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合集下载

论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论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论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内容摘要:宗教、艺术、哲学溯其起源都是相同门类,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互影响也相互促进。

三者都属于思想领域,即黑格尔所说“心灵”。

黑格尔认为,在绝对心灵的一切范围内,心灵都解脱了他们自身的客观局限性,而实现它自在自为的存在,进一步说明了“理念的感性显现”。

关键字:宗教艺术哲学统一正文: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即艺术,宗教,哲学都属于心灵的绝对领域。

“艺术从事于真实的事物即意识的绝对对象,所以它也属于心灵的绝对领域,因此他在内容上和专门意义的宗教以及和哲学都处在同一基础上。

”①一、艺术与宗教宗教和艺术携手数千年,早在原始社会,艺术就成为了为宗教服务的附属品,为宗教服务,而宗教也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利用艺术手段来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

艺术手段可以强化宗教氛围,使宗教富有感染力。

宗教的宣传对象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然而宗教的教义往往晦涩难懂,这使得宗教的传播受到阻碍。

艺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手段。

绘画可以将宗教故事直观的展现给人们;建筑使人们间接地感受着宗教的各种教义;雕塑使得神灵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音乐将宗教的神秘氛围宣扬的淋漓尽致。

这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只是宗教意识的一个方面”。

伟大的敦煌石窟艺术技艺精湛,美轮美奂,它就是典型的为佛教而产生的伟大艺术品。

敦煌壁画的内容多取材自佛教故事,大都描写神的形象,神的生活,神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寄托人们的良好愿望,安抚人们心灵。

然而现如今,敦煌石窟艺术已不仅仅是宣传佛教的石窟,它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谱写了光辉乐章。

13至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后来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室内高旷统一,让人有飞升的感觉,这正是应了天主教对于“天堂”的教义的最好诠释。

而现如今的“哥特”已经成为一个形容词,它已经不仅仅是建筑领域了,它广泛的被应用于建筑以外的绘画、音乐、文学、服饰、电影上,已经向成了一种独特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风格。

试论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试论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试论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摘要:在原始人类对大自然力量的混沌中,自然宗教便已悄然产生,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宗教对原始人类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悉,早在艺术诞生的早期,原始的歌舞,表演,绘画,雕刻等【摘要】“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有着广泛深渊的影响。

”笔者的书中如此提到。

其实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历史几乎跟我们的人类文化历史一样的源远流长。

在原始人类对大自然力量的混沌中,自然宗教便已悄然产生。

各种各样的原始宗教活动或巫术祭祀等。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宗教对原始人类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也一直以多种形式烙印至今。

【关键词】宗教;艺术;关系之前在讨论“艺术起源于脚下”问题的时候,曾经提到艺术的起源是一个相当漫长而又形成复杂的过程。

我们所知道的最初的原始文化和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交融在一起,只是到了后来经过智者的思慧提炼才特殊的独立出来。

也就表明,在艺术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宗教紧密相连。

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至今在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艺术领域都能找出与此相关的大量例证。

一、大家眼中的宗教与艺术很早的,大家就都注意到了宗教与艺术之间紧密相连的问题。

关于其问题的探讨也相当多。

例如其中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英国著名美学家贝尔《艺术》一书中就分析了艺术与宗教两者对立相连,并与可却相区别独立的问题。

他说“艺术和宗教是人们摆脱现实环境达到迷狂境界的两个途径。

审美的狂喜和宗教的狂热是联合在一起的两个派别。

艺术与宗教都是达到统一类心理状态的手段”。

贝尔认为艺术和宗教本是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而科学则属于偏重现实实证的理性领域。

黑格尔认为,在艺术的的范畴内最接近的就是宗教,在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当中,人类认识真理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通过艺术的感性来显现真理性。

二是通过宗教的方式,并强调主题的情感和观点观念。

三中就是最高级的方式-哲学。

所以,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艺术和宗教在某些认识社会等哲学的角度上来说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

宗教与艺术关系问题

宗教与艺术关系问题

宗教与艺术关系问题,是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多持否定态度,甚至把宗教和艺术看成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意识形态,否定它们之间存在任何联系。

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

如果把宗教与艺术,放到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公正地看,就不难发现,宗教和艺术之间,具有许多内在的同一性。

