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世”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人类世”这样一个最新的地质时代精练
“人类”世这样一个最新的地质时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们在地球科学中把现在或者说最近这一时代看做环境问题的时代,并作为一个单独的有其特殊含义和内容的地质时代来研究,提出“人类世”这样一个最新的地质时代。
“人类世”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加剧,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人类世”是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新视角,是从地球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寻求自然科学走向和实践的新途径。
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几十年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在空间范畴表现为从治理“三废”扩大到保护区域环境,而今到考虑全球性的环境变化的研究;在时间范畴表现为对现代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进行分析,进而企图对人烊和这个星球的未来有所预见,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人们对环境演化及其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驱动的现实意义的认识。
当人们沉浸于征服自然的乐趣当中的时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
例如水资源的问题。
我们知道生产1吨小麦要1000吨水,生产1吨玉米要1200吨水,而生产1吨稻米则要2000吨水。
我国西北地区人均水的总占有量仅是1781吨。
与全国的平均人均占有2200吨还差得很多。
水资源的不足影响农业生产是很严重的,再加上自然灾害,那就更厉害了。
这样的情况又造成了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所以荒漠化的面积在我们国家有很大的扩展。
我们可以看到温度上升带来的影响:据估计,如果气温上升1摄氏度,海平面要升高10厘米,而全球3/4的大城市和占40%的人口都集中在离海岸不过60公里以内的地区。
有人说,生态环境的价值可以估算。
印度一位学者提出来,一查50年的大树所产生的氧气、吸收的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作用、增加土地肥沃的作用、土壤水分含量的作用以及为鸟类和兽类提供繁殖场所的六项作用加起来,得出来的生态效益是196美元。
在我国神农架保护区,50年以上的树有50万株,按这样来算的话,神农架这个地区就自然资源本身来说,生态效益可以大于一百亿美元,赶上2003年整个上海市的GDP总值。
复合系统人类世的全球治理读后感
复合系统人类世的全球治理读后感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加深,人类成为影响地球系统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一些科学家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人类世。
人类世是一个由人类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且容易发生突如其来的、影响深远的变化。
人类世对全球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解决人类世的问题,需要创建并实施具有创新特征的治理机制,以应对人类世复合系统治理的挑战。
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荣休教授奥兰·扬(Oran Young)的新作《复合系统:人类世的全球治理》(Governing Complex Systems: Social Capital for the Anthropocene)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本书集奥兰·扬对全球治理研究三十多年的学术积累,体现了他对复合系统治理深入的理性思考。
本书首先对人类世时代及其对全球治理的挑战进行了阐释,人类的行为正将地球系统的许多元素推向新的状态,非线性和剧烈的变化越来越容易发生。
人类世时代的全球治理面对全球规模的复合系统,这一系统的各要素具有紧密的相互关联性、增长方式的非线性、变化的不可逆性,以及各种“意外”的突发性等特征,这都会导致地球系统“意外”频繁发生。
传统的治理理念和治理工具无法有效应对人类世时代复合系统的治理。
“需要创建一个反应灵敏,能够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同时又不丧失有效引导人类与环境互动能力的治理体系”。
这对国际社会的治理能力与国际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对人类世的挑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我们不可能零敲碎打地去解决问题”。
接下来的章节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源自现代研究的持久性见解”“人类世的挑战”“治理的新思路”。
在第一部分中,奥兰·扬以其过去三十多年研究环境治理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作为起点,对环境治理机制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学术梳理。
首先对“治理”“制度”“机制”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框架。
地球或已进入“人类世”,下一纪元“哥斯拉世”?
