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教案本
机电一体化概论 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目标: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目标一: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学内容:1. 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各个行业的影响;3. 讨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提出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对机电一体化概念的共识;4. 利用多媒体资料、案例等资源,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5.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2. 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运行安全等方面的作用;3.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化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兴趣;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一个具体行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案例展开研究;3. 学生报告小组研究成果,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以加深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理解;4. 利用多媒体资料、实物展示等方式,展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5.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教学目标三: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和功能;2. 引导学生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3. 鼓励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和创意表达。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和功能;2. 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3.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讨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思路和创意表达;4. 组织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实践活动;5. 学生展示并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创新和分享。
机电一体化教学(教案)
课程定位❖《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是学生经过三年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学习之后,带有总结意义的一门综合性设计课程。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机械设计为主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整体角度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思想、原理、方法和程序。
学习方法❖1、认真听课❖2、参考教材自学❖3、网络自学和自测检查❖3、认真实验,主动参加自选实验❖4、积极参加讨论和完成作业(可以网络提交)课程的考核办法❖理论课:百分制❖闭卷考试70% 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课堂效果、作业效果、❖网上答疑、实验效果机电一体化信息科学机械学电子学第1章 概论❖ 1.1 概述❖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趋势美国《技术评论》认为,有十种新兴技术在不远的将来会产生巨大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可注入组织工程;纳米太阳能电池;机电一体化技术;分子成像;纳米印刷刻蚀;软件保证;糖原组学;量子密码术。
1.1 概述1.1.1 引言机电一体化一般包含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 两层含义。
1、 机电一体化技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以实现整个系统最佳化的一门新科学技术。
2、 机电一体化产品:新型机械与微电子器件,特别是微处理器、微型机相结合而开发出来的新一代电子代机械产品。
权威定义:❖ 起源:日本,20世纪70年代; ❖合成词:Mecha —tronics 。
它取英语Mechanics(机械学)的前半部和Electronics (电子学)的后半部分拼成一个新词;❖(ASME)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
理解:❖机电一体化不是机械与电子简单的叠加,而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技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 /CAM 系统等。
机电一体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介绍: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与电气相结合,在设计、制造、控制等方面进行整体协调和统一管理的一种技术形式。
它将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留了机械和电气各自的特点,又实现了相互协作和优化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电一体化的运行原理和应用领域;3. 学习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 机电一体化的特点和优势;4. 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5. 机电一体化案例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本教案的教学过程如下:1. 学习阶段: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学习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同时,学习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
2. 实践阶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机电一体化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了解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3. 总结阶段: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讨论。
从中探讨机电一体化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资源本教案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提供相关机电一体化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查阅和学习。
2. 实验室:提供实验室设备和工具,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研究。
3. 计算机和软件:提供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支持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的设计和模拟仿真。
五、教学评估本教案的教学评估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听课态度、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实验报告的质量等进行评估。
2. 作业和考试:布置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作业和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综合题等形式。
3. 实际操作: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研究进行评估,包括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掌握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二、教学内容。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概念和特点;2.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四、教学方法。
