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并背诵课文《春》。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春天的美景。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默写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感知、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春天的美景。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特点。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朗读技巧。

3.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4.欣赏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中的美景的欣赏和感受。

5.学习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尝试自己创作。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课后作业背诵课文《春》。

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学生在讨论、分享中,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春天的图片、课文朗读音频等。

2.教学参考书:《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

3.网络资源:关于春天的诗词、散文等。

六、教学建议1.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1课《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1课《春》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的基本概念、文章结构分析和写作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春天景色描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春》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散文的阅读和理解普遍存在一些困难。他们对文章的情感把握不够深入,对一些生僻词汇的运用也不够熟练。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需要采取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春》是一篇描绘春天景色的散文,它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散文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文字描绘出生动的春天景色。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分析和写作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情感理解和词汇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词汇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基础词汇,如嫩绿、拂面、洒落等,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文结构分析:识别并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掌握作者描绘春天景物的层次和逻辑。
-写作技巧: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具体、细腻的描写来表达情感,以及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举例解释:
-在朗读与感悟方面,重点是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律,从而加深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感受。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春天景色描绘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课堂写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春天景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春》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课程中的生字词是学生掌握课文的基础,如“嫩绿”、“抖擞”等,需重点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2)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描绘的春天景象,如“春草图”、“春风图”等,抓住课文的核心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3)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春》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春》教案: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春》这篇课文,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写作练习中,学生可能难以将所学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教师需提供具体指导和示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春天的变化?”(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春天的奥秘。
举例:
- “嫩绿”一词表现了春天草木生机勃勃的特点,学生需理解并学会运用这类形容词。
-课文中“春草图”一段,运用了丰富的动词和形容词描绘春天的景象,是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
(1)词语的深入理解:一些词语如“抖擞”、“擞”字的使用较为生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含义,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和语境进行解释。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元《春》语文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元《春》语文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教版七年级上第⼀课元《春》语⽂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帮助。

1、春 课标及学习⽬标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环境中的意义和作⽤;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

【学习⽬标】 1.了解作者朱⾃清的相关内容,学习⽐喻、拟⼈的修辞⼿法及表达作⽤。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描写的⽅法。

3.赏析精美语⾔,体味蕴含的情感。

4.朗读并背诵课⽂,把握⽂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的美丽。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诵读,把握好重⾳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法。

3、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感悟作者⽤诗情画意和⾳乐之美的艺术语⾔,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4、掌握“⽐喻”的修辞⼿法。

【学习难点】 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2、引导学⽣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法(如修辞⼿法、表达⽅式的运⽤)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度、按顺序、绘声绘⾊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体会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

利⽤多媒体营造出⾃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创设⼀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

每⼀个步骤都注意突出朗读训练,让学⽣在读中学、在学中悟,学会朗读抒情散⽂,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3、⾃主探究教学法。

采取⾃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充分发挥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在合作探究中会的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法,品味⽂中传神的语句。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课时:主要引导学⽣朗读,感受散⽂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课⽂感情学⽣⾃主掌握课⽂构架。

第⼆、三课时:深⼊学习课⽂的表现⼿法(情与景关系)、修辞⼿法(⽐喻、拟⼈);重点语句解析(结合课后练习题);课⽂结构。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春》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春》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春》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文章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2.词语解析: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如“嫩绿”、“绽放”等,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理解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其次,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通过举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他们逐渐理解了这些表达方式在描绘春天景象中的作用。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词语深层含义和文章结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并加强指导。
此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也发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春》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描绘春天的语言和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理解了春天的美好,还学会了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关注到了春天的变化,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段落结构: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从总写到分写,再由分写到总写的表达方式。
5.主题思想:探讨课文表达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写作特色: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方法,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形象的表达。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春》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春》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春》七年级语文课文《春》教案1对于故事性不强的散文,如何在上课之初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设计上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散文重在传情,在导入方式上不妨走煽情路线,渲染一种情景氛围。

在《春》这节课的导入环节上,我花了很多时间制作了长达三分钟的电子幻灯片。

幻灯片制作精美,动画完全自动并配以能够体现春天特点的背景音乐,很好的渲染了情景,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导入环节是很能够吸引学生并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具有画面感的。

值得注意的时,通过多媒体渲染情境进行导入,音频的渲染作用是很大的。

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作为一篇素以文字优美著称的散文名作,学习《春》时,应当将课堂上的主要环节集中在通过反复朗读品读作者优美的语言。

