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合集下载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资料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资料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资料中英《南京条约》,约中载明:清廷将香港岛割让于英国。

关于香港被割让的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香港被割让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资料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中英《南京条约》,约中载明:清廷将香港岛割让于英国。

前约日期: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互换日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九日(1843年7月26日)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香港被割让的历史资料香港回归的历程1982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会谈。

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

”“应该明确规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双方于1984年签订协议。

1982 年9 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

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发表简短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 年7 月12 及13日两开,地点在北方北京。

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

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 年9 月22 、23 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 月19 、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1984 年4 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 年之后对香港主权。

港澳台是被什么条约割让出去的、哪一年、第几个不平等条约、详细一点、

港澳台是被什么条约割让出去的、哪一年、第几个不平等条约、详细一点、

港澳台是被什么条约割让出去的、哪一年、第几个不平等条约、详细一点、港澳台是被什么条约割让出去的、哪一年、第几个不平等条约、详细一点、香港: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 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 *** 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 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澳门:澳门由秦朝起成为中国领土,从明朝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租借。

直至1887年葡萄牙 *** 与清朝 *** 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永驻管理”之地,也是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

台湾: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 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海参崴是哪个不平等条约中割让出去的?《北京条约》、《伊犁条约》等等不平等条约。

孙中山先生是不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是不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可是为什么香港、澳门被收回了,东北与西北失去的土地却还在他人之手呢?土地对于我们来说,是否真的是这么重要吗?土地有永恒的主人吗?我们有必要为了土地而战斗而死亡吗?人属于土地,还是土地属于人呢?土地上曾经的主人就是永恒的主人吗?当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仍在为了土地而争争吵吵而大打出手的时候,你认为人的生命重要还是土地的拥有重要?不可一世的亚历山大死后占地多少,而今他曾征服过的土地又在谁人的手里,他的子民又能不能追讨他曾征服过的土地呢?沧海桑田,变幻无定,人生短暂,倏忽而过,我们有必要为了土地而耗掉我们宝贵的岁月吗?所谓尊严,所谓国格,究竟是统治者的贪婪,还是普罗大众的欲望,而编出来的词汇?都说宋室软弱可欺苟安偏隅,然而宋朝却又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物质丰盛达到最奢华的朝代。

澳门和香港的历史资料

澳门和香港的历史资料

澳门和香港的历史资料澳门和香港的历史沿革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并于次年1月26日宣布占领香港。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永久割让了香港岛。

1856年,英国蓄意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186O年1O月24日迫使清政府缔结中英《北京条约》,将位于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领土包括西南的岛屿昂船洲,永久割让给英国。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英国借机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6月9日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O多个岛屿,租期为99年,1997年6月3O日期满。

这些新租地总面积约为975平方公里,约占香港总面积的92%,后被统称"新界"。

葡萄牙商人谎称商船通风暴,借澳门曝晒"水渍贡物"并贿赂明朝官员,得以入据澳门。

但直至鸦片战争前的近300年间,中国明清政府仍然对澳门拥有并行使主权,依法实行管理,收取赋税。

-------------1845年8月,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趁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之机,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在澳门任命了自己的总督。

1849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封闭中国设在澳门的海关,侵占关闸,驱走香山县吏,占领了澳门半岛,之后又于1851年、1864年分别侵占了凼仔岛和路环岛。

1887年12月,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又称中葡北京条约门,宣布中国"允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及属澳之地",等于承认了葡萄牙对澳门的管治权。

1928年4月,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通知葡萄牙政府,决定终止《和好通商条约》,但葡萄牙殖民者仍继续占据着澳门。

1957年,葡萄牙将澳门列为其8个"海外省"之一,归殖民部管辖。

1974年葡萄牙"四·二五"革命后,新政府实施"非殖民化"政策,宣布澳门不是殖民地,而是葡萄牙管理的中国领土。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并于翌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割让与英国。

1860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南部、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让给英国。

当时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1898年,英国通过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但九龙砦城除外,租期99年。

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4.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的基本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呈圆形,徽面由红色环形窄边、文字区外圈、红色内圆及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所组成。

紫荆花图案为白色,由5片花瓣组成,每片花瓣中均有一颗红色五角星及一条红色花蕊镶在其间。

各片花瓣环绕徽面中。

香港的百年沧桑

香港的百年沧桑

香港的百年沧桑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根据《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香港回归历程1982 年,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会谈。

