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考研

合集下载

原子与分子物理排名

原子与分子物理排名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是现代科学中发展最迅速、影响力最大的分支学科之一。

本专业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子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其它学科密切相关,最容易形成交叉学科。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密切跟踪国际最前沿研包括:超快超强激光场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学;分子反应动力学;立体化学动态学。

向包含当前几个热门研究课题:分子在飞秒强激光场中解离与电离;生物分子结构及性质;反应物和产物分与取向;量子波包动力学;发光材料的分子结构;分子电子学等等。

本专业硕士点有教授1人。

硕士点的挂靠单位为物理系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室。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清华大学A+2 四川大学 A3 吉林大学 A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5 大连理工大学 A四川大学:http:/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15289吉林大学:http:/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559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http:/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6433大连理工大学:http:/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4394有该专业的部分院校分数一览(A+、A、B+、B各选部分代表院校)。

2008年录取分数线: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原子与分子物理河北大学--物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山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东北大学--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辽宁大学--物理系-- 原子与分子物理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原子与分子物理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复旦大学--现代物理所-- 原子与分子物理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哈尔滨师范大学--理化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原子与分子物理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广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湘潭大学--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中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鲁东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原子与分子物理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重庆大学--数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浙江大学--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83.93
69.16
核技术及应用
一志愿
12 周舜民 男 成都理工大学
270
79.69
66.85
核技术及应用
一志愿
13 刘禹廷 男 长春理工大学
322
14 张磊 男 成都理工大学
318
78.80 79.18
71.60 71.39
控制工程专硕 控制工程专硕
调剂 调剂
15 刘艳 女
山东大学
290
82.77
318
72.84
68.22
材料工程
调剂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理学组(生物学类)
序 号
姓名
性 别
毕业学校
初试成绩
复试成绩
总成绩 (百分制)
拟录取专业
备注
1 严俊芳 女 西北师范大学
374
88.37
81.58
生物物理学
调剂
2 张倩婧 女 天津科技大学
355
86.20
78.60
68.17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硕
调剂
20 刘季韬 男
四川大学
274
79.48
67.14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硕
调剂
第 2 页,共 2 页
调剂
11 辛文宇 男 中国矿业大学
347
81.23
75.32
凝聚态物理
调剂
12 程宏伟 男 哈尔滨工业大学 333
13 黄科京 男
兰州大学
325
79.85 80.37
73.22 72.69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
调剂 调剂
14 赵靖 女 15 李东青 男 16 柯凌云 男

河南院校考研报考录取比率

河南院校考研报考录取比率
河南师范大学 应用数学 22.22%
河南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 10.71%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 18.82%
河南师范大学 基础数学 19.67%
率论与数理统计 22.22%
郑州大学 商学院 区域经济学 14.81%
郑州大学 商学院 产业经济学 25.00%
郑州大学 商学院 数量经济学 50.00%
河南师范大学 产业经济学 27.91%
河南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 12.50%
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19.82%
郑州大学 商学院 金融学 11.76%
河南院校考研报考录取比率
学校 学院 专业名称 06报录比 07报录比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报录比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报录比
河南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 7.69%
河南师范大学 无机化学 24.18%
河南师范大学 分析化学 44.12%
河南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23.33%
河南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 64.29%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世界史 32.00%
郑州大学 体育系 体育教育训练学 21.95%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10.26%
郑州大学 教育学院 科学技术哲学 31.25%
河南师范大学 理论物理 42.31%
河南师范大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 90.91%
河南师范大学 凝聚态物理 33.33%
郑州大学 法学院 法律硕士 10.22%
郑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 16.92%
郑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传播学 17.60%
郑州大学 外语学院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5.93%

考研专业解读: 物理化学考研

考研专业解读: 物理化学考研

考研专业解读:物理化学考研在众多的考研专业中,物理化学是一门充满魅力与挑战的学科。

对于许多有志于在化学领域深入探索的学子来说,选择物理化学作为考研方向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它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行为。

这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从微观的分子结构和反应机理,到宏观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热力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能量转化以及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变化趋势。

通过热力学定律,我们可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能够达到最大的转化率。

动力学则关注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历程,探究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为实现高效的化学反应提供理论支持。