然而,对于预备班学生来说,通过反复朗读是否能够自然而然就悟出语言之美呢?即使感受到了语言之美,学生们又能否分析出之所以美的原因从而能够对这样的方法加以掌握并在需要之时予以运用呢?恐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不可缺少甚至于至关重要决定成败的。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第一步是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对一个章节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即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如:第六段写的是春雨,是静谧的春雨。

静谧是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够读出来的,因此老师没有必要带着同学品读词句进而归纳出“静谧”一词。

品味语言的第二步是给予学生朗读的目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出春雨的静谧的。

这使学生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不至于茫然无措,而是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去阅读。

这样的课堂阅读才是有效的,才是对学生有帮助的,也是学生乐于参与的。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作者的表现手法也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品读语言的第三步是重组形成新的整体。

又如《春》的第六小节,第一步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反复阅读获得对春雨“静谧”的一个初步印象,这个影响是感性的,是一个模糊的轮廓。

在第二步中,学生们从文章中的具体语句,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全笼着一层薄烟”“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慢慢走着”等等,学习到了如何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一种静谧的氛围,通过学生的交流和老师的归纳,学生能够掌握实实在在的写作方法,获得了语文能力的提高。

朱自清《春》优质教案

朱自清《春》优质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材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课文《春》;掌握生字词及其含义;分析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教学难点: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分享对春天的感受,引出本课主题《春》。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查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4. 分析课文:学生讨论:课文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如拟人、排比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品味语言: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分享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如细腻、生动等。

三、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强调课文背诵和生字词记忆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春》。

2. 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要求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发现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6. 课堂拓展:学生分享课外的朱自清散文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朱自清与其他作家的散文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作文讲评:学生展示并交流上周的作文。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春天的美。

八、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强调文学鉴赏和写作技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九、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春》教案2024年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春》教案2024年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春》教案2024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春》全文。

理解并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观察、体验和感悟来描绘春天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经历过的春天。

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春天有哪些特点?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春》,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段落的主旨、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进行讲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课堂小结强调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憧憬。

7.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描绘春天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通过课堂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在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五、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多媒体课件3.春天的图片素材六、教学时间2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学习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课《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课《春》教案
2.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其读音、书写和意义。
3.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4.修辞手法学习: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词语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文本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有了互相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我看到他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观察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够自信,或者是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下次的课堂活动中,提供更多的话题选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结构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应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春天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春天里的变化”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朗读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在讲解生字词时,教师可以列举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如“嫩绿、绽放、婆娑”,并结合句子解释其意义,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在课文朗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跟读、互相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同时,针对课文结构分析,教师可以利用图表或思维导图展示课文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描绘春天的顺序和手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课《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课《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课《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春》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春天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感悟生活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导入新课。

2.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课文脉络。

(2)学生分享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解释原因。

(3)教师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5.创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春天故事”。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练习。

(3)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6.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7.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确保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课《春》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知课文内容,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文章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的探讨,体认作者在《春》中“清隽简约,贮满诗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春天的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整体感知文章,概括文意,体会散文的结构之美,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设想《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反映自然世界为主题,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意在让学生学会欣赏写景散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写景文章的表现手法,进而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迁移到写作之中,让他们学会有层次、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但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

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

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觉察。

”确实,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美。

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暖和,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力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篇一」思考的问题:1、引导学生怎样欣赏文学作品?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案例描述备课前的思考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有着生命意义的师生的共融共进的历程,是生机勃勃和五彩缤纷的。

新课程标准给了学生海一般阔,天一样高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够充分施展自我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但这样自然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大难度,备课空间宽了许多,知识储备与容量也丰富了起来。

就像本课《春》,在几次教材改革过程中,都坚如磐石,足见其长久的文学魅力。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好这一课,自然是摆在每位教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方面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时刻想到赋予《春》一课新的教学面貌。

因此在备课中我想到既要向学生讲清知识点,又要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下,发挥“个性”。

因此本篇的讲解,着重从“美读”与“欣赏”两个角度进行,在过程中领略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前交流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老师希望你们用课上的精彩表现来证明你们的自信,相信自己是最完美的!课堂实录片段一、研讨课文第三段1、指名读文章第三段2、交流师:你喜欢这段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它们好在哪里?甲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因为这个句子很美。

乙生(补充甲生的遗漏):他还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师:他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乙生:把桃树红的花比作火丙生:“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因为他用了比喻的修辞,散落的状态好。

师:别的句子有同学喜欢么?丁生:我喜欢“赶趟似的”因为他描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神态很像春。