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

”“应该明确规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双方于1984年签订协议。

1982 年9 月,英国首相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

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并且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 年7 月12 及13日两开,地点在北方。

中方团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

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 年9 月22 、23 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 月19 、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根据《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归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澳门: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门南方,由果亚亲王管辖,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

1640年当葡萄牙摆脱西班牙统治后,因澳门未曾投降于西班牙,于是被授“天主圣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的称号。

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中在地区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亦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国交澳门地租及占领关闸。

1851年,葡萄牙占领氹仔。

1863年,侵占塔石、沙冈、新桥、沙梨头和石塘街。

1864年,再占领路环。

1879年,占领龙田村。

香港回归史

香港回归史

A、割让史:1842年:英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60年: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新界),租期99年(1997、6、30到期)B、回归史:中英两国政府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至1983年6月,双方主要就原则和程序问题进行会谈。

第二阶段从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两国政府代表团就具体实质性问题进行了22轮谈判。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不平等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坚定立场与明智决策中国收回香港、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

中国收回香港,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根本原则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多次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内容包括: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从来不承认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于中国的关于割让香港岛、九龙和租借新界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中国政府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与英国政府谈判,解决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

鸦片战争与香港割让

鸦片战争与香港割让

鸦片战争与香港割让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在这里休养生息,所谓“荒岛”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英国早在鸦片战争前200年,已蓄意侵占中国领土。

19世纪初,它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肯定香港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良港”,积极谋求占领。

鸦片战争中,义律交互使用外交讹诈与武力威胁,于1841年1月26日将香港岛强行占领。

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江宁条约》,清朝廷在英国的武力威胁下,被迫同意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在中国近代史上,香港是最早被西方侵略者割占的中国领土。

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被英国强占150多年的历史从此结束了。

在这民族屈辱得到洗雪之际,回顾这段历史,牢记惨痛的历史教训,这对激励我们为振兴中华民族更加奋发图强,具有重要意义。

一、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有人曾经妄称,香港原是“一处连一所房子都难找到的荒岛”(1)。

这是对历史的恶意歪曲。

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充分的历史根据,决不容许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任意抹煞。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在香港地区(含香港岛、九龙半岛及周围岛屿)休养生息。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明,香港岛西南的南丫岛和西边的大屿山,均有新石器遗存。

石器有石刀、石斧、石凿、石环、石箭簇等,属于我国华南文化体系。

南丫岛西部有个大湾,曾发现一些田园遗址。

榕树湾、洪圣爷庙和大湾肚,都发现青铜器和大量陶器碎片。

青铜器有剑、匕、斧、镞等,大体是周秦时代的遗物。

陶器有缸、碗、钵之类。

有些陶器上有隶书的年号,大部分属于西汉时期的遗存。

另外,还发现古代的不少石刻,如石壁、东龙岛、西湾、大浪湾、蒲台岛、长洲等地的石刻,其花纹与我国古代青铜器及同时期的陶器纹饰极为相似。

九龙李郑屋村汉墓中出土的器物,其形制及其装饰方法,均与广州及邻近一带汉墓出土的器物差不多。

这些古物有力地证明,早在4000年前,这里就有我国的先民在此生活。

根据文献记载,香港地区在秦朝时属南海郡番禺县统辖,汉代属于南海郡博罗县。

香港和澳门历史资料

香港和澳门历史资料

香港和澳门历史资料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的领土。

关于香港和澳门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香港和澳门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香港和澳门历史资料之香港历史1842年。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占了香港岛。

1860年英国又侵占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方。

1898年,英国又强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其附近的岛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英国擞退。

日本侵略者占领了香港。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英国重新占领香港。

英国皇家派“总督”管辖这里。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

坚持香港必须回归祖国的立场。

经中英两国多次谈判。

1984年12月19日,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咫的联合声明》。

之后。

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

香港正式回1月祖国。

中国政府根据“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方针。

在香港成立了特别行政区。

除国家外交、国防事务外。

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香港和澳门历史资料之澳门历史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她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

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蚝壳内壁光亮如镜,澳门因此被称为蚝镜。

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

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著於《明史》。

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

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

”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的名字源於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她又名娘妈。

