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典型例题 (修复的)
平行线定理平行线公理练习题(附答案)
平行线定理平行线公理练习题一、单选题1 .在△ABC 中,NA 是钝角,下列图形中,正确画出8C 边上的高的是()2 .如图,AABC 中.AD 是8C 边上的高,BF 分别是® C ZABC 的平分线,ZBAC = 50o,ZA8C = 6()o4iJZE4D + ZA8 = ()A.75°B.80°C.85°D.90° 3 .已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6° ,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A.12B.10C.8D.64•在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2 cni3 cm 4 cmB.3 cm 6 cm 6 cmC. 2 cm2cni6cm 5 .一个四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可以变成()A.三角形B.四边形 C 五边形 6 .如图,已知△ABC,点D 在3C 的延长线上.NACO = 140。
,々 = 50。
,则Z4的度数为()A.50°B.140°7,下列图形不具有稳定性的是() D.5cni6cnL7cmD.以上都有可能 01200 D.90°8 .如图,在中,CD平分NAC3交/W于点D,过点D作OE/8C交AC于点E ,若/4 = 54。
,々=46。
,则/。
石的度数为()A.45°B.40°C.39°D.35°9,给出下列说法:①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③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10.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这个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二、解答题11.如图,在Rt△ABC中4cB = 90°. ZA = 40。
平行线典型例题 (修复的)
例、如图,∠1=∠2,∠3=110°,求∠4。
例、如图,AB ∥CD,AE 交CD 于点C,DE ⊥AE,垂足为E,∠A=37°,求∠D 得度数。
例、如图,AB ,C D就是两根钉在木板上得平行木条,将一根橡皮筋固定在A ,C 两点,点E 就是橡皮筋上得一点,拽动E点将橡皮筋拉紧后,请您探索∠A ,∠AEC ,∠C之间具有怎样得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先画出示意图,再说明理由)提示:这就是一道结论开放得探究性问题,由于E点位置得不确定性,可引起对E 点不同位置得分类讨论。
本题可分为AB ,CD 之间或之外。
结论:①∠A EC =∠A +∠C ②∠A EC+∠A+∠C =360°③∠AEC =∠C —∠A ④∠AEC =∠A -∠C⑤∠A EC =∠A-∠C ⑥∠AEC =∠C-∠A 、例、如图,将三角板得直角顶点放在直角尺得一边上,∠1=30°,∠2=50°,则∠3得度数为( )ﻩA 、80ﻩ B 、50ﻩC 、30 ﻩD 、20例、将一个直角三角板与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3°,则∠β得度数就是( ) ﻩA 、43°ﻩ B、47° C 、30°ﻩﻩD、60°例、如图,点A 、B 分别在直线CM 、D N上,CM ∥DN .(1)如图1,连结AB ,则∠CAB +∠ABD = ; (2)如图2,点就是直线CM 、DN 内部得一个点,连结、。
求证:=360°;(3)如图3,点、就是直线CM 、DN 内部得一个点,连结、、。
试求得度数;(4)若按以上规律,猜想并直接写出…得度数(不必写出过程)。
例、如图,已知直线l 1∥l2,且l 3与l 1、l 2分别交于A 、B两点,点P 在AB 上. (1)试找出∠1、∠2、∠3之间得关系并说出理由; (2)如果点P 在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问∠1、∠2、∠3之间得关系就是否发生变化? (3)如果点P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试探究∠1、∠2、∠3之间得关系(点P 与A 、B 不重合) 例、如图,直线A C∥BD,连接AB,直线AC,BD 及线段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 C,∠APB,∠PBD 三个角。
(完整版)平行线习题(含答案)
2019年4月16日初中数学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经过直线a外一点O的4条直线中,与直线a相交的直线至少有()A.4条 B.3条 C.2条 D.1条【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得出即可.【详解】解:根据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得出如果有和直线a平行的,只能是一条,即与直线a相交的直线至少有3条,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应用,注意: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②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③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线段必相交;④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面内直线和线段的位置关系判断.【详解】解:(1)线段不相交,延长后不一定不相交,错误;(2)同一平面内,直线只有平行或相交两种位置关系,正确;(3)线段是有长度的,不平行也可以不相交,错误;(4)同(2),正确;所以(2)(4)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需要注意(1)和(3)说的是线段.3.下列表示平行线的方法正确的是( )A.ab∥cd B.A∥B C.a∥B D.a∥b【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表达方法来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直线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故正确的表示方法是D.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平行线的表达方法的掌握情况,掌握平行线的表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平行B.没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平行C.不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D.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即可求得此题的答案,注意举反例的方法.【详解】A.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不一定平行,故本选项错误;B。
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28道典型题(含 答案和解析)
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28道典型题(含答案和解析及考点)1、若直线AB,CD相交于O,∠AOC与∠BOD的和为200°,则∠AOD的度数为.答案:80°.解析:∵∠AOC=∠BOD,∠AOC与∠BOD的和为200°.∴∠AOC=100°.∵∠AOD与∠AOC互补.∴∠AOD=8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对顶角、邻补角.2、已知OA⊥OB,∠AOC∶∠AOB=2∶3,则∠BOC= .答案:30°或150°.解析:当OC在∠AOB内部时,∠BOC=30°;当OC在∠AOB外部时,∠BOC=15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对顶角、邻补角——垂线.3、若直线a与直线b相交于点A,则直线b上到直线a距离等于2cm的点的个数是().A.0B.1C.2D.3答案:C.解析: 直线b的交点两侧各有一点到直线a的距离等于2cm.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点到直线的距离.4、如图所示,在平面内,两条直线l1、l2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若p、q分别是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则称(p,q)为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个.答案:4.解析:因为两条直线相交有四个角,因此每一个角内就有一个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是2、1,的点,即距离坐标是(2,1)的点,因而共有4个.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点到直线的距离.5、若∠1和∠2是同旁内角,若∠1=50°,则∠2的度数为( ). A.45° B.135° C.45°或135° D. 不能确定 答案:D.解析:若∠1和∠2是同旁内角,若∠1=50°,则∠2的度数为不能确定. 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三线八角.6、平面上n 条直线最少能将平面分为__________部分,最多能将平面分为__________部分. A. 最少能将平面分成n+1部分;最多分为n2+n+22.B. 最少能将平面分成n+2部分;最多分为n2+n−22.C. 最少能将平面分成n+1部分;最多分为n2+n−22. D. 最少能将平面分成n+2部分;最多分为n2−n+22.答案:A.解析: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部分.2条直线最少将平面分成3部分,最多将平面分成4部分,其中4=1+1+2. 3条直线最少将平面分成4部分,最多将平面分成7部分,其中7=1+1+2+3. 4条直线最少将平面分成5部分,最多将平面分成11部分,其中11=1+1+2+3+4. ……n 条直线最少将平面分成n+1部分,最多将平面分成n2+n+22部分,其中n2+n+22=1+1+2+3+…+n .综上,n 条直线最少能将平面分成n+1部分,对多能将平面分成n2+n+22部分.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7、如图,已知∠1=∠2,要使∠3=∠4,则需( ).A. ∠1=∠2B. ∠2=∠4C. ∠1=∠4D. AB ∥CD答案:D.解析:假设∠3=∠4,即∠BEF=∠CFE.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故已知∠1=∠2,要使∠3=∠4,只要AB∥CD.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公理及推论.8、如图①是长方形纸带,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②,再沿BF折叠成图③.(1)若图①中的∠DEF=20°,则图②中的∠CFE度数是.(2)若图①中的∠DEF=α,则图③中的∠CFE度数是.(用含有α的式子表示)答案:(1)160°.(2)180°-3α.解析:(1)在图①中:∵AD∥BC.∴∠BFE=∠DEF=20°.∴∠CFE=160°.在图②中,根据折叠性质,∠CFE大小不变.∴∠CFE=160°.(2)在图①中,∠CFE=180°-∠BFE=180°-α.在图②中,∠CFB=∠CFE-∠BFE=180°-α.根据折叠性质,图③中∠CFB与图②中∠CFB相等.在图③中,∠CFE=∠CFB-∠BFE=180°-3α.∴图③中的∠CFE度数是180°-3α.考点:几何初步——角——角的计算与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几何变换——图形的对称——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轴对称基础——轴对称的性质.9、已知:如图,∠D=110°,∠EFD=70°,∠1=∠2.求证:∠3=∠B.证明:∵∠D=110°,∠EFD=70°,(已知).∴∠D+∠EFD=180°.∴_____∥ _____.().又∵∠1=∠2,(已知).∴_____∥ _____.().∴_____∥ _____.().∴∠3=∠B.().答案:答案见解析.解析:∵∠D=110°,∠EFD=70°,(已知).∴∠D+∠EFD=180°.∴AD∥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又∵∠1=∠2,(已知).∴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F∥B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10、车库的电动门栏杆如图所示,BA垂直于地面AE于A,CD平行于地面AE,则∠ABC+∠BCD的大小是().A.150°B.180°C.270°D.360°答案:C.解析:过B作CD的平行线BF,则CD∥BF∥AE.∴∠DCB+∠CBF=180°,∠ABF=90°.∴∠ABC+∠BCD=∠DCB+∠CBD+∠ABF=180°+90°=270°.考点:几何初步——角——角的计算与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11、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角∠A是120°,第二次拐角∠B是150°,第三次拐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是.答案:150°.解析:如图,作BE∥AD.∴∠1=∠A=120°.∴∠2=∠ABC=∠1=150°-120°=30°.∵AD∥CF.∴BE∥CF.∴∠C+∠2=180°.∴∠C=180°-30°=15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性质.12、如图所示,若AB∥CD,则角α,β,γ的关系为().A.α+β+γ=360°B.α-β+γ=180°C.α+β+γ=180°D.α+β-γ=180°答案:D.解析:过β角的顶点为E,作EF∥AB,α+β-γ=18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行有关的几何模型.13、如图AB∥CD∥EF,CG平分∠ACE,∠A=140°,∠E=110°,则∠DCG=().A.13°B.14°C.15°D.16°答案:C.解析:∵EF∥CD,∴∠ECD=180°-∠E=70°.同理∠ACD=40°.∴∠ACE=110°.∵CG平分∠ACE.∴∠ECG=55°.∴∠DCG=∠ECD-∠ECG=70°-55°=15°.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平行有关的几何模型.14、如图,AB∥EF∥CD,EG平分∠BEF,∠B+∠BED+∠D=192°,∠B-∠D=24°,求∠GEF的度数.A.15°B.20°C.25°D.30°答案:D.解析:由AB∥EF∥CD,可知∠BED=∠B+∠D.已知∠B+∠BED+∠D=192°.∴2∠B+2∠D=192°,∠B+∠D=96°.又∠B-∠D=24°,于是可得关于∠B、∠D的方程组:{∠B+∠D=96°∠B−∠D=24°.解得∠B=60°.由AB∥EF知∠BEF=∠B=60°.因为EG平分∠BEF,所以∠GEF=12∠BEF=3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平行有关的几何模型.15、把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答案:“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直线,那么这两直线互相平行”.解析:略.考点:命题与证明——命题与定理.16、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B.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答案:B.解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只有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互补.考点:命题与证明——命题与定理.17、已知:如图,AE⊥BC,FG⊥BC,∠1=∠2,∠D=∠3+60°,∠CBD=70°.(1)求证:AB∥CD.(2)求∠C的度数.答案:(1)证明见解析.(2)∠C=25°.解析:(1)∵AE⊥BC,FG⊥BC.∴AE∥FG.∴∠2=∠A.∵∠1=∠2.∴∠1=∠A.∴AB∥CD.(2)∵AB∥CD.∴∠C=∠3.∵∠D=∠3+60°,∠CBD=70°,∠C+∠D+∠CBD=180°.∴∠C+∠C+60°+70°=180°.∴∠C=25°.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18、已知:如图,在△ABC中,BD⊥AC于点D,E为BC上一点,过E点作EF⊥AC,垂足为F,过点D作DH∥BC交AB于点H.(1)请你补全图形.(2)求证:∠BDH=∠CEF.答案:(1)画图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补全图形.(2)∵BD⊥AC,EF⊥AC.∴BD∥EF.∴∠CEF=∠CBD.∵DH∥BC.∴∠BDH=∠CBD.∴∠BDH=∠CEF.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19、已知,如图,AB∥CD,∠1=∠B,∠2=∠D.求证:BE⊥DE.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过E点作EF∥AB,则∠B=∠3.又∵∠1=∠B.∴∠1=∠3.∵AB∥EF,AD∥CD.∴EF∥CD.∴∠A=∠D.又∵∠2=∠D.∴∠2=∠4.∵∠1+∠2+∠3+∠4=180°.∴∠3+∠4=90°,即∠BED=90°.∴BE⊥ED.考点:几何初步——角——角的计算与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0、如图,已知CD∥EF,∠1+∠2=∠ABC.求证:AB∥GF.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延长CD、GF交于点H,∠1=∠H.故∠2+∠H=∠ABC.易得AB∥GF.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1、如图,已知点A,E,B在同一条直线上,设∠CED=x,∠C+∠D=y.(1)若AB∥CD,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若x=90°,且∠AEC与∠D互余,求证:AB∥CD.答案:(1)y=180°-x,其中x的取值范围是(0<x<180).(2)证明见解析.解析:(1)∵AB∥CD.∴∠AEC=∠C,∠BED=∠D.∵∠C+∠D=y.∴∠AEC+∠BED=y.∵∠CED=x,∠AEC+∠CED+∠BED=180°.∴x+y=180°.∴y=180°-x,其中x的取值范围是(0<x<180).(2)∵x=90°,即∠CED=90°.∴∠AEC+∠BED=90°.∵∠AEC与∠D互余.∴∠AEC+∠D=90°.∴∠BED=∠D.∴AB∥CD.