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教育含义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六大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六大学习理论.

桑代克
(操 联作 结性 -条 试件 误作 说用 )说
联结-试误说的主要内容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联结指的是某情境(situation)仅能唤起某些反应(response),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 的倾向。 (2)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 (3)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正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惩罚与消退 3、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 程序教学是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它把一门课程学习的 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再把每个单元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在学完每一步骤的课程后, 就会马上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即能得到及时强化,然后按顺序进入下一步的学习,直 到学完一个个单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自定学习步 调,自主进行反应,逐步达到总目标。
完 (2)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型 代表人物:托尔曼(E.C.Tolman) - A.认知-目的说的基本内容 顿 a)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待的获得 悟 b)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 说 (3)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

格式塔学习理论强调整体观和知识经验的组织作用,关切知觉和认知的过程。这对S-R联结说而

界内部的反思至认知主义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的直接原因。3、四大取向:激进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取向、信息加工建构主义。4、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学习观。(知识观

与学习观的内涵)
社 会 学 习 理 论



义 学
罗斯杰



1、①个人—环境—行为的交互作用(机制)模式是学习的基础。②学习是观察(认知)即以心 理表象或符号表示形式学习并存储在大脑中,而非强化的结果。③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④观 察学习的类型:学习分为学习与表现、参与性学习与代替性学习。⑤学习动机氛围直接强化、 代替强化和自我强化。2、观察学习过程模式:观察学习包括观察与模仿两个过程,而个体在学 习中自身信念、自我知觉和期望(上观因素)对社会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又称社会认知理论。3 、榜样的现实特点:真实的示范、符号性示范、内隐的示范、创造性示范。4、示范过程包括三 个阶段: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确认核实的榜样;建立行为的价值功能,增强学生对教育内容的 注意与预测行为能否成功,引导学习者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将观察到的行为变成视觉意象的 符号,以进一步在内心示范与迁移。

第4讲 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第4讲 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第四讲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含“第二编”)1.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谁的研究。

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巴甫洛夫的研究。

巴甫洛夫是俄国生理学家,他研究消化系统,成就卓著,于1904年获得诺贝尔奖。

巴甫洛夫在研究中注意到一种现象,即实验用的狗每到进食时,只要听见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会分泌大量唾液。

巴甫洛夫猜想这是脚步声与食物在狗的头脑里形成了某种联系的缘故,遂以细致缜密的实验来检验这个猜想,最后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学说。

条件反射学说主要属于生理学,但是心理学家却看出它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可以成为一种学习理论,遂把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称为“条件作用”,而把形成的“条件反射”改称为“条件反应”。

由于心理学家后来也发现了另一种条件作用,因此就按科学中的通例,对源于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冠以“经典”一词以示区别。

2.US、UR、CS、CR的意思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S 表示“无条件刺激”;UR 表示“无条件反应”。

CS 表示“条件刺激”;CR 表示“条件反应”。

3.形成经典条件反应的关键步骤形成经典条件反应的关键是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

为了保持一项条件反应,需要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

为了消退一项条件反应,只需不再伴随以无条件刺激。

例如,图中标的A点表示经典条件反射充分形成4.两种信号系统巴甫洛夫把一切非语言的条件刺激称为第一信号。

指出人和其他动物都有处理第一信号的系统。

巴甫洛夫把语言命名为第二信号。

只有人拥有第二信号系统。

5.系统脱敏法的主要用途系统脱敏法和暴露法,都是用来矫治学生不良条件性情绪反应(如焦虑和恐惧)的专门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技术。

系统脱敏这个术语里的“系统(的)”一词指一种逐步渐进的学习程序。

6.华生的小阿尔伯特案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等做的“小阿尔伯特案例”,说明条件性情绪反应的问题。

