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棉花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棉花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5.1 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5.1.1 生育期

每份种质按试验小区全部植株统计,50%的棉苗子叶平展的日期记为出苗期,50%的植株第一个棉铃吐絮的日期记为吐絮期,从出苗期至吐絮期的天数即为生育期,生育期的长短代表着种质的熟性,分级见表2。

表2 生育期的分级

5.1.2 植株 5.1.2.1

株型

花铃期,观测植株的整体形态及上、中、下部果枝的长短,参照图

1,分类见表3。

表3 株型的分类

5.1.2.2 植株色素腺体

苗期至开花期,观测棉花主茎、侧枝或叶片上有无色素腺体,分类见表4。

表4 植株色素腺体的分类

图1 株型

塔型 倒塔型

筒型

5.1.2.3 株高

吐絮期,试验小区随机抽样20株,测量棉株子叶节到主茎顶端的距离,取平均值,精确到0.1cm,分级见表5。

表5 株高的分级

5.1.3 果枝

5.1.3.1 果枝类型

用5.1.2.1的样本,观测整个植株果枝及果节的着生情况,参照图2,分类见表6。

表6 果枝类型的分类

0式果枝有限果枝无限果枝混生果枝

图2果枝类型

5.1.3.2 果枝与主茎夹角

盛花期,用量角器测量从上部倒5果枝第1果节与主茎的夹角,取平均值,精确到0.1?,分级见表7。

表7果枝与主茎夹角的分级

5.1.3.3 第一果枝节位

现蕾期、中耕培土前,每试验小区随机取样20株,自子叶节(子叶节计为0)数至第一果枝着生处,其间的节数即为第一果枝节位,取平均值,精确到0.1,分级见表8。

表8 第一果枝节位的分级

5.1.3.4 第一果枝高度

用5.1.3.3的样本,测量子叶节至第一果枝的距离,取平均值,精确到0.1cm,分级见表9。

表9 第一果枝高度的分级

5.1.4 主茎

5.1.4.1 主茎弯曲度

花铃期至吐絮期,测量主茎的弯曲度,即中上部主茎偏离垂直方向的角度值,取平均值,精确到0.1?,分类见表10。

表10 主茎弯曲度的分类

5.1.4.2 茎色

盛花期,观测主茎中部的颜色,分类见表11。

表11 茎色的分类

5.1.4.3 茎毛

花铃期,观测主茎上部幼嫩茎枝的茸毛密度,分类见表12。

表12 茎毛多少的分类

5.1.5 叶片

5.1.5.1 叶片形状

现蕾至开花期,观测植株中部的叶片形状,参照图3,分类见表13。

表13 叶片形状的分类

5.1.5.2 叶片颜色

第一片真叶展开至开花期,观测棉株中上部叶片的颜色,且特殊遗传性状的种质叶片颜色在不同生育时期有变化,以出现的标记性状为准。分类见表14。

表14 叶片颜色的分类

5.1.5.3 叶蜜腺

用5.1.5.2的样本,观测叶片背部中脉靠近叶柄处有无叶蜜腺,分类见表15。

表15 叶蜜腺有无的分类

5.1.5.4 叶基斑

用5.1.5.2的样本,观测叶片基部有无不同于叶片颜色的小斑点,分类见表16。

表16 叶基斑有无的分类

阔叶 掌状叶 鸡脚叶 超鸡脚叶

皱缩叶 杯状叶 圆叶

图3 叶片类型

5.1.6 花

5.1.

6.1 花冠色

盛花期,观测当日上午开花花冠的颜色,分类见表17。

表17 花冠色的分类

5.1.

6.2 花粉色

用5.1.6.1的样本,观测当日上午开花雄蕊的颜色,分类见表18。

表18 花粉色的分类

5.1.

6.3 花基斑

用5.1.6.1的样本,观测当日上午开花花瓣内侧基部有无红斑,分类见表19。

表19 花瓣基部红斑有无的分类

5.1.

