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的作用原理及其抗药性研究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Cl
N N O O N H 3C N O H O Cl Cl
N
N
酮康唑
克霉唑
N N N O O N N O H O Cl Cl
CH 3 H 3C N
N N
依曲康唑
N N N N N N OH F F
N Cl N Cl O Cl
氟康唑
依康唑
N Cl N Cl O Cl Cl
咪康唑
N Cl N
奥昔康唑
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研究开发了咪唑 类和三唑系(triazoles)抗真菌药物,使在临床 上能够有效地控制局部和系统性真菌感染疾病。 特别是三唑系的氟康唑,由于其安全有效和低毒, 在问世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仅在美国就已经治疗 了1600多万真菌感染病人,包括30多万AIDS病人。
但随着这类药物的使用,不断有出现耐药性真菌 的报道。 与细菌耐药性的研究比较,对真菌耐药性的研究 还是非常有限的。
CH 3 N
CH 3 N C(CH 3)3
特比萘芬
萘替芬
特比萘芬和萘替芬的化学结构
1、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二)、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中甾醇合成的多烯 类抗真菌抗生素
在早期研究多烯类药物对敏感菌的作用过程中, 通过外源加入甾醇类物质能够明显降低培养物对 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支持了多烯类药物的抗菌作 用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甾醇作用来实现的这一观 点。
1)、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早期的咪康唑、依康唑和酮康唑等除了抑制14α-去甲基 酶的活性外,对存在于膜上的其他一些有关的酶也具有抑 制活性:如用新近开发的voriconazole处理白念珠菌时发 现有酵母甾醇和角鲨烯(squalene)的累积,但还不清楚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由于voriconazole与细胞膜上的一 些与麦角甾醇合成有关的酶发生交互作用,还是由于 14α-去甲基酶的活性被抑制后产生的次级效应所致。 另外,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作用对象有关如,氟康唑和 依曲康唑除了抑制新型隐球酵母的14α-去甲基酶的活性 外,还能够抑制将钝叶鼠曲草素酮(obtusifolione)还 原成为相应的醇(obtusifoliol),从而导致甲基化的甾 醇前体累积。
常用杀菌剂介绍
一、酰胺类1、氟吗啉:防治卵菌纲病原菌产生的病害,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高活性。
(霜、疫霉病特效药剂)2、烯酰吗啉:抑制卵菌细胞壁的形成,内吸性。
(霜、疫霉病特效药)3、叶枯酞:抑制细菌在水稻中的繁殖,阻碍转移,内吸性。
(水稻白叶枯病特效药)4、磺菌胺:抑制孢子萌发,土壤杀菌剂。
(对白菜根肿病特效,可防治根肿、根腐、猝倒病)5、甲磺菌胺:土壤杀菌剂。
6、噻氟菌胺:强内吸传导。
(对担子菌特效,可防治立枯、黑粉、锈病)7、环氟菌胺:抑制白粉菌吸器、菌丝和附着孢的形成,内吸活性差。
(白粉病特效)8、硅噻菌胺:能量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长残效,种子处理。
(小麦全蚀病)9、吡噻菌胺:机理独特,高活性、广谱、无交互抗性。
(防治粉锈、霜霉、菌核病)10、环酰菌胺:机理独特,灰霉特效。
(防治灰霉、黑斑、菌核病)11、苯酰菌胺:杀卵菌机理独特,抑制菌核分裂,无交抗,保护剂。
(防治晚疫、霜霉病)12、环丙酰菌胺:内吸保护,抑制黑色素合成,感病后加速抗菌素产生。
(防治稻瘟病)13、噻酰菌胺:阻止侵入,诱导抗性,内吸传导,持效期长,环境影响小。
(防治白粉、霜霉、稻瘟病)14、氰菌胺:内吸和残留活性好,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
(防治稻瘟病)15、双氯氰菌胺: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
(防治稻瘟病)16、高效甲霜灵:核糖体RNA I合成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运转。
(防治霜、疫、腐霉病)17、高效苯霜灵:防治卵菌病害。
18、萎锈灵:选择性内吸杀菌,萌芽种子除菌。
(防治黑穗、锈病)19、呋吡酰胺:强烈抑制琥珀基质电子传递,内吸传导,长残效。
(防治水稻纹枯病)20、甲呋酰胺:内吸,种子处理。
[防治黑穗病(玉米除外)、麦类黑穗病]21、氟酰胺: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
(稻纹枯特效,防治立枯、纹枯、雪腐病)二、甲丙烯和咪唑类1、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新型、高效、广谱,保、治、铲、吸、渗。
(对所有真菌病害都有作用效果)2、肟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无交抗,广谱、渗透、内吸、保护。
