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班级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班级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培养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建设机电一体化班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套机电一体化班级建设方案,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培养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
2. 任务:a. 设计和实施符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和要求的教学计划。
b. 建设适合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c. 配备专业教师团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d.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计划设计1. 基础课程:开设机械和电气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2. 专业课程:开设机电一体化相关的课程,包括机电系统设计、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涵盖机械、电气和控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3. 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和项目实践,让他们真正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技能。
4. 课程评估: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和项目评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四、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1. 实验室建设:建设符合机电一体化教学需求的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工具,包括机械加工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实验的平台。
2. 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1. 专业教师:招聘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供持续的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企业导师:邀请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企业代表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实际案例和项目指导,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六、学生培养与发展1. 兴趣引导:组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职业生涯辅导和兴趣发掘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开设的产业支撑型专业。
于2007年经过充分的社会调研、专家论证并报经省教育厅审批同意设立,于200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高职生。
为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打造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区域设备制造业,服务区域设备制造业,改造提升区域传统设备制造业,特制订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51亿元,同比增长14. 8%,增速快于全省工业3个百分点,扭转了2017年低于全省工业的局面。
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30.9%,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7. 7%。
除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 3.5%外,其他子行业均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140亿元,同比增长24.9%,比2017年回升了13. 4个百分点。
实现利税1098.3亿元,增长26.8%,比2017年回升了26. 7个百分点。
其中: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保持42. 8%、35. 9%、34.持的较快增长。
实现利润706. 1亿元,由2017年负增长1.6%转为增长20%,回升了21.6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智能制造装备业的发展,为此,专门颁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装备制造等六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省经信委于又制订了《加快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4年6月4日,全省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吹响了装备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挺进的号角。
全球制造业普遍进入了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期,靠什么来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机器人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抓手”和突破口。
目前世界机器人市场大慨有80亿TOO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的比重最大。
2025年,整个机器人市场将达到500亿元。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宗旨
本次的专业建设的宗旨,是打造一支具有科学素养、专业技能、学习
能力强、创新能力出色的精英团队,带领学生走向自主创新之路,能够满
足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建设目标
1、建立专业知识结构的规范化体系,使学生获得紧密、完整、权威
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技术;
2、建立机械电子集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实践为基础,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
3、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强化专业实践,围绕机械电子集成技术,拓
展学科边界,提升学科竞争力;
4、振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专业教学新模式,以类似工程研究
的方式融入理论和实践,发展新的教学模式;
5、丰富机械电子集成技术方面的教学资源,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并配备理想的实验仪器仪表,以便更好地推动专业的发展。
三、建设内容
1、强化理论知识,加强教学科研。
加强教材和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优化和完善“工程数学”、“机械原理”、“机械电子集成技术”等核心
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系统、权威的教学指导,确保存与专业核心能力相
匹配的教学质量,形成专属于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1.1 专业群建设定位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带动和辐射机电类专业群各专业的发展。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带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并辐射到“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化”以及“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力求形成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的专业群。
1.2 建设目标我校机电类专业群的建设目标是: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为龙头,利用专业群的集合优势,经过几年努力,建设成能够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实用型机电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专业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突出地方经济特色,为我省区域性高技能人才培养起到示范与推动作用。
1.3 建设内容突出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特点,根据某地区交通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的建设方案,机电类专业的发展要基本适应与满足某经济发展的要求,专业建设侧重于工业控制技术、物流装备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建设,并着手调研“交通工程机械”类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力图在这一领域办出自己的特色,带动区域内机电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
根据机电类专业群定位、培养目标,将专业及培养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力求突出先进性、科学性,能及时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以通用设备为主要载体,并结合交通工程机械的具体装备,突出交通行业的特点。
根据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并紧密结合劳动部门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设置课程并调整课程内容。
利用重点建设专业带动并辐射专业群的其它专业。
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更加合理有效地发挥专业示范作用。
本专业群建设下一步的建设重点是: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龙头,以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专业为支撑,拓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领域。
通过公共模块与专业模块的整合,突出整体效益。
可以有效的利用机电基础实验实训平台,以及相关的专业实训模块。
有效整合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专业群的整体优势。
在重点建设机械制造基础、电气基础、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电气系统维护与管理4个校内实验实训平台的基础上,辅以其他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建立1个机电技术工作室,力争打造国内机电专业领域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与适用性。
