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研究实施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研究

实施计划

一、课题提出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资源的配置逐步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通过努力逐步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均衡配置。通过资源共享,为实现教育公平奠定基础。

(一)国家政策保障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要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提出实施方案,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加大投入,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实现教育科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本课题以此为背景,研究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二)教育资源现状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管理体制和供给方式的差异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不对称等。在我国,教育资源的地区和城乡差异,是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也是中国教育差异性的显著特色和具体体现。教育投入的差异,教育环境及条件的差异,生均教育经费的差异,教师收入的差异,师资水平及教学质量的差异等,说到底,都是教育资源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地区和城乡之间明显地、普遍地存在着,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整体平衡发展,是制约国家教育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教育资源的地区与城乡差异提供了可能。

(三)区域资源的不平衡为课题提供了研究对象

1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主要表现为师资资源、信息媒体资源的不均衡性。

2资源建设重复与失衡。主要表现为校本资源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不完善。

3优质资源整合性差,共建、共享策略不完善。

4优质教育资源的管理与评价体系不完善。缺少必要的统筹与应用。评价指标不健全。

二、课题界定

1优质教育资源:本课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指多媒体设备与课件资源、师资队伍、学生群体。

2共建:本课题研究的共建层面为师资队伍的培训、激励;多媒体设备的整合与多媒体课件库的建立;学生群体的参与。

3共享:本课题研究的资源共享为优秀师资力量、优秀课件资源的共享。

4有效使用:研究制约有效使用的因素,探求有效使用的范围、方式、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与有效应用,就是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激励,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交流。并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平台,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教学效益,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教育效益。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县域内优质资源的整合、建设与应用,一方面促进教育及教育科研理念提升,另一方面是促进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通过师资资源中教师交流、媒体资源建设中的区域合作,县域内以教研室为主导的资源共享,校园内专职教师对资源的统筹管理与技术支持,更好地解决深层次的困难和矛盾,住进教育的公平、共享。因时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课题研究为平台,集中展示教育教学成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有利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四川省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2010----2012)》为指导,探求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与有效应用。

本课题采用聘请专家讲授、文献资料检索、师资培训、问卷调查、对比实验、

统计学分析、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

A聘请专家:暂拟聘县教研室刘风光为课题顾问。县电教股罗家德为技术指导。

B文献资料检索研究:检索文件与资料,借鉴已有的经验与教训,寻求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与研究方向,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框架与方法支持。

C师资培训: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师资,既共建优秀的师资资源又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D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实验、统计学分析、经验总结等过程,结合研究历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五、课题的组织机构

1顾问组成员:

张茂林罗江县教育局副局长、局纪委书记

刘丰光罗江县教研室主任

石田璞罗江县教研室副主任

龚荣罗江县教研室副主任

技术顾问:罗江县教育局电教技装站罗家德

2课题领导机构:

组长:陈其林

副组长:曾尚明兰永寿樊吉俊黄平

3课题研究小组人员与职责:

樊吉俊:优秀师资资源区域内交流的策略

彭洪:优秀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策略

毛宁:优秀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型

肖银花:农村学生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的途径

黄平:优秀师资资源的建设策略

六、课题的研究分阶段计划

第一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2月):课题准备阶段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系统深入研究课题领域的现状及基础理论,对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科学论证。

1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法(2011年4月……6月);

2选定研究范围,人员分工协调(2011年7月……9月);

3多媒体技术应用学习、培训(结合教师继续教育与课题研究的需要,形成终身学习的需要。)

4实施研究计划前期工作,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2011年10月……12月)。

5撰写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优秀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与激励机制。课题小组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由樊吉俊与黄平主研。

第(二)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优秀多媒体资源的共建共享策略、模型。由彭洪、毛宁主研,课题组参与,组长统筹。

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有效使用优秀教育资源的策略。彭洪、毛宁、黄平主研,课题组参与。

第(四)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农村学生对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途径。肖银花、刘丽主研,课题组协作,组长统筹。

第三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整理、汇总研究成果,达成课题研究预期目标,接受鉴定。课题组集体参与,分工协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