1.讲授结合案例分析;2.实验教学;3.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概念和特点(1课时)。
1.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定义;1.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特点;1.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意义。
2.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1课时)。
2.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起源;2.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2.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现状和趋势。
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课时)。
3.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3.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核心技术;3.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应用案例。
4.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课时)。
4.1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4.2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4.3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5.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1课时)。
5.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趋势;5.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5.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挑战与机遇。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2.实验报告和作业;3.期末考试。
七、教学资源。
1.教材,《机电一体化工程导论》;2.实验设备,机电一体化工程实验箱;3.案例资料,机电一体化工程应用案例。
八、教学反思。
机电一体化工程是当今工程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结合最新的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大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以及常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分类。
2.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成和应用: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配合。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包括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分析方法。
4.常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PLC控制系统等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以便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一、课程背景和目标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机械原理、电工学基础等课程目标:1.熟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能够分析和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策略;4.能够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内容: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学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和特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0学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念和分类;-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各个部分的功能;-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常见问题。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策略(14学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方法;-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方法;-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护。
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学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系统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实践教学:开展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实验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开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问题解决的研究。
三、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合理提问和回答问题等。
2.实验操作:根据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操作技巧进行评估。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李永健.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案本2013 -2014 年学年度第一学期科目家电维修班级13秋电子2班教师李永健教案编写要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教学方式。
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标和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2008年3月1故障原因1、保养差,长期缺乏润滑油。
风扇转轴部分是要确保有润滑油,不然风叶在上面的动机拖动不了。
如果是自己在家里,可以选择关闭电源,然后拨动风叶,如果旋转僵硬的话,基本上就是没有润滑油了。
2、用久了引起的磨损。
如果一台风扇用久了,电机就会损耗,电机的轴套磨损后会很容易烧掉。
3、过热引起的风扇不转。
在风扇的装置里是有电机的,电机内会有个过热断路器,如果线圈绕组的地方发生短路,会让发热量短时间内增加,这样情况下电机都会“罢工”不动的了。
4、启动电容容量变小。
当风扇用久了,电容容量会降低,导致电机启动转矩变小,无法带动负载。
5、电气的故障问题,例如线路损坏等。
电风扇不转维修1、很多时候引起风扇风叶不转的原因,都是保养较差的问题。
如果关闭电源后用手拨动风叶转动僵硬,则应该用一些润滑油滴入转轴,让它能被润滑,才不会影响动机拖动风叶。
2、针对磨损导致的风叶不转动,最简单的还是更换零件,特别是轴套,如果磨损后容易烧掉的。
3、如果电容容量变小引起风扇不转,可以拆下电容,换一个同型号的新的电容,建议选择比原来的电容大20%的,会有更好的转动效果。