据说,一艘渔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渔民处於危难。

危急关头,一位少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

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

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

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

《别了,“不列颠尼亚”》 知识清单

《别了,“不列颠尼亚”》 知识清单

《别了,“不列颠尼亚”》知识清单一、背景知识1、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 1842 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56 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 1860 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

1898 年 6 月 9 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 99 年,至 1997 年 6 月30 日结束。

2、香港回归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收回香港主权。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就香港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

1984 年 12 月19 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二、文章内容分析1、标题含义“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个标题,一方面点明了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在香港的最后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另一方面,“别了”一词蕴含着中国人对这段屈辱历史的告别,以及对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和自豪。

2、结构层次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以“不列颠尼亚”号的活动为线索,记录了香港回归的重要时刻。

(1)第一部分(第 1 段):是导语部分,点明了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香港即将回归祖国。

(2)第二部分(第 2 10 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告别仪式的过程。

(3)第三部分(第 11 段):总结全文,点明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香港回归祖国。

3、主要事件(1)4 时 30 分,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2)4 时 40 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3)6 时 15 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的告别仪式。

(4)7 时 45 分,第二次降旗仪式。

(5)0 时左右,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4、描写手法(1)细节描写:如“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通过对彭定康神态的描写,表现出他的无奈和失落。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有着一段充满屈辱与沧桑的被割让历史。

1840 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

这是香港被割让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一个重要标志。

香港岛的割让,使得英国在远东地区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和贸易枢纽。

英国开始在香港岛上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开发,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航运中心。

然而,英国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

1860 年 10 月 24 日,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割让给了英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对香港的侵占进一步加剧。

1898 年 6 月 9 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通过这个条约,英国强行租借了新界,租期为 99 年,从 1898 年 7 月 1 日开始,至 1997 年 6月 30 日结束。

新界的租借,使得英国对香港的控制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英国殖民统治香港的时期,香港人民经历了诸多的苦难和不公。

英国殖民者实行的是一种歧视性的统治政策,对华人进行种种限制和压迫。

在政治上,香港的统治权完全掌握在英国人手中,华人几乎没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

在经济上,英国的资本家和商人占据了主导地位,华人企业面临着诸多的不公平竞争和限制。

尽管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香港人民从未放弃过对祖国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

在抗日战争期间,香港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为保卫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逐步强大,中国政府始终没有忘记香港这块被割让的土地。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艰苦的谈判,终于在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英国长达 150 多年的殖民统治。

香港1840年的历史

香港1840年的历史

香港1840年的历史
香港在1840年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渔村,人口只有200来人,其经济状况非常差,几乎食不饱腹。

1839年林则徐奉命查禁鸦片、烧毁烟土后,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即把在华的英船和人员全部集中九龙湾,控制九龙与香港之间的水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英国大小军舰40多艘齐集香港北部海面,香港已事实上被英军霸占。

1841年琦善与英国签订"穿鼻草约",英国强行割占香港岛。

但"穿鼻草约"违背清 *** 的旨意,所以道光不但不同意穿鼻草约,而且将琦善革职,押京问。

1841年1月,英国军舰"硫磺号"到达香港,并在那里升起英国国旗,正式占领香港;6月7日,发布文告,宣布香港为自由港,以遵臣任香港 *** 首长。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正式割给英国。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在此之前香港九龙以...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在此之前香港九龙以...

一国两制之香港、澳门问题香港问题香港在明清的时候,原先它是一个海岛,因那里转口附近所出产的一种香料(莞香)到广州而得名。

上一个世纪正好是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用殖民的方式向世界扩张的时期。

当初,在世界上横行一世的是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英国。

英国也称为“日不落”帝国。

从工业革命开就不断地对外扩张,殖民地散布在整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太阳从东半球落下去,西半球有它的殖民地,每天太阳总是能够照耀它的一块殖民地,所以称为一个“日不落”的帝国。

英国在扩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向亚洲扩张。

亚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向中国扩张。

从马可波罗开始,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瓷器向西方国家逐渐传播。

中国对西方来说,具有很大的神秘性,它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人口非常多。

所以,英国从做鸦片贸易开始就不断地想占领中国的市场,在这样的一场以商业为先导的扩张过程中,他们感觉到要占领中国市场,首先必须要有一块根据地。

1830年,47名英国商人向政府写了一封信,要求英国政府占领中国沿海的一个海岛,作为英国向中国扩张的根据地。

从这样一种背景可以看出它已经有了这样一种需要。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禁烟,销毁了向中国倾销的鸦片,同时把57家英国不法商人驱逐出境,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是我们伸张正义、保卫民族利益的一件大事,但对于英国来讲,触犯了它的利益。