考点:函数——函数基础知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几何初步——角——余角和补角——角的计算与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2、阅读材料:材料1:如图(a)所示,科学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角相等.即∠1=∠2.材料2:如图(b)所示,已知△ABC,过点A作AD∥BC,则∠DAC=∠C,又∵AD∥BC,∴∠DAC+∠BAC+∠B=180°,∴∠BAC+∠B+∠C=180°.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根据上述结论,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c)所示,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镜反射,若b反射出的光线n平行于m,且∠1=50°,则∠2= ,∠3= .(2)在(1)中,若∠1=40°,则∠3= ,若∠1=55°,则∠3= .(3)由(1)(2)请你猜想:当∠3= 时,任何射到平面镜a上的光线m经过平面镜a和b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与反射光线n总是平行,请说明理由.答案:(1)1.100°.2.90°.(2)1.90°.2.90°.(3)90°.解析:(1)∵∠1=50°.∴∠4=∠1=50°.∴∠6=180°-50°-50°=80°.∵m∥n.∴∠2+∠6=180°.∴∠2=100°.∴∠5=∠7=40°.∴∠3=180°-50°-40°=90°.故答案为:100°,90°.(2)∵∠1=40°.∴∠4=∠1=40°.∴∠6=180°-40°-40°=100°.∵m∥n.∴∠2+∠6=180°.∴∠2=80°.∴∠5=∠7=50°.∴∠3=180°-50°-40°=90°.∵∠1=55°.∴∠4=∠1=55°.∴∠6=180°-55°-55°=70°.∵m∥n.∴∠2+∠6=180°.∴∠2=110°.∴∠5=∠7=35°.∴∠3=180°-55°-35°=90°.(3)当∠3=90°时,m∥n.理由是:∵∠3=90°.∴∠4+∠5=180°-90°=90°.∵∠4=∠1,∠7=∠5.∴∠1+∠7+∠4+∠5=2×90°=180°.∴∠2+∠6=180°-(∠1+∠4)+180°-(∠5+∠7)=180°.∴m∥n.故答案为:9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3、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1)如图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PAC+∠PBD.,(2)如图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3)如图3,当动点P落在第③部分时,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相应的结论.答案:(1)证明见解析.(2)不成立.(3)证明见解析.解析:(1)过点P作直线AC的平行线,易知∠1=∠PAC,∠2=∠PBD.又∵∠APB=∠1+∠2,∴∠APB=∠PAC+∠PBD.(2)不成立.(3)①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右侧时(如图4).结论是∠PBD =∠PAC+∠APB.②当动点P在射线BA上(如图5).结论是∠PBD =∠PAC+∠APB或∠PAC =∠PBD +∠APB或∠APB=0°,∠PAC=∠PBD.③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左侧时(如图6).结论是∠PAC =∠PBD +∠APB.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行有关的几何模型.24、如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①∠1=∠2;②∠BAD=∠BCD;③∠3=∠4且∠ABC=∠ADC;④∠BAD+∠ABC=180°;⑤∠ABD=∠ACD;⑥∠ABC+∠BCD=180°.能判定AB∥CD的共有()个.A.2B.3C.4D.5答案:A.解析:由平行的判定知③⑥可以判定AB∥CD.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25、有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③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垂直.④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所有正确的命题是().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①④正确;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需要两条直线平行;③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6、如图,DB ∥FG ∥EC ,∠ABD=60°,∠ACE=30°,AP 平分∠BAC ,求∠PAG 的度数.A.11°B.12°C.13°D.14°答案:B.解析:由DB ∥FG ∥EC.可得∠BAC=∠BAG+∠CAG=∠DBA+∠ACE=60°+36°=96°.由AP 平分∠BAC 得∠CAP=12∠BAC=12×96°=48°. 由FG ∥EC 得∠GAC=∠ACE=36°.∴∠PAG=48°-36°=12°.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平行有关的几何模型.27、如图,AB ∥CD ,且∠BAP=60°-α,∠APC=45°+α,∠PCD=30°-α,则α=( ).A.10°B.15°C.20°D.30°答案:B.解析:得∠APC=∠BAP+∠DCP .∴45°+α=60°-α+30°-α.解得:α=15°.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28、已知,如图,AB∥CD,直线α交AB、CD分别于点E、F,点M在线段EF点上,P是直线CD 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F重合).(1)当点P在射线FC上移动时,∠FMP、∠FPM和∠AE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P在射线FD上移动时,∠FMP、∠FPM和∠AE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答案:(1)∠FMP+∠FPM=∠AEF.(2)∠FMP+∠FPM+∠AEF=180°.解析:(1)当点P在射线FC上移动时.∵AB∥CD.∴∠AEF+∠CFE=180°.又∵∠FMP+∠FPM+∠CFE=180°.∴∠FMP+∠FPM=∠AEF.(2)当点P在射线FD上移动时.∵AB∥CD.∴∠AEF=∠MFD.又∵∠FMP+∠FPM+∠CFE=180°.∴∠FMP+∠FPM+∠AEF=18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问题的典型例题和解决方法式 -回复
平行线问题的典型例题和解决方法式 -回复
平行线问题是几何学中常见的问题,下面给出一个典型例题和解决方法:
例题: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与x轴的夹角为30度,直线L2与x轴的夹角为60度,且L1与L2的斜率之和
为3/2。
求L1与L2的方程。
解决方法:
1. 首先,我们知道,直线与x轴的夹角可以通过斜率来表示。
直线L1与x轴的夹角为30度,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
tan(30°)=1/√3,所以直线L1的斜率为k1=1/√3。
2. 同理,直线L2与x轴的夹角为60度,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tan(60°)=√3,所以直线L2的斜率为k2=√3。
3. 根据斜率之和的关系,我们有 k1 + k2 = 3/2。
4. 将k1和k2的值代入方程,得到1/√3 + √3 = 3/2,整理得到
√3 + 3√3 = (3/2)√3,化简得到4√3 = (3/2)√3。
5. 由于等式两边都含有√3,且√3不等于0,所以我们可以将
等式两边除以√3,得到 4 = 3/2。
6. 由于等式两边不等,所以没有满足条件的直线L1和L2。
因此,此题无解。
总结:解决平行线问题的方法是,根据直线与x轴的夹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将已知条件用方程表示,并求解方程,得到直线的方程。
然后通过比较方程中的斜率和截距等特征,判断是否为平行线。
如果斜率和截距都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否则,两条直线不平行。
(913)平行线地判定专项练习60题(有问题详解)ok
平行线的判定专项练习60题(有答案)BE 平分/ABC ,/1=亠.求证:BC//DE.2 .如图,已知/ A= ZF, /C= ZD,试说明BD //CE.3 .如图所示,AB丄BC, BC丄CD , BF和CE是射线,并且Z 1= Z,试说明BF //CE.5.如图,OP平分Z MON , A、B分别在OP、OM 上,Z BOA= ZBAO,那么AB平行于ON吗?若平行,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平行,请说明理由.4 .如图,AB 丄BC ,/1+ 72=90 ,Z= Z3,求证:BE//DF .C D6 .已知:如图,/ 1= Z2,/A= ZC .求证:AE//BC.7 .已知,如图B、D、A在一直线上,且/ D= ZE,Z ABE= ZD+ ZE, BC是/ABE的平分线, 求证:DE //BC.8 .如图,已知Z AEC= Z A+ /C,试说明:AB //CD .9 .如图,已知AC //ED, EB 平分Z AED,/仁/2,求证:AE //BD .11 .如图,/ D= ZA,/B= Z FCB,求证:ED //CF.12 .如图,已知AB 丄BC, CD 丄BC,Z1= Z2,求证:EB//FC.A Bc D13 .如图所示所示,已知BE是/B的平分线,交AC于E,其中/仁Z2,那么DE //BC吗?为什么?E、F,已知:/ 1=105,逶=75 °,求证:AB //CD .A14 .如图,已知/ C= ZD , DB //EC. AC与DF平行吗?试说明你的理由.15 .如图,AC 丄AE, BD 丄BF,/仁35 °,Z=35 °,求证:AE //BF.17 .已知Z BAD= ZDCB,/仁Z3,求证:AD //BC .18 .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DE //CA,并且交AB与点E,Z仁Z2 , DF与AB是否平行?为什么?16 .如图,已知AB //CD,/仁Z,求证: BE//CF.实用标准文案3倍,Z2等于45 °,那么AB //CD吗?为什么?22 .已知:如图,BDE是一条直线,Z ABD= ZCDE , BF平分Z ABD , DG平分Z CDE,求证:BF//DG .23 .如图,四边形ABCD中,/A= ZC=90 °, BF、DE分别平分Z ABC、Z ADC .判断DE、BF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19 .如图,已知:/ C= /DAE,/B= ZD,那么AB平行于DF吗?请说明理由.B 在AC 上,BD 丄BE, Z 1+ /C=90,问射线CF与BD平行吗?说明理由.20 .如图,已知点25 .如图,CD 丄AB , GF丄AB,/仁Z2 .试说明DE//BC .Z D=90 °,EF丄CD .试说明:/ AEF= Z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BAP+ /APD=180 °,左=ZF,AD //BE.27 .已知:如图所示,C, P, DZ ACB,中,/A= ZC , BE 平分/ABC , DF平分/ADC,试说明 BE//DF .30 .已知:如图,/ 1= Z2 , /A= ZF ,则/C 与/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33 .如图,DE 丄AO 于E , BO 丄AO 于0 , FC 丄AB 于C ,/1= /,找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线,并加以说明. ABCD 中,/A= /C=90 ,/= Z2 , /3= /4,求证:BE //DF .31 .如图,在四边形 求证:a /b .34 .如图,已知/ 1= Z2,/C= /CDO ,求证:CD //OP .35 .如图,已知 DE 平分/BDF , AF 平分/BAC ,且/ 1= Z2 .求证(1 ) DF //AC ;(2) DE //AF .37 .如图,在△ ABC 中,点D 在AB 上, /ACD= ZA , /BDC 的平分线交 BC 于点E .38 .如图,AB 与CD 相交于点O ,并且/ A= /1,试问/2与/B 满足什么关系时, AC 伯D ?说明理由.EF 平分/DEC ,且/ 1= /2,试说明 DE 与AB 的位置关系.求证:DE //AC .39 .如图,已知/ 1= ZA ,/2= Z B,那么MN与EF平行吗?如果平行,请说明理由.40 .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Z 1+ 74=18042 .如图,已知EF丄CD于F,Z GEF=25 °,Z=65。
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
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在数学中,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在几何学和代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平行线的练习题及答案,帮助大家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和运用。
练习题一:判断下列直线是否平行。
1. 直线AB:y = 2x + 3直线CD:y = 2x - 12. 直线EF:2x - 3y = 6直线GH:4x - 6y = 123. 直线IJ:3x + 4y = 8直线KL:6x + 8y = 16答案一:1. 直线AB和直线CD的斜率都为2,且截距不相等,因此直线AB和直线CD不平行。
2. 直线EF和直线GH的斜率都为2,且截距相等,因此直线EF和直线GH平行。
3. 直线IJ和直线KL的斜率都为2,且截距相等,因此直线IJ和直线KL平行。
练习题二:已知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点E、F、G分别位于直线AB上,且AE = EF = FG。
若AE = 4,求FG的值。
答案二:由于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因此直线AB和直线CD的斜率相等。
设直线AB的斜率为k,点E的坐标为(x1, y1),点F的坐标为(x2, y2),点G的坐标为(x3, y3)。
根据题意可得:y1 = kx1y2 = kx2y3 = kx3又因为AE = EF = FG,所以有:EF = FGy2 - y1 = y3 - y2kx2 - kx1 = kx3 - kx22kx2 = k(x1 + x3)x2 = (x1 + x3) / 2由于AE = 4,可得:y1 = kx1 = 4将x2 = (x1 + x3) / 2和y1 = 4代入直线AB的方程中,可得:4 = k(x1 + x3) / 28 = k(x1 + x3)8 = 4kx2x2 = 2将x2 = 2代入直线AB的方程中,可得:y2 = kx2 = 2k由于EF = FG,可得:y2 - y1 = y3 - y22k - 4 = y3 - 2k4k = y3 + 4y3 = 4k - 4将y3 = 4k - 4代入直线AB的方程中,可得:y3 = kx3 = 4k - 4综上所述,当AE = 4时,FG的值为4k - 4。
平行线例题与练习已整理
平行线典型例题和练习例题1.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如果要使其中两条且只有两条平行,则它们( )A .没有交点B .只有一个交点C .有两个交点D .有三个交点例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平面内两直线不平行就相交B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D .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例题3.已知如图,AB 、BE 被AC 所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1与∠2是同旁内角B .∠1与∠ACE 是内错角C .∠B 与∠4是同位角D .不能得到内错角∠1与∠3例题4.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E 的是()A .∠A =∠ACEB .∠B =∠ACEC .∠B =∠ACBD .∠A =∠ECD平行线的判定1.如图1,若∠A=∠3,则 ∥ ;若∠2=∠E ,则 ∥ ;若∠ +∠ = 180°,则 ∥ .2.若a⊥c,b⊥c,则a b .3.如图2,写出一个能判定直线l 1∥l 2的条件: .4.在四边形ABCD 中,∠A +∠B = 180°,则 ∥ ( ).5.如图3,若∠1 +∠2 = 180°,则 ∥ 。
6.如图4,∠1、∠2、∠3、∠4、∠5中, 同位角有 ;内错角有 ;同旁内角有 .7.如图5,填空并在括号中填理由:A CB 4 1 2 3 5 图4 a b c d 1 2 3 图3 A BC ED 1 2 3 图1 图2 4 3 2 1 5 a b(1)由∠ABD =∠CDB 得 ∥ ( );(2)由∠CAD =∠ACB 得 ∥ ( );(3)由∠CBA +∠BAD = 180°得 ∥ ( )8.如图6,尽可能多地写出直线l 1∥l 2的条件: .9.如图7,尽可能地写出能判定AB∥CD 的条件来: .10.如图8,推理填空:(1)∵∠A =∠ (已知), ∴AC∥ED( );(2)∵∠2 =∠ (已知), ∴AC∥ED( ); (3)∵∠A +∠ = 180°(已知), ∴AB∥FD( ); (4)∵∠2 +∠ = 180°(已知),∴AC∥ED( )11.如图9,∠D =∠A,∠B =∠FCB,求证:ED∥CF.12.如图10,∠1∶∠2∶∠3 = 2∶3∶4, ∠AFE = 60°,∠BDE =120°,写出图中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13.如图11,直线AB 、CD 被EF 所截,∠1 =∠2,∠CNF =∠BME。
平行线的性质 习题 (含答案)
