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概论第一篇第二章精品PPT课件
自然科学知识【PPT】最新版
![自然科学知识【PPT】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7ba287941ea76e59fa0404.png)
四、力和重力
提出问 知题
解识释问 实题践与探 练索习与思
考
1. 力
2. 重 力
1.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为了直观地说明力的作用,常用一根带箭
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是按一定比例画出的 ,
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
2. 小鸭子从河里上岸以后, 总要猛烈地抖动它的羽毛; 猪、狗、小鸡在淋了雨水以 后,也会使劲地抖动身上的 毛;小朋友洗完手后习惯把 手甩几下。这些都是为什么 ?
有人认为,既然地球从西向东 自转,那么当人跳起来落回地 面时,地面一定转过了一段距 离,不会落在原地,而是落在 原地的西边。是这样吗?你不 妨试试,使劲向上跳,结果如 何?你能解释吗?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 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数学
化学
天文学
让我们来看一下 一些自然现象!
龙卷风
海啸
火山爆发
雪崩
沙尘暴
了解了这么多的自然科学 方面的知识和现象,你是不 是对它产生了兴趣?让我们 一起来走近自然科学的第一 章吧!
第一单元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二、简单运动的规律 三、牛顿第一定律 四、力和重力 五、弹力和摩擦力 六、力的合成和分解 七、牛顿第二定律 八、牛顿第三定律
2.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路程只有 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和路程的联系
1.位移和路程的单位都是长度单位。 2.一般情况下,位移不等于路程,只
有在质点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 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问2题. 质如果点在描和述质物体点运的动时位,移在某些情况下为使
自然科学概论导论 PPT课件
![自然科学概论导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bc0412aaea998fcc220e95.png)
里根总统时期推出的《美国2061计划》 它是由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制定的,全称为《普及 科学──美国2061计划》。其主旨是普遍提高美 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科学、技术等核心课程 的教育质量。其期限是从1985年至2061年。
我国的2049计划
中国科协于1999年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 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 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目标是到 2049年使18岁以上全体公民达到一定的科 学素质标准,使全体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 识,并学会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及处 理各种事务。
3、了解科学研究的类型
4、了解公众科学素养的内涵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
一、科学、技术的概念及二者关系
二、科学研究的类型
三、关于公众科学素养的内涵及测定
第一节、科学、技术的概念
1、什么是科学
2、什么是技术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一、什么是科学
讨论:你所理解的科学是什么?
科学——“ science”,本义是“知 识”,什么是科学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 的回答: 在梵语中,“科学”指“特 殊的智慧”; 在拉丁语中, “科学” 指“知识”; 在法文中,指一切的学习形式;
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特性及其发展规律,为今后的
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课程学习方式与要求
学习形式:讲授、讨论、研究性学习;注重理 清学科体系,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学会获取信 息资料的方法及信息处理的方法;
本课程强调学生对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本概 念、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与运用,鼓励学生在 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积极参与和平时学习的积 累,不主张期末突击复习、考试的投机学习行 为。
作业与思考
1、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什么是科学的。
自然科学课件
![自然科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7ede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2.png)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界 自然现象 自然物质 自然规律
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
自然科学起源:古希腊的哲学和求知欲望 中世纪欧洲:学术复兴和自然科学的萌芽 17世纪:科学革命和牛顿力学 18世纪: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广泛应用 19世纪:达尔文进化论和现代科学的形成 20世纪至今:科技革命和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
生物化学:研究 生物体的化学过 程、化学反应、 能量传递和物质 代谢的学科
两者之间的关系: 生物化学与有机 化学相互渗透, 有机化学为生物 化学提供了基础 知识和研究工具, 而生物化学则为 有机化学提供了 应用场景和实践 机会
在自然科学中的 地位:有机化学 和生物化学是自 然科学中非常重 要的基础学科, 对于人类的生产 生活、健康和环 境保护等方面具 有广泛的应用价 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遗传物质:DNA、RNA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基因与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 变异等
地球自然规律
地球的构造与地貌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等 地貌形成:山脉、河流、湖泊、峡谷等 地貌变化:地质作用、气候变化等对地貌的影响
地球的气候与环境
大小有关
电磁波:电磁 场在空间中传 播,产生电磁