从这个时候开始,英国就觉得不在中国有一块它自己的根据地,它就没有办法向中国进一步扩张,所以也就下决心要通过武力的方式来占领中国的领土。

三年之后,就发生了鸦片战争。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定《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75.6 平方公里)给英国,在此之前香港九龙以北至深圳河的1010平方公里的土地及水域均为新安县范围。

香港被割让以后,英国并不满足,原因是什么呢?因为香港是一个海岛,它跟中国大陆之间隔着一条维多利亚海峡,而英国的目的是要向中国的内地进行扩张,光有一个海岛不够,所以它就又积极筹划下一步的行动。

香港如何割让给英国

香港如何割让给英国
及235個離島
3. 欽國商人 會有什麼反 應?
4.當時在廣州的英國商務總監義律 (Elliot)對此十分不滿-與滿清官員 發 生衝突。同年世鴉片戰爭爆發。
三條不平等條約:
南京條約(1842)--割讓香港島 北京條約(1860)--割讓九龍及昂船州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898) --租借新界
香港如何割让给英国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香港自古以來便是中國的一部分, 但自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從哪些地方可找到有關香港的歷史知料?
中英兩國衝突經過:
1. 中國政府無意與外國通商,英國 商人十分不滿.
2. 有些官員受賄, 縱容英國商人在中 國販賣鴉片.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根据《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归的,反抗麻烦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澳门(Maca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西侧,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和路氹城四部分组成,在总面积共32.8平方公里生活了50余万人,这也使澳门成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澳门北与广东省的珠海市拱北连接;西与同属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

东面则与另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相距60公里,中间以珠江口相隔。

16世纪起,澳门被葡萄牙租借,这也成为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

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结束对澳门的统治,政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澳门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权利。

而在这4 00余年间,东西文化的融和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既有古色古香的传统庙宇,又有庄严肃穆的天主圣堂,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沿岸优美的海滨胜景。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并于翌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割让与英国。

1860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南部、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让给英国。

当时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1898年,英国通过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但九龙砦城除外,租期99年。

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呈圆形,徽面由红色环形窄边、文字区外圈、红色内圆及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所组成。

紫荆花图案为白色,由5片花瓣组成,每片花瓣中均有一颗红色五角星及一条红色花蕊镶在其间。

各片花瓣环绕徽面中。

已点顺时针均匀排列。

文字区外圈位于红色环形窄边与红色内圆之间,为白底红字。

外圈上方均匀排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字样,外圈下方均匀排列着英文“香港”字样。

中英文字样之间分别镶有一颗红色五角星。

中间的五颗星动态紫荆花图案的构思和寓意与区旗相同,也是以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

澳门特区区旗(简称澳门区旗)底色为绿色,图案包括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

五星代表中国,表示澳门已经回归中国而成为其中一个特区。

莲花是澳门的象征,白色莲花有纯洁清廉的意思,代表澳门是一个清廉的城市。

当中三片花瓣代表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这三个组成澳门特区的地方。

大桥和海水代表澳门的自然环境。

另外,澳门区旗上的绿色在色板上是没有的,要特别调出来。

因此这种绿色称为澳门绿。

和香港区旗一样,澳门区旗也曾出现错体。

错体区旗为澳门基本法于一九九三年公布时的图样。

而到了一九九八、九九年左右,有关当局为澳门区旗、区徽进行标准化工作时,修改成了现在的样子。

修改后的区旗,主要把莲花底部和大桥原来的直线变成更圆滑流线的圆弧设计,并加强了海水线条距离远近的粗细变化。

旧版的区旗区徽可容易地在网络上找到且极少人注意此错体现象。

香港被英国占领的历史经过简写30到50个字

香港被英国占领的历史经过简写30到50个字

香港被英国占领的历史经过简写30到50个字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1841年1月26日——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前的香港殖民地时期,又称香港英治时期、港英时期,是指香港于1841年至1997年期间成为英国殖民地的时期,前后共历经156年。

