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乡村建设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美丽乡村建设国外经验及其启示
第39卷第1期Vol.39 No.1农业科学研究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8年3月Mar. 2018文章编号:1673-0747(2018)01-0073-04美丽乡村建设国外经验及其启示张姗(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世界性、长期性的话题,其他国家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通过介绍和分析美国、西欧、日韩等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具体做法,得到一些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国际经验;生态建设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村生态 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2016年1号文件再度发力,强调要加快提升农村基 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 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使农 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是 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 点和难点在乡村地区.而建设美丽乡村是世界上所 有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经阶段,发 达国家已经经历了这个转型阶段,积累了一些经验 和教训.尽管国外和我国的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 同,农业发展的自然禀赋和发展水平也大不一样,但 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生产 力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还是存在一定相似性的.在 美丽乡村的建设方面,美国、西欧、日韩等国的经验 和教训值得我国深人研究和借鉴,可以为我国美丽 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1美国乡村建设经验无论是从农业生产方式看,还是从生产力水平 角度衡量,美国都处于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美国之 所以能居发达国家首位,离不开其先天的自然条件,更是离不开它的百年历史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 组织机构和经营机制.1.1乡村建设离不开农业发展作为经济支撑,而农业发展需要相关农业政策和法律来保障美国是一个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移民国家,但 是它的农业法规却十分完善.早在1862年,农业部 就明确定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即“农业是制 造业和商业的基础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 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提升,虽然工业化提高了 农业现代化水平,但是总体来说农业在美国经济中 的比重下降了 .政府并没有重工轻农,而是采取支持 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 竞争力的产业.从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开 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逐 渐趋于完整和全面.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保护、农业科 技发展、农业价格、收人支持、农业信贷、农业税收和 农产品对外贸易等方面均含在农业政策体系内.但 农业补贴始终是农业政策核心,在促进美国农业发 展、夯实美国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等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1.2完善发达的交通运输网为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创造条件早在19世纪美国就开始进行一系列交通建设,修驿道、开运河、铺铁路、修公路等.完善发达的运输 网使农村和外部的联系更加密切,促进了美国农业 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也加速了小城镇的发展,为后来的农村建设奠定交通基础.收稿日期=2017-04-30作者简介:张姗(1992—),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74农业科学研究第39卷1.3美国农业之所以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还在于它完备的农村金融系统和农作物保险业务美国农村金融系统目前已经形成了政策性金融 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三足鼎立的 局面.保险业务最早只由私营保险公司负责,由于农 业风险太高,最终大多以失败告终;经过几十年的改 革,形成风险管理局和私营保险公司并存的局面[1].二者协力发挥作用,保证农业稳定生产,提高农民福 利水平,使乡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更加稳固.2西欧乡村建设经验2.1德国乡村建设经验笔者认为,德国最吸引人的不是慕尼黑这样的 大城市,而是安静古朴的田园风光和风景独好的广 大乡村地区.德国在二战后实施的促进乡村发展和 转型升级的政策和规划值得学习和参考.20世纪70 年代,德国开始实行“我们的乡村应该更加美丽”的计划.计划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提高农产品质量 和种类.第二,开发农业房地产和乡村旅游.第三,初步实现传统乡村和农业向现代化和生态化的转变[2].德国政府还颁布了《土地整治法》,积极采纳当地居 民的意见,对村镇进行详细规划,划定自然保护区,避免乡村自然风光遭到破坏,有效改善了农民生活 和农村生态环境.农业在德国的地位非常高.农业的基本功能是 提供粮食,但是在德国农业还有很多重要的战略功 能,例如保护自然资源,尤其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地 下水、气候和土壤;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和休憩场 所;为工商业和能源部门提供原材料和能源.正因为 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地位,德国各级政府实行许多经 济、法律措施来保护和发展农业、农村.一是多方位 的帮扶政策和财税补贴.如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银 行一德国农业养老金银行,为农业企业提供融资 渠道[3].如果企业因为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或者引进 环保设备而进行投资,政府要给予补助和贴息贷款. 二是全面而广泛的税收优惠.如涉农企业免交营业 税、机动车辆税.虽然农业税收在全国税收中所占的 百分比不高,但是农业投资占国家预算的百分比却 高于农业税收在全国税收中所占的百分比,这从侧 面反映了农业的重要性.2.2法国乡村建设经验法国被称为“欧洲的中国在欧盟各国中法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最高的,农业、农村的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对于法国的社会稳定具 有重要作用.二战之前,法国农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二战之后,法国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实现了农业现代 化.法国农业的现代化得益于2个方面,一是法国工 业化的发展,工农业互为动力,互相进步;二是及时 采取适宜的农业发展政策和进行农村改革[4].农村改 革的主要内容是“一体化农业”和“开展领土整治“一体化农业”是通过与农场主和工商业资本家 订立合同等形式,利用现代科技和科学的企业管理 方式,把农业、工业、商业等综合经营起来组成风雨 同舟的利益共同体.法国生物、电子、化学等产业为 农业提供先进的农用设备、制种技术和原料,有利于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生物科技的现代化,这样 就促进了农工商之间的联系,形成利益一体化机制. 一体化农业是法国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写照.二战前,法国农业是小型农场的天下,放眼全 国,还存在工业地区和农业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不 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为改善上述情况,领土整治应运而生.开展领土整治的主要指导思想 是通过国家对农业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强有力的政 府经济干预,以实现落后、农业地区现代化工业建设 的目标,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第一,政府设 立“地区发展奖金”、“农村特别救济金”鼓励在农村、山区开办工厂,有意开辟一些新的工业区以此来改 变经济不平衡的情况.第二,国家设立“手工业企业 装备奖金”,鼓励在农村和乡镇及新兴城市附近发展 手工业企业,以此发挥手工业在增加收人和就业机 会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三,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是 法国农业收人的主要来源,大约占比50%。