波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
相对论:由爱因斯坦提出,包括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解释 了时间、空间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两者区别:相对论主要解释宏观 现象,量子力学解释微观现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量子力学: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 理论,涉及到能量的量子化、波 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概念。
气候类型:定义、分类及影响因素 地球环境: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系统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应对措施 环境灾害:自然灾害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自然科学概论第一篇第一章
![自然科学概论第一篇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ddebedee910ef12d2af9e77f.png)
– 文化传统:中国古代“重道轻器”,轻视科技发展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道其它任何物理所作用的 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又称运动基本定律:物体在受到外力 时,物理所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外力成正比,而 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的的方向与外力方向相 同。
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于不同的物 体上。
• 中国在上古时代就进行天象观察,积累了许多资料, 领先于当时的世界,如最早记录哈雷彗星(从公元前 1057年就开始有记录) • 早在中国的殷商时代(约公元前1400~1100年),中 国就有了先进的铸造技术,近现代出土的司母戊鼎( 商后期铸品,也称后母戊大方鼎)、越王勾践剑(公 元前400年的春秋时期所铸)等都是绝世珍品
公元前168年的马王堆西汉墓出土 的素纱禅衣
• 春秋战国是难得的百家争鸣时期,百家中重要的有法家 、名家和墨家,和对后世影响很大的道家和儒家
• 战国时期以“兼爱非攻”为主要思想的墨家,其创始人 墨子(墨翟,生卒年代约为公元前468~376年),在认 识论、逻辑学、宇宙论、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 学科方面都有贡献
3.如果小球运动至平面的一端的C点落下,一 方面物体要保持匀速运动继续前进,另一方面 它又要在垂直方向下落,于是物体呈现出抛体 运动状态,图中即小球将沿半抛物线CD落至D 点。 伽利略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牛顿的进一步综合 奠定了基础。
自然科学概论 第二章课件
![自然科学概论 第二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165eed19e8b8f67c1cb992.png)
3、关于氦丰度 氦在地球上很少,但观测表 明,宇宙中普遍存在着氦,其丰 度约为30%。根据大爆炸理论的 预言,宇宙在大爆炸最初一刻钟 形成的氦正是这一丰度。
4、天体的年龄
大爆炸宇宙学说认为,所有的恒星 都是在宇宙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 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小于自温度 下降至今的一段时间,即应小于 200亿年。现在各种天体年龄的测 定证明了这一点。
B:主序星阶段: 恒星在主序星阶段是通过中心部分 的氢核聚变为氦核反应产生能量, 能量通过辐射的方式由里向外传播, 形成辐射压以抵抗恒星的自引力, 恒星停止了收缩,处于相对稳定状 态。主序星是恒星的“黄金时代”, 恒星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停留在主 序星阶段。
C:红巨星阶段:
当恒星氢核聚变反应停顿的区域 所具有的质量达到恒星总质量的 10%~15%时,由里向外的辐射压和 气体压顶不住由外向里的自引力,恒 星中心又开始收缩。恒星表面温度降 低,变得发红光。
3、天体演化阶段
当宇宙演化到大约1万年,温度降 为几千度至1万度时,辐射退居将 要地位,宇宙进入以实物为主的演 化阶段。这个阶段的演化时间最长, 宇宙演化所经历的时间约200亿年 都属于这个阶段。
4、未来阶段 • 宇宙要一直膨胀下去,随着星系和恒星内部 核燃料的耗尽而走向衰亡,宇宙将成为一个 黑暗的世界。叫宇宙的开模型理论。 • 当宇宙膨胀到某一最大体积后,又开始收缩, 温度、密度又随之回升得越来越高,最终又 回复到原来的“原初火球”状态。然后在一 定条件下,“原初火球”再一次大爆炸,又 一次膨胀,再回到“原初火球”,如此循环。 叫宇宙的闭模型理论,又称为振荡式或脉冲 式宇宙理论。
0.012
3.4
1
注:1光年=9.48*1012 Km
银河系:是由1000多亿颗恒星和
自然科学概论教案
![自然科学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90c95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b.png)
自然科学概论教案第一章: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1.1 科学和科学方法科学的概念与特征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1.2 自然科学的分类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天文学1.3 科学革命与科学发展科学革命的历程现代科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第二章:物理学的基本原理2.1 物理学概述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物理学的发展历程2.2 经典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与能量2.3 电磁学库仑定律电场和磁场麦克斯韦方程组2.4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第三章:化学的基本原理3.1 化学概述化学的概念和特征化学的发展历程3.2 原子和分子原子的结构分子的概念和性质3.