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被割让的历史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
香港回归日实现繁荣发展
香港回归日实现繁荣发展20年前的今天,香港回归祖国,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回归以来,香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繁荣,成为全球瞩目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香港回归后实现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成就。
香港回归的背景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由英国殖民统治了近150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中国,标志着香港成为一个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利。
回归的目的是恢复香港的主权,并确保香港人民享有“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
市场经济与开放政策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享有全球知名度。
回归后,香港得以保持其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开放政策。
这使得香港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金融枢纽,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企业和投资者。
同时,香港通过多边和双边协议,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合作关系,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法治与稳定环境回归后,香港继续保持了其法治和独立的司法体系。
香港拥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框架和法规,保障了市场的稳定和有序运行。
这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个公正、透明、稳定的商业环境,并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流入香港。
此外,香港政府一直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市民的权益和利益得到保护。
这种稳定的环境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化人才和创新力量香港回归后,享受了中国蓬勃发展的红利。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给予了香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
这使得香港成为了一个集创意、创新和创业于一体的城市。
香港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和各种创新的政策措施,鼓励创新创业,并吸引了国际顶尖的科技企业和创新机构进驻香港。
这不仅带来了各种高新技术和创新成果,也提升了香港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社会和谐与多元文化回归后,香港保持了较高程度的社会和谐。
不同的族群和文化在香港共存并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香港政府一直倡导多元文化和宽容包容的社会价值观,鼓励各种族群和宗教信仰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香港回归日回顾年的发展与成就
香港回归日回顾年的发展与成就自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以来,香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进步。
回顾这些年的发展与成就,我们可以看到香港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经济稳步增长。
回归后的香港继续保持了其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和投资,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香港成为了大量中国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为内地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平台。
其次,社会稳定有序。
回归后的香港社会继续保持了高度的稳定和秩序。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全面和严格执行“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维护了香港的法治原则和社会秩序。
与此同时,香港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关注公民福利,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保障了每个香港市民的基本权益。
再次,教育与文化繁荣发展。
回归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实施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香港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同时,香港坚持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文化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香港回归日的发展与成就离不开祖国的支持和香港市民的辛勤付出。
中国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为香港提供了政策、经济和法律等各方面的支持。
香港市民积极配合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为香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香港回归日的发展与成就将继续取得新的突破。
香港将继续发挥自身特殊优势,以国际化的视野吸引更多海外企业和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同时,香港将继续致力于保持社会稳定和法治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香港人民将与祖国的其他地区一道,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之,香港回归日至今的发展与成就令人瞩目。
经济繁荣、稳定社会、优质教育和丰富文化成为回归后香港的鲜明特色。
香港市民秉持爱国、爱港的理念,共同为香港的发展努力奋斗。
关于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
关于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之回归的历史背景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
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
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
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
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1982年9月,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其进行谈判。
回归光辉香港的繁荣之路
回归光辉香港的繁荣之路近年来,香港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之一。
回归至中国以来,香港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以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回归光辉香港的繁荣之路。
一、经济繁荣香港回归中国后,受益于中国快速崛起的经济实力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积极吸引国际资金和企业进驻,并成为全球投资的热点。
稳定的法治环境、低税率政策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香港成为世界各国企业扩张亚太市场的首选之地。
二、自由贸易香港拥有自由和开放的贸易政策,是全球最重要的自由港之一。
回归后,香港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贸易自由度,致力于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
