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作品赏析共84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分析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分析

一、外国新闻作品分析:1.分析《日本签字投降》一、作者简介:霍墨·比加特: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著名记者,在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写的报道,曾报道过太平洋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先后两次获得过普利策奖,他的报道以生动详实著称,同时又是一名有名的“写作快手”。

二、报道特色:——“寓观点于事实之中”▪这是记录在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新闻名篇。

▪通篇都是客观叙述,用事实说话,捕捉细节▪冷静客观的描写,体现日本帝国的没落,世界强国地位的失去。

▪作者不直接评论,透过细节描写传达思想,将观点和倾向体现在对事实的取舍中三、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致描写了五个人物▪着重对日本外相重光葵的细节描写思考:结合此文,试述外国记者“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的报道特色。

2.分析《火葬——甘地永存》一、写作特色:▪语言凝练、传神*介绍事件背景——描写人们吟唱经文——描写送葬队伍的不同阶层二、结构特色▪以火葬为线索*火葬的背景——火葬开始——火葬仪式——火葬结束▪围绕火葬这一中心事件,把人们对于甘地的爱戴之情传神地表现出来,通过火葬经过的描写,将各阶层人们的不同表现用事实叙述,全文融为一体,前后有序三、对观察性报道手法的运用▪既像一则消息,又像一则目击记▪观察准确,写的传神简练▪对各阶层送葬人们的描写3.分析《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一、引用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及作用:▪多次引用两位宇航员的话:用他们的切身感受真实向读者再现登月的情景,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可信性和权威性,使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这一事件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更形象、生动。

——“用事实说话”胜过直接评论二、“一句话导语”的重要性▪一句简单的导语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呈现给读者。

▪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及时、充分地向人民群众报道他们欲知、和应知的新闻三、记者具有高度新闻敏感思考:结合此文,说明记者具有高度新闻敏感的重要性。

4. 分析《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一、作者简介:比昂尼克:法新社前驻北京首席记者二、抓住的两个人物镜头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我喜欢的三十篇新闻作品1.《暴走妈妈割肝救子》系列报道冯志刚等记者2009.10.27—2010.10.09 长江网该新闻已经报道便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百度百科为其创建词条“暴走妈妈”;社会捐款不断涌入,解决了主人公陈玉蓉的家庭困难,使陈玉蓉与其子顺利完成手术;引起网友对亲情和感恩家人的思考,并获得非常良好的正面影响;记者行业的刻苦专业也被网友所体会。

它充分展现了新闻报道的正面影响,不仅提升了长江网的知名度,也弘扬了真善美,传播了新时代主旋律,对网友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2.《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任仲平 2016.06.29 《人民日报》这是一篇评论文章,它的论述手法非常值得学习。

文中大量引用方志敏、华罗庚等人的名句,非常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运用精选的事例和数据来说话,充满说服力,让人阅读后印象深刻;全文写作手法非常精妙,全文运用一种讲故事的口吻,从历史讲到今天再到未来,读来亲切自然,激发读者热情和阅读兴趣,从而使得本文传播效果非常好,仅24个小时便被近180家网站进行了转载。

3.《留住即将消逝的村庄——江山市历史、文化村落纪行》毛广绘 2012.05.10 《浙江日报》首先,作者的成文速度已然令我非常敬佩。

5月9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现场推进会在江山召开,记者随与会人员现场查看了江山的历史文化村落,在做好一般性会议报道的同时,记者在会议间隙采访了相关人物即故事,第二天便完成了这份报道,足见记者实力与功底一流。

而且本篇文章像散文一样优美的文笔和意境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展现了江山的美丽、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方面的成果,也展现了呼吁保护历史文化村落的主旨。

4.《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周岩、吴宇、拉巴次仁2006.07.01 新华社“首次”、“世界屋脊”这样的字眼都说明这个选题的重要性,然而本篇报道的篇幅却没有题目看上去那么“吓人”,而是巧妙地裁剪为短短一篇文章,且迅速、准确、全面又生动。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外国作品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外国作品

中外新闻新闻作品研究作品阅读分析部分外国新闻作品(16篇)1.日本签字投降(美国记者霍墨.比加特、特点:客观地叙述介绍,寓观点于事实之中,对主要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2.火葬——甘地永存(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写作特点:语言凝练、传神。

3.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就。

美联社记者以最快速度报道这一时间,在一时无法实地采访的情况下,根据电视实况播写出了这篇报道。

此文有很高的时效性,也体现了作者高度的新闻敏感。

导语的特点: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短短一句话便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报告给了读者。

写作特点:段落多、句子短、具体形象、富有动感、与画面节奏协调一致。

4.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法新社驻北京首席记者比昂尼克采写的短新闻、写作特点:将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蕴含在事实之中。