实验表明,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用在情绪行为学习方面是效果最明显的。

换言之,老师掌握了这个学习理论后,要让学生学到好的情绪反应行为很容易,要让学生学到糟的情绪反应行为同样是立竿见影的。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4、强化程序:
固定间隔程序(扇贝效应,临时抱佛脚):维持效果弱
变化间隔程序:维持效果好
固定比率程序:维持效果弱
变化比率程序:维持效果最好
5、行为塑造:小步前进,连续接近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个人、环境、行为的交互作用
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观察学习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作复现)、动机
动机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学习理论
联结理论
一切学习都是条件作用,是刺激与反应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经典条件作用说(强调刺激)
过程:
1、习得与消退
2、自然恢复
3、泛化(也对相似刺激反应)与分化(只对条件刺激反应)
巴甫洛夫两个信号系统理论:
第一信号系统(物理信号刺激)
第二信号系统(语言信号刺激)
操作条件作用说(强调反应及后果)
桑代克:试误说(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斯金纳:
应答性行为:已知刺激引起的无条件反应
操作性行为:机体内部自发的行为
维和消退:
1、强化:正强化、负强化/一级强化(基本生理需要,原始强化)、二级强化(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物反复结合后获得获得强化效力,包括社会强化、实物和活动)
2、惩罚:正惩罚、负惩罚
3、普雷马克原理(祖母法则):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条件:客观(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主观(能学、愿学、真学)
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认知同化理论:同化策略(上位学习、下位学习(派生和相关类属)、组合关系)
先行组织者策略:先于学习本身呈现一种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和综合水平的引导性材料,分为陈述性和比较性
学习方式:接受学习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完整版)论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教育含义

(完整版)论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教育含义

论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教育含义小教理科一班黄诗忆130111535在学习了巴甫洛的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后,我觉得收获颇丰。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今后必将走上教师这一职业岗位,这一理论让我对以后的教育方式有了一定的思考,不得不承认经典条件作用在对儿童身心发展中、在对他们教育辅导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耐心指导、当心教学为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即对教师而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教师所要教授的知识或技能或形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行为,这时就需要教师的耐心。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学习的接受与掌握程度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孩子或许只需说一遍便能立刻掌握,而有些孩子则需要反复指导,这里其实就表明他所接收的联结次数还不够,需要再进行不断地反复联结以致达到需要的条件反应。

而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教师应学会耐心的等待,而不是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或是有直接放弃的念头,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只要教师耐心等待,一定会等到水到渠成时。

而有时教师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孩子好的学不会,坏的一学便知。

这样的情况教师是不能预测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当心这样情况的发生。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并不是学好需要的联结一定比学坏所需的联结次数多,所以教师不应该以此为学生变坏的理由,并产生“学坏容易,学好难”这样的观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之处就是应尽量避免学生对于不好事物的接触,给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里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学校的,也应该是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总之,尽量减少学坏所需的联结,只要联结少了,孩子学坏的几率也一定是大大降低了。

二、不吝啬于表扬、赞赏当学生形成了经典条件反应后,就比如说某个孩子初步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要让他保持这一行为习惯最好的催化剂就是表扬与称赞,若他每做一次这个行为教师便对他进行表扬,那么他这一行为出现的频率便会增多,并且趋于稳定。

就像我在见习的两周里,我便用过这个方法。

有一天,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有一个小男孩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跑过来便帮我把作业本翻到规定页数,以便我批改,而我随即就对他进行了口头表扬。

201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

【11博仁】201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作者:king01a2011-01-19 17:13 星期三晴博仁2011年心理学考研辅导班押题再次全国遥遥领先,以下是博仁教育为考生提供的参考答案。

在这里也希望同学们取得理想的成绩,休息调整以后,准备复试。

辨析题:1. 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是德育的主要和直接的途径,德育要寓于教学过程中。

(2)德育途径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

直接的道德教学即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到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间接的道德教育即在学科教学、学校与课堂管理、辅导性服务工作中以及学校集体生活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正是对这种观点很好表述。

(3)所以,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

2. 学不可以已,取之于蓝胜之于蓝,表明荀况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强调不惟师说。