师:能否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他的竞相开放。

(丁生读)师评:并没有读好,没有读出感觉。

(师范读)师:大家齐读这一句。

(生齐读)师:大家还喜欢哪些句子?戊生:“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因为有生机勃勃的活力,里面的一个“闹”字很精彩,把这样的情景表现的很形象。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点。

所以,《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

由《春》这个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学习者分析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水平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

我打算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持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设计《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本文不管在选材、布局谋篇还是语言上都堪称典范。

按照编者的思路,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盼春-绘春-赞春这个顺序来教,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描绘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而这次教学设计,我尝试打破这个常规,整篇课文的教学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理论依据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

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水平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能够在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品味。

学习目标:知识与水平:A.用普通话有感情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B.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句、段。

C.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等奖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等奖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等奖设计1、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等奖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 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

(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二、整体把握文章:1.朗读课文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初中语文《春》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春》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春》,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意义,了解春天的来临对人们的生活和心情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春》,使学生对春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并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理解课文《春》的内容,把握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方式表达的情感。

2.难点: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手绘板块上绘制春天的景象,向学生展示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思考,询问学生对春天的印象。

2.阅读课文(10分钟)–学生阅读课文《春》,可以自读或分组合作阅读。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和疑惑。

3.文本理解(15分钟)–针对学生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4.课文鉴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语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

–学生通过感悟课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5.阅读策略训练(15分钟)–教师介绍几种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细节理解等。

–学生通过阅读《春》课文中的特定段落,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回答相应的问题。

6.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春天对人们的生活和心情的影响,并形成小结。

–学生交流小结,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

–教师鼓励学生,表扬他们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掌握程度。

2.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其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综合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设计(优秀4篇)板书设计篇一用精炼、概括的文字勾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清晰,形象直观,使美丽、温馨的春天永驻学生心中。

附板书设计:篇二板书:盼春春草图(草报春)山(朗润)春花图(花争春)春绘春总体轮廓水(涨)局部描绘春风图(风唱春)太阳(红)春雨图(雨润春)娃娃——新迎春图(人迎春)颂春三个比喻姑娘——美青年——力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篇三那么,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尤其是适应当今时代要求的新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这是需要不断总结和不断完善的。

对中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传统的要求一般有如下的内容:一是“自觉的获取知识”的心理状态。

指导学法旨在使学生产生自觉的学习心愿、意向、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环境和条件,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有宽泛持久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踏实训练的学习态度。

二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这些方法和技能主要有:学会做读书笔记,会做读书卡片;能借助工具书并参考注释进行阅读,能借助资料进行写作,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等等。

三是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为将来的自学打下基础。

四是养成读书看报、写笔记等良好习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学习也必须有所充实,有所发展,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学生今天的学习,就应尽可能考虑到掌握未来社会中会出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策略在一般意义上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

在教育学中它常与“方法”“步骤”同义,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有人也称其为“方法的方法”,它往往是方法之上的用于指导方法的具体实施的措施。

首先,做好语文学习准备。

语文学习需要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工具书等。

作为一个初中生,身边应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除此之外,为便于学习文言文,如果能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学生古汉语词典》就更好了。

当然有了以上提到的工具书只是一个基本的准备,关键是养成只要读书就查阅词典的好习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春天的自然景象以及人们对春天的感受和表达。

文章通过诗歌的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美丽,描绘了万物从冬眠中苏醒的生命力和活力,也揭示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心情和希望。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了解春天的自然景象和气候变化,掌握相关的词汇和用法;•学会欣赏诗歌,了解诗歌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方法,增强自己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主旨和诗歌的特点;•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学会感性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用法;•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讲解课文、解析词语和句子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阅读理解和分析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课文、诗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和演讲法:通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培养学生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2.4 教学流程•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和基本句意;•词语解析: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用法,让学生理解词义;•诗歌欣赏:教师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诗歌,并借此讲解诗歌的特点和结构;•诗歌分析: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诗歌表达方式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法、阅读理解和分析法、语言表达和演讲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我认为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知识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我对于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没有充分考虑,没有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读并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2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珍惜美好时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2.2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学生勾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并简要说明原因。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课堂讲解4.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5.课堂小结5.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美景。

2.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进行仿写。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分析了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3.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六、教学资源1.课文《春》2.春天图片3.多媒体教学设备七、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和感悟。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

4.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

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

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比喻句。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春天有哪些特点?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和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3.分析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总分等。