国外乡村发展经验对我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启示
f r Ne Ru a n tucin i e t r i 0 w r lCo sr to Z A Go eg H N Pi L i- , H O u- n h f
( inU i.o A c .& T c ., in 7 0 5 ,C ia) X ' nv f rh a eh X ' 10 5 hn a
a in i e tr r r a ,t e a t o ie o e p u n ih e me t a d s g e t n b u o o c n t n W se r a a e s h u h rg v s s me h lf l l tn n s n u g si s a o th w t o - o n u l e g o
a vct ga dpo t gtenw rr o s ci ytegvrm n a dwt ar-sua c f o c ; ) doai n rmo n e a cnt t nb oe e t n i m coasrneo l y2 n i h ul u r o h n h pi
Absr c t a t:T u l e s cait o n r sd s t a g to o b id a n w o i l c u ty i e i he tr e f“t r e s u s n a c hu e ”i te f t r s h e is e i u r s n h u u e, wh c s a c al n e i h e eo i h i h e g n t e d v lpme fW e t r l nto se Chi a n n .Ba e n a g o e lo o eg u c sf x e i s d o o d d a ff r i n s c e sule p r- e e s i u a e c n t cin,t i a e o e p wih s me p re tc ncu in.Ac o d n ot e c r n i n e n r r lr - o sr to u h sp p rc n su t o e f c o l so c r i g t h ure tst u-
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
进行了论文查找和收集,对相关文献进行内容研读、归类整
动,它将可持续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起来,在经济、社
会和文化中扮演着多种角色[7] 。 Randelli 等[8] 表示,通过发
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振兴,改变村庄形象,提高它
们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的声誉。 Eshliki 等[9] 将乡村旅游业
看,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振兴乡村的一个重要举措受到国外学
者青睐。 Mitchell 等
[6]
指出,以往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成
作者简介 吴永珍(1997—) ,男,苗族,湖南凤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农村经济发展。
收稿日期 2022-12-06
成为文化资源,并在农村发展和品牌战略中发挥着作用[13] 。
使用和管理,并作为农村社区经济多样化的平台发挥了重要
[17]
促进旅游业发展。 在日本,城市居民特别喜欢欣赏风景如画
的乡村,通过引入向日葵作为人造农村景观的新作物,可以
助力乡村旅游
[18]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用[31] 。 Pašakarnis 等[32] 指出,立陶宛的农村地区占该国
97%以上的领土,居住着 33%的人口。 近年来,废弃土地数
当今世界,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世
功,也不能解决诸如贫困、就业、卫生、粮食安全等问题。 因
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农村发展面临困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重新探索新的农村发展战略,其中部分
成为各国普遍共识,也是迫在眉睫的关键之举。 国外关于乡
国家把“矛头”直指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一项多面化的活
量逐年增加,使得国家农业发展受阻,破坏土地资源的管理,
国外数字乡村建设研究现状文献
国外数字乡村建设研究现状文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加剧,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国外,各国纷纷进行数字乡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将对国外数字乡村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数字乡村建设的概念与特点数字乡村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对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整合和创新,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衔接的过程。
国外学者对数字乡村建设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他们普遍认为,数字乡村建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二是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向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三是农村社会的创新与发展,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改进;四是数字乡村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
二、国外数字乡村建设研究的主要方向与成果1. 农村信息化发展与数字乡村治理国外学者研究数字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农村信息化发展与数字乡村治理。
他们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实证研究,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农村治理中的应用,以及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
瑞典的一个研究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提高农村居民参与决策的意愿和能力,促进社区自治的发展。
美国的一个案例研究显示,在数字乡村建设的推动下,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得到了有效整合和提高。
2. 农村智能化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数字乡村建设还涉及了农村智能化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数字农业、智能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
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澳大利亚的一个案例研究指出,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 农村社会创新与数字乡村文化建设数字乡村建设还涉及到农村社会创新与数字乡村文化建设的研究。
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经验与启示
