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回忆——俾斯麦回忆录
俾斯麦经典语录:德意志第一次统一的呼声
[键入文字]
俾斯麦经典语录:德意志第一次统一的呼声
1 如果一种文明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保护,那么这种文明是脆弱的,迟早会被野蛮所征服。
2 如果文明没有对野蛮进行排斥、打压,那么这种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
3 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 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
4 社会事业的不易完成,它的症结所在,不在施行小惠,而在恢复民众的权利。
5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我知道明天全世界的人都会因为我战败而责备我, 但那又有什么呢?
6 如果日尔曼民族不在强大到可以浴血保卫它自己的存在的话,它就应当灭亡。
7 信仰比知识更难动摇;热爱比尊重更难变易;仇恨比厌恶更加持久。
8 我们已经设定了一个目标,并将为之努力奋斗,直到死亡!
9 你们必须跟着我庄严的宣誓:我们需要的是和平,我们需要的是献身于我们的事业。
10 我来到世界不是为了使人们更强,而是去利用他们的短处。
11 我们的斗争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要么我们踏着敌人的尸体过去。
12 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14 世界上变革的最强推动力不是统治群众的科学认识,而是赋予群众以力量的狂热,有时甚至是驱赶民众向前的歇斯底里。
15 国家的安全不能寄托于别人的恩赐上,历史总是在军刀上前进,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
要生存、要尊严,就需要有强大的军备。
16 人类的整个生命离不开三个论点:斗争产生一切,美德寓于流血之中,领袖是首
1。
历史大帝国26:德意志第二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意志
历史大帝国26:德意志第二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意志提到德意志帝国,一定不能略过铁血宰相俾斯麦。
俾斯麦威名赫赫,整个欧洲听闻他的名字,都战栗发抖。
俾斯麦的智慧和意志力远远超越时代,他的功业彪炳千秋——统一德国,完败奥地利,战胜法兰西,瓦解丹麦,实现德意志帝国的霸业。
俾斯麦极大地影响了德国及欧洲的历史走向。
历史大帝国26:德意志第二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国、瓦解丹麦、完胜奥地利、战胜法兰西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外领地分布图德意志帝国(德语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称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指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王国统一日耳曼地区到1918年11月9日霍亨索伦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
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号。
展开剩余90%德意志第二帝国属地列表在德国统一之前,德意志地区分成39个独立的州国。
这些邦国包括王国、大公国、公国、亲王国、自由汉萨城市和帝国直辖领。
普鲁士是众多构成帝国的州国中面积最大的,领土占整个帝国的六成。
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普鲁士王国为蓝色新的德意志帝国包括25个国家(含三个汉萨城市)和一个直辖领地。
它实现了“小德意志方案”(不包括奥地利),而非“大德意志方案”(将包括奥地利)。
德意志帝国虽然时常有君主联盟支撑,但它严格来说是一个国家的联盟。
德意志第二帝国邦国成员帝国成立后,普鲁士国王和首相兼任德国皇帝和首相,实行君主立宪制,设立上议院和下议院。
帝国共经历三个皇帝,分别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
威廉一世在任期间十分信任俾斯麦,几乎所有政务都由首相俾斯麦处理,因此又称为“俾斯麦时代”。
【俾斯麦统一德意志】俾斯麦与威廉一世1862年,当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与议会自由派的对峙战愈演愈烈时,远在法国巴黎的俾斯麦似乎成了最后的赢家,这一年,他被威廉一世召回并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礼仪概述
《礼仪概述》教案【教学内容分析】:在学习礼仪这门课程之前,有必要对礼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解礼仪的功能后,更加有利于明确礼仪的学习方向。
【教学目标】:了解礼仪的起源,了解礼仪的特点,掌握东西方礼仪的差异,熟悉礼仪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礼仪的起源,东西方礼仪的差异。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一、礼仪概述1、礼仪存在于社会各个场合,因场合的改变而改变。
俾斯麦人物简介奥托·冯·俾斯麦(Otto V on Bismarck) :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宰相”。
铁血宰相的由来俾斯麦当上宰相的第一周,在邦议会上发表首次演说时说道:“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
”强壮的体格,粗野的个性,对待农民的残忍,追求目标的毅力和不择手段以及现实主义的态度,构成俾斯麦鲜明的性格特点。
闲居期间完成了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普鲁士是欧洲历史地名,一般指17世纪至19世纪间的普鲁士王国。
由于普鲁士在短短二百年内崛起并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
华夏: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
春秋以后,又称诸夏。
古人将华夏与蛮夷或裔对称,以文化和族类作为区分的标准。
远古时期中国境内分布许多氏族部落。
距今四、五千年时西北部的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进入中原。
黄帝及其后代尧、舜、禹统一了百越等许多氏族部落,在黄河中游两岸繁衍。
公元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的后裔夏族、商族、周族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的局面。
从汉朝开始逐渐以汉族代替了诸夏、华夏等旧称。
2、礼仪的起源:宗教、祭祀活动中国:起源于宗教祭祀。
礼是会意字,示是指神,?只祭祀时盛祭品的器皿,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有关。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
特点?主要体现那两个派别的斗争?
争
为何会如此艰难? 特点:艰难、曲折
无论法国还是整个欧洲封建势力都很强大
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一票共和
1873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议会里面君主派、
共君“和主一派,票争他共持拒不绝和下采”,用—君三—主色派旗妥准,协备坚也推持举恢是复尚一博波种尔 旁智伯 王爵 朝慧为的!
同年,《德1意87志1年帝,国德宪意法志》帝颁国布成,立实行联邦制和 君主立宪制
知识整理·自主学习小结
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1、确立的过程
(1)、政治前提——德意志完成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 立
19世纪中期德国 资本的主发义展,要求德国结束四分 五裂的局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 俾的斯领麦导下,普鲁士通过 三次 完成王统朝一战,争德意志帝国建立。
2、确立的法律标志
——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阅读《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内容,思考一下问题。
以下材料摘自俾斯麦《思考与回忆》
“我坚信:统一的德意志是普鲁士的德意志,是威廉一世 的德意志,只有坚持君权神圣,才能够实现这一点!”
皇签帝署宪:法法权律是力,如巨 统何大率体,军现任队俾命。斯首麦相这,一召思集想、的解?散议会, “我是威廉一世陛下任命的,不是联邦议会或者帝国议会 选举出来的,但是我还担任着联邦议会的议长。因而我只需听 命于皇帝,一切政府(内阁)只需听命于我!”
