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简介

合集下载

高效液相色谱简介.pptx

高效液相色谱简介.pptx
HPLC组成示例
第11页/共16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高压:一般可以达到150~300kg/cm2高速:一般可以达到1~10mL/min高效:一般可以达到60000理论塔板/页
分类: 选择:
第13页/共16页
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
第14页/共16页
THE END
THANK YOU
第15页/共1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6页/共16页
第5页/共16页
色谱流出曲线示意图
第6页/共16页
有关术语 1)色谱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2)基线 3)峰高 4)保留值(死时间、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 间、死体积、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相对保留值) 5)区域宽度(标准偏差σ,半峰宽W1/2,峰底宽度W)
第7页/共16页
样品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 定性分析(保留值); 定量分析(峰高或面积); 分离效能(保留值及区域宽度); 两相选择的依据(峰间距离)论文内容
从色谱流出曲线中可以得出许多重要信息:
第8页/共16页
高效液相色谱(HPLC)流程示意图
第9页/共16页
HPLC组成图
第10页/共16页
第2页/共16页
第3页/共16页
第4页/共16页
分配系数 K和分配比k K=(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s / Cm K为每一溶质的特征值,仅为固定相和温度有关,与两相体积论文内容、柱管特性及仪器无关。 k=(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Ms / Mm两峰间的距离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峰宽由组分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行为决定。 两个理论(塔板理论和 速率理论)论文内容
1903年 Tswett创立色谱法(在碳酸钙上分离了叶绿素)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出现了纸色谱(PC)和薄层色谱法(TLC)1952年 James和Martin提出了气相色谱法(GC)20世纪60年代后期 液相色谱法得到了快速发展 论文内容

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LC)是一种色谱技术,用于分离
和分析溶液中混合物的化学成分,以确定是否存在或不存在特定成分,如果存在,则存在多少。

我们中的许多人会从上学开始就熟悉平面LC的形式,在滤纸上打上黑色墨水标记,将一端浸入水中,然后观察墨水中的成分颜色是否分开。

但是,分析应用中使用的大多数LC均基于柱色谱法,这将是本文的重点。

顾名思义,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使用高色谱分辨率进行高效分离的高性能分析。

分离的组分也可以在检测后使用馏分收集器分离,作为纯化的手段。

HPLC有多种不同的配置,可用于分离分子量从半挥发性小分子到几万千道尔顿的大蛋白生物分子的溶解组分。

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分析技术,广泛用于环境监控,农业,医药领域。

液相色谱法的优缺点
LC通常用于各种应用。

但是,它不适用于挥发性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仅当所有要分离的组分的蒸气压低于流动相的蒸气压时,才能实现可靠的分析型液相色谱方法。

气相色谱法更适合分析挥发性化合物。

提供各种不同的色谱柱和溶剂,可提供广泛的选择性,从而可以分离极性范围很广的组分。

大分子和小分子同样适用于该技术。

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有效分离的能力也使LC成为可在气相色谱仪中分解的热不稳定化合物的理想分离技术。

液相色谱介绍

液相色谱介绍

液相色谱介绍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LC)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样品成分的实验室技术,属于色谱分析方法的一种。

它是利用样品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实现成分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液相色谱因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广泛的应用范围等特点,在化学、生物、食品、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液相色谱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 色谱柱:色谱柱是液相色谱的核心部件,用于分离样品成分。

它由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和填充物组成,固定相的选择取决于分离目标和样品性质。

2. 流动相:流动相是液相色谱中用于载带动态成分的溶液。

其选择和配比对于色谱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通常,流动相由溶剂、缓冲液和添加剂组成。