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平衡3.4 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第四章:生物学的基本概念4.1 生物学概述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生物学的发展历程4.2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理论4.3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细胞学说生物体的结构层次4.4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生物分类系统生物的命名原则第五章: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5.1 地球科学概述地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5.2 地球的结构和地质作用地球的结构地质作用和地质变迁5.3 地形和地貌地形的分类和形成地貌的特征和形成机制5.4 地球资源与环境地球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第六章:天文学的基本概念6.1 天文学概述天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天文学的发展历程6.2 宇宙和星系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星系的结构和分类6.3 恒星和行星恒星的特性行星的特性6.4 天文观测和技术天文观测方法天文望远镜和探测技术第七章:生态学的基本概念7.1 生态学概述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生态学的发展历程7.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7.3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7.4 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生态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八章:地理学的基本概念8.1 地理学概述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理学的发展历程8.2 地球上的空间分布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8.3 地形和气候地形的影响因素和分类气候的成因和分类8.4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第九章: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9.1 生物化学概述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9.2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结构和功能9.3 生物体内的代谢能量代谢与生物合成物质代谢与营养9.4 生物化学技术色谱技术光谱技术与质谱技术第十章: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10.1 环境科学的概述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10.2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10.3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手段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方法10.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十一章:人类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1.1 科学探险与发现探险的意义与方法历史上的重要科学发现11.2 科学实验与探索实验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实验方法和技巧的进步11.3 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思维的特点与方法创新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12.1 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进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科技对社会进步的影响12.2 科学与社会的互动科学研究的伦理与责任科学政策与社会决策12.3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工业革命与现代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十三章: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13.1 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素养的内涵与培养自然科学教育的目标与方法13.2 科学普及与公众理解科学普及的意义与途径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策略13.3 科学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科学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四章:自然科学研究的伦理与法规14.1 科学研究伦理科研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科研伦理规范与实践14.2 科学数据与知识产权科学数据的管理与使用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14.3 科学研究的法律法规科学研究法的内涵与作用科学研究中的法律责任第十五章:面向未来的自然科学15.1 科学发展的趋势与挑战科学发展的全球视角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5.2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15.3 自然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培养未来科学家和教育者的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自然科学概论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以及人类对自然科学的探索、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普及、研究的伦理与法规,以及面向未来的自然科学等方面。
地球科学概论第二章地球的外部圈层ppt课件
![地球科学概论第二章地球的外部圈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0cd3440029bd64793e2cc1.png)
〔3〕、不等组分:粉尘、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留意:主要是现阶段的大气组成,而且是低层大 气的组分〔70km以下〕。
高层大气以氮、氧、氢等的原子、离子为主。
二、大气圈的构造 大气圈的下界通常是指地表 ,但在地面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及 某些岩石中也含有少量空气,它 们是大气圈的地下部分,其深度
四、大气的运动
大气运动的产生及方式取决于气压 的作用。
一个地方的气压随高度添加而降低 ,影响气压随高度变化的缘由主要 是该地上空大气柱的高度和密度。
在程度方向上,由于气温差别也会引起 该方向上的大气密度的变化,并产生气 压的程度变化。由于大气在垂直或程度 方向上存在气压差,从而产生了气压梯 度力,
三、大气的热情况 大气的热量分布情况是产生各种 大气景象和过程的根本缘由。炽热 的太阳以电磁波的方式源源不断地 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 较短的可见光部分,所以人们把太
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外表最主要的
