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判断/多项选择
1、1956年5月2日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其中,一类正视现实矛盾,大胆干预生活,触及人的灵魂,表现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意识,例如: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绍棠《田野落霞》、李准《灰色的帆蓬》;另一类打破表现人情、人性的禁区,细腻地描写人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充满浓郁的人情味,例如: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
2、矛盾先生把茹志鹃50年代的小说风格誉为清新俊逸,新时期则是静夜箫声。
50年代的小说《百合花》风格:清新俊逸。
新时期作品《剪辑错了的故事》。
3、李季以《王贵与李香香》而闻名,其代表作为《杨高传》。
4、50年代诗坛主力: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5、郭小川代表作:《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新辞赋体)、《白雪的赞歌》。
6、贺敬之代表作:《放声歌唱》、《十年颂歌》、《回延安》。
7、闻捷代表作:《天山牧歌》、《苹果树下》、《复仇的火焰》、《舞会结束以后》。
8、1958—1962年话剧出现历史剧热潮,主要的: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田汉《关汉卿》、《文成公主》,曹禺《胆剑篇》。
9、为历史人物翻案的: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
10、《关汉卿》是戏中戏。
11、伤痕文学是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开山之作是刘心武的《班主任》,它以卢新华的小说《伤痕》而得名。
12、王蒙是新时期第一个运用“意识流”写作小说的作家,《春之声》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13、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第二届矛盾文学奖。
14、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出国》。
15、汪曾祺主要作品:《大淖记事》、《受戒》。
小说特点:①在浓郁的乡土风俗画的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传统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②兼具散文化与诗化;③传达出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
④语言别具一格,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
16、苏童《妻妾成群》被改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17、韩东《有关大雁塔》是新时期“新生代”诗歌代表。
18、1980年中后期,在现实主义原则下合理地借用现代派戏剧手法创作的话剧有:锦云《狗儿爷涅槃》,陈子度《桑树坪纪事》。
19、无场次话剧《桑树坪纪事》是新时期探索剧成熟的标志。
20、沙叶新《陈毅市长》才用“冰糖葫芦式”结构。
21、高行健代表作:《绝对信号》、《车站》、《野人》。
22、80年代报告文学代表作: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
23、杨朔五六十年代作品:《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石油城》。
24、张洁《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矛盾文学奖。
25、王安忆作品:“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小鲍庄》、《长恨歌》。
26、韩少功作品:《爸爸爸》“寻根文学”思潮中一片重要作品
27、张承志作品:《北方的河》、《黑骏马》。
28、莫言作品:《红高粱》。
29、寻根文学主力作家:倡导者和创作主力是一批新时期的新锐作家,包括韩少功和郑万隆(理论主张)王安忆、贾平凹等。
30、“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诗作整体特征: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
31、后新诗潮语言实验方面重要特征:反意象、反修辞、口语化。
名词解释
1、地下文学:不像主流文学那样通过常态的媒介运行、传播,而是在高压专制下,以尽可能隐蔽的手抄渠道传阅。
它是有别于阴谋文学的一类文学,在“文革”时期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产生,不同程度地凝聚了作家的独立思考,抒发了作者的真性情,真歌哭,在题材、体裁、手法、风格、个性上有所开拓,表现了与主流文学相抗衡的心里特点。
代表作家作品有:张扬《第二次握手》、舒婷《船》、《赠》、《春夜》。
2、“文化寻根”思潮:于1985年前后形成的一种文学思潮,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法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倡导者和创作主力是一批新时期的新锐作家,包括韩少功和郑万隆(理论主张)王安忆、贾平凹等。
主要作品有韩少功《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贾平凹《古堡》。
3、“重写文学史”:由80年代后期文艺观念的深刻变革而导致的,1988年前后,文学界提出的口号,并在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同年4月提出“重写”的意义是要使之从从属整个革命史传统教育的状态下摆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审美的文学史学科。
强调文学史写作的审美思维,强调文学史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这个口号的提出及其具体操作,既反映了80年代后期我国意识形态环境的宽松,也是新时期开始治学生涯的一批年轻学者在文艺理论和批评方面积极探索的一次大胆、深入的挺进,说明了80年代后期的文艺观念的大规模变革的全面体现。
4、“开拓者家族”:蒋子龙塑造的一类人物形象,主要侧重点是将人物置身于激烈矛盾的中心,通过人物同外部世界的冲突表现人物。
总体上给新时期工业改革题材小说人物形象系列中添上了一道灿烂的风景。
5、朦胧诗:指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诗歌以手抄形式流传,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
6、《随想录》:是巴金的万年之作,共150篇,合42万字。
是作家叩问、探索、总结历史之旅与人生心路的实录。
《随想录》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内容和独特的文体意义,成为新时期,乃至当代最为重要的散文创作成果之一。
被称为“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
7、“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多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以后中国社会大写的“人”解体、文学中的终极理想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等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应。
主要作家作品如: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等。
简答论述
1、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梁生宝”