地球或已进入“人类世”,下一纪元“哥斯拉世”?作者:闫丹丹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19年第11期闫丹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摘要:2019年5月21日,《自然》(Nature)杂志报道,由34名科学家组成的“人类世”工作小组以29票通过确立新的地质年代——“人类世”(the Anthropocene)的决议。
“人类世”最早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在2002年提出。
他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二百多年,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质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人类第四世后半段“全新世”已经过去,地球或将进入第五世——“人类世”。
人类世”的特点是人类给地球上施加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自二十世纪中叶,人口迅速膨胀、塑料使用泛滥、垃圾随意处理,化石燃料肆意燃烧等等,都严重影响着地球地质构成。
但最严重的影响是人类向自然环境中释放了大量放射性元素。
人类这些活动改变了地球的自然周期,全球气候变暖、大量物种灭绝、新的危险物种诞生,人类也面临生存困境。
人类在大自然中埋下了罪恶的种子,未来或将如电影《哥斯拉2》所呈现的那样,我们终将失去对自然的控制或将面临灭绝。
关键词:“人类世”;全球气候变暖;物种减少;新的危险物种;哥斯拉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1-0044-021 全球气候变暖地球已有近46亿年的历史,然而人类竟在其存在仅仅300万年的“一瞬”在这颗星球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燃烧了大量的化石燃料,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急剧飙升,这改变了大气的成分,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
工业革命之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是270ppm-275ppm,截止2018年上半年,这个数值已超过410ppm,比工业革命前远远增加了45%以上,创过去300万到500万年最高记录。
据预计,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与工业革命前相比升高至少1.5摄氏度。
“人类世”时代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人类世”时代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作者:孙凯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11期【摘要】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些关键要素,我们已经步入了“人类世”时代。
“人类世”时代的全球环境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呈现出非线性、突发性以及难以预测性等特征。
“人类世”时代的全球环境问题给国际社会带来根本性的挑战,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也面临一系列困境。
国际社会需要从系统性、整体性的视角出发,对原有全球环境治理机制进行升级,构建包括主权国家、非国家行为体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全球环境治理机制,以有效应对日益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
【关键词】“人类世”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治理【中图分类号】D822.2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0.11.005“人类世”时代的到来自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人类活动就不断地影响和改造着地球的自然生态系统。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的活动受制于“大自然力量”的约束,人类活动的力量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工业革命和机器大生产之后,人类社会改变自然的能力急速提升,人类社会的力量越来越强大,随之而来的就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影响剧增。
在此背景下,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空前的,纯粹的自然状态已不复存在,也即美国环境思想家比尔·麦克基本(Bill Mckibben)所称的“自然的终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已经表明,人类社会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些根本性的构成。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改变了大气成分的构成,改变了地球地质结构,以及地球重要的生物、物理等方面的变化。
[1]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改变,远远超过了地球自然变化的过程,由此导致了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污染和酸雨等情况呈现更加恶化的态势,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造成了全球气候变化,人类还深刻地改变了地球的水循环、海洋环境、生物多样性等。
人类世读后感5篇
人类世读后感5篇人类世读后感篇1这是一场精彩的斗争;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弱肉强食,成王败寇。
阿盟僧和斯科特,共同面对着严酷的自然环境,却一胜一败。
他们的实力相当,却是斯科特的计划有误。
他们的“竞争”中,出现困难,面临困难,并解决困难。
“人员过多”“天气寒冷”“环境恶劣”。
斯科特的团队都闯过了,而他们却输给了另一只队伍。
这场胜败不是一般的胜败,而是关系到两个国家。