2019年4月16日初中数学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AC∥BE,∠ABE=70°,则∠A的度数为()A.B.C.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详解】解:∵AC∥BE,∴∠A=∠ABE=70°,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2.如图在中,已知,,,则()A.B.C.D.【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根据∠1+∠EFD=180°和∠1+∠2=180°可以证明∠EFD=∠2,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EF,进而得到∠ADE=∠3,再结合条件∠3=∠B可得∠ADE=∠B,进而得到DE∥BC,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ED=∠C.【详解】∵∠1+∠EFD=180°,∠1+∠2=180°,∴∠EFD=∠2,∴AB∥EF∴∠ADE=∠3,∵∠3=∠B,∴∠ADE=∠B,∴DE∥BC,∴∠AED=∠C,∵∠AED=58°,∴∠C=58°,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3.如图,已知直线c与a、b分别交于点A、B,且∠1=120°,当∠2=()时,直线a∥b.A.B.C.D.【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3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120°,∠1与∠3是对顶角,∴∠1=∠3=120°,∵∠2=∠3=120°,∴直线a∥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用到的知识点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如图a∥b,∠1与∠2互余,∠3=115°,则∠4等于()A.115°B.155°C.135°D.12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以及互余互补的定义可计算出∠4的值.【详解】如图,∵∠3与∠5是对顶角,∴∠5=∠3=115°,∵a∥b,∴∠2+∠4=180°,∠1+∠5=180°,∴∠1=180°-115°=65°,又∵∠1与∠2互余,∴∠2=90°-∠1=25°,∴∠4=180°-∠2=180°-25°=15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余角和补角的知识,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给出如下推理:①∠1=∠3.∴AD∥BC;②∠A+∠1+∠2=180°,∴AB∥CD;③∠A+∠3+∠4=180°,∴AB∥CD;④∠2=∠4,∴AD∥BC其中正确的推理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答即可.【详解】即内错角相等.故①错误;即同旁内角互补.故②正确;,故③错误;故④正确,即②④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察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正确理解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AB∥CD,∠ABE=120°,∠ECD=25°,则∠E=()A.75°B.80°C.85°D.95°【答案】C【解析】【分析】过点E作EF∥CD,根据AB∥CD可得EF∥AB,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和内错角相等,分别求出∠BEF和∠FEC的度数,二者相加即可.【详解】过点E作EF∥CD,如图所示:∵AB∥CD,∴EF∥AB,∵∠ABE=120°,∴∠BEF=60°,∵EF∥CD,∠ECD=25°,∴∠FEC=∠ECD=25°,∴∠E=∠BEF+∠ECD=60°+25°=85°.故选:C.【点睛】考查了平行线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两直线平行,分别求出∠BEF和∠FEC的度数.7.如图,l1∥l2,∠1=50°,则∠2等于( )A.135°B.130°C.50°D.40°【答案】B【解析】【分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据此进行解答.【详解】∵l1∥l2,∠1=50°,∴∠2=180°-∠1=180°-50°=130°,故选B.【点睛】本题应用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8.如图,将三角形ABC沿AB方向平移后,到达三角形BDE的位置.若∠CAB=50°,∠ABC=100°,则∠1的度数为( )A.30°B.40°C.50°D.6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C∥BE,以及∠CAB=∠EBD=50°,进而求出∠1的度数.【详解】∵将△ABC沿直线AB向右平移后到达△BDE的位置,∴AC∥BE,∴∠CAB=∠EBD=50°,∵∠ABC=100°,∴∠1的度数为:180°-50°-100°=30°.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得出∠CAB=∠EBD=5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二、填空题9.如果两边与的两边互相平行,且,,则的度数为__.【答案】35°或55°【解析】【分析】根据:∠1两边与∠2的两边互相平行得出∠1=∠2或∠1+∠2=180°,代入求出x,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两边与∠2的两边互相平行,∴∠1=∠2或∠1+∠2=180°,∵∠1=(3x+20)°,∠2=(8x-5)°,∴3x+20=8x-5或3x+20+8x-5=180,解得:x=5,或x=15,当x=5时,∠1=35°,当x=15时,∠1=65°,故答案为:35°或6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能知道“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是解此题的关键.10.如图,∠1=70°,a∥b,则∠2=_____________,【答案】110°【解析】【分析】如图,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3=∠1=7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2的度数.【详解】如图,∵∠1=70°,∴∠3=∠1=70°,∵a ∥ b,∴∠2+∠3=180°,∴∠2=180°-70°=110°,故答案为:1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则的度数是_________.【答案】60【解析】【分析】如图,先利用邻补角求出∠4=70°,再根据得∠4+∠2+∠3=180°,即可求出∠2的度数.【详解】∵,∴∠4=180°-110°=70°,∵,∴∠4+∠2+∠3=180°,则∠2=60°.故填60.【点睛】此题主要考察平行线的性质.12.如图,工程队铺设一公路,他们从点A处铺设到点B处时,由于水塘挡路,他们决定改变方向经过点C,再拐到点D,然后沿着与AB平行的DE方向继续铺设,如果∠ABC=120°,∠CDE=140°,则∠BCD的度数是________.【答案】80°.【解析】【分析】过C作MN∥AB,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DE∥NM∥A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和∠2的度数,进而可得∠BCD的度数.【详解】解:过C作MN∥AB,∵AB∥DE,∴MN∥DE,∴∠2+∠D=180°,∵∠CDE=140°,∴∠2=40°,∵MN∥AB,∴∠1+∠B=180°,∵∠ABC=120°,∴∠1=60°,∴∠BCD=180°-60°-40°=80°,故答案为:8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3.如图,直线l1、l2分别与直线l3、l4相交,∠1与∠3互余,∠3余角与∠2互补,∠4=125°,则∠3=______.【答案】55°.【解析】【分析】求出∠5的度数,根据∠1与∠3互余和∠3的余角与∠2互补求出∠1+∠2=18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l1∥l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即可.【详解】解:∵∠4=125°,∴∠5=180°-125°=55°,∵∠1与∠3互余,∠3的余角与∠2互补,∴∠1+∠2=180°,∴l1∥l2,∴∠3=∠5=55°,故答案是:5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求出l1∥l2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点D、E、F分别在AB、AC、BC上(1)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答案】(1) ;(2) ;(3) ; (4);.【解析】【分析】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把握,在此基础上结合题设的相关要求和已知条件,就可以解答出正确的结论.【详解】(1)∴(2)∠3, ∴(3)∴AC DF(4)∴DE B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15.小明到工厂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工人师傅生产了一种如图所示的零件,工人师傅告诉它,∠A=,且AB∥CD.小明马上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得出了∠C的度数,聪明的你一定知道∠C=_______.【答案】1400【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解答.【详解】解:∠C=40°理由:∵AB∥CD.∴∠A+∠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180°-∠A=180°-40°=140°故答案为:140°.【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16.一条公路两次转弯后又回到原来的方向(即AB∥CD,如图所示),第一次转弯时的∠B=,那么∠C应是_______.【答案】140°【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解答.【详解】解:∵AB∥CD,∴∠B=∠C=140°.【点睛】本题考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三、解答题17.如图,已知,分别探讨下面的四个图形中、和的关系,并请你从所得的四个关系中任选一个,说明成立的理由.(1)图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2)图②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3)图③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4)图④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答案】(1)∠APC+∠PAB+∠PCD=360°;(2)∠APC=∠PAB+∠PCD;(3)∠PCD=∠APC+∠PAB;(4)∠PAB=∠APC+∠PCD.【解析】【分析】(1)过点P作PE∥AB,则AB∥PE∥CD,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解答;(2)过点P作l∥AB,则AB∥CD∥l,再根据两直线内错角相等即可解答;(3)根据AB∥CD,可得出∠PEB=∠PCD,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解答;(4)根据AB∥CD,可得出∠PAB=∠PFD,再根据∠PFD是△CPF的外角,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解答;【详解】(1)过点P作PE∥AB,则AB∥PE∥CD,∴∠1+∠PAB=180°,∠2+∠PCD=180°,∴∠APC+∠PAB+∠PCD=360°;(2)过点P作直线l∥AB,∵AB∥CD,∴AB∥PE∥CD,∴∠PAB=∠3,∠PCD=∠4,∴∠APC=∠PAB+∠PCD;(3)∵AB∥CD,∴∠PEB=∠PCD,∵∠PEB是△APE的外角,∴∠PEB=∠PAB+∠APC,∴∠PCD=∠APC+∠PAB;(4)∵AB∥CD,∴∠PAB=∠PFD,∵∠PFD是△CPF的外角,∴∠PCD+∠APC=∠PFD,∴∠PAB=∠APC+∠PC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如图,已知AC∥ED,ED∥GF,∠BDF=90°.(1)若∠ABD=150°,求∠GFD的度数;(2)若∠ABD=θ,求∠GFD-∠CBD的度数.【答案】(1)∠G FD=120°;(2)∠GFD-∠CBD=90°.【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D+∠BDE=180°,进而可得∠BDE=30°,然后再计算出∠EDF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F+∠F=180°,进而可得∠GFD的度数;(2)与(1)类似,表示出∠F的度数,再表示出∠CBD的度数,再求差即可.【详解】解:(1)∵AC∥ED,∴∠ABD+∠BDE=180°,∵∠ABD=150°,∴∠BDE=30°,∵∠BDF=90°,∴∠EDF=60°,∵ED∥GF,∴∠EDF+∠F=180°,∴∠F=120°;(2)∵AC∥ED,∴∠ABD+∠BDE=180°,∵∠ABD=θ,∴∠BDE=180°-θ,∵∠BDF=90°,∴∠EDF=90°-(180°-θ)=θ-90°,∵ED∥GF,∴∠EDF+∠F=180°,∴∠F=180°-(θ-90°)=270°-θ,∵∠ABD=θ,∴∠CBD=180°-θ,∴∠GFD-∠CBD=270°-θ-180°+θ=9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9.如图,已知∠1=∠2,∠GFA=40°,∠HAQ=15°,∠ACB=70°,AQ平分∠FAC,求证:BD∥GE∥AH.【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由同位角∠1=∠2,推知AH∥GE,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证得内错角∠HAC=55°+15°=70°=∠ACB,所以BD∥AH,最后由平行线的递进关系证得BD∥GE∥AH.【详解】证明:∵∠1=∠2,∴AH∥GE,∴∠GFA=∠FAH.∵∠GFA=40°,∴∠FAH=40°,∴∠FAQ=∠FAH+∠HAQ,∴∠FAQ=55°.又∵AQ平分∠FAC,∴∠QAC=∠FAQ=55°,∵∠HAC=∠QAC+∠HAQ,∴∠HAC=55°+15°=70°=∠ACB,∴BD∥AH,∴BD∥GE∥AH.【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20.如图,AB∥CD∥EF,且∠ABE=70°,∠ECD=150°,求∠BEC 的度数.【答案】∠BEC=40°.【解析】【分析】根据∠BEC=∠BEF-∠ECF,求出∠BEF,∠CEF即可解决问题.【详解】∵AB∥EF,∴∠ABE=∠BEF=70°,∵CD∥EF,∴∠ECD+∠CEF=180°,∵∠ECD=150°,∴∠CEF=30°,∴∠BEC=∠BEF-∠CEF=40°.【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1.已知:如图,直线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1)如图1,若∠1=120°,∠2=60°,则AB和CD的位置关系为;(2)在(1)的情况下,若点P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连接PE,PF,探索∠EPF,∠PEB,∠PFD三个角之间的关系:①当点P在图2的位置时,可得∠EPF=∠PEB+∠PFD;请阅读下面的解答过程,并填空(理由或数学式):解:如图2,过点P作MN∥AB,则∠EPM=∠PE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D(已知),MN∥AB(作图),∴MN∥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MPF=∠PFD.∴∠EPM+∠MPF=∠PEB+∠PFD(等式的性质),即∠EPF=∠PEB+∠PFD;②当点P在图3的位置时,∠EPF,∠PEB,∠PFD三个角之间有何关系并证明;③当点P在图4的位置时,请直接写出∠E PF,∠PEB,∠PFD三个角之间的关系.【答案】(1)见解析;(2)①见详解;②∠PEB+∠EPF+∠PFD =360°,③∠EPF+∠PFD=∠PEB.【解析】【分析】(1)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BEF的度数,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结论;(2)①过点P作MN∥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EPM=∠PEB,且有MN∥CD,所以∠MPF=∠PFD,然后利用等式性质易得∠EPF=∠PEB+∠PFD.②③的解题方法与①一样,分别过点P作MN∥AB,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三个角之间的关系.【详解】(1)∵∠1=120°,∴∠BEF=120°,又∵∠2=60°,∴∠2+∠BEF=180°,∴AB∥CD;(2)①如图2,过点P作MN∥AB,则∠EPM=∠PE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D(已知),MN∥AB(作图),∴MN∥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MPF=∠PFD,∴∠EPM+∠FPM=∠PEB+∠PFD(等式的性质),即∠EPF=∠PEB+∠PFD,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EPM,∠MPF;②∠EPF+∠PEB+∠PFD=360°;证明:如图3,过作PM∥AB,∵AB∥CD,MP∥AB,∴MP∥CD,∴∠BEP+∠EPM=180°,∠DFP+∠FPM=180°,∴∠BEP+∠EPM+∠FPM+∠PFD=360°,即∠EPF+∠PEB+∠PFD=360°;③∠EPF+∠PFD=∠PEB.理由:如图4,过作PM∥AB,∵AB∥CD,MP∥AB,∴MP∥CD,∴∠PEB=∠MPE,∠PFD=∠MPF,∵∠EPF+∠FPM=∠MPE,∴∠EPF+∠PFD=∠PEB.【点睛】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时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22.如图,已知直线a∥b且被直线l所截,∠2=85°,求∠1的度数.请在横线上补全求解的过程或依据.【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填空.【详解】解:∵a∥b(已知),∴∠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对顶角相等),∠2=85°(已知),∴∠1=85°(等量代换).【点睛】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学会书写证明过程是所要训练的重点.23.如图,点D、E在AB上,点F、G分别在BC、CA上,且DG∥BC,∠1=∠2.(1)求证:DC∥EF;(2)若EF⊥AB,∠1=55°,求∠ADG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35°【分析】(1)由知∠1=∠DCF,则∠2=∠DCF,即可证明;(2)由得∠B=90°-∠2=35°,再根据(1)可知的度数.【详解】∵∴∠1=∠DCF,∵∴∠2=∠DCF,∴;(2)∵,∴∠BEF=90°,∴∠B=90°-∠2=35°,又∵∴=∠B=35°.【点睛】此题主要考察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24.如图,AB∥DE,C为BD上一点,∠A=∠BCA,∠E=∠ECD,求证:CE⊥CA.