君主立宪制
(英国)
总统共和制
(美国)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France
Germany
自由 平等 博爱
统一 独立 主权
1、阻碍法德走向民主的最大因素分别是什么?
法国
德国
“朕即国家”
16-19世纪世界史
– 废除旧工商业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
• 第一帝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政策
•
拿破仑战争——
– 刺激国内市场,扩大了国外市场
– 法国的欧陆霸权和对外经济掠夺
上海市精品课程
16-19世纪世界史
2.法国工业革命的过程
• 第一阶段(1804—1848):起步和发展
上海市精品课程
16-19世纪世界史
七月王朝的统治特点 政治
– 政府反对派:正统派 / 共和派
– 政府支持派:君主立宪派
• “运动派” / ―抵抗派”
• “三驾马车”:布洛伊公爵 / 基佐 / 梯也尔
上海市精品课程
16-19世纪世界史
七月王朝的覆灭 • 经济政策偏差
• 王朝后期政治的保守
• 官场腐败 • 1846-1847年经济危机 • “宴会运动”、“二月革命”
–
–
第一帝国时期
七月王朝时期 阶段特点、成因
复辟王朝时期
• 第二阶段(1848—1860):经济快速发展、初期 工业化的基本完成 – 19世纪50、60年代法国经济快速发展原因
上海市精品课程
16-19世纪世界史
3.法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产业经济的大发展——以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为 代表
• 金融和外贸事业的发展 • 城市化取得进展 • 社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法兰西第二帝国是 法国历史上第二个波拿巴 主义的资产阶级君主制国 家。通常分为两个阶段: 专制帝国时期(18521860)和自由帝国时期 (1860-1870)
上海市精品课程
16-19世纪世界史
拿 破 仑 三 世
• 社 会 工 程 师
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悲剧
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悲剧作者:周鼎来源:《领导文萃》2024年第05期在数不胜数的英雄伟人中,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改写历史的人并不多。
毋庸置疑,俾斯麦必定是其中之一。
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话说:“俾斯麦于 1862 年 9 月 24 日被任命为首相,从此开始了他令人惊叹的生涯,不仅以无与伦比的方式解决了宪法纠纷,而且使德意志在普鲁士领导下实现了统一,从而在德国和世界史上永远打下了他的印记。
”然而,俾斯麦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自始至终都处于争议之中。
例如,俾斯麦第一次以首相的名义发表他著名的铁血政策的演讲就引来一片哗然。
许多人都曾被这篇经典演讲深深打动,毫不犹豫地变成俾斯麦的铁杆粉丝。
俾斯麦也从此以铁血宰相之名为后人所铭记。
但很少有人知道,俾斯麦的这篇著名演讲差点断送了他的前程。
1862 年 9 月 30 日,47 岁的俾斯麦第一次出席议会的预算委员会。
此时,距离他被进退维谷的威廉一世任命为首相还不足一周。
临危受命的俾斯麦面临的当务之急,是说服议会通过政府关于军事改革和增加总预算的建议。
没想到侃侃而谈的俾斯麦竟然跑题了。
他面对 28 名委员心血来潮地即兴抒发了一通老生常谈的感想:“普鲁士在德意志的地位不是取决于它的自由主义,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力量。
普鲁士必须积聚力量,掌握力量,等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已被错过几次了。
维也纳条约所规定的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
当代的重大问题已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只能通过铁和血来解决。
”俾斯麦肯定没有想到,不经意间的吐槽竟然会成为传诵久远的金句,并创造了一个至今普遍使用的词汇“铁血”。
第二天,他照例给夫人写信讲述昨天的经历,压根儿没有提到他发表的铁血政策演讲。
当所有报纸都开始讨论首相的这段言论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莫名其妙就上了“热搜”。
更糟糕的是,在外地度假的威廉一世也在报纸上读到了关于这次讲话的消息。
他不能确定,俾斯麦到底是想追求一支现代化的强大军队,还是想发动一场危险的战争?威廉一世开始担心,力排众议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会不会是一场风险太大的豪赌?如此口无遮拦的俾斯麦会是一名力挽狂澜的合格首相吗?自己是否应该在可能输得血本无归之前及时改弦易辙?国王随即宣布,他将在 10 月 4 日返回柏林。
再论德意志第二帝国后期的“世界政策”——以“海权论”为中心的考察
再论德意志第二帝国后期的“世界政策”——以“海权论”为中心的考察曹强2(1.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2.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6)[内容摘要]19世纪的最后十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开始着手大力发展海上力量,走上了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的道路。
以争夺海外殖民地、追逐世界霸权为标志的“世界政策”成了威廉二世时期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家大战略。
此后,随着德意志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膨胀,德国开始不顾一切地挑战旧有国际秩序.与英国之间的海上军备竞赛逐渐升级。
欧洲脆弱的传统均势由此崩塌。
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因此仓促卷入一战,并最终遭遇陆上正面战场的失败。
在此过程中,德国花费巨资打造并寄予厚望的海上力量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战略作用。
从地缘政治视角来看,德国是一个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陆上安全直接关系到德国的生死存亡.因此,德国并不具备如英国一样全力发展海权的客观条件。
如何根据自身状况和地缘政治态势权衡陆权与海权的资源投入是德国这样的陆海复合型国家在规划国家大战略时不得不思考的根本问题。
[关键词]德意志第二帝国;世界政策;地缘政治;海权[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01(2019)01 —0049—091919年6月21日,德意志帝国“公海舰队”于英国斯卡帕湾集体自沉,占舰队吨位90%以上的战列舰和驱逐舰沉入海底,宣告了德国海洋大国梦的彻底破碎。
实际上,此时的德国海军并未完全战败,舰队的主力舰尚具备相当的战斗力。
但是,在此之前的1918年11月份,德国政府已迫于压力向协约国投降。
为了避免舰队落入英国人之手,德国海军将领和水兵不得不自行凿沉了大部分军舰。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1859—1941)和海军元帅提尔皮茨(Alfred von Tirpitz,1849—1930)多年的苦心经营付诸东流。
自沉事件发生一周之后,《凡尔赛和约》签订并于次年正式生效。
欧洲均势
