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溶解氧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水中的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
溶解氧是指水中含有的氧分子。
它是水中的一种活性物质,受温度、水分、和酸碱度的影响。
它的含量影响水体中的生物群落结构,也是水体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1. 溶解氧的来源
相对于生物体,水中的溶解氧属于有机物质,来源主要有大气溶解、生物降解以及光氧化作用。
(1)大气溶解
由于水的表面积和温度,大气溶解氧在水中更容易溶解,一般可以溶解大气中的20~80%的溶解氧向水体中溶入。
(2)生物降解
生物毒素的非生物降解过程会产生氧,而生物体的全代谢也会产生大量溶解氧,将氧分子溶入水体中,使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增加。
(3)光氧化作用
当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低于20~30mg/L时,光照作用可以使溶解氧浓度升高,光氧化作用是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升高的重要途径。
2. 溶解氧的影响因素
(1)温度
水的温度越高,溶解氧浓度越低,当水温超过30℃时,溶解氧的含量将会急剧下降。
(2)酸碱度
水的酸碱度越高,溶解氧的浓度越低,当水的酸碱度超过7.5时,溶解氧的浓度会急剧下降。
(3)污染物
水体中的污染物可以将水体中的溶解氧消耗掉,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导致水体环境受到污染。
3. 溶解氧的重要性
溶解氧是水体中生物体生存、繁衍和发育的重要生物物质,它与水体的环境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不够,可能会给淡水生物的生长、繁殖等活动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某些水体的生态系统紊乱。
溶解氧含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主要是光线强度和气压两个方面的影响。
1。
溶解氧受光照的影响:水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水生物的光合转换作用,其次才是对空气的溶氧。
天气突变常导致气温、光照、气压的突变。
水温相对气温的恒定性较好,因此气温的突变并不是水中溶氧变化的主要原因。
但光照的突变将严重影响水生物的光合转换过程,导致产氧量下降。
2。
溶解氧受气压的影响:气压的降低,造成水体对氧的溶解度降低,导致水体缺氧。
在气压低的情况下,常可见水体底部污染物泛起,这就是所谓“泛塘"现象(“泛塘”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气压对水体的影响力),“泛塘”的结果造成水底因缺氧而抑制的好氧菌重新得到获取氧气的机会,由此急剧消耗水体溶氧。
环境气压低对养殖动物体内的溶氧能力同样产生了负面作用,导致血液携氧量的降低,因此动物需要通过更多的呼吸来增加氧的摄入。
污水处理中溶解氧的关键因素
污水处理中溶解氧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溶解氧在污水处理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合理控制溶解氧的含量。
一、溶解氧的定义及理解
溶解氧是指水体中溶解的氧气含量。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氧是一个关键指标,它直接影响到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理论上,当曝气池各点监测到的DO值略大于0(如0.01mg/L)时,可以理解为充氧正好满足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对溶解氧的要求。
然而,实际上,为了保守的稳定活性污泥在分解有机物或自身代谢过程中对溶解氧的需求,通常将DO控制在1~3mg/L的范围内。
二、溶解氧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高溶解氧会加快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当曝气池处于高食微比运行状态时,维持相对较高的溶解氧是有利的,可加快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速率。
相反,当食微比不足时,应控制相对较低的溶解氧浓度,降低内源代谢的速率,以避免污泥老化及污泥解絮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降低电耗和节约运行成本。
三、溶解氧的控制方法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和实际情况,对溶解氧进行严格控制。
具体方法包括:调整曝气系统的运行参数如曝气量、曝气时间等来控制溶解氧的浓度;同时要定期检测溶解氧的浓度,以及时调整曝气系统的运行参数。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进水水质和污泥浓度来控制溶解氧的含量。
四、总结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氧的控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理控制溶解氧的含量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能耗并保障出水的质量。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原水水质、活性污泥浓度、食微比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好溶解氧的控制。
水中溶解氧报告
水中溶解氧报告引言水中溶解氧是指氧气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水中的量,是水质评估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报告旨在介绍水中溶解氧的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以及环境意义。
定义水中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是指在大气压力下,氧气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水中的量。
它通常以单位体积水中所含的溶解氧的质量或体积(mg/L或ppm)来表示。
影响因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1. 温度: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解氧含量下降,因为溶解氧在高温下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增加。