香港与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为本地和外国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回归光辉的香港也通过提供最低关税和无限制的外汇自由兑换,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企业和资金在香港进行贸易和投资。
三、文化繁荣随着回归后的发展,香港的文化繁荣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香港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文化氛围。
香港的艺术、电影、音乐等领域享有盛誉,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独特魅力。
此外,香港不断举办国际性的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文学节等,为本地和外国艺术家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四、科技创新香港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发展,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回归后,中国政府鼓励香港与内地城市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香港的科技园区和创新中心提供了创业和研发的良好环境,吸引了许多创新型企业和高端人才。
这些科技创新的努力使得香港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金融科技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社会进步回归之后,香港的社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政府积极推动社会公平和福利,提高了市民的生活水平。
教育体系得到改善,医疗服务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此外,回归后的香港也非常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为香港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香港回归日回归后的发展与挑战
香港回归日回归后的发展与挑战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结束了近150年的殖民统治。
回归后,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和“一国两制”的特殊待遇。
香港回归日的到来,标志着香港开启了新的发展时代。
然而,香港回归后面临着许多发展与挑战。
一、经济发展回归后,香港仍然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
作为世界上最自由经济体之一,香港保持了其独特的法治环境和低税率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在此投资兴业。
香港的金融业、旅游业和物流业等传统支柱产业蓬勃发展,为香港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香港回归后,全球化和经济竞争的加剧也给香港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崛起,香港面临着来自内地的竞争。
同时,全球经济的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对香港的贸易和金融产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香港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应对这些挑战。
二、社会稳定回归后的香港社会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繁荣。
香港的法治环境和言论自由得到了保障,居民的基本权益得到了尊重。
社会福利和医疗水平也有所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增强。
然而,近年来,香港社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治对立、社会分裂的现象日益加剧,一些人对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等问题表示不满。
此外,香港的房地产问题和青年人的就业困境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香港需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三、民主改革回归后,香港居民对民主的期待日益增多。
香港特区政府在选举和立法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部分人士认为改革幅度不够,对政府的决策机制提出了质疑。
民主改革是香港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香港特区政府应当听取民意、积极回应居民的合理诉求,推动更多的民主改革。
同时,香港各界也需要加强沟通和对话,通过合作共识推动社会变革。
四、教育和文化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了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香港的高等教育机构享誉世界,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优秀学子。
一国两制香港与澳门回归的历史进程
一国两制香港与澳门回归的历史进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而澳门则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
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
一国两制的理念为香港与澳门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探讨一国两制在香港与澳门回归的历史进程。
历史背景回顾历史,19世纪中期,由于不平等的条约和战争,香港与澳门被迫成为中国的租界和殖民地。
然而,20世纪中期以后,中国逐渐恢复了主权和稳定。
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意在为中国与香港、澳门之间的关系寻找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香港回归历程1984年,中英双方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确立了香港回归中国的时间和条款。
根据这个协议,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享有高度自治权,直到2047年。
回归前的准备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经过反复磋商和协商,中英两国就回归事宜达成了一致。
1997年,香港庄严宣告回归,举行了盛大的交接仪式。
回归后的香港建立了特别行政区政府,由特首领导,实行“一国两制”的制度。
特首由香港人选举产生,中央政府对特首的任命有最终决定权。
香港保持了自己的法律体系、货币制度和自由经济,自由贸易等优势得以保持。
澳门回归历程澳门回归进程与香港类似。
澳门也是经过反复磋商和协商,1999年与中国签署了《中葡联合声明》,确定了澳门回归的时间和方式。
协议规定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维持现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中央政府对澳门的干预将由特首管理。
1999年12月20日,澳门隆重宣告回归,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一国两制政策在澳门得以顺利落实。
澳门保留了自己的法律体系、货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经济繁荣稳定发展。
一国两制的实践与成就回顾香港与澳门回归的过程,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为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首先,一国两制为香港与澳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港,香港保持了高度开放与自由的市场环境,享有高度自治权,自由贸易、资金流动等得以继续畅通。
香港回归繁荣未来
香港回归繁荣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回归中国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
这座国际化的城市一直以来都以其繁荣和独特性闻名于世。
回归前,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但如今它成为了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本文将探讨香港回归后的发展,并展望香港繁荣未来的前景。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香港回归后的历程。