关系到英国与挪威!这张国旗代表了很多:荣誉,喜悦,胜利……尽管斯科特的团队失败了,我仍然敬佩他们。
斯科特的人格是高尚的,他正直。
团结、坚持、勇敢。
在谎言与事实面前,他选择了向别国国王证明他国胜利。
这种决心不是常人所具备的,这种忍耐不是大众所具有的!奥茨,他是个名副其实的英雄,他没有拖累大家,执着地向死神走去……天哪!有多少人能像他如此坚强啊!像他如此勇敢呢啊!这五个人果然是那30个人中最出类拔萃的5个人,这种人格无人能及。
他们已经战胜了自己,突破了极限——脚趾被冻掉,光着脚板坚持行走。
我不忍联想到那个画面,一根根脚趾活生生地被凛冽的寒风吹落。
也许,那时他已失去了知觉,对于肉体上的疼痛,已经不及心灵所噪声的疼痛来得突然。
那个在艰苦环境下,仍然背着“是外人眼里不起眼的十六公斤重的岩石继续行走的博士”……他们承受了太多,终获得了死亡的终结。
但他们的世纪,却永驻于人们的心中,英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他们!尽管这是一个伟大的悲剧。
英国人的骑士精神,探险精神,从斯科特一行人中,我看到了,我领略到了。
什么叫做勇士,什么叫做英雄,那就是他们——斯科特的队伍!人类世读后感篇2圣经中很多次序是不能更改或者颠倒的。
文章排列从《创世纪》到末尾的《启示录》,讲的就是人类自我的觉醒,从自我到自我解放到超越自我的过程;讲的就是一个老亚当蜕变成一个有耶稣基督生命的新人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自私的灵魂蜕变成一个有爱有社会责任感乃至于有历史责任感的过程;它是一个人生的历程,也是一个信仰的历程。
海洋科学导论基础复习-(含答案)
2
面积的 39%。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只占 19%。
12. 以经度 0°,N38 °和经度 180°、 S47 °为极点分割地球,则海陆面积比达到 最大,称“陆半球”和“水半球”。陆半球中心位于西班牙东南沿海,水半球中心 位于新西兰东北。
13. 根据海洋的盐度、温度等要素的特点和形态特征,可将海洋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 部分,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
16. 南大洋的特点:(1)自成体系的环流系统;(2)独特的水团结构;(3)世界大洋 底层水团的主要形成区;(4)对世界大洋环流起重要作用。
17. 海:海洋的边缘部分。全世界共有 54 个海,面积占世界海洋面积的 9.7%。海的特 点:(1)深度较浅,一般在 2000m 以内;(2)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有明显 的季节变化;(3)水色低,透明度小,无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汐由大洋传 入,潮差显著;(4)有自己的海流环流形式。
海洋环境噪声源包括海浪飞溅形成的噪声风与海浪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噪声击岸浪发出的声音雨滴声海洋湍流生物噪声海水分子热运动所辐射的噪声远处航船噪声和沿岸工业噪声指已形成平稳随机过程的随机噪声地震扰动形成的低频声波冰层破裂产生的噪声火山爆发以及远处风暴引起的噪声等等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第一节 1.地球限度(Planetary boundaries):safe operating space for humanity;是指
2.据科学家判断人类可能跨越的四项地球限度:气候变迁(climate change)、生物 多样性(biodiversity loss)、氮磷循环(nitrogen cycle and phosphorus cycle)、森 林砍伐与土地使用变更(deforestation and other land use changes)。
人类世背景下的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教授访谈
现代大学教育 2024年第1期越洋专访基金项目: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面向高质量教育的‘五育融合’实践路径和理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2JJD880021;2022年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项目编号:留金选[2022]87。
收稿日期:2023-10-12作者简介:王天健(1994—),男,吉林四平人,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教育人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人类学研究;李政涛(1969—),男,江西大余人,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上海,200062。
Email:zhengtaoli1969@163 com。
人类世背景下的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教授访谈王天健 李政涛摘 要:人类世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两项教育理念———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
人类世这一概念主要指人类活动遍及全球、几乎无地区不受人类影响的世界现状,相较于同类概念,人类世概念包含人类在当前世代总体行动造成的诸多影响,是一种用以描述人类与世界关系的综合观念。
由人类世概念引发的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与批判,催生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两大理念。
全球公民教育重点关注教育活动中的全球公民意识,旨在通过对全人类共同体意识与共同责任的唤醒应对全球性风险;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年轻一代面向未来的思维与行动能力,提升受教育者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素养,以及反思批判能力、承担责任和团结合作能力等。
两种教育理念互为补充,成为人类世背景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应对全球性风险的复合教育路径。