3. 进样器:进样器用于将样品引入色谱柱。

常见的进样器有手动进样器和自动进样器。

4. 检测器:检测器用于检测分离后的样品成分。

常见的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等。

5. 泵:泵用于驱动流动相在色谱系统内循环,保证样品分离过程的进行。

液相色谱的保养知识包括:1. 色谱柱保养:长时间不用时,色谱柱内应充满溶剂,两端封死。

正相色谱柱使用相应的有机相,如ACN。

2. 手动进样器:使用缓冲溶液时,要用水冲洗进样口,同时搬动进样阀数次,每次数毫升。

3. 流动相:使用前必须过滤,不要使用多日存放的蒸馏水(易长菌)。

4. 带seal-wash的1100,要配制90%水10%异丙醇,以每分23滴的速度虹吸排出,溶剂不能干涸。

5. 定期检查和维护:根据说明书或现场工程师的建议,定期检查液相色谱仪的性能,确保其在良好状态下运行。

总之,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可为科研和生产提供准确、有效的分析手段。

了解液相色谱的原理、保养方法以及相关应用,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液相色谱简介(反相)

液相色谱简介(反相)

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相液相色谱)一、液相色谱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1、方法的分类: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极性的相对强弱,液相色谱法分为正相色谱法和反相色谱法。

两类色谱使用流动相极性顺序与物质的极性流出顺序恰好相反。

正相色谱法中通常固定相的极性较大,,如硅胶、氧化铝等,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实验时,流动相的选择从极性小到极性大递增,样品中极性弱的组分最先流出,随后是极性逐步增大的组分流出。

反相色谱中使用的固定相极性小,如C18键合的硅胶固定相,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通常用水-甲醇作流动相时,样品中极性强的组分先流出,随后是极性较小的组分。

流动相的极性变化从最大的水开始,逐步增加甲醇的比例,流动相的极性逐步减弱。

在HPLC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反相分配色谱法(常称为反相色谱法)。

它是利用样品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溶解度之差进行分离。

在反相色谱柱中改变流动相组成、进行梯度淋洗和恢复柱子分配平衡容易实现,因此同一柱子可以长时间使用,柱效长久,重复性较好。

在反相色谱法中,极性大的组分先出峰,保留体积小,峰形扩散小,分离效率高,流动相价格便宜,毒性较小,容易得到。

正相色谱法大多利用吸附的原理进行分离,正相色谱法的柱子如使用强极性的流动相(如水、醇等溶剂)会使柱中吸附剂活性失去后很难恢复,特别是分离极性强的组分时,常常因为固定相的吸附作用使保留体积增大,引起峰的扩散和拖尾。

2、方法的选择:HPLC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样品的组成、结构的类型、溶剂性能、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等。

一般来讲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0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采用凝胶色谱法进行分离。

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00的化合物可以利用它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及溶解性质进行分离。

如极性大的水溶性化合物和在水中可解离的离子化合物,可用不同类型的色谱柱以离子色谱法进行分离;在水中溶解但不解离的化合物(如糖类)可用反相色谱法进行分离,以甲醇或乙睛-水作为流动相。

液相色谱仪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液相色谱仪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液相色谱仪在聚合物中的应用1. 引言1.1 液相色谱仪简介液相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学等领域。

其原理是利用液相进行分离和分析样品中的化合物。

液相色谱仪主要由柱、泵、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样品溶解后由泵送入柱内,通过与填料相互作用,不同成分在柱内以不同速率移动,最终被检测器检测出来并进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仪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准确性等优点,能够对复杂的混合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

在聚合物研究中,液相色谱仪可用于聚合物的溶解度分析、分子量测定、组分分析、结构表征等方面。

通过液相色谱仪的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聚合物的性质和特性,为聚合物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液相色谱仪在聚合物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为聚合物科学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液相色谱仪的引入,使得聚合物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为聚合物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2 聚合物分析的重要性聚合物的溶解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从而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和溶剂体系。

而分子量测定则是评估聚合物链的长度及质量分布情况,直接影响着聚合物的性能表现。

组分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准确了解聚合物中不同成分的含量,为实现精准控制提供依据。

结构表征则是揭示聚合物链构象、键合情况等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聚合物性能的解释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聚合物的溶解度分析聚合物的溶解度分析是液相色谱仪在聚合物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液相色谱仪的分离和检测功能,可以对不同溶剂条件下聚合物的溶解度进行定量分析。