在结构化学方面,物理化学深入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的结构,运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来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化学行为。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分子的构型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

电化学则侧重于研究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涉及电池、电解和腐蚀等实际应用领域。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物理化学作为考研专业呢?一方面,物理化学是化学领域的核心学科之一,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物理化学,可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在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就业前景来看,物理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多个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科研领域,可以从事基础研究,为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工业界,能够参与化学工艺的研发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在新能源领域,物理化学专业知识对于开发高性能的电池材料至关重要;在制药行业,对药物分子的设计和合成也离不开物理化学的理论指导。

此外,在教育领域,物理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高校和中学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下一代的化学人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物理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然而,选择物理化学考研也并非一帆风顺。

2020年河南师范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大全

2020年河南师范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大全

②504常微分方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①507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
②204英语二
②专业技能测试
③333教育综合
加试:①505概率论
④803数学教育学
②504常微分方程
同时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501微分几何
②201英语一
或502近世代数
③611数学分析
或503实变函数
④801高等代数
③632基础日语
④832日语写作与翻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565法语综合测试
②240日语或241俄语
不招同等学力
或243德语或244英语
③633基础法语
④833法语综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558英汉互译
②211翻译硕士英语
加试:①561综合英语
③357英语翻译基础
②563英汉翻译与写作
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同时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或562综合日语 ②563英汉翻译与写作 或564日汉翻译与写作
复试:556英美文学(方向01-02) 555英语语言学(方向03-11)
加试:①561综合英语 ②563英汉翻译与写作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557日语综合测试
②241俄语或242法语
加试:①562综合日语
或243德语或244英语
②564日汉翻译与写作
复试:624细胞生物学 加试:①625生物化学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②824遗传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①624细胞生物学
②204英语二
②专业技能测试(说课)
③333教育综合 ④819生物教学论

河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

河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

河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范围及参考书目音乐舞蹈学院复试科目746专业主科考试内容及要求130200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方向01钢琴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所有乐曲应为独奏作品,背谱演奏。

●演奏四首作品:①技术性练习曲一首(相当于车尔尼740以上程度);②古典时期奏鸣曲或变奏曲一首(相当于贝多芬奏鸣曲快板乐章程度);③复调乐曲一首(巴赫平均律曲集中任选赋格一首);④中外大型乐曲任选一首●视奏方向02中国音乐史研究:●现场论文写作●专业面试方向03声乐演唱艺术与教学研究:●民族方向演唱四首作品:①中国民族风格作品一首②中国歌剧咏叹调一首③大型民族声乐作品一首④中国改编或创作歌曲一首。

美声方向演唱四首作品(其中至少有一首中国作品):①其中原文演唱咏叹调二首②原文演唱外国艺术歌曲一首③中国作品一首●新声乐作品视唱方向04民族音乐学研究:●现场论文写作●专业面试方向05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①舞蹈基本能力测试;②表演二个舞蹈作品●命题编舞045111学科教学(音乐)专业任选声乐作品二首或钢琴作品二首。

135101音乐专业方向01钢琴演奏艺术:(所有乐曲应为独奏作品,背谱演奏。

)●演奏四首作品:①技术性练习曲一首(相当于车尔尼740以上程度);②古典时期奏鸣曲或变奏曲一首(相当于贝多芬奏鸣曲快板乐章程度);③复调乐曲一首(巴赫平均律曲集中任选赋格一首);④中外大型乐曲任选一首●视奏方向02声乐演唱艺术:●民族方向演唱四首作品:①中国民族风格作品一首②中国歌剧咏叹调一首③大型民族声乐作品一首④中国改编或创作歌曲一首。

美声方向演唱四首作品(四首作品中至少有一首中国作品):①其中原文演唱咏叹调二首②原文演唱外国艺术歌曲一首③中国作品一首●新声乐作品视唱方向03琵琶演奏艺术:●演奏四首作品:①传统曲目二首;②现代曲目二首●视唱方向04古筝演奏艺术:●演奏四首作品:①传统曲目二首;②现代曲目二首●视唱方向05合唱指挥:●指挥不同风格中外合唱作品四首●钢琴视奏合唱谱方向06小提琴演奏艺术:(所有乐曲应为独奏作品,背谱演奏。