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贺小圆;赵明峰【摘要】In recent years,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fungal infection,especially the opportunistic fungal infection have been increasing.This i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antifungal resistance and the restricted number of available antifungal drugs.Candida species are opportunistic fungi in human body.The common antifungal resistance mechanisms include the changes of the target enzyme,the lack of target site,the drug permeability decline of fungal cell membrane,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the change of cholesterol synthesis bypass,the biofilm formation and so on. The latest literature reports that secreted aspartic proteinases have a role in antifungal resistance of Candida spp..In this article,the epidemiology of Candida spp.infection and its possible antifun⁃gal resistance mechanisms are reviewed briefly.%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主要与真菌耐药和抗真菌药物品种有限有关。
甾醇合成抑制剂
13
丙环唑(脱力特)
防白粉病,丝核菌、锈菌、黑穗菌等,但对霜 霉病无活性。
三唑类杀菌机理
主要是抑制菌体甾醇的生物合成 ,因而干扰或 抑制菌体附着孢及吸盘的发育及菌丝的生长和孢子 的形成。三唑酮对某些病菌在活体中活性很强,但 离体效果很差,对菌丝的活性比对孢子的活性强。
21
为什么同一杀菌剂对某些菌类有效,而对其他菌 类无效呢? 为什么对同一菌体,很多杀菌剂对它有效 呢?这就要从作用机制的理论来进行分析。
? 经研究证实,上述第一种情况是菌体之间的差异导
致对同一杀菌剂有不同的反应;
? 在第二种情况下,不同杀菌剂对同一菌体虽有效,
但各自作用点并不相同。 从理论上弄清活性结构所起作用的原理,可以指导
3
3、施药量低,大田用药量是传统保护剂的 10%, 果树上仅为 1%,用于水果贮藏防腐,抑霉唑只 用 2-4g/ 吨(果品),用于禾谷类拌种,粉锈宁 30-40g /100kg 麦种。
4、药效长,一般为 3-6周。 5、一些品种如:粉锈宁,羟锈宁,丙环唑等对双
子叶植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
二、研发历史
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对担子 菌和半知菌等有效,对梨黑星病有特效,并兼治梨赤星病。 4)应用; 40%福星WP 1)防梨黑星病:在发病初期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 续喷药4-6次,用8000-10000×喷酒,能有效地防梨星黑病, 并兼治梨赤星病,病害发生高峰期,喷药间隔适当地缩短。 2)防黄瓜黑星病:基本同上,连喷3-5次,用药量1250-
14
抑霉力 imazalil(抑霉唑、万利得)
② 咪 唑N 类
Cl N CH2CH
麦角固醇的生产工艺调研
根据文献调研,目前国内外生产麦角固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麦角固醇(发酵法)和从抗生素菌丝体中提取麦角固醇(提取法)。
在查阅了一些有关于麦角固醇的研究性文献后,我发现大多数研究人员都是在微生物发酵法中的菌种筛选、培养基配方、发酵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更高产量的工艺条件。
据资料显示,国外生产麦角固醇大多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这是因为国外对于生产麦角固醇的发酵菌的筛选主要集中于60年代,目前的工艺条件已经比较成熟。
但国内起步较晚,工艺较落后,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的成本较高,所以国内的目前的发展方向是从一些抗生素发酵废菌丝中提取得到麦角固醇。
相比较于发酵法,提取法的工艺更简便,原料更廉价且来源丰富,所以更容易扩大至工业化生产。
当然除了发酵法和提取法,我还检索到一些采用其他原料或者其他方法得到麦角固醇的专利方法,如利用电场的方法提取,利用蘑菇下脚料提取等。
以上均是生产麦角固醇的方法均是生物合成或提取,对于化学合成,我还没有检索到,不确定是否有类似于全合成的方法。
但我个人认为对于麦角固醇这种甾体类化合物,目前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生物合成方法应用于工业生产,那化学全合成的工艺想有较强的竞争力应该比较困难。
中文名称: 麦角固醇(麦角甾醇) 英文名称: Ergosterol C A S 号: 57-87-4 分子式: C 28H 44O 分子量: 396.6480 熔点: 156-158℃ 形态: 无色针状或片状结晶目录一、微生物发酵法 (1)二、废菌丝体提取法 (2)2.1、从青霉素废菌丝中提取 (2)2.1.1、方法来源: (2)2.1.2、具体方法: (2)2.2、从蔗糖蜜发酵后的废渣中提取 (2)2.2.1、方法来源: (2)2.2.2、具体方法: (2)三、其他方法 (3)3.1、以酵母为原料生产麦角固醇 (3)3.1.1、以酵母为原料的优化方法一 (3)3.1.2、以酵母为原料的优化方法二 (4)3.2、电场-半仿生技术制备绣球菌麦角固醇 (5)3.2.1、方法来源: (5)3.2.2、具体方法: (5)3.3、从蘑菇下脚料中提取麦角固醇 (5)3.3.1、方法来源: (5)3.3.2、具体方法: (5)一、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制备麦角固醇,常用酵母菌、曲霉菌、青霉菌等。