机电一体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一、教案概述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与电气控制相结合,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制造的重要趋势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和意义;2. 学习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3.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流程;4.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与发展历程(30分钟)- 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意义;- 讲解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知识(60分钟)- 讲解机械、电气和控制的基础知识;- 学习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概念。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60分钟)- 分析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 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的方法;-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自设计一个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4. 动手实践与创新设计(30分钟)- 提供基本的机械组件和电气元件;- 让学生动手组装一个小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尝试改进现有系统的性能。
5. 实际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30分钟)- 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机电一体化问题;-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讨论机电一体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授课讲解:通过PPT、板书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践操作:提供实验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机电一体化系统,并进行实验操作。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共同解决机电一体化的实际问题。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案本201 -201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目班级教师教案编写要求页脚内容0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教学方式。
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标和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2008年3月页脚内容1页脚内容1教法讲授、实训教学仪器:拆装工具教学过程:页脚内容2页脚内容3页脚内容4页脚内容5页脚内容6页脚内容7FX—20P—E型编程器的顶部有一个插座,可以连接FX-20P-RWM型ROM写入器,编程器底部插有系统程序存储器卡盒,需要将编程器的系统程序更新时,只要更换系统程序存储器即可。
在FX-20P-E型编程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不相连的情况下(脱机或离线方式),需要用该编程器编制用户程序时,可以使用FX-20P-ADP型电源适配器对编程器供电。
FX-20P-E型编程器内附有8K步RAM,脱机方式时用来保存用户程序。
编程器内附有高性能的电容器,通电一小时后,在该电容器的支持下,RAM内的信息可以保留三天。
2、FX-20P-E型编程器的面板布置FX-20P-E型编程器的面板布置如图3.2所示。
面板的上方是一个16*4个字符的液晶显示器。
它的下面共有35个键,最上面一行和最右边一列为11个功能键,其余的24个键为指令键和数字键。
3、FX-20P-E型编程器的功能键11个功能键在编程时的功能简述如下:RD/WR:读出/写入键;INS/DEL:插入/删除键;MNT/TEST:监视/测试键。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机电一体化概论的基础知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机电一体化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并了解其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了解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
教学准备:1. 教材:《机电一体化概论》。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设备:机电一体化实验装置(如果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5分钟)1. 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介绍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强调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
三、讨论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领域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案例。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并进行讨论。
2. 指导学生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评。
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机电一体化师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第X周星期X 第X节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2)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
(3)使学生熟悉常见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伦理意识。
教学内容:一、导入1.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和背景。
2. 阐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
- 分析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原理- 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运动控制、传感与检测、信息处理等。
- 分析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策略。
4. 常见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应用- 介绍常见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如数控机床、机器人、PLC等。
- 分析这些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 讲授法:教师讲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实践操作考核:检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机电一体化师教案模板范文
机电一体化师教案模板范文
教案标题:机电一体化师教案模板范文
教案目标:
1. 了解机电一体化师的基本职责和技能要求;
2. 掌握机电一体化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机电一体化技能和实践能力。
教案步骤:
1. 教学引入:
- 引导学生思考机电一体化师的重要性和职责;
- 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能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学内容:
- 介绍机电一体化师的基本职责和技能要求;
- 详细解释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3. 教学方法:
-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机电一体化问题; -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实践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4. 教学评估:
- 设计机电一体化相关的问题,进行课堂测验;
-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技能运用;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评估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5.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参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竞赛和实践项目;