俾斯麦体系——欧洲均势的一次重要尝试/s/blog_532b74730100kk y0.html俾斯麦体系—欧洲均势的一次重要尝试【摘要】均势思想是起源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国际关系理论之一。
近代欧洲,将均势思想运用于外交最为典型的要数英国、梅特涅时期的奥地利与俾斯麦时期的德国。
英国的均势政策与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有所不同,而俾斯麦时期的均势思想源于奥地利的梅特涅,只是具体的均势内容有所不同,因此,最具有大陆均势政策的代表性。
本文试着从体系的建立,体系的运作及最后体系内部存在的问题导致它的解体来分析俾斯麦的大陆均势体系。
【关键词】均势均势政策俾斯麦体系均势外交的思想由来已久,其中近代对这一思想运用最为典型的要数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奥地利和德国,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及实力等因素,使得英国的均势政策与欧洲大陆的均势政策有所不同;而俾斯麦的均势思想其实是借鉴了梅特涅在奥地利的政策。
因此,俾斯麦大陆均势体系的建立可以说是均势外交的集大成者。
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德国统一并且在欧洲大陆中部崛起。
它的崛起使得欧洲旧有的均势格局土崩瓦解。
德国力量的迅速上升,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安,法、奥、俄、英等国纷纷把外交焦点从维护“欧洲协调”转向对付德国,积极扩充军备与之对抗,尤以法国为甚。
1871年5月,法德两国签署了《法兰克福和约》,结束了两国的战争状态,可是两国的关系却被置于一个难以调和的基础之上,法德矛盾从此成为欧洲政治的一个焦点。
法国人迫切要求废除屈辱的《法兰克福和约》,因此法国积极地寻找反德同盟,俄国就是潜在的盟友。
而俾斯麦德国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法国,孤立法国,阻止各国联合对付德国,所以他精心构建了一个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体系,孤立打击法国,避免法、俄两国夹击德国,集中全力巩固和保障德国在欧洲大陆也已取得的霸权地位。
[1]为此,他奉行名为“大陆政策”的均势外交,联合俄奥,拉拢英国,防止任何大国与法国结盟。
1873年,俾斯麦促成了俄、德、奥三皇同盟,阻止俄向西欧、南欧扩张,也设置了一个阻止法俄联合的屏障,使德国免于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参考书目
国际关系理论/历史综合参考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国际条约集》(1648-1871),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
5、《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
6、《国际条约集》(1924-1933),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
7、《国际条约集》(1934-1944) ,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
8、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共十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9、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上下册),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3年版。
10、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1、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共三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金重远主编:《20世纪世界史》(上下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时殷弘:《新趋势、新格局、新规范》,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何顺果:《美国史通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15、李滨:《国际体系研究:历史与现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颜声毅主编:《当代国际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方连庆主编:《现代国际关系史》(1917—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8、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上下两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资中筠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三联书店2000年版。
20、张宏毅编:《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1、张季良主编:《国际关系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22、李植、高明振、唐希中主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湖南出版社1990 年版。
23、崔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历史史料】俾斯麦的遗憾
【历史史料】俾斯麦的遗憾“无人得以不朽而勿需付出代价。
”(俾斯麦友人鲁恩曾对他写下如此评语)我曾好奇的翻阅过俾斯麦的个人回忆录,想一睹这位铁血宰相酷酷的风采。
令人失望的是,回忆录本身文字枯燥,使人无法卒读。
直到有一天我在基辛格的《大外交》一书里偶然发现俾斯麦给他妻子的一封信的片段,却意外的文采飞扬。
如下:“在地球上所遂行的事情,总是有一种堕落天使的特质:漂亮,却不意味着和平;概念伟大,也付出极大努力,亦不表示成功;骄傲,同时也孤独。
”基辛格信手引来以作为俾斯麦毕生精华的说明。
他盛赞俾斯麦了不起的建树,但也指出,俾斯麦不仅种下德国成功的种子,也埋下德国二十世纪悲剧的伏笔。
“普鲁士非因自由主义或自由思想而壮大,反是历代有为睿智之良相辅国有功,极力耕耘吾国之军事及财政资源,并善加掌握,以待有利时机则可立即义无反顾地将其投入欧洲政治大局之中。
”俾斯麦如许说。
正像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上的铁血宣言一样,这段话将俾斯麦的实力政治思想一览无余的表露了出来。
俾斯麦突破欧洲均势以实力手段达成德国统一,却没有以思想资源从内部和外部对德国咄咄逼人的势头加以节制,使之温和。
俾斯麦可以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但他也被自身与时代所束缚,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肇下祸根。
他所取得胜利过于辉煌夺目,以致后人得出了错误的历史教训。
“德国人只记得完成统一大业的三场战争,却忘记在事前曾费尽多少心血做准备工夫,以及在成功后必须改持稳当温和的路线。
他们只看到耀武扬威的一面,却未能对成功背后的基础明察秋毫。
”(基辛格语)后继的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家和人民记住的是俾斯麦的权力话语,却未能继承俾斯麦认识和操纵均势的眼光和手段。