图2-2 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
图2-3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地面吸收了近一半(约为47%)的太阳辐射 能量,地面温度增高,同时地面也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外辐热量。地面辐 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属于长波辐射。地面辐射极易被对流 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据观测,近地面的大气可以吸收地面辐 射的75%~95%。可见低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水质点作圆周运动时,当运动到最高点就 构成波峰, 运动到最低点就构成波谷,
而波高就相当于水质点运动圆周的直径 。
水质点的运动圆周随水深添加变得越来越 小,当水深达1/2波长时,水质点的运动 圆周直径仅为0.04波高,普通把此深度以 为是波浪作用的下限。地震、火山喷发
自然科学概论教学PPT课件
![自然科学概论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929b6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8.png)
能量守恒定律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物质中蕴含着能量,能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如核能转化为质量。
03
02
01
物质与能量
生物化学物理地质材料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生物化学物理地质材料科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生物技术、制药、环保、能源等领域。
近代自然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通过科学实验和数学推理等方法,逐渐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规律和原理。
现代自然科学
现代自然科学在20世纪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发现。
02
CHAPTER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固、液、气三态及其转化,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和原子。
环境治理
利用生态工程和环境修复技术,人类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问题,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农业科技
通过转基因技术、智能农业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
自然科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1
生物医学工程概述
介绍生物医学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
02
生物医学工程应用
列举生物医学工程在医疗、康复、医疗器械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如人工器官、假肢、医疗机器人等。
生物医学工程
环境治理技术
介绍各种环境治理技术,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治理等,以及其原理和应用。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化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演化的科学,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
近代自然科学概论
![近代自然科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fdda5274b35eefdc8d3330b.png)
第一章、近代自然科学早期发展重大事件(16世纪中期——18世纪中期)简述:早期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以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兴起为起点,终点是牛顿和林奈在自然观上相继向神创论的回归。
主要科学标志是机械自然观的建立。
一、在天文学方面,日心体系的确立与天体力学的奠基代表了早期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1.哥白尼创立日心说——第一次科学革命。
历史背景: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
在西方,通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喜帕恰斯、托勒密等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最具理论色彩,又是提出理论模型最多的一门学科。
同时,天文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田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观测时间也靠天,这就必然会有力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然而,天文学在当时又是一门十分敏感的学科。
在天文学领域,两种宇宙观,新旧思想的斗争十分激烈。
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还别有用心地为托勒密的地心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硬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证明了上帝的智慧,上帝把人派到地上来统治万物,就一定让人类的住所--地球处于宇宙中心。
这种荒唐说法被当作权威加以崇信之后,托勒密的学说就成为不可怀疑的结果而严重阻碍着天文科学的进步。
日心说创立过程:地心说基础上产生的儒略历在325年被确定为基督教的历法后,它的微小误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同观测资料大相径庭。
托勒密体系的错误日益暴露,人们急需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当时,文艺复兴正蓬勃开展,它不仅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适应时代要求,他从1506年开始,在弗洛恩堡一所教堂的阁楼上对天象仔细观察了30年,从而创立了一种天文学的新理论--日心说。
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
历史意义和对人类的影响: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是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4 年,英国发明家史蒂芬森在继承前人成果的 基础上,设计成功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机车。1825年,史 蒂芬森造出了“旅行号”机车。这台机车在由他负责设 计的一条刚建成的铁路上运营,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公共 交通铁路。