关键词:人类世;全球公民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克里斯托夫·武尔夫;文化遗产;全球性风险;人类共同体;教育人类学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24)01-0050-07 武尔夫(ChristophWulf)教授是当代声名远播的教育人类学家,现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FreieUniversit tBerlin)教育与人类学系主任,曾任德国教育科学学会教育人类学分会(P dagogischeAn thropologiederDeutschenGesellschaftfürErziehung swissenschaft.)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DeutschenUNESCOKommission)副主席,兼任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东京大学(TheUniversityofTokyo)、京都大学(KyotoUniversity)、新德里大学(UniversityofDelhi)、巴黎大学(UniversityofParis)、圣彼得堡大学(StPetersburgUniversity)客座教授。
突如其来“人类世”
散文突如其来“人类世”/赵德发突如其来“人类世”→赵德发人类世。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词语,是在去年5月份的一个晚上。
那天夜间,我躺在客厅的地板上耿耿难眠。
恍惚间,我的地铺成了地壳,地球有生以来的地质沉积在我身下一一铺陈。
一个个地质年代,深邃、凝重、悠远、苍茫;地质学家在断层剖面砸下的金钉子,一颗一颗熠熠闪亮。
寒武纪里的三叶石熙熙攘攘;侏罗纪里的恐龙们吼声震天;中新世里的古猿张牙舞爪;全新世里的人类昂首挺立……我作为人类的一员正在全新世里豪情满怀地行走,历史的尘埃突然从天而降,欲将我就地掩埋,制作为化石标本……我坐起身,额上冷汗涔涔。
我对自己说,别想人类世了,打打坐,让自己入静吧。
然而,盘起腿来坐了半天,还是一念三千,浮想联翩。
其实,我的睡眠质量一直很高。
自从十多年前我学会一种气功,每天晚上10点半准时打坐,坐上一会儿倒头即睡,大脑像断了电源的灯泡。
重启大脑之光的是手机。
它每天早上五点准时将我唤醒,让我开始一天的读书写作。
2006年底,我搬家后情况有了改变。
因为新房子的卧室靠近马路,夜间经常让路上的声音惊醒。
我拉开窗帘观察过,惊醒我的多是拉石头拉土的大车。
它们吨位重,马力大,声音低沉有力,震得门窗玻璃瑟瑟发抖。
蒙蒙夜色中,这些车都在奔向同一个目标:位于城市东南的日照港。
那个大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兴建,三十年来一直用土石填海,造起了上万亩的码头用地。
这个港的吞吐量曾在全国排名第九,2011年突破2.5亿吨,但发展的脚步依然不停。
因为,有那么多的矿石、原油、木材、粮食要从世界各地运来,供中国人使用;有那么产自山东、山西等地的煤炭需要从这里运往外国和中国的南方,给那些地方提供能源和化学原料;有那么多集装箱要从这里出境,让外国人享受“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
建设港口的渣土车却扰乱了我的梦境,让我不得不逃离卧室,到客厅81散文里打地铺睡。
没想到,客厅阳台的双层玻璃、一扇推拉门及一层门帘还是挡不住外面的噪音,我只好在推拉门里面又加了一层厚厚的帆布帘,才让睡神安驻,让我保证了每天写作必备的精力。
愚公移山:人类世的现代寓言
愚公移山:人类世的现代寓言作者:***来源:《科普创作》2020年第02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湯问》《愚公移山》是一则广为人知的中国古典神话故事。
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行路,愚公便提议集结子孙后代之力挖土移山,终有一天能够改造地貌,将高山夷为平地,解决行路人世代的难题。
毛泽东对这则神话进行了社会主义讽喻性解读(allegoricalreading),赋予这个故事另一层意识形态的隐喻。
他以大山暗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人民只要团结一心,持之以恒,就能铲除这两座大山,实现属于人民的革命胜利。
无论是教科书式的经典解读,还是社会主义解读,常常强调愚公移山“痴心妄想”背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不论任务如何艰难,需要耗费多少世代人力,只要目标坚定,就必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且不论移山的实现最终依靠的是机械降神(deus ex machina),即神力的慷慨相助,经典化阐释的结果就是,人们往往忽视神话故事其他的解读方式。
如在这则创作于战国时期的小品文中,非常直观地传达出古人渴望征服自然的心愿。
故事中,大山成了自然的缩影。
它作为空间障碍,阻隔了人们日常的交通往来,“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自古以来,险峻的高山便是天然屏障。
地形山势限制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和频率,于是一方面催生出人们对山峰崇高姿态的敬畏,另一方面希望“毕力平险”,征服这样耸绝的自然地貌。
无论移山还是填海,实现自然改造的理想存在着两种向度趋向。
首先,在大山大海面前,人的力量仍然十分渺小,往往必须借助超越的神力才能达成目标。
然而,古人借由神话想象才能实现的工程,对于使用机械的“现代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
如果说神话中人自身能力的延展,必须依靠神迹才能完成,那么在控制论的后人类时代,人类早已借助人造的机械力量,完成了身体的升级,主体性的弥散。
从“人类世”视角审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
收稿日期:2023-07-0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合成生物学伦理、政策法规框架研究”(2018YFA0902400)作者简介:唐兴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技术哲学、STS 研究。
E-mail:********************摘 要: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备受瞩目的生命科学,它改变了传统生命的研究范式,由“格物致知”到“建物致知”,致力于从头开始创造新的生命。
在明晰合成生物学的涵义和构成要素基础上,探究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对自然生命观的冲击。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生命观,自然生命的过程变得不“自然”,冲击了传统自然/人工的边界,在生命领域融合自然与人工。
