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分析

学生:人文学院网络传播07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关注人民生计 , 关心市民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 " 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 , 从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到吉林电视台的《守望都市》、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等 , 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放弃了传统说教新闻的生硬、呆板,以鲜明的地方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吸引着当今受众的眼球。民生新闻坚持平民观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更多的交给平民百姓,符合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但是,民生新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之下,为了迎合受众,过多报道生活中既无积极意义又无新闻价值的一些琐事,甚至还有一些低俗的、不健康的内容充斥到此类新闻中。因此,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民生新闻传播误区发展趋势

目录

绪论 (1)

一、民生新闻的定义 (1)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形成背景 (2)

三、民生新闻的优势 (4)

四、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5)

五、消费文化视野中的电视民生新闻 (6)

小结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一、民生新闻的定义:

民生新闻从广义上来说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却是以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感来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从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民生大参考》到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的《民生直通车》、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民生类新闻节目可谓是“遍地开花”,在电视新闻界掀起了一股热潮,被学者称为“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何谓“民生新闻”,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综合业界和学界对民生新闻的几种观点,可以将“民生新闻”理解为: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新闻。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形成背景:

(一)“人本思想”推动了民生新闻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对于“话语权”和“喉舌”作用的片面理解,往往以“领导者”的姿态向受众灌输严肃的新闻信息,这种“媒体本位”的思想往往关注了“国计”而忽略了“民生”,因此忽略了寻常百姓

(二)社会的发展和百姓生活的需要在社会超速运转的大环境之下,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浮现出来,而市井议题便作为缓解传统社会转型之痛的良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介了解与自身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甚至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信息,从而使紧张的社会心理得以舒缓。而这种市井议题最大的好处便是告诉每一个受众:“我”就是其中一员,并时刻受到关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疏离的人际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补偿,于是,民生新闻作为传播市井议题的直接媒介便应运而生。

(三)新闻媒体推行“平民化”“本土化”策略大多地方媒体为了站稳脚跟都在运作过程中积极的推行“本土化”和“平民化”策略,实行这种策略最常用的手段便是大力推出市井议题。上个世纪《新民晚报》老总赵超构就提出了“软些、软些、再软些”,当时虽未获得广泛回应,但在之后的“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节目中却大行其道。于是媒体意识到,在市场竞争、争取受众的过程中,只有更加关注民生才能收到老百姓的青睐,其公信力和号召力才能得以加强。

三、民生新闻的优势:

1、“人本化”的理念使其在内容上关注民生民情,贴近百姓生活。党中央以“以民为本”执政理念出发,对新闻工作提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最初是以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真正把新闻做成“老百姓自己的新闻”,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随后山东电视台的《民生直通车》栏目提出“忧百姓之忧、急百姓之急”的宣传口号,也获得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民生新闻之所以火爆,正是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百姓的视角出发,将话语权更多的交给平民百姓,从而受到老百姓青睐。

2、注重“本土化”的地域优势,使区域文化资源得到发掘利用。从地域角度来说,本地媒体对当地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往往更能从当地的视野出发,也更容易获得当地的相关信息来源。所以从成本的角度衡量,本地媒体获得本地的文化资源是最便捷的,外来媒体便很难与之竞争。

3、“说新闻”的播报方式,拉近媒体与百姓的距离。

四、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1、媒体的定位狭窄“国计”和“民生”永远是新闻两个永恒不变的热点。“国计”和“民生”是两个相辅相成的两方面,绝非两不相干。但是许多民生新闻的定位过于狭窄,导致小新闻软新闻多,有力度有硬度的新闻少。笔者认为,“民生”不应该等同于“水管破裂、小区停电、街头闹剧”,也不应仅限于“休闲娱乐、上学就医、物价浮动”。而是应该从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转向更多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和走向的新闻上来,从民生的角度去解读国家的政策将对百姓的影响。这样的“民生新闻”才会有影响力,才能做大、做强。

2、“民生热”导致方言类新闻节目盛行有人认为,“方言节目如同一股清流,成为电视收视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成为电视界的新宠。比如宁波电视台的《来发讲啥西》、南京

电视台的《听我韶韶》、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拉呱》,这些方言类电视节目如此风靡,受大家追捧,其主要原因是有特定的地域亲和力,用方言讲述更容易让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群接受并产生共鸣。新闻节目的对于“本土化”的追求值得鼓励,但是方言节目却把新闻的“本土化”做成了“本地化”,其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从大的方面来说,方言节目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加例子}从小的方面来说,方言节目由于语言上的限制,传播范围有限,不是本地人难以听懂,从而不利于多数人的接受和节目的推广。

3、节目内容重复,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很多地方一个城市有多档民生类节目,而且节目类型大致相同。而一个城市在一天之内所发生的给类新闻是有限的,因此,往往省台做了的民生新闻,各市县台也在做,甚至同一台的不同频道都在做同一则新闻。这就出现了我们经常看到的题材重复、事件相似、人物相同的内容出现在各个民生新闻节目中。在频道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电视栏目都出现分众化的趋势,使得有些民生新闻栏目的收视率明显下降。而这种同质化也仅仅是停留在表象的社会事件上,而不去做内核的、异质化的分析。

4、无谓炒作,使其偏离新闻本质。有些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过分的强调视觉冲击力,喜欢将事件神秘化,进行过渡渲染,使节目出现碎片化、浮表化得特征;有些节目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增强节目的播出效果刻意煽情,将“记录”变为“演绎”,偏离了其本质的真实性。同时,哗众取宠、夸张失实,甚至是编造的假新闻也频繁出现,如北京电视台的“纸馅包子”,这就让新闻丧失了应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5、媒体置职业道德于不顾。时下,一些媒体为了增强节目的看点,置职业道德于不顾,刻意挑起事端,从而进行报道。

五、消费文化视野中的电视民生新闻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以需求为主导的生产模式。以收视率为衡量标准的电视民生新闻为获得最大消费群体 , 走上了“受众本位之路。从而使其新闻报道呈现出新态势来。

1 、传受界限模糊 , 受众渐趋主体化为适应需求提高收视率 , 电视民生新闻制作者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