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经验与启示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与启示。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优化农村交通网络,改善农村供电供水条件,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同时,还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建设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电商发展,拓宽乡村经济发展渠道。
二、发展特色农业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抓住农产品优势,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产品,培育农村电商、农家乐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升乡村经济竞争力。
三、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农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加强农村教育、职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培养农村各领域的专业人才。
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吸引优秀人才留在乡村,推动乡村人才的流动和成长。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挖掘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培育乡土艺术和民间文化产业,增强乡村文化的吸引力。
四、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要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以承包权为基础的土地经营权稳定和农民土地财产权确权。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
五、促进乡村环境保护乡村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加大农村污水、垃圾等废弃物治理力度,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此外,还应加强乡村面貌整治,提升农村风貌。
六、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政策,提高农民社会保险覆盖率。
加强教育扶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同时,要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力量建设,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社会服务。
七、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政府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关键作用。
国外新农村建设在激发农民原创力方面的启示
路。圈
国外有益的经 验将有助 于加 快我国的 发等方面提供服务 。 从韩 国 、 日本 、 德 ( ) 民的积极 和广泛参与 是关 三 农 ( 作者单位 :兰 州商 学院经贸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国 、丹麦等 周农村建设的实践来看 , 有 键 院)
发展 ・ 月刊
维普资讯
动 的一个很重要 的原则是 自立 自主 、 体 现 民意 , 政府在政 策和技术方 面给予支 持, 一切 行动 由社 区和 乡镇 把握 , 了 为 准确传达这一理念 , 日本政府下大力气
和规模 ,要把促进农 民收入持续增 长 作为城镇化发展 的第一要 务 ,通过城
镇化水平 的提高来带动农 民收入水平
为先导 ,就是城镇化发 展的第一要务 是提高农 民收入 ,以增 加农民收入 为 主要着 眼点积极 推进城 镇化进 程 。 这
是城镇化发展的一个根 本 目的。 实施“ 民收入增 长先导 ” 农 的城镇 化发展战略 。要求我们在 制定和实施 战略的过程 中,要把城 镇化发展与农 民收入增长之 间的关系作 为推进我 国
式转变 的基础上 。产业集 聚式 的农 村 城镇就会 自发形成 。 城镇化发展对农 民收入增 长具 有 重大作用 ,我国在采用城 镇化发展促 进农 民收入增长 的政策上 ,应采取长 期政策 , 以保证其持久正 向效应。 在协 调城镇化与农民收入增 长之间 的关系 时 。一 定要遵循 两者 之间 内在联系所 决定的基本规律 和基本 原则 。制定并 实行积极 的“ 民收入增 长先 导” 农 的城 镇化发展战略。所谓 以农 民收入增长 口 滕怀渊 赵明轩 姬永莲 包峰 吴两岗
城 镇化 所涉及的所有关系的首要关
系, 在指导 思想 、 战略层面和工作布局 上高度认识正确处理城镇化发展 与农 民收入增长之 间关系 的重要性 ,正确 处理两者之 间的关系 ,真正把农 民收 入增长 放在 城镇化发 展工作 的首 位 。 同时 , 需要 注意的是 , 在城镇化 发展过 程 中,绝对不能 以牺牲农 业和农民的 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城镇化发展 的速 度
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经验与启示
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经验与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乡村振兴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乡村振兴的内涵和目标。
然后,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总结国外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包括政策支持、产业创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
接着,文章将分析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的启示,探讨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于我国的乡村振兴实践中。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国外乡村振兴的主要模式与案例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乡村振兴的任务。
这些国家通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以下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国外乡村振兴案例,并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因此,其乡村振兴策略特别注重挖掘和发扬每个村庄的特色。
通过“一村一品”模式,每个村庄都致力于发展和推广自己的特色产品或文化,从而吸引游客和外部投资。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也保护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
德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实施了“村庄更新”计划,该计划旨在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提高乡村的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人口回到乡村。
通过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德国鼓励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法国政府制定了“乡村振兴计划”,旨在保护和振兴乡村文化,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该计划注重乡村景观的保护和修复,通过政府补贴,鼓励农民进行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支持乡村手工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些成功的乡村振兴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每个村庄的特色和优势,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政府应该扮演重要的引导和支持角色,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乡村振兴的日韩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引言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阶段,但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四化”同步发展中的短板,农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