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

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

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说明:统考科目考试范围参照教育部发布的考试大纲;自命题科目没有列在该表中的不限参考书,显示为暂未定的科目,随后根据有关规定补充修正
音乐学专业复试科目内容及要求:
一、专业主科方向01考试内容:
1.技术性练习曲一首(相当于车尔尼740以上程度);
2.复调乐曲一首(巴赫平均律曲集中任选赋格一首);
3.古典时期奏鸣曲或变奏曲一首(相当于贝多芬奏鸣曲快板乐章程度;手风琴方向不复试此项);
4.中外大型乐曲任选一首(手风琴方向复试要求中外大型乐曲各一首)。

所有乐曲应为独奏作品,背谱演奏。

二、专业主科方向02考试内容:
1、笔试(中国音乐史全程内容,形式为卷面考试)。

2、报名时须提交本人撰写的、所报考专业研究方向的论文一篇(大学毕业论文或相当于大学毕业论文)。

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可以以习作(学期论文)替代学位论文。

所提交的论文仅做参考。

三、专业主科方向03考试内容:
演唱四首作品,复试时由主考指定演唱相应曲目的部分或整个曲目。

1、民族唱法:中国作品四首(艺术歌曲一首,民歌一首,民族歌剧曲目二首);
2、美声唱法:咏叹调二首,艺术歌曲二首(不得演唱外国民歌和流行歌曲)。

四、专业主科方向04考试内容:
合唱指挥(指挥不同风格中外合唱作品四首)
学科教学(音乐)复试科目内容及要求:
专业主科可根据自己的主科方向任选一项,钢琴、声乐、器乐、舞蹈、指挥任选作品两首,作品形式不限。

2023年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1. 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物理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考研方向也包括了多个分支。

以下是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的一些介绍:1)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等。

2)凝聚态物理学:研究固体和液体等凝聚态物质的性质、结构和相互作用等。

3)光学:研究光的性质、产生和传播的规律以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

4)电子学:研究电子的性质、行为以及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

5)热学:研究热与能量的关系、热的传递规律、热力学定律等。

6)天体物理学:研究宇宙、恒星、星系等天体物理学现象。

7)计算物理学:利用计算机等工具对物理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

以上是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中的部分介绍,当然还有其他的方向。

考生应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背景进行选择。

2. 物理学院校排名1)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独立学院,有物理学、天文学、地球与行星科学、数学与统计学等多个学科。

其中物理学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学术基础。

该学科的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也很强。

3)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物理学专业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之一。

该学科在量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和超导物理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是国内物理学领域的领头羊之一。

4)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物理学专业历史悠久,设有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理论物理等多个研究方向。

该学科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科研环境。

5)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是江苏省特色学科,拥有卓越的师资力量和优秀的教学科研条件,特别是在物理计算、光学、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以上是部分物理学院校的排名,这里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进行选校和选择考研方向。

河南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河南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现在由于很多学校对于教师的学历要求有所提升,所以,每年参加考研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因此主要为从事教师的行业做准备的河南师范大学就成了很多人的报考对象,那该校的考研难不难呢?
考取河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总体来讲难度还是比较小的。

因为该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所以竞争强度会小很多,不过如是想要考该校的王牌专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因为现在每年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而招生计划人数确基本没有增加,因此竞争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加之,考研是需要自主学习,所以,不管你是读大四在校考研,还是工作中考研,用于复习的时间不像高考那么集中和充足。

然后就是很多同学复习进度不合理,造成时间不够用,没有复习完,导致考研成绩不理想。

再者在没有老师督促和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复习,有些同学会中途放弃,也有的经常玩游戏或手机,不能专心复习,最后考研失败。

当然,如大家文化课基础比较好,且学习的时间也比较充足,只要认真复习,考研的通过率还是非常高的,反之,则建议大家选择一家专业的考研培训机构,这样有老师指导,通过的机率也会比较高。