6.4 柱头高度

用5.1.6.1的样本,比较雌蕊柱头与雄蕊花药高度,分类见表20。

表20 柱头高度的分类

5.1.7 苞叶

5.1.7.1 苞叶形状

花铃期,观测棉铃外侧苞叶的形状,参照图4,分类见表21。

表21 苞叶形状的分类

扇形窄卷

图4 苞叶形状

5.1.7.2 苞叶大小

用5.1.7.1的样本,观测铃龄约30d的棉铃苞叶包裹棉铃的程度,分类见表22。

表22 苞叶大小的分类

5.1.7.3 苞外蜜腺

用5.1.7.1的样本,观测苞叶外侧靠近铃柄处是否有蜜腺,分类见表23。

表23 苞外蜜腺的分类

我国棉花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我国棉花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一、世界棉花供需概况 (一)主要棉花生产国 世界上有72个国家生产棉花,分布在亚、非、美、欧和大洋各洲。产棉区域大都在北纬40度至南纬30度的广阔地带。 亚洲地区:该棉区含东亚、南亚、西亚及中亚等棉区,其年产量约占世界年产量的60.81%。其主要产棉国家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叙利亚、以色列、和前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为主要产棉国。 美洲地区:该棉区含北美、中美和南美3个棉区,占世界年产量的26.52%。其主要产棉国家为美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巴拉圭、哥伦比亚、秘鲁、尼加拉瓜和危地马拉等。美国、巴西为主要产棉国。 非洲地区:该棉区含北、东、西、南四个棉区,占世界年产量的7.97%。其主要产棉国家有埃及、苏丹、坦桑尼亚、科特迪瓦(象牙海岸)、马里、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乍德、津巴布韦和南非等。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年产棉量占世界年产的2.24%。其主要产棉国家为希腊和西班牙等很少几个国家。 大洋洲地区:该棉区年产棉量占世界年产的2.45%。其主要产棉国家为澳大利亚。 (二)主要棉花出口国 亚洲产棉量虽占世界棉产量之半,但消费量占其产棉量的82.86%,出口比重较其他棉区也相应较小;美洲生产的棉花虽然只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6.52%,但其消费量只占其产棉量的38%,出口量很大;非洲产棉量占世界产棉量的7.61%,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14.72%;欧洲及前苏联产棉量占世界产棉量的16.88%,其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16.4%;澳大利亚产棉量占全球总量不到3%,但其生产的棉花多为高等级,且90%以上棉花用于对外出口。 在出口棉花的大国中(美国、中亚国家、澳大利亚),美国占绝对优势,每年有占其产量50%以上的棉花可供出口;中亚国家一直保持世界第二出口地区,主要供应东欧各国;印度作为产棉大国和用棉大国,每年也有相当一部份产量用作出口。

棉花的品质指标

棉花的品质指标 棉纤维品质构成 1.棉纤维长度 是纤维品质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与纺纱质量关系十分密切,当其他品质相同时,纤维愈长,其纺纱支数愈高。支数的计算,是在公定回潮率条件下(8.5%),每一公斤棉纱的长度为若干米时,即为若干公支,纱越细,支数越高。纺纱支数愈高,可纺号数愈小,强度愈大。 表一:原棉长度与可纺支数的关系 原棉种类 纤维长度(毫米) 细度(米/克) 可纺织数(公支) 长绒棉 33--41 6500--8500 100--200 细绒棉 25--31 5000--6000 33--99 粗绒棉 19--23 3000--4000 15--30 2.长度整齐度。纤维长度对成纱品质所起作用也受其整齐度的影响,一般纤维愈整齐,短纤维含量愈低,成纱表面越光洁,纱的强度提高。 3.纤维细度。纤维细度与成纱的强度密切相关,纺同样粗细的纱,用细度较细的成熟纤维时,因纱内所含的纤维根数多,纤维间接触面较大,抱合较紧,其成纱强度较高。同时细纤维还适于纺较细的纱支。但细度也不是越细越好,太细的纤维,在加工过程中较易折断,也容易产生棉结。 4.纤维强度。指拉伸一根或一束纤维在即将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一般以克或克/毫克或磅/毫克表示,单纤维强度因种或品种不同而异,一般细绒棉多在3.5- 5.0克之间,长绒棉纤维结构致密,强度可达4.5- 6.0克。 5.纤维成熟度。棉纤维成熟度是指纤维细胞壁加厚的程度,细胞壁愈厚,其成熟度愈高,纤维转曲多,强度高,弹性强,色泽好,相对的成纱质量也高;成熟度低的纤维-各项经济性状均差,但过熟纤维也不理想,纤维太粗,转曲也少,成纱强度反而不高。 表二:棉纤维的经济性状及可纺号数比较 棉纤维经济性状 长绒棉 细绒棉 色泽 乳白 洁白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1.株高:开花后每区测20株,自地面至雄穗顶端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与株高同时测定,自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3.茎粗:与以上2项同时测定,植株地上部第3节间扁面的平均直径,以厘米表示。 4.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5.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6.苗期叶色:在可见叶4~5片时调查叶片色,分浅绿、绿、深绿、绿紫等。 7.幼苗干重:定苗时每区取50株,称量幼苗的烘干重,求得平均值,以克表示。 8.叶数(片/株):每小区定点10株,随着玉米生长,标记叶片。抽雄期后调查主茎叶数,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 9.生长速度:出苗后至抽穗每7-15 d测量一次,每区固定取样20株,测量自地面至最长叶顶端的平均长度,以厘米表示。 10.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11.茎色:蜡熟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2.颖色:抽雄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雄穗外颖颜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3.花药色:散粉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

14.花丝色:吐丝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黄、浅绿、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上粉下绿等。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 15.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16.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17.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8.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9.单株穗数:每株出现的果穗的总数(包括结实和不结实的果穗。) 20.折断率:全田因风、虫及其它灾害倒折植株的百分数(以果穗以下折断为准)。 21.倒伏度:植株倒伏的程度分4级:0(直立);1(倾斜30度);2(倾斜60度);3(全部倒伏)。 22.黑穗病株率:全田染病植株占全部植株的百分数。 23.螟虫株率:全田被螟虫为害的植株占全部植株的百分数。 24.叶面积:指绿叶面积,是表示绿色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绿叶大小的参数。 单叶的叶面积(cm2)=叶片中脉长度(cm)×叶片最大宽度(cm)×0.7 上式中的0.7实际数值为0.69583,为计算系数。即用求积仪测量的实际面积与长×宽的面积比例。 单株叶面积(cm2)=全株各叶片中脉长度与最大宽度乘积之和(cm2) ×0.7。