宗教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品种,即是它们联姻的产物。

探讨宗教和艺术的关系,不仅可以正确认识宗教艺术遗产和现今的宗教艺术,对探讨宗教和艺术这两种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本文认为,宗教与艺术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起源上看,原始宗教是艺术起源的摇篮艺术与宗教,在起源中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今天看来属于艺术活动的许多东西,如歌舞、绘画、雕塑、建筑等,在当时却主要是一种巫术活动或宗教活动,而不是单纯的审美活动。

原始人对巫术和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洞穴壁画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艺术,其内容大多为动物形象。

这些壁画,或者画在悬崖峭壁的凹处,或者画在岩石的缝隙中。

在人的足迹难以达到的地方作画,显然不是为了审美目的,而是原始人巫术观念所致。

其创作的心理动机,如鲁迅先生所说:原始人“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也就是说,原始人作画,带有一定的实用或功利目的,他们描绘动物,是用某种巫术“禁咒”野兽,以求狩猎成功的实践活动。

原始舞蹈的产生,也与原始宗教信仰相联系,它是原始人的宗教信仰和表达宗教情感的重要形式。

恩格斯曾指出:原始舞蹈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揭示了原始歌舞与原始宗教之间的关系。

原始宗教活动,特别是敬神、娱神的图腾崇拜活动,因伴有歌唱和舞蹈,对歌舞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考古学家从甲骨卜辞里巫与舞同字同形的分析中,也得出歌舞起源于巫术的结论。

论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化艺术的关系

论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化艺术的关系
化 艺 术 渗透 在 原 始 宗教 中 。
关 键 相
中 图分 类 号 : 9 3 B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0 1 2 ( 0 1 0 一O 2 一O 1 0 —5 0 一 2 1 ) 5 O 2 3
旧石 器 时 代 中期 以 前 的 先 民 . 刚 脱 离 动 物 界 不 久 , 刚 还

样 , 活 的 生命 , 喜 怒 哀 乐 , 成 物 活 论 的观 念 。 由于 对 有 有 形 自然 物 和 自然 力 产 生 神 秘 感 、 赖 感 和 敬 畏 感 时 , 为 万 物 依 认
万 象 背 后 都 有 一 个 活 生 生 的 主宰 , 们 像 人 ~ 样 有 灵 魂 但 能 它
力 远 远 超 过 人 类 , 以 给 人 类 赐 福 或 降 祸 , 便 是 神 灵 。于 可 这
是 , 活论发展为神 灵观 , 物 自然 崇 拜 即原 始 的 自然 宗 教 便 出 现 了 。远 古 的宗 教 祭 祀 活 动 就 是 伴 随 着 这 样 那 样 的崇 拜 出 现 在 人类 生产 生活 的各 个 方 面 。原 始 人 的 想 象 力 和 思 考 力 ,
界 。于 是 原 始 人 在 理 解 大 自然 时 , 初 和 最方 便 的 思 路 就 是 最
研究证 明, 世界 各 大 洲 都 有 古 代 岩 画 , 一 些 当 代 原 始 民族 在 中 , 制岩 画至 今 还 是 他 们 生 活 的 内 容 之 一 。各 地 岩 画 中 的 绘 许 多 符 号 是 祖 先 们 留 下 的 原 始符 号 , 里 包 含 着 他 们 当时 一 这 些 较 为 深 层 的 情 感 . 者 是 带 有 一 些 抽 象 含 义 的 内容 , 具 或 用

艺术概论基本论述题

艺术概论基本论述题

论述1、论述艺术生产的意义与特征(要点)艺术生产,既不像一般物质生产那样,完全基于实用的目的,生产人类必需的生活用品,也不像一般精神生产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演绎和概念论证,而是将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审美意识渗透于生产过程,并物化为审美产品的活动。

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统一。

艺术生产,就是以审美思维和审美物化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制作的活动。

艺术生产,是艺术掌握方式的重要方面,是艺术创制的精神实践和物质实践的统一。

艺术生产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艺术生产涵盖艺术思维的过程,但不能取代艺术思维的方式,艺术思维方式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艺术生产则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变革与创造。

由于艺术生产同时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特性,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就要既遵循精神生产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由于艺术生产具有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艺术生产就不能完全遵循一般精神生产或物质生产的规律,而要在此基础上,遵循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属于艺术生产特有的规律。

艺术生产的规律,是艺术整体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活动多种规律中的一种。

艺术生产的规律,就是在艺术规律的规范和制导下,遵循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的要求,创制审美产品的一般性规律。

艺术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

第二,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第三,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