【申报稿】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可行性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目录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一)建设背景 (1)(二)建设基础 (1)(三)专业群建设存在の主要问题 (2)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2)(一)建设基本思路 (2)(二)建设目标 (2)(三)预期效益 (3)三、重点建设内容 (4)(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4)(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5)(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0)(四)教学团队建设 (12)(五)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 (16)四、主要保障措施 (18)(一)组织保障 (18)(二)制度保障 (19)(三)过程管理保障 (20)(四)经费保障 (20)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1.现今国家推行“工匠精神”.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已在进行之中.湖南也同时提出了“1274计划”.制造业出现了大批の技能技术人才空缺。
2.湘潭市昰湖南省の老工业基地和长株潭城市群の主体城市之一.拥有170 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其中既有大型军工企业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江南机械厂.也有被誉为“中国机电产品摇篮”の湘电集团公司。
近年来.湘潭市政府提出把湘潭打造为“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の发展战略.创建和引进了一大批新型制造企业.制造业成为湘潭高新区和九华经济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德国工业园、双马生态工业园、天易工业园等新兴工业园区の主体.制造业日益成为湘潭市の重要支柱产业。
(二)建设基础湖南省经济贸易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于1979年.2006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
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为省示范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市级示范专业.通过建设.实现了专业の快速发展。
1.通过“模块化”の课程建立“做学教”一体化教学体系。
以“模块化”课程为导向.建设一体化教学教室.方便学生“理实一体”吸收知识:理论教学完毕后.进行机房仿真练习.最后进入实训车间实操.巩固新知。
2.以就业为宗旨.拓展校内“工学结合”和校外“2+1顶岗实习”の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方案一、概述1.1背景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工程之间的紧密结合,通过将机械、电气和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实现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旨在培养具备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满足现代制造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1.2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较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机械、电气和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和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设置2.1培养目标(1)掌握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2)具备工程实践和实验操作的能力;(3)具备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制造、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4)具备解决机电一体化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2.2主要课程设置(1)机械类:机构学、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热力学与热工学、流体力学等课程;(2)电气类: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电力系统等课程;(3)自动化类:自动控制原理、PLC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机器视觉等课程;(4)综合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产品质量控制和可靠性分析等课程。
三、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机电一体化专业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3.1实验课程:设置涉及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实验课程,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2课程设计:设置涉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设计的课程设计项目,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完成一定难度的设计任务。
3.3实训基地:建立机电一体化相关的实训基地,提供实际的设备和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工程实践。
四、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保证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质量,需要建设一支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实施课程体系改革。
一是课程体系的陈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就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二是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在课堂上睡觉,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要求。
以至于造成学生“学不懂,用不上,留不住”。
教师感觉“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
”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据的新型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2010—2020)》的具体要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材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建设工作,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学生技能一流”的课程教学体系。
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立足瑞安,服务机电行业,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为“瑞安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标意义:职业教育学和工业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工作经验是一线生产、服务人员最重要的知识。
他们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多通过工作实践获得。
这些实践包括操作与维护设备、熟悉生产工艺和业务程序、为顾客服务和与同行交流等。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写目的 (3)1.2 背景与意义 (4)二、现状分析 (5)2.1 团队构成现状 (6)2.2 教学资源现状 (6)2.3 创新能力现状 (8)三、建设目标 (9)3.1 总体目标 (10)3.2 分阶段目标 (11)四、建设内容与任务 (12)4.1 教学方法创新 (13)4.1.1 项目式学习 (14)4.1.2 案例教学 (16)4.1.3 翻转课堂 (16)4.2 教学手段创新 (17)4.2.1 多媒体教学 (19)4.2.2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 (20)4.2.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21)4.3 教学资源创新 (23)4.3.1 教材开发 (24)4.3.2 资源库建设 (25)4.3.3 在线课程开发 (26)4.4 创新能力提升 (27)4.4.1 师德师风建设 (28)4.4.2 教学研究能力提升 (29)4.4.3 科研能力提升 (30)五、实施计划 (31)5.1 短期计划(1-2年) (33)5.2 中期计划(3-5年) (35)5.3 长期计划(5年以上) (36)六、保障措施 (37)6.1 组织保障 (38)6.2 制度保障 (40)6.3 经费保障 (41)七、评估与反馈 (42)7.1 评估指标体系 (43)7.2 评估方法 (44)7.3 反馈机制 (45)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机电一体化专业已经成为当今工业领域的重要支柱。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出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规划方案,以提升教学质量,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本方案还将强调团队协作与沟通的重要性,通过团队内部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共同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育质量,我校决定开展“青蓝工程”,以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对该工程实施方案的详细阐述。
二、背景意义1、时代需求在全球制造业升级和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校内资源利用我校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条件。
通过开展青蓝工程,可以整合校内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3、团队建议意义青蓝工程以师徒结对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构建和谐共进的教师团队,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作目标1、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针对青年教师,通过青蓝工程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
具体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技能提升、科研能力增强等方面,以期在短时间内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发展储备优秀师资。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通过青蓝工程,鼓励和引导骨干教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承担起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
骨干教师将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科研项目和实践心得,通过一对一或小组形式的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和科研中的难题,实现资源共享和知识传承。
3、构建和谐共进的教师团队通过青蓝工程的实施,促进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专业背景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
