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概述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先秦叙事散文对古代小说的产生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先秦历史散文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先秦历史散文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出来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并且,《左传》、《国语》等作品中用“君子曰”等对事件进行的评述,在文言小说如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书中被直接借鉴,就是在明清白话小说中也有明显的痕迹。

其次,先秦历史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我国古代小说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串联情节,特别重视对故事起因、过程、结果的完整描写,并以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追叙事件的起因,以预叙的方式暗示故事的结局。这些都是在《左传》等散文中就已形成的叙事传统。

第三,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我国古代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言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长篇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而这正是《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写人的共同特点。

第四,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历史散文的启示。古代小说大量采用历史题材,也和我国叙事文学最初成果是产生在历史著作中不无关系。

2.先秦说理散文的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以其思想的深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

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散文创作的典范,它以成熟的说理文体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先秦诸子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早期的语录体和对话体,虽不是我国说理文体制的主流,但后代不乏类似之作。

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哲理散文和政论散文,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自身具有文学意味,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先秦诸子散文大都分析透彻,议论纵横,而不同的作品,又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直接影响了后世作家的创作风格。在后代许多文学巨匠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子。《孟子》深得唐宋古文家的推崇,他们的创作也深受孟子文的影响。庄子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学创作中都有所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游仙诗、玄言诗、山水田园诗都和庄子思想及庄子散文艺术有渊源关系。唐代诗人当中,李白的诗风与《庄子》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宋代文学家中,苏轼最得《庄子》散文的神韵。古代戏曲小说创作也深受《庄子》散文艺术风格的启示。贾谊、晁错、刘禹锡、王安石等人的创作中,也不乏荀子文章的风格。

《韩非子》在先秦诸子散文发展史上,处于集大成的地位,后代说理散文在体式上大都不能出其范围。

3.先秦的诗歌概述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共305篇,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雅”即正,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有先民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颂”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具有不朽的诗史意义。《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关怀现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现普通民众思想情感的现实主义诗歌之路。它的赋比兴手法是后世诗歌艺术表现的基本法则。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

比较长。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4.谈谈北宋词的发展概况

北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贤、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晏殊、欧阳修的创作,主要在于继承,张先、晏几道的创作,则已稍露宋人特色。

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zhì)、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

柳永是第一位变革者,柳永的影响却不限于北宋前期,而波及于整个北宋词坛。柳永所走的道路与晏、欧完全不同。晏、欧是政界、文坛的显要人物,柳永却是个“失意无聊,流连坊曲”的落拓文人。但正因如此,柳永有机会深入社会下层,他的创作广泛地接触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反映了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部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而且,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因此,柳永的创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在柳永扩大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革”。

第三个阶段,周邦彦是北宋最后一位大词人。他的特点是以赋为词,也就是用铺陈的方法写词。柳永首先尝试以赋为词,周邦彦又加以发展,增加了铺陈的角度和层次。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5.谈谈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还不是成熟的小说作品。分为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志是记的意思。干宝《搜神记》为志怪小说代表作,“发明神道之不巫”;刘义庆《世说新语》为志人小说代表作,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名士风流轶事。它们都缺乏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短小,语言精炼,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注意人物言行的描写。为后来的小说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6.谈谈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光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未、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