第四,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交叉。

2、论述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要点)第一,情景交融。

又可分作两个类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情中见景,即“情生景”。

(6分)第二,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人们对于和谐美意境的创造和追求。

意境,应是实境和虚境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结果。

(6分)第三,意与境谐。

即指主体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升华的审美精神和生命意识与作品中建构而成的具有浓郁美感氛围的交融与和谐。

(6分)第四,韵味无穷。

论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论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论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摘要:自然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通过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必需品。

另一方面,自然世界又是有约束性和缺陷性的,人类在生活的世界中不能得到满足,于是便诉诸于精神的手段来弥补现实或者更好的理解享受现实。

而在精神世界中人类的心灵是最真实且自由的,它能从感性现实和有限世界中解脱出来,使纯然外在的、感性的、可消逝的东西与纯粹思想归于调和,也就是说,使自然和有限现实与理解事物的思想所具有的无限自由归于调和。

其中,艺术、宗教和哲学便是人类心灵最得意的产物。

关键词:艺术与宗教哲学关系1 艺术与宗教、哲学的统一性艺术、宗教和哲学都属于心灵的绝对领域。

这三者作为心灵系统中的不同文本,共同构筑了这个系统的整体意义。

艺术用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实呈现出来;宗教离开艺术的客体性相转而把内在的主体性呈现于观念;哲学则用自由思考去掌握和理解原来在宗教里只是主体情感和观念的内容。

也可以说,通感是艺术的创作源泉,神秘感是宗教形成的始点和宗教传达的发端,崇高感是哲学世界的一个属性。

宗教与哲学作为梳理过的系统化、理论化和规范化的体系,与感性的艺术似乎是相抵触的,事实却是,三者之间虽然有相互制约的成分,但也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的,尤其是充满活性和不确定性的艺术更是游离于宗教和哲学之间。

2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从人类的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即艺术与宗教均处于萌芽状态时,二者即发生着联系。

大部分的艺术形式诸如音乐、舞蹈、雕塑、绘画、陶器等都会用来表现某种神秘的神性控制,并用于原始宗教的仪式当中。

据我国著名的东方美学大师、艺术考古学家常任侠先生考证,舞与巫原同一字,可见原始歌舞和巫术仪式紧密相关,这在今天一些少数民族重大节日中也有反映。

而诸如尼日利亚头雕、拉斯科洞穴岩画、青海陶盆、广西花山岩壁画等等这些人类早期的造型艺术作品也大多是出于巫术目的或带有宗教色彩而创作的。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艺术仍然参与宗教活动,从音乐来看,有用于各种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的宗教歌曲和宗教音乐,如道教的斋醮乐,佛教的唱经乐等。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在西方美术史中,文艺复兴时期是极绚烂极繁荣的时期,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艺术史家和艺术理论家瓦萨里首先提出“文艺复兴”这个概念,声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古希腊艺术的“再生”和“复活”,并且再次达到繁荣的状态。

在诸多论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及其成就的文章中,明确提出为什么在经过漫长中世纪之后,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会“再生”、“复活”,归根结底还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所决定。

从14世纪开始,意大利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在佛罗伦萨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工场手工业,并出现了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级,由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产生矛盾,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把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用一种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喊出“人文主义”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人文主义的兴起不仅为资产阶级的生产开辟了道路,同时,它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也是完全对立的。

中世纪的宗教认为人是渺小的,神是伟大的。

上帝是“至高,至美,无所不能,至仁、至义、至隐、无往而不在,至坚、至定、但无从执持”神“一无所需,而负荷一切,充裕一切,维护一切,创造一切,养育一切,改进一切”。

而人却是有原罪的!“人应当蔑视自己”。

而人文主义则认为,人是宇宙的主宰,主张歌颂人的伟大,赞扬人的价值,提倡人的尊严。

强调人性的自由发展,反对神性压制人性,提倡世俗享受和科学文化,反对禁欲和迷信。

那么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宗教是完全对立的,完全不相容的么?文艺复兴艺术是对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决裂,文艺复兴大量的宗教艺术只是传统的惯性导致的基督教艺术在文艺复兴艺术中的“残留”么?基督教在西方经历了长久的演变与发展,它的精神对于西方文化艺术的审美和价值有着深刻的影响,那么文艺复兴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道反对神道,是否就是对基督教的挑战与反抗?是否就是与基督教的文化思想背道而驰?而事实上,就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而言,其思想内涵与基督教有莫大关系。