1997年7月1日,香港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回归仪式庄严隆重。
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意味着香港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自回归以来,香港政府充分利用其高度自治权,致力于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保持经济稳定和社会繁荣。
香港的法治环境和优质的商业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并使香港成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此外,香港作为亚洲的文化、艺术和娱乐中心,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香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它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成为一个高度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
香港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列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这也得益于香港政府致力于改善公共服务和发展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安全保障。
然而,香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局。
近年来,香港社会局势不稳定,引发了一系列的抗议活动。
这些抗议活动主要是关于政治和民主发展的问题,香港特区政府必须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未来的香港将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实力的增强,香港可以进一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与内地城市合作,加强经济一体化。
这将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交流,使香港成为一个更具竞争力和活力的城市。
其次,香港将继续发挥其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
通过与内地金融机构的合作,香港可以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此外,香港也应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推动更加开放和自由的金融市场。
此外,香港还可以加强与内地的科技创新合作。
通过建立更紧密的科技连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环境的建设,香港可以成为一个创新科技中心,并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有着一段充满屈辱与沧桑的被割让历史。
1840 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
这是香港被割让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一个重要标志。
香港岛的割让,使得英国在远东地区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和贸易枢纽。
英国开始在香港岛上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开发,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航运中心。
然而,英国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
1860 年 10 月 24 日,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割让给了英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对香港的侵占进一步加剧。
1898 年 6 月 9 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通过这个条约,英国强行租借了新界,租期为 99 年,从 1898 年 7 月 1 日开始,至 1997 年 6月 30 日结束。
新界的租借,使得英国对香港的控制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英国殖民统治香港的时期,香港人民经历了诸多的苦难和不公。
英国殖民者实行的是一种歧视性的统治政策,对华人进行种种限制和压迫。
在政治上,香港的统治权完全掌握在英国人手中,华人几乎没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
在经济上,英国的资本家和商人占据了主导地位,华人企业面临着诸多的不公平竞争和限制。
尽管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香港人民从未放弃过对祖国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
在抗日战争期间,香港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为保卫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逐步强大,中国政府始终没有忘记香港这块被割让的土地。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艰苦的谈判,终于在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英国长达 150 多年的殖民统治。
光影回归香港的辉煌时刻
光影回归香港的辉煌时刻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这一天,香港回归祖国,结束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统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这个光影交错的时刻,标志着香港重拾主权,并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篇章。
一、回归前的香港香港作为一个小岛,地处亚洲东南沿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港。
在回归前,香港以其繁忙的港口和国际化的金融中心而闻名于世。
殖民时期,英国占据香港,使其得以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然而,长期以来的殖民统治也给香港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社会不公、民主缺失等。
二、回归的历史背景1970年代后期,中英双方开始就香港问题展开磋商,并于1984年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明确规定了香港回归的时间和方式。
《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为回归奠定了法律基础,也为香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回归的目标是实现"一国两制",保障香港的高度自治,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
三、光影回归的辉煌时刻回归的那一天,香港庆祝活动隆重而庄重。
岛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喜悦的氛围和热情的祝福。
当午夜钟声敲响时,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维多利亚港,迎接一个光辉的时刻。
绚烂的烟花和灯光表演点亮了整个天空,照亮了香港的辉煌未来。
回归后的香港像一只自由翱翔的鸟儿,渐渐展翅飞舞。
香港融入祖国怀抱后,保留了其原有的法律制度、货币体系和自由贸易政策。
经济蓬勃发展,金融、贸易和航运等领域继续繁荣。
香港国际化的特点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商业中心。
四、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回归后的香港以其高度自治的政治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国两制"得以在香港得到贯彻,香港居民继续享有自由和权利,民主制度逐渐完善。
政府积极推动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通过各项政策和措施,提升了香港市民的福祉。
香港的国际形象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香港作为一个连接中国内地和世界的桥梁,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这个城市保留了数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同时吸纳国际先进思想和理念,形成了独特的香港文化。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并于翌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割让与英国。