对2015-2017年间常规玉米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

对2015-2017年间常规玉米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在福清及周边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通过2015-2017年间对6个常规玉米品种和在2017年间5种水果玉米、甜糯玉米15个品种的对比种植试验,以掌握其农艺性、丰产稳定性等特征,利用LSD法与高稳系数法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明甜系列、南玉1号、华健1号、晶甜9号、南玉218、苏玉39几种经济效益较高的玉米品种推广种植。 关键词:玉米;高稳系数;农艺性状;产量对比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the maize varieties with highter econnomic to popularize ,6 varieties of conventional corn were tested during 2015-2017 and 5 kinds of fruit corn, 15 varieties of sweet-waxy maize were tested in 2017.So we can grasp their agronomic, high yield stabil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LSD method and high stability coefficient method, several maize varieties with high economic benefit, such as Mingtian series, Nanyu 1, Hua Jian 1, Jingtian 9, Nanyu 218, Suyu 39, were selected. Key words:maize; Hight Stability Coefficient;agronomic characters;production comparison 玉米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每年全球的玉米总产量比其他任何作物产量都要高。中国的玉米市场巨大,在2000年,玉米成为仅次于水稻的中国第二大粮食作物。[1]2014年世界玉米总产量为10亿4千万吨,其中美国以世界总量的35%占据首位,中国占21%,产量仅次于美国。在全国玉米的6个种植区域中,福建省所在的南方丘陵玉米区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6%,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2】。为了筛选出适合福建福清地区种植推广的玉米品种,以开 拓玉米销售业务,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闽绿合作社于2015年至2017年3年间内,在福清镜洋镇的生产种植基地对我省已审定或国家审定涵盖我省的若干玉米品种进行对照种植,对这些玉米品种在福清镜洋镇种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进行客观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及环境 试验地点位于福清镜洋镇浮山村,试验点中心纬度为北纬N25°44′39.22″,东经E119°15′52.46″,海拔81m。基地周围低山环绕,属南亚热带海洋性 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9.7℃,年无霜期325天,年平均降雨量约1250毫米,面积250亩,土壤肥力中等。

棉花行业历次国家收储经过

观点聚焦 证券研究报告 2012年2月22日 纺织品 研究部 短期盘整,下半年或有小幅上涨 郭海燕1 分析员,SAC 执业证书编号: S0080511080006 guohy@https://www.360docs.net/doc/824133685.html, 棉花、化纤价格趋势分析 投资提示: 棉花、化纤等原材料价格对纺织制造企业的产品价格、利润空间和业绩影响很大。前段时间化纤价格有所反弹,市场关心棉价会否随之上升,我们整理并分析了相关行业数据,总体结论是:棉价短期基本止跌、但上行仍有压力,在2012年下半年或有上涨机会,但创出很高涨幅的可能性不大。总体来看,纺织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收入和毛利率与原料价格正相关),如果没有明显的棉价上涨,今年难以再现去年棉价大幅上涨时的板块性行情。 主要观点: ? 化纤和棉花价格有较强的相关性、往往同涨同跌,尤其是粘胶短纤和涤纶短纤,和棉花一起构成棉纺的主要原 料,在需求端有互相竞争、互相替代的作用。棉价变动较为剧烈时,相关性更强。供应层面的特性很不相同,棉花属于农产品,其产量受种植面积和天气的影响很大,生产具有季节性;而化纤属于化工品,其产量受原料供应和开工率的影响较大,且生产具有连续性。 ? 目前各种合成纤维下跌空间都不大,能否继续上涨要看下游需求恢复情况和棉价的变动情况。年初以来,由于 下游补库存需求拉动,合成纤维价格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而最近一周涨势停止,此后能否继续上涨要看下游的需求情况。目前看下游需求并未有明显好转,外需依旧疲弱,需求回暖是个缓慢持续的过程。 ? 棉花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状态,短期价格上涨空间不大。美国农业部(USDA)预测2011/12年度全球棉花总供给超 过总需求约300万吨,库存消费比超过55%,大幅高于过去两个年度。USDA 还调低了中国棉花消费量,2011/12年度中国的棉花库存会增加141万吨至393万吨。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预计全球棉花消费短期疲软但中期存在变数,主要受欧元区经济危机的影响。ICAC 还预计2012/13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仍将超过消费量,超过幅度缩窄,期末库存将继续上升。依据这些机构的预测数据分析,棉价短期内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 国内棉价在2012年下半年可能会小幅上涨。我国棉花进口采用配额制,我们了解到的部分大型纺织企业进口 棉花仅占公司用量的约1/3,国产棉花仍是主要来源。中国棉花协会统计,我国棉农2012年植棉意向下降10.5%。2012年2月底或3月初有望公布新的国家棉花收储政策,估计会在19800元/吨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年棉价可能主要运行在19,800~23,000元区间。 估值与建议: 2011年下半年以来,上游纺织企业面临外需疲弱,原材料价格持续低位引起的产品价格降低、下游企业订单短期化等等压力,业绩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逐季度恶化。经历了股价调整后,目前估值普遍较低。预计2012年上半年将是上游纺织企业业绩的低点。由于纺织行业顺周期的特点,如果原材料价格能在2012年下半年之后回升,将提升产品价格和利润率,并刺激下游企业停止观望增加订单,有利于纺织企业业绩的反弹。 A 股的鲁泰、华孚色纺,港股的申洲国际,是具备竞争力和一定定价能力的行业领军公司,如果棉价反弹,则其业绩和股价有望有所表现。如果因为不可预测因素,棉价持续低迷,这几家公司的业绩表现也在板块中具备防御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回升速度和幅度低于预期。新的国家棉花收储价格低于预期。棉花产量高于预期,棉价维持低位。 1 报告贡献人:金戈 (jinge@https://www.360docs.net/doc/824133685.html,)