俾斯麦虽然以实力获得大的地缘政治胜利,但他足够睿智懂得在胜利之后节制自我实力的必要性。
问题在于他虽然懂得此点,但是由于没有类似自由主义等思想的节制,后人在缺乏对权力政治危险性的认识下却有无限制使用权力的倾向。
这就是俾斯麦的失败之处,他亲手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德国,但同时又亲手埋下了覆亡它的种子,世事如此,徒然长叹。
关于假期阅读课外经典的报告
《关于假期阅读课外经典的报告》——读书的乐趣与体会实践者:桑树宏院系:空军后备军官学院地点:四川西昌班级:94030103班时间:2011年1月至2月学号:2009040301096完成时间:2011年3月11日在经过东北漫长的冬季,终于一个学期又在这寒风中结束了,在严寒中完成了在学校的学习任务,踏上回家的路。
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回家的路程——“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在这漫漫的人生路上,不应该忘记的还有这后半句话“吾将上下而求索!”做为一名大学生,在人生的路上,不能仅仅学会课本上的东西,也不应该满足于在学校所学得的知识,因此,为了给自己的将来更多的机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的精彩,掌握更多的知识,让自己的学识更加的丰富,这几乎是每个有志的打学生想做的,所以漫长的寒假就成为实现这个目标最好的时机。
在回到家面对阳光明媚的天气,读书就是一种乐趣,然而读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不可能匆匆的浏览,这是其不到什么好的效果的,只有用心去猜能将自己置身于其中,所以在假期刚开始时自己便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
假期所选择的书目有《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俾斯麦回忆录——《思考与回忆》,以及其他一些书籍,对于详细阅读的这两本书,在读的过程中有许多的感受,从中也获得许多的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智慧值得在日常的生活中借鉴,在阅读者这两本经典时,一般都是在夜晚比较安静的环境之下,因为安静能使人很好的融入书中所说的情节,或者说是书给人的一种氛围当中,两本书类容涉及政治军事等的方面,在每本书中都能够找到人类智慧的闪光点。
于此同时,自己将读书的一点体会些下来,不能算作很深刻的心得体会,但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初读可能理解的不是那么的深刻,但是留下自己的体会在将来再次阅读的时候将得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的感悟《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著名的将领古德里安所著,书中回忆了他的一生。
特别是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和世界大战期间他所指挥的战役。
民族国家统一之路(德意志与意大利统一)
第三章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与和改革——民族国家统一之路柳州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组宋芳芳一、学案前置二、教材分析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具有决定意义的进展。
实现统一,推翻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已刻不容缓。
六七十年代,两国资产阶级通过王朝战争的道路先后实现统一。
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排除了障碍,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和普鲁士发动的三次对外战争。
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的统一政策。
加里波第和他率领的红衫军在意大利统一中的作用。
意大利王国宣告成立。
通过对德意志、意大利统一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德意统一比较,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通过引入相关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析材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以俾斯麦生平经历为线索,用他撰写的回忆录作为材料支持与引子,培养学生解析材料的能力。
并且设置德意志与意大利的对比,利用对比教学,解决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并突破难点。
(2)通过对德意志统一发生的历史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3)通过德意志统一、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4)引导学生观看德意志统一的历史地图,使学生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必要条件;统一又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对学生进行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②恰当肯定俾斯麦和加富尔在统一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
③赞扬加里波第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情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德意志的统一难点:铁血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国家统一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各国以不同的方式进一步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俾斯麦回忆录》,遗忘的政治遗言
《俾斯麦回忆录》,遗忘的政治遗言中国人实在是一个好学的民族。
这是笔者打开三联书店出版的三卷本《思考与回忆——俾斯麦回忆录》的第一感触。
本以为是根据德国的最新版本翻译出版的中译文,却是东方出版社1985年首次出版的再版本。
初版的出版说明与再版前言里讲到,该书中译本的翻译工作起始于1973年,完成于1979年。
第一卷由杨德友根据1924年的德文版翻译,而第二、三卷则由二十多位译者依据1940年的俄文版翻译,全书由陆世澄参照德文版本校对出版。
也就是说,还在文革期间,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冒着“吃河豚”的风险,开始翻译这位德国“反动容克”的回忆录。
目的无非是为了汲取其中的历史知识与智慧,版本的新旧与语种、付出人力的多少都不在话下,这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好学精神。
封底的自我推荐又给予了该书高度的评价:《思考与回忆》是俾斯麦1890年去职后倾全力撰写的回忆录,不仅述往忆旧,亦是他的政治遗言。
……这不仅是一个“伟大年代”的英雄的个人传记,也是“德意志民族的珍贵遗产”。
俾斯麦把此书“献给子孙后代”,以理解过去,并教益未来。
如果俾斯麦地下有知,中国人是如此重视他的回忆录,他会感动的,或许也会感到脸红。
因为“1890年去职后倾全力撰写”已经是溢美之词。