通过团队活动、教学研讨、项目合作等形式,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共同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发展。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制大专、“3+1”本科、五年一贯制大专)专业介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制大专、3+1本科、五年一贯制大专)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掌握机电基础知识以及自控理论基础知识和机电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知识,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产品的使用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CAD制图、机械制造基础及模具材料、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床设备与液压传动、机制工艺与夹具、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电设备故障分析与维修、工业控制计算机及PLC、机械制造自动化、数控技术与应用编程及CAD实训、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实训、机床电器控制实训、数控加工实训、金工实训、电工电子实训、综合设计实训等。
另外该专业还可以在学完三年取得普通专科毕业证的基础上,在学习一年,即3+1的形式,再获得自考本科毕业证书(自愿)。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建设方案两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建设方案两篇篇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2、项目组建设机构组长:成员:3、服务的产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服务面广,涉及到机械加工、电力生产与运输、汽车驾驶、机电产品的维修与维护、销售、计算机应用等等多个方面。
4、专业群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为本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二)项目建设的背景本专业是为机电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办学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的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市场;二是现在有较坚实的办学基础。
《宜昌“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在未来五年,全力支持宜昌电力产业,支持三峡总公司完成三峡电站右岸12台装机,适时上马建设6台地下机组和葛洲坝电厂80万千瓦扩机增容。
支持清江公司开展清江抽水蓄能电站的前期工作。
继续有序开发市小水电,新增装机25万千瓦。
适度发展煤电,支持宜都和枝江分别装机120万千瓦热电联营项目建设。
围绕输变电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输变电产业。
到20XX年,市域内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建成全国重要的电网支点,世界最大的水电基地,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
以船舶制造、工程机械、电工设备为重点,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合作开发等形式,提高重大技术国产化水平,振兴装备制造业。
到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成为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电工设备、机床生产工业以永鼎红旗、长江线缆、经纬纺机、中冶重工、永安车桥为重点,积极推广应用柔性化生产技术,数控激光加工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发展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输变电设备、特种电缆、纺织机械、轻型车桥等产品。
支持长机科技加快发展,建成全国数控插齿机生产基地。
机械行业的产值将达到546亿,平均年递增率为12%;而根据宜昌机械工业企业统计表明,从业人数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才缺口很大,从而制约了机电行业发展;按照中央两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到“十一五”末,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要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人才短缺的焦点聚集到了高级技能型人才上,市场需求给本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代表之一,它在机电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专业群建设尤为突出。
本方案旨在通过专业群建设,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水平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机电产业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方案内容1. 专业群建设(1)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控制技术等专业。
(2)加强专业群内部交流,建立共同的知识体系,促进跨学科交叉,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3)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共同合作进行技术交流与研究,提高专业群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 人才培养(1)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等。
(2)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3)建立行业实践基地和实验室,提供学生实践教学的场所和先进设备。
3. 师资队伍建设(1)招聘具有较高学术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加强师资队伍的学术氛围。
(2)加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4. 社会服务与产业发展(1)积极开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为企业和市场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撑服务。
(2)与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提高产学研一体化水平,加快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实施方案(1)制定详细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施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实施计划的顺利进行,确保专业群建设的高效实施。
(3)加强宣传与推广,提高社会关注度,不断扩大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影响力。
预期成果经过专业群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将取得以下成果:(1)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内提升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大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机电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专业建设规划范文
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学院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专业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专业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格局与质量。
为切实搞好专业建设工作,尽快提高机电系的专业建设水平,主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机电系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机电系机电专业群现有专业三个,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主导,含盖数控技术专业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以上三个专业基本能适应海西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产业链(产业群)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能对应起来,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工程,是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为主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件)及省教育厅《关于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结构的若干意见》﹛闽教高[2007]65号﹜和厦门市政府《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立足厦门,服务海西建设,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学院规划统一指导下,按照“职业定位准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机电产品为核心”的原则。
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向;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依托行业,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以师资建设为根本,融“教、学、做”为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规划原则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
机电一体化班级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班级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培养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我校决定成立机电一体化班级,并制定了以下建设方案。
一、班级目标机电一体化班级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强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胜任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调试、维护等工作。
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机电一体化班级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电子技术等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专业课程则包括机电一体化原理、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室建设为了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机电一体化班级建设了专门的实验室。
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实验器材,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践训练。
同时,实验室还配备了先进的软件和仿真设备,供学生进行虚拟实验和模拟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师队伍建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机电一体化班级建设了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教师组成,其中不乏具有博士学位和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教授和研究员。