浅谈宗教音乐艺术

浅谈宗教音乐艺术

浅谈宗教音乐艺术一、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有关于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有不少的美学家、思想家们都曾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去对其加以解释。

马克思认为艺术与宗教的方式都属于同一个领域,它们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与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或许,这也就是艺术与宗教具有密切联系的内在认识论根源。

黑格尔认为:最接近艺术的领域就是宗教。

美国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著作《艺术》一书中更是分析了艺术与宗教的密切关系,他认为,艺术与宗教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

并且强调了:“艺术和宗教是人们摆脱现实环境达到迷狂环境的两个途径······”我们暂且不说贝尔所谓的“迷狂环境”是否有一定的偏颇,不得不承认的是,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的确有种使人的精神有所解脱,或者说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心中的烦躁、困惑、不解以及种种不好的情绪。

在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曾提到过一句:“艺术作品道出了个别的东西”。

这种个别的东西很多时候会由不同的人引发不同的感受,这种个别很大程度上有种不确定性。

艺术家制造它时所想赋予给作品的东西并不会因作品的介绍或是作品的外形等形式化东西而去影响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欣赏者去从中提取自己所“看”到得信息。

当宗教从艺术中体现,这种看似虚无的感受或许只有真正相信它的人才能够体会得到······有人会在偶然的时候面对某处的一尊神灵的雕像黯然落泪,有人会在某种声音的指引下而与某处宗教建筑在梦中结缘,不可否认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这些是现代的科学所解释不了的也是否定不了的。

有关于什么艺术影响宗教,宗教影响艺术之类的话,再次我并不想多提。

因为我并不想在两者之中分出先后。

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将两者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于说是它们原本为一体只是更多的时候被分开来谈。

因为所谓的“艺术”不只与宗教有关,还与许多其他的事物有关。

艺术与宗教的缠绕和融合——浅谈许地山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的缠绕和融合——浅谈许地山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的缠绕和融合——浅谈许地山与宗教文化的关系【论文关键词】:许地山;宗教文化;救己救世;善恶报应论文摘要】:作为一个对宗教经典十分熟悉的学者型作家,许地山在他的小说里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宗教意象,他的作品中艺术与宗教可说是互相墟绕、互相融合、密不可分。

他既不用爱与美的理想来解释人生,也不用苦闷和悲哀来总结人生,而是以宗教思想为核心来探讨人生,并借作品抒发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

无论是他的人生态度还是他的作品.都体现了佛教、道教以及基督教三者融合的影响。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很多作家都受到了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他们仅止于有限度的触及而已,谈不上与宗教有什么特别深的关系。

许地山则与他们不同。

他不仅为研究佛学与宗教比较学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而且无论是立身行事还是各种创作中,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宗教的影子。

一、自度救己许地山曾说:“凡宗教必不满于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病害的,不完全的,都是要想法子,去驱除他,或改正他。

”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皆以此为起点,认为一切皆苦,人生如苦海,不论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任何人都逃不开痛苦的命运。

佛教的四圣谛中,最基本的观点就是苦谛。

多苦观是佛教的中心思想,它将人生视为苦难的历程。

佛家还认为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是生、往、异、灭四相,演变相续,故是无常。

道家思想也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悲剧的而且是不可确定的,(庄子·至乐》谓:“人之生也,与优俱生。

”在《庄子·德充符》中又谓:“生死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名之行也。

”而作为受难的基督,耶稣的生活不是胜利,而是屈辱;不是成功,而是失败;不是欢乐,而是苦难。

许地山曾经明确表达过“生本不乐”的观点,他说:“生本不乐,能够使人觉得稍微安适的,只有躺在床上那几小时,但要在那短促的时间中希冀极乐,也是不可能的事。

《蝉》里面那只可怜的小虫,先是被雨水淋到不能再飞,等好不容易爬到松根上,雨珠又从高处滴在它湿透的翅膀上,于是它“嘶了一声”,又掉到了地上,面临着被蚂蚁和野鸟吞噬的危险。

论艺术与宗教的携手

论艺术与宗教的携手

论艺术与宗教的携手在人类的文化历史中,艺术和宗教一直是密不可分的。

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支撑,不断地影响和塑造着人类社会的思想、价值和文化。

艺术和宗教的携手,既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又互相渗透、相互转化。

本文将从艺术和宗教的关系、艺术在宗教中的作用以及宗教对艺术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艺术和宗教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早期人类通过绘画、雕刻等手段来表达对神秘世界的敬畏和崇拜,典型的例子就是洛杉矶的沙漠人洞穴壁画。