抗真菌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抗真菌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摘要:目前在抗真菌药的研制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由于唑类药物长期使用,真菌耐药性及其交叉耐药现象不断出现,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威胁。
近年来提出新型抗真菌药物的新靶点,并研发出具有高活性强、强疗效的抗真菌药物。
本文对抗真菌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关键词: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耐药性目前,由于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过多、品种更换频繁、同一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等因素,使真菌感染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现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两大类:抗生素类,如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灰黄霉素等;化学合成类,如5氟胞嘧啶、吡酮氮及唑类(咪唑及三唑环)药物。
一、抗真菌药物的种类1.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
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三烯类:变曲霉素;(2)四烯类:制霉菌素、匹马霉素、金褐霉素;(3)五烯类:制霉色菌素、喷他霉素、戊霉素;(4)六烯类:恩多霉素;(5)七烯类: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曲古霉素、克念菌素、杀念珠菌素、美帕曲星、帕曲星。
其中最典型的是两性霉素B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剂。
2.唑类(azole)抗真菌药。
咪唑类: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塞他康唑、奈替康唑、拉诺康唑、氟咪唑;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特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拉夫康唑。
唑类抗真菌药物为合成的抗真菌药,抗菌作用与两性霉素相似,它能选择性抑制真菌细胞色素450依赖性的14-α-去甲基酶,使14-α-甲基固醇蓄积,细胞膜麦角固醇不能合成,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胞内重要物质丢失而使真菌死亡。
本类药物在肝脏代谢,主要经胆汁排出,在患者肾功能不全时不需改变剂量,其主要毒性为贫血、胃肠道反应、皮疹等,没有肾脏毒性,可口服。
该类药物的取代咪唑部分为抗真菌活性的必需基团,由此演变出不同类型抗真菌药物。
现应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
3.烯丙胺类抗真菌药。
这类药物都能竞争性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阻止角烯转变成羊毛甾醇,使角鲨烯积聚,麦角甾醇合成受阻,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其最低抑菌浓度要小于咪唑类化合物,临床实验表明用胺类化合物治疗浅表真菌病比咪唑类更有效。
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麦角甾醇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甾体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炎、抗肿瘤和抗病毒等。
因此,麦角甾醇的研究成为当前生物活性物质的热点之一。
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途径已被研究者阐明,其中,前体麦角固醇的合成是生物合成麦角甾醇的关键步骤。
研究发现,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主要发生在植物种子中,合成途径涉及多个酶的催化反应。
因此,寻找能够抑制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酶活性的化合物,可作为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剂。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合成一系列新型麦角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并评价其抑制酶活性和抑菌活性。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合成具有不同酰基取代基的麦角固醇类化合物;2. 通过磷酸化酶抑制实验,筛选出具有抑制酶活性的化合物;3. 对抑制酶活性明显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评价;4. 探究合成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意义1. 通过本研究,可进一步探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机制,为深入研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提供理论基础。
2. 合成的麦角固醇类化合物可作为植物麦角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具有重要的农业应用价值。