- 提供机电一体化师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机会信息;
- 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和进修机会。
教案总结:
通过本教案,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机电一体化师的职责和技能要求,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培养机电一体化技能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估和延伸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机会。
机电一体化教案316K
机电一体化教案(讲稿)第三章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概述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无论是机械电子化产品(如数控机床),还是机电相互融合的高级产品(如机器人),都离不开检测与传感器这个重要环节。
若没有传感器对原始的各种参数进行精确而可靠的自动检测,那么信号转换、信息处理、正确显示、控制器的最佳控制等,都是无法进行和实现的。
检测系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计测功能。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传感器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的感官,用于检测有关外界环境及自身状态的各种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位置等)及其变化,并将这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再通过相应的变换、放大、调制与解调、滤波、运算等电路将有用的信号检测出来,反馈给控制装置或送去显示。
实现上述功能的传感器及相应的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就构成了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检测系统。
随着现代测量、控制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用越来越普遍。
凡是应用到传感器的地方,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检测系统。
传感器与检测系统可对各种材料、机件、现场等进行无损探伤、测量和计量;对自动化系统中各种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
尤其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传感器及其检测系统不仅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机与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纽带。
一、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可以按被测物理量分类,这种分法明确表达了传感器的用途,便于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传感器。
还可按工作原理分类,这种分法便于学习、理解和区分各种传感器。
机电一体化产品主要以微型计算机作信息处理机和控制器,传感器获取的有关外界环境及自身状态变化的信息,一般反馈给计算机进行处理或传感开关接触型(如微动开关、行程开关、接触开关)器型(二值型)非接触型(如光电开关、接近开关)模拟型电阻型(如电位器、电阻应变片等)电压、电流型(如热电偶、光电池等)电感、电容型(如电感、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数字型计数型(二值+计数器)代码型(如旋转编码器、磁尺等)图2—1 传感器按输出信号性质分类实施控制。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教案
课题序号7授课班级授课课时13,14授课形式新授课题2.2认识传动机构名称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掌握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教学重点掌握各传动机构的工作特点和场合教学难点掌握各传动结构的工作特点更新、补无充、删节内容课前准备无课外作业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式一、二、三、复习1.螺纹的牙型有哪几类?哪种牙型螺纹用于传动?答:三角形(普通螺纹)、管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
用于传动的螺纹有矩形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
2.螺旋传动的有哪些形式?答:传力螺旋传动、传导螺旋传动、调整螺旋传动。
3.弹簧按外形分,可分为哪几种?答:螺旋弹簧、碟形弹簧、环形弹簧、涡圏弹簧、板簧。
引入新课继续认识基础零件——导轨讲授新课2.3认识基础零件6.导轨(1)组成导轨副由动导轨和支承导轨构成。
常见的导轨形式:矩形、三角形、燕尾形、圆形(2)导轨的作用支承和导向的作用。
(3)导轨的分类①按摩擦性质分为滑动导轨和滚动导轨。
a.滑动导轨有:普通滑轨、贴塑滑轨、液体动-静压导轨、气体静压导轨。
动画视频动画视频直线运动导轨燕尾形导轨→车床刀架圆形导轨→钻床主轴和导向套圆周运动导轨:用于圆工作台、转盘③按固定导轨凸凹分凸形导轨副:不积切屑,不易存油,低速。
凹形导轨副:可存油,用于高速,易积切屑。
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式四、五、凸、凹形导轨副小结:1.导轨的组成与作用2.导轨的分类作业课后习题视频播放滚动导轨工业应用(线性导轨)播放视频课题序号15授课班级授课课时29,30授课形式新授课题名称3.2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光电编码器和光栅尺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1.熟悉光电编码器的应用特点;2.熟悉光栅尺的应用特点教学重点1.掌握光电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应用。
2.掌握光栅尺的工作原理、分类、应用。
教学难点1.理解光电编码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2.理解光栅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无课前准备无课外作业补充作业板书设计3.2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5.光电编码器1)定义2)结构3)分类4)特点5)应用6.光栅1)分类2)结构3)原理4)应用5)特点教学感想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式一、二、三、复习1.什么是电涡流效应?答:属导体在置于交变的磁场中时,导体表面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机电一体化专业PLC控制技术教案范本
机电一体化专业PLC控制技术教案范本第一部分:引言在当今工业环境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正逐渐成为各行各业中提高效率和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灵活编程、高可靠性和易于维护等优点,极大地推动了工业自动化的发展。
第二部分:PLC控制技术简介PLC控制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逻辑和通信协议的自动化控制技术。
它通过采集各种传感器信号,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判断,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实现对各种机电设备的控制。
PLC系统由输入/输出模块、CPU、存储器、编程设备等组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和灵活组合。
PLC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制造业、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领域。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3.1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PLC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2.掌握PLC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和调试简单的PLC控制系统。