在文明的出现后,宗教和艺术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古埃及金字塔、希腊罗马神殿、罗马天主教教堂等众多宗教建筑都是艺术的杰作,它们不仅承载着宗教信仰和精神,还反映了时代文化的特征,成为艺术的经典之作。

在现代,艺术和宗教的关系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不同的宗教对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文化要求不一样,但是无论是工艺品、建筑、音乐、绘画、舞蹈还是文学等,都存在着宗教艺术的体现。

例如,基督教中的教堂音乐、圣像雕刻、壁画绘制和修道院建筑等,佛教中的佛像雕刻、壁画绘制和寺庙建筑等,伊斯兰教中的清真寺建筑和装饰、阿拉伯文学和绘画等,印度教中的寺庙建筑和壁画绘制等,都是艺术和宗教深入结合的杰出代表。

二、艺术在宗教中的作用艺术在宗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 宗教信仰的表现艺术是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之一。

它能够通过形象的、具体的、感官的表现方式,富有表现力地传递和演绎宗教的故事、经验和精神内涵。

例如,基督教中的圣像雕刻、壁画绘制和宗教画,佛教中的佛像雕刻、壁画绘制和印章印刷等,这些都是艺术强有力的表现形式,使宗教信仰更加具体化和感性化。

2. 宗教礼仪的添彩艺术还可以为宗教礼仪添加美学和文化价值,使礼仪更加庄严肃穆、富有感染力。

例如,基督教中的圣歌、宗教音乐和古旧的管风琴等,佛教中的梵唱、僧人诵经、锣鼓、法器等,都是宗教礼仪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

3. 宗教审美的引导艺术也可以为宗教信仰的审美观念提供引导和启示。

小论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小论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翻开历史的长卷,纵观艺术,它不是单独地存在于世上的,它总和其他意识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此小论艺术和宗教的关系。

在论述两者关系之前,首先认识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宗教。

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征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

艺术,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

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现实世界在人们意识里的反映,是异常复杂的现象。

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

希腊的神话,希腊的泛神论,广义说也是一种宗教,不过它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相比,较少钳制人民的意识。

那么艺术与宗教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艺术与宗教在原始艺术中就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今天看来属于艺术活动的许多东西:歌舞、表演、雕刻、岩画在当时却主要是一种巫术或宗教活动,审美只是一种次要的功能。

艺术与宗教确有相通之处,这就是能激发人的内心的强烈情感。

现代西方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说:“宗教和艺术都是人类深邃的情感启示。

”“在巫术和宗教两种仪式中,人们都必须诉诸最有效和最有力的方法,以造成强烈的情感经验。

……艺术的创造,正是产生这种强烈的情感经验的文化活动”[1]原始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是距今二至四万年前的洞穴壁画及一些原始雕塑,尤其以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Altamira)和法国南部的拉斯科(Lascaux)洞穴的壁画著名。

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的关系

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的关系

浅谈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的关系摘要:美术考古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

但是,在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的同时,其学科定义却存在分歧,是属于考古学还是属于美术学,或是独立学科,目前学术界莫衷一是。

为更好地理解学科定义等基础性理论问题,我们引入叙事特征和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这两个视角。

关于叙事特征,我们重点从叙事逻辑方向上进行讨论,并尝试以此为学科定义定位。

关于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我们有如下的考虑:首先,两学科在学科外延上有很大的重叠,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有一个互动的促进;其次,宗教美术有着独特的叙事特征,这一特征的认识对美术考古的学科建设也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特别考虑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在接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上所存在的相同的叙事结构。

关键词:美术考古叙事特征宗教美术学科关系在关于美术考古学科关系的认识中,目前学者较多涉及的是与考古学、美术学、社会学、历史学、图像学等学科的关系,这其中涉及学科的本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的意义等诸多方面,涉及面不可谓不广、不可谓不具体。

遗憾的是,在这些关系的讨论中,基本上没有考虑到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之间的特殊关系。

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不仅在研究对象上有相同之处,而且在研究资料的获取上也有相同之处;同时,在接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上也有相同之处。

因此,我们提出美术考古的叙事特征和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作为理论深入的探讨视角。

一、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叙事逻辑这是一个关于叙事逻辑的学科定位问题。

我们认为,美术考古如果作为分支学科看待,那么,从叙事逻辑角度看,它不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而应当是美术学的二级学科。