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强调学无止境和学生可以超过教师。

但这并非表明荀子强调不惟师,而事实上,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

一是从强调教师的作用出发强调尊师,教师关系到国之兴衰,法之存亡。

二是从维护学术思想统一性的角度强调尊师,提出“师云亦云”。

所以,题中的说法是错误的,荀况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而非不惟师。

3 .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过程与操作条件的反射的建立过程是无根本差异的。

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建立过程存在差异。

(2)经典条件作用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它的形成过程是:建立前,无条件刺激引起无条件反应,中性刺激引起注意;建立中,经过多次重复,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互作用引起无条件反应;建立后,中性刺激成为条件刺激,引起条件反应。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2020集美教师招聘备考: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2020集美教师招聘备考: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2020集美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学习理论是考试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难点,学习理论按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在四大类学习理论当中,行为主义是最早的一类学习理论,同时也是考试频率最高的一类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S--R),即形成行为习惯或条件反射的过程,行为的塑造依靠强化即可完成,得不到强化或受到惩罚的行为则会消退。

它强调改变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塑造个体的行为。

简单的讲,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不需要头脑中意识的参与。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当中主要有四位代表人物的理论,分别是①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②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③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④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从教师招聘的考情来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这部分基本上所有题型都出现过。

在主要考客观题的地区,出题方式是单选,多选,判断都出现过。

在主客观题都考的地区,除了单多判,简答,论述,案例分析题也出现过。

所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灵活掌握运用知识,不单是简单机械记忆。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是俄罗斯著名的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0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考点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

是先有刺激后有反应,表述成S—R,是一种被动学习。

考点2:巴甫洛夫认为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考点3: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行为主义理论之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之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之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行为主义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第一次革命,也称第一势力。

它反对内省,主要研究刺激和反应的联接来探寻心理发展。

所以在我们教育心理学中地位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重中之重。

这些学习理论相对难度大,所以要逐一的细化和理解。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行为主义理论之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我们来看看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他把狗用一副套具固定住,唾液是用联结在狗颚外侧的管道收集的,也可以记录分泌的滴数的装置。

如前所述,当狗嘴里有食物时,会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

这种反应是本能固有的,巴甫洛夫把这种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把反射性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反射。

为了使狗对某一种刺激(如铃声)形成条件作用,把这种原来只会引起探索性反射的中性刺激(即铃声)与无条件刺激(即肉)配对。

经过一系列配对尝试后,单是发出铃声,不提供肉,也能引起狗产生唾液分泌。

在这种情况下,铃声就成了条件刺激,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

由此可见,条件反射仅仅是由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的结果。

条件刺激又分为两类。

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主要是指物理刺激,比如声光电力热。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是以语言系统为中介的反射。

这也是高频考点和易混点。

比如:小狗听见主人喊它名字跑过来是第几信号系统。

这个是第一信号系统,名字对狗没有实在意义,它也辨别不出来名字的意义,只是对狗有个物理刺激。

那么什么是第二信号系统呢?比如人们开车看见信号灯停车,这个是典型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同学会说这是通过眼睛看见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那么请问如果是挂一个红盆你能停车吗?这说明你在头脑中理解这个符号的意思。

所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典型的第二信号系统还有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画饼充饥等等。

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

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
华生(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 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
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婴幼儿的心理教养》。
(一)观 点 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S-R)之间联结的过程。
阿尔伯特实验
条件作用过程
(一)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1、习得律(acquisition):认为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引起的,是后天习得的。 2、消退律(extinction):如果条件刺激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
射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3、泛化(generalization)律或分化律: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其他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
两种学习形式
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用以塑造有机体的应答行为(S—R的联结过程) 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用以塑造有机体的操作行为(R—S的联结过程) 这补充和丰富了原来行为主义的公式。
强化学说
认为行为变化在于强化作用,强化就是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凡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 叫强化物;强化可分为:
① 积极和消极强化 ② 一级(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二级(社会接纳、信物和活动)强化 ③ 连续式(即时)强化与间隔式(延缓)强化(单间式与比率式)等;
取消愉快的结果
Removal of pleasant consequences
强化与惩罚的种类
行为被增强
行为被减弱
呈现刺激 消除刺激
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如给以高分)
惩罚Ⅰ(呈现厌恶刺激,如给予批评)
负强化(消除厌恶刺激,如免除杂务)
惩罚Ⅱ(消除愉快刺激,如禁看电视)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4-5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4-5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4-5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4-5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四一、名词解释(共7道试题,共30分。

)题目1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它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i-`X。

题目2测量测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题目3标准分数标准分数是以平均值为起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