这对于了解聚合物的溶解行为、溶解度与溶剂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溶解度分析中,液相色谱仪可以根据聚合物的不同化学特性和分子大小,选择合适的柱和检测条件,实现对溶解度曲线的精确测定。

这对于评估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下的溶解度特性,为聚合物的应用和加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液相色谱仪进行溶解度分析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优化聚合物的合成工艺,探索聚合物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简述常见液相色谱种类及其基本原理

简述常见液相色谱种类及其基本原理

简述常见液相色谱种类及其基本原理
液相色谱是一种通过固定相与移动相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物质分离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液相色谱种类及其基本原理如下:
1. 反相色谱:反相色谱是液相色谱中最常用的一种色谱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极性不同的液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分离出样品中的化合物。

其中,固定相是疏水性的,通常是含有烷基或芳香环的硅胶、氧化铝等材料;流动相则是极性的,通常是水-有机溶剂混合物。

2. 核壳色谱:核壳色谱是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其原理是将核壳固定相涂覆在微粒表面上,提高了分离效率。

固定相通常是二氧化硅或其它材料,制备过程中需采用特殊的表面处理技术。

3. 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则是利用固定相上的离子官能团与含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间吸附作用,将离子物质分离出来。

离子交换固定相通常是一种特殊的树脂材料,可选择阴离子或阳离子交换。

4. 蛋白质色谱:蛋白质色谱是一种针对生物大分子分离的液相色谱技术。

其特点是固定相上的官能团对蛋白质具有特异性结合作用,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固定相通常是含有硫醇、酸、碱官能团的材料。

5. 超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新兴的色谱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采用高压泵将极细微的分散固相颗粒推入色谱柱
中。

由于固相颗粒极小,因此大大提高了分离效率,缩短了分离时间。

液相色谱基本知识

液相色谱基本知识

液相色谱基本知识一、液相色谱原理液相色谱是一种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原理的分离技术。

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不同物质在固定相中的保留时间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以及调整流动相的速度,可以实现对不同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二、液相色谱种类根据固定相的不同,液相色谱可以分为硅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活性炭柱色谱等多种类型。

根据流动相的不同,液相色谱可以分为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正相色谱中,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极性;反相色谱中,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性。

三、液相色谱操作步骤1. 样品准备: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适当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分离和纯化。

2. 装柱:将固定相装入色谱柱中,确保固定相填充均匀。

3. 平衡:在流动相中平衡色谱柱,使固定相和流动相充分接触。

4. 进样:将待分离的样品加入色谱柱,开始分离过程。

5. 洗脱:使用流动相洗脱样品中的各组分,并收集洗脱液。

6. 检测:对收集到的洗脱液进行检测,确定各组分的含量和纯度。

四、液相色谱应用领域液相色谱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医药、生物、环保、食品等。

在医药领域,液相色谱可用于药物的分离和纯化;在生物领域,液相色谱可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在环保领域,液相色谱可用于污染物的分离和检测;在食品领域,液相色谱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的检测。

五、液相色谱优缺点1. 优点:液相色谱具有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同时,液相色谱还可以与质谱等检测手段联用,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2. 缺点:液相色谱需要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液相色谱的设备成本较高,操作复杂度也相对较高。

六、液相色谱仪器设备液相色谱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质谱仪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仪是实现液相色谱分离的核心设备,它包括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等部分。