3. 通过本研究,可发现更多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为新药开发提供借鉴。
四、研究方法1. 合成具有不同酰基取代基的麦角固醇类化合物;2. 构建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催化酶表达系统,并进行酶活性检测;3. 利用筛选出的具有抑制酶活性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检测;4. 对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
五、研究进度本研究已完成麦角固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工作,并利用酶活性检测体系,初步筛选出具有抑制酶活性的化合物。
下一步将进行抑菌活性评价和结构-活性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合成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抑制机理。
六、预期成果1. 合成多种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抑制酶活性和抑菌活性评价。
2. 发现一种或多种具有麦角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作用的化合物。
常用杀菌剂及防治对象简明表
化合物类别
产品
防治对象
作用机理和特点
酰胺类
烯酰吗啉
霜霉病、疫病
内吸性,抑制卵菌细胞壁的形成
噻氟菌胺
立枯、黑粉、锈病
强内吸传导,对担子菌特效
氟吗啉
霜霉病、疫病
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渗透内吸活性高,持效期长。保护,治疗和铲除
环氟菌胺
白粉病
内吸活性差,抑制白粉菌吸器、菌丝和附着孢子的形成
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保护治疗铲除和内吸,活性优于烯唑醇
烯唑醇
黑穗病、白粉病和锈病
同上,对子囊菌和担子菌特效
粉唑醇
同上
同上,同时具有熏蒸作用,可有效防除麦类作物的白粉病
己唑醇
褐斑病,锈病和白粉病
具有内吸性,作用是保护和治疗,可铲除子囊菌和担子菌病害
丙硫菌唑
菌核病、白粉病和锈病
杀菌谱广,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保护治疗铲除和良好的内吸性
速效长效,内吸广谱。线粒体呼吸抑制剂
嘧菌胺
白粉病,纹枯病,霜霉病
内吸渗透,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杀菌谱广
苯氧菌胺
水稻稻瘟病
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保护治疗铲除,内吸渗透
烯肟菌胺
白粉病
作用于线粒体,破坏ATP合成
烯肟菌酯
所有真菌病害
新型杀菌剂,广谱高效强内吸
吡唑醚菌酯
稻瘟病等
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啶酰菌胺
白粉病,根腐病,腐烂病
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剂,无交互抗性
氟啶酰菌胺
霜霉病和疫病
啶菌胺
灰霉病,稻瘟病和立枯病
干扰病原菌的细胞分离,对灰霉病有特效
丙环唑氟菌唑使用技术要求
30%氟菌唑使用技术说明本品为咪唑啉酮类,作用机理为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具有预防、治疗、铲除效果,内吸作用传导性好,抗雨水冲刷,可防多种作物病病害。
适用作物:苹果,梨,柿子,葡萄,桃,樱桃,无花果,草莓,黄瓜,西瓜,辣椒,豌豆,甜瓜,番茄,茄子,南瓜,葱,洋葱,芦笋,使用百合,玉米,水稻,麦类,茶,烟草,玫瑰,菊,郁金香。
防治对象:白粉病,黑星病,锈病,黑穗病,褐斑病等。
稀释倍数:2000-3000倍注意事项:本品作物安全性高,在推荐浓度下,基本没有药害。
对某些黄瓜品种,在幼苗期使用浓度过高,会使其叶片产生深绿症状。
不能和杀螟松,亚胺硫磷混用。
10%戊菌唑使用技术说明本品为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内吸治疗作用。
对作物安全性好,在推荐剂量下使用无药害。
适用作物:南瓜,葡萄,苹果,山楂,梨,枇杷,番茄,黄瓜,菜豆等蔬菜,以及观赏植物。
防治对象:黑星病,白粉病,对其他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引起的叶斑病,锈病,炭疽病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稀释倍数:1500-2500倍注意事项:喷药要在早晨使用,中午使用容易造成药害。
25%丙环唑丙环唑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株体内向上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菌病,香蕉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适用作物:葡萄,花生,西瓜,辣椒,小麦,荔枝,玉米,水稻,香蕉,番茄,草莓防治对象:炭疽病,叶斑病,蔓枯病,褐斑病,纹枯病,全蚀病,锈病,根腐病,白粉病,恶苗病等。
注意事项:本品的助壮作用强,在双子叶作物上使用容易产生药害。
在花期,苗期,幼果期,嫩梢期,安全浓度:4000-5000倍水稻耐受浓度:800-1000倍香蕉耐受浓度:1000-1500倍番茄,辣椒耐受浓度:3000倍葡萄耐受浓度:4000-5000倍草莓耐受浓度:5000倍西瓜耐受浓度:6000-8000倍。
三唑类杀菌剂