答:梁生宝50年代农村社会主义创业者的英雄形象。
首先,他渴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谋求全体农民的幸福,创社会主义大业,这是梁生宝思想性格的核心。
其次,他表现出了“党的忠实儿子”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品质,反映了创业者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总之,这是一个完全摆脱了小生产者私有观念羁绊的新人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美学观念。
现在贯穿小说的主要事件已经成为可以件套的历史陈迹,作品中反映的那一段生活由于种种原因,暴露出某些政治上的偏误,梁生宝的形象带有明显的英雄化、理想化倾向,但那个时代作家对艺术追求和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茶馆》
答:艺术成就:艺术构思是独特的。
(1)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使用“反描法”。
生动而精炼地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
(2)艺术构思中还使用“侧面透露法”。
①首先,中国的茶馆是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
②其次,旧中国的茶馆是个五方杂处的地方,各色人等都可以在这里自由出入。
③再次,正因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都在茶馆活动,所以各阶层,以及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必然会在这里有所反映。
④最后,茶馆除了它的真是性质之外,又具有象征意味。
(3)艺术构思的又一特点是老舍有意识地舍弃中外戏剧传统的“一人一事”的方法,而采用“人像展览式”方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
(4)在人物设置和刻画上,不仅人物众多,且性格鲜明。
(论述则加上:在艺术结构上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艺术结构中每一幕都要穿插写一件非常怪异的事件,以及例子。
)
以人立戏:(1)采取“人像展览式”的方法来结构全局、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
(2)《茶馆》之所以能在短短的篇幅中刻画出众多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主要是老舍使用了“单纯个性化语言”来刻画人物的结果。
(3)老舍在《茶馆》中绝不排斥在冲突中塑造人物。
3、杨朔散文局限性
答:杨朔散文大多数写于五六十年代,主题则多是努力追觅时代的足迹,表现十七年间的建设与生活,过分强调乌托邦式的结构,有其历史局限性。
思想内容上:不可避免地为时代所局限,像《泰山极顶》等作品因歌颂“三面红旗”而留有“左”的印痕。
《海市》、《荔枝蜜》、《樱花雨》等一些散文,因刻意追求“诗”,惯用比兴和卒章显志的手法。
艺术表现上:留有雷同化的倾向和求工的斧迹。
象征比附的模式化亦成为他散文创作的定式。
总之,这些艺术上的缺陷均来源于作家思想观念的偏颇,其根源还是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真诚感受。
4、“先锋小说”特点
答:1985年开始文坛出现了一批先锋小说,这些小说有的具有现代派小说特点,有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点。
具有鲜明特点: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体指向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文本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模式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放弃象征等意义模式,通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5、朦胧诗
答:(1)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
(2)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变革,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
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总之,朦胧诗意味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探索的再出发,意味着诗坛恢复了与世界现代诗坛的某些联系。
(论述加:朦胧诗的崛起曾引发了一场争论,支持者赞叹“一批新诗人在崛起”,反对者则认为它是畸形文学,艺术怪胎。
以舒婷为例论述。
)
6、《随想录》
答:(1)《随想录》深刻的思想文化内容,突出地表现为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
精神。
(反封建是《随想录》的一个基本主题)
(2)《随想录》最撼人心魄的,还在于作者那种严于责己、解剖自我的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
(创作奉行”讲真话“的原则。
)
(3)《随想录》具有文体价值。
散文一体,崇尚真实。
(“真诚”在巴金五本《随想录》里是最突出的。
)
(4)《随想录》题材广泛,既有对社会生活、历史场景、国际交往等大题材的摄取,更有对个人心迹的袒露,友人亲人见真情的表现,凡人俗事的续写。
在题材开拓方面,充分展示散文文体的优势。
(5)《随想录》的话语方式在当时散文史上也具有某种“转型”意义。
随意运笔,杂体相生,天然自成,不拘一格,较好地展现散文随意生姿的审美风范。
7、“新写实”小说
答: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多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以后中国社会大写的“人”解体、文学中的终极理想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等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应。
特点:(1)从题材上看,新写实主义更贴近平民百姓的世俗生活。
(2)从创作方法上看,新写实主义用的是展示生活原生态的写实手法。
首先,消解典型,人物还原。
其次,淡化情节,“生活流还原。
再次,语言生活化的还原。
(3)新写实文学的作者一般是退出作品的,表现出一种客观冷峻的风格。
(4)从艺术手法上看,新写实文学更具包容性与开放性。
(论述加:池莉作品分析。
特征:①从家庭的窗口透视烦恼人生;②才用自我体验和平视型的观察方式;③平静而达观的叙述态度和细腻而流畅的叙述语言。
)
8、90年代散文
答:人们逐渐习惯于把“散文热”确定为90年代文学的重要现象。
散文在由80年代向90年代的过渡、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环节:“杨朔模式”之遭遇挑战和巴金五集《随想录》之写作。
90年代散文烙上了文化转型的印记。
文化转型对90年代散文的直接影响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文学由中心到边缘的位移中,散文在边缘处定位,保证了散文这一文体的从容发展;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与立场的分流,使散文成为知识分子精神与情感的存在方式;市场经济不仅使散文的创作与出版带有商业性,而且确认了市民阶层的合法性并因此使部分散文成为消费品;传播媒介的发展为散文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学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审美时代。
(论述加:90年代散文创作主要类型大致有:文人散文、文化散文、学者散文等,以余秋雨为例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