1.美术考古是将研究对象作为美术史现象来描述的。

“以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美术遗迹和遗物”[1](p5)是美术考古的研究对象,在美术考古的研究过程中,这些美术遗迹和遗物转化为美术发展史上的叙事遗存,围绕美术遗迹和遗物展开的研究是关于构图、造型、色彩和主题、风格、艺术进步等美术学科范畴的研究。

中西方绘画与宗教的关系

中西方绘画与宗教的关系

西方绘画与‎宗教的关系‎纵观绘画的‎发展史,绘画同民族‎文化相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自古至今绘‎画大师无一‎不为之倾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在近千年的‎创作及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绘画早己形‎成了独立的艺‎术体系,而且不断丰‎富,达到形神兼‎备至真、至善, 至美的境界‎。

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绘画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审美标准。

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探‎索和发展在‎作画时应遵守的基‎本法则。

丽现如今,各个画家在‎运用这些"基本法则",使自己的画‎面完整丰富‎,符合审美标‎准及表达思‎想感情时,却忽略了宗‎教对绘画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远古时期‎,绘画与宗教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

无论是中古‎时代的西洋‎绘画, 还是中国画‎中潜移默化‎的禅学思想‎无一不体现‎出宗教对绘‎画的影响。

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有其特有‎的两面性, 凡事都要用‎辨证的方法‎去审视。

绘画发展到‎今天不应"舍己云人",要充分体现‎绘画本身固‎有的价值。

因此,绘画与宗教‎是辩证关系‎。

一、宗教对中国‎绘画理论思‎想的影响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作为一个从‎事中国画的‎画家,只要谈到画‎的意境就能‎引出一大篇‎有关"意境"的理论。

例如,什么是"意",如何"写意",如何需要再‎创作,谓之"会意"。

但是,若有人继续‎深究细问,讨个明白时‎,也许有许多‎人很难将其说‎得透彻。

原因是,有许多人并‎不知道''意境"是来自佛学及掸‎学的理论。

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释、道、儒,三家的影响;而中国画的‎发展也同样‎渗透着这三‎家思想的精‎髓, 尤其是佛教‎文化。

自东汉佛教‎传人中国后‎逐渐发展,佛教的势力竟弥漫‎全国,佛教的信仰‎竟充满了上‎自帝王,下至百姓的‎各阶层。

佛教及禅学‎更深得许多‎文人画家们‎的崇拜。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艺术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一、解词:(每题5分,共50分)1、什么是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

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

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线条与组合;(2 )具象与抽象;(3 )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

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试论道教对唐代书画艺术的影响

试论道教对唐代书画艺术的影响

试论道教对唐代书画艺术的影响*导读:王云道长书法作品道教是中国本土所生的宗教,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

道教对唐代书画艺术的影响最集中地表现在唐玄宗执政王云道长书法作品道教是中国本土所生的宗教,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

道教对唐代书画艺术的影响最集中地表现在唐玄宗执政的开元,天宝时期。

道教之所以在唐代大行其道,与唐代开放多元的文化土壤以及社会对世俗生活的肯定和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玄宗本人即是道教的积极倡导者,身边常拥围一帮道教人士,同时唐玄宗又是一位准艺术家,他精通音乐,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虽然在不少音乐元素上吸纳了由西域传来的《婆罗门曲》,但其主要音乐构架及韵味尚属唐明皇个人创作。

唐玄宗的书法水平也相当不俗,现存隶书《石台孝经碑》,大有汉代《鲜于璜碑》风格。

玄宗不仅喜爱绘画,而且在鉴赏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他曾召大画家李思训,吴道子于大同殿画嘉陵山水,并对李,吴二人绘画的艺术特征给予了恰当到位的评论,已被画史引述。

在文学方面,唐玄宗工于诗,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笔者认为,道教是对艺术影响最大的宗教,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以天人合一为其哲学基础的道教十分尊崇人的自然天性,与天地万物并生的道家思想极容易将艺术创作主体的精神导向一种自由无碍,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而使得艺术家们在乘物以游心中获得了极其广阔的艺术空间,奇特而瑰丽的想象因此而形成,深受道教影响的李白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证。