标准分数是相对于原尺分数而言。

采用标准分数就是为了克服原尺分数的局限。

题目4标准差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

SD或S是标准差的缩写。

σ是标准差的标记。

题目5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题目6行为指示子“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算“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

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题目7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若不充分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二、简答题(共5道试题,共30分。

)题目8简述个体差异的含义及正态曲线下的1S~3S的面积答: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质的差异,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或程度的差异这意味着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

一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质的差异。

在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里包括了34.13%人口或从正态分布的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差包括了34.13%人口。

在正态分布的左右3S范围里有99.86%的人口。

题目9简要分析造成偏态分布的影响因素。

答:抽样造成偏离正态分布。

(1)两个平均值和全距有明显差异分布合并为一个时,容易造成峰度偏斜,成一偏态分布;(2)两个平均值相差很远,但是全距差不多分布合并起来后会出现双峰分布;(3)象一座宝塔或方尖碑那样的尖峭分布也是偏离正态的,这是因为抽取太相似的个体而造成的。

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

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

《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读书笔记2011-01-17 15:15一.作者简介1.加涅主要著作:《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教学设计原理》,《知识的获得》(1962),《学习对个体发展的贡献》(1970),《教学方法的学习基础》(1976),《记忆结构与学习结构》(1978),《学习结果及其作用》(1984)《教学的学习基础》(1988)。

二.《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和《教学设计原理》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1.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传统的个别教学制度已经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

新的教育制度需要新的教育理论。

2.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之前的心理学被称之为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

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著作有《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又著有《心理学教科书》。

他根据“统觉”的思想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段教学法,后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和应用”五段教学法。

对全世界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3.科学心理学诞生到20世纪60年代前,心理学的研究特别注重采用自然科学的实证的方法,所研究的对象集中在机械的无意义材料的学习和记忆,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应,动物的学习和人的心理测量等领域。

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

4.20世纪60年代,出现认知心理学革命,其代表人员是奥苏贝尔,标志是《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1963)的出版。

奥苏贝尔的观点认为:学生的课堂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言语材料的意义学习。

其学习规律不同于机械联想和条件反射,必须用新的学习理论来解释。

5.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分为两派:①一派以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维特罗克等为代表,强调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结构在新的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

这派认知心理学家被称为建构主义者或结构主义者。

②一派侧重分析信息从外部输入人的大脑,到学习者产生外显的反应,其间所经历的加工阶段以及各加工阶段的规律,这派心理学家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家。

学习理论文档

学习理论文档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过程、学习原则和学习方式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探讨人类如何通过吸收信息、加工知识和习得技能来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在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学习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指导教学设计和学习改进。

1.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由俄罗斯心理学家帕夫洛夫提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建立条件反射形成的行为变化。

根据这个理论,通过联想形成的条件反射会建立起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例如,当我们闻到食物的香味时,会感到饥饿,这种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了条件反射。

2. 效应贬低理论效应贬低理论主张,人们对于频繁遇到的刺激会逐渐产生厌倦和不感兴趣的情绪反应。

因此,学习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相同的刺激中,而应提供新颖和多样化的刺激,以增强学习的效果。

这一理论对于教学设计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长时间的讲授或培训过程中。

3.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他认为人类学习不仅受到内部认知过程的影响,还受到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种理论认为,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尤其是观察行为的结果。

他强调了模仿和观察的重要性,这对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尤其重要。

4.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他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会根据其行为的后果来决定是否继续采取相同的行为方式。

如果行为得到了奖励,个体就更可能重复这种行为。

相反,如果行为受到惩罚,个体就更可能避免采取这种行为。

5. 构造主义学习理论构造主义学习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新信息的建构和解释来理解世界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来构建新的意义和理解。

因此,构造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和个体化的。

6. 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提出,他认为学习是通过参与具体情境中的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三章 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三章   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本章重点在理解。

有意义的学习是重点)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内涵(一)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填空题】(二)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特点:1. 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只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4.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二、学习的分类【填空题】多种学习分类学说:1. 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2. 按学习的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填空、选择分辨属于哪种】3. 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4. 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 按学习的内容,我国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填空题】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形成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华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华与分化。