棉花知识

棉花新标准实用手册 1.怎样理解棉花的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 答:任一物体的颜色,都可以用色度学的三个基本参数来描述它的特性,即明度、色调和饱和度。明度是指非自发光物体表面相对明暗的特性,相当于自发光物体的亮度因素。色调表示色彩彼此区分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颜色特性,相当于光的主波长。饱和度表示颜色的丰满程度,即浓淡程度。若以这三个参数为坐标,可以形成一个三维的颜色空间,任一颜色对应于空间中的一个点。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孟塞尔(Munsell)颜色空间来表示颜色特性。孟塞尔色空间的中心轴代表无彩色黑白系列的明度等级,与中心轴垂直的平面的各个方向代表不同的孟塞尔色调,离开中心轴的距离表示饱和度。 对于非彩色棉,棉花的基本色调很接近孟塞尔色卡的10YR,可以认为,不同的棉花色调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棉花的色调在孟塞尔色空间的10YR平面上。因此,在10YR色平面上,只要用明度和饱和度两个坐标来刻划棉花的颜色特性。 棉花测色仪采用亨特(Hunter)坐标,其中Rd(%)表示反射率;+a表示反射光红色成分,-a表示绿色成分;+b表示黄色成分,-b表示蓝色成分。亨特系统Rdab与国际照明委员会的CIE1931色度系统存在下列关系: Rd=Y a=175fy(1.02X-Y) b=70 fy (Y-0.847Z) fy =0.51[(21+20Y)/(1+20Y)] 因此,应用CIE1931系统测量出物体颜色的X、Y、Z三刺激值,就可以计算出Rd、a、b 参数。对于棉花来说,a近似一常数,无须测量,即三刺激值中的x无须测量。所以,棉花测色仪只要测量棉花的Y、Z两刺激值便行了。根据棉花测色仪测得的Y、Z两刺激值,利用下列公式得出亨特系统颜色空间的结果: Rd=Y +b=70 fy (Y-0.847Z) fy =0.51[(21+20Y)/(1+20Y)] 其中,Rd是反射率,属明度指标;+b是黄色深度,属饱和度指标。 2.如何划分棉花颜色类型?

棉花产量预测和考种

实习十二 棉花产量预测和考种 一、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棉花产量预测的方法。 (二)掌握棉花考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材料和工具 不同类型的棉田;棉株不同部位采摘的单铃子棉、正常吐絮的子棉。小轧花机。皮尺、计数器、计算器、感量0.1 g 天平、梳绒板、梳子、小钢尺、毛刷。 三、内容和方法 (一)棉花产量预测 1.确定预测时间:产量预测的时间必需适时。过早,棉株的结铃数目尚难以确定;过晚,起不到产量预测的目的。一般在棉株结铃基本完成,棉株下部1~2个棉铃开始吐絮时较为适时。黄河流域棉区一般在9月10日以后进行。 2.核实面积和分类:产量预测前,要对准备预测的棉田进行普查。根据不同品种、种植样式、管理技术等,分别按照棉花生长情况,分为好、中、差3个类型,并统计各类型面积,然后在各类型棉田中选出代表田块进行预测。代表田块选取多少,要根据待预测棉田总面积确定。一般每类棉田最好选2块以上。 3.取点:取点要具有代表性。样点数目决定于棉田面积、土壤肥力和棉花生长的均匀程度。样点要分布均匀,代表性强。边行、地头、生长强弱不均、过稀过密的地段均不宜取点。一般可采用对角线取点法,根据棉田面积分别用3、5、10、15、20等点取样。 4.测定每公顷株数 (1)行距测定:每点数11行(10个行距),量其宽度总和,再除以10即得。 (2)株距测定:每点在一行内取21株(20个株距),量其总长度,再除以20即得。 为了准确,行距和株距在一个点上可连续测量3~5个样,取其平均值。 (3)计算每公顷株数:公式为 ) 株距()行距每公顷株数m (m m 100002?= 5.测定单株铃数:每个取样点调查10~30株的成铃数,求出平均单株铃数。测定时要注意,幼铃和花蕾不计算在内,烂铃数及其重量分别记载,以供计算单株生产力及三挑比率时参考。 6.计算每公顷产量:产量预测时,棉花处在吐絮期,单铃重和衣分常采用同一品种、同一类型棉田的平均铃重和衣分,并结合当年棉花生长情况而确定。即 ) ()平均单铃籽棉重(平均单株铃数每公顷株数籽棉产量(g 1000g )kg/hm 2??= 皮棉产量(kg/hm 2)=籽棉产量(kg/hm 2)×衣分(%) (二)棉花考种 考种就是对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进行室内分析。考种项目和内容很多,本实习仅对和栽培技术有关的几项主要内容进行考查。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因子分析

学报,2002,57(5):531-538. [3]曲均峰.化肥施用与土壤环境安全效应的研究[J].磷肥与复肥,2010,25(1):10-12. [4]徐谦,朱桂珍,向俐云.北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调查与防治对策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2,18(2):24-28. [5]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等.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与探讨[J].中国稻米,2012,18(1):1-14. [6]江立庚,曹卫星,甘秀芹,等.不同施氮水平对南方早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4):490-496. [7]孟琳,王强,黄启为,等.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24(1):68-71.[8]黄昌勇.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4-45.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单产水平不高,与美国相比,在育种水平、栽培技术、产量方面有很大差异。美国是世界上生产玉米最多的国家,玉米种植面积占世界玉米总面积的1/4,总产量占世界的1/2,单产水平高[3]。在我国加入WTO 后,杜邦先锋种业、孟山都、先正达、KWS 等外国种业纷纷进入我国,给我国玉米育种科研单位和种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为更快的摆脱困境,及早赶上国外品种的水平,在充分发挥本土玉米种质资源优势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外资源材料,提升育种水平是当务之急。 为此,利用国内外10份外引优势系为父本,利用通化市农科院4份自选系为母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所组配的40个组合17个数量性状进行调查与测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因子分析,为创制强优玉米新组合和基础材料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选用自选系Reid 血缘的通1009、通852、通465 及黄旅血缘的通B20共4份材料为母本,以外来材料Ph09b 、Ph2vk 、Ph6jm 、Ph4cv 、Ph1w2、Kx3564♀、 K208、K210、五谷704♂、EP9共10份材料为父本进 行杂交组合配制。具体情况见表1。 1.2试验方法 2012年按NCII 遗传交配设计,共配制40个杂 交组合,其中近缘基础材料测试26个组合,准优势群测配14个。2013年在通化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杂交组合鉴定试验,杂交组合鉴定试验以先玉335为对照品种。杂交组合鉴定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2行区,行长4m ,行距65cm ,株距25cm , 密度61541株/hm 2,单粒播种。杂交组合鉴定试验调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因子分析 作者简介:李忠南(1991-),男,在读硕士。 李忠南1 王越人2 李福林2 张 建2 李光发2 (1.吉林农业大学 长春130118;2.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海龙135007) 摘要:通过对1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10×4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试验,遗传分析表明:参试各组合在出苗率、出苗时间、吐丝时间、出蓼-吐丝间隔时间、株高、穗位高、吐丝-成熟时间、成熟日数、收获籽粒水分、脱粒水分、公顷产量、穗长、穗行数、秃尖长度、百粒重、粒穗比、容重17个数量性状上差异较大。通过对这17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表明,有20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有43个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通过因子分析表明,产量、穗长、百粒重、出蓼-吐丝间隔时间短,是品种选育的第一要素;合理的株高、穗位、吐丝时间,是品种选育的第二要素;较低的收获水分,脱粒水分,较小的秃尖是品种选育的第三要素;适当的吐丝-成熟日数、成熟日数、穗行数,是品种选育的第四要素。关键词:玉米;数量性状;相关;因子;分析39--