2. 水中有机物含量:有机物的分解会消耗溶解氧。
3. 湍流程度:水的湍流程度越高,会增加氧气与水分子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溶解氧的含量。
4. 光照强度:光照能够促进水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测量方法测量水中溶解氧的常用方法包括: 1. 电极法:使用溶解氧电极,通过测量溶解氧与电极间的电信号来确定溶解氧的含量。
2. 化学法:使用化学试剂将水样中的溶解氧转化成能与某种化学物质反应的物质,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信号来确定溶解氧的含量。
3. 光学法:利用氧气对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光在水样中的衰减情况来确定溶解氧的含量。
环境意义水中溶解氧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溶解氧含量能够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利于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过高或过低的溶解氧含量都会对水生物造成危害。
过低的溶解氧含量会导致缺氧,使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无法正常呼吸,从而引发不适甚至死亡。
而过高的溶解氧含量则可能对一些水生动物的生理过程产生不良影响。
结论水中溶解氧是水体中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受温度、有机物含量、湍流程度和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持水生生物的健康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了解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十分重要。
测量水中溶解氧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电极法、化学法和光学法等。
对水中溶解氧进行监测和控制,对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溶解氧的要求
溶解氧的要求溶解氧是指在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量。
溶解氧的含量对于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溶解氧的来源、影响因素以及其在水体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大气中的氧气。
当氧气与水接触时,会发生氧气分子的扩散作用,从而使氧气溶解到水中。
此外,水中的植物也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将其释放到水中,从而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溶解氧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水温,水温越高,溶解氧的溶解度越低,因此在夏季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较低。
其次是水体的盐度,高盐度会降低溶解氧的溶解度。
此外,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也会影响溶解氧的含量,有机物质的分解会消耗溶解氧。
还有水体的气体交换速率、水体的深度以及水的流动性等因素也会对溶解氧的含量产生影响。
溶解氧在水体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首先,溶解氧是水中生物呼吸的重要来源。
水中的鱼类、浮游植物等生物需要通过呼吸来获取能量,而呼吸过程中需要消耗溶解氧。
如果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过低,会导致水生生物缺氧而死亡。
其次,溶解氧也对水中的有害物质有氧化降解的作用。
有些有害物质如污染物、废水中的有机物质等,可以通过与溶解氧反应而被氧化降解,从而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此外,溶解氧还可以促进水中的氮循环过程,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为了保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在适宜范围内,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增加水体的氧气供应。
可以通过增加水体的曝气设备,提高水体的气体交换速率,增加氧气的溶解度。
其次,减少有机物质的输入。
有机物质的分解会消耗溶解氧,因此减少有机物质的输入可以减少溶解氧的消耗。
此外,也可以通过水培养水生植物来增加水体中的氧气供应,因为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溶解氧是水体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了解溶解氧的来源、影响因素和作用对于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维持水体中溶解氧的适宜含量,以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水中溶解氧的影响因素
水中溶解氧的影响因素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地球上最为广泛的物质之一。
在水中,溶解氧是维持水生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含量对于各种生物的繁衍和生长过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
一、温度的影响水温是影响水中溶解氧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水的溶氧量会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水分子的热运动更加剧烈,水中大多数物质(包括氧气)的分子也就更容易离开水体表面,进入大气中。
此外,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也会更加活跃,对于溶解氧的需求也会更大,这同样会导致水中溶解氧的浓度下降。
二、水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水中有机质的含量也是影响水中溶解氧的重要因素。