目前我国开发和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的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摘要: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研究和应用中比较热点的一类杀菌剂,本文就目前三唑类杀菌剂在我国开发和使用情况及其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做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三唑类杀菌剂种类作用特点应用价值一、引言1、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史三唑类衍生物作为杀菌剂已有悠久的历史,迄今为止已有众多的三唑类药物用于临床医药杀菌剂、农业应用杀菌剂等。
三唑类杀菌剂是指含有三氮唑的化合物。
作为农药杀菌剂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效杀菌剂。
20世纪60年代中期,荷兰Philiph-Dupher公司开发出第一个1,2,4一三唑类杀菌剂—威菌灵,三唑类杀菌剂的相关研究受到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德国拜耳公司(Bayer)和比利时Janssen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报道了1一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20世纪70年代,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拜耳公司研究人员发现,发现N-甲基碳上的取代基团可广泛地被其他基团所取代,而其生物活性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人们通过取代基团的变换(如苯基可以被五元或六元杂环、各类型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酯、酮等官能团或桥苄基所取代),合成并筛选出一批具有杀菌活性的三唑类化合物。
其中包括活性很高的三唑基——O-,N-乙缩醛类化合物。
后来又开发了内吸性杀菌剂三唑酮、三唑醇等。
迄今为止,已开发的内吸性杀菌剂主要有三唑类、苯并唑唑类、嘧啶类、唑唑类、吗啉类等,其中最重要的内吸性杀菌剂是三唑类化合物。
已经问世并商品化的三唑类化合物有拜耳公司的氟三唑、三唑酮、三唑醇,Jenssen公司的乙环唑、丙环唑,英国CIC公司的多效唑(PP33)、苄氯三唑醇等。
九十年代初期研发的戊唑醇,最近研发出来的四氟醚唑、羟菌唑、丙硫菌唑、氟硅唑等。
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
农药杀菌剂分类
农药杀菌剂分类及作用机理一、核酸合成抑制剂(1)作用机理:核酸是重要的遗传物质,抑制和干扰核酸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分裂,会使病菌的遗传信息不能正确表达,导致生长和繁殖停止。
(2)化学结构类型:有酰苯胺类、酰胺类、杂环类、嘧啶类。
(3)通性: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单剂极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多为复配剂;嘧啶类对哺乳动物低毒,不易在土壤中积累;易产生交互抗性。
(4)有效成分:苯霜灵、甲霜灵、精甲霜灵、精苯霜灵、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恶霜灵。
二、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1)作用机理: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典型抑制剂。
苯菌灵和硫菌灵在生物体内也转化成多菌灵起作用,所以它们有类似的生物活性和抗菌谱。
多菌灵通过与构成纺锤丝的微管的亚单位β-微管蛋白结合,阻碍其与另一组分α-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或使已经形成的微管解装配,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表现为染色体加倍,细胞肿胀。
芳烃类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最主要的作用机理是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还可观察到影响真菌DNA的功能,出现DNA断裂和染色体畸形,从而抑制有丝分裂或减少分裂次数。
(2)化学结构类型:苯并咪唑类和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噻唑类、脲类。
(3)通性:单剂极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通常使用复配制剂;易产生交互抗性和负交互抗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紧紧结合于植物表面,降解速度慢,其残留物活性高,沉积于植物表面可用于再分配。
对寄主植物和土壤具有高选择性毒性和强吸收作用。
目前抗性十分严重。
对大多数病原真菌都具有内吸治疗性防效,但对链格孢菌、轮枝孢菌、长蠕孢菌以及卵菌和细菌无效。
氨基甲酸酯类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下易分解,与苯并咪唑类有负交互抗性。
在土壤中残留时间短,对哺乳动物毒性低。
脲类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可提高持效性。
大多数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谱较窄,对卵菌纲防效显著。
(4)有效成分:多菌灵、苯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乙霉威、苯酰菌胺、噻唑菌胺、戊菌隆、氰烯菌酯、氟吡菌胺。
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分子设计的研究进展
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分子设计的研究进展