我国棉花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我国棉花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我国棉花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一、世界棉花供需概况 (一)主要棉花生产国 世界上有72个国家生产棉花,分布在亚、非、美、欧和大洋各洲。产棉区域大都在北纬40度至南纬30度的广阔地带。 亚洲地区:该棉区含东亚、南亚、西亚及中亚等棉区,其年产量约占世界年产量的60.81%。其主要产棉国家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叙利亚、以色列、和前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为主要产棉国。 美洲地区:该棉区含北美、中美和南美3个棉区,占世界年产量的26.52%。其主要产棉国家为美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巴拉圭、哥伦比亚、秘鲁、尼加拉瓜和危地马拉等。美国、巴西为主要产棉国。 非洲地区:该棉区含北、东、西、南四个棉区,占世界年产量的7.97%。其主要产棉国家有埃及、苏丹、坦桑尼亚、科特迪瓦(象牙海岸)、马里、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乍德、津巴布韦和南非等。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年产棉量占世界年产的 2.24%。其主要产棉国家为希腊和西班牙等很少几个国家。 大洋洲地区:该棉区年产棉量占世界年产的 2.45%。其主要产棉国家为澳大利亚。 (二)主要棉花出口国 亚洲产棉量虽占世界棉产量之半,但消费量占其产棉量的82.86%,出口比重较其他棉区也相应较小;美洲生产的棉花虽然只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6.52%,但其消费量只占其产棉量的38%,出口量很大;非洲产棉量占世界产棉量的7.61%,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14.72%;欧洲及前苏联产棉量占世界产棉量的16.88%,其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16.4%;澳大利亚产棉量占全球总量不到3%,但其生产的棉花多为高等级,且90%以上棉花用于对外出口。 在出口棉花的大国中(美国、中亚国家、澳大利亚),美国占绝对优势,每年有占其产量50%以上的棉花可供出口;中亚国家一直保持世界第二出口地区,主要供应东欧各国;印度作为产棉大国和用棉大国,每年也有相当一部份产量用作出口。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1. 株高:开花后每区测20株,自地面至雄穗顶端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与株高同时测定,自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3.茎粗:与以上2项同时测定,植株地上部第3节间扁面的平均直径,以厘米表示。 4.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5. 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6. 苗期叶色:在可见叶4~5片时调查叶片色,分浅绿、绿、深绿、绿紫等。 7.幼苗干重:定苗时每区取50株,称量幼苗的烘干重,求得平均值,以克表示。 8. 叶数(片/株):每小区定点10株,随着玉米生长,标记叶片。抽雄期后调查主茎叶数,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 9. 生长速度:出苗后至抽穗每7-15 d测量一次,每区固定取样20株,测量自地面至最长叶顶端的平均长度,以厘米表示。 10. 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11. 茎色:蜡熟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2. 颖色:抽雄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雄穗外颖颜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3. 花药色:散粉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 14. 花丝色:吐丝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黄、浅绿、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上粉下绿等。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 15. 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16. 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17. 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8. 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9.单株穗数:每株出现的果穗的总数(包括结实和不结实的果穗。) 20. 折断率:全田因风、虫及其它灾害倒折植株的百分数(以果穗以下折断为准)。 21.倒伏度:植株倒伏的程度分4级:0(直立);1(倾斜30度);2(倾斜60度);3(全部倒伏)。 22.黑穗病株率:全田染病植株占全部植株的百分数。 23.螟虫株率:全田被螟虫为害的植株占全部植株的百分数。 24.叶面积:指绿叶面积,是表示绿色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绿叶大小的参数。 单叶的叶面积(cm2)=叶片中脉长度(cm)×叶片最大宽度(cm)×0.7 上式中的0.7实际数值为0.69583,为计算系数。即用求积仪测量的实际面积与长×宽的面积比例。 单株叶面积(cm2)=全株各叶片中脉长度与最大宽度乘积之和(cm2)×0.7。 每公顷叶面积(m2)=平均单株叶面积(cm2)×每公顷株数÷10000(cm2/m2) 上式中平均单株叶面积的计算通常需在20株以上。 在叶面积测定过程中,应将测定植株始终固定,对其绿叶面积予以系统的测定,一般每隔7~10 d测定一次。但在某一措施(如施肥、灌水)实施后或受某种特殊条件影响后,均应及时测定叶面积的变化,而不必受7~10 d的限制。 25.叶面积指数:表示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绿叶面积。其计算如下: 叶面积指数=每公顷叶面积(m2)÷10000(m2)