【答案】详见解析.【解析】首先根据AB∥DE,判断出∠B+∠D=180°;然后判断出∠BCA+∠ECD=90°,即可推得CE⊥CA.【详解】证明∵AB∥DE,∴∠B+∠D=180°,∵∠A=∠BCA,∠E=∠ECD,∴∠B=180°-2∠BCA,∠D=180°-2∠ECD,∴(180°-2∠BCA)+(180°-2∠ECD)=180°,∴∠BCA+∠ECD=90°,∴∠ACE=90°,∴CE⊥C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平行线性质的3个定理.25.(1)完成下面的推理说明:已知:如图,BE∥CF,BE、CF分别平分∠ABC和∠BCD.求证:AB∥CD.(2)说出(1)的推理中运用了哪两个互逆的真命题.【答案】(1)详见解析;(2)两个互逆的真命题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C=∠BCD,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出AB∥CD,(2)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干是另一个命题的题干和结论,则称它们为互逆命题.【详解】(1)∵BE、CF分别平分∠ABC和∠BCD(已知),∴∠1=∠ABC,∠2=∠BCD(角平分线的定义),∵BE∥CF(已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BCD(等量代换),∴∠ABC=∠BCD(等式的性质),∴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个互逆的真命题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26.如图,已知:,则BC与EF平行吗?为什么?【答案】平行【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即可解答.【详解】解:BC//EF证明:∵AB∥DE,∴∠1=∠2,∵∠1+∠3=180°,∴∠2+∠3=180°,∴BC∥EF.故答案为:BC//EF【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已知∠A=∠C,AD⊥BE于点F,BC⊥BE,点E,D,C在同一条直线上.(1)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BC=120°,求∠BEC的度数.【答案】(1)AB∥CD;(2)∠E=30°.【解析】【分析】(1)先根据AD⊥BE,BC⊥BE,得出AD∥BC,故可得出∠C=∠ADE,再由∠A=∠C得出∠A=∠ADE ,故可得出结论; (2)由AB∥CD得出∠C的度数,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结论.【详解】(1)AB∥CD,∵AD⊥BE,BC⊥BE,∴AD∥BC,∴∠C=∠ADE.∵∠A=∠C,∴∠A=∠ADE,∴AB∥C D.(2)∵AB∥CD,∠ABC=120°,∴∠C=60°,∵∠CBE=90°,∴∠E=3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先根据题意得出AD∥BC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8.如图,已知AD⊥BC于点D,EF⊥BC于点F,AD平分∠BAC.求证:∠E=∠1.【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由AD垂直于BC,EF垂直于BC,得到一对同位角相等,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D与EF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AD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即可得证.【详解】证明:∵AD⊥BC,EF⊥BC(已知),∴∠ADC=∠EFC=90°(垂直的定义).∴A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B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CA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AD平分∠BAC(已知),∴∠BAD=∠CAD.∴∠1=∠E(等量代换).【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9.如图,根据图形填空:已知:∠DAF=∠F,∠B=∠D,AB与DC平行吗?解:∠DAF=∠F ()∴AD∥BF(),∴∠D=∠DCF()∵∠B=∠D ()∴∠B=∠DCF ()∴AB∥DC()【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已知,应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得AD∥BF;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证得∠D=∠DCF,又由已知,利用等量代换,证得∠B=∠DCF,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得AB∥DC.【详解】解:∠DAF=∠F (已知),∴AD∥B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D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D (已知),∴∠B=∠DCF (等量代换),∴AB∥D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平行线的性质习题(含答案)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30.如图,已知,,求证:AC 平分.【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由∠4=∠B,推出CD∥AB,再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推出∠3=∠2,然后通过等量代换推出∠1=∠2,即可推出结论.【详解】解:∵∠4=∠B,∴CD∥AB,∴∠3=∠2,又∠1=∠3,∴∠1=∠2,∴AC平分∠BA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量代换、角平分线的定义,关键在于熟练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推出AC平分∠BAD.31 / 31试卷第31页,总31页。
平行线典型例题 (修复的)教学文案
平行线典型例题(修复的)例、如图,∠1=∠2,∠3=110°,求∠4.例、如图,AB∥CD,AE交CD于点C,DE⊥AE,垂足为E,∠A=37°,求∠D的度数.例、如图,AB,CD是两根钉在木板上的平行木条,将一根橡皮筋固定在A,C两点,点E是橡皮筋上的一点,拽动E点将橡皮筋拉紧后,请你探索∠A,∠AEC,∠C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提示:先画出示意图,再说明理由)提示:这是一道结论开放的探究性问题,由于E点位置的不确定性,可引起对E点不同位置的分类讨论。
本题可分为AB,CD之间或之外。
结论:①∠AEC=∠A+∠C②∠AEC+∠A+∠C=360°③∠AEC=∠C-∠A ④∠AEC=∠A-∠C⑤∠AEC=∠A-∠C⑥∠AEC=∠C-∠A.例、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角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为()A、80B、50C、30D、20例、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3°,则∠β的度数是( )A 、43°B 、47°C 、30°D 、60°例、如图,点A 、B 分别在直线CM 、DN 上,CM ∥DN .(1)如图1,连结AB ,则∠CAB +∠ABD = ;(2)如图2,点«Skip Record If...»是直线CM 、DN 内部的一个点,连结«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求证:«Skip Record If...»=360°;(3)如图3,点«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是直线CM 、DN 内部的一个点,连结«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试求«Skip Record If...»的度数;(4)若按以上规律,猜想并直接写出«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的度数(不必写出过程).例、如图,已知直线l 1∥l 2,且l 3和l 1、l 2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P 在AB 上.(1)试找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出理由;(2)如果点P 在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3)如果点P 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点P 和A 、B 不重合)A MBC ND P 1 A M BC ND 图P 1 P 2 A M B C N D 图3例、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PAC+∠PBD;(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3)当动点P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例、如图,AB∥CD,则∠2+∠4﹣(∠1+∠3+∠5)=_________.例、如图,直线a∥b,那么∠x的度数是_________.例、如图,AB∥CD,∠ABF=∠DCE。
(典型题)初中数学专项练习《相交线与平行线》100道解答题包含答案(专项练习)
初中数学专项练习《相交线与平行线》100道解答题包含答案(专项练习)一、解答题(共100题)1、如图,五边形 ABCDE中,AE∥CD,∠A=107°,∠B=121°,求∠C的度数。
2、如图,直线AB∥CD,BC平分∠ABD,∠1=65°,求∠2的度数.3、补全解答过程:已知:如图,直线,直线与直线,分别交于点G,H;平分,.求的度数.解:与交于点H,(已知).(▲),(已知).(▲),与,交于点G,H,(已知)(▲)▲平分,(已知)▲.(角平分线的定义)4、如图所示,直线AB∥CD,∠1=75°,求∠2的度数。
5、如图,AB与CD相交于O,OE平分∠AOC,OF⊥AB于O,OG⊥OE于O,若∠BOD=40°,求∠AOE和∠FOG的度数.6、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BE=CF,AB∥DE,∠A=∠D.求证:AB=DE.7、如图,已知,,,.AB 与DE平行吗?为什么?8、已知:如图,△ABC中,∠ABC=45°,CD⊥AB于D,BE⊥AC于E,BE与CD 相交于点F.求证:BF=AC.9、把下面的说理过程补充完整:已知:如图,BC//EF,BC=EF,AF=DC线段AB和线段DE平行吗?请说明理由.答:AB//DE理由:∵AF=DC(已知)∴AF+FC=DC+ ▲∴AC=DF(▲)(填推理的依据)∵BC//EF(已知)∴∠BC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BC=EF(已知)∴ (▲)(填推理的依据)∴∠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小明在踢足球时把一块梯形ABCD的玻璃的下半部分打碎了,若量得上半部分∠A=123 ,∠D=105 ,你能知道下半部分的两个角∠B和∠C的度数吗?请说明理由.11、如图,BE∥CG,∠1=∠2,求证:BD∥CF12、如图,EF∥BC,AC平分∠BAF,∠B=80°.求∠C的度数.13、如图,已知AB∥CD,∠B=40°,CN是∠BCE的平分线,CM⊥CN,求∠BCM 的度数.14、如图,有两堵围墙,有人想测量地面上两堵围墙内所形成的∠AOB的度数,但人又不能进入围墙,只能站在墙外,请问该如何测量?15、已知:如图,∠1=∠2,∠3=∠E,求证:∠A=∠CBE.16、如图,在直角△ABC 中,∠ACB=90°,CD 是高,∠1=35°,求∠2,∠B 与∠A 的度数.17、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C=160°,求∠A,∠C,∠B,∠D的度数.18、已知: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若∠EFD=72°,则∠EGC等于多少度?19、如图,AF=BE,AC∥BD,CE∥DF,则(1)AC=_____,CE=______,(2)证明(1)中的结论。
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经典题型及答案解析(经典)
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经典题型及答案解析(经典)1、已知∠1=∠2,∠3=110°,求∠4的度数。
2、已知AB∥CD,AE交CD于点C,DE⊥AE,垂足为E,且∠A=37°,求∠D的度数。
3、在图中,AB,CD是两根钉在木板上的平行木条,将一根橡皮筋固定在A,C两点,点E是橡皮筋上的一点,拽动E点将橡皮筋拉紧后,探索∠A,∠AEC,∠C之间具有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根据提示,可分类讨论E点在AB,CD之间或之外。
结论:①∠AEC=∠A+∠C②∠AEC+∠A+∠C=360°③∠AEC=∠C-∠A④∠AEC=∠A-∠C⑤∠AEC=∠A-∠C⑥∠AEC=∠C-∠A.4、在图中,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角尺的一边上,已知∠1=30°,∠2=50°,求∠3的度数。
5、在图中,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放置,已知∠α=43°,求∠β的度数。
6、在图中,点A、B分别在直线CM、DN上,且CM∥DN。
1)连接AB,则∠CAB+∠ABD=180°;2)连接AC、BD,则∠CAD=∠BDA,即∠CAB+∠CAD+∠ABD+∠BDA=360°;3)连接AC、BD、AD,则∠CAB+∠CAD+∠ABD+∠BDA+∠CDA=540°,又∠CDA=180°,故∠CAB+∠CAD+∠ABD+∠BDA=360°;4)根据(2)和(3)的结果,猜想∠CAB+∠CAD+∠ABD+∠BDA+∠EDA=720°。
2、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1、∠2、∠3之间的关系不发生变化。
3、当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1、∠2、∠3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点P的具体位置。
如果P在AB的延长线上,则∠1、∠2、∠3之和为180度;如果P在AC和BD的交点之外,则∠1=∠PAC,∠2=∠APB,∠3=∠PBD,且∠1+∠2+∠3=180度。
(完整版)平行线习题(含答案)
2019年4月16日初中数学作业学校: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 如图,经过直线a外一点O的4条直线中,与直线a相交的直线至少有()A. 4条B. 3条C. 2条D. 1条【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得出即可.【详解】解:根据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得出如果有和直线a平行的,只能是一条,即与直线a相交的直线至少有3条,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应用,注意: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②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③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线段必相交;④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面内直线和线段的位置关系判断.详解】解:(1)线段不相交,延长后不一定不相交,错误;(2)同一平面内,直线只有平行或相交两种位置关系,正确;(3)线段是有长度的,不平行也可以不相交,错误;(4)同(2),正确;所以(2)(4)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需要注意(1)和(3)说的是线段.3.下列表示平行线的方法正确的是()A. ab// cdB. A // BC. a// BD. a// b【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表达方法来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直线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故正确的表示方法是D.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平行线的表达方法的掌握情况,掌握平行线的表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4 .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平行B .没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平行C.不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D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即可求得此题的答案,注意举反例的方法.详解】A. 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不一定平行,故本选项错误;B. 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不一定平行,故本选项错误;C. 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直线不一定互相平行,故本选项错误;D.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故本选项正确;【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定义.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任意一点可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B. 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C.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D. 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公理进行判断.【详解】A 中,若点在直线上,则不可以作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而是与已知直线重合,错误B. C. D 是公理,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定义和公理,熟练掌握定义和公理是解题的关键.6.