在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恩斯特·恩格尔伯格的《俾斯麦》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展现俾斯麦创作回忆录的素描:俾斯麦正散漫地躺在沙发上审阅初稿,旁边躺的是他的爱犬,一桌之隔坐着他的满脸无奈的助手洛塔尔·布赫尔。
回忆录的口授大概是在这种场合下进行的,恩格尔伯格写道,口授时俾斯麦并不是很合作,他常常打不起精神,回忆起来又不按时间顺序,喜欢东拉西扯,把历史回忆与时事评论搅和一起。
他更关心的是时事,因为他刚刚被威廉二世赶下台,心里忿忿不平,对政治也是兴犹未尽。
回忆录的口授至1892年布赫尔去世基本停止,随后只是修改与添补工作。
回忆录前两册在1898年俾斯麦去世后发表,引起了德国舆论的轰动。
俾斯麦外交体系中最稳定的因素
俾斯麦外交体系中最稳定的因素在19世纪50年代末期,俾斯麦曾与其恩师格拉克(保守派)在信件中激辩,在俾斯麦上书格拉克,建议普鲁士研拟多一个与法国结交的可能选择,甚至后来还提出了邀请拿破仑三世参观普鲁士军团演习的建议,格拉克认为这违反了原则(有违爱国原则),拿破仑是他们的天敌,怎么能够做出这样的外交战略。
可是俾斯麦却认为无论法国是谁领导,都可以看做是外交棋盘上的一棋子,在处理外务上,不能受制于个人的情感,意识形态。
这很好地体现了俾斯麦的现实主义政治主张,与法国关系的缓解能够保持战术上的弹性,与法国往来保持开放的态度也能体现普鲁士的利益诉求,如果断绝了这种可能性反而可能于普鲁士不利。
(自己的理解:切断了这种可能的话就会导致法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盟,从而在未来至普鲁士于死地,可是如果这种关系保持开放的态度的话,就能在未来普鲁士达到其他利益的时候,能有联合的必要,利用的价值)这在后来发动普法战争中体现得更明显:在普丹普奥战争后,妨碍德国统一的就只剩下在背后控制着南德诸邦的法国了,在1870年,流亡在巴黎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宣布退位,西班牙政府想请普鲁士国王的堂兄去当国王。
普王威廉一世怕触怒法国而表示反对,但在俾斯麦的成功说服下,威廉一世改变了态度。
在7月1日,西班牙报纸过早地把消息披露出来。
法国认为这是德国首相俾斯麦刻意令法国腹背受敌,故此表示强烈反对,甚至向普鲁士宣战。
在这种紧张局势面前,威廉一世却突然公开表示不赞成自己的堂兄继承西班牙王位,令俾斯麦非常失望。
在7月13日,法国驻普鲁士大使文森特·贝内德狄带着法国政府的新指令,来到普鲁士国王的疗养地,科布伦茨东郊的埃姆斯温泉,希望求见威廉一世,转达拿破仑三世的密函“希望陛下能保证,将来不再要求这种已放弃了的候选人资格”这种无礼的态度,令威廉一世感到惊愕。
之后威廉一世就把和法国大使交谈的内容,从埃姆斯向柏林发出一份急电给俾斯麦。
在读过电文后,俾斯麦非常开心,并问参谋总长毛奇是否对法国战争有全胜的把握,毛奇作了肯定的答复。
三联书店文化生活译丛书目
三联书店“文化生活译丛”书目《我怎样学习和写作》(文化生活译丛)[苏]高尔基著戈宝权译1984年6月初版初印100页0.33元《夏洛蒂·勃朗特书信》(文化生活译丛)[英]夏洛蒂·勃朗特著杨静远译1984年8月初版1995年9月五印432页16.00元《情爱论》(文化生活译丛)[保]瓦西列夫著赵永穆等译1984年10月初版1995年4月二印443页 2.00元《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文化生活译丛)[美]布鲁克著朱龙华译1985年8月初版1995年12月二印439页 2.15元《富兰克林自传》(文化生活译丛)[美]富兰克林著姚善友译1985年5月二版1986年7月二印252页 1.40元《海明威谈创作》(文化生活译丛)[美]海明威著董衡巽编选1985年5月初版1985年5月初印238页 1.40元《六人》(文化生活译丛)[德]鲁多夫·洛克尔著巴金译1985年6月初版初印226页1.15元《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历史特写》(文化生活译丛)[奥]斯蒂芬·茨威格著舒昌善译1986年2月初版初印359页2.00元《伊丽莎白女王和埃塞克斯伯爵:一部悲剧性的历史》(文化生活译丛)[英]斯特莱切著戴子钦译1986年5月初版初印293页1.70元《列维-施特劳斯》(文化生活译丛)[英]埃德蒙·利奇著王庆仁译1986年7月初版初印141页0.88元《马雅可夫斯基小传》(文化生活译丛)[法]霭尔莎·特里沃雷著罗大冈译1986年8月初版初印110页0.78元《笑的历史》(文化生活译丛)[法]让·诺安著果永毅等译1986年11月初版1997年11月四印376页16.80元《人生五大问题》(文化生活译丛)[法]安德烈·莫罗阿著傅雷译1986年12月初版初印145页0.90元《异端的权利:卡斯特里奥反对加尔文史实》(文化生活译丛)[奥]斯·茨威格著赵台安、赵振尧译1986年12月初版初印244页1.40元《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文化生活译丛)[苏]科恩著佟景韩译1986年12月初版初印503页 2.70元《阿瑟·米勒论剧散文》(文化生活译丛)[美]罗伯特·马丁编陈瑞兰、杨淮生译1987年7月初版初印254页 1.45元《番石榴飘香》(文化生活译丛)[哥伦比亚]马尔克斯、门多萨著林一安译1987年8月初版初印190页 1.20元《艺术与宗教》(文化生活译丛)[苏]乌格里诺维奇著王先睿等译1987年8月初版初印275页 1.60元《四海之内:东方和西方的对话》(文化生活译丛)[英]李约瑟著劳陇译1987年10月初版初印187页 1.10元《伊利亚随笔选》(文化生活译丛)[英]查尔斯·兰姆著刘炳善译1987年11月初版初印440页16.00元《思想家:当代哲学的创造者们》(文化生活译丛)[英]布莱恩·麦基编周穗明等译483页1987年12月初版初印2.70元《画布上的泪滴:毕加索女友的回忆》(文化生活译丛)[法]拉波特著纪棠译1988年2月初版初印202页 1.80元《吉本自传》(文化生活译丛)[英]爱德华·吉本著戴子钦译1989年2月初版初印334页3.20元《一间自己的屋子》(文化生活译丛)[英]伍尔夫著王还译1989年2月初版初印140页1.45元《六说文学批评》(文化生活译丛)[法]蒂博代著赵坚译1989年3月初版初印188页3.20元《磨坊书简》(文化生活译丛)[法]阿尔方斯·都德著龚灿光译1989年3月初版初印218页3.05元《耳证人》(文化生活译丛)[英]卡内蒂著沙儒彬等译1989年5月初版初印126页 2.20元《哲学与幼童》(文化生活译丛)[美]加雷斯·皮·马修斯著陈国容译1989年9月初版1992年6月二印139页5.10元《狱中二十年》(文化生活译丛)[俄]妃格念尔著巴金译1989年12月初版初印271页 4.50元《导演们》(文化生活译丛)[美]艾丽思·弗莱明著高骏千译1991年2月初版初印186页4.20元《葛莱齐拉》(文化生活译丛)[法]拉马丁著陆蠡译1991年5月初版初印160页 2.70元《论戏剧》(文化生活译丛)[法]卢梭著王子野译1991年5月初版初印221页4.10元《我与兰登书屋》(文化生活译丛)[美]贝内特·塞尔夫著陈瑞兰等译1991年7月初版初印379页 5.95元《彼得·潘》(文化生活译丛)[英]巴里著杨静远、顾耕译1991年7月初版初印240页4.10元《人与事》(文化生活译丛)[苏]帕斯捷尔纳克著乌兰汗等译1991年7月初版1992年6月三印402页9.80元《一部小说的故事》(文化生活译丛)[美]托马斯·沃尔夫著黄雨石译1991年8月初版初印200页 3.90元《不是我,而是风: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一生》(文化生活译丛)[英]劳伦斯夫人著辛进译259页1992年2月初版初印4.65元《俄罗斯的暗夜》(文化生活译丛)[俄]妃格念尔著谢翰如译1992年3月初版初印447页7.40元《苏曼殊传》(文化生活译丛) 柳无忌著王晶嚾译1992年3月初版初印202页 3.95元《意志自由》(文化生活译丛)[俄]洛斯基著董友译1992年3月初版初印150页 