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科学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历史任务。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以此为契机,全国社会各界掀起了一股“乡村振兴”的研究与实践热潮,而农村改革发展也迎来了各种扶持政策密集出台的“窗口期”。
然而,国家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形成有效的路径与模式,这是当下政界和学术界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乡村凋敝的必然回应。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走向衰弱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当然,城市化不等于消灭乡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并不意味着乡村文明的消亡。
纵观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如欧美、日本等都经历了乡村由衰弱走向复兴的演变过程。
这些国家在工业文明达到一定高度后,如何重振乡村,如何实现乡村的全面复兴?他国的成功经验对我们今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哪些启示意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尤其是东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与欧美不同,这两个国家在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农业特征、历史文化等方面与中国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乡村振兴的路径与经验可为我国学术界提供难能可贵的研究样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情,科学总结和借鉴其他国家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对于探寻我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基于此,本文将对日本、韩国乡村振兴的政策路径及其经验进行梳理与探讨,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国外乡村振兴经验及其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启示——以亚洲的韩国、日本为例
国外乡村振兴经验及其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启示——以亚洲的韩国、日本为例作者:邱春林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邱春林(临沂大学,山东临沂 276000)摘要: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战后韩国、日本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在推动乡村实践中既注重政府引导又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既注重保持传统又突出特色发展,既注重经济发展又保持文化传承,既注重把农民组织起来又倡导依法治村等。
韩国、日本的乡村振兴经验对当前中国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启发。
实施乡村振兴既要有实施理念的创新,又要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做到三个统筹,构建乡村振兴投入长效机制,坚持走乡村生态现代化建设之路,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夯实基础。
关键词:国外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新村运动;造村运动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9)01—0081—08乡村振兴战略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进一步实现城乡协调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
当然,实现乡村振兴途径和方式的选择也是一个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觉选择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事实上这也是一个国家应对一系列内外部环境压力和挑战的结果。
亚洲的韩国、日本在战后面对国内外一系列经济、政治、社会困境,在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
梳理总结韩国、日本的乡村振兴经验和做法,对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无疑具有一定启发,值得我们去认真梳理和借鉴。
一、韩国新村运动对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一)新村运动的启动二战后,韩国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运动并取得显著成绩。
与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相对,韩国农村农业发展显著滞后,导致工农业发展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分化更加明显,给韩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挑战。
面对城乡发展的巨大鸿沟,韩国国家财力有限,无法满足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巨大资金需求。
日本乡村建设对我国“留住乡愁”的启示
日本乡村建设对我国“留住乡愁”的启示作者:张雪梅李琴肖海艳来源:《乡村科技》 2018年第16期[摘要]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脚步加快,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大踏步迈进,同时由于自然性毁损、建设性破坏等原因,目前中国传统村落正在快速消亡。
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建筑风貌、人文环境、自然生态和依托这些而产生的乡愁情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研究20 世纪60 年代日本乡村建设中的举措,提出中国要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在乡村建设中不仅要做好硬件方面的建设,更要注意软件方面的建设,呵护乡情、保护乡情,最终做到留住乡情。
[关键词]乡愁;乡村建设;乡情[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6-46-2乡愁,对于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国而言,从来不缺对他的解释。
古诗中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近代有“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20 世纪80 年代初美籍华人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河山只在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唱响了海外游子思乡的心。
同样,日本也是一个不缺少乡愁文化的国家。
日本著名诗人石川啄木因为长期离开故乡,居住在日本大都市——东京,忍不住强烈的思乡之情,写下了“ふるさとのなまりなつかし停車場の人ごみの中にそを聞きにいく”的诗句,诗词大意是:故乡难忘绕心头,停车场中觅乡音。
全诗充满了对浓浓的乡音的渴望,读来让人无不动容[1]。
在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的中国农业文明社会中,乡愁是那样自然,如同村头的小河,静静地流淌。
但是,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脚步加快,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大踏步迈进,村落正在一天天减少。
据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调查统计,由于自然性毁损、建设性破坏等原因,目前中国传统村落正以平均每天1.6 个的速度快速消亡。