有机物能够吸引和抵制水中的氧气,从而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在自然环境中,例如河流、湖泊、海洋等场景中,水体复杂多变,其中含有的污染物和有机物质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改变。
因此,加强水体环境监测和管理审查,将有助于控制水中有机物含量,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从而维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三、水体环境的氧气来源除了水温和有机物含量,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氧气的来源。
在自然环境下,氧气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入水体:一种是通过大气的气体交换,另一种是通过水流的运动从下游流入水体。
这些途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风向、水体环境和水流通量等。
因此,定期检测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分析其中的变化规律,并就此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是维护水体健康的关键举措。
四、水体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水动力学特性是影响水体溶解氧和水生生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水体环境具有不同的水动力学特性,如湖泊和河流的流量、风化、潮汐等。
水动力学特性不同于温度和水中有机物质,它们对于水体的溶解氧浓度的影响是间接的。
例如,水动力学条件会影响水体对空气和大气中的氧气的接触程度,从而影响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
此外,水动力学特性还将影响水生生物的分布和生长,进而影响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溶解氧-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
溶解氧对生物的影响
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缺乏溶解氧 会使水生生物窒息死亡。
溶解氧浓度过低会导致水生生物生长缓慢、繁殖 力下降,甚至出现畸形和突变。
溶解氧浓度过高也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影 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PART 02
溶解氧的分布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自然环境中的溶解氧分布
PART 03
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季节性变化规律
01
02
03
04
春季
随着气温升高,水体中溶解氧 逐渐升高。
夏季
气温达到最高,水体中溶解氧 达到峰值。
秋季
气温逐渐降低,水体中溶解氧 开始下降。
冬季
气温最低,水体中溶解氧达到 最低值。
日变化规律
上午
随着太阳升起,水体中溶解氧逐渐升高。
溶解氧的浓度通常以每升水 中的毫克数表示,单位为
mg/L。
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的重要 条件,也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
标之一。
溶解氧的来源与消耗
01
溶解氧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此外还有少部分 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02
水生生物呼吸作用和有机物分解是溶解氧消耗的主要途径。
03
温度、气压、光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溶解氧的溶解度和消耗速 度。
空气中的溶解氧
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气体交换进入水体,是水体中 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水生植物的影响
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释放到水体 中,影响溶解氧的分布。
气候因素
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影响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和分布。
不同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的因素
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的因素
1.水温的降低:水温越低,氧气溶解度越高。
因此,在水温较低的环境下,水中溶解氧含量会增加。
2. 水流的增加:水流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度,因为水流可以增加水体表面积,使氧气更容易溶解于水中。
3. 光照的增加:光照可以促进水中浮游植物的生长,从而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
4. 水体的深度:水体深度越深,水压越大,氧气溶解度也会随之增加。
5. 水中的氧气来源:水中的氧气来自于大气和水中生物的呼吸作用。
如果水体中生物数量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也会增加。
6. 水体的氧气损耗:水体中有许多生物和化学反应会消耗氧气,例如水中大量有机物的分解。
如果水中有机物含量很高,氧气含量也会下降。
- 1 -。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修正碘量法
膜电极法
明矾絮凝修正法:水样有色或有悬浮物; 硫酸铜一氨基磺酸絮凝修正法:含有活 性污泥悬浊物的水样;
三、测定方法的选择
根据分子氧透过薄膜
碘量法
的扩散速率来测定水
中溶解氧。方法简便、 快速,干扰少,可用 于现场测定。
修正碘量法
膜电极法
四、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
MnSO4 NaOH Mn
3.为测定BOD5打基础 。
三、测定方法的选择
清洁水可直接采 用碘量法测定
碘量法
修正碘量法
膜电极法
三、测定方法的选择
叠氮化钠修正法:水样中 NO 2 - -N 含量 >0.05mg/L, Fe2+<1mg/L时,适用于多数 污水及生化处理出水; 高锰酸钾修正法:水样中Fe2+>1mg/L;
碘量法
2MnOH 2 O2 2MnOOH 2 (棕色沉淀)
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 (白色沉淀) 溶解并与碘离子反应而 OH 2 释放出游离碘。
MnSO4 2 2KI
MnOOH 2 2H 2 SO4 MnSO4 2 3H 2O