1860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南部、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让给英国。
当时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1898年,英国通过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但九龙砦城除外,租期99年。
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4.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的基本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呈圆形,徽面由红色环形窄边、文字区外圈、红色内圆及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所组成。
紫荆花图案为白色,由5片花瓣组成,每片花瓣中均有一颗红色五角星及一条红色花蕊镶在其间。
各片花瓣环绕徽面中。
香港回归祖国繁荣昌盛的缩影
香港回归祖国繁荣昌盛的缩影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标志着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的历史分界点。
这一天,世界瞩目的焦点聚集在香港,而此时的香港已成为了中国大陆崛起的缩影。
香港回归不仅仅是政治的胜利,更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繁荣昌盛。
一、经济的腾飞香港回归后,中国大陆与香港的经济紧密结合,为香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大陆市场的开放与香港的国际化金融体系相结合,使得香港成为中国内地企业和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枢纽。
同时,香港也成为了众多跨国公司在亚洲地区设立总部的首选地。
这种融合的趋势不仅加速了香港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大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动力。
二、文化的交流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无论是电影、音乐、艺术还是文学,香港都成为了中国大陆以及海外华人文化的重要交流窗口。
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与香港电影业的合作,使得两地的电影市场得以迅速发展。
香港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借助中国大陆崛起的东风,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广泛合作,实现了共赢发展。
三、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回归后的香港,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广泛支持和保障。
香港居民享受到更加完善的社会福利以及法律保护,社会的稳定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中国大陆的发展也为香港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遇,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留港。
这些人才的流入使得香港的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了勃勃生机,为香港社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香港回归祖国成为了中国大陆崛起的缩影。
香港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并为中国大陆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香港的成功经验不仅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的发展潜力与实力。
香港的回归是世界历史的一页,也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从香港回归到今天回顾香港的发展历程
从香港回归到今天回顾香港的发展历程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从1997年7月1日开始,香港恢复了中国的主权,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自回归以来,香港发生了很多变化和发展,经济、政治和社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本文将回顾香港自回归以来的发展历程。
一、回归后的政治变化香港回归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行政、立法、司法、财政等方面享有广泛的自治权,香港居民也享有法治、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和保障。
在香港回归后的20多年时间里,香港政治发生了很多变化。
由于香港和内地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香港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政治分歧和对立。
例如,2019年“修例风波”就引起了香港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揭示出香港社会一些矛盾和问题。
二、经济变化回归后,香港的经济迅速发展。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了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香港的经济主要以服务业为主,香港的金融、航运、贸易、旅游等领域发展迅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同时,香港也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经济的发展,香港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香港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医疗保健、教育、住房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改善。
香港的居民也拥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创业的机会。
香港的人口整体素质也明显提高,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
三、文化变化香港的文化多元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回归后,香港政府也非常注重文化的发展和保护。
香港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文艺创作得到了发展和推广,香港的电影、音乐、文学、艺术等领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人才。
同时,香港也吸引了众多国际文化活动和展览进入香港,成为了东亚乃至全球的文化中心之一。
四、社会变化在回归后的20多年间,香港社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香港的社会结构经历了逐渐变化的过程,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
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
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到中国的怀抱,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
自此以后,香港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发展模式,展示出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香港回归后通过保持高度的经济自由度,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享有低税收、简化的法规和尊重产权的制度环境。
这为吸引海外资本和企业提供了便利,各类国际金融机构云集于此,使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业务和贸易的重要中心。
此外,香港回归后仍然保持了港元与美元的货币联系,稳定的汇率体制也为香港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
其次,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受益于与内地的紧密联系。