3.2 教学内容1.PLC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2.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PLC编程语言和编程方法;4.PLC输入/输出模块的选型和配置;5.PLC的调试与维护。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4.1 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理论课程的讲解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PLC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调试实验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PLC编程的实际技巧。
4.2 学习资源教师可准备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同时,还可以利用实验室和模拟教学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和调试实验。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与考核5.1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本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考试、实验报告、课堂互动等方式进行。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5.2 考核要求学生需要完成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
课堂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质量将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考试成绩将作为期末成绩的主要评判标准。
机电一体化师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大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步骤和方法;(3)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4)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3)培养学生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步骤和方法;3.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4.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机电一体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关注。
二、新课讲授1.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讲解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成部分,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步骤和方法:- 讲解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详细讲解安装步骤,如定位、固定、接线等;- 强调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讲解调试的目的和意义;- 介绍调试方法,如参数设置、性能测试等;- 强调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分析常见故障原因;- 介绍故障排除方法,如检查线路、更换部件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 学生总结实践经验,分享操作心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查阅资料,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系统控制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系统控制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一、课程概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系统控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电系统的控制原理、技术方法和实践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和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机电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控制策略和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2. 实践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机电系统的控制设计和实验操作。
3. 创新目标:学生能够提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的方法,并能够利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机电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与工作过程2. 机电系统的传感与测量技术3. 控制器的分类与工作原理4. 机电系统的控制策略与方法5. PID控制器的原理与应用6. 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7. 机电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机电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和技术要点,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机电系统控制概念。
2. 实验演示:针对不同的机电控制实验项目,给予学生具体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机电系统控制原理的理解。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与经验,就机电系统控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仿真模拟: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模拟机电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控制策略,增加学生对机电系统控制的直观理解和实践应用。
五、教学评价1.课堂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堂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与课程相关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小组项目:以小组形式进行机电系统控制项目设计,评价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机电系统控制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应用能力,评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教材:机电系统控制课程相关教材,如《机电系统自动控制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应用》等。
机电一体化教案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机电一体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淮南联合大学教案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系统授课教师:陈其祥授课班级:05机电1、2班选用教材:赵先中.《机电一体化系统》.高教版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第四章控制系统4.1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控制系统的组成(5部分)(1)数字控制装置作用:程序译码执行;状态信号输入采集处理,产生输出控制信号和状态显示信息(2)输入装置作用:接受现场状态信息和操作命令,(专为可识别的信息格式)(3)输出装置(输出设备)作用:接受来自数字控制装置的控制命令,转化并执行相应命令信息,产生调解、改变系统工作状态的操作和动作(4)输入输出接口作用:连接数字控制装置和输入输出设备的信息桥梁,完成I/O 信号的电平转换,隔离,信号方式转换,滤波,锁存和缓冲等功能(5)功率放大电路作用:将输出接口的输出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足够的功率驱动输出执行设备(输出装置),完成系统的运行控制系统的组成实例1:控制系统的组成实例2:板书设计:开关量控制系统的组成机电业一体化系统控制电路组成其他:①相关标题,主要内容要点等按常规进行书写②要求板书清晰整洁美观,图面大小适度规范,无错字别字和不规范文字符号作业:1.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构成2.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功能部件的作用课后教学小结:1.