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 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 MnSO 4 I 2 K 2 SO4 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 Na生产四价锰的氢氧化物 2 S 4 O6 2 NaI 沉淀
无机化学实验
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测定
李俊莉
图片浏览
图片浏览
图片浏览
长海
图片浏览
一、溶解氧(DO)
1.定义:水中氧气的溶解量或水域中所
含氧气之溶解量(dissolved
oxygen)。 2.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海水盐度等。
二、测定溶解氧的意义
自然水体溶解氧_概述及解释说明
自然水体溶解氧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自然水体溶解氧是指水中所含的氧气分子。
溶解氧在自然水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水中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因素。
溶解氧含量的增加或减少直接影响着水体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以及其生长和代谢过程。
因此,深入了解自然水体中溶解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影响其含量的因素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维持具有积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介绍自然水体溶解氧的相关内容:首先,我们将阐述自然水体溶解氧的概念和定义,包括它在水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生物生存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影响自然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各种因素,并详细介绍化学、电化学和生物学等不同方法来测量和监测溶解氧。
随后,我们会深入探讨在不同因素条件下自然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以及各个因素对其影响的机制。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阐述自然水体溶解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影响其含量的因素,并介绍不同方法来测量和监测溶解氧。
通过对自然水体中溶解氧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溶解氧在水环境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2. 自然水体溶解氧概述:2.1 溶解氧的定义:溶解氧是指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氧气。
它是自然水体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在维持水生生物生命活动和保持水体生态系统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2.2 溶解氧的重要性:溶解氧对水中的生物多样性和健康至关重要。
各种水生生物,包括鱼类、浮游植物和无脊椎动物等,需要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过程。
如果水体中缺乏足够的溶解氧,这些生物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死亡。
此外,溶解氧还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化学和生化反应过程,如有机物降解和营养元素再循环等。
2.3 影响溶解氧含量的因素:自然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因素:- 温度: 溶解氧在冷水中更容易被溶解,而在温暖水体中则较难被保持。
水的溶解氧
水的溶解氧一、什么是溶解氧溶解氧是指溶液中溶氧的含量。
在水中,氧气可以以分子形式溶解,也可以以单质形式溶解。
溶解氧的存在对维持水体中的生物生态环境非常重要。
二、溶解氧的来源1. 大气交换大气中的氧气可以通过气体交换进入水体中。
这是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之一。
气体交换是指氧气在水面和大气界面之间的传递。
氧气会自然地从高浓度的大气中向低浓度的水体中扩散。
2. 光合作用水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植物会释放氧气到周围的水体中,增加了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3. 水下植被分解水下植被的分解也是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之一。
当水下植被死亡或凋落,它们会被细菌分解。
细菌在分解的过程中会消耗氧气,这可能导致水体中溶解氧的降低。
4. 水体活动水体中的生物活动也会影响溶解氧的含量。
例如,鱼类通过呼吸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
这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的减少。
此外,水体中的水藻和浮游生物也会对溶解氧的含量产生影响。
三、溶解氧的影响因素1. 水温水温对溶解氧的含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水温越低,溶解氧的含量越高。
这是因为低温可以增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反,高温会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2. 盐度盐度也会影响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一般来说,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比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高。
这是因为盐度高会导致溶解氧的溶解度降低。
3. 水体中的压力水体中的压力也会对溶解氧的含量产生影响。
在较深的水域,由于水压增加,溶解氧的溶解度会增加。
因此,深水区域的溶解氧含量通常会高于浅水区域。
4. 溶解氧的呼吸生物呼吸是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生物通过呼吸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