回归后,香港与内地实现了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内地的快速发展为香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香港的金融、贸易、物流等优势也为内地提供了重要的服务和资源。
通过与内地深化合作,香港的金融业、旅游业、物流业等不断获得发展机遇。
同时,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也为内地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和外国企业,为内地的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窗口。
此外,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还受到了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投资。
香港政府通过发展各类基础设施、培育科技创新等方式,不断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香港特区政府先后投资兴建了多个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如香港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提升了香港作为国际交通枢纽的地位,也为香港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投资建设了香港科技园等创新基地,促进了科技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尽管香港回归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香港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依赖金融、贸易和旅游等传统产业,缺乏多样化的产业结构。
这使得香港在应对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变化时存在一定的脆弱性。
其次,香港的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回归新时代的开启铭记香港历史
回归新时代的开启铭记香港历史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启。
回归后的香港保留了高度自治的制度,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回顾香港的历史,探讨回归后的香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并展望香港的未来。
一、香港历史回顾香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早在19世纪初,香港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口岸。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以租界的形式出让九龙半岛给英方使用。
此后,香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经济繁荣,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二、回归后的挑战回归后的香港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政治挑战,如何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保持高度自治,确保香港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是香港面临的首要任务。
此外,香港还面临安全、发展和民生等方面的挑战。
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崛起,香港需要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三、回归后的发展机遇回归后的香港也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
首先,香港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化的氛围,成为内地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特别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
其次,香港可以发展成为金融、航运和创新科技中心,在与国际市场的整合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四、展望香港的未来展望未来,香港将继续面临许多挑战,但也有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香港将继续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保持高度自治,保持自身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发展战略。
香港也将深化与内地的合作,在经济、金融、文化等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香港还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为国际间的发展和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总结:回归新时代的开启铭记香港历史,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在回归后面临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挑战,但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香港将继续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保持高度自治,积极参与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与内地和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
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香港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迎来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未来。
从年割让香港到年香港回归
从年割让香港到年香港回归1997年,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时刻即将到来,香港将重新回归祖国怀抱。
从香港割让给英国到如今的回归,这段历史轨迹见证了香港的变迁和发展。
而这其中的经历和故事,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香港,这个位于中国南部的特别行政区,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附属地。
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强迫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在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再次强迫割让九龙半岛。
在此后的百余年里,香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城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然而,虽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蓬勃,但香港的主权问题却一直是一个尖锐的矛盾。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香港的割让与恢复主权有着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发生在1842年的香港岛割让,当时的中国遭遇了列强的侵略和强迫割地割让的压力。
尽管这次割让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和不满,但当时的情势使然,中国政府在力量对比上处于下风。
与此不同,1997年的香港回归则是基于中国实力的崛起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和能力,让香港回归祖国怀抱。
香港的回归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层面的事件,更是涉及国家认同和民族情感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人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英治时期,香港人对于自己的身份大多是英国人,他们以英国文化和价值观为中心。
然而,在回归之后,特别是近年社会变动和年轻一代的崛起,香港人的认同开始转向自身的中国文化和身份。
这种认同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对话和交流中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香港回归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