物理专业排名

物理专业排名

C等(20个):名单略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26)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北京大学
A+
3
清华大学
A
5
复旦大学
A+
9
华南师范大学
A
15 北京师范大学 A 4 复旦大学
A+
10
华东师范大学
A
16
中山大学
A
5
南开大学
A
11
北京工业大学
A
17
长春理工大学
A
A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4
兰州大学
A
B+等(8个):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B等(7个):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山西大学、郑州大学、中山大学
C等(24个):名单略
声学(15)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南京大学
A+
2
西北工业大学
A
3
同济大学
A
10
南开大学
A
17
湖南师范大学
A
4
复旦大学
A+
11
清华大学
A
18

河南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推荐名单汇总表

河南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推荐名单汇总表
1608183005
庞笑笑
袁培燕
1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608183007
王云
徐久成
13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608183009
韩丹杰
薛占熬
132.
计算机技术
1608283107
路丹丹
李名
133.
计算机技术
1608283016
孟新超
孙林
134.
计算机技术
1608283109
司思
刘行兵
135.
软件工程
58.
有机化学
1603183061
韩玉界
李晓川
59.
有机化学
1603183063
张闪闪
郭海明
60.
有机化学
1603183066
宋霞
张新迎
61.
有机化学
1603183078
孙林聪
郭胜海
62.
有机化学
1703182006
张一铭
郭海明
63.
有机化学
1703182010
梁涛
郭海明
64.
无机化学
1703182014
1508283032
陈岁岁
孙林
136.
软件工程
1608283025
吕敏杰
薛占熬
137.
戏剧与影视学
1609183025
周玉琳
孙先科
138.
戏剧
1609283088
楚惬
丁永祥
139.
教育技术学
1610183022
宋婷鸽
叶海智
140.
教育技术学
1610183029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200)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宽厚专业基础知识,有创新意识,有一定科研工作能力并胜任普通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型高级人才。

具体培养规格如下:(1)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3)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高校教学工作的能力;(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5)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论文撰写、文献检索。

(7)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理论物理:A. 新物理唯象研究 B. 重味物理研究C.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A. 高能实验数据的物理分析 B. 重离子核反应3、原子与分子物理:A.原子分子碰撞 B. 原子体系的精密计算 C. 分子结构、光谱及激发态 D. 大分子体系的化学物理性质研究 E. 计算化学与分子设计 F. 分子反应动力学。

4、凝聚态物理:A.表面与界面物理;B.超导物理; C.半导体超晶格与微结构;D. 材料计算模拟与设计5、光学:A.激光器件与激光物理;B.光与物质相互作用;C.谱分析与光学技术。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半,实行弹性学制,提前毕业者按照《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执行,至少休满35学分;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一年半。

外单位委托培养研究生与本校全日制研究生相同。

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至四年,每年应完成1/3的教学工作量,其余时间进行学习。

在职研究生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一年。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生的培养,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师范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考研原子与分子物理作为我省的重点学科建设有以下优势和机遇:1、该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并重,符合我省需要;2、该学科是国际热门、国内薄弱、我省唯一且在全国已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可称为我省的一个特色性优势学科。

3、国家在学位点评审时将原子与分子物理规定为物理学科三个优先增设的博士点学科之一(目前全国仅有3个原子分于物理博士点、十多个硕士点),这为我们近年内实现博士点建设目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4、该学科有年富力强、知名度较高的学术带头人:如孙金锋教授,42岁,1991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任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兼职教授(拟评聘为博士生导师)、省管优秀专家,作为会议主席主持过全国性学术会议,在相关领域有较大影响。

四个研究方向分述如下:一、原子分子碰撞原子分子与各种粒子(正负电子、离子等)碰撞过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原子分子结构,揭示基本物理规律,而且能为许多相关学科和应用领域(如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分子反应动力学及核聚变研究、x-射线激光研究等)提供研究方法和基本数据。

近年来本专业点就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1)电子-原子、分子碰撞的光学势模型和可加性规则:提出了较完善的电子—原子(或分子)散射的光学势模型,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理论计算方法,从而将正电子、负电子被原子或分子散射的微分截面、弹性散射截面、非弹性散射截面以及相对论效应对散射截面的修正等计算纳入一个统一而简捷的理论框架之中,在约1——5000ev的中低能区对大量原子、分子的散射截面进行了准确的计算,特别是对几种复杂分子散射截面的计算,为现有实验结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理论比较支持,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如中国科大原子碰撞实验组、德国ulm大学光谱与结构数据研究组等)的重视。