合成生物学作为生命领域的新发展,是“人类世”的到来在生命科学的体现。
“人类世”强调人的力量、作用和责任,凸显多元联结和复杂关系,启发我们从本体论意义上思考生命的涵义和人的地位。
从“人类世”视角探讨合成生物学,更好地凸显人类责任和伦理要求,为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方向。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合成生命;自然/人工;人类世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15(2023)04-0074-09DOI : 10.19946/j.issn.1006-2815.2023.04.007从“人类世”视角审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唐兴华“人类世”(Anthropocene )是一个地质学概念,目前我们熟知和使用的“人类世”概念是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 )提出并推广的。
一般认为,“人类世”凸显人的力量,意味着人类的力量像风力、太阳能等诸多自然力量一样,能够改变地球状态。
人类拥有塑造行星的力量,在地质层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我们对海洋、陆地和大气层的影响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地球的一大特征。
“化石能够记录下我们曾经搬移许多物种,例如大量人类、牛、猪与鸡的骨骸,里面也能找到许多我们留下的塑料、新型人造矿物,还有那一层薄薄的辐射性元素。
人类世名词解释进化生物学
人类世名词解释进化生物学
人类世是一个由地质学家和生态学家提出的概念,旨在描述人
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
这个概念强调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和
生态系统的深远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
变化、化学污染和地质地貌改变等方面。
人类世的概念主张人类已
经成为地球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地质力量,其活动对地球的形态和功
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世的概念反映了人类作为一种
生物种群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种群是如何
适应和改变其环境的,而人类作为一种高度适应和智慧的生物种群,对地球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类世的概念提醒我们要认识到人
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且需要采取行动来减轻这种影响,以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人类世的概念也提醒我们要重新审视人类与其他生物种
群之间的关系。
进化生物学认为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依
赖关系,而人类世的概念提示我们要意识到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
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人类对其他生物种群的影响。
这种重新审视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以及人类与其
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总的来说,人类世的概念是一个涉及地质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概念,它提醒我们要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且重新审视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走出人类世人文主义的终结和后人类的降临
走出人类世人文主义的终结和后人类的降临一、本文概述《走出人类世:人文主义的终结和后人类的降临》这篇文章旨在探讨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时刻,即人类世(Anthropocene)的结束以及后人类时代(Posthuman Era)的来临。
人类世,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的时期。
而后人类时代,则指的是在我们即将进入的未来,非人类力量,如、生物技术等,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我们生活的世界。
本文首先概述了人类世的概念,以及它是如何导致人文主义(Humanism)的终结的。
人文主义,作为一种强调人类中心主义、理性和进步主义的思潮,它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人文主义的一些核心理念已经开始受到质疑。
接着,文章将探讨后人类时代的来临。
在这个新的时代,非人类力量将逐渐取代人类成为主导力量,这将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文章将分析这些影响,并探讨我们如何适应和应对这个新的时代。
本文还将提出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包括在后人类时代,我们如何重新定义我们的身份和角色,以及如何建立一种新的伦理和价值观来引导我们未来的发展。
这篇文章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我们所面临的历史性变革。
二、人文主义的终结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性的环境变迁,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人文主义,这一长期以来塑造我们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哲学理念,正逐渐走向终结。
这并不是说人文主义的理念本身有问题,而是它所依赖的基础——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传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独特性、优越性和中心地位。