特别是在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方面,香港与中国内地存在着差异和冲突。
港人普遍享有更自由的言论、新闻和集会权利,而中国内地则以维护稳定和社会团结为优先。
这种差异在回归后引发了一些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一人一票的普选问题上引发了激烈争议。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香港回归后,特别行政区依然享有高度自治权,这是祖国政府的明确承诺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
回归之路香港的命运
回归之路香港的命运香港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充满了繁荣和尊严。
然而,自从香港回归中国以来,这座城市的命运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香港回归中国后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一、历史背景香港是一个曾经被殖民统治的地方。
1842年,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并将香港置于英国的管辖之下。
长久以来,香港一直被英国政府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然而,这个小小的地方在1997年6月30日重新归还给中国。
二、挑战与机遇2.1 经济挑战:香港的经济是以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为基石。
回归后,香港经济面临着来自内外的挑战。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与中国大陆的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竞争压力,都对香港的经济造成了影响。
然而,回归也为香港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香港成为了连接中国与国际市场的重要门户。
2.2 政治挑战: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在回归后,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治理也产生了影响。
近年来,香港政治局势动荡,涌现出一系列示威活动和争议。
这些事件反映了香港社会对政治及社会议题的不满和关注。
在应对这些挑战时,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2.3 文化挑战:香港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包容并尊重各种宗教和文化。
在回归之后,香港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与中国大陆的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香港的文化独特性需要得到保护,同时也需要与中国大陆的文化互动交流,以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三、未来展望回归以来,香港一直在寻找前进的道路。
在面临各种挑战的同时,香港也有很多机会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展望:3.1 经济多元发展:香港需要进一步发展其他行业,减少对金融业的依赖。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投资,为香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2 政治和社会稳定:为了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政府需要与市民建立更加紧密的互动关系,更好地听取和解决他们的诉求。
同时,香港的政治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确保民主和法治原则得到切实贯彻。
香港回归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繁荣
香港回归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繁荣香港是中国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归后,香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繁荣。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治发展、经济增长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探讨香港回归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繁荣。
一、历史背景香港回归事件发生在1997年7月1日,标志着香港结束了150多年的殖民统治,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在此之前,香港被英国殖民统治,无法完全实现自主发展。
回归后,中央政府以“一国两制”为基本方针,充分尊重香港的法律体系和社会制度,保障香港“高度自治”。
这一政策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政治发展回归后的香港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治体系。
特别行政区成立了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行政长官由委员会选举产生。
行政长官负责香港的行政事务,行使行政权力。
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也成立,代表了香港居民的利益和意见。
这种政治体系不仅保障了香港的自治权,也为香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经济增长回归后,香港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
香港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成为中国内地企业赴海外投资的桥头堡。
同时,中央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促进香港经济发展的政策,比如推动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建设自由贸易区等。
这些政策的推动,使得香港的经济与内地紧密融合,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文化交流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更加紧密。
中央政府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的文化合作,加强了两地的交流。
香港也成为中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例如,中央政府支持香港举办香港文化节、国际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文化艺术精英的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香港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结:香港回归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繁荣是不容忽视的。
香港回归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加巩固,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
同时,香港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更加紧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香港回归日祖国繁荣的见证
香港回归日祖国繁荣的见证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历史上重要而庄严的一天。
这一天,香港回归中国,结束了大英帝国长达百年之久的殖民统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在那个激动人心的瞬间,香港的繁荣、活力和未来确定了它将与祖国一道前行。
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商贸枢纽,香港在回归后迅速展现出不可抗拒的发展势头。
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具备独立的司法体系、行政体系和立法机关。
香港以其国际化的背景、开放的市场和稳定的金融体系,吸引了众多的国际投资者和企业前来发展。
回归后的香港保持了其独特的法治和自由体系。
根据基本法,香港居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一系列基本权利与自由。