)5.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关于纽约断电的突发性事件的报道。

特点:段落多,但多而不烦琐、活而不零乱,层次分明。

6.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记者抓取当时的日本首相夫人看望中国大熊猫的现场情景,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表现得真切、细腻,富有人情味。

特点:重现场描写、少过程叙述。

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风格,不拘一格进行报道,写出新意,写出情趣。

7.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特点:运用现场,精练的文字,运用确切的数据描写,产生了信任感和真切感。

8.记鲁迅(人物特写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特点: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

)9.彭德怀印象(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西行漫记》)10.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本篇表现了法国首都巴黎在1940年被德国法西斯占领后的种种情景。

前苏联著名记者爱仑堡、写作特点:选材典型,以一当十。

寓鲜明的爱憎于冷俊的叙述描写之中。

11.水面下的桥梁(通讯前苏联著名记者西蒙诺夫、开头给人留下悬念,然后叙述事件过程,结尾言尽意不尽。

12.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以记者的现场见闻感受为题材,具体生动地报道了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的可耻下场。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特写类新闻作品
独特的视角和人文关怀
• 外国的优秀特写类新闻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和 人文关怀。记者们从不同于常规的视角切入,关注 社会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展现他们的生活和挣 扎。作品充满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引发读者对社 会现象和人性的反思。
社论与专栏评论
敏锐洞察与深度分析
• 社论与专栏评论是新闻媒体对于时事热点、社会问 题的敏锐洞察与深度分析。这些作品通常结合专业 的知识和广泛的信息来源,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抽丝 剥茧的解读,为读者提供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优秀 的社论与专栏评论不仅表达对事件的态度,还通过 理性的分析,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数据可视化
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新闻作品能够更直观、更形象地呈 现复杂的数据和信息,提升受众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新闻作品与社交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社交分发
社交媒体成为新闻作品传播的重 要渠道,新闻机构通过与社交媒 体的合作,将新闻报道直接推送
给大量用户,扩大影响力。
用户参与
社交媒体鼓励用户参与新闻生产与 传播,受众可以通过拍摄照片、视 频等方式,成为新闻报道的参与者 和见证者。
评论类新闻作品
要点一
《光明日报》的社论《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篇社论针对当时社会上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鲜明提 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 性。
要点二
《经济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坚 定信心,迎接挑战,推动经济…
这篇文章针对当时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从多个角度分析 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路径,对于统一思想、凝聚 共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03
事件报道与深度报道
中外新闻作品在事件报道和深度报道上也有不同侧重。中国新闻作品更
注重事件报道,外国新闻作品则更多进行深度报道,挖掘新闻背后的原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典型报道数量与影响的相对减小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这既 不一定意味着是件坏事,更不一定预示着它已经走到了山穷水 尽的绝境
典型报道只有在严格遵守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以与时俱进 的姿态迎接21世纪,才能活力不竭,长生不殁
今后在推出典型,进行典型报道时最应该汲取的经验教训是要 把辩证法和辨证思考一以贯之于其中,把握好红花与绿叶 外 因与内因 整体与局部 特殊性与普遍性 先进性与广泛性等诸对 矛盾的关系
其次,这是凸现成绩和弘扬先进 的需要。媒体上的大量正面报道, 其主要宣传目的就是弘扬先进。 同样是要弘扬的典型事迹,通讯 中的事例往往更具体更详细一些。 这是因为,无论是工作通讯还是 人物通讯,都是以宣传先进经验 或先进事迹为主要传播内容的, 因此,如果全篇都是空洞的说教, 例子和事迹都是“粗线条”,读 者就不会对这个典型经验、事迹 有一个全面的、总体的认识和把 握,又怎么可能把其先进思想和 先进经验切实学到手呢?
2 中国文化为典型报道塑造了取之不竭的“原材 料”----典型,巨大的“倾销市场”---受众
3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为典型报道打下了哲 学依存根基
生存根基
发展历程
1 1949年---1956年 典型报道顺利期
2 1957年---1965年 典型报道曲折期
3 1966年---1976年 典型报道悖论期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消息类: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第一章 解放前的新闻作品
它是消息, 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消息. 而是采用若干文学手法尤其是描 写的笔法写出来的现场新闻, 是“ 现场短新闻”这一新闻报道方式的 一个重要品种。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教学大纲王永亮编写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650 目录前言 (653)第一章新闻作品赏析的特点 (654)第一节聚聚焦新闻价值 (654)第二节追溯新闻采访过程 (654)第三节探讨新闻写作得失 (654)第四节指向社会和文化批评 (654)第五节个案比较 (654)复习题 (654)阅读书目 (655)第二章新闻作品赏析的原则 (656)第一节事实为本 (656)第二节展现事实,还是用事实用说话 (656)第三节怎么展现事实 (656)思考题 (657)阅读书目 (657)第三章新闻作品赏析的素养 (658)第一节“三项学习”重塑传媒形象 (658)第二节“三种精神”彰显专业主义 (658)第三节“三重责任”构建和谐社会 (658)第四节“三个贴近”激发体制创新 (659)思考题 (659)阅读书目 (659)第四章外国新闻作品赏析 (660)第一节外国新闻作品的报道形式 (660)第二节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660)第三节外国新闻作品研究的方法和要求 (660)第四节特稿之特 (660)思考题 (661)阅读书目 (661)第五章美国新闻故事化 (662)第一节什么叫新闻故事化 (662)第二节新闻故事化的写法 (662)第三节新闻专家的建议 (662)思考题 (662)阅读书目 (662)第六章新闻精品产生的必备条件 (663)第一节理论根底:新闻精品的奠基石 (663)第二节组织策划:新闻精品的设计师 (663)第三节深入调研:新闻精品的新标志 (663)第四节逆向思维:新闻精品的大创意 (663)中外新闻作品赏析第七章电视精品活动的成功要素 (665)第一节受众之心 (665)第二节文化之心 (665)第三节公益之心 (666)第四节公关策划意识 (666)第五节品牌营销意识 (666)思考题 (666)阅读书目 (666)第八章体验式新闻作品 (667)第一节体验式新闻的特色 (667)第二节选题与策划 (667)第三节采访的技巧 (667)第四节写作灵感 (668)第五节记者的修养与要求 (668)思考题 (668)阅读书目 (668)第九章《按“智”分配造就亿万富翁》赏析 (669)第一节正确导向,形成共识 (669)第二节立意新颖,敢为人先 (669)第三节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669)第四节标题新颖,感染力强 (669)阅读书目 (670)第十章“中国新闻奖”作品评析 (671)第一节题材重大 (671)第二节题材新鲜 (671)第三节题材典型 (671)第四节题材深刻 (671)思考题 (672)阅读书目 (672)第十一章普利策新闻奖赏析 (673)第一节获奖状况 (673)第二节作品特点 (673)第三节公共健康报道惹人注目 (673)第四节摄影作品充盈人文关怀 (673)第五节普利策新闻奖摄影作品展示 (674)思考题 (674)阅读书目 (674)第十二章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评奖形式比较 (675)第一节评选程序的分析比较 (675)第二节评奖尺度的分析比较 (675)第三节获奖情况的比较 (675)思考题 (675)阅读书目 (675)651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十三章中西方新闻作品差异原因 (676)第一节中西方新闻自由的现状 (676)第二节对新闻自由观的理论思考 (676)第三节新闻自由观的启示 (676)思考题 (676)阅读书目 (677)652中外新闻作品赏析前言编写目的:中外新闻作品赏析这一概念具有很强的实践色彩。

