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缺陷处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沧CBD站基坑围开挖、围护结构缺陷处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厦门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1标段施工设计图纸等设计资料
2、《地下铁道施工技术规程及验收规范》(GB50209-1999)2003年版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9、施工中所涉及的适用于我项目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国家、部委、福建省和厦门市有关安全、质量、工程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及法规文件。
10、本单位多年从事地铁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市政工程的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
2.1车站概况
海沧CBD站为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海沧段岛内第二个车站,位于东屿村内。车站中心里程为右DK18+291.665,车站长度为541.807m,站台宽度为14m,车站标准段宽度为22.7m,总建筑面积为27568m2。见图1.2-1
图1.2-1 车站平面示意图
海沧CBD站为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海沧段岛内第二个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与远期4号线换乘,换乘方式为T形通道换乘。车站中心里程为右DK17+026.845,车站长度约为541.8m,站台宽度为14m,车站标准段宽度为22.9m,总建筑面积为27568㎡。
2.2车站结构形式
车站主体结构为两层双跨(局部三跨)矩形框架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1~20轴围护结构采用地连墙+内支撑,20~66轴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车站主体设全外包防水层。小里程端为芦海区间提供盾构始发条件,大里程为海海区间盾构提供接收条件。
下沉广场基坑深度约10米,采用800@1000的钻孔灌注桩+锚索、钻孔灌注桩+双排桩的围护形式。基坑围护平面图见1.2-2。
图1.2-2 车站围护结构平面图
2.3水文地质环境
2.3.1 工程地质
厦门地区的大地构造处于大陆板块边缘活动地带,在福建省构造单元划分中属于闽东火山断拗带和闽东南沿海变质带,主要是原有断裂基础上的活动,都具有正反向、多期交替活动的特点。
海沧CBD站位于东屿村内,工程地质属滨海堆积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纪全系统长乐组海积层(Q m)、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 mc)。主要岩性有淤泥、淤泥质土、粉质黏土、砂土及残积砂质黏性土,基岩为为燕山期花岗岩(γ)。
拟建基坑长约538.907m,开挖深度约15.5m。基坑位于滨海堆积区,开挖深度范围内主要地层有素填土、淤泥、粉质黏土和残积砂质黏性土。地质剖面
见下图1.3-1
图1.3-1 地质剖面图
2.3.2水文地质
1、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类型及赋存
海沧CBD站范围内地表水主要为雨水、海水和湖水,湖水与海水存在联通渠道,水位、水量主要受人为调蓄。
按赋存介质,地下水可分为三类: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的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残积层及全、强风化带中的风化残积孔隙裂隙水;赋存于碎裂状强风化带及以下的基岩裂隙水。
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生活污水和供、排水管道渗漏水垂直下渗补给,水量有限。在靠近海沧湖附近的人工填筑土中的孔隙水主要接受湖水补给,水位变化大,富水程度较高。
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残积孔隙裂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均直接或间接靠海水补给,但补给程度有一定差异。
风化残积孔隙裂隙水除接海水补给外,尚有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或托顶上渗补给。
基岩风化残积孔隙裂隙水除接受第四系土层中的松散岩类孔隙水补给外,尚有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或托顶上渗补给,因风化残积孔隙裂隙水孔隙水含
水岩组上部往往具有一层渗透性能较差的黏性土、黏性素填土,该含水层组具微承压性。
基岩裂隙水与上覆地层水力联系密切。
地下水的运动主要受地形、地貌的控制,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风化孔隙裂隙水向低处汇流。
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受年降水量变化规律的控制,地下水位一般3月开始上升,9月逐渐下降,5~6月为最高水位,12月至翌年2月为最低水位,变化幅度又因地形、含水层的不同而有差异,总体上基岩裂隙水和风化残积孔隙裂隙水水位随降雨变化较大,第四系松散层地下水变幅较小。
3、水化学特征
场区地下水化学类型海域段属Na-Cl型,陆域段属Na-Cl-HCO3型。地下水的水温、水质,在天然状态随气候变化不十分明显。
4、地下水对结构及施工的影响
由于基坑开挖回填,不可避免地将支护结构土体产生扰动。施工期间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基坑内积水。使用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内积水。
三、基坑开挖及支撑架设要求
1、基坑开挖前地下结构外围连续墙及围护桩必须封闭,应进行基坑内降水、疏干,以加固基坑内土体,基坑降水深度应控制在基底以下1m,明挖基坑开挖时必须在围护桩(墙)、冠梁、第一道砼支撑达到设计强度以后进行。
2、基坑开挖需按照先浅后深的原则进行开挖,基坑开挖以后,应及时设置基坑内排水沟和集水井,防止基坑内积水。
3、基坑开挖应充分考虑时空效应,开挖应分段、分层均衡开挖,合理确定土方分层开挖层数、分层分段数量、护壁土留置宽度和高度、分段开挖的时间限制等。每段长度为20~30m。每层厚度不超过2m,并应与主体结构的施工进度、施工顺序相协调,严禁挖成锅底状,每开挖一小段(6~8m)后,及时架设支撑。在开挖至基坑底面标高以上500cm处,应进行基坑验收,并改用人工开挖至基底,及时封底,以尽量减少对基底地基土的扰动。基坑底标高应核实建筑图、主体结构施工图等相关图纸后确定,严禁超挖或欠挖。挖出的土必须及时运走,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