因此,水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对溶解氧的含量产生影响。
四、溶解氧的重要性溶解氧对生物在水中的存活非常重要。
以下是溶解氧在水体中的重要作用:1. 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溶解氧是水体中生物生存所必需的。
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的因素
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的因素水中溶解氧含量是水体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水体生物的健康和繁衍。
在许多情况下,水中溶解氧含量会因为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变化,下面将介绍一些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的因素。
1.水温升高水温升高是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常温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是固定的;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会变得更加活跃和空气化,因此气体会更容易溶解在水中,从而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实验证明,在相同的水压下,每度摄氏度的水温上升,水中溶解氧含量可以增加0.7-1.0毫克/升。
2.水流较快水流较快也能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
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水中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更大,水流也更加活跃,这样氧气就更容易溶解在水中。
在保持水温不变的情况下,当流速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水中溶解氧含量会增加。
3.光照充足光照充足是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光照可以促进水中的植物类生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释放到水中。
因此,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水中溶解氧含量会比阴天或夜间增加。
4.水中搅动水中搅动也是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有效方式。
水中搅动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扩散速度,促进氧气向水体的传递和溶解。
同时,湍流也可以增加水与空气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氧气在水中的扩散速度。
5.生物活动一些水生生物的活动也可以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
一些水中的生物,比如小型鱼类、浮游生物、贝类等,在自身呼吸过程中会使用水中的溶解氧,但也会在其代谢作用中产生氧气。
因此,这些水生生物的存在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
总的来说,以上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
对于水体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研究这些因素对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溶解氧_精品文档
溶解氧1. 引言溶解氧是指在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
它是水中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溶解氧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温、水温、水深、流速、水体植被覆盖情况等。
本文将探讨溶解氧在自然水体中的来源,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及如何增加溶解氧的方法等内容。
2. 溶解氧的来源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大气中的氧气通过气液交换进入水体。
氧气在水体表面与大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发生交换,并在水体中形成氧气饱和度的差异。
此外,水体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可通过水的流动将氧气输送到其他区域。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可以通过代谢作用产生氧气。
3. 溶解氧的影响因素溶解氧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气温和水温。
一般来说,水温越高,溶解氧的含量越低。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导致氧气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气液交换速率增加,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其次是水深和流速。
水深较深的地方,溶解氧的含量更低,因为水的运动速度较慢,氧气不易进入水体。
水流速度较快的地方,氧气更容易进入水体并分散,溶解氧的含量相对较高。
此外,水体中的植被覆盖情况也会影响溶解氧的含量。
植被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有利于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4. 溶解氧的生物作用溶解氧对水生生物生存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水生动物依赖氧气进行呼吸和代谢过程。
高含量的溶解氧可以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相反,低含量的溶解氧会导致水生生物缺氧,影响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当溶解氧含量过低时,一些耐氧性较低的生物可能会死亡,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5. 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方法为了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增加氧气的输入:通过增加水体表面的气液交换,如增加水的流动速度、增加气体交换的表面积等,使氧气更容易进入水体。