杨光富;杨华铮
【期刊名称】《农药译丛》
【年(卷),期】1996(018)001
【总页数】10页(P21-29,38)
【作者】杨光富;杨华铮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55.47
【相关文献】
1.土槿乙酸B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对白色念珠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J], 刘丽英;陈虹;高默杰
2.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氟菌唑 [J],
3.芦笋茎枯病菌的生物学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对它的作用 [J], 张玉芬;吴建国;米瑞芙
4.植物病原真菌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J], 叶滔;马志强;毕秋艳;牛芳胜;韩秀英;张小风;王文桥;张利辉
5.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对茶饼病以及成茶品质的影响 [J], 陈宗懋(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麦角甾醇的研究进展
麦角甾醇的研究进展曹龙辉;李晓珺;赵文红;朱豪;洪泽淳【摘要】麦角甾醇主要存在于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和某些植物中,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甾醇,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食品、饲料及医药等工业中常用的一种原料.文章总结近十年来国内外对麦角甾醇的研究状况,分别对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途径、高产麦角甾醇菌株的选育和麦角甾醇的萃取方法予以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麦角甾醇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4(033)004【总页数】4页(P9-12)【关键词】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菌株选育;萃取【作者】曹龙辉;李晓珺;赵文红;朱豪;洪泽淳【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225;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225;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225;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225;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2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麦角甾醇,别名麦角固醇,为白色或无色光亮的小叶晶或白色结晶粉末。
麦角甾醇不但具有独特的生理作用,还被广泛应用到药物的开发中。
麦角甾醇作为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结构稳定,专一性强,对测定生物量来说,它比葡糖胺更具代表性[1],所以可以通过检测麦角甾醇的含量来测量真菌的生物量[2]。
目前,麦角甾醇的来源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合成得到,近年来也有学者从一些菌丝体中提取。
我国研究麦角甾醇机能的时间较迟,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年产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从国外进口,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对麦角甾醇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因此,对麦角甾醇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麦角甾醇化学名为24β-甲基胆固醇-5,7烯-3β-羟基,分子式为C28H44O,强氧化剂能破坏麦角甾醇,遇到光和空气中的氧时,即使在常温下也会被氧化而发黑。
麦角甾醇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三氯甲烷、乙醇、乙醚等)。
第七章 杀菌剂..
用现配。④不能与遇碱易分解的药剂混用。
二、无机硫杀菌剂
无机硫杀菌剂是一类以硫磺为主加工而 成的不同制剂。硫磺的杀菌作用主要依赖于 制剂释放单质硫起作用,也可以被还原形成 毒力更强的硫化氢起杀菌作用。
(一)硫磺制剂
1 不仅具有杀菌作用,而且具有杀螨和杀 虫效果。 2 杀菌杀虫效力与粉粒大小密切相关:
粒径:粉剂>可湿性硫>胶体硫
3 防治对象: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 杀 虫、杀螨
(二)石硫合剂
无机硫化合物中最主要的是石硫合剂, 石灰硫磺合剂简称石硫合剂,化学名称又
叫多硫化钙,它是由硫磺和石灰一起煮沸
而成。合适的比例为石灰︰硫磺︰水
=1:2:100
1
配制方法
H2O —— 热水+生石灰———加硫磺粉—— 保持沸腾40-50分钟,并不断搅拌,不能溢 锅,保持水量。
福美双
性能特点:属低毒广谱保护性杀菌剂,有一定的
蓄积性,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
应用方法:对种传、土传的病害有较好的防治作
用,主要防治禾谷类黑穗病、各种作物的苗期猝倒
病和根腐病。另外用500~1000X液喷雾可防治苹果