乡村治理何以有效?——国外典型实践模式及启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1期)003330J.Shanxi Agric.Univ.(Social Science Edition)No.1Vol.212022乡村治理何以有效?——国外典型实践模式及启示李金锴1,苏青松2,高鸣3(1.比利时根特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根特9000;2.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193;3.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125)摘要:高效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能够为我国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对世界各国乡村治理现状的思考,本研究总结出三种乡村治理模式:以韩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东亚模式、以美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欧美模式、以巴西和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拉美模式。
从三种模式的实施进展中对比和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乡村治理的典型做法和宝贵经验,并且以此为根据,针对我国乡村治理中组织机构、自治德治法治、公共服务、减贫长效机制建设等领域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治理;发展模式;国别经验;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6X(2022)01⁃0044⁃11一、研究背景(一)我国的乡村治理进程与主要问题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
搞好乡村治理有助于提高乡村行政效率、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农民对乡村生活的参与感和认可度。
全面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自1982年起,中国政府开始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高度关注乡村治理问题,主要涉及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管理、乡村的整体规划布局、乡村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引导乡村村民参与治理以及鼓励引进乡村治理青年人才等多个方面。
2018年我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推动村民参与自治,增加乡村管理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且记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党和政府把振兴乡村提到新的战略高度。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20 世纪 60 年代
在工业与城市化背景下ꎬ 西班牙政府整改废弃的贵族古堡为乡村农舍ꎬ 并将农场主的庄园划入供
游客参观旅游的范围ꎬ 乡村旅游由此而生
20 世纪 70 年代
随着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发展ꎬ 各个乡村间通达性加强ꎬ 乡村旅游在多个国家广泛开展
20 世纪 90 年代
在世界旅游组织的推动下ꎬ 乡村旅游逐渐在发展中国家出现ꎬ 我国乡村旅游开始兴起
村振兴、 发展路径、 发展策略、 休闲农业、 全域旅游
等几个方面ꎬ 其中 “ 乡村旅游” 关注度最高ꎬ 频次为
273ꎬ 可以看出美丽乡村、 红色旅游、 传统村落、 乡
2 国内外案例分析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具有 不 同 需 求 特 征 的 独 立 活
动ꎬ 其表现形式因不同地域而异ꎬ 有着农业旅游、 文
化旅游、 社区旅游和民俗旅游等形式 [8] ꎮ 基于社区的
过支持保护这些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本并以可持续的
方式加以利用ꎬ 其在发展的经济和生态层面之间建立
了平衡 [9] ꎮ 因此ꎬ 乡村旅游被认为是农村地区实现经
济、 环境和社会文化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渠道之一ꎬ 也
是制定农村发展举措战略的基础 [10] ꎬ 因为其注重当
地文化以及农村社区的创造力、 环境和美食ꎮ 在乡村
20 世纪 80 年代
全球 “ 绿色运动” 兴起ꎬ 乡村旅游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多数人选择的旅行方式
20 世纪 90 年代—21 世纪初 我国乡村旅游开始起步ꎬ 乡村旅游村庄大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近郊或依附于景区开发
2008 年至今
我国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ꎬ 乡村旅游在我国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24ꎬ Vol 44ꎬ No 05 13 9
国外乡村振兴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乡村振兴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安虎森,郭莹莹(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长春 130024)提要:国外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较多:劳动力转移模式强调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分享空间模式强调城乡双向的资源有效配置,城镇发展模式强调城乡联系、城乡综合发展、乡村创业,城乡一体化模式强调城乡一体的社会结构、居民社会福利的“等值”,日本“六次产业化”强调的是整体化的生产链条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
我国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促进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双向流动;以人才带动加快乡村地区综合发展,保障城乡居民有同等的起点和发展机会,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乡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城乡资源要素双向配置;城乡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19)03-0047-07 DOI:10.13483/j.cnki.kfyj.2019.03.007 一、引言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
乡村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后劲。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基础上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二者相互支撑、共生共存,但伴随城市化而产生的乡村衰退问题却少人问津。
20世纪中后期,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的农村经济遭受了严重的衰退,这导致乡村人均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城市人均收入水平,这又导致乡村地区公共服务的丧失、乡村地区高失业率以及乡村社区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成员的外流,严重危及了乡村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1]。
乡村建设运动对我国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乡村建设运动对我国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乡村建设运动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为了解决农村问题,推动乡村发展而展开的一场重大运动。
这场运动对我国当代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在现代化农村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乡村建设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一、卫生环境与公共设施乡村建设运动中重视卫生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如兴建卫生院、学校、邮电局等,有效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这个启示告诉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卫生环境与公共设施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农业发展与农田整理乡村建设运动中,重视农业发展和农田整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良土地、培育良种、推广农业技术等,促进了农田的增产和农业的发展。