(分辨四种)。

习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叫做条件反射的习得过程。

教育心理学各人物的学习理论总结

教育心理学各人物的学习理论总结

行为主义一、经典性条件作用说(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定义: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CS)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UCS)。

由于条件刺激(CS)引发的反应,就称为条件反应五条规律:习得律,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高级条件作用律(二)华生的行为主义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除了出生时具有的几种反射和情绪反应以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即S-R 联结)而形成。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说(一)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联结,学习即试误。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3.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得出: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它与反射学习过程S-R过程不同,操作学习是(S)-R-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塑造:连锁塑造和逆向连锁塑造消退维持分化泛化正强化惩罚:呈现厌恶刺激降低反应率和消除愉快刺激降低反应率负强化: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率三、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1.注意过程影响注意的因素有:(1)榜样行为的特性(2)榜样的特征(3)观察者的特点2.保持过程保持过程有赖于表象系统.语言系统,有时还有动作演练。

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巴甫洛夫提出了学习上的五大定律(结合 实例):
• 1.习得律 • 2.消退律 • 3.泛化律 • 4.分化律 • 5.高级条件作用 • 以语言作为第二信号系统而引起的条件反

•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二、华生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 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 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食物+铃声——狗流口水 食物+铃声——狗流口水 食物+铃声——狗流口水
……
铃声(条件刺激物)——狗流口水
形成了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的形成说明动物学会了对信号刺激 作出条件反应。
• 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中性刺激物与无条件刺 激物的配对而引起条件反射的过程。
——经典性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巴甫洛夫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巴甫洛夫,俄国生理 学家,1904年获诺 贝尔生理学奖。
•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 反射;
• 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 家;但对心理学贡献 很大。
Ivan P.Pavlov(1849-1936 )
实验的基本装置
食物(无条件刺激物)——狗流口水 铃声(中性刺激物)——狗无反应
•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 学会主席。
John B.Watson (1878-1958)
•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 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 可担保,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 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 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 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甚至 乞丐或窃贼,无论他的才能、爱好、能力倾 向或种族是什么。”

结合实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经典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结合实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经典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结合实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经典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结合实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经典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非常的重要,下面我们具体来介绍下经典性条件作用。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一)巴甫洛夫的学说诺贝尔金奖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条件作用的人。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

他认为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联结的实现过程,是通过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时空上结合产生了替代作用,使中性刺激与原来只能由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建立了联系,这就是经典性条件作用。

1. 实验将狗置于隔音实验室内,实验开始后,先给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后半分钟给狗食物,观测狗的唾液分泌反应,铃声和食物反复多次这样有联系地呈现之后,若仅有铃声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狗也会分泌唾液。

结论是,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只要在时间上结合都可以成为条件刺激形成条件作用。

再和其他新刺激相结合可以形成多级条件作用。

2.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1) 获得与消退。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中性刺激要先于无条件刺激或两者同时出现,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强化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没有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消失,即消退。

(2) 泛化与分化。

泛化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的初期,另外一些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应;分化是指经过选择性强化或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

(3) 二级(高级)条件作用。

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如果将条件刺激用作无条件刺激,使它与另一个中性刺激伴随出现,就能建立一种的新的条件反射,即二级条件作用或高级条件作用。

(4)两个信号系统。

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近些年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多种认知过程(如思维、直觉、期望、自我陈述)融入行为主义的框架中,认为学生存在一些有缺陷的认知过程,这些有缺陷的认知过程引导或控制他们的行为,如果改变了这些认知,行为也将随之改变。这种方法被称为“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常见的实施方法有以下几种: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10
2009-12-01 14:57:20| 分类: 教学相长 |字号 订阅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与英国的联想主义一脉相承,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学习的决定作用,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有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其基本观点是:
在这个实验开始时,只有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这时把食物叫做无条件刺激,由食物诱发的唾液分泌反应被称为无条件反应。而铃声不能诱发狗分泌唾液,所以铃声被称为中性激。
在实验过程中,当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之后,单独呈现铃声而不呈现食物时,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能诱发原来仅受食物制约的唾液分泌反应,因而变成了条件刺激,而把单独呈现这一条件刺激便能引起的唾液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
2.泛化与辨别
泛化是指经条件作用的实验程序形成条件反应后,对相似的刺激(如类似铃声的其他声音)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而辨别是与泛化相反的一种现象,指个体形成条件作用后,只对条件作用中强化过的条件刺激反应,对其他类似单位受过强化的刺激不做反应。
3.消退与自然恢复
消退是指刺激反复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直至最终消失。不过这种消退现象只是暂时的,休息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应可以以微弱的形式自动恢复,这种现象就是自然恢复。当然,如果不再进行强化,条件反应会变弱直至最终消失。