教师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教学。
五、实践教学机电一体化班级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实验、实习和项目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和开发,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还将参加企业实习,亲身感受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六、创新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机电一体化班级将开展创新实验。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各类创新项目,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并对优秀的创新成果给予奖励和展示的机会。
机电一体化班级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班级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机电一体化班级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机电一体化班级的方案。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机电一体化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基础知识: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等。
2. 电气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基础、电机基础等。
3. 自动控制基础知识:包括控制系统基础、PLC等。
4. 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机器人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等。
三、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通过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项目驱动学习:通过开展一些实际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探究式学习: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多媒体技术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提供先进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和机器人等实验设备,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材和参考书,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3. 互联网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案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理论知识的考核,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项目评价:评价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和实践能力。
4. 实验报告和作业: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
总结起来,建设机电一体化班级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全面的教学评价。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学科交叉融合不够紧密、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等。
为了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在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上需要做出努力。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建设高水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培养一批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任务:(1)建立专业群内的机构、团队和平台,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合作研究为主要目标。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键措施1.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提供先进的设备和平台,为专业群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支持。
2.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组织交叉学科的研究团队,促进学科间的合作研究,共享资源。
3.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建立师资库,为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提供支持。
4.设计和实施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创新项目和实践实训。
5.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解决实际问题,落实研究成果。
6.建立专业群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及时了解专业群的建设进展,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四、推进和保障1.组织专家论证,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时间表。
2.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为专业群的建设提供保障。
3.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专业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设立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和学生在专业群建设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5.加强与相关政策的对接,争取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五、预期效果1.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学科实力和水平。
2.培养一批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介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属于计算机、电子信息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交叉性高度发展的技术专业,主要教授涉及计算机、机械、自动化及其系
统集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课程
到专业必修课的系统学习。
可以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成型机械、自动化
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各类机电系统的故障检修、维护改造,掌握建设、调试、维护和检修机器和机械设备的技术,并为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工程技
术问题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二、专业目标
根据学院的发展特色,本专业面向新时代,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
设成为我校一流学科的目标,以培养具有较强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与制造能力,具有良好的现代工程技术素养,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
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
三、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为基础,涵盖计算机、
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多门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社会需求分析 (2)二、专业建设基础 (5)(一)专业基本情况 (5)(二)专业优势与特色 (6)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9)(一)专业发展目标 (9)(二)人才培养目标 (12)四、建设思路与内容 (13)(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 (13)(二)师资队伍建设 (14)(三)实验实训条件、实训基地建设 (17)(四)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建设 (18)五、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经费预算 (19)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建设进度 (20)七、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24)八、预期绩效 (27)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社会需求分析1.行业背景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手段。
南昌的装备制造业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将成为工业经济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南昌早就提出要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如今制造业占全市工业的95%以上。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第一枚海防导弹都在南昌诞生。
南昌有着厚重的制造业基础,汽车、电子信息、现代中医药、纺织服装、机电、新材料等30多个行业,构筑了南昌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机电制造产业是南昌的传统优势产业。
南昌先后引进了印度马恒达、台湾东元电机、德国格特拉克、瑞士ABB等国际机电制造业巨头,同时南昌本土的机电制造企也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以江西东元电机、泰豪科技、凯马机电工业园等企业为龙头的动力机械制造业集群雏形。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培育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产业集群。
要以装备制造、汽车、船舶、有色金属、钢铁、纺织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根据不同地区大力发展机械电子、竹木食品加工、电子信息、通讯终端和机械制造等产业。
其中南昌市要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家电、电子信息、优质钢材、食品加工、光电等产业。
国家和江西省“十二五规划”都明确要发展装备制造业,将为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为江西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江西计划做强做大泰豪科技、江西东元电机、凯马机电工业园、南昌凯马柴油机、江西变压器等龙头企业,延伸动力机械制造业、大型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产业链,加快形成机电制造产业集群,将南昌建设成全国乃至全球有较大影响的机电制造产业基地。