在同一平面内,无公共顶点的两个直角,如果它们有一条边共线,那么另一边互相( )A •平行B.垂直C.共线 D.平行或共线【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图形,由平行线的判断定理进行分析.【详解】如图所示:n n无公共顶点的两个直角,如果它们有一条边共线,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另一边互相平行•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B.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D.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可结合平行线的定义,垂线的性质和平行公理进行判定即可.【详解】(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应强调在同一平面内,故本项错误;(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应强调在经过直线外一点,故是错误的.(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射线不一定,故本项错误;(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是正确的.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定义,垂线的性质和平行公理.熟练掌握公理和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 .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与CD相交,AB与EF平行,则CD与EF()A •平行B.相交C. 重合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如图,•••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 AB // EF,••• CD与EF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能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9 .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A .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 内错角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公理、推论及平行线的判定,可得答案.【详解】A、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A正确;B、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故B正确;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C正确;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熟记公理、推论是解题关键.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⑤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线段的性质、平行公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垂线的定义,即可得到正确结论.【详解】解: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正确;②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错误;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正确;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错误;⑤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错误.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性质、平行公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垂线的定义,解题时注意: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条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B. 在直线外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 如果a // b, b // c,贝U a不与b平行D. 两条不平行的射线,在同一平面内一定相交【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题即可,见详解.详解】解: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故A 错误,在直线外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如果a// b , b // c ,则a // b,平行线的传递性,故C 错误, 射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无限延伸,故D 错误, 综上选B. 【点睛】,属于简单题,熟悉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即可解题 【详解】解:••• AB // CD ,CD // EF ,••• AB // EF ,(平行线的传递性)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传递性 ,属于简单题,熟悉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3 •一条直线与另两条平行直线的关系是 ( )A .一定与两条平行线平行B .可能与两条平行线的一条平行,一条相交C . 一定与两条平行线相交D .与两条平行线都平行或都相交【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可知如果一条直线与另 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它与另一条平行线也相交;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平行,则它与另一条平行线也平行即可求出本题答案【详解】,正确,// EF ,那么AB 和EF 的位置关系是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C.垂直D.不能确定【答案】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它与另一条平行线也相交,否则与平行公理相矛盾;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平行,根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与另一条平行线也平行.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有关性质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如果a// b, a // c,那么b // c;③如果两线段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④如果两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A.1 个B.2 个C.3 个D.4 个【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公理及推论判断即可求出本题答案.【详解】(1)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错误;(2) 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正确;(3) 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不相交也不一定平行,故错误;(4) 应该是“在同一平面内”,故错误.正确的只有一个,故选A.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15 •已知在同一平面内有一直线AB和一点P,过点P画AB的平行线,可画()A • 1条B. 0条 C. 1条或0条D.无数条【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可得答案.【详解】如果点P在直线上,过点P画直线与AB的平行线可画0条,如果点P在直线外,过点P画直线与AB的平行线可画1条•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推论,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1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平行B. 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平行C. 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D.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答案】D【解析】【分析】回忆线段之间、射线之间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于A,可在纸上画出两条没有公共点的线段,观察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对于B,可在纸上画出两条没有公共点的射线,观察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对于C,思考若两条直线不在一个平面内,是否能够得到两条直线不平行也不相交,对于D,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可作出判断•【详解】对于A,如图所示,A错误;对于C,如果两条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也可能不平行,则C错误;对于D,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可知D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熟练掌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相关定义是本题解题的关键•17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平角是一条直线C.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平行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角的概念;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及推论进行判断.【详解】A、由直线公理可知,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故本选项正确;B、平角是有公共端点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平行,故本选项错误;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了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其中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1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对顶角相等B.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C.等角的补角相等D.过任意一点P,都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答案】D【解析】【分析】A .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判定即可;B. 根据线段的性质判定即可;C. 根据补角的性质判定即可;D .根据平行公理判定即可 .【详解】A .对顶角相等,故选项正确;B. 两点之间连线中,线段最短,故选项正确;C•等角的补角相等,故选项正确;D .过直线外一点P,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分别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线段的性质、余角、补角的关系及平行公理,都是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即可解决问题 .二、填空题19 . L i, 12, 13为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如果11与12不平行,12与13不平行,则11与13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交或平行【解析】【分析】根据关键语句“若?有?不平行,??与?不平行,”画出图形,图形有两种情况,根据图形可得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可得图形:根据图形可知:若?不平行,??与?3不平行,则?3可能相交或平行,故答案为:相交或平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20 •小明列举生活中几个例子,你认为是平行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①马路上斑马线;②火车铁轨;③直跑道线;④长方形门框上下边.【答案】①②③④【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是平行线的是①②③④.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含义,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解答21.如图,用符号表示下列两棱的位置关系.AB ___ A ' B AA ' __________ AB ; AD _____ B ' C【答案】// 丄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由立体图形中的平行线的判定条件,以及垂直的判定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填空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AB// A B', AA丄AB AD// B'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直线的位置关系•22 .如图,在正方体中,与线段AB平行的线段有________ 条.【答案】3【解析】【分析】与线段AB平行的线段的种类为:①直接与AB平行,②与平行于AB的线段平行. 【详解】解:与AB平行的线段是:DC EF;与CD平行的线段是:HG所以与AB线段平行的线段有:EF、HG DC.故答案是:EF、HG D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23 .如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尺作直线AB , CD,从图中可知,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为 ________ .【答案】平行【解析】【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断.【详解】如图,C 亠丘D根据题意,/ 1与/ 2是三角尺的同一个角,所以/仁/2,所以,AB //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平行.【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24 .在如图的长方体中,与棱AB平行的棱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棱AA'平行的棱有DD , BB , C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的定义,结合图形直接找出和棱AB平行的棱,与棱AA平行的棱即可.【详解】由图可知,和棱AB平行的棱有CD , AB', CD;与棱AA 平行的棱有DD ,BB ,CC .故答案为:CD , A B , C D ;DD , BB , CC .【点睛】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的知识点,熟练掌握平行的定义是本题解题的关键.25.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 与直线CD 满足下列条件,则其对应的位置关系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直线AB 与直线CD 没有公共点,则直线AB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线AB 与直线CD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直线AB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平行;相交.【解析】【分析】根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平行没有公共点,相交只有一个公共点”即可推出本题答案.【详解】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 与CD 满足下列条件,则其对应的位置关系是:(1)若AB 与CD没有公共点,则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平行;(2 )若AB与CD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B 与CD 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故答案为:(1)平行;(2)相交.【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位置关系,熟练掌握判定方法是本题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6 .把图中的互相平行的线段用符号“//”写出来,互相垂直的线段用符号“丄”写出来:【解析】根据平行线和垂直的定义即可解答.