这种独特的法治环境和自由氛围为香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与此同时,香港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成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桥梁。
香港回归以来,其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国际上知名的金融机构纷纷进驻香港,使得香港成为全球金融业的中心之一。
香港的服务业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包括金融、贸易、物流、旅游等多个领域。
此外,香港也是一个重要的创新中心,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和创业者前来投资和发展。
香港回归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济互补性使得两地的合作更加紧密。
香港还担当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角色,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便利和机遇。
同时,香港也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整个区域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回归后的香港在保持繁荣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社会福利的不均等。
此外,由于一些政治和舆论的分歧,导致香港社会产生了一些分裂和不和谐现象。
然而,香港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回顾香港回归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回归对祖国和香港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香港得以继续保持其独特的地位和发展模式,成为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成果的一个重要注视点。
回归的豪情香港见证崛起的风云
回归的豪情香港见证崛起的风云回归的豪情:香港见证崛起的风云香港,作为一个独特而多元的地方,承载着它自身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自1842年英国殖民者占领香港,直到1997年中英双方签署《中英联合声明》,香港返回中国的怀抱,香港的领土和政治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这个历史性的回归并没有压抑香港的豪情,反而见证了它在经济、金融和文化领域的崛起。
一、经济崛起:亚洲金融中心的辉煌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后,它迅速成为了亚洲地区的金融中心,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香港拥有健全的法制和贸易自由,加上政治稳定和低税收政策,吸引了大量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来到这片小小的土地上。
香港证券交易所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
此外,香港还以其卓越的海港和先进的物流设施而著名。
香港国际机场是亚洲最繁忙的货运中心之一,其高效的货运网络将香港与全球市场连接起来。
这为香港的贸易和物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金融业的繁荣:国际金融枢纽的地位作为一个国际金融枢纽,香港自回归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香港拥有健全的金融法规和监管体系,同时也是中国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桥梁。
香港的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全球金融业的重要力量。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汇聚了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和专业人才。
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香港纷纷设立分支机构,并引入了国际先进的金融技术和金融产品。
这使得香港的金融市场更加全球化,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选择。
三、文化交流的繁盛:东西方文化的碰撞香港的回归并没有使其迷失自我,而是进一步弘扬了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
这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创造了独特的“港式文化”。
无论是电影、音乐、美食还是艺术,香港都拥有鲜明的特色,成为东亚地区的文化中心。
香港自回归以来,电影业持续繁荣。
无论是李小龙的功夫片,还是黄建华的黑帮电影,都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香港的电影工业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
音乐方面,香港流行乐坛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歌手和音乐人,受到了全球华语乐坛的广泛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被割让的历史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并于翌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割让与英国。
1860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南部、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让给英国。
当时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1898年,英国通过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但九龙砦城除外,租期99年。
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4.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的基本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呈圆形,徽面由红色环形窄边、文字区外圈、红色内圆及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所组成。
紫荆花图案为白色,由5片花瓣组成,每片花瓣中均有一颗红色五角星及一条红色花蕊镶在其间。
各片花瓣环绕徽面中。
已点顺时针均匀排列。
文字区外圈位于红色环形窄边与红色内圆之间,为白底红字。
外圈上方均匀排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字样,外圈下方均匀排列着英文“香港”字样。
中英文字样之间分别镶有一颗红色五角星。
中间的五颗星动态紫荆花图案的构思和寓意与区旗相同,也是以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
澳门特区区旗(简称澳门区旗)底色为绿色,图案包括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
五星代表中国,表示澳门已经回归中国而成为其中一个特区。
莲花是澳门的象征,白色莲花有纯洁清廉的意思,代表澳门是一个清廉的城市。
当中三片花瓣代表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这三个组成澳门特区的地方。
大桥和海水代表澳门的自然环境。
另外,澳门区旗上的绿色在色板上是没有的,要特别调出来。
因此这种绿色称为澳门绿。
和香港区旗一样,澳门区旗也曾出现错体。
错体区旗为澳门基本法于一九九三年公布时的图样。
而到了一九九八、九九年左右,有关当局为澳门区旗、区徽进行标准化工作时,修改成了现在的样子。
修改后的区旗,主要把莲花底部和大桥原来的直线变成更圆滑流线的圆弧设计,并加强了海水线条距离远近的粗细变化。
旧版的区旗区徽可容易地在网络上找到且极少人注意此错体现象。
澳门特区区旗为五星莲花绿旗。
底色象征着和平与安宁,五颗呈弧形排列的五角星,象征着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莲花、大桥和海水,则象征着澳门的自然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三朵莲花象征特区是由三个岛组成的吉祥之地),寓意澳门四周是中国的领海。
香港回归历程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明确阐述了中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1983年7月25日,外交部副部长姚广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与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为首的英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就中英香港问题第二阶段会谈举行第二次会议。