液相色谱特点及主要类型

液相色谱特点及主要类型

01
02
03
硅胶色谱
硅胶作为固定相,具有高 稳定性、高分离效能和广 泛的应用范围。
活性炭色谱
活性炭作为固定相,具有 高吸附性能,常用于分离 大分子物质。
凝胶色谱
凝胶作为固定相,根据分 子大小进行分离,常用于 分离大分子物质。
按流动相类型分类
有机溶剂色谱
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具有较高的分离效能和选择性。
该方法适用于分离具有较强疏水性的化合物,如脂肪酸、酯等。
有机溶剂流动相液相色谱具有较高的分离效能和灵敏度,但有机溶剂的使 用可能对实验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一定危害。
缓冲液流动相液相色谱
缓冲液流动相液相色谱使用 缓冲液作为流动相,以调节 pH值和改善待测组分在固定
相上的保留能力。
该方法适用于分离酸性和碱 性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
水溶性色谱
使用水或水溶液作为流动相,常用于分离水溶性物质。
离子交换色谱
使用离子交换剂作为固定相,根据离子的性质进行分离。
液相色谱的特点
CHAPTER
高分离效能
液相色谱法采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相 互作用,使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实现 高效分离。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可以 实现复杂样品的高效、快速分离。
质等。
缓冲液流动相液相色谱具有 较高的分离效能和稳定性, 但缓冲液的选择和配制可能 较为繁琐。
谢谢
THANKS
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可以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灵敏、 准确和专属性的检测,提高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04 液相色谱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CHAPTER
硅胶基质液相色谱
硅胶基质液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液相色谱类型,其分离原理主要基于硅胶表面的硅 醇基与待测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液相色谱分离原理

液相色谱分离原理

液相色谱分离原理
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LC)是一种广泛应
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分离和分析技术。

其原理基于样品溶于流动相(溶剂)中,并通过流动相与固定相(固体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离。

在液相色谱中,固定相通常填充在柱子中,称为色谱柱。

样品通过输送装置被注入到柱子中,并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固定相可以是极性或非极性的,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流动相通过柱子时,样品分子会因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不同而以不同速度通过。

液相色谱分为许多种类,包括常见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
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HPLC)。

这些液相色谱的主要区别在于色谱柱填充物的颗粒大小和色谱仪器的性能。

液相色谱广泛应用于分离和分析各种样品,如化学品、药物、天然产物、生物大分子等。

其应用领域涵盖食品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监测、药物分析、生物分析等。

液相色谱技术的发展使得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变得更加高效、灵敏和准确。

液相色谱法简介

液相色谱法简介

液相色谱法简介气相色谱不能由色谱图直接给出未知物的定性结果,而必须由已知标准作对照定性。

当无纯物质对照时,定性鉴定就很困难,这时需借助质谱、红外和化学法等配合。

另外数金属盐类和热稳定性差的物质还不能分析。

此缺点可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克服。

在经典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引入了气相色谱的理论与技术,在70年代初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以HPLC表示)。

在常压下操作的液相色谱,分离一个样品往往长达几小时至几十小时,因此工作效率很低。

人们曾对这种经典液相色谱法试用了柱前加压或柱后减压的办法来提高流速,以缩短分离时间,但是结果失败了。

根据液相色谱理论,因为随着载液(流动相)流速的提高,板高则增大,所以柱效会显着降低。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制成了细小(<10?m)而高效的填充物,从而使柱效大大提高。

但是随着填充物粒度的减小,柱压降显着增大,为了得到合理的载液流速,使用了高压;输液泵,使流速达到1~10mL/min。

从而使分析一个多组分样品只需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时间。

随着高效固定相、高压泵和高灵敏度检测器以及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70年代以业逐步实现了液相色谱分析的高效、高速、高灵敏和自动化操作。

因此人们常称它为高效液相色谱或现代液相色谱,以区别于经典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与经典液相色谱法一致。

按固定相的聚集状态不同液固色谱法和液液色谱法。

按分离原理不同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法四类。

高效液相色谱所用基本概念:保留值等色谱分析有关术语,以及分配系数、分配比、塔板高度、分离度、选择性等方面均与气相色谱相一致;高效液相色谱所用基本理论:塔板理论与速率理论也与气相色谱一致。