随后,英国出现了铁路建设热潮,到19 世纪40年 代,基本建成主要的铁路干线。19世纪末,世界铁路里 程已经发展到6.5×105km,到20世纪20年代又将近翻一 番,达到1.27×106km。工业发达国家基本上形成了铁 路网。
① 宗教改革崇尚科学技术
17世纪中叶,继荷兰之后,英国资产阶级比较彻底 地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最后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长 期执政的自由党人中不少是清教徒,他们受培根思想的 影响,对圣经作了新的解释;认为通过观察、研究万物 的性质可以增进人们对上帝的忠心。这种思想不仅与科 学研究不矛盾,而且有利于研究对人类有用的技艺。
1769年理发师阿克赖特(R.Arkwright,1732-1792 )发明 了水力纺纱机,1771 年建造了第一个水力纺纱机的纱厂。该 厂有数千纱锭,300 多工人。
1785年,水力推动的织机问世,使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 1791年第一个用这种设备的织布厂建立起来,随后便得到广泛 普及。水力机体积大,又必须在特定地区使用,需要建厂房集 中大量生产。这就促使了工厂制度的诞生。水力受自然条件的 限制,难以常年均衡地供应动力,并且限制了工厂的选址。
的机械化,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继而扩展
到其他轻工业、重工业等各工业行业。从此,英国 英
率先变成工业国,获得了世界性的工业优势。
国 工
业
革
命
时
期
1.第一次产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的经济、社会原因
宗教改革崇尚科学技术 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发展 圈地运动提供工人,农业发展提供粮食、原料 海上霸权能够肆意掠夺殖民地
纺织行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一系列相关先行行业的机械 发明和改进。大量机械的发展、使用,使动力问题又成为函待 解决的社会需要。
棉纺厂
3. 钢铁产业
钢铁和纺织产业的发展几乎 是同时的,但在技术上却表现出 不同的特点。纺织工业的变革是 因机械发明而产生的,而冶金工 业的变革则是因化学发明而推动 的。
1709 年,达比发明了先将煤烧 成焦炭再用焦炭来炼铁的方法,避免 了硫化物进入生铁中。后来,他的儿 子改进了制造焦炭的方法,使这种生 铁冶炼方法被英国冶金界普遍采用。
2. 产业革命的源头——纺织技术
英国的产业革命源于纺织技术的革命。英国的棉纺织 业是17世纪从荷兰引进的,最初它是一个新兴的幼稚的 行业,在国内市场上受到处于垄断地位的传统毛纺织业 的排挤,在国际市场上则受到印度有悠久历史的质优价 廉的产品的激烈竞争。英国的棉纺织业急需进行技术革 新。
珍妮纺车
1765 年曾当过木工的织布工人 哈格里沃斯(1720-1778 )发 明了竖锭纺车,以他女儿珍妮 的名字命名为“珍妮纺车”, 并于1770 年登记了专利。珍妮 机带动的纱锭日益增多,使人 力作为动力越来越困难,水力 纺纱机应运而生。
④ 海上霸权能够肆意掠夺殖民地
英国凭借其强大的海军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 ,掌握了海上霸权,从而能够肆意掠夺殖民地。17571815年间,英国仅从印度掠夺得到的财富就高达10亿英 镑。同时英国的海上贸易业迅速发展,18世纪中叶,其 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6倍,也为它带来了极大的利润。 英国殖民者还通过贩卖黑人奴隶的罪恶交易,获得了巨 额肮脏的金钱。
4.蒸气机技术革命
蒸气机是利用水蒸气作工作介质,把热能转变为机械 能的热机。以下列出蒸气机的发展历程。
塞维利 纽可门 瓦特
“矿工之友” “大气蒸气机” “万能动力机”
瓦第特一在台改进蒸蒸气气机机 奠定工业发展基础 标准化普及工业领域
瓦特蒸汽机
随着蒸汽机的不断改进,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不仅应用于 纺织业、采矿业,而且扩大到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化学等一 系列工业部门,使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起来 ,这又推动了蒸汽时代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引起生产的增长, 市场的拓展,以及对外扩张的需要,都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新的 要求。把蒸汽机运用到交通事业,轮船和蒸汽机车得以相继发明 ,使交通运输技术发生了一次革命性变革。
的过程。1740 年,林肯郡唐卡斯特的钟表匠亨茨曼因为买不到好 钢做钟表发条,便开始自己研究制造钢的方法。到1750 年,他获 得了成功。钢铁工业的主要发明已经完成,但进一步的小改进还 在继续。例如鼓风机改造,斯米顿1761年在卡伦工厂使用了水力 驱动的鼓风机,使得一个原来每星期生产10吨生铁的高炉,现在 能生产40吨以上。
② 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发展
英国采掘业、交通运输业和军事的方针,提出了许 多技术问题。正是经济的方针引起了技术上的兴趣,推 动了科学的发展,又造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使人们注意 科学和技术。科学社团因此应运而生。1662年,英国皇 家学会成立。它遵循培根的思想,提出学会的宗旨和任 务是增进关于事物的知识和一切有用的技艺。
自然科学概论
第一编 近代科学技术
---第二章 产业技术革命
1.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 2.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
第一节 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
一、英国技术革命和
、不同的产业之间也往往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
。18 世纪60 年代在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同时出
现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它开始于纺织业
当人们普遍采用煤做燃料生产生 铁以后,生铁产量也就大幅度地提高 了。在生铁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 了把生铁精炼成熟铁的新方法。1784 年,科特取得了“搅式炼铁法”的专 利。
从此,精炼铁的生产与生铁的生产齐头并进于 是又反过来刺激了生铁的生产。
在炼铁工业不断改进、发展的同时,炼钢工业也在经历着同样
③ 圈地运动提供工人,农业发展提供粮食、原料
从16世纪开始的长达3个世纪的圈地运动,使封建的 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消灭了英国 的自耕农,并迫使世代居住在公地上的雇农、从事家庭 手工艺的工匠纷纷流向城市,造就了大批无产者。欧洲 的战争使工匠们纷纷逃向英国。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良、 农机具的改进,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所需粮食和一部分原 材料。农业资本主义化还扩大了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