2014年棉花甜菜经济作物种植行业简析

2014年棉花甜菜经济作物种植行业简析 一、国家十二五期间农业发展概况 (3) 二、行业市场规模 (4) 1、棉花 (4) 2、甜菜 (5) 三、行业竞争格局及主要企业 (5) 四、行业壁垒 (6) 1、土地资源、水资源壁垒 (6) 2、资金规模壁垒 (6) 3、技术及专业人才壁垒 (7) 五、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扶持 (7) 1、行业监管体制 (7)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 (8)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风险因素 (10) 1、气候环境风险 (10) 2、税收优惠、政策补贴风险 (10) 3、下游市场环境风险 (10)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全球最多的农民数量和农业面积,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农业十二五规划》,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把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战略,强化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条件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从改革开放之初到90年代中期,农业发展属于在局部地区自下而上的起步兴起阶段,以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为代表;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初,在国家政策鼓励和各级政府有力指导下,农业产业化步入由点到面整体推进、健康发展阶段;近年在农业国际化和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影响逐步显现的环境条件下,随着我国农业与食品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步入持续发展和提高的新阶段。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体现为四个“转变”:①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方向转变;②产业化经营向为消费者提供绿色食品和实施产业链全过程质量标准控制转变;③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区域规模种植和精深加工增值转变;④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日

棉花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5.1 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5.1.1 生育期 每份种质按试验小区全部植株统计,50%的棉苗子叶平展的日期记为出苗期,50%的植株第一个棉铃吐絮的日期记为吐絮期,从出苗期至吐絮期的天数即为生育期,生育期的长短代表着种质的熟性,分级见表2。 表2 生育期的分级 5.1.2 植株 5.1.2.1 株型 花铃期,观测植株的整体形态及上、中、下部果枝的长短,参照图 1,分类见表3。 表3 株型的分类 5.1.2.2 植株色素腺体 苗期至开花期,观测棉花主茎、侧枝或叶片上有无色素腺体,分类见表4。 表4 植株色素腺体的分类 图1 株型 塔型 倒塔型 筒型

5.1.2.3 株高 吐絮期,试验小区随机抽样20株,测量棉株子叶节到主茎顶端的距离,取平均值,精确到0.1cm,分级见表5。 表5 株高的分级 5.1.3 果枝 5.1.3.1 果枝类型 用5.1.2.1的样本,观测整个植株果枝及果节的着生情况,参照图2,分类见表6。 表6 果枝类型的分类 0式果枝有限果枝无限果枝混生果枝 图2果枝类型

5.1.3.2 果枝与主茎夹角 盛花期,用量角器测量从上部倒5果枝第1果节与主茎的夹角,取平均值,精确到0.1?,分级见表7。 表7果枝与主茎夹角的分级 5.1.3.3 第一果枝节位 现蕾期、中耕培土前,每试验小区随机取样20株,自子叶节(子叶节计为0)数至第一果枝着生处,其间的节数即为第一果枝节位,取平均值,精确到0.1,分级见表8。 表8 第一果枝节位的分级 5.1.3.4 第一果枝高度 用5.1.3.3的样本,测量子叶节至第一果枝的距离,取平均值,精确到0.1cm,分级见表9。 表9 第一果枝高度的分级 5.1.4 主茎 5.1.4.1 主茎弯曲度 花铃期至吐絮期,测量主茎的弯曲度,即中上部主茎偏离垂直方向的角度值,取平均值,精确到0.1?,分类见表10。 表10 主茎弯曲度的分类

水稻农艺性状

浙江农业科学编辑部,农作物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及标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丁颖,中国水稻栽培学,农业出版社,1961 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教研组,水稻栽培,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 一秧田期1,、浸种和催芽期:分别记载浸种和催芽日期、时间、天数及根芽长度(50粒平均值)和发芽百分率(100粒,重复3次,测算平均值)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 3、净播种量:按实际播种面积(除去畦沟后的净秧版),计算的干净谷(经盐水选种)播种量,并注明秧田的利用率。 净谷重(斤)*6000 净播种量(斤/亩)= 实际秧板面积(平方尺) 二秧苗素质考察 1、叶龄【叶片数】(不包括不完全叶): 定单苗20~50株,从出苗起逐片点漆标记,调查主茎上的完全叶片数,调查时最上一片真叶如尚未充分展开,则以展开程度计算,如已展开一半,为0.5叶,绿叶片数则以绿叶为准,求其单株平均值。 2、秧苗最大叶片的长度、宽度:拔秧前选有代表性的秧板,横过畦面取样30~100株,测定其单株平均值(单位厘米) 3、苗高与叶鞘长:测定的样本同2项,苗高为苗基部至最高叶片之顶端的高度,叶鞘长为苗基部至新叶以下的叶耳处(即至最高叶耳处)的长度 4、分蘖数:测定的样本同2,求单株平均分蘖数和分蘖苗的百分率(亦可分别统计带不同分蘖数秧苗的百分率) 分蘖苗百分率(%)=有分蘖的秧苗数/测算样本的秧苗总数 5、秧苗基部宽:从测2、3项的样本中任取20根秧苗,每10根平放紧靠在一起,测量秧苗基部最宽处的宽度,求其平均值(不包括分蘖秧) 6、发根数:数计总发根数及在半寸以内的新根数,各求其单株平均值 7、地上部干物重:除根系外的地上部干物重,求其单位面积或单株平均值 三、本田期 1、插秧期:实际移栽日期,并注明秧龄天数。秧龄天数从播种后一天算起到移栽这一天为止的天数。 2、返青期(活棵期):秧苗移栽后,晴天中午有50%植株的心叶重新展开时 3、分蘖期: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蘖叶尖露出叶鞘时为分蘖始期,每隔3~5日调查分蘖数,达到最高分蘖数时为分蘖高峰期;与最终有效穗数相同的日期,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4、拔节期:50%茎杆的拔节高度超过最高生根节的长度(早稻1.5cm左右,晚稻2cm以上)为拔节期 5、幼穗分化始期:剥取主茎顶端生长点,镜检发现幼穗原基开始分化,为幼穗分化始期,肉眼可见幼穗长1毫米时为始穗期。 6、孕穗期:50%的植株的剑叶鞘露出下位叶鞘,剑叶鞘已呈“锭子杆”形的日期,用目测法记载 7、抽穗期:有个别茎干稻穗露出叶鞘时为见穗期(杂穗不计在内),有10%茎杆的稻穗露