因液相色谱以液体代替气相色谱中的气体作流动相,则速率议程H=A+B/?+C?。

式中:纵向扩散项(分子扩散项)B/?对板高的影响与气相色谱不同,由于液相色谱中组分分子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Dm仅为气相色谱中的万分之一,因此纵向扩散项对板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液相色谱法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液相色谱法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液相色谱法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学物质的重要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药物研发、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

它通过在固定相(填料)上溶解待测物质,利用流动的液相作为分离介质,在柱内或板内进行化学分离,最终通过检测器检测不同物质的保留时间或光谱特性,实现对化合物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效率的优点,能够分析复杂的混合物,并且通常能够达到微量甚至痕量水平的检测。

因此,液相色谱法已经成为现代化学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液相色谱法的概述、原理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液相色谱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进一步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对液相色谱法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包括液相色谱法的概述、原理和应用。

我们将详细解释液相色谱法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

结论部分将对液相色谱法进行总结,强调其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将讨论液相色谱法在当今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液相色谱法,并对其进行全面解释和解析。

通过对液相色谱法的概述、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分析技术。

我们将介绍液相色谱法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案例分析,以展示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同时,我们还将总结液相色谱法的优势,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为读者提供关于这一分析技术的全面了解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可以加深对液相色谱法的理解,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和应用液相色谱法。

2.正文2.1 液相色谱法概述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液相作为固定相,通过溶质在流动液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作用实现样品分离的方法。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梯度洗脱形式: 梯度洗脱形式:
线性梯度:在梯度洗脱时,流动相强度的变化和时间成线性比例 指数梯度:在梯度洗脱时,流动相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呈指数关系 折线梯度:在梯度洗脱时,流动相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呈跳跃关系
梯度洗脱形式的选择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梯度洗脱: 梯度洗脱:
优点:可提高分离度、缩短分离时间、降低最小检测量和 提高分离精度,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液相色谱: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 液相色谱:
适用于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的 适用于高沸点、大分子、 分析 流动相具有运载样品分子和选择性分离的双重作用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
适用于沸点较低、热稳定性好的中小分子化合物的分析 适用于沸点较低、 流动相只起运载样品分子的能力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溶剂的纯度要高,否则梯度洗脱的重现性差 梯度混合的溶剂互溶性要好 梯度洗脱应使用对流动相组成变化不敏感的选择性检测器 (如紫外吸收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而不能使用对流动 相组成变化敏感的通用型检测器(如示差折光检测器)
样 品
1.


使用适宜的流动相溶解样品 在溶剂选择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原则: -- 减少溶剂峰,尤其是不可使用组分峰靠近溶剂峰 的流动相 -- 保证样品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避免样品在系统 中尤其在色谱柱中产生沉淀
溶 剂 等 级
分析纯级(实线)和 HPLC 级溶剂(虚线)的吸光度比较
甲醇
乙睛
正己烷
General Maintenance and Troubleshooting
溶 剂 等 级
缓冲液的使用
使用前必须过滤 以免造成腐蚀、 使用后一定要对柱子进行清洗 ,以免造成腐蚀、磨损及 阻塞:首先用纯水冲洗 首先用纯水冲洗30-60min(0.1-0.5ml/min),再用 ),再用 阻塞 首先用纯水冲洗 ( ), 甲醇冲洗30min(0.1-0.5ml/min) 甲醇冲洗 易受到细菌和霉菌的影响

液相色谱的分类

液相色谱的分类

液相色谱的分类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LC)是一种色谱技术,在这个技术中,样品混合物是通过一种液体流动相运输的,而分离则是在一个固定相中进行的。

根据不同的分离机制和固定相的性质,液相色谱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正相色谱(Normal Phase Chromatography, NPC):在正相色谱中,固定相是极性的,而流动相是非极性的。

这种方法中,分子间的极性相互作用起主要作用,极性大的组分在色谱柱上停留时间较长。

2. 反相色谱(Reverse Phase Chromatography, RPC):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液相色谱方式。