优秀新闻作品评析范文

优秀新闻作品评析范文

优秀新闻作品评析范文
《新闻作品评析》
本文评析了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该新闻以客观、准确、言简意赅的语言报道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内容真实、关键信息齐全,同时运用了图片和事故背景介绍等多种手法,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面、具体的事故现场,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首先,该新闻作品的标题非常醒目,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事故的主要特点,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标题的设计既突出了新闻的重要性,又起到了提醒和警示的作用,有效地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其次,新闻报道内容详实,采访到了多个事故现场的目击者,并提供了他们的具体描述和见解。

这些目击者引用的语言都比较直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这些目击者还提供了一些有关事故原因的信息,增加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此外,该新闻作品还运用了图片来展示事故现场,并详细介绍了图片中的各个细节,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也让读者对事故的严重性和现场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该新闻作品还在结尾处提到了事故对当地交通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关部门采取的应对措施,展示了当地政府的决策和行动,给读者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总而言之,这篇新闻作品在报道的选择、内容的真实性、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点。

它既在新闻标题上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又通过详实的描述和真实的图片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事故的情况,同时还提供了相关信息,让读者对事故的影响和解决办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这是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刘 敏
课程基本框架

中国新闻作品 外国新闻作品
中国新闻作品赏析部分,按作品年代 的线索: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新闻作品赏析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新闻作品赏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新闻作品赏析 当下新闻作品赏析


外国新闻作品部分

单篇分析
关于作品分析


按不同的体裁来分析新闻的主题、新闻 的结构等特点。 比较中国新闻写作的



新闻作品赏析 课外分组读报,推荐所读报的佳作并简 单分析 读报分类:党报机关报 晚报都市报 周报 经济类报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