该方向的系列研究论文发表在phys.rev.a、学术刊物上。

论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多次引用。

(2)电子-分子散射截面的准经验公式:针对一些双原子分子、三原子分子等提出了与分子本身参数及入射电子能量有关的碰撞总截面准经验公式。

公式相当简单,但较好地与实验相吻合,体现了物理规律简洁、定量、准确的特征,具有十分丰富的物理内涵,极具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已有多篇反映该方面研究成果的论文在phys.lett.a、z.phys.d、原子分子物理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著名美籍华裔原子分子物理学家、美国原子工程公司总裁陆光祖(k.t.lu)教授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重要而具体的研究建议。

(3)激光场中电子与原子的相互作用:以频率、极化方向和强度为特征的光子的参与,使得碰撞过程更为复杂,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能够揭示出许多新的物理现象与效应,加深对相关粒子间相互作用及动力学过程的理解。

激光辅助下电子被原子弹性散射的自由—自由跃迁,是指在激光作用下靶原子保持在基态,而电子在被散射时吸收或发射光子,导致其能量发生数个光子变化的现象,这是激光与电子、原子相互作用的重要形式之一。

以低频激光(软光子)为前提的似,目前是比较简捷的方法,被普遍用于理论计算及实验结果分析,但随着实验研究的细致深入,观测到了不少其现论无法解释的结果,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关注,导致了人们对散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新效应与新现象的浓厚兴趣。

课题组于三年前对该课题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微扰理论方法,并对激光场中电子与he、ar原子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成功地解释了激光场中电子与原子散射的小角度问题,倍受国际专家学者的关注,其成果已发表在phys.rev.a、physics等著名学术期刊上。

我国有些单位己开展了电子—原子散射实验,但由于将激光引入碰撞研究对设备、技术及经费的较高要求,尚未开展相应的实验研究;理论研究方面,国内迄今亦未见有其它系统的研究报道。

(4)原子的光电离和光激发:原子光电离与激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子中电子的关联与极化,对新型激光器、x-射线激光的研制以及天体物理中不透明度的计算都有着重要贡献。

本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的李家明院士合作,成功地开发了r-matrix软件包,利用r矩阵密藕方法,系统研究了氦原子高激发态光电离的总截面、微分截面以及β参数,填补了部分理论数据的空白。

该项研究可为离子双电子复合以及等离子体衰变辐射过程提供数据,论文已被phys.rev.a和物理学报接受发表。

二、原子分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原子分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是原子分子物理与其它学科的一个极有意义和前途的交叉学科。

本专业点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原子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对外来原子在固体表面上吸附这一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在催化、防腐、催化剂的选择和制造、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本专业点在该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涉及“掺杂晶体表面的吸附”,“无序及部分有序二元合金表面的吸附”、“复合材料表面的吸附”等课题,研究结果处于国际前沿领域,国内同类研究还很少。

(2)原子分子或离子与表面的电荷转移:原子分子或离子与表面作用过程大多数伴随着电荷转移,对这种现象的研究对于理解原子分子同表面相互作用机理,避免某些有害过程(如宇宙空间粒子对航天器件的影响)以及进行表面分析等都有重要意义。

本学科点近几年开展了“粒子在掺杂晶体表面的中和过程的研究”、“原子分子或离子与二元合金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电荷转移的研究”等。

有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surface science,j.physics等国际学术刊物上。

(3)过渡金属原子与半导体表面的相互作用: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应用和理论方面的重要性,对过渡金属膜及其化合物在导体表面上外延生长所形成的“铁磁体/半导体”的应用前景,并与下一世纪“磁电子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人们对此体系进行了较多的实验研究,但理论研究还很缺乏。

我们首次用能带方法对001)的相互作用”及其“基异质体系集磁性与半导体电子学于一体,在磁电子器件和磁光器件的研制和开发方面有广泛化合物”的电子结构与磁性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包括吸附特性、电子结构和表面磁性等(已在phys.rev.b.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10余篇论文),所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三、原子对电子的局域化作用机制及其在固体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从原子分子微观角度研究固体材料的特性、开展材料的原子分子设计与合成是原子分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原子对电子的局域化作用机制及其在固体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是该领域中基础和应用意义重大的前沿课题。