为了满足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江西省需要大批的机电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江西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需要,采取订单式、定向式培训,调整职业学校的教育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工业园区的对接,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技能型人才,打通在机电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匮乏的“瓶颈”。
2.专业人才需求通过对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凯马柴油机有限公司、江西变压器集团以及珠三角、长三角一带二十余家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毕业生的要求是“基础扎实,会操作新设备,维修能力强,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强,具备一定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创新精神”。
调查结果显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适应的职业岗位有:设备操作员、设备维修员、质量管理员、工艺员、设计辅助员、产线调度员、产品营销员等。
大多数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熟练的设备操作能力,熟悉设备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的电气设计,掌握机电设备的机电联调,掌握设备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具有生产管理知识,有一定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能独立完成设备元器件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精度优化,具有设备的设计改造能力;要求毕业生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机电设备接口技术、PLC技术、参数设置和机电联调知识,具备设备操作、机械和电气系统的调试和维护维修能力,此类人员当前是企业极需人才,待遇较高。
既懂技术又懂生产、管理的复合型机电一体化人才最受中小企业欢迎。
3.项目简要说明本项目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机电专业群的发展。
机电专业群还包括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护专业。
建设内容包括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
实施本项目建设,总计划投入资金61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投入305万元,学院自筹资金279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26万元。
资金用途如下: 112万元用于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147万元用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351万元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二、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基本情况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江西省机械职工大学”。
于1978年成立,是我省机械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1988年,为适应江西制造业发展需求,设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本专业依托我校制造类专业的师资优势和原机械厅下属国有企业强大的实训场所,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学生,这些学生活跃在江西工业的各条战线上,不少人已成为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为江西制造业的崛起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1992年开始,学校分别与南昌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进行机电一体化普通专科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职的人才培养教育。
学校依托南昌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的品牌优势,充分利用两校的教育资源,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实习实验设置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004年江西省机械科研所并入我院,促使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科研能力大大提高,为学院实施“立足培养制造业技能型人才,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特色办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较高的市场人才需求度,专业口径宽度适当,我们的培养目标准确、质量高,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较高评价,近三年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0.2%,年底就业率为95%,新生平均报到率94.83%,现有在校生889人。
2008年12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获“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称号。
2009年我院数控技术实训中心获国家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称号。
(二)专业优势与特色1.师资条件机电一体技术专业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占58.2%;研究生9人,在读博士1人,占教师的31.2%,;双师型教师17人,占53%;外聘教师12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37.5%。
本专业具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省级教学名师1人。
2.教学实验实训条件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具备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的功能,本专业建有国家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各类机床、仿真软件、仪器设备总价值930多万元。
与之配套的建有数控加工实训中心,CAD/CAM 仿真实训室,机电液气实训室、机加工实训室、PLC 控制实训室、电工电子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场所,功能齐备,软、硬件配套,具有真实职业氛围。
这些实验实训场所可以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外协加工生产、技术应用研究等产学研活动,可满足本专业的学生接受机电操作技术的基本技能、仿真训练和实战训练,可开出26个技术领先的实验、实训项目;我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开展10项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证项目。
本专业十分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积极依托行业办学的优势,广开渠道,加大与省内外企业的合作力度,开展“订单”培养计划,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保证。
现与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宁波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南昌凯马有限公司、江西江铃集团车桥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江重机床有限公司、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本着互助共赢的原则,在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技术服务与研发等多方面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需要,保证了学生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
每年大约有100~150名学生前往这些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和岗位培训。
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以“应用为主线,能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让课程结构更具职业针对性和市场针对性。
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践课程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的准则,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引进课堂,大胆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
(2)加强重点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2005 年以来,本专业以《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重点建设课程为龙头,带动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推动了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在重点课程的引领下,本专业的课程建设有了较快的进展。
《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两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目前,本专业正在开展新一轮的重点课程建设,积极建设精品课程,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
(3)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本专业教师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综合训练法等方法,将本专业的知识、技能按模块化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作业分为基本作业和扩展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对学习好的学生严格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鼓励,动态掌握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对学生的要求。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
4.社会服务能力本专业通过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与协作生产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与相互提高,实施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
利用自身的教学、科研优势以及设备资源,积极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拓展服务渠道,为企业和社会开展产品开发、技术合作以及职工技能培训等服务。
发挥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科技攻关服务,积极为合作企业承接了科研技术攻关、产品协作等任务。
其中,省级课题“智能化球墨铸铁质量自动检测系统”对提高我国球墨铸铁件的质量,提升球铁行业的产品档次和竞争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省科技攻关课题“基于欧Ⅲ标准的汽车尾气净化器蜂窝陶瓷挤压模具研制”项目完成,为我国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