1984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字。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660票赞成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香港回归后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经过投票选举,董建华当选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人选。
这是香港历史上第一次由港人来选择最高行政首长,也是香港历史上第一位主政的中国公民。
1997年7月1日,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东方明珠”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后的繁荣香港的繁华是在1997年英国将它移交给中国后开始的。
之后边界管理更为宽松,通行证更容易获得,中国内地人可以来这里消费。
内地人变得越富裕,他们来香港购物的次数就越多。
但在今天,它不再只是一个购物场所。
这座城市正经历以惊人速度发展的文化繁荣。
中国艺术市场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市场,占23%的全球份额。
香港介于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独特地位正令其变成一个文化平台。
享誉国际的高古轩画廊除在纽约、洛杉矶、伦敦、巴黎和罗马设有画廊外,今年1月在香港中环商业区落户。
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画廊“白立方”宣布,它将在香港干诺道50号开办其在海外的第一家画廊。
这里离有钱的西方人和中国真正的富人都爱去的文华东方酒店和邓永锵创立的私人会所“中国会”不远。
其他画廊肯定会效仿高古轩和白立方的做法。
才成立4年的香港国际艺术展刚刚将60%的股份卖给了世界一流的当代艺术展巴塞尔展会的母公司瑞士MCH集团。
香港回归七年以来,尽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但均度过了难关,香港“一国两制”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
香港经济在波动中发展,目前已出现强劲复苏势头。
中央政府对香港支持不遗余力,是香港经济持续发展与政改循序渐进的重要保证。
香港内部政改争议虽然日益激烈,但这是民主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
“一国两制”经受住了考验,并在实践中完善与发展香港回归七年来,中央政府依据《基本法》处理香港事务,除了积极支持与配合香港政府及维护香港的自身利益外,未直接干预香港事务,保证了香港在“一国”下的“两制”的有效落实。
香港特区政府在施政中,始终贯彻“一国两制”与“港人治港”的方针政策,维护了香港自由港地位与社会的相对稳定。
特别是香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得到维护与发展。
到2004年,香港连续七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也是香港第10次获得此一殊荣。
香港自由经济体制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维持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与商务服务中心地位。
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不断改革,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效率,使得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世界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集中香港;香港股市是亚洲第二大、世界第八大股市。
香港的集装箱装卸量继续维持世界第一宝座,香港新机场自1998年营运以来的航空货运量一直高居世界第一。
这一切充分显示,香港回归后依然具有活力与发展潜力。
制度建设与政改纷争问题更加突出香港回归后,尽管特区政府依“基本法”行事,逐步推行政改,但因涉及面广,议题敏感,使得制度建设与政改纷争不断,已严重影响到香港的社会稳定。
香港特区政府为了提高执政效率,对香港官僚体制进行了适度改革,实施了“主要官员问责制”,即港府的施政成效责任由问责高官完全负责与承受。
这一制度实施以来,尽管也有争议,但推动较为顺利,特区政府基本能够落实。
在落实《基本法》关于制订“国家安全条例”即“23条立法”问题上,中产阶级疑虑较多,社会争议较大,加上民主派将问题扩大化,引发了群众大规模抗议游行,最后特区政府在考虑维持香港社会安定的考虑下,不得不暂时延缓该条例的制订,可以说这是香港制度建设的一大挫折。
在香港行政长官与立法会选举问题上,香港内部争议更大。
民主派不顾香港社会现实,急于提前进行全面直选,已涉及到对《基本法》相关条文的理解与解释问题,最后不得不通过人大常委会“释法”来解决争议。
可以说,全国人大的“释法”,对香港的改制指明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大方向,避免急进的改革与不成熟的普选对香港带来的负面影响。
香港民众与各政治团体应该珍惜这一机会,在协商中解决政改争议,在完善制度建设中推进民主发展。
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开始了与民主派的接触与沟通,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有助于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逐步推进香港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民主发展。
但应充分体认到香港复杂的政改矛盾不是一下子所能解决的,未来可能还会在某些问题上争议得更激烈,但只要遵循《基本法》、本着为香港的利益着想,终能找到一条解决之道。
在对待香港政制建设与民主发展问题上,关键是要培养熟悉民主运作的政治人才,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逐步推进。
无论如何改革,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是“一国两制”下的香港。
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香港与内地合作不断深入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使香港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维护了香港的社会相对稳定与经济发展。
在香港回归六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回应特区政府的提议,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极大地稳定了香港企业界对香港经济的信心,而且也起到了促进香港经济迅速回升的作用。
CEPA签署后,香港经济开始明显复苏,并在今年出现强劲增长;股市从此前的8000多点上涨到目前的12000多点;通货紧缩有所改善,失业率开始回落。
CEPA本身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到今年5月底,共有354家港澳公司向内地部门提出享受CEPA待遇申请,其中298家获得批准。
港澳原产地货物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的价值达3.3亿港元。
CEPA还促进了港台经贸往来,2003年台湾对香港投资增长283%。
特别是台湾银行加快进入香港,目前在港分行达13家,办事处6个,并开始以并购香港银行方式,希望通过CEPA机制进入内地市场,香港在两岸三地的中介地位进一步增强。
在香港回归七周年前夕,中央政府批准广东省政府提出的建议,建立“9+2泛珠江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目前已建立了正式的合作框架,确立了八大合作领域,这对加强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又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对维持香港在亚太地区经济枢纽地位与国际商贸服务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改善香港经济,中央政府还采取了许多具体可行的政策。
一是扩大开放内地居民赴港旅游特别是推动“香港自由行”,赴港旅游的内地居民持续增加,大大刺激了香港的消费与旅游市场,成为带动香港经济回升的重要支持力量。
二是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中央政府批准内地信用卡于今年初可在香港使用,及时性批准香港银行可以经营人民币存款、兑换与汇款等业务,为香港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业务。
目前,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香港银行达39家,人民币存款额达60亿元(到4月底)。
三是为了支持香港政府发行政府债券及改善财政赤字状况,中央政府明确表示可动用外汇储备购买香港的债券,是对香港经济的又一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