斑点病、梨黑星病、蚕豆褐斑病、瓜霜霉病和炭疽
病等。
“江苏泰州毒豆芽事件”
(二)代森系:
第七章
杀菌剂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杀菌剂的概念、特点。 2.掌握各类杀菌剂中常用品种的性能特 点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常用杀菌剂的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技术。
教学难点:
杀菌剂的分类和作用原理。
第七章
杀菌剂的定义
杀菌剂
杀菌剂是一类对真菌和细菌有毒 的物质,有杀死病菌孢子、菌丝和抑 制其生长发育的作用。 根据作用原理和方式,习惯上将 杀菌剂分为两大类: 保护性杀菌剂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氯苯嘧啶醇(fenarimol,乐必耕)
• 分子结构式:
• 化学名称:2,菌剂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 大多数EBIs类杀菌剂具有内吸特性和明显 的熏蒸作用 • 抗药性风险低 • EBIs具有极高的杀菌活性,持效期长,一 般3~6周
目前,绝大多数EBIs类杀菌剂在我国均有生产或使 用,其代表品种如下:
• • • • • • • • • • • • 氯苯嘧啶醇(fenarimol,乐必耕) 抑霉唑(imazalil,抑霉力) 咪鲜安(prochloraz,施宝克) 三唑酮(triadimefon,粉锈宁、百里通) 烯唑醇(diniconazole,消斑灵、速保利) 丙环唑(propiconazole,敌力脱) 戊唑醇(tebuconazole,立克锈) 己唑醇(hexaconazole) 腈菌唑(myclobutanil,黑斑清)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恶醚唑、世高) 十三吗啉(tridemorph,克啉菌) 苯锈啶(fenpropidin)
?氯苯嘧啶醇fenarimol乐必耕?抑霉唑imazalil抑霉力?咪鲜安prochloraz施宝克?三唑酮triadimefon粉锈宁百里通?烯唑醇diniconazole消斑灵速保利?丙环唑propiconazole敌力脱?戊唑醇tebuconazole立克锈?己唑醇hexaconazole?腈菌唑myclobutanil黑斑清?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恶醚唑世高?十三吗啉tridemorph克啉菌?苯锈啶fenpropidin氯苯嘧啶醇fenarimol乐必耕?分子结构式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一、发展史
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甾醇生物合成抑 制剂(SBIs)的抗菌作用机理,从此,研发 SBI类杀菌剂引起了农药界、医药界、植物病 理学和生物化学学科的高度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新型高效、低 毒、广谱安全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EBIs)相继应用与植物真菌病害防治。
抗真菌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综述
Chakraborty等[25]研究粪壳菌素sordarin是蛋白质翻译过程中延长因子EF抑制剂,阻止真菌蛋白质的进行。
Zhao等[26]研究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抑制剂,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等真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4作用于真菌的电子呼吸链Ma等[27]研究抗霉素A和于链霉菌的UK2A,对真菌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具有抑制作用,引起真菌的死亡。Fudou等[28]发现于粘细菌的Haliangicin,能够专一性的抑制呼吸链中蛋白复合物III的电子传递。另外,从粘细菌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了多种具有抑制电子传递的抗真菌化合物。
Mandala等[22]发现两个结构相类似的IPC合成酶抑制剂khafrefungin和rustmicin.
rustmicin是IPC合成酶的可逆性抑制剂,特异性作用IPC合成酶;khafrefugin对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IPC合成酶的强的抑制作用。
2.3抑制真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Kinsman等[23]从Graphimumputredinis菌液中分离出GR,能抑制真菌的蛋白合成,具有抗真菌活性。Okada等[24]从Penicillium minioluteum发酵液中分离出BE31405,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均具有抑制活性,主要抑制真的蛋白合成。
结语
抗真菌药物种类繁多,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随着唑类药物广泛应用,真菌耐药现象不断出现,已出现药物间交叉耐药,对临床治疗带来严重威胁。本研究对近年来真菌药物的种类、结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近年来,又相继发现许多新型抗真菌药物,并提出了抗真菌药物作用的新靶点,成功开发出一些活性强大,疗效确切的抗真菌药。
丝状真菌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的抗性分子机制
1 甾 醇 生 物 合 成 抑 制 剂 的 杀 菌 作 用 机 理