道教对唐代绘画的影响集中地表现在颇为唐玄宗赏识的李思训和吴道子身上。

李、吴二人无疑是唐代绘画艺术的宗师,其思想和风格对后世的影响甚大。

李思训是唐宗室,长平王叔良之孙,开元初为左羽林大将军,人称李将军,开元六年卒。

李思训在绘画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金碧辉煌的山水画,其画风虽承继了隋代大画家展子虔的影响,但李思训更强调色彩的作用,其富丽堂皇的山水画风格完全与唐代皇室贵族趣味一拍即合,在李思训的笔下,仙山楼阁是经常性题材,贵族生活神仙化倾象甚为明显,这分明是受道教的影响。

论艺术与宗教两种不同形式的情感体验

论艺术与宗教两种不同形式的情感体验

论艺术与宗教两种不同形式的情感体验于海印赵丽亚艺术与宗教是人类基本的两种文化形态。

前苏联著名学者乌格里诺维奇曾明确地指出:/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关系问题头绪纷纭、错综复杂,至今研究还很不够。

在苏联文献中,对艺术和宗教的相互关系问题作理论总结的专著寥寥无几。

0新时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艺术与宗教的交叉研究方兴未艾,产生了一批相关的论著。

有些论著论述了某一宗教(或教派)与某一门艺术(或体裁)的相互关系,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但总的看来,对艺术和宗教的相互关系深入进行理论总结的专著仍显单薄,只在一些宗教学概论的著作中御涉及。

怎样从元理论的角度来论述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关系呢?从元理论的角度来思考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关系,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切入。

在审美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看来,可以通过研究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二者相通、相同之处以及二者的差别,进而深入研讨艺术与宗教相互关系问题。

一、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的根本相通之处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虽分属艺术与宗教两个不同的文化领域,二者的根本性质却是相通的。

这主要表现在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都是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共同表达着人们的生命体验。

二者的根本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体验0。

/体验0一词被广泛地应用于哲学、美学和心理学中是较晚的事。

最早将它提到人生本体论高度加以认识的人是狄尔泰。

狄尔泰是处于世纪转折点上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是西方哲学从19世纪向20世纪转折的重要一环。

狄尔泰在人生问题上对西方哲学做了根本性的扭转。

他认为,人不仅仅是认识的主体,还是价值评价和意志活动的主体;人与世界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关系,而且是价值关系和实践关系。

生命非他,是有限个体从生到死的体验的总和。

但是,体验并不就是生命活动本身,也并不等于生命活动中的一切经历(经验)。

与体验相比,经验的范围更广,包涵的现象更多。

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它都可以涉及。

在经验活动中,主体不一定必须进行审美、价值和情感活动,还可以是进行客观冷静的认识活动。

论宗教对中西方艺术的影响

论宗教对中西方艺术的影响
1、宗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标志
在宗教传统较深的民族和国度中,宗教往往与各种文化形式融为一体,难分彼此。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宗教,往往是了解这一文化全貌的必然前提。可以说,宗教的触角延伸到人类精神生活所有机能的深层,宗教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家园,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宗教文化所探求的,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因此,宗教文化,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1.1关于中国的宗教
中国有没有宗教?什么是中国的宗教?这是讨论中国的宗教首先遇到的问题。我国学术界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宗教”概念,典籍也无“宗教”一词。中国的“宗教”观念,是由“宗”和“教”二字结合而成的,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用来说米佛教的术语。佛教的“宗教”,是指崇拜佛陀释迦牟尼及其弟子的教诲。“教”指佛陀所讲的经文,“宗”是指佛陀弟子所传,“宗”乃“教”之分派,二者合为佛教“教理”。因此,中国“宗教”概念,与西方所说的“宗教”概念不尽相同,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哲学学派,如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法家等,而没宗教。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有宗教概念,汉语中的“宗”字,本指对祖先的尊崇和敬拜。“教”字有“上施下效”、从学入道的意思,用来表示人们“对神道的信仰”。
3.2中西绘画艺术比较
中西绘画艺术,无论从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都存在许多的差别。这种差别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社会体制等。但是,上述的都是外部的条件,从内在来看,民族文化的差别,主要是来自不同的文化心理,而造成不同文化心理的重要因素,则是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绘画艺术也是如此,不同的宗教,对绘画所产生的影响自然也不一样,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
关键词:宗教,艺术,文化,影响
Abstract: religion is a historical process, each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has the religious cul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n say, religion is accompanied by the rise of human civilization history and the rise and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ulture. It is widely present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humanhistory development of culture. Religion and art is the human to meet its own humanity needs to create, belong to the fantasy field, the emotional realm.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re are many inherent connection between religion and ar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ligious art has had a profoundinfluence and great effect. Some people think that the primitive religious beliefand worship, is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rimitiveart; in turn, the imagination of art but also stimulate and sublimation of religiousimagination, creation of religious art more deeply and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 on art also has two opposite effec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rt and art in its block.