本学科近年来在该领域就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1)金属氧化物复合体系的电子结构、缺陷与相变的研究:在该研究方面,本课题组首先将正电子实验手段引入氧化物超导体电子结构与电荷转移机制的系统研究,给出了o-t 相变过程局域电子结构与空位变化特征,发现了存在于四方相中cu-o链区域电子的弱局域化效应,进一步证明高温氧化物超导材料是一氧缺陷的正交结构体系,在电荷库层和导电层之间电荷转移机制研究方面作出了有特色的工作;在氧化锌压敏陶瓷研究方面,通过各种制备工艺获得了不同结构特征的压敏材料,将正电子及相关实验技术用于该类材料的系统研究,为高温超导机理与氧化锌压敏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正电子实验证据。

有关课题得到国家超导863计划和攀登计划专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奖历基金的资助,并取得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成果,课题组负责人曾因此应会议主席的特别邀请和资助在德国和法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九六年经国家科委批准,该学科成功地主办了首届世界华人青年超导学术会议,国内外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赴会,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高温超导发现者、瑞士实验室的j.g.bednorz教授在内。

近年来,已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b、physics letter a 和中国科学、物理学报等公开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i收录40余篇,目前已发现被国内外学者引用近40次。

(2)复合氧化物功能陶瓷材料及应用研究:在该方面主要进行了多元氧化锌压敏陶瓷材料和多孔硅发光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利用对压敏特性的影响规律,找到了相应的材料改性方案,获得了具有低组分和较高非线性系数的压敏样品,其论文发表于materials science forum(材料科学论坛,瑞士)、功能材料等,为该类材料压敏机理的理解和材料制备与应用改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研究资料,因而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该方面研究获得了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资助,有关复合氧化物压敏陶瓷的相关工艺和制备技术,拟在我国氧化锌压敏电阻器最大生产企业之一的河南金冠集团付诸产业化应用(该项目已于1998年被河南省科委作为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在本课题组立项(no.981120407)。

四、原子与激光光谱激光光谱研究是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成员在该方向就以两个方面开展了很有成效和特色的工作:(1)共振滤波器研究:目前,随着激光通信技术,尤其是激光对潜通信、激光探潜技术和星载激光通讯的飞速发展,为了提高通信距离和效率,不仅需要单频、带宽可调谐的大功率激光器,而且必须具有窄带宽、高透过、中心频率可调谐的与之相匹配的滤光器件。

正是基于这种重要的应用背景,原于共振滤波器的研究成为目前国际上一个活跃的研究课题,我国在此方面还处于初步的基础研究阶段。

本学科点深入开展了原子气体反常色散滤光器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初步的实验研究,在工作波长可调、带宽较窄、通带内高透射、通带外高抑制、响应时间长等重要的特征指标要求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国际和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

(2)超短超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的非线性研究:本学科成员与上海光机所强光光学实验室合作,开展了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簇在超短脉冲强光场作用下的电离和高次谐波辐射特性研究。

在理论方面,利用二能级原子模型研究了激光强度,激光频率以及原子跃迁频率对高次谐波辐射的影响,得到了和其它原子模型相同的结果;利用一维势模型研究了激光强度,激光频率,原子电离能双包场初始粒子数布局,脉冲宽度和脉冲形状等参量对高次谐波辐射的影响;首次研究了分子离子的核间隔对分子离子的电离和高次谐波辐射的影响,发现在其一段核间隔内非常有利于高次谐波辐射;首次研究了原子团簇的尺寸,激光强度对原子团簇的电离和光辐射的影响;利用半经典理论研究了任意偏振双包场高次谐波辐射,以及任意濒率双包场作用下的高阶和和频过程。

在实验工作方面,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光光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的级45飞秒钦宝石激光装置上,以氢气为工作介质得到了81次以上的高次谐波辐射,相应波长短于1onm,这一结果达到国际同类实验先进水平;以氖气为工作介质,获得的可分辩的高次谐波高达107次(7.3nm),不可分辩的辐射信号高于121次,这一结果同样达到国际领先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