讲清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有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讲授2.讲清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部件的功能,有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讲授3.通过课件图片和录相资料片的播放,加深对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感性理解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学生的习题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功能部件的作用存在错误其余无明显作业问题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第四章控制系统4.2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10个部分:(1)功能实用性:指功能,性能,精度,应用范围及特点等技术指标概况(2)系统可靠性:指系统在给定条件,预定时间内能够正常工作的概率(评价:无故障工作时间和故障的排出时间(含永久性和偶发性故障))(3)运行稳定性:系统的输入量变化或受到外界干扰时,输出量被迫离开原来的稳定值过渡到另一个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中,输出量发生超出规定限度或发生非收敛性变化的概率(包括超调,振荡,滞后,静态误差等)(4)操作宜人性:人机工程概念内容,有助于提高效率,速度,质量和可靠性(5)人机安全性:监测,自动保护,报警,显示,急停,极限保护等(6)环境保护水平:不产生环境污染(7)技术经济性:包括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的性价比和运行的性价比(8)结构工艺性:设计应满足加工,装配,检测,包装,安装,维护的最佳工艺性(9)造型艺术性:系统外形,比率,形体结构,色彩符合工业设计要求和时代美感(10)成果规范性:设计遵从相关法规,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附:※对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要求具有完善的过程输入/输出功能具有实时控制功能具有可靠性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具有丰富的软件※工业控制计算机分类及特点1.可编程控制器特点:程序可变,柔性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教案本
201 -201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目
班级
教师
教案编写要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教学方式。
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标和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
2008年3月
按GO键后屏幕上显示出指定的指令和步序号。
接着再按功能键GO,屏幕上显示出下一条相同的指令及其步序号。
如果用户程序中没有该指令,在屏幕的最后一行显示“NOT FOUND”(未找到)。
按↑或↓键可读出上一条或下一条指令。
按CLEAR键,屏幕显示原先的内容。
3. 根据元件读出指令
基本操作步骤如下所示,在R工作方式下读出含有X0的指令的操作步骤如下: SP → X → 0 → GO
这种方法只限于基本逻辑指令,不能用于功能指令。
4. 根据指针查找其所在的步序号
基本操作如下所示,在R工作方式下读出10号指针的操作步骤如下:
P → 1 → 0 → GO
屏幕上将显示指针P10及其步序号。
读出中断程序用的指针时,按了P键后应按I键。
四、指令的写入
按RD/WR键,使编程器处于W工作方式,然后根据该指令所在的步序号,按STEP 键后键入相应的步序号,接着按功能键GO,使“?”移动到指定的步序号,这时,可以开始写入指令。
如果需要修改刚写入的指令,在未按GO键之前,按下CLEAR键,刚键入的操作码或操作数被清除。
按了GO键之后,可按↑键,回到刚写入的指令,
再作修改。
1.写入基本逻辑指令
写入指令LD X10时,先使编程器处于W工作方式,将光标“?”移动到指定的步序号位置,然后按以下顺序按键:
LD → X → 1 → 0 → GO
2.写入功能指令
基本操作如下所示,按RD/WR键,使编程器处于W工作方式,将光标“?”移动到指定的步序号位置,然后按“FNC”键,接着按该功能指令的指令代码对应的数字键,然后按SP键,再按相应的操作数键。
如果操作数不止一个,每次键入操作数之前,先按一下SP键,键入所有操作数后,再按GO键,该指令就被写入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存储器内。
如果操作数为双字,按“FNC”键后,再按D键;如果仅当其控制电路由“断开”到“闭合”(上升沿)时才执行该功能指令的操作(脉冲执行),在键入其编程代码的数字键后,接着再按P键。
例3-3 写入数据传送指令MOV D0 D4。
MOV指令的功能指令编号为12,写入的操作步骤如下:
FUN → 1 → 2 → SP → D → 0 → SP → D → 4 → GO
例3-4 写入数据传送指令(D)MOV(P) D0 D4。
操作步骤如下:
FUN → D → 1 → 2 → P → SP → D → 0 → SP → D → 4 → GO
3.写入指针:写入指针的基本操作为:如写入中断用的指针,按了P键后按I键。
五、程序的修改
1.修改指定步序号的指令
例3-5 将100步原有的指令改写为OUT TO K15。
按步序号读出原指令后,按RD/WR键,使编程器处于W工作方式,然后按下列操作步骤按键:
OUT → T → 0 → SP → K →1 → 5 →GO
如果要修改功能指令中的操作数,读出该指令后,将光标“?”移到欲修改的操作数所在的行,然后修改该行的参数。
2.指令的插入
如果需要在某条指令之前插入一条指令,按照前述指令读出的方法,先将某条指令显示在屏幕上,此时,“?”指向该指令。
然后按INS/DEL键,使编程器处于I(插入)工作方式,接着按照指令写入的方法,将该指令写入,按GO键后写入的指令插在原指令之前,后面的指令依次向后推移。
例如要在200步之前插入指令AND X4,在I工作方式下首先读出200步的指令,
然后按以下顺序按键:
INS → AND → X → 4 → GO
3.指令的删除
(1)单条指令或单个指针的删除
如果需要将某条指令或某个指针删除,按照指令读出的方法,先将该指令或指针显示在屏幕上,此时,“?”指向该指令。
然后按INS/DEL键,使编程器处于D(删除)工作方式,接着按功能键GO,该指令或指针就被删除。
(2)将用户程序中间的NOP指令全部删除
按INS/DEL键,使编程器处于D(删除)工作方式,依次按NOP和GO键,执行完毕后,用户程序中间的NOP指令被全部删除。
(3)删除指定范围内的程序
按INS/DEL键,使编程器处于D(删除)工作方式,接着按下列操作步骤依次按相应的键,该范围内的程序就被删除:
STEP →起始步序号→SP →STEP →终止步序号→GO
(4)删除程序
若要对整个程序进行删除达到清除的目的,可进行如下操作:
按RD/WR键,使编程器处于W工作方式,然后按NOP → A → GO → GO 即可。
在监视状态下,根据步序号或指令读出指令,可监视指令中元件触点的通/断和线圈的状态,基本操作如图3.11所示。
按GO键后显示4条指令,第一行是指定的指令。
若某一行的第11列(即元件符号的左侧)显示空格,表示该行指令对应的触点断开,对应的线圈“断电”;若第11列显示“■”,表示该行指令对应的触点接通,对应的线圈“通电”。
设在M工作方式下,按以下顺序按键:
STEP →1 → 2 → 6 → GO
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如图3.12所示。
根据各行是否显示“■”,就可以知道触点和线圈的状态。
但是对定时器和计数器来说,若OUT T或OUT C指令所在行显示“■”,仅表示定时器或计数器分别处于定时或计数工作状态(其线圈“通电”),并不表示其输出常开触点接通。
7.活动状态的监视
用指令或编程元件的测试功能使M8047(STL监视有效)为ON,先按MNT/TEST键,使编程器处于M工作方式,再按STL键和GO键,可以监视最多8点为ON的状态(S),它们按元件号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1.7 对编程元件的测试
1.位编程元件强制ON/OFF
3.修改定时器和计数器的设定值
基本操作如下所示。
先按MNT/TEST键,使编程器处于M工作方式,然后按照前述监视定时器和计数器的操作步骤,显示出待监视的定时器和计数器指令后,再按TEST键,使编程器处于T工作方式,将定时器T2的设定值修改为K414的操作为:监视T2 →TEST →SP →SP → K →4 → 1 →4 → GO
第一次按SP后,提示符“?”出现在当前值前面,这时可以修改其当前值:第二次按SP键后,提示符“?”出现在设定值前面,这时可以修改其设定值;键入新的设定值后按GO键,设定值修改完毕。
将T7存放设定值的数据寄存器的元件号修改为D125的键操作如下:监视T7 →TEST → SP → SP → D →1 → 2 →5 → GO
另外一种修改方法是先对OUT T7(以修改T7的设定值为例)指令作通/断检查,然后按功能键使“?”指向设定值所在行,接着再按MNT/TEST键,使编程器处于T工作方式,键入新的设定值,最后按GO键,便完成了设定值的修改。
将100步的OUT T7指令的设定值修改为K225的键操作如下:
监视100步的指令→↓→ TEST → K → 2 →2 →5 →GO
3.1.8 脱机(OFFLINE)编程方式
1.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