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艺术设计史
东方艺术设计史—中国篇分解
![东方艺术设计史—中国篇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d2aebc4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d.png)
3.尖状器:这类石器的制作较前两类要复杂和精致。制作时,一般是把石英或
燧石质的石板加工出尖和刃来,其中两刃一尖最为多见。在我国最典型的是三棱 器
4. 铸造方法:熔铸法:使人们可以随意制造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铜器,并体现出青 铜材料的特点。熔铸法制作青铜器首先要制范,有了范,人们便可以铸造出形式 和尺寸完全一样的规范化产品
失蜡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工艺的一项伟大发明,并至今仍为 精密铸造法的一种方式。失蜡法是用蜡制成器形,然后用泥填充和加固,待干后 再倒入铜液,蜡受热后熔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用失蜡法铸造 的青铜器花纹精细,表面光滑,精度很高。
新石器时代
中国 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 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 区:
1.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 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
2.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 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 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
彩陶时代时间 4。特点:造型质朴优美,具有独特鲜明强烈的艺术风格。器物上的图案线条流畅, 结构分布紧密,适合器物的形态。
5.材料与制作方法:彩陶的材质多以细泥质的陶土为主。但陶瓷还未干时,用某种 工具,例如:木片,卵石等把陶柸的表里打磨平滑,并且用赤铁矿和氧化锰作为黑 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器皿上描绘图案或画面。有的彩绘前加一层陶衣,已 增加色彩变化。陶器在窑中烧成后变成土红色色,花纹成黑色,深红色或紫黑色的 美丽图案,这也正是原始彩陶的色彩风格。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45a9c29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c.png)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其中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织锦等各种艺术品和设计形式。
这些艺术品和设计形式,既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在新石器时代,陶器是最为显著的艺术设计形式。
最早的陶器以黑色为主色调,简单朴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陶器的形态和装饰也不断进化,出现了红陶、彩陶、刻纹陶等多种品类。
这些陶器的设计形式丰富多样,有器型复杂精致、装饰华丽的宫廷用品,也有朴素实用的农具和饮食用具。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又一重要形式。
青铜器的设计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形态多样,是古代中国人民掌握金属工艺的杰作。
青铜器主要包括钟、鼎、尊、爵等器型,它们的设计既符合功能需求,又追求美感。
青铜器的装饰主要是各种纹饰图案,有神话传说、祭祀仪式和生活场景等多种题材,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
玉器在中国古代艺术设计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玉器作为一种文化瑰宝,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物和权力的象征。
玉器的设计形式精美细腻,常见的有玉璧、玉器、玉雕等。
玉器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器型的创新和纹饰的精湛。
比如玉璧的设计独特,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等;玉雕的设计精美,可以雕刻花卉、鸟兽、人物等各种主题。
织锦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中的又一亮点。
织锦是中国传统纺织工艺的杰作,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织锦的设计主要是各种花鸟虫鱼的图案,以及寓意吉祥如福寿绵长的吉祥纹饰。
织锦的色彩鲜艳,图案繁复,手工精细,成为古代中国人民衣着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设计风格。
这些艺术品和设计形式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追求,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研究古代艺术设计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并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艺术设计简史[整理版]
![中国艺术设计简史[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28141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a.png)
第一章原始社会艺术设计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之一,距今(9000)年前,已制作出质地较为疏松的灰陶。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发现的淘气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陶器遗存。
2.就具体器型而言,不同功能的器物在造型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最为典型的炊煮器就是鼎)。
3.原始社会建筑形式主要有:穴居建筑穴居建筑大致呈现出从地穴——半穴居——地面建筑——下建台基的地面建筑的发展历程。
干阑建筑新石器时代的橄榄建筑遗址及相关文物多发现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结语:新石器时代艺术设计所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
2.因材施教。
3.功能至上。
4.以人为本。
5.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艺术设1.自(夏代)起青铜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物质材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2.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艺术面貌的形成与其所采用的(陶范法)(或泥摸法)的铸造工艺不可分割。
3.西周时期的统治者重视礼制,大约在周穆王时期,一系列的祭祀,军事,飨宴、相见等礼仪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为严格的行为规范,以维护其统治,并对不同身份等级者所拥有的物品材质、形状、尺度、数量以及色彩等均加以限定起到明贵贱、别尊卑的目的,成为后世多遵循追慕的“周礼”。