这个启示告诉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农业发展和农田整理,提高农业产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组织与集体经济乡村建设运动中,积极发展农民组织和集体经济,如建立合作社、引进农业机械等,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个启示告诉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积极发展农民组织和集体经济,建立健全的农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四、人才培养与普及教育乡村建设运动中,注重人才培养和普及教育,如培养农村干部、推广文盲扫除等,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这个启示告诉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普及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五、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乡村建设运动中,重视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并采取了措施,如发展副业、推动农村工业等,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这个启示告诉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培育农村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六、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乡村建设运动中,注重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如发展湖泊水利工程、治理水土流失等,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这个启示告诉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国外乡村建设经验对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启示
法 国 的 农 村 建 设 对 西 部 新 农
个历史 任务 的实 现在西 部地 区尤 为 村 建设 中学 习和借鉴 。
艰 巨。 西部地 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不 仅
关系新农村建设 目标 的实现 , 而且 关 系西部 地 区“ i农 ” 问题 的解决 。为 此 , 照“ 按 生产 发展 、 生活 宽裕 、 风 乡
场 化和商 业化 进程 加快 ,法 国农 民 以协调 各部 门农 村发展 工作 的跨 部
也 逐渐从 愚 昧走 向开化 。由落后 步
作 者 简 介 : 国 锋 (9 5 ) 男 , 西 宝 赵 17 一 , 陕
鸡人 , 士 , 教 . 事科 学技术 与经济研 究 , 硕 助 从
E— i :ha g o e g 9 1 3 t m ma l z o u fn 02 @ 6 ,o
提 出了可供 西部地 区在 新农 村建设 过程 中选择 的资源 带动 型、 游带 动型 、 旅 小城镇 带 动
型 、 民搬 迁型 、 移 专业特 色型 、 中心村 落型 6种模 式。 关键词 : 新农 村建设 ; 国外 乡村 建设 ; 式 ; 模 启示
社 会主 义新农 村建 设是 全面 建 方 法各 具特 色 , 且 成效显 著 , 并 很多 上完成 了从传统 向现代 的转 型l 2 _ 。
世 寥 业 WoiA r uue 震 r gclr d it
பைடு நூலகம்
国外 乡村建 设经验对西都地 区 新 农村建 设横 式的启示
赵 国锋 张 沛 田 英
摘要 : 会 主义新农 村 建设是 全 面建设 小康社 会 的一项 重要 历 史任 务 . 社 这个 历 史任务 的
国外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研究
国外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研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乡村振兴的相关问题。
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本文将通过对国外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国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乡村发展模式:国外学者认为,中国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要因地制宜,不能简单地照搬国外的经验。
他们认为,中国乡村振兴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人口结构、产业基础等因素,形成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
2. 农村产业转型: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乡村产业转型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他们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研究发现,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他们建议中国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3. 乡村社会治理:国外学者还将乡村社会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进行研究。
他们认为,加强乡村社会治理,建设良好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他们提出了一些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的建议,如发展乡村自治、促进农民参与等。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1. 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国外学者通过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如加强政府引导、鼓励民间投资、建设支持政策体系等。
这些政策建议有助于中国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推进。
2. 探索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国外学者还通过对国外的一些乡村振兴案例进行研究,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
这些成功案例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3. 建立了一些合作机制:国外学者在中国乡村振兴的研究中,与中国学者和政府部门建立了一些合作关系。
他们共同开展研究、交流经验,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1. 优化政策环境:政府应加强对乡村振兴的政策引导,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国外村镇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房 度假 或安 度 晚 年 ; 村 的 服 务 设 施 高 农
距 。
级化, 即促 进 乡 村 城 市 化 , 小 城 乡 差 核 心 是生 活 质 量 。美 国小 城 镇 各 有 特 色 , 似 相
性 有 三 点 : 城 镇 把 创 造 一 个 比 城 市 更 小
“ 村 运 新 优 美 舒 适 的生 活 居 住 环 境 放 在 首 位 , 重
韩 国 于 I7 年 开 始 的 90
动 ”其 成 功 之 处在 于 : ,
视 交 通 、 信 、 共 服 务 等 条 件 , 私 人 通 公 为
基 本 上 可 就地 解 决 。新城 交 通便 利 、 施 时 『 调 整 了 农 村 产 业 结 构 ; 次 , 民 设 卣 J 其 居
齐 全 , 境 优 于大 城 市 。新 城 建 设 有利 于 环
但 是 由 于 我 国 长 期 以 来 对 农 村 投 控 制 大 城 市 的 规模 、减 轻 大 城 市 的人 口 压 力 、 解 一 系列 的城 市 问题 。 缓 , 展 乡村 经 济 , 0 纪 5 - 0年 代 英 国政 2 世 0 7 府 开始实施大规模 村镇 “ 展规 划” 目 发 ,
肥 力 下 降 , 及 生 活 污 水 乱 排 放 导 致 地 村 建 设 对 提 高 乡 村 生 活 的质 餐 , 善 乡 以 改 下 水 污 染 严 重 , 直 接 威 胁 饮 用 水 的 安 村 生 活 和 就 业 环 境 起 到 了 一 定 的 积 极