世界棉花产量

美国农业部:2011/12世界棉花产量https://www.360docs.net/doc/824133685.html, 2012-3-1 作者:中国纺织网中纤网棉花 世界棉花供需 2010/11 和2011/12 大约. 单位2010/ 11 2011 /12 变化 年初库存百万 包 45. 3 47. 3.8 产量百万 包 11 6.5 12 3.3 5.8 进口百万 包 35. 7 37. 4 4.8 总供应量百万 包 19 7.4 20 7.8 5.3 消费量百万 包 11 4.6 10 9.7 -4.3 出口百万 包 35. 7 37. 4 4.8 总用量百万 包 15 0.4 14 7.1 -2.2 期末库存百万 包 47. 60. 8 29.4 库存-对-用量% 41. 55. 4 35.1 2011/12年度世界棉花消费量预计连续第二年下降约4%。世界经济增长放缓,2011年棉花价格几乎涨至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政府大量采购棉花建立官方储备,这些因素制约棉花消费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历年世界经济增长3.3%,略低于2011年。相比之下,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5.2%,世界经济从最初的全球金融危机震荡中恢复,世界棉花消费量强劲增长。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平均年增长率为4.1%,2011/12销售年度世界经济相对薄弱。中国和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棉纺国家,2012历年经济增速预期略有减缓。然而,欧洲是最令人关注的焦点,2011年欧洲经济增长1.6%之后,2012年欧元区经济预期收缩0.5%。

2010/11年度棉花价格创历史新高,导致服装和其他纺织品供应链下游出现调整,这将继续影响2011/12年度纺织厂棉花用量。 2010/11年度A-指数(根据贸易量和通胀而调整)较上年至少上涨75%,相比之下,上次1973/74年度最大的增长幅度是57%。其次在2009/10年度的增长幅度是27%。聚酯价格也出现上涨,但是没有棉花上涨幅度大,在与其他纤维的竞争中,棉花的用量比例减少。销售年度头5个月美国纺织品进口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在美国纺织进口中,棉花所占比例较2010/11年的平均比例下降4%,还不到48%。 由于担心棉花价格出现极端性波动和2010年秋季政府持有的棉花储备枯竭,中国政府在2011年4月宣布一个支持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计划。这个计划是一个开放式承诺,当价格低于确立的19,800元/吨最低价格时,按照目前的汇率计算,大约是1.42美元/磅,国家将为收购棉花作为国家储备,直到2012年3月。 由于世界价格远低于储备棉收购价格,在一月下旬中国新年之前,国家储备收购的国内棉花接近250万吨(1140万包),占中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强。此外,大约还有300-500万包外国棉花也被中国政府作为储备棉采购。中国政府储备棉采购总量相当于2011/12年世界棉花预期

2018年国内外棉花市场形势分析及后期展望

2018年国内外棉花市场形势分析及后期展望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2018年,国内棉花面积、产量“双增长”,棉花质量明显好于上年。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贸易冲突和中美贸易摩擦,本年度棉花消费形势急转直下,下半年市场景气度明显下降。棉花价格先涨后跌,内外棉价差呈缩小态势。 一、2018年棉花市场形势回顾 1.棉花供给较为充足 2018年我国棉花市场供给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国内产量、进口量和国内储备棉。从整个供给情况看,年度内棉花供给充足,满足了企业的市场需求。 (1)棉花面积、产量“双增长”。受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稳定、新疆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大力推进,2018年我国棉花播种面积3367千公顷,较上年度提高0.5%。其中,新疆棉花面积增幅较大,达到2633千公顷,较上年增加7.7%。内地棉花播种面积继续下降,为73.3公顷,同比下降20%。2018年整个生产期间新疆、黄河流域气候正常,光温条件较好,雨量适中,病虫害和自然灾害轻度发生,棉花生产条件总体适宜。尽管5月份新疆发生了较大规模的风灾、雪灾和雹灾,但后期各种生产补救措施及时,较好的弥补了生产损失。2018年我国棉花单产达到每公顷1764公斤,同比增长0.3%,总产594万吨,同比增长0.8%。 (2)棉花质量较好。由于2018年新疆棉区天气条件较好,利于棉花生长,整体棉花质量好于上年。黄河、长江流域棉区光热充足,多风少雨,利于棉铃脱水吐絮,籽棉色泽好,商业品质优良。据中国