在反相色谱中,固定相是非极性的,而流动相是极性的。

反相色谱中,非极性或疏水相互作用起主要作用,极性小的组分在色谱柱上停留时间较长。

3. 离子交换色谱(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EC):在离子交换色谱中,固定相包含了可以捕获样品离子的带电团。

此方法主要用于分离离子化的样品,如氨基酸、肽段、蛋白质、核酸和离子。

4. 大分子尺寸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也称为凝胶渗透色谱或凝胶过滤色谱。

在这种方法中,色谱柱填充物具有一定大小的孔隙,小分子能进入这些孔隙,而大分子则不能。

因此,大分子组分会首先从色谱柱中洗脱出来,小分子在色谱柱中停留时间较长。

5. 亲水相色谱(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HILIC):亲水相色谱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液相色谱技术,适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在HILIC中,极性固定相和相对非极性的流动相一起使用。

该方法结合了反相色谱和正相色谱的优点,可以提供更好的分离效果。

每种液相色谱技术都有其特点和应用领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

b.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hoto-diode-array
(PDAD,PDA, DAD) 是单色光,而是一段紫外波长上的光。
detector
紫外检测器的重要进展;钨灯和氘灯组合光源,进入检测池的不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c.
示差折光检测器
通用型 浓度型 非破坏型
( Differential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The Source of Health
f. 电导检测器(conductivity detector, CD)
原理: 基于离子性物质的溶液具有导电性,其 电导率与离子的性质和浓度相关。 电导检测器 是离子色谱中必备的检测器。
4.3 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和固定相
1、流动相类别
按流动相组成分:单组分和多组分; 按极性分:极性、弱极性、非极性; 按使用方式分:固定组成淋洗和梯度淋洗。 常用溶剂:己烷、四氯化碳、甲苯、乙酸乙酯、乙醇、乙 腈、水。 采用二元或多元组合溶剂作为流动相可以灵活调节流动 相的极性或增加选择性,以改进分离或调整出峰时间。
①吹氦气脱气法 (如:右图) ②加热回流法 ③抽真空脱气法 ④超声波脱气法 以上方法均为离线脱气,随溶剂存放时间延 长又会有空气进入溶剂。。 ⑤在线真空脱气法 将真空脱气装置串接到贮液罐 与高压泵之间,实现溶剂在进入高压泵之前的连 续脱气。脱气效果最优。
3)高压输液泵 pumps
压力:150~350×105 Pa
2)键合固定相 (为什么要键合?)
采用硅胶表面键合技术, 对硅胶微粒表面进行修
饰---硅烷化, 使得硅胶表面带有不同的功能团, 以适
应不同的分离需要。目前在色谱填料中, 键合相约占 78%(其中C18占反相色谱的72%), 硅胶约占10%。

液相色谱原理

液相色谱原理

液相色谱原理
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高效、精确的色谱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药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其原理基于样品在流动相中与固定相相互作用,通过分离和识别不同成分。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液相色谱的原理。

首先,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基于不同成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
不同而实现的。

样品溶液首先被注入流动相中,然后流经填充有固定相的柱子。

在柱子内部,不同成分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它们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了成分的分离。

其次,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还与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排阻等作用有关。


吸附作用中,样品成分与固定相表面发生吸附作用,实现分离。

在分配作用中,样品成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发生分配,实现分离。

在离子交换作用中,样品成分与固定相中的离子交换树脂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实现分离。

在排阻作用中,样品成分在固定相孔隙中发生排阻作用,实现分离。

此外,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还与流动相的性质、固定相的性质、柱温度等因素
有关。

流动相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样品成分在固定相中的分配情况,固定相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样品成分的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排阻作用,柱温度的控制可以影响样品成分在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总的来说,液相色谱的原理是基于样品成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现的。

它利用了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排阻等作用,通过流动相和固定相的选择以及柱温度的控制,实现了对样品成分的高效分离和识别。

液相色谱技术的发展为化学分析领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疏水作用色谱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is a liquid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 that separates biomolecules according to their hydrophobicity