4.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提问:课文中的春天有哪些特点?2.精讲课文教师精讲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比喻句。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做好笔记。

3.课堂练习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

4.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描绘春天的美好?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创意。

第三课时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2.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描绘春天的美好。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写作能力。

3.课堂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写作心得。

四、教学反思1.在分析课文结构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2.在课堂讨论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教案
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悟情。

2、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品析画面。

情感态度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
家”“春天是一个美丽活泼的天使。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是的,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新鲜的,春天是充满活力的,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家朱自清一起去感受如诗如画的“春”(显示课题,作者)。

首先让我们走进作者(出示作者画面)请同学们边看画面边捕捉有关作者的信息,看完后请学生讲“从‘作者简介’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说后)教师过渡:朱自清不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作家,他笔下的《春》,脍炙人口,令人叹为观止,现在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笔墨,一同去领略大好春光。

二、整体感知学生听朗读,在听读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生字的读音。

酝酿(yn ning)黄晕(yn)蓑衣
(suō)嘹亮(lio)应和(h)(过渡:通过听读,作者笔下的哪些景象在你脑海中形成了美丽的画面?)
2、文中细笔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草、花、风、雨、人)(显示)对,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五幅画面浓墨重彩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的。

(显示绘春板书)(现在我们再一次去大好的春光中走一趟吧。

看完图片,师讲:作者眼中的春是这样美丽,你认为)
3、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4、哪些段落直接抒发了这种感情?(学生找出后全班有感情齐读,注意:读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显示“赞”)(过渡:春天原来这般充满魅力,怪不得人们都巴望漫漫冬天快到尽头,渴盼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早日来临。

作家朱自清甚至把这种急切的心情变成了文字的呐喊)
5、你能找出文中盼春的句子吗?(女生齐读,注意读出作者的急切和喜悦之情。

)(显示“盼” )
二、品读赏析
(一)合作品读两幅画面
1、师生共赏春花图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有人喜欢那青青的草,有人钟情于那争艳的花,还有人喜欢感受那和煦的风,更有人喜欢沐浴那无声的雨,老师也对那争奇斗艳的花情有独钟。

能让老师读读吗?①教师范读(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吗?②朗读指导A首先把握基调(喜悦)B 注意重音:能体现春花特点的关键词要重读,如:
“让”“都”“满”“红”“粉”“白”“火”“霞”“雪”“甜”“闹”“遍地”“散”“眼睛”“星星”“眨”(指导完后请学生读出来)C 注意语速快慢和连停,如:“桃树、杏树、梨树”、“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桃儿,杏儿,梨儿”“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等排比句整句话语速要稍快,各排比句前一分句与后一分句之间要注意连读,同一句内不同意义单位间要停顿,如“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花里/ 带
着甜味儿”“树上仿佛/ 已经满是……” 讲完后,请学生读。

(过渡:现在请用老师讲方法)③先自由朗读,后齐读。

(过渡:作者眼中的花鲜艳美丽,充满活力,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④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想想它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然后说说它好在哪里。

(同桌互相讨论)⑤教师归纳总结艳视甜正面写作角度侧面蜂闹蝶飞作者不仅多角度地描绘,而且非常注意层次,如由春花想到秋实,由实写到虚,从“树上”写到“花下”再到“遍地”,由上而下,次序井然。

春花→秋实实→虚板书:
树上→花下→遍地上→下写作顺序作者除了注意从不同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春花外,还善用美的语言。

具体表现在修辞与用词的巧妙方面。

百花争春花色艳丽比喻板书:
生动形象拟人修辞手法美词佳句“闹” 传神有声响侧面写花多、花艳、味甜
2、学生分组合作赏析
3、(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品读了春花,同学们,那你们喜欢什么呢?)赏析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

①学生读后学生评。

② 学生按“春花”的品读方法,分组讨论(邻近四人为一小组),品析这一幅画面。

(二)配诗句(过渡:
在这些画面中,作者以其生花妙笔,给我们描绘了百花争春,
的动人图景)你能给它们各配一句反映其特征的古诗吗?学生配诗后教师评价。

(3)小结:这节课,我们品读了春花图,图。

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一幅幅风景画,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无法一一品析,其他画面就留待同学们课后去品读吧。

三、拓展延伸过渡:同学们,春天是令人神往的,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钟情于春光春色,留下了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惊世之作。

在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请用你的特长来赞赏你眼中最美的季节(画画、写诗、朗诵、歌唱等形式都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