【详解】 解:如图所示,在长方体中 :互相平行的线段:AB// CD EF// GH MN PQ 互相垂直的线段:AB 丄 EF, AB 丄 GH CDL EF, CDL GH【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和垂直的定义 ,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7 .如图,过点 0 '分别画 AB , CD 的平行线.【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用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 沿直尺移 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原来和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和 O 点重合,过O 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即可.【详解】解:如图,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直尺和三角板作平行线的能力28 •如图,按要求完成作图⑴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EF ;(2) 过点P 作CD 的平行线 MN ;(3) 过点P 作AB 的垂线段,垂足为 G.【答案】作图见解析【点睛】【分析】利用题中几何语言画出对应的几何图形.【详解】如图,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作法和作垂线的步骤.29 •我们知道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是 1 ;两条平行线的交点个数是0;平面内三条平行线的交点个数是0,经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是 1 ;依此类推(1) 请你画图说明平面内五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2) 平面内五条直线可以有4个交点吗?如果可以,请你画出符合条件的所有图形;如果不可以,请说明理由.(3) 在平面内画出10条直线,使交点个数恰好是31.【答案】(1)平面内五条直线的交点最多有10个,⑵五条直线可以有4个交点,⑶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1)直接让五条直线中的任意两条互相相交即可;(2)不妨先让其中的四条直线相交得到3个交点,然后再使最后一条直线,与其中任意一条相交且与之前的交点不重合即可,接下来自己试着想想还有哪些画法;(3)结合已知,禾U用平行线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详解】解:(1)平面内五条直线的交点最多有 10个,如图①.(2)五条直线可以有4个交点,如图②(a // b// c // d),图③(AD // BC , AB // DC),图④(a // b).團② 関③(3) 答案不唯一,如图,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l // m.【点睛】此题考查平面内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 解答时要分各种情况解答, 的所有情形,不要遗漏,否则讨论的结果就不全面.30 •如图,在方格纸上:(1)已有的四条线段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⑵过点M 画AB 的平行线.⑶过点N 画GH 的平行线.37T~/ 、A7 D 、M / 7~■【答案】(1)AB // CD ; (2)画图见解析;⑶画图见解析【解析】【分析】(1) 根据图形可观察出互相平行的线段.(2) 过点M 画AB 的平行线.(3)过点N 画GH 的平行线.要考虑到可能出现【详解】(1)由图形可得:AB // CD .⑵(3)所画图形如下:【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过一点作平行线的知识, 的判定方法及作图的基本步骤.属于基础题, 主要掌握平行线。
(完整版)平行线常考经典较难题、压轴题例题和巩固练习
平行线 例1 翻折 1、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带沿着直线GF 折叠,∠CGF=30°,则∠1的度数是的度数是.2、如图,生活中将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图所示折叠一下,如果∠2=100°,那么∠1的度数为 .例2 旋转 1、将一副直角三角尺ABC 和CDE 按如图方式放置,其中直角顶点C 重合,∠D=45°,∠A=30°.将三角形CDE 绕点C 旋转,若DE ∥BC ,则直线AB 与直线CE 的较大的夹角∠1的大小为的大小为 度.度.例3 平行线的性质1、已知,直线AB ∥DC ,点P 为平面上一点,连接AP 与CP .(1)如图1,点P 在直线AB 、CD 之间,当∠BAP=60°,∠DCP=20°时,求∠APC .(2)如图2,点P 在直线AB 、CD 之间,∠BAP 与∠DCP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 ,写出∠AKC 与∠AP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点P 落在CD 外,∠BAP 与∠DCP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 ,∠AKC 与∠APC 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AED B C2、如图,两直线AB 、CD 平行,则∠1+∠2+∠3+∠4+∠5= .3、已知直线AB ∥CD . (1)如图1,直接写出∠BME 、∠E 、∠END 的数量关系为的数量关系为 ; (2)如图2,∠BME 与∠CNE 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P ,试探究∠P 与∠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3,∠ABM=∠MBE ,∠CDN=∠NDE ,直线MB 、ND 交于点F ,则= .例4 平移1、如图1所示,已知BC ∥OA ,∠B=∠A=120°(1)说明OB ∥AC 成立的理由.成立的理由. (2)如图2所示,若点E ,F 在BC 上,且∠FOC=∠AOC ,OE 平分∠BOF ,求∠EOC 的度数.的度数. (3)在(2)的条件下,若左右平移AC ,如图3所示,那么∠OCB :∠OFB 的比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这个比值.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这个比值.(4)在(3)的条件下,当∠OEB=∠OCA 时,求∠OCA 的度数.的度数.2、如图,已知AM ∥BN ,∠A=60°.点P 是射线AM 上一动点(与点A 不重合),BC 、BD 分别平分∠ABP 和∠PBN ,分别交射线AM 于点C ,D .(1)求∠CBD 的度数;的度数; (2)当点P 运动时,∠APB 与∠AD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不变化,请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若变化,请写出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若变化,请写出变化规律.(3)当点P 运动到使∠ACB=∠ABD 时,∠ABC 的度数是的度数是.例5 作图—应用1、(1)如图1,一个牧童从P 点出发,赶着羊群去河边喝水,则应当怎样选择饮水路线,才能使羊群走的路程最短?请在图中画出最短路线.羊群走的路程最短?请在图中画出最短路线.(2)如图2,在一条河的两岸有A ,B 两个村庄,现在要在河上建一座小桥,桥的方向与河岸方向垂直,桥在图中用一条线段CD 表示.试问:桥CD 建在何处,才能使A 到B 的路程最短呢?请在图中画出桥CD 的位置.的位置.2、如图,平面上有直线a 及直线a 外的三点A 、B 、P .(1)过点P 画一条直线m ,使得m ∥a ;(2)过B 作BH ⊥直线m ,并延长BH 至B ′,使得BB ′为直线a 、m 之间的距离;之间的距离;(3)若直线a 、m 表示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桥(桥与河岸垂直),使得从村庄A 经桥过河到村庄B 的路程最短,试问桥应建在何处?画出示意图.的路程最短,试问桥应建在何处?画出示意图.【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如图,AB ∥DE ,∠ABC 的角平分线BP 和∠CDE 的角平分线DK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P 且∠P ﹣2∠C=57°,则∠C 等于(等于( )A .24°B .34°C .26°D .22° 图2图1P BA题图第2题图题图第1题图2、如图,AB∥CD,∠ABK的角平分线BE的反向延长线和∠DCK的角平分线CF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H,∠K﹣∠H=27°,则∠K=( )A.76° B.78° C.80° D.82°3、在同一平面内,有8条互不重合的直线,l1,l2,l3…l8,若l1⊥l2,l2∥l3,l3⊥l4,l4∥l5…以此类的位置关系是( )推,则l1和l8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平行或垂直 D.无法确定.无法确定 .平行 B.垂直.垂直 C.平行或垂直4、如图,AB⊥BC,AE平分∠BAD交BC于点E,AE⊥DE,∠1+∠2=90°,M,N分别是BA,CD延长线上的点,∠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下列结论:①AB∥CD;②∠AEB+∠ADC=180°;③DE平分∠ADC;④∠F为定值,其中结论正确的有(为定值,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第5题图题图第4题图题图5、如图所示,AB∥CD,则∠A+∠E+∠F+∠C等于(等于( )A.180° B.360° C.540° D.720°6、如图所示,AB∥EF,∠B=35°,∠E=25°,则∠C+∠D的值为的值为 .第9题图题图题图第8题图第7题图题图7、如图所示,AB∥CD,∠E=35°,∠C=20°,则∠EAB的度数为的度数为 .8、如图,AB∥EF∥CD,EG平分∠BEF,∠B+∠BED+∠D=192°,∠B﹣∠D=24°,则∠GEF= .9、已知D是△ABC的边BC所在直线上的一点,与B,C不重合,过D分别作DF∥AC交AB所的度数是.在直接于F,DE∥AB交AC所在直线于E.若∠A=80°,则∠FDE的度数是10、如图1,MN∥PQ,直线AD与MN、PQ分别交于点A、D,点B在直线PQ上,过点B作BG ⊥AD,垂足为点G.(1)求证:∠MAG+∠PBG=90°;(2)若点C在线段AD上(不与A、D、G重合),连接BC,∠MAG和∠PBC的平分线交于点H,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猜想并证明∠CBG与∠AHB的数量关系;的数量关系;(3)若直线AD的位置如图3所示,(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CBG与∠AHB的数量关系.的数量关系.11、已知AM∥CN,点B为平面内一点,AB⊥BC于B.;(1)如图1,直接写出∠A和∠C之间的数量关系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2,过点B作BD⊥AM于点D,求证:∠ABD=∠C;(3)如图3,在(2)问的条件下,点E、F在DM上,连接BE、BF、CF,BF平分∠DBC,BE平分∠ABD,若∠FCB+∠NCF=180°,∠BFC=3∠DBE,求∠EBC的度数.的度数.12、如图1,AB∥CD,E是AB、CD之间的一点.之间的一点.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判定∠BAE,∠CDE与∠AE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若∠BAE、∠CDE的两条平分线交于点F.写出∠AFD与∠AED之间的数量关系;之间的数量关系;(3)将图2中的射线DC 沿DE 翻折交AF 于点G 得图3,若∠AGD 的余角等于2∠E 的补角,求∠BAE 的大小.的大小.13、已知:如图,BC ∥OA ,∠B=∠A=100°,试回答下列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①所示,求证:OB ∥AC .(注意证明过程要写依据).(注意证明过程要写依据)(2)如图②,若点E 、F 在BC 上,且满足∠FOC=∠AOC ,并且OE 平分∠BOF .(ⅰ)求∠EOC 的度数;的度数; (ⅱ)求∠OCB :∠OFB 的比值;的比值;(ⅲ)如图③,若∠OEB=∠OCA .此时∠OCA 度数等于度数等于 .(在横线上填上答案即可).(在横线上填上答案即可)14、已知直线AB ∥CD .(1)如图1,直接写出∠ABE ,∠CDE 和∠BED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2)如图2,BF ,DF 分别平分∠ABE ,∠CDE ,那么∠BFD 和∠BED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理由.(3)如图3,点E 在直线BD 的右侧,BF ,DF 仍平分∠ABE ,∠CDE ,请直接写出∠BFD 和∠BED 的数量关系的数量关系.。
七下平行线与相交线经典例题汇总(补)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欧阳家百(2021.03.07)【知识要点】1.两直线相交2.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3.对顶角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或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
(1)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那么这两条线互相垂直。
5.垂线性质: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直线a,b是平行线,可记作“a∥b”7.平行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注:(1)平行公理中的“有且只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存在性;二是唯一性。
(2)平行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b,b∥c,则a∥c。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在同一平面内)10.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补充:(5)平行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6)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考点一: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性质与平行公理的区别等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对顶角相等;(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3)邻补角互补;(4)互补的角是邻补角;(5)同位角相等;(6)内错角相等;(7)同旁内角互补;(8)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9)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10)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11)两直线不相交就平行;(1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相交线和平行线典型例题及拔高训练(附答案)
A.160°B.150°C.70°D.50°
6(2003南通市)判断题已知,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A)∠1=∠3(B)∠2=∠3
(C)∠4=∠5(D)∠2+∠4=180°
7.(北京市海淀区2003年).如图,直线c与直线a、b相交,且a//b,则下列结论:(1) ;(2) ;(3) 中正确的个数为()
又∵∠ABF=∠DCE(已知),
∴∠ABC-∠ABF =∠BCD-∠DCE(等式的性质)。
即∠FBC=∠BCE。
∴BF∥E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FE=∠FE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强化训练
一.填空
1.完成下列推理过程
①∵∠3=∠4(已知),
__∥___()
②∵∠5=∠DAB(已知),
证明:过点E作EF∥则∠B+∠1=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CD(已知),
又∵EF∥AB(已作),
∴EF∥C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1+∠D+∠2=180°+180°(等式的性质)。
又∵∠BED=∠1+∠2,
∴∠2=∠B-∠D(等式的性质)。
即∠BED=∠B-∠D。
例3已知:如图9,AB∥CD,∠ABF=∠DCE。求证:∠BFE=∠FEC。
证法一:过F点作FG∥AB,则∠ABF=∠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过E点作EH∥CD,则∠DCE=∠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FG∥AB(已作),AB∥CD(已知),
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
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平行线是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平面几何中,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广泛,不仅在数学中有重要意义,还涉及到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下面将给出一些平行线的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一:已知平行线l1和l2分别与一条横线m相交,如下图所示。
求证:∠ABC =∠DEF。
解答: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我们知道平行线与横线相交时,对应角相等。
所以∠ABC = ∠ADE。
又因为∠ADE和∠DEF是同位角,所以∠ABC = ∠DEF。
练习题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 3)和点B(6, 7)分别在直线l1和直线l2上,且l1与l2平行。
求证:直线l1的斜率等于直线l2的斜率。
解答:直线的斜率可以通过两点间的坐标差来计算。
设直线l1的斜率为k1,直线l2的斜率为k2。
由于l1与l2平行,所以它们的斜率相等。