它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主宰,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智慧,能够通过理性和道德来引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在生物科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快速发展下,这一观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使得非人类实体——如机器、算法和生物改造体——逐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和自主性。
《人类世》的宏大格局与深切忧患
文学新鲁军41《人类世》的宏大格局与深切忧患王成一王均策内容提要:《人类世》着眼于地球四十六亿年的衍变史,把与之相比渺如尘芥的人类活动置于其中,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世”的伟大,同时也看到了人类的可怕和岌岌可危。
曾经很长时间人类对“改天换地”持有肯定甚至崇拜的态度,但经过长期探索人们才发现所谓“改天换地”非但未必是好事,反而可能是灾难,值得好好反思。
《人类世》的整体格局就是放置在人类与环境、历史、发展以及人类自我关系上,放眼全人类的生死存亡,写出了“人类世”的天问、地问和人问,足见其格局之大、忧患之深。
小说巧妙切入、巧设线索,进入人类世的形形色色人物,并通过他们展示人类的良知与原罪,体现大智慧、大格局、大忧患。
关键词:《人类世》大格局大忧患大寓言《人类世》是具有大格局、大容量、大情怀的大寓言,是具有历史穿透力的佳作。
小说将人们带入一个宏大的场域,着眼于地球四十六亿年的衍变史,把眼光放置在全人类的生死存亡之上,把与之相比渺如尘芥的人类活动置于其中,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世”的伟大,同时也看到了人类的可怕和岌岌可危,写出了“人类世”的天问、地问和人问。
在这个宏大叙事、宏大格局中展示作家的深沉忧患与思考:曾经很长时间人类对“改天换地”持着一种强烈的信仰甚至崇拜,但经过长期探索,人们发现所谓“改天换地”非但未必是好事,反而可能是灾难,事实上人们的过度开发、妄作妄为,已经造成整个人类世的恐怖局面,值得深刻反思。
这也表明其创作目的是要以自己的呐喊唤醒人类自我的理性与良知,唤醒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尊重与保护,并进而实现人类、自然的相互尊重、共生共荣,其强烈的期待、热切的呼唤正如宋代诗人王令“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情深意切中足见其格局之大、忧患之深。
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从宏观思考外,作者还提出一个震撼每个个体的微观命题: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也是打破地球平衡的一分子?我们是不是也在麻木不觉的破坏着这个伤痕累累的星球?尊重、爱护地球不是形而上的命题,而是具体的、实在的行动,因为这也就是尊重自我、爱护自我。
《地球与我》:人类世生存指南
《地球与我》:人类世生存指南作者:谢翡来源:《百科新说》2018年第06期人类,无疑是非凡的物种。
人类聪明、机敏、好奇,经过上千万年岁月的洗礼之后,一跃成为这颗蓝色星球上食物链顶端的物种。
在人类文明的作用下,地球迎来了一个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
但是,人类世大概也会像其他地质时代一样,早晚有终结的一天。
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降临,人类该何去何从?人类文明该如何延续?这个问题一直回旋在詹姆斯·洛夫洛克的脑海中。
詹姆斯·洛夫洛克是位英国的科学家,环保主义者和未来学家,如今已经98岁了。
他回忆起,在他的孩童时代,家家户户都有本《圣经》,在生活中,人们无论遇到任何问题,翻翻《圣经》,都能找到答案。
洛夫洛克希望,他也能写出这样一本书,阐述人类文明在末日中如何生存。
如果有那么一天,面临灾难,希望这本书能告诉你灾难为什么会发生,你该怎么做。
这本书应该是一份指南,告诉你地球是如何运作的,人类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其中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却不涉及这些知识的发现过程,它不会像科学专著般晦涩难懂,而像说明书一样人人都能看得懂。
例如,它会告诉你疾病不是山上吟唱的女巫撒播的,而是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它会告诉你在寒冷的冬天,被困在树林里的你该如何生起火。
于是,《地球与我》有了模糊的雏形。
洛夫洛克和他的出版商带着这样的雏形找到了12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来撰写这本书,其中有科学家、有作家,他们各司其职,编写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比如,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家、粒子物理学专家丽莎·蓝道尔编写了一章宇宙的尺度,从原子写到天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负责神经科学的部分,讲述人类和动物如何做决定;两届普利策奖得主、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森剖析生物圈和物种的灭绝。
《地球与我》也许不是像洛夫洛克最初设想的那样,它可能不会帮助你在末日中生存下来,而更像是地球与人类演化的解释者。
全书的12章包罗万象,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浩瀚宇宙中爆炸的恒星、大地上微小但顽强的单细胞生物;我们可以了解到神经如何影响着大脑决策;了解地球的地质变化、气候从古至今的演变;思考人类与科技日益紧密的关系。
人类世中教育如何关怀儿童
2023-11-04CATALOGUE目录•引言•人类世对儿童的影响•教育在人类世中的角色•教育如何关怀儿童•教育实践案例分享•结论与展望01引言引言 背景介绍在这个时代,儿童成长的环境和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教育需要更加关注儿童的个性和全面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意义在于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启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类世中教育如何更好地关怀儿童,提高儿童的教育质量和幸福感。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人类世时代,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02人类世对儿童的影响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儿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空气、水质和土壤污染上。