有机酸、有机碱特别是强酸、强碱的分析,如羧酸、 磺酸、胺类、酚类、药物、染料等
应用
4. 离子色谱法

采用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的方法,固定相可分为强 酸型(磺酸基团)、强碱型(季铵基)、弱酸型 (羧酸)、弱碱型(伯、仲、叔胺) 流动相:分离阳离子,一般采用无机酸如HCl,HNO3

等;分离阴离子,一般采用NaOH、NaHCO3/NaCO3
Often need spacer arm
Spacer arm
AC ver 990326 30
but watch out for adsorption to the spacer!
载体活化、配基连接、吸附、洗脱
亲和色谱分离原理
Competitive elution


流动相的选择原则
涡流扩散项
纵向扩散
流动相传质
滞留区传质
固定相内传质
对速率方程的讨论

选用细颗粒填料可获高柱效
流动相流速低,有利于达到高柱效
选用黏度小的流动相有利于提高柱


温度的影响
柱外效应

由于色谱柱之外的因 素引起的色谱峰的展 宽,例如进样系统、 连接管路及检测器的 死体积等。
三、高效液相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流程
聚合物基质材料

交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和甲基苯烯酸酯等。 pH 稳定性好:pH 1- 13。 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进行表面化学处理以满足反相色谱、离子 交换色谱、疏水作用色谱和体积排阻色谱的需求。 在中等 pH 条件下对强碱性物质具有更好的峰形。 填料的体积随着流动相的不同而改变,如膨胀或收缩。 分离效率相对硅胶而言比较低 重现性不好
0.01-1.0
1-20 50-200 2-50 1-10
20-300
0.05-1.0 2-30 104-105 10-6-10-2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高压
高速 高效 高灵敏度
HPLC分离过程示意图
二、高效液相色谱理论基础
高效液相色谱中的速率方程
2 2 Cm d p Cs d p Cs d 2 Cd Dm f H 2d p ( )u u Dm Dm Ds
(2)示差折光检测器
结构
响应特性

通用性检测器
低灵敏度
基线易受温度的影响
不适合梯度洗提
(3)荧光检测器
结构
响应特性

选择性检测器。如PAH,蛋白质
高灵敏度,比紫外高约1000倍
适合梯度洗提
(4)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结构
特点

通用检测器 灵敏度高 可梯度洗脱 响应与质量有关
1.梯度洗脱的特点
(1)改善分离, 加快分析速度; ( 2 )改善峰形 , 减少拖尾 , 有利于 痕量组分的检测;
(3)增加峰容量;
( 4 )强烈滞留的组分不容易残留 在柱上, 保持柱性能长期良好; ( 5 )下次分析时 , 流动相需要一 段平衡时间;不同溶剂的 UV吸收程
度稍有差异, 可能会引起基线漂移。
予体乙腈,偶剂溶剂四氢呋喃。
流动相的优化
流动相的优化主要是考察流动相组成对保留 时间、分离因子和分离度等参数的影响。 使用混合溶剂最大优点是:获得最佳的分离 选择性;保持流动相的低粘度, 从而保证高的 柱效。 在吸附色谱中混合溶剂选择规则: 混合溶剂中
极性强的组分含量大或小时 , 有最大的 值;能与溶


等,不同极性取代基的化合物,结构异构体和几何
异构体混合物的分离。
应用举例
3. 离子对色谱法

在流动相中加入与样品离子电荷相反的离子(称为对 离子或反离子),使其与样品离子结合生成弱极性的 离子对(中性缔合物)的分离方法。 固定相与流动相多与反相键合相相同
离子对试剂:四丁基铵正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正 离子,ClO4-,十二烷基磺酸根等
(5)电导检测器
结构
响应特性

选择性检测器,对离子型化合物有响应
灵敏度高 受温度的影响 不能梯度洗提
四、HPLC的主要类型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液固色谱法 离子对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 体积排阻色谱法
HPLC固定相分离原理
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
分离模式的选择
1.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分析柱 微孔柱 半制备柱 制备柱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Separation effect
3的关系
压力与制备量的关系
5.检测系统