b. 增加水体表面的曝气:通过向水体中注入气泡,增加氧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加速氧气的溶解。
c. 减少污染物排放:污染物会消耗溶解氧,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水中溶解氧含量
高溶解氧环境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降 解,而低溶解氧环境则会抑制有机污 染物的降解,导致污染物在水体中积 累,对水质造成长期影响。
溶解氧含量与水体的自净能力
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指水体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 以维持水质的稳定和生态平衡的能力。
详细描述
水中生物如鱼类、虾类等呼吸时 会消耗氧气,导致水中溶解氧含 量降低。
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
总结词
有机物和无机物氧化还原反应活跃, 水中溶解氧含量减少
详细描述
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在氧化还原反应 过程中会消耗氧气,导致水中溶解氧 含量降低。同时,这些反应还可能产 生有害物质,对水体造成污染。
THANK Y方法
碘量法
总结词
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方法,其原理是基于氧与碘的氧化还原反应。
详细描述
碘量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在碱性溶液中用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将水中的溶解氧氧化成氧气,然后用硫代 硫酸钠滴定剩余的碘,通过计算得出溶解氧的含量。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但操作较为 繁琐,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溶解氧含量是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 这些微生物能够通过降解有机污染物来净化水体。因此,保持水体中足够的溶解氧含量对于维持水体 的自净能力至关重要。
05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分 析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趋势
01
02
03
季节性变化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随季节 变化而变化,通常在夏季 较低,冬季较高。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及相关问题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及相关问题/L,对于水中鱼类而言,溶解氧需大于4mg/L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1 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条件水体,不同于单纯的水。
它除了包括水之外,还包括水中的植物、动物、底泥等,属于生态系统的概念范畴。
因此水体中的含氧量与水体中生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等密切相关。
1、1 两种作用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受到两种作用的影响:一是耗氧作用。
包括需氧有机物降解时的耗氧、生物呼吸时的耗氧以及无机物的氧化耗氧等。
所谓需氧有机物,是指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的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的有机物。
如糖类、蛋白质、脂质、木质素等。
这类污染物若过量排放,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生物呼吸的耗氧,则指水中植物、动物及需氧细菌等需氧生物所耗的氧。
无机物的的氧化耗氧则指如Fe、H2s等还原性物质在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
其中,需氧有机物降解和生物呼吸所耗氧是主要的。
另一种作用是富氧作用。
主要包括空气中氧的溶解和水生植物的光和作用等。
1、2 环境因素天然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除与水体中生物数量和有机物数量有关外,还与大气中的氧分压、水温、水层、水面状态、水的流动方式等因素有关。
正常情况下,地表水的溶解氧含量一般为5mg/L~10mg/L,一般清洁河流、湖泊可大于7mg/L,有风浪时,海水溶氧量可达14mg/L,水藻繁生的水体,溶氧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地下水溶氧量较少,深层水中甚至无氧。
2 几种常见情况下的变化2、1 正常情况下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各种水体都能保持一定的溶解氧水平,但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两种作用相互消长,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呈现一定的时空变化。
(1)在时间上,主要存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这主要是因为温度和光照(包括光照强度与日照长短)等因素会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更而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进而影响水体中植物的光和作用,需氧生物的耗氧情况,以及氧在水体中的溶解,从而影响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
溶解氧--溶解氧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精选ppt
5
二、影响溶解氧饱和含量的因素
溶解氧的含量与水温、氧分压、盐度、水 深深度、水生生物的活动和耗氧有机物浓度有 关。
精选ppt
6
水温:在氧气分压,含盐量一定时,溶解氧的 饱和含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低温下溶解 氧的饱和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更加显著。