麦 角 甾 醇 ( ro tr 1是 许 多 真 菌 细 胞 膜 的 重 要 组 成 成 分 eg seo) 其 合 成 受 到 抑 制 . 将 引 起 真 菌 细 胞 膜 结 构 和 功 能 的 破 坏 . 最 终 导 致 细 胞 死 亡 : 同 时 甾 醇 也 是 一 些 甾 类 澈 素 的 前 体 ,在 真 菌 无 性 生 殖 知 柏 性 生 殖 过 程 中 起 重 要 作 H . 其 含 量 和 组 分 改 变 将 影 响 真 菌 的 繁 殖 j 根 据 作 用 方 式 不 同 , 观 有 的 S s可 分 为 两 类 : 第 一 类 也 是 晶 主 要 的 一 类 是 1 . . 甲基 反 应 BI 4n 脱 抑 制 剂 ( 4 a d meh lt n ihb tr, 1 - - e tyai n ii s DM I) 包 括 三 唑 娄 ( iz ls 、 咪 唑 类 ( d z ls、 嘧 啶 类 o o s. t ao e ) r i a oe ) mi ( y i dn s 、 吡 啶 类 【 y iie ) 哌 嗪 类 ( i ea i e) 由 于 这 类 化 合 物 均 古 有 一 个 含 氮 的 杂 环 p rmiie ) p rdn s 、 pp rz n s 。 杂 环 上 的 氢 原 子 口 与 甾 醇 1 一 一 甲基 酶 P 5 seo 4 a d meh ls 4 0 J 4Ⅱ脱 4 0 trl1 - — e t ya eP 5 ,简 稃 P 5 D L 4 04 v,在 真 菌 r 称 也 称 CYP j的 血 红 素 ~ 铁 活 一 中 心 配 位 键 结 合 .从 而 抑 制 酶 的 活 性 。 而 P 5 I M 卜也 51 4 04 D 是 麦 角 生 物 合 成 途 径 中 的 关 键 性 酶 . 该 酶 活 性 的抑 制 , 使 得 麦 角 甾 醇 最 终 不 能 合 成 , 导 致 真 菌 细
麦角甾酮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研究
麦角甾酮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研究麦角甾酮是一种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
人们通过对麦角甾酮的深入研究发现,它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麦角甾酮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一、麦角甾酮的化学性质和来源麦角甾酮是一种二萜类似物质,结构上是甾酮类的骨架基础上,加上了酮基和环氧化合物。
引用国内外研究结果,麦角甾酮广泛存在于某些植物中,如绿豆、茄子、猪笼草、千筋藤等,它们的种子、果实或其他部位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麦角甾酮。
二、麦角甾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近年来,麦角甾酮的药理作用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麦角甾酮的药理作用研究情况。
1、抗肿瘤作用多项研究表明,麦角甾酮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还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缺氧诱导因子的调节。
如2007年报道,麦角甾酮对多种肿瘤细胞(如肝癌细胞、肺癌细胞、宫颈癌细胞等)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正常细胞无毒性。
2、免疫调节作用麦角甾酮也被发现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能力。
例如,它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抑制某些炎症反应。
3、抗氧化作用麦角甾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稳定性。
研究还发现,麦角甾酮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化学结构中的酮基和环氧化合物密切相关。
4、神经保护作用除了上述三个方面,麦角甾酮还被发现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
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巨噬细胞的活性,保护神经元的功能和结构完整性,缓解疼痛等。
5、其他作用除上述四个方面外,麦角甾酮还可能具有其他药理作用,如调节血脂、抗心血管疾病、抗糖尿病等。
三、麦角甾酮衍生物的药理作用研究麦角甾酮不仅可以自身发挥药理作用,还可以通过合成衍生物来增强其药理作用。
近年来,麦角甾酮衍生物的药理作用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例如,研究者们发现通过改变麦角甾酮分子中的多个位置,可以产生不同的药理特性,如抗肿瘤、降糖等。
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杀菌剂
作者: 韩熹莱
作者机构: 北京农业大学 教授
出版物刊名: 世界农业
页码: 40-42页
主题词: 生物合成;麦角甾醇;内吸杀菌剂;衍生物;抑制剂;寄主植物;商品化;对映体;化学结构;
有效成分
摘要: <正> 近十几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新内吸杀菌剂,它们共同的作用机制都是对病原菌体内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因此称为“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rgogterol biosynthesis inhibitors),简称EBIs。
在已商品化的品种中,这类杀菌剂有多种不同的化学结构,如果说在化学上有什么共同点的话,只能说它们都含有一个含氨杂环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