教育心理学 ㊣ 重点要领!

教育心理学 ㊣ 重点要领!

教育心理学㊣重点摘要!第五章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p173~180)1.巴夫洛夫(Ivan P. Pavlov)是俄国的生理学家,发现狗的消化腺分泌量的变化,与外在刺激的性质、出现的时间有密切关系。

之后他作了著名的以铃声、灯光作为外在刺激,引发狗的唾液分泌的实验。

其理论为「经典(古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

实验设计:(1)无条件(非制约)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或UCS):本来就可引起个体某固定反应的刺激,如引起唾液分泌的食物。

(2)无条件(非制约)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 UR或UCR):由非制约刺激原本即可引起的固定反应,如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

(3)条件(制约)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原本为中性刺激,如与食物相伴或稍前出现的铃声。

(4)条件(制约)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 CR):条件作用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亦即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

2.华生(John B. Watson),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主张教育万能,其对于行为主义学习里论,有以下四点要义:(1)心理学之成为一门科学,要采用科学方法,研究个体表现于外的行为。

(2)经点条件作用研究所得行为原则,不但可以了解动物行为,也可以解释人的行为。

(3)人类一切行为,其构成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是多种反应的组合。

而反应中,除少数是基本的反射之外,全都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与其环境中各种刺激之间的关系,经由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过程所形成的。

(4)只要能了解环境刺激与个体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激,经由条件作用,建立起所要建立的反应,组合成预期的复杂行为,也可根据条件作用法则(消弱),消除个体已有之行为。

3.经典条件作用中的一般行为法则:(1)强化与强化物(reinforcement):强化作用指在条件作用中,影响刺激—反应连结强度,或增强条件反映出现频率的一切程序。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理论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理论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实验中,如果将肉末放在一条狗狗口中或嘴附近,肉末可自动引起狗的US),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因UR)。

如果给狗呈现NS)。

如(CS),能够引起原先只有无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也就是唾液分泌反应,这CR)。

(2)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件刺激,反映强度会逐渐降低以致消失。

此时机体条件反射被暂时抑制,若时间间隔到一定程度后行为又呈现出来,即是所谓延迟。

应又重新出现,如果此时在条件刺激后紧跟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会得到最大限度恢复反应(以对有机体具有恐惧性质的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进行的条件反应最易泛化)对非常特定的刺激反应件刺激与另一个中型刺激结合,形成新的条件作用,这种双重条件作用就是高级条件作用第一信号系统:用以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条件刺激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用以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系统(3)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通过小阿尔波特的实验,华生认为有机体的学习是指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

人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的S—R 联结形成的。

的系统性机能,把这些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条件反射链锁系统。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1)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种刺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自动形成的,不需要以观念作中介。

汰汰而强制活动都会烦恼(2)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斯金纳发明了“Skinner box”箱内装一个操纵杆,操纵杆连接着一个供应食丸的装置。

将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在这种缺乏明显的无条件食物刺激环境中,白鼠偶然踏上操纵杆,供丸装置则自动送落一粒食丸。