但 英 全 ; 3 新 农 村 建 设 缺 乏 合 理 规 划 , 地 作 用 , 也有 孵 端 。之 后 , 国 的 乡村 政 () 土 集 约 利 用 率 低 ,很 多 农 村 庭 院 太 大 , 策 出 现 转 变 , 向 “ 构 规 划 ” 改 变 过 住 转 结 ,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思考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思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转变,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了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改进。
本文将研究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根据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
欧洲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推广。
例如,法国的普罗旺斯地区以其特殊的农田风光和古老的村落而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英国的科茨沃尔德地区以其独特的乡村风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受到游客的热爱。
这些国家在乡村旅游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借鉴价值。
其次,从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乡村旅游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还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不够创新,缺乏特色和个性化。
再次,一些乡村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手段,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做法并加以改进。
首先,我们应当注重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我们应当加大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投入,创新设计和丰富产品内容,增加吸引力和竞争力。
再次,我们需要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学习国外乡村旅游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或组织,促使乡村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和合作机制。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综上所述,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应该借鉴其成功经验并加以改进,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加强宣传推广和加强管理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7)02-0051-05国外乡村建设实践对我国的启示赵庆海 费利群 〔摘 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既是对国际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改造的经验总结,也是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出路。
英、美、日、韩等国家在乡村改造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等,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我国应在科学规划、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以及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等方面,缩小城乡差距,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国外实践;策略选择;城市化〔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赵庆海(1972—),男,汉族,山东东平人,泰山学院助理研究员,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发展问题;费利群(1955—),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山东大学马列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理论与现代化建设。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3JD790060)。
〔收稿日期〕 2006-09-16〔修回日期〕 2006-10-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立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从世界城市化进程和经验来看,对农村进行改革以建设新型农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在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实施的重要战略之一。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开始或经历了这个历史阶段,中国也必须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采取必要措施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一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认识 1.国际视角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农村经济演变存在两种不同的趋向,即以刘易斯为代表的“二元经济论”和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传统农业改造论”[1]。
依据二元经济模型,受限于人口压力的农村传统经济部门,也就是小农经济,一方面将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现代经济部门转移,另一方面引进资本与农业机械,向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方式转变,使传统的庄园农业发展为企业化农业。
传统改造模型则认为,只要完善市场机制,以价格方式调整农业生产中投入和产出,就能在不改变原有组织结构和生产关系的情况下,通过边际生产率的提高和市场分工,使庄园农业和小农经济发展为规模性专业农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改造。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经验来看,以圈地运动为发轫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英国模式被证明是极度伤害农民利益,有违民主;拉美国家沿袭英国城市化模式虽然快速推进了城市化,但是出现了大量城市贫民。
以巴西为例,近20年来,巴西 总第139期城市问题2007年第2期 城市人口增长了24%,贫民窟人口增长了118%,目前居住在城市贫民窟中的就有3500万人,占全国城市人口的25.4%[2]。
许多城市居民重新回到农村,陷入生存困难之中,社会发展停滞,甚至衰退;法国在其城市化过程中,实施传统农业改造的方针,小农经济在农业经济中长期保持着主导地位。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过程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自愿、主动的过程,农民整体的境遇变化不是很剧烈。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城市化扩展中,表现为工业园区兴建而起的新一轮“圈地运动”,使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面临英国式“二元经济”形态的危险。
每年数千万农民工的流动,也预示了我国城市化发展有可能面临拉美城市化问题。
在此形势下,如何选择城市化路径,以便既能避免拉美国家城市化后“发展的陷阱”,又能避免二元经济发展模式所产生的遗落农村侧重城市的此抑彼扬的问题,是问题的关键。
据此,我国农村发展宜采取法国模式,也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保障农民权利,维持农村社会稳定,使农村改造与城市化同步发展。
所以现阶段我国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国内视角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3]。