港英政府殖民地时期称为香港政府,因与香港回归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简称一样,传媒将殖民地时期的政府称为港英政府,以区别两者。

1941年末至1945年香港被日军统治,英治时期被香港日治时期打断。

1997年7月1日,英国如期将香港主权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象征着大英帝国的结束。

香港主权移交后,根据一国两制的政策,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地位。

香港被占历史资料

香港被占历史资料

香港被占历史资料割让领土主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份非常屈辱的事情。

关于香港被占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香港被占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香港被占历史资料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一、香港的抗日救亡运动以救亡文化运动为主要形式抗战爆发后,全中华民族迅即投入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之中,抗日救亡运动席卷全国。

在国内,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广大人民,采用各种形式宣传、鼓动和支持抗日。

与此同时,香港的抗日救亡运动也风起云涌,成为整个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延伸和组成部分。

从1937年7月7日到1941年12月8日日本开始进攻香港之前,香港暂时免遭战火,一时成为一个战争“避风港”。

这一特殊的条件,遂成为一批文化人用不拿枪的方式参加祖国抗战的良好阵地。

抗战伊始和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当局强化文化专制,加紧控制进步文化和思想,迫于此,先后有两批文化人士由内地疏散到香港。

他们在这里掀起了抗日文化热潮,使“在富丽物质生活掩盖着贫瘠精神生活”的香港,变成抗日救亡运动的特殊文化据点,大批进步的团体和组织相继成立,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

香港的抗日文化运动是香港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内容。

香港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中,抗战文学成为抗日救亡文化的典型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中英《南京条约》,约中载明:清廷将香港岛割让于英国。

前约日期: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互换日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九日(1843年7月26日)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香港回归的历程
1982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会谈。

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

”“应该明确规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双方于1984年签订协议。

1982 年9 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

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发表简短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 年7 月12 及13日两开,地点在北方北京。

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

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 年9 月22 、23 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 月19 、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1984 年4 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 年之后对香港主权。

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 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


在此一段期间,香港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

在1984 年2 月,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

1984年6 月,谈判进入最后阶段。

7 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

8 月1 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

1984 年9 月26 日,中、英双方终于在北京草签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

1 9 9 7 年7 月1 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
自回归祖国以来,在各个领域令人乐观。

回归以来的香港7年来,尽管一遍又一遍,但所有通过的风暴,香港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已经经受住了考验,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还要在实践中的挑战。

香港的经济发展,波动一直是强劲的复苏势头。

中央政府的支持不遗余力香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政治改革一步一步的重要保证。

在民主发展的发展需要解决内部的政治改革在香港日益激烈的争议,但是这是问题。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已经经受住了考验,并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
返回香港7年来,中央政府按照基本法香港事务的法律,除了积极支持和在香港香港政府及维护香港的自身利益,不直接干预香港的事务,以确保香港的有效实施下“一国”与““一国两制”。

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政策,始终贯彻“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港人治港”的原则和政策,以维持香港的自由港地位和社会相对稳定。

交接,公众的抗议活动,甚至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不论其动机如何,基本上能够在法律范围内行事,并不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冲突后,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不干预,这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成功实践,在民主的政治改革的过程中,以避免社会动荡的重要体现。

香港仍是言论自由的地方,左,右,各种声音批评特区政府的言论没有任何限制。

尤其是香港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维护和发展。

2004年,香港连续七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香港黄金殊荣。

自由的经济制度,不仅不会受到影响,并进一步发展,以保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信息中心和商务服务中心位置。

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继续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使香港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一个更坚实的,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世界集中在香港,香港股市市场是亚洲第二大,世界上第八大股市。

香港的集装箱装卸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宝座,香港新机场航空货运已经工作自1998年以来,在世界上最高。

这一切充分表明,香港的回归仍然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模仿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设计,内圆有一朵白色洋紫荆花,红色底色。

外圈则为白底红字,写有繁体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及英文HONG KONG。

洋紫荆花是香港市花,代表香港。

洋紫荆图案、花蕊以五颗星表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上的五星相对应,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密不可分的关系。

象征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份。

红白两色,象征香港实践一国两制。

整个区徽意思是指香港在祖国的环抱下,更加开花结果,繁荣昌盛
色色想西城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