根据斜率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k1 = (7-3)/(6-2) = 4/4 = 1k2 = (7-3)/(6-2) = 4/4 = 1因此,直线l1的斜率等于直线l2的斜率。
练习题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l1的方程为y = 2x + 3,直线l2过点(1, 4)且与直线l1平行。
求直线l2的方程。
解答:由于直线l2与直线l1平行,所以它们的斜率相等。
直线l1的斜率为2,所以直线l2的斜率也为2。
设直线l2的方程为y = 2x + b,其中b为待定常数。
由于直线l2过点(1, 4),将该点的坐标代入方程得到:4 = 2*1 + b解方程可得b = 2。
因此,直线l2的方程为y = 2x + 2。
练习题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l1的方程为y = 3x + 5,直线l2过点(2, 4)且与直线l1平行。
求直线l2的方程。
解答:与练习题三类似,直线l2与直线l1平行,所以它们的斜率相等。
平行线及相交线经典例题
平行线及相交线经典例题实用文档相交线与平行线经典题型汇总1.班级:如图,∠B=∠C,AB∥EF求证:∠BGF=∠C姓名:EAC2.如图,EF∥AD,∠1=∠2,∠BAC=70°。
求∠AGD GB F D3.:如图AB∥CD,EF交AB于G,交CD于F,FH平分∠EFD,交AB于H,∠AGE=500,求:∠BHF的度数。
E A HBGC F D4.:如图∠1=∠2,∠C=∠D,那么∠A=∠F吗?试说明理由DE F2GH1A B C文案大全实用文档5.:如,AB//CD ,解决以下: 〔1〕∠1+∠2=___ ___;〔2〕∠1+∠2+∠3=___ __;〔3〕∠1+∠2+∠3+∠4=_ __ __;〔4〕探究∠1+∠2+∠3+∠4+⋯+∠n = ;6.如11,E 、F 分 在AB 、CD 上, 1D , 2与 C 互余且ECAF ,垂足O ,求:AB//CD .AEBOCFD17.如12,AC//BD ,AB//CD, 1 E , 2 F ,AE 交CF于点O,明:AECF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2AEB NFP,M C,判断A与P的大小关系,并说明8.如图13,理由.M NPE FAB C3CAB的角平分线,DE//AB,DF//AC,EF交AD于点9.如图14,AD是O.请问:〔1〕DO是EDF的角平分线吗?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假设将结论与AD是CAB的角平分线、DE//AB、DF//AC中的任一条件交换,?所得命题正确吗?10.如图,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30°,你能算出∠EAD、∠DAC、∠C的度数吗?文案大全实用文档11.如图,∠1=∠2,∠3=1050,求∠4的度数。
cd13ab2412.如图,EF∥AD,∠1=∠2,∠BAC=70°。
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
因为EF∥AD,所以∠2=。
又因为∠1=∠2,所以∠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图,∠1=∠2,∠3=110°,求∠4.例、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37°,求∠D 的度数.例、如图,AB ,CD 是两根钉在木板上的平行木条,将一根橡皮筋固定在A ,C 两点,点E 是橡皮筋上的一点,拽动E 点将橡皮筋拉紧后,请你探索∠A ,∠AEC ,∠C 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提示:先画出示意图,再说明理由)提示:这是一道结论开放的探究性问题,由于E 点位置的不确定性,可引起对E 点不同位置的分类讨论。
本题可分为AB ,CD 之间或之外。
结论:①∠AEC =∠A +∠C ②∠AEC +∠A +∠C =360°③∠AEC =∠C -∠A ④∠AEC =∠A -∠C ⑤∠AEC =∠A -∠C ⑥∠AEC =∠C -∠A . 例、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角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为( ) A 、80 B 、50 C 、30 D 、20例、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3°,则∠β的度数是( ) A 、43° B 、47° C 、30° D 、60°例、如图,点A 、B 分别在直线CM 、DN 上,CM ∥DN . (1)如图1,连结AB ,则∠CAB +∠ABD = ;(2)如图2,点1P 是直线CM 、DN 内部的一个点,连结1AP 、1BP .求证:BD P B AP CAP 111∠+∠+∠=360°;(3)如图3,点1P 、2P 是直线CM 、DN 内部的一个点,连结1AP 、21P P 、B P 2.试求BD P B P P P AP CAP 221211∠+∠+∠+∠的度数;(4)若按以上规律,猜想并直接写出+∠+∠211P AP CAP …BD P 5∠+的度数(不必写出过程). AMCP 1A MCP 1AMC例、如图,已知直线l 1∥l 2,且l 3和l 1、l 2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P 在AB 上. (1)试找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出理由;(2)如果点P 在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3)如果点P 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点P 和A 、B 不重合)例、如图,直线AC ∥BD ,连接AB ,直线AC ,BD 及线段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 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 ,PB ,构成∠PAC ,∠APB ,∠PBD 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 (1)当动点P 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PAC+∠PBD ;(2)当动点P 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 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 (3)当动点P 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 ,∠APB ,∠PBD 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 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例、如图,AB ∥CD ,则∠2+∠4﹣(∠1+∠3+∠5)= _________.例、如图,直线a ∥b ,那么∠x 的度数是 _________ .例、如图,AB ∥CD ,∠ABF=∠DCE 。
试说明:∠BFE=∠FEC 。
ABCDFE例、如图,直线AB 、CD 与EF 相交于点G 、H ,且∠EGB=∠EHD. (1)说明: AB ∥CD(2)若GM 是∠EGB 的平分线,FN 是∠EHD 的平分线,则GM 与HN 平行吗?说明理由例、如图,已知AB//CD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BAD=70O,(1)求∠EDC 的度数;(2)若∠BCD=40O,试求∠BED 的度数.例、如图,DB ∥FG ∥EC ,∠ACE=36°,AP 平分∠BAC ,∠PAG=12°,则∠ABD= _________ 度. 例、如图,已知,DA AB DE ⊥平分,ADC CE ∠平分,1290,BCD ∠∠+∠=求证:BC AB ⊥.例、如图,AB∥EF,AB∥CD,∠1=∠B,∠2=∠D,那么BE⊥DE,为什么?例、两个角有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而另一条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 ( ) A .相等 B .互补 C .相等或互补 D .都是直角变式: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是A. 42138 、B. 都是10C. 42138 、或1010、D. 以上都不对例、如图,若∠1=∠2,AB ∥CD ,试说明∠E=∠F 的理由。
例、已知:如图,BE∥DF,∠B=∠D。
求证:AD∥BC。
例、如图,已知DF ∥AC ,∠C=∠D ,你能否判断CE ∥BD ?试说明你的理由.E DCB A21D CB A FE 1 2例、已知:如图,DG⊥BC,AC⊥BC,EF⊥AB,∠1=∠2,求证:CD⊥AB.例、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例、如图,已知∠1=∠2,∠3=∠4,∠5=∠6,试判断ED与F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为什么.例、如图,∠1+∠2=180°,∠DAE=∠BCF,DA平分∠BDF.(1)AE与FC会平行吗?说明理由.(2)AD与BC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3)BC平分∠DBE吗?为什么?例、如图,CB∥OA,∠B=∠A=100°,E、F在CB上,且满足∠FOC=∠AOC,OE平分∠BOF.(1)求∠EOC的度数;(2)若平行移动AC,那么∠OCB:∠OFB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试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3)在平行移动AC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B=∠OCA?若存在,求出∠OCA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例、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1)如图,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镜反射,若被b反射出的光线n与光线m平行,且∠1=50°,则∠2= _________ °,∠3= _________ °;(2)在(1)中,若∠1=55°,则∠3= _________ °,若∠1=40°,则∠3= _________ °;(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b的夹角∠3= _________ °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上的光线m,经过平面镜a、b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与反射光线n平行,请说明理由.例、四边形ABCD中,∠B=∠D=90°,AE、CF分别是∠BAD和∠DCB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1)分别在图1、图2、图3下面的横线上写出AE与CF的位置关系;(2)选择其中一个图形,证明你得出的结论.例、探索与发现:(1)若直线a1⊥a2,a2∥a3,则直线a1与a3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请说明理由.(2)若直线a1⊥a2,a2∥a3,a3⊥a4,则直线a1与a4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直接填结论,不需要证明)(3)现在有2011条直线a1,a2,a3,…,a2011,且有a1⊥a2,a2∥a3,a3⊥a4,a4∥a5…,请你探索直线a1与a2011的位置关系.例、如图,AD⊥BC于D,EG⊥BC于G,∠E=∠1,试说明AD平分∠BAC.例、已知,如图,∠1=∠ACB,∠2=∠3,FH⊥AB于H.问CD与AB有什么关系?例、已知:如图,AE⊥BC,FG⊥BC,∠1=∠2,求证:AB∥CD.例、如图,已知∠HDC与∠ABC互补,∠HFD=∠BEG,∠H=20°,求∠G的度数.例、如图AB∥CD,∠1=∠2,∠3=∠4,试说明AD∥BE.例、如图,∠1=∠2,∠2=∠G,试猜想∠2与∠3的关系并说明理由.例、如图,CD∥AF,∠CDE=∠BAF,AB⊥BC,∠BCD=124°,∠DEF=80°.(1)观察直线AB与直线DE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说明理由;(2)试求∠AFE的度数.例、如图,点E、F、M、N分别在线段AB、AC、BC上,∠1+∠2=180°,∠3=∠B,判断∠CEB与∠NFB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例、如图,已知OA∥BE,OB平分∠AOE,∠4=∠5,∠2与∠3互余;那么DE和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例、已知:如图,AB∥CD,BD平分∠ABC,CE平分∠DCF,∠ACE=90°.(1)请问BD和CE是否平行?请你说明理由.(2)AC和BD的位置关系怎样?请说明判断的理由.例、如图,已知∠1+∠2=180°,∠DEF=∠A,试判断∠ACB与∠DEB的大小关系,并对结论进行说明.例、如图,DH交BF于点E,CH交BF于点G,∠1=∠2,∠3=∠4,∠B=∠5.试判断CH和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例、如图,已知∠3=∠1+∠2,求证:∠A+∠B+∠C+∠D=180°.例、如图,已知:点A在射线BG上,∠1=∠2,∠1+∠3=180°,∠EAB=∠BCD.求证:EF∥CD.例、如图,六边形ABCDEF中,∠A=∠D,∠B=∠E,CM平分∠BCD交AF于M,FN平分∠AFE交CD 于N.试判断CM与FN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点E、F分别在AD、BC边上,连接AC交EF于G,∠1=∠BAC.(1)求证:EF∥CD;(2)若∠CAF=15°,∠2=45°,∠3=20°,求∠B和∠ACD的度数.例、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6cm,CD=4cm,BC=BD=10cm,点P由B出发沿BD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线段EF由DC出发沿DA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交BD于Q,连接PE.若设运动时间为t(s)(0<t<5).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PE∥AB;(2)设△PEQ的面积为y(cm2),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S△PEQ=225S△BCD?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连接PF,在上述运动过程中,五边形PFCDE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2013年2月蓬蒿人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21小题)1.如图,AD⊥BC于D,EG⊥BC于G,∠E=∠1,可得AD平分∠BAC.理由如下:∵AD⊥BC于D,EG⊥BC于G,(已知)∴∠ADC=∠EGC=90°,(垂直的定义),∴AD∥E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E=∠1(已知),∴∠2= ∠3(等量代换)∴AD平分∠BAC(角平分线的定义)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线.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先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求出AD∥EG,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1=∠2,∠E=∠3和已知条件等量代换求出∠2=∠3即可证明.解答:解:∵AD⊥BC于D,EG⊥BC于G,(已知)∴∠ADC=∠EGC=90°,(垂直的定义)∴AD∥E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E=∠1(已知)∴∠2=∠3(等量代换)∴AD平分∠BAC(角平分线的定义).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2.已知,如图,∠1=∠ACB,∠2=∠3,FH⊥AB于H.问CD与AB有什么关系?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垂线.专题:探究型.分析:由∠1=∠ACB,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DE∥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可得∠3=∠DCB,故推出CD∥FH,再结合已知FH⊥AB,易得CD⊥AB.解答:解:CD⊥AB;理由如下:∵∠1=∠ACB,∴DE∥BC,∠2=∠DCB,又∵∠2=∠3,∴∠3=∠DCB,故CD∥FH,∵FH⊥AB∴CD⊥AB.点评:本题是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基础题,比较容易,稍作转化即可.3.已知:如图,AE⊥BC,FG⊥BC,∠1=∠2,求证:AB∥CD.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首先由AE⊥BC,FG⊥BC可得AE∥FG,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及等量代换可推出∠A=∠2,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解答:证明:∵AE⊥BC,FG⊥BC,∴∠AMB=∠GNM=90°,∴AE∥FG,∴∠A=∠1;又∵∠2=∠1,∴∠A=∠2,∴AB∥C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熟记定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4.如图,已知BE∥DF,∠B=∠D,则AD与BC平行吗?试说明理由.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B+∠C=180°,即∠C+∠D=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证得AD∥BC.解答:解:AD与BC平行;理由如下:∵BE∥DF,∴∠B+∠B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D,∴∠D+∠BCD=180°,∴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如图,已知∠HDC与∠ABC互补,∠HFD=∠BEG,∠H=20°,求∠G的度数.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已知∠HFD=∠BEG且∠BEG=∠AEF,从而可得到∠HFD=∠AEF,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到DC∥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HDC=∠DAB,已知∠HDC与∠ABC互补,则∠DAB 也与∠ABC互补,根据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到AD∥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G的度数.