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使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迅速加快。
但另一方面,也使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并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
当前我国工业化发展到中期阶段,城市化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适时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当前中国非常紧迫的三农问题的方向提出来,这既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客观的要求,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的必然选择。
我国由于受长期形成的城乡差别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在制度安排和政策层面上,存在着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的倾向。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产品绝对短缺阶段的结束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再加上政策原因,农业和工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种状况如果再继续下去,不仅会影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而且会严重影响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影响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对于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在本世纪初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然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都在农村[4]。
这是因为,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同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农村还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住宅等建设凌乱无序,脏乱差现象严重,整体村容村貌落后,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农村旧习俗还普遍存在,等等。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大举措。
二 城市化进程中国外乡村建设的实践 建设新农村是带有普遍性的世界性问题。
在东亚、欧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他们针对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出现的问题,以国家投资为主导,以国家财政用于公共设施投入增加为主要手段带动农村的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投入、综合整治以改变农村的面貌。
这些国家农村建设的有益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和吸收。
在东亚的国家和地区中,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实施了世界闻名的“新村运动”,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造村运动”,我国的台湾省也已进行了50多年的农村建设运动。
其他的西方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及美国等也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进行农村改革和建设[5]。
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农村改革和农村建设中虽然采取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要积极倡导与大力推动农村建设。
从国际经验看,韩国的“新村运动”是政府针对工农业发展出现严重失调,城乡差距扩大的状况,决定通过开展新村运动来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倡导起来的。
日本“造村运动”的出发点是以振兴产业为手段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使逐渐衰败的农村重新振兴起来。
第二,对农村建设必须有科学的规划。
德国在基于土地整理的乡村更新计划中,由政府机构根据农业发展,乡村更新和公共建设等需要,依轻重缓急选择土地整理地区,构划先期规划,并在广泛征求、考虑公众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规划[6]。
美国从1990年起,农业部向“全国农业开发合作”以及相关项目提供赞助,建立“州农村发展委员会”,要求每一个委员会必须有自己的战略规划,确立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第三,政府必须对农村建设提供制度和机制上的保障。
日本政府为扶持山区农村及人口稀疏地区的经济发展,制定了《过疏地区活跃法特别措施法》、《山区振兴法》等;为促进农村工商业的发展,制定《向农村地区引入工业促进法》等,以法律制度的方式促进农村发展。
韩国政府为了支持新村运动,中央政府成立了由内务、农林、工商、建设、文教、邮电及经济企划院等部门行政官员组成的特别委员会,道、直辖市、市、郡、面、邑、村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体系与相互协作机制。
第四,政府需要提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德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对落后的农业区采取投资补贴、拨款、农产品价格支持、低息贷款等措施,加速推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法国政府为了农村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业经营者提供优惠贷款总额高达900亿法郎,利率比一般的利率低一半左右,同时对农业基本建设也给以直接或间接的投资支持。
2.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发达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注重为农业发展提供所需的耕作、收获等机械,设法提高农业生产率。
美国在工业与城市化发展中,一直把发展农业放在重要地位,重视农业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7]。
美国农业发展一直比较顺利,为城市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乡村地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美国是一个以农村、农业开始其历史的国家,其农业发展也是在所有发达国家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城市化起步比欧洲国家晚,但城市化建设却不比任何国家逊色,1920年城市人口就超过了农村,1998年城市化率为76%。
美国的工业化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这种工业化特点使农业等基础产业发展较快,反过来又刺激了工业发展,农工协调促进了城市化的较快发展。
美国的农业发展不仅为城镇化解决了粮食问题,提供了原料和广大的国内市场,而且是美国城镇化初期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而英国等欧盟国家以及日本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农业发展重视不够,而导致农业人口向城市注入过快,一方面造成城市人口过于饱和出现“城市病”,另一方面造成农村地区的人口稀疏、农业衰退,文化水平落后,城乡差距迅速扩大的现象。
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开始重视推进城市化的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
其主要做法为:一是增加对农业发展的投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使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
3.推广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