论述宗教体验与艺术体验的异同以及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收集]

论述宗教体验与艺术体验的异同以及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收集]

论述宗教体验与艺术体验的异同以及宗教与艺术的关系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历史几乎如同人类文化史一样久远。

原始宗教对于原始社会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搭上了深深的原始宗教的烙印,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个必经阶段。

而艺术起源同样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最初的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融合在一起,只是到最后才渐渐的独立起来。

可见。

艺术从产生那个的那一刻起,就与宗教结下不解之缘。

在以后的人类文化历史发展中。

艺术与宗教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宗教影响艺术,艺术也影响宗教。

艺术和宗教历来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英国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的《艺术》艺术,被不少人看作是现代艺术理论的柱石,他在这本书中分析了艺术与宗教的的密切联系,他认为,艺术与宗教同属于幻想领域、情感的领域。

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等诸多心里因素,在艺术与宗教领域都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而马克思也认为,艺术的、宗教的方式都同属于一个领域,他们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与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或许也就是艺术与宗教具有密切联系的内在认识论根源。

当然,艺术与宗教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宗教对艺术的利用,在中国,佛教传入之后,对中国的各门艺术都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仅仅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这四大石窟,就可以看出佛教对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的巨大影响。

宗教不但丰富了艺术的内容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而艺术不仅丰富了宗教的表现形式亦提升了宗教的内涵。

宗教影响艺术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而艺术影响宗教首先体现在参与宗教活动上。

例如在艺术诞生初期,原始的歌舞、表演、画画、雕刻等。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它既能促进艺术发展,也会阻碍艺术发展这一点上,宗教在一定程上阻碍誉艺术的发展,因为宗教总是要求艺术为宗教服务。

由于宗教常常利用艺术来形象的宣传教义,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总进了艺术的法杖,为许多艺术加提供了艺术实践的天地合舞台,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艺术发展的实际推动作用。

论艺术与宗教之关系

论艺术与宗教之关系

论艺术与宗教之关系
文苑仲
【期刊名称】《艺术百家》
【年(卷),期】2008(000)A02
【摘要】艺术与宗教有着紧密地联系,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艺术的起源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密切相关;宗教的传播离不开艺术的形象;从美学思想到内容、题材、形式,宗教都对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页数】3页(P323-324,326)
【作者】文苑仲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02
【相关文献】
1.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开创宗教工作新境界——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有关宗教关系和谐的重要论述 [J], 毛国庆
2.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开创宗教工作新境界——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有关宗教关系和谐重要论述的体会 [J], 毛国庆
3.浅谈宗教与艺术关系——宗教影响下的中世纪欧洲美术 [J], 张威威
4.试比较拜占庭宗教艺术与17世纪巴洛克宗教艺术的差异 [J], 刘红星
5.艺术的宗教性与宗教的艺术性 [J], 俞维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学号:李婵专业:2011级美术学姓名:李婵
论文关键词:艺术宗教宗教思想艺术观念
论文摘要:艺术与宗教关系密切,两者之间存在许多相同点,而且相互影响,研究艺术必须了解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本文简要阐述了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宗教和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文明现象,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宗教和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同一性,两者相互影响。

一、艺术与宗教的同一性
艺术与宗教之间存在着许多同一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从艺术起源看,原始宗教是艺术起源的源泉
(二)宗教和艺术都采用想象和幻想的反映方式
(三)宗教和艺术都带有情感特点
(四)宗教和艺术都是通过形象来表达自身
二、艺术对宗教的影响
(一)艺术影响宗教首先表现在参与宗教活动
(二)艺术对宗教的影响也表现在艺术能够强化宗教氛围,使宗教富有感染力
(三)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极大地增强宗教的影响力
(四)艺术对宗教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三、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一)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二)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也表现在宗教思想对艺术形式、艺术思维、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也表现在宗教在某些方面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四)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也表现在宗教阻碍了艺术的发展。

四、参考文献
1、庄锡昌.西方文化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保罗•韦斯、冯•沃格特,艺术与宗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西美尔,现代人与宗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段德智,宗教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刘巍.浅谈宗教、艺术与宗教艺术.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