解答:解:∵∠HFD=∠BEG且∠BEG=∠AEF,∴∠HFD=∠AEF,∴DC∥AB,∴∠HDC=∠DAB,∵∠HDC+∠ABC=180°,∴∠DAB+∠ABC=180°,∴AD∥BC,∴∠H=∠G=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能力.6.推理填空:如图AB∥CD,∠1=∠2,∠3=∠4,试说明AD∥BE.解:∵AB∥CD(已知)∴∠4=∠1+∠CA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4(已知)∴∠3=∠1+∠CAF(等量代换)∵∠1=∠2(已知)∴∠1+∠CAF=∠2+∠CAF(等量代换)即∠ 4 =∠DAC∴∠3=∠∠DAC(等量代换)∴AD∥B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首先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4=∠BAE,然后结合已知,通过等量代换推出∠3=∠DAC,最后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BE.解答:解:∵AB∥CD(已知),∴∠4=∠1+∠CA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4(已知),∴∠3=∠1+∠CAF(等量代换);∵∠1=∠2(已知),∴∠1+∠CAF=∠2+∠CAF(等量代换),即∠4=∠DAC,∴∠3=∠DAC(等量代换),∴AD∥B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7.如图,CD∥AF,∠CDE=∠BAF,AB⊥BC,∠BCD=124°,∠DEF=80°.(1)观察直线AB与直线DE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说明理由;(2)试求∠AFE的度数.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探究型.分析:(1)先延长AF、DE相交于点G,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CDE+∠G=180°.又已知∠CDE=∠BAF,等量代换可得∠BAF+∠G=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AB∥DE;(2)先延长BC、ED相交于点H,由垂直的定义得∠B=90°,再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H+∠B=180°,所以∠H=90°,最后可结合图形,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得∠AFE 的度数.解答:解:(1)AB∥DE.理由如下:延长AF、DE相交于点G,∵CD∥AF,∴∠CDE+∠G=180°.∵∠CDE=∠BAF,∴∠BAF+∠G=180°,∴AB∥DE;(2)延长BC、ED相交于点H.∵AB⊥BC,∴∠B=90°.∵AB∥DE,∴∠H+∠B=180°,∴∠H=90°.∵∠BCD=124°,∴∠DCH=56°,∴∠CDH=34°,∴∠G=∠CDH=34°.∵∠DEF=80°,∴∠EFG=80°﹣34°=46°,∴∠AFE=180°﹣∠EFG=180°﹣46°=134°.点评: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和相交.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本题是一道探索性条件开放性题目,能有效地培养“执果索因”的思维方式与能力.8.如图,∠1=∠2,∠2=∠G,试猜想∠2与∠3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此题由∠1=∠2可得DG∥AE,由此平行关系又可得到角的等量关系,易证得∠2=∠3.解答:解:∠2=∠3,理由如下:∵∠1=∠2(已知)∴DG∥A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G(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G(已知)∴∠2=∠3(等量代换).点评: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性质及等量代换的知识,较容易.9.如图,点E、F、M、N分别在线段AB、AC、BC上,∠1+∠2=180°,∠3=∠B,判断∠CEB与∠NFB 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要判断两角相等,通过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证明.解答:解:答:∠CEB=∠NFB.(2分)理由:∵∠3=∠B,∴ME∥BC,∴∠1=∠ECB,∵∠1+∠2=180°,∴∠ECB+∠2=180°∴EC∥FN,∴∠CEB=∠NFB.(8分)点评: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10.如图所示,已知AB∥CD,BD平分∠ABC交AC于O,CE平分∠DCG.若∠ACE=90°,请判断BD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探究型.分析:根据图示,不难发现BD与AC垂直.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等式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平行线的判定作答.解答:解:BD⊥AC.理由如下:∵AB∥CD,∴∠ABC=∠DCG,∵BD平分∠ABC交AC于O,CE平分∠DCG,∴∠ABD=∠ABC,∠DCE=∠BCG,∴∠ABD=∠DCE;∵AB∥CD,∴∠ABD=∠D,∴∠D=∠DCE,∴BD∥CE,又∠ACE=90°,∴BD⊥AC.点评:注意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的概念的综合运用,仔细观察图象找出各角各线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1.如图,已知OA∥BE,OB平分∠AOE,∠4=∠5,∠2与∠3互余;那么DE和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垂线.专题:探究型.分析:猜想到DE⊥CD,只须证明∠6=90°即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量代换可以证得∠2=∠5;然后根据外角定理可以求得∠6=∠2+∠3=90°,即DE⊥CD.解答:解:DE⊥CD,理由如下:∵OA∥BE(已知),∴∠1=∠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OB平分∠AOE,∴∠1=∠2;又∵∠4=∠5,∴∠2=∠5(等量代换);∴DE∥OB(已知),∴∠6=∠2+∠3(外角定理);又∵∠2+∠3=90°,∴∠6=90°,∴DE⊥CD.点评:本题考查了垂线、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12.已知:如图,AB∥CD,BD平分∠ABC,CE平分∠DCF,∠ACE=90°.(1)请问BD和CE是否平行?请你说明理由.(2)AC和BD的位置关系怎样?请说明判断的理由.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1)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ABC=∠DCF,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2=∠4,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2)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DGC+∠ACE=180°,根据∠ACE=90°,求出∠DGC=90°,根据垂直定义推出即可.解答:解:(1)BD∥CE.理由:∵AD∥CD,∴∠ABC=∠DCF,∴BD平分∠ABC,CE平分∠DCF,∴∠2=∠ABC,∠4=∠DCF,∴∠2=∠4,∴BD∥C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AC⊥BD,理由:∵BD∥CE,∴∠DGC+∠ACE=180°,∴∠ACE=90°,∴∠DGC=180°﹣90°=90°,即AC⊥BD.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垂直定义等知识点,注意: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3.如图,已知∠1+∠2=180°,∠DEF=∠A,试判断∠ACB与∠DEB的大小关系,并对结论进行说明.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ACB与∠DEB的大小关系是相等,理由为:根据邻补角定义得到∠1与∠DFE互补,又∠1与∠2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得出∠2与∠DFE相等,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B与EF平行,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出∠BDE与∠DEF相等,等量代换可得出∠A与∠DEF相等,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DE与AC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证.解答:解:∠ACB与∠DEB相等,理由如下:证明:∵∠1+∠2=180°(已知),∠1+∠DFE=180°(邻补角定义),∴∠2=∠DFE(同角的补角相等),∴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DE=∠D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EF=∠A(已知),∴∠BDE=∠A(等量代换),∴DE∥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CB=∠DE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邻补角定义,利用了转化及等量代换的思想,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4.如图,DH交BF于点E,CH交BF于点G,∠1=∠2,∠3=∠4,∠B=∠5.试判断CH和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BF∥CD,根据平行线性质推出∠5+∠BED=180°,求出∠B+∠BED=180°,推出BC∥HD,推出∠2=∠H,求出∠1=∠H,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CH∥DF 即可.解答:解:CH∥DF,理由是:∵∠3=∠4,∴CD∥BF,∴∠5+∠BED=180°,∵∠B=∠5,∴∠B+∠BED=180°,∴BC∥HD,∴∠2=∠H,∵∠1=∠2,∴∠1=∠H,∴CH∥DF.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进行推理的能力.15.如图,已知∠3=∠1+∠2,求证:∠A+∠B+∠C+∠D=18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过G作GH∥EB,根据已知条件即可得出BE∥CF,再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证明.解答:证明:过G作GH∥EB,∵∠3=∠1+∠2=∠EGK+∠FGK,∴∠1=∠EGK,∴∠2=∠FGK,∴GH∥CF,∴BE∥CF,∵∠A+∠B=∠BMD,∠C+∠D=∠ANC,∴∠A+∠B+∠C+∠D=∠BMD+∠ANC,∵BE∥CF,∴∠BMD+∠AN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B+∠C+∠D=∠BMD+∠ANC=18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难度一般,关键是巧妙作出辅助线.16.如图,已知:点A在射线BG上,∠1=∠2,∠1+∠3=180°,∠EAB=∠BCD.求证:EF∥CD.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公理及推论.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推出BG∥EF,AE∥BC,推出∠BAC=∠AC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BG∥CD即可.解答:证明:∵∠1+∠3=180°,∴BG∥EF,∵∠1=∠2,∴AE∥BC,∴∠EAC=∠ACB,∵∠EAB=∠BCD,∴∠BAC=∠ACD,∴BG∥CD,∴EF∥C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公理及推理等知识点,解此题关键是熟练地运用定理进行推理,题目比较典型,是一道很好的题目,难度也适中.17.如图,六边形ABCDEF中,∠A=∠D,∠B=∠E,CM平分∠BCD交AF于M,FN平分∠AFE交CD 于N.试判断CM与FN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设∠A=∠D=α,∠B=∠E=β,∠BC M为∠1,∠AMC为∠3,∠AFN为∠2,由六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得,2∠1+2∠2+2α+2β=720°由此得到∠1+∠2=360°﹣α﹣β,又在四边形ABCM中,∠1+∠3=360°﹣α﹣β故得:∠2=∠3,然后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即可证明题目结论.解答:解:CM∥FN.设∠A=∠D=α,∠B=∠E=β,∠BCM为∠1,∠AMC为∠3,∠AFN为∠2,∵六边形的内角和为720°,∴2∠1+2∠2+2α+2β=720°,∴∠1+∠2=360°﹣α﹣β,又在四边形ABCM中,∠1+∠3=360°﹣α﹣β,∴∠2=∠3,∴CM∥FN.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也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18.结合图形填空:如图:(1)因为EF∥AB,(已知)所以∠1=∠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因为∠3=∠F(已知)所以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因为∠A=∠3(已知)所以AC∥DF(4)因为∠2+∠CQD=180°(已知)所以DE∥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因为AC∥DF(已知)所以∠2=∠AP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6)因为EF∥AB(已知)所以∠FCA+∠A=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因为EF∥AB,(已知)所以∠1=∠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因为∠3=∠F(已知)所以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因为∠A=∠3(已知)所以AC∥DF(4)因为∠2+∠CQD=180°(已知)所以DE∥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因为AC∥DF(已知)所以∠2=∠AP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6)因为EF∥AB(已知)所以∠FCA+∠A=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故答案为:(1)∠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3;(4)∠CQ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AP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6)∠A,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点E、F分别在AD、BC边上,连接AC交EF于G,∠1=∠BAC.(1)求证:EF∥CD;(2)若∠CAF=15°,∠2=45°,∠3=20°,求∠B和∠ACD的度数.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1=∠BAC,易得AB∥EF,而AB∥CD,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可得EF∥CD;(2)由(1)知EF∥CD,那么∠B+∠BFE=180°,据图易求∠BFE,进而可求∠B,又由于∠1是△AGF的外角,可求∠1,而EF∥CD,那么有∠ACD=∠1=35°.解答:证明:(1)如右图,∵∠1=∠BAC,∴AB∥EF,∵AB∥CD,∴EF∥CD;(2)∵EF∥CD,∴∠B+∠BFE=180°,∵∠BFE=∠2+∠3=65°,∴∠B=115°,∵∠1是△AGF的外角,∴∠1=∠3+∠GAF=35°,∵EF∥CD,∴∠ACD=∠1=35°.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公理的推论、三角形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EF∥CD.20.如图,AB∥EF,AB∥CD,∠1=∠B,∠2=∠D,那么BE⊥DE,为什么?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得到EF∥CD,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3,∠B=∠4,再根据∠1=∠B,∠2=∠D可得到∠1=∠4,∠3=∠2,然后即可算出∠4+∠3=90°,进而得到BE⊥DE.解答:解:BE⊥DE,理由如下:∵AB∥EF,AB∥CD,∴EF∥CD,∴∠D=∠3,∵∠2=∠D,∴∠3=∠2,∵AB∥EF,∴∠B=∠4,∵∠1=∠B,∴∠1=∠4,∵∠1+∠4+∠3+∠2=180°,∴∠4+∠3=90°,∴BE⊥DE.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垂直定义,关键是证明∠1=∠4,∠3=∠2.21.已知,如图,BE∥FG,∠1=∠2.求证:DE∥BC.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由BE∥FG,推出∠2=∠EBC,然后根据∠1=∠2,通过等量代换即可推出∠1=∠EBC,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定理,即可推出结论.解答:证明:∵BE∥FG,∴∠2=∠EBC,∵∠1=∠2,∴∠1=∠EBC,∴DE∥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等量代换等知识点,关键在于推出∠1=∠EBC.(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