紫外检测器(UV) 示差折光检测器(RI) 荧光检测器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 电导检测器
1.
2. 3.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质材料。
高机械强度和高的比表面积。 可利用直接的广泛的表面键合反应来满足正相、反相、离子交 换、疏水作用色谱和体积排除色谱的需求。
4. 5. 6. 7.
高效。 重现性好。 pH 适用范围为pH 2-8。 具有容易导致强碱性物质拖尾的,表面活性和带酸性的硅羟基。
Source RPC

聚合物形态
印迹聚合物
HPLC 色谱柱的构成
类 型 内径D (cm)
0.3 – 0.46 0.1, 0.21 0.8 – 1.0 2.0 – 5.0
柱长(cm)
3 - 25 15, 25 10 - 25 10 - 25
粒径 (µ m)
3 - 10 3 - 8 5 - 20 5 - 20
Mechanism of HIC
A 280
0.04 AU
Na2SO4 1.0 M
疏 水 层 析 操 作
8. 亲和色谱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Steric considerations & spacer arms
Small ligand (<1,000)
Risk of steric interference with binding between matrix and target molecule
高效液相色谱仪
高压输液系统
往复泵原理示意图
进样系统
六通进样阀结构示意图
分离系统——色谱柱
包 括 柱 体 和 固 定 相 两 部 分
HPLC色谱柱及其填料的特征

HPLC 色谱柱的基质材料


硅胶
聚合物

色谱柱结构
常用HPLC填料种类
多 孔 微 球 灌 流 色 谱
薄 壳 型
整 体 柱
硅胶基质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GC 应用范围 HPLC
热稳定、低沸点的 热不稳定、高沸点、 物质 离子型的物质
热力学理论
分析成本 分离能力
较成熟
低 与柱的类型有关
发展中
高 较高
经典液相色谱法 粒径(μm) 75-600
高效液相色谱法 3-50(常用5-10)
柱前压力(atm)
分析时间 (h) 色谱柱长度(cm) 柱效(块/m) 样品用量(g)
(1)紫外检测器

固定波长的紫外检测器


可变波长的紫外检测器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之三维图
响应特性

选择性检测器,如芳烃类化合物的检测
灵敏度高,可检测10-9g/mL的物质 线性范围宽,104-105 对温度及流动相的改变不敏感 适合梯度洗提 HPLC常规检测器
质发生氢键作用的溶剂, 有较好的分离选择性。
梯度洗脱技术
梯度洗脱(溶剂程序):通过改变流动相的组成 来调整组分的k’值,改变分离因子α值,以达到 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分离的目的。 为什么程序升温在液相色谱中没有受到青睐?
在液相色谱中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受到流动相的 黏度和沸点的限制;同时它的温度效应比较小。

Mini Q PC 3.2/3: Glutathione synthetase
6. 体积排阻色谱法(SEC)

以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精确控制的凝胶孔径, 使样品中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得以分离。 用于分离分子大小差大于10%的样品 大分子的分离分析,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分类

使用水溶液为流动相的凝胶过滤色谱法(GFC ),
2.梯度洗脱的主要条件
① A 流动相/弱溶剂组成; ② B 流动相/强溶剂组成; ③ 梯度时间;
强溶剂 A%
④ 梯度曲线:线性、凸型或凹型等。
time
5
2
硅胶基质固定相,主要用于分析多肽、蛋白质、核 酸、多糖等。

使用有机溶剂为流动相的凝胶渗透色谱法 (GPC) , 高密度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固定相,主要用于高聚物
(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分子量的测定
凝胶渗透色谱分离原理图


在样品通过一定孔径的凝胶固定相时,由于流 经体积的不同,使不同相对分子量的组分得以 分离 优点: 操作简便 分离效果好,重复性高,回收率高 分离条件温和 应用广泛 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初级分离,脱盐 分辨率低
凝胶色谱填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