含盐量:在水温,氧气分压一定时,水的含盐 量越高,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量越小。海水的 含盐量比淡水的含盐量高的多,在相同条件下, 溶解氧在海水中的饱和含量比在淡水中要低得 多。天然淡水水体内含盐量的变化幅度很小, 所以含盐量对溶解氧的饱和含量影响不大,可 近似以纯水中的饱和含量计算。
精选ppt
25
1.水中增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1)空气中O2的溶解 只要水中溶解氧未饱和,这一作用可全天进行。 在温度一定时,水与空气接触越充分,水中溶 解氧不饱和程度越大,则溶解增氧越快。空气 自然溶解增氧通常只限于表水层,在养殖水体 溶解氧的总收支平衡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深度 较大,对流不耗的静水体尤为如此。
若设水中生物光合作用增氧总量为p水中生物呼吸作用耗氧总量为r则当rp时水中溶氧实际浓度将不断减小若经过长时间积累就会出现溶氧最小值乃至完全无氧相反当pr时则溶氧实际含量逐渐增多经长时间积累就会出现溶氧极大值有时可达饱和含量二倍以上
第五章 溶解氧
精选ppt
1
本章主要介绍溶解氧的基本概念,溶解氧的影 响因素,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生物缺氧的 原因和表现及增氧措施。要求了解增氧作用和 耗氧作用,熟悉并掌握溶解氧的日变化,垂直 分布,水平分布规律和生物缺氧及增氧措施。
由此可见,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熟悉缺氧的 原因及对策,对于正确组织养殖生产,改进技术、夺 取高产,是很重要的。
环境监测实验九.水样溶解氧的测定
实验九.水中溶解氧测定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力、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
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
清洁地表水溶解氧接近饱和。
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
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继续减少,则会窒息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厌氧细菌繁殖并活跃起来,有机物发生腐败作用,会使水源有臭味。
一般规定水体中的溶解氧至少在4mg/L以上。
在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溶解氧也是一项重要控制指标。
一、实验目的:了解溶解氧的基本概念,掌握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有碘量法及其修正法和氧电极法。
清洁水可用碘量法;受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必须用修正的碘量法或氧电极法。
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在溶解氧的作用下,生成氢氧化锰沉淀.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继续氧化生成锰酸。
4MnSO4十8NaOH=4Mn(OH)2↓十4Na2SO42Mn(OH)2↓十O2=2H2MnO3↓2H2MnO3十2Mn(OH)2=4H2O十2MnMnO3↓棕黄色沉淀,溶解氧越多,沉淀颜色越探。
加酸后使已经化合的溶解氧(以MnMnO3的形式存在着)与溶液中所存在的碘化钾起氧化作用而释放出碘。
4KI十2H2S04(浓)=4HI十2K2S042MnMnO3十4H2SO4(浓)十4HI=4MnS04十2I2十6H2O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可以计算出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
滴定反应如下。
4Na2S2O3十2I2=2Na2S4O6十4NaI三.实验仪器与药剂:1、实验仪器:⑴250~300mL溶解氧瓶。
⑵25mL或50mL碱式滴定管;⑶250mL锥形瓶;⑷移液管。
2、实验药剂⑴硫酸锰溶液:称取480g硫酸锰(MnSO4·4H2O)溶于水,用水稀释至1000mL。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1、有机化学指标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O2),简称DO)。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减低。
一般清洁的河流,DO可接近其温度的饱和值,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
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溶解氧是表示水污染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化学需氧量是指以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
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xiao 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
化学需氧量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在与水质有关的各种法令中均采用它作为控制项目。
注:我国颁布的环境地面水质标准(1988年)中,规定了以酸性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r),而将高锰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高锰酸盐指数,(简称CODMn)。
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CODMn)高锰酸盐指数,又称为耗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的常用指标。
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
它反映了水中悬浮和溶解的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那一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量。
高锰酸盐指数在以往的水质监测分析中,亦有被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
