取爱情的两句是:“彼其之子,兮若我思,君子好逑,妾以尔室。
”4.《氓》中,描写女子坠入情网,陪同男子跋山涉水的句子是:“彼其之子,兮不可留,呼余猗兮,归来其庐。
”5.《氓》中,“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两句描写男子得寸进尺,刚谈恋爱就提出要结婚,还责怪女子拖延婚期。
女子耐心解释,还帮他出谋划策,让他去找媒人。
6.描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彼其之子,兮不可谖,嘒彼小子,寤寐求之。
”7.《氓》中,描写女子面对男子的生气恼火,被迫约定婚期的两句是:“彼其之子,兮生不易,嘒彼小子,未出户门。
”8.作者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子十八,未嫁而望。
”两句描写女子为了梦中情人,不顾生命危险,爬上毁坏倒塌的墙头,翘首以待意中人,表现上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的思想。
9.《氓》中,作者用对比手法,写出女子见到心上人前后行为的差异,表现她对恋人的深挚情爱的句子是:“彼其之子,兮若我思,君子好逑,妾所以XXX。
”“彼其之子,兮不可识,嘒彼小子,何以赞之。
”10.《氓》中,描写女子祈望男子卜卦顺利,以便尽快步入婚姻的殿堂的两句是:“彼其之子,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君子于行。
”“彼其之子,维衣之裳,与子同好,妾不佞言。
”11.在《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彼其之子,兮未有家,嘒彼小子,室人之无。
”12.《氓》中,描写女子坐着婚车,带着嫁妆出嫁的情景的句子是:“彼其之子,兮得妻之,嘒彼小子,有齐有楚。
”13.《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是:“彼其之子,兮若桑之椹,于何以为糜粥?”14.作者以“鸠多食桑葚易致醉”比喻女子迷恋爱情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彼其之子,兮若鸟之迁,于何以为留?”“彼其之子,兮若鸟之羽,于何以为衣?”15.《氓》中表现女子不再相信爱情,直接劝告同性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彼其之子,兮若我好,嘒彼小子,恶不可说。
《君子于役》原文和翻译译文
《君子于役》原文和翻译译文《《君子于役》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君子于役》原文和翻译译文《君子于役》原文和翻译原文: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译文: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
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儿栖息的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2、《陈轸贵于魏王》原文及翻译译文《陈轸贵于魏王》原文及翻译《韩非子•说林上》寓言故事原文:陈轸(《战国策》作“田需”)贵于魏王。
惠子曰:“必善事左右。
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战国策》作“无”)生杨。
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从),子必危矣!”译文:魏国的谋士受到魏王的重视、信任,魏相惠施对他说:“你必须善于团结周围的臣僚们。
比如杨树,横着种它可以活,倒着种它也可以活,折断了种它还是可以活。
但是,让十个人种树,而有一个人毁坏它,就没有一棵活杨树了。
以十人之多,种容易成活的杨树,可是经不过一人毁坏它,原因在哪里呢?这是因为种树难而毁树容易的缘故。
你虽然善于树立自己的威信取得魏王的信任,可是想要排斥你的人很多,你的处境真危险啊!"启示:毁树容易栽树难,经营起来一件事业十分的不容易,而毁掉它却很容易。
要多树立朋友,少树立敌人。
注释:陈轸(贵)于魏王:器重必善(事)左右:侍奉横(树)之即生:插,栽而不(胜)一人者:禁得起子虽(工)自树于王:善于横树之(即)生:可以3、《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原文及翻译译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原文及翻译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原文:读书如同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
《君子于役》阅读理解
《君子于役》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①,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②?鸡栖于桀③,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注】①埘:墙上挖洞做成的鸡窠。
①佸:相会。
①桀:木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表现了女主人公因丈夫长期服役未归的绝望心理。
B.这首诗风格细腻委婉,看似写女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
C.“不日不月”,是说不可计以日月,言时日之久,写出了对丈夫的深深忧思和怀念。
D.本诗抒发了思妇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或劳役给家庭带来的痛苦。
2.本诗的两章中都有景物描写,请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
【答案】1.A2.诗中描绘了一幅田园晚景图:日暮黄昏,牛羊下山,群鸡归窝。
这本该是温馨的场景,女主人公却触目伤怀。
诗歌通过对这些最平常的景物的描写,放慢了抒情节奏,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A项,“表现了女主人公因丈夫长期服役未归的绝望心理”错。
该句的意思为“丈夫去服役,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表达的是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与深情。
故选A。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意境的能力。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两句,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
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美。
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
黄昏,在大地上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农人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
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于役阅读理解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释
①君子:此妻称丈夫。
②役(yì):苦役。
③曷(hé):何时。
④至:归家。
⑤埘(shí):音时,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⑦佸(huó):音活,聚会、相会。
⑧桀(jié):鸡栖的木架。
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⑩苟:大概,也许。
今译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归期漫漫真是久长。
哪年哪月才能归来,家鸡进窝真是匆忙。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牛羊纷纷走下山岗。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教我如何停止思量!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没日没夜真是漫长。
不知何时才能相会,家鸡进窝已经安顿。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纷纷下坡是那牛羊。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赏析
《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全诗分为两章。
第一章陈述丈夫在外面服役之事,抒发盼夫归来的感情。
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所要吟咏的事,极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第二层(从“鸡栖于埘”到“羊牛下来”)从侧面烘托,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外出却无归期。
第三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第二章直接承上章,希望能够和丈夫相见,表达了对于服役丈夫的惦念。
分
三层:第一层(从“君子于役”到“曷其有佸”)再次重申役期漫长,“曷其有佸”承上章“曷至哉”。
第二层(从“鸡栖于桀”到“羊牛下括”)和第一章的语意相同。
第三层(“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主题:《君子于役》描写了丈夫去服役,妻子在家中的情形。
抒发在家的思妇盼
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
主旨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君子于役>中描绘乡村晚景图的诗句是哪句?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