3.25元《弥尔顿传略》(文化生活译丛)[英]马克·帕蒂森著金发燊、颜俊华译1992年5月初版初印248页8.20元《女杰书简》(文化生活译丛)[古罗马]奥维德著南星译294页1992年6月初版初印5.20元《发挥你的潜能》(文化生活译丛)[苏]彼得利斯著勒新中等译424页1992年6月初版初印11.50元《聚书的乐趣》(文化生活译丛)[英]爱德华·纽顿著赵台安等译1992年6月初版初印330页12.00元《小说的艺术》(文化生活译丛)[捷]昆德拉著孟湄译1992年6月初版1995年11月三印163页 5.80元《寻找一个角色》(文化生活译丛)[英]格雷厄姆·格林著傅惟慈译1992年6月初版初印137页2.90元《幸运生涯》(文化生活译丛)[澳]艾伯特·费希著白自然译1992年6月初版初印532页14.10元《黄昏之恋》(文化生活译丛)[德]格林著丘澄、王天慧译1992年7月初版初印143页3.40元《沙漏:外国哲理散文选》(文化生活译丛)梅特林克等著田智等译1992年7月初版1992年7月五印308页11.80元《卢梭的生平和著作》(文化生活译丛)[法]罗曼·罗兰著王子野译1993年12月初版初印188页5.40元《两种文化》(文化生活译丛)[英]斯诺著纪树立译1994年3月初版初印259页7.20元《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名篇新选》(文化生活译丛)王佐良主编258页1994年4月初版初印7.60元《玛丽·斯图亚特:苏格兰女王的悲剧》(文化生活译丛) [奥]斯蒂芬·茨威格著候焕闳译1996年3月初版初印462页18.80元《墓中回忆录》(文化生活译丛)[法]夏多布里昂著郭宏安选译1997年4月初版初印318页12.80元《关于爱和美的哲学思考》(文化生活译丛)[日]今道友信著王永丽等译1997年8月初版1998年3月二印334页15.60元《伦敦的叫卖声》(文化生活译丛)[英]约瑟夫·阿狄生等著刘炳善译346页1997年11月初版初印15.60元《哲学的故事》(上册)(文化生活译丛)[美]威尔·杜兰特著金发燊等译1997年11月初版1998年3月二印355页34.50元(上下册)《哲学的故事》(下册)(文化生活译丛)[美]威尔·杜兰特著金发燊等译1997年11月初版1998年3月二印390页34.50元(上下册)《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文化生活译丛)[法]尼古拉·马勒伯朗士著陈乐民试译1998年1月初版初印155页7.50元《漫话圣经》(文化生活译丛)[美]亨德里克·房龙著施旅等译1998年4月二版初印401页17.80元《镜中瑕疵:我的自画像》(文化生活译丛)[澳]帕特里克·怀特著李尧译1998年6月初版初印407页19.80元《宽容》(文化生活译丛)[美]亨德里克·房龙著迮卫、靳翠微译1985年5月初版1998年6月十一印405页17.80元《莱奥纳多·达·芬奇笔记》(文化生活译丛)[意]达·芬奇著郑福洁译1998年10月初版初印391页16.80元《圣经:一部历史》(文化生活译丛)[德]维尔纳·克勒尔著林纪焘等译1998年10月初版初印580页24.50元《夏日走过山间》(文化生活译丛)[美]约翰·缪尔著陈雅云译1999年5月初版初印249页11.80元《沙郡年记》(文化生活译丛)[美]李奥帕德著吴美真译1999年8月初版初印325页14.80元《上帝的一生》(文化生活译丛)[意]佛朗哥·费鲁奇著李尧译2000年3月初版初印363页18.00元《古希腊的神话与宗教》(文化生活译丛)[法]让-皮埃尔·韦尔南著杜小真译2001年9月初版初印138页9.50元《法国掠影》(文化生活译丛)[美]亨利·詹姆斯著蒲隆译2001年12月初版初印273页12.80元《英国风情》(文化生活译丛) [美]亨利·詹姆斯著蒲隆译2001年12月初版初印254页12.00元《神祗·坟墓·学者:欧洲考古人的故事》(文化生活译丛)[德] C. W.西拉姆著刘迺元译2001年12月初版初印482页18.60元《教育的目的》(文化生活译丛)[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2002年1月初版初印185页9.80元《沉默之子:论当代小说》(文化生活译丛)[英]迈克尔·伍德著顾均译2003年8月初版初印354页22.00元《幽黯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印度三部曲之一)》(文化生活译丛) [英]奈保尔著李永平译2003年8月初版初印405页21.00元《印度:受伤的文明(印度三部曲之二)》(文化生活译丛) [英]奈保尔著宋念申译2003年8月初版初印215页15.00元《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印度三部曲之三)》(文化生活译丛)[英]奈保尔著黄道琳译2003年8月初版初印558页25.00元《英伦独语》(文化生活译丛)[西]桑塔耶纳著邱艺鸿、萧萍译335页2003年8月初版初印23.00元《“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文化生活译丛)田晓菲编译2003年12月初版初印311页19.80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化生活译丛)[意]欧金尼奥·加林主编著李玉成译2003年12月初版初印412页25.00元《醒来的森林》(文化生活译丛)[美]约翰·巴勒斯著程虹译2004年1月初版初印223页14.60元《欧洲书简》(文化生活译丛)[法]雅·勃莱尔著郭安定译2004年5月初版初印229页16.00元《书和画像》(文化生活译丛)[英]维吉尼亚·吴尔夫著刘炳善译340页2004年5月初版初印9.80元《米沃什词典》(文化生活译丛)[波]米沃什著西川等译2004年6月初版2005年3月二印309页18.50元《思想家:与十五位杰出哲学家的对话》(文化生活译丛)[英]布莱恩·麦基编周穗明等译396页2004年7月初版初印24.00元《门萨的娼妓:伍迪·艾伦幽默文集》(文化生活译丛)[美]伍迪·艾伦著孙仲旭译2004年12月初版初印480页25.00元《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文化生活译丛)[美]萨义德著彭淮栋译2004年12月初版2005年2月二印360页22.00元《文明与野蛮》(文化生活译丛)[美]罗伯特·路威著吕叔湘译2005年3月二版七印269页19.50元《小人物日记》(文化生活译丛)[英]乔治·格罗史密斯等著孙仲旭译2005年3月初版初印234页17.50元《悠游小说林》(文化生活译丛)[意]安贝托·艾柯著俞冰夏译2005年10月初版初印162页13.50元《诠释与过度诠释》(文化生活译丛)[意]安贝托·艾柯等著王宇根译2005年11月初版初印162页13.80元《权力、政治与文化:萨义德访谈录》(文化生活译丛)薇思瓦纳珊编单德兴译2006年1月初版初印712页33.80元《思考与回忆:俾斯麦回忆录》(第1卷)(文化生活译丛)[德]俾斯麦著杨德友等译2006年2月初版初印423页59.80元(全三卷)《思考与回忆:俾斯麦回忆录》(第2卷)(文化生活译丛)[德]俾斯麦著杨德友等译2006年2月初版初印351页59.80元(全三卷)《思考与回忆:俾斯麦回忆录》(第3卷)(文化生活译丛)[德]俾斯麦著杨德友等译2006年2月初版初印296页59.80元(全三卷)《百变小红帽:一则童话三百年的演变》(文化生活译丛)[美]凯瑟琳·奥兰丝汀著杨淑智译2006年10月初版初印206页15.00元《历代大师:伯恩哈德作品选》(文化生活译丛)[奥]托马斯·伯恩哈德著马文韬译2006年11月初版初印353页22.00元《关于来诺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文化生活译丛)[波兰]莱·柯拉柯夫斯基著杨德友译2007年1月初版初印212页16.00元《伏尔泰的椰子:欧洲的英国文化热》(文化生活译丛)[英]伊恩·布鲁玛著刘雪岚、萧萍译2007年2月初版初印366页25.00元《摩诃婆罗多的故事》(文化生活译丛)[印度]拉贾戈帕拉查理改写唐季雍译2007年3月初版初印397页26.00元《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文化生活译丛)[日]河合隼雄著范作申译2007年6月初版初印283页23.00元《充满幻觉的轻浮时代:巴黎日记》(文化生活译丛) [法]萨克斯著张香筠译2008年4月初版初印211页18.00元《寻访行家》(文化生活译丛)[德]加布里艾勒·格特勒著丁娜吴鹏飞译2008年7月初版初印431页28.00元《古代艺术与仪式》(文化生活译丛)[英]简·艾伦·哈里森著刘宗迪译2008年9月初版初印171页19.00元《人造天堂》(文化生活译丛) [法]夏尔·波德莱尔著郭宏安译2009年1月初版初印156页16.00元《欧洲神话的世界》(文化生活译丛)[美]戴维·李明著杨立新冷杉译2010年3月初版初印207页23.00元《巨人的聚散:尼采与瓦格纳》(文化生活译丛)[德]伊丽莎白·福厄斯特-尼采著冷杉杨立新译2010年4月初版初印275页28.00元《追寻美之音符》(文化生活译丛)[美]珍·露丝·贞德莱尔著卢欣渝译2011年3月初版初印256页28.00元《中世纪星空下》(文化生活译丛)[日]阿部谨也著李玉满陈娴若译2011年4月初版初印284页29.00元《永远活在希特勒阴影下吗》(文化生活译丛)[德]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著丁君君译2011年6月初版初印235页29.00元《黑色哈姆雷特》(文化生活译丛)[南非]沃夫·萨克斯著蔡宜刚译2011年8月初版初印320页29.00元《花园:谈人之为人》(文化生活译丛)[美]罗伯特·波格·哈里森著苏薇星译2011年11月初版初印271页29.00元《何谓成功:艺术?