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并不是理论上的需氧量,也不是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的尺度,因此,用高锰酸盐指数这一术语作为水质的一项指标,以有别于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更符合于客观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由于温度变化对电极膜的扩散和氧溶解度有
制约溶氧仪氧测量的因素: 温度、压力和水中溶解的盐,流速。
1. 温度的影响 由于温度变化,膜的扩散系数和氧的溶解度都将
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溶氧电极电流输出,常采用热 敏电阻来消除温度的影响。温度上升,扩散系数增加, 溶解度反而减小。温度对溶解度系数a 的影响可以根 据Henry 定律来估算,温度对膜扩散系数β可以通过 阿仑尼乌斯定律来估算。
氧气的分压:在水温含盐量一定时,水中溶解 氧的饱和含量随液面上氧气分压的增大而增大。
亨利定律
水面上氧气分压的大小与水面上大气压强有关。 随着海拔的增高,大气压强逐渐降低,所以对 于地处高原区域的天然水,溶解氧的饱和含量 较低。
水中溶解氧含量还受到两种作用的影响:一种是 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的 耗氧,生物呼吸耗氧;另一种是使DO增加的复 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水生植物的 光合作用等。这两种作用的相互消长,使水中 溶解氧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
必须对测量介质的含盐量进行分析,以便准确 测量及正确补偿。
4. 样品的流速 氧通过膜扩散比通过样品进行扩散要慢,
必须保证电极膜与溶液完全接触。对于流通式 检测方式,溶液中的氧会向流通池内扩散,使 靠近膜的溶液中的氧损失,产生扩散干扰,影 响测量。为了溶解氧仪测量准确,应增加流过 膜的溶液的流量来补偿扩散失去的氧,样品的 最小流速为0.3m/s。
在自然条件下,水在流动时,复氧过程比较迅 速,较易补充水中氧的消耗,使水体中溶解氧 保持一定的水平,反之,在静水条件下,复氧 过程缓慢,水中含氧得不到及时补充,处于嫌 气状态。
溶解氧仪
溶解氧分析仪传感部分是由金电极(阴极)和银电极(阳 极)及氯化钾或氢氧化钾电解液组成,氧通过膜扩散 进入电解液与金电极和银电极构成测量回路。当给溶 解氧仪_溶解氧分析仪电极加上0.6~0.8V 的极化电压 时,氧通过膜扩散,阴极释放电子,阳极接受电子, 产生电流,整个反应过程为:阳极 Ag+Cl→AgCl+2e-, 阴极 O2+2H2O+4e→4OH-,根据法拉第定律:流过 溶解氧分析仪电极的电流和氧分压成正比,在温度不 变的情况下电流和氧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
二、影响溶解氧饱和含量的因素
溶解氧的含量与水温、氧分压、盐度、水 深深度、水生生物的活动和耗氧有机物浓度有 关。
水温:在氧气分压,含盐量一定时,溶解氧的 饱和含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低温下溶解 氧的饱和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更加显著。
含盐量:在水温,氧气分压一定时,水的含盐 量越高,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量越小。海水的 含盐量比淡水的含盐量高的多,在相同条件下, 溶解氧在海水中的饱和含量比在淡水中要低得 多。天然淡水水体内含盐量的变化幅度很小, 所以含盐量对溶解氧的饱和含量影响不大,可 近似以纯水中的饱和含量计算。
(2) 膜的扩散系数:根据阿仑尼乌斯定律,溶 解度系数β与温度T 的关系为:C=KPo2·exp(β/T),其中假定K、Po2 为常数,则可以计 算出β在25℃时为2.3%/℃。
2. 大气压的影响 根据Henry 定律,气体的溶解度与其分压
成正比。氧分压与该地区的海拔高度有关,高 原地区和平原地区的差可达20%,使用前必须 根据当地大气压进行补偿。有些仪表内部配有
水中溶解的氧气却量少多变。例如淡水中溶解氧饱和 含量仅8—10毫升/升水,还不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1 /20。海水中溶解氧更少。这表明:水中鱼、虾、贝、 藻类的呼吸条件较差,不时面临缺氧窒死的威胁。有 人估计:直接间接缺氧致死的鱼类,约占养殖鱼类死 亡总数60%。
由此可见,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熟悉缺氧的 原因及对策,对于正确组织养殖生产,改进技术、夺 取高产,是很重要的。
当溶解度系数a 计算出来后,可通过仪表指示和化验 分析值对比计算出膜的扩散系数(这里略去计算过程), 膜的扩散系数在25℃时为1.5%/℃。
(1) 氧的溶解度系数:由于溶解度系数不仅受 温度的影响,而且受溶液的成分的影响。在相 同氧分压下,不同组分的实际氧浓度也可能不 同。根据亨利定律可知氧浓度与其分压成正比, 对于稀溶液,温度变化溶解度系数a 的变化约 为2%/℃。
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 水温是主要的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 含量愈高。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 指标。
人类及其他陆上动物,是靠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生存。 空气中氧气量多而稳定,一般都是210毫升O2/升空 气。因此,在空气中生存的动物,从来没有感到缺氧 的威胁。
一、溶解氧的饱和含量
溶解氧是指以分子状态溶存于水中的氧气单质, 不是化合态的氧元素,也不是氧气气泡。溶解 氧通常简记为“DO”。
氧气溶于水中是一可逆过程, O2溶入水中的速度与水中逸出O2的速度相等 时,溶解即达成动态平衡。此时,水中溶解 O2的浓度,即为该条件下溶解氧的饱和含量,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溶解氧饱和含量随温度、 含盐量升高而下降。
第五章解氧的影 响因素,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生物缺氧的 原因和表现及增氧措施。要求了解增氧作用和 耗氧作用,熟悉并掌握溶解氧的日变化,垂直 分布,水平分布规律和生物缺氧及增氧措施。
概述
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水 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 度都有密切关系。
气压表,在标定时可自动进行校正;有些仪表
未配置气压表,在标定时要根据当地气象站提
供的数据进行设置,如果数据有误,将导致较 大的测量误差。
3. 溶液中含盐量 盐水中的溶解氧明显低于自来水中的溶解
氧,为了准确测量,必须考虑含盐量对溶解氧 的影响。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盐含量每增加 100mg/L,溶解氧降低约1%。如果仪表在标 定时使用的溶液的含盐量低,而实际测量的溶 液的含盐量高,也会导致误差。在实际使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