白鼠经过几次尝试后,就会不断按压杠杆,直至吃饱。

实验中,白鼠由偶然经验学会了按压杠杆而获取食物的反应,把强化(食物)与操作性反应练习起来,形成了操作性条件作用。

按压杆变成了获取食物的手段或者工具,因此这又叫工具性条件作用。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班杜拉(1965)的经典研究:
在一项观察学习实验的第 一阶段:
让4岁儿童单独观看一 部有攻击行为的电影;
影片有三种结尾,将孩 子分为三组,分别看结 尾不同的影片:
(1)奖励攻击组; (2)惩罚攻击组; (3)控制组。
观察学习实验结果:
惩罚组的孩子,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另外两组, 而另外两组(奖励攻击组和控制组)则没有差别。
班杜拉还认为,人类的学习大多发生于社会情境之中,只有站在社会学 习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发展。这一理论称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1、交互决定观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涉及三个主题: (1)观察学习; (2)自我调控; (3)自我效能。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下,人们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 为,就可迅速地进行学习。当通过观察获得新行为时, 学习就带有认知的性质。
(4)生理和情绪状态。正面情绪增强自我效能,负面 情绪会降低自我效能信念。
如果一个操作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 的概率就增加;
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 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一般性原则
①任何反应如果随之紧跟强化(奖励)刺激,这个反 应都有重复出现的趋向。
②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2)自我调控 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外部奖励与惩罚的依 赖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内在标准,对自己的行 为进行奖励和惩罚,亦即对行为进行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三种成分。
(2)自我调控
人们进行自我评价的标准是怎样获得的呢? 班杜拉认为,既是奖励与惩罚的产物,同时也是榜样 影响的结果。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在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石,巴甫洛夫的理论深刻影响了人们对于行为形成、学习和发展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主要涉及到学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通过条件反射的形式,动物和人类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巴甫洛夫的实验研究主要围绕着对于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展开。

他发现,当一只狗在食物被放置在它面前的同时听到钟声,经过多次重复后,狗在只听到钟声时也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

这就是所谓的条件作用。

根据巴甫洛夫的理论,经典条件作用有三个重要的要素:无条件刺激(UCS),无条件反应(UCR),以及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CS和CR)。

在上述例子中,UCS是食物,UCR是狗的唾液分泌,CS是钟声,CR是狗在只听到钟声时的唾液分泌。

巴甫洛夫的理论为心理学家们提供了解释和预测行为的框架。

通过控制各种刺激的类型、频率和顺序,人们可以引导和改变个体的行为。

这在临床心理学和教育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举例而言,在临床上,条件作用的原理可以帮助治疗恐惧症和药物成瘾等问题。

通过替代性刺激和逐渐减少UCS的强度,人们可以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依赖。

此外,巴甫洛夫的理论还为教育领域提供了借鉴。

教育者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技能。

以语言学习为例,通过将单词与声音或图片相联系,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词汇。

这种条件作用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记忆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并没有完全解释行为学习的全部过程。

其他学派的理论,如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提供了更全面和多元化的视角。

因此,在研究和实践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理论来解释和理解行为和学习的复杂性。

总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教育含义
小教理科一班黄诗忆130111535
在学习了巴甫洛的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后,我觉得收获颇丰。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今后必将走上教师这一职业岗位,这一理论让我对以后的教育方式有了一定的思考,不得不承认经典条件作用在对儿童身心发展中、在对他们教育辅导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耐心指导、当心教学
为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即对教师而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教师所要教授的知识或技能或形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行为,这时就需要教师的耐心。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学习的接受与掌握程度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孩子或许只需说一遍便能立刻掌握,而有些孩子则需要反复指导,这里其实就表明他所接收的联结次数还不够,需要再进行不断地反复联结以致达到需要的条件反应。

而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教师应学会耐心的等待,而不是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或是有直接放弃的念头,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只要教师耐心等待,一定会等到水到渠成时。

而有时教师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孩子好的学不会,坏的一学便知。

这样的情况教师是不能预测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当心这样情况的发生。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并不是学好需要的联结一定比学坏所需的联结次数多,所以教师不应该以此为学生变坏的理由,并产生“学坏容易,学好难”这样的观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之处就是应尽量避免学生对于不好事物的接触,给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里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学校的,也应该是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总之,尽量减少学坏所需的联结,只要联结少了,孩子学坏的几率也一定是大大降低了。

二、不吝啬于表扬、赞赏
当学生形成了经典条件反应后,就比如说某个孩子初步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要让他保持这一行为习惯最好的催化剂就是表扬与称赞,若他每做一次这个行为教师便对他进行表扬,那么他这一行为出现的频率便会增多,并且趋于稳定。