这些污染物质可能会引发儿童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等,甚至影响儿童大脑发育。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暴雨、洪水和干旱等天气可能会破坏儿童上学的基础设施,影响其接受教育的连续性。
生态影响社会不平等对儿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上。
贫困地区的儿童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其未来发展受到限制。
社会不平等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儿童接触到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但这些信息可能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网络欺凌、过度依赖社交媒体等问题可能会引发儿童的心理问题。
社交媒体社会影响压力与焦虑在人类世中,儿童面临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重。
这种压力可能来自于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校过度的课程安排等方面。
自我认同与价值观在多元化社会中,儿童需要逐渐形成自我认同和价值观。
然而,由于社交媒体和大众文化的普及,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和信仰可能受到挑战,对儿童的自我认同形成造成一定影响。
心理影响03教育在人类世中的角色教育应向儿童传授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环保意识教授生态知识培养资源意识教育应通过课程和活动,向儿童传授关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生态方面的知识。
人类世呼之欲出,中国地质学家应当有所作为
人类世呼之欲出,中国地质学家应当有所作为
杨宗喜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
【年(卷),期】2017(044)002
【摘要】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就开始出现。
直到最近,世
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开始注意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已经可与自然营力相匹敌。
2000年,荷兰科学家Paul Crutzen提出了人类世(Anthropocene)的概念,
在此背景下,基于现代地层-年代学框架的人类世研究逐渐兴起。
经过近20年的
发展,已逐渐得到科学界的认同。
【总页数】2页(P411-412)
【作者】杨宗喜
【作者单位】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应当有所作为 [J], 王俊奇
2.化解社会热点问题团体标准应当有所作为 [J], 徐道行;
3.化解社会热点问题团体标准应当有所作为 [J], 徐道行
4.化解社会热点问题团体标准应当有所作为 [J], 徐道行;
5.精准扶贫r兽医应当有所作为 [J], 胡中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你会好奇前沿新知、探索发现、万物由来……扫一扫“猜你会好奇”关注我们吧!13
前沿大观脑电波能做密码盗刷难度非常大黄堃创新发明新型人造皮肤如同创可贴随时使用蓝建中最酷实验骑自行车发电释放体能烤面包片叶倾城业务”搭载升空。
它们主要用于大气化学、环境污染、臭氧及气溶胶的全球实时动态环境监测。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德国自行车运动员、奥运会奖牌得主罗伯特·佛兹曼日前进行了一项特殊实验,他用自行车发电机释放体能转化为电能,用于烤面包。
通过这项耐力测试,佛兹曼需要制造700瓦电能才能烤出面包片。
在这项实验中,佛兹曼释放的体能通过自行车发电机进行传输,自行车发电机的一个车轮接触后轮胎,车轮转动驱动内置线圈中的磁铁。
实验表明,佛兹曼骑车能量的18倍可以驱动一辆汽车,43000倍可以驱动一架飞机。
据悉,这项实验是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生南森·格罗斯曼的帮助下完成的。
美国宾厄姆顿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让志愿者阅读一些常见的缩略词如FBI或DVD等,同时测量他们大脑中与阅读和认识词语有关部位的脑电波,发现即便是读同一个词,每个人的脑电波特征都不一样。
研究人员因此认为,可以用这种“刷脑电波”的方法来代替密码。
试验显示,其准确率已达94%,说明有实用潜力。
除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指纹识别技术外,生物识别技术还包括虹膜识别、静脉识别和人脸识别等。
与这些生物识别技术相比,刷脑电波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盗刷难度非常大。
指纹、虹膜现在都能伪造,而依靠脑电波识别,本人不配合的话怎么都没法盗刷。
当然,鉴于目前读取脑电波的设备还较复杂,这项技术可能暂时难以用到日常生活中。
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日前发表的公报说,该研究所与日本佐贺大学合作,开发出一种创可贴型人造皮肤,这种制品使用简单,有助预防创伤后出现的显著疤痕,并有望用于烫伤应急治疗。
研究人员说,他们用猪的胶原蛋白开发出一种由高密度胶原蛋白纤维形成的薄膜,其强度很高。
用它制成的“皮肤”是透明的。
在利用大鼠进行的实验中,发现这种人造皮肤贴到患处后,能很快与动物体内的胶原蛋白融合在一起,促进创伤部位生成新皮,且伤处几乎没有留下疤痕、疙瘩等痕迹。
由于这种人造皮肤可常温保存,所以即使在没有皮肤移植设备的医院,医生也能用它对皮肤重伤者进行应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