名利?》(文化生活译丛)[德]伊姆克·埃莉森-克利福特著丁娜译2011年12月初版初印581页48.00元《时尚的精髓: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优雅品位及奢侈生活》(文化生活译丛)[美]若昂·德让著杨冀译2012年2月初版初印228页21.00元。
(精华文档)思考与回忆——俾斯麦回忆录
思考与回忆――俾斯麦回忆录(全三卷)作者:(德)俾斯麦著,杨德友,同鸿印等译作者简介:俾斯麦(1815~1898),Bismarck,Ottovon,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90),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
执政期间采取“铁血政策”,故又有铁血宰相之称。
1815年4月1日出身于容克世家,1898年7月30日卒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
17岁后在格丁根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学。
1839年后经营农业。
他采取资本主义农场的经营方式,逐渐成为资产阶级化的容克。
在此期间,他除了热衷于骑马狩猎、纵情享乐外,还学习文学、历史和哲学。
1845年任萨克森省议会议员,1847年任普鲁士联合邦议会议员,以维护贵族地产主的利益而闻名,政治上属于顽固的保守派。
德国1848年革命时期,在议会上声称要武力镇压革命。
1851年后任普鲁士联邦议会驻法兰克福的代表,认定德意志统一无法阻止,要维护普鲁士的君主政体和容克利益,只有普鲁士掌握统一的领导权。
1859年任驻俄公使。
后改任驻法大使,进一步了解到东西强邻阻止德意志统一的图谋,确信必须以武力统一德意志。
1862年9月,被普王威廉一世任命为首相,10月8日又被任为外交大臣。
俾斯麦执政后,进行大规模军事改革。
宣称“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只有通过铁和血才能达到目的”。
主张通过王朝战争,“自上”实现德意志统一。
在1864年普丹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他施展各种手腕,造成有利于普鲁士的国际局面,然后各个击破对手,建立起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1865年晋封为伯爵,1871年兼任帝国宰相,并晋封为亲王,获著名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成为德国最大的地产主之一。
1871~1890年,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实际领导人,集帝国内政、外交大权于一身,只对皇帝负责。
其内政的主要目标是维护现存制度,确保国家(首先是普鲁士)的权威。
奥托冯 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 1851年,俾斯麦出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的普鲁士王国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这份差 事他足足当了8年。1857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其弟威廉亲王摄政。威廉亲王摄政后, 立即召见俾斯麦,并任命他为驻俄大使。1861年威廉亲王登基,称威廉一世。刚登基不久,威廉一世在扩充军备 方面与议会发生冲突。无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麦为内相。但俾斯麦并不甘于当内相,因此并不履行。
俾斯麦未满17岁时,便入读了格廷根大学。然而,俾斯麦并不满意大学的生活。在其就读大学期间,他经常 腰间佩剑,并牵着一只大狼狗。但却无心向学,并染上了很多恶习,曾与同学进行过27次决斗。后来,虽转到柏 林大学入读法律系,但他却并不满意。虽然毕业后成为了律师,但他并不甘于此,于是投考政府的官职,当上了 一个小书记员。在此时他结识了一位贵族女子,并结下婚约,可是他没钱,想以赌博赚钱却反而输掉所有金钱, 并欠下很多债务。因此这次婚约取消了。
1862年春,俾斯麦回到柏林,普鲁士王因为内部的压力,并不能升他为首相。结果俾斯麦请辞,并被改派 为驻法大使。同年,在普鲁士议会新一轮选举中,自由派取得了绝对胜利,马上否决了普鲁士政府的对军事改革 的全部拨款,政府和议会陷入了僵局。在重大矛盾之下,俾斯麦成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选。1862年9月23日,威 廉一世召回俾斯麦,并任命其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俾斯麦是保守派,维护专制主义;但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医疗保险制度、社 会保险。俾斯麦在外交上纵横捭阖,成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著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被称为“铁血首相”。
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是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1862年上任时提出“铁血政策”,并于1866年击败奥地利统一德国(除奥地利),1870年击败法国使德意志帝国称霸欧洲大陆。
俾斯麦结束了德国的分裂,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这在历史上是进步的。
但是统一后的德国实力逐渐强大,受“铁血政策”影响成为世界战争的策源地,这是俾斯麦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文名:奥托·冯·俾斯麦外文名:Otto Von Bismarck别名:铁血首相国籍:德国民族:日耳曼出生地:兴奥森出生日期:1815年4月1日逝世日期:1898年7月30日职业: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主要成就:发动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统一建立各种工人保障制度及社会保险代表作品:《思考与回忆》血型:A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雪恩豪森庄园一家大容克贵族世家。
幼时受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
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
毕业后服兵役。