棉花公证检验数据显示,2018年度全国细绒棉公检白棉3级及以上占比92.1%,同比高 1.5个百分点;纤维长度28毫米及以上占比95.62%,同比高 1.96个百分点;马克隆值A+B(3.5~4.9)档占比91.12%,同比高7.92个百分点;断裂比强度S2(29.0~30.9)及以上档占比34.16%,同比高9.62个百分点。 (3)储备棉抛储规模较大。2018年储备棉抛储从3月12日启动至9月30日结束。轮出期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调整储备棉交易主体及储备棉轮出延期等公告,不仅及时调控了国内棉价,稳定了棉花市场,也保证了新棉上市前棉花供应稳定,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确保新旧年度棉花市场平稳有序过渡。经统计,本年度中国储备棉管理有限公司计划出库销售储备棉累计431万吨,其中新疆棉168万吨、地产棉263万吨;累计成交250.6万吨,成交率58%,其中新疆棉成交155.9万吨,成交率93%,地产棉成交94.7万吨,成交率36%。从成交价格看,本年度成交平均价格14770元/吨,折标准级(3128)价格16138元/吨。 (4)棉花进口较上年增加。2018年我国仍然处于棉花去库存阶段,但由于去库存进展顺利,国储棉大幅下降,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家下发了100万吨的棉花滑准税配额,棉花总进口量较上年增加。据中国海关统计,1-11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35.5万吨,同比增29.5%,进口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和乌兹别克斯坦,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7.4%、27.5%、11.6%、7.2%和4.0%。预计全年我国棉花进口量约150万吨,较上年增加20%以上。

(完整版)2018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

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 A.1 物候期 A.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 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 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 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1.5 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A.1.6 散粉期:全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 A.1.7 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8 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A.2 农艺性状 A.2.1 叶(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A.2.2 叶片色: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淡绿、绿、深绿等。 A.2.3 雄穗分枝:散粉盛期目测10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平均值。 A.2.4 颖壳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的颖壳,分绿、紫等。 A.2.5 花药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新鲜花药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 A.2.6 花丝颜色:吐丝期,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观测雌穗新鲜花丝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调查一次重复。

A.2.7 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A.2.8 果穗与茎秆角度:腊熟期观测果穗与茎秆角度,用<45°、≥45°表示。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9 苞叶长短: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果穗明显露出苞叶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 A.2.10 成株叶片数: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 A.2.11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12 株高: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3 穗位高: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4 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A.2.15 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A.2.16 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A.2.17 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2.18 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3 果穗性状(1-6项一般随机取样10穗测量)

棉花早熟性状

1.棉花早熟的指标有: (1) 生育期。即从播 (或出苗) 至吐絮 (50%棉絮开始吐絮的日期) 的天数。这是衡量棉花品种早熟性的主要指标。生育期越短,品种越早熟。一般在黄河与长江流域棉区的陆地棉品种,早熟的短季棉品种的生育期为110 ~ 115天,中熟品 种为130 ~140天,生育期在120 ~ 125天的品种为中早熟品种,生育期在150天以 上的为晚熟品种,生育期为140 ~ 150天的为中晚熟品种。 (2) 霜前花率。这是棉花早熟性的重要指标。一般霜前花的纤维成熟度好,强度高,强度适中,纺出的棉纱质量好。而霜后花成熟度差,强度低,没有纺织价值,或纺成的纱质量很差。所以,霜前花率还是棉花早熟性的经济指标。一般棉花品种要求霜前花率在80%以上。 (3) 第一果枝节位。这是衡量棉花品种早熟性的形态指标,一般第一果枝节位低,早熟性好,节位高,早熟性差。早熟品种只有4~5节,中熟品种6~7节,8节以上多为较晚熟品种。 (4) 现蕾、开花、吐絮的横向期与纵向期。同一果枝相邻果节现蕾、开花、吐絮的间隔时间为横向期,一般为5~7天;相邻果枝同一节位的现蕾、开花、吐絮间隔时间为纵向期,一般为2~4天。横向期和纵向期是衡量一个棉花品种现蕾、开花、吐絮集中与否的指标,可作为棉花品种早熟性的参考指标。 此外,开花期 (50%棉株开始开花的日期),吐絮期 (50%棉株开始吐絮的日期) 或始花期(同一块棉田出现第一朵花的时期)、始絮期 (同一块棉田出现第一个吐絮的日期) 也是常用的表示熟性的辅助指标。 2.全程化调的时期及作用 (1) 苗床化调一般有矮壮素浸种或苗床喷施缩节胺等。使用后可调节棉花地上部与地下部关系, 控上促下,控高促壮, 促进茎粗、叶多、苗壮, 防止高脚苗, 是培育棉花早、大壮苗的一个有效措施。 (2) 蕾、初花期化调蕾期、初花期施用缩节胺, 能有效地控制节间伸长,塑造高产株型, 提高成铃率。对生长偏弱的棉苗, 采用生长调节剂, 可促进棉株生长, 提高棉株生理功能, 降低蕾铃脱落. (3)盛花期化控在棉花打顶后施用缩节胺, 可以控制上部果枝长度, 抑制晚蕾和赘芽生长, 增加铃数和铃重,减少棉田用工, 节本省工增收, 霜前花率也有明显提高。 (4) 后期催熟后期使用乙烯利催熟, 可以促进棉花叶片脱落, 抑制棉田贪青晚熟, 提高棉花霜前花率, 增加铃重, 改善品质。 早熟棉花随着生育期的缩短, 棉花品质产量下降, 其主要原因是早熟常常伴随早衰; 早衰严重影响棉株的抗性、产量和品质, 因此, 不但要找到能够防止棉花早衰的方法而且还要找出能够找到能让棉花开花期缩短的方法,这样及解决了北疆区无霜期短的问题又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对各种激素相关文献的查阅,激素有可能解对决以上的问题有一定的帮组和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