就像我在见习的两周里,我便用过这个方法。

有一天,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有一个小男孩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跑过来便帮我把作业本翻到规定页数,以便我批改,而我随即就对他进行了口头表扬。

而在之后的几天里,他会很主动的来为我做一些事,比如帮我分发校服、为我搬桌椅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而每次我也会给予一定的赞扬。

我想这些表扬应该就是他保持做好事这一行为的最大原因。

即做好事与表扬其实就是CS-US的联结。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则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对老师产生畏惧感。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

特别是幼儿,虽然是小小的年纪,看似什么都不懂,但是他们对教师的表扬是特别在意的,也许教师一句小小的,简短的,甚至是随口的表扬,幼儿都会深深的记在心里,有的孩子还会回到家开心的告诉父母说:“今天老师表扬我了。


而当一个学生形成一个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后,教师应该耐心的用消退法致使他彻底消除其不好的表现,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表扬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该接受学生在消退过程中产生的自发恢复,即他的故态重新出现的现象,这时教师应做的绝不是一味的责罚,应肯定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他的情况还是有所进步有所改变的,并给予一定的表扬,给孩子适当的激励鼓励,但注意这里的表扬必须要适度,不然很可能会有适得其反之效果。

三、注重辨别学习
辨别学习在教学中其实具有很大的基础性。

然而很多教师都会忽略它的重要性。

他们用自己的视角来看待一些问题,以至于他觉得有些教学内容是不需要具体说明的,学生一定能达到“自明”的效果。

然而,他们忘记了他们教授的毕竟是孩子,特别是小学生,虽然他们在进校以前也有着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然而那些往往是不够的。

教师不应该用自己的丰富经验来设想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教学盲点”。

就比如成人很容易辨别圆和球体,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两种概念他们还是含糊不清、不能完全理解的,必须用实物来向他们展示,区分它们的差别,达到学生对圆和球体的认识。

辨别学习在小学儿童的日常行为守则学习中我认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必须通过辨别学习知道什么场合做什么事讲什么话,做出恰当的反应。

这就体现了一个孩子的教养。

例如,在客人来访时,应保持礼貌安静,不能在家中上蹿下跳。

而当家中没有客人时,便可以适当的雀跃欢腾。

在比如,一些孩子做出违法犯忌的事情,大都数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我认为辨别能力不仅应该是教师教给学生的,也应该是家长教给孩子的,只有通过辨别教学过程,学生才能准确的分辨情景,从而做出合理的反应。

可见,重视辨别学习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三、正确掌握教育时机,杜绝“以暴治人”
经典条件作用程序可以造成条件性味觉厌恶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应懂得在恰当的时候选择对孩子进行教育。

如若吃饭时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那么孩子的不愉快情绪就会同吃饭联系起来,以至于今后对吃饭有一种抵触心理。

其实,这种现象在家庭中也是很普遍的,家长总是喜欢在吃晚饭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

为什么在餐桌上就不能谈论一些愉快的话题,而教育工作放在饭后不防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所以,若我以后成为一个教师,我也会向父母反应这个情况,让他们也懂得在恰当的时机教育孩子。

其实我认为对学生而言,不仅吃饭时不宜进行教育、上学前、就寝前、学生情绪激动时,与同伴一起玩或亲朋好友在场时……都不应该进行思想教育。

教育要把握最佳时机,就要学会等待,而等待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使教育更加有针对性、计划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等待也不是消极坐等,不是守株待兔。

等待是表面上的静止不动,暗地里的积极观察、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这是另一种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
并且教师应该牢记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绝对不能以暴治人,孩子的内心都是十分脆弱的,若教师用粗暴的方法应对学生,只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阴影,甚至带来极大的伤害。

应以理服人,用爱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亲切,这样学生更易产生愉快的心理。

教师对待学生的良好态度其实就是US,它往往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联结在一起,学习活动便会变
成CS,引起学生的愉快心情(CR),而这样的愉快心理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积极态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可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别伤了孩子的积极情绪是尤为关键的。

对于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的认识我一定还不够深刻,我应该反复对它进行推敲,并在之后的实习过程中付诸于实践,我想这样一定会有所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