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态度。
1839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领地,经营庄园经济,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进农具,作物轮种,进行商品生产。
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1—185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公使,1861年改任驻法公使。
1862年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极力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
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
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
此后的20年间,他权倾朝野。
关于兰波的《俾斯麦之梦(幻想)》
关于兰波的《俾斯麦之梦(幻想)》李建英【摘要】<俾斯麦之梦>是兰波的作品,一直到2008年5月才出版.文章登载于期刊Agone第38-39期上,收录在七星丛书的新版<兰波全集>里,该全集由André Guvaux主编,于2009年2月问世.<俾斯麦之梦>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发现,值得向中国读者推介.兰波在文章里以寓言的形式嘲弄了醉心于战功的俾斯麦,作者表达了推翻旧制度的渴望.作品的发现过程,以及专家对其真实性的鉴定也是饶有趣味的轶史.【期刊名称】《法国研究》【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兰波;俾斯麦;中国读者【作者】李建英【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俾斯麦之梦》这篇散文是32岁的比利时导演帕特里克·塔列希欧(Patrick Taliercio)于2008年4月在兰波的家乡夏尔维尔-梅齐埃发现的。
5月,作品刊登在Agone杂志第38-39期上。
我们将它译出来,以飨读者。
这是一个夜晚。
在他的帐篷里,俾斯麦将一根手指置于法国的版图上,在一片寂静和梦幻中,沉思着。
从他那硕大的烟斗中飘出一张青色的网。
俾斯麦沉思着。
他那短而弯曲的食指在那张精制的羊皮纸上前行,从莱茵河到摩泽尔河,从摩泽尔河到塞纳河;不知不觉中他把斯特拉斯堡这几个字周围的羊皮纸全抠破了。
他的手指滑向更远的地方。
到了萨尔布吕肯、到了维桑堡、到了沃尔特、到了色当, 他浑身颤抖着,那根短而弯曲的食指抚摸着南锡, 抓伤比奇和法尔斯堡,抹去梅斯,在边界上划出一根根断断续续的短线——然后停下来……俾斯麦扬扬得意,他用食指罩住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啊!在他那蜡色的头颅下,是多么贪得无厌的谵妄!他那给人带来巨大福祉的烟斗散发着多么美妙的烟云!……俾斯麦沉思着。
瞧!一个巨大的黑点似乎让那根跳动不止的食指停了下来。
那是巴黎。
于是,他那恶毒的指甲开始抠那张地图,抠这边抠那边,疯狂地抠——最后,它停了下来……手指依然停留在巴黎那个黑点上,半弯曲着,一动不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德)俾斯麦 著,杨德友,同鸿印 等译
作者简介:
俾斯麦(1815~1898),Bismarck,Ottovon,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90),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执政期间采取“铁血政策”,故又有铁血宰相之称。1815年4月1日出身于容克世家,1898年7月30日卒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17岁后在格丁根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学。1839年后经营农业。他采取资本主义农场的经营方式,逐渐成为资产阶级化的容克。在此期间,他除了热衷于骑马狩猎、纵情享乐外,还学习文学、历史和哲学。1845年任萨克森省议会议员,1847年任普鲁士联合邦议会议员,以维护贵族地产主的利益而闻名,政治上属于顽固的保守派。德国1848年革命时期,在议会上声称要武力镇压革命。1851年后任普鲁士联邦议会驻法兰克福的代表,认定德意志统一无法阻止,要维护普鲁士的君主政体和容克利益,只有普鲁士掌握统一的领导权。1859年任驻俄公使。后改任驻法大使,进一步了解到东西强邻阻止德意志统一的图谋,确信必须以武力统一德意志。1862年9月,被普王威廉一世任命为首相,10月8日又被任为外交大臣。俾斯麦执政后,进行大规模军事改革。宣称“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只有通过铁和血才能达到目的”。主张通过王朝战争,“自上”实现德意志统一。在1864年普丹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他施展各种手腕,造成有利于普鲁士的国际局面,然后各个击破对手,建立起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865年晋封为伯爵,1871年兼任帝国宰相,并晋封为亲王,获著名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成为德国最大的地产主之一。 1871~1890年,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实际领导人,集帝国内政、外交大权于一身,只对皇帝负责。其内政的主要目标是维护现存制度,确保国家(首先是普鲁士)的权威。一方面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另一方面大肆镇压工人运动。1871年参与镇压巴黎公社运动。1872年开始,发动反天主教会的所谓文化斗争。1878年实施《社会党人法》。1879年后颁行保护关税政策。外交方面推行大陆政策,以争夺欧洲霸权。1873年促成缔结德、奥、俄三皇同盟。1879年同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军事同盟,1882年以此为基础结成德、奥、意三国同盟。80年代起,他还领导德国向海外扩张,在亚洲和非洲建立殖民地。俾斯麦在外交上纵横捭阖,成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90年3月被威廉二世解职。俾斯麦下台时被封为劳恩堡公爵。此后他长住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著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内容提要:
作为19世纪后半叶欧洲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铁血宰相”椑斯麦见证、参与并组织了这一时代的历次战争和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而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在战争的炮火中把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统一起来,成为欧洲的强国。
《思考与回忆》是俾斯麦1890去职后倾全力撰写的回忆录,不仅述往忆旧,亦是他的政治遗言。他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政治思想与外交战略及19世纪德国乃至欧洲复杂多变的历史均于正焉毕现。这不仅是一个“伟大年代的英雄”的人个传记,也是“德意志民族的珍贵遗产”。俾斯麦把此书“献给子孙后代”,以理解过去,并教益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