4.因为青铜器在西周礼仪中具有严格的标示作用,周人也由此形成(“藏礼于器”)的制度,组合有序的青铜容器又称之为(“礼器”)。
青铜器的占有状况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体现。
5.除陶文外,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汉子为(甲骨文)。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艺术设计1.商人重酒,(商代)的酒器十分发达。
(周代)禁酒,酒器的制作开始衰落。
2.(龙凤题材)是这一时期璧、璜最为常见的装饰题材。
3.(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建筑类型,(《礼记》)提出了(“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将主要殿堂建在中轴线上接近中心点的最重要的位置,第一次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建筑群的中轴对称布局对于(烘托尊贵)的作用。
4.此外,最终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不仅全面的记述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经过整理归纳,力图探索规律,并加以科学的总结。
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历史
![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a5fdd9f2b160b4e767fcfd6.png)
中国艺术设计史一、石器时代的设计●一般认为人类的历史始于公元前180万年之前。
从距今180万年到1万年之间的漫长时期,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人类早期的造物活动与艺术设计的萌芽,也大致经过了这样三个阶段。
●距今180到20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早期。
人类石器的制作初步具有了对称、均衡、饱满等形式美感的萌芽。
●距今20到5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的中期。
石器中所包含的形式美感和装饰意向也更加显著。
●距今5到1.5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在小型的骨制用具上,雕刻有非常写实、优美的动物形装饰。
二、陶器的出现●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社会进入了新时期时代。
这个时代的主要标志是磨制石器的出现。
●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从采集、渔猎活动为基础的迁徙生活过渡到以农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意味着人类由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转变的开始●原始陶器的分布极为广泛,除了澳洲、太平洋岛屿、北极地区、非洲的少数部族外,绝大多数民族都在新石器时代开始了陶器的制作。
●原始陶器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虽然有先有后,造型样式与装饰风格也存在不尽相同的民族特色与地域风格,但从整体上看,还是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其次,原始陶器的装饰多采用抽象几何形式。
●最后,原始陶器的设计体现了多样的形式美感因素。
从陶器的造型、肌理到纹饰、色彩,它总隐含了对变化、对比、统一、和谐、反复、渐变、疏密、粗细、节奏、韵律等方面的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三、玉器的设计●玉石也称美石,为天然隐晶质的材料,一般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种,硬玉便称翡翠。
由于玉质材料有着质感光洁,色泽鲜艳,温润清亮的特点,往往被人们作为一种象征的器具,来实现和满足财富、权利、神性的需要。
四、彩陶●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是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的一种特殊的陶器样式。
马家窑文化中的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又呈现出一幅图形优美的装饰画,陶盆内壁上有三组相同的五人集体舞蹈的图像。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f24521d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e.png)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历史,也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
的发展历程。
中国艺术设计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艺术设计主要以器物为主,
器物的形式和工艺被认为是一种文化象征和社会地位的表现。
而到了汉代,盛行的是通行
人书、书法、印章、绘画等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的创作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
理解和巧妙的运用。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艺术设计也渐渐开始融入宗教、国家政治、文学、建筑等领域。
在唐朝时期,佛教艺术的发展达到了巅峰,而宋代时期,景泰蓝、瓷器、紫砂壶等器物的
制作技艺成为世界级的宝藏,吸引着海内外的观众。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艺术设计更是出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优美的书法、舞蹈、戏曲、绘画、雕刻、陶瓷等艺术形式一一呈现。
同时,民间艺术也得到了充分
的发展,白蜡画、剪纸、雕花、扎染等民间艺术形式开始流行起来,给中国艺术设计注入
了新的活力。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艺术设计也迎来了大发展。
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中国
的艺术设计开始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艺术文化,如油画、雕塑、建筑等领域的艺术形式。
同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发展的中国也为艺术设计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
更多机会与资源。
所以说,中国艺术设计史是一个历经千年,并且不断演化和创新的历史。
中国艺术设
计是以自我认同、自我反省、自我创新为基础的,并且能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现代文化注入
新的活力与时代感。
总之,中国艺术设计在整个艺术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
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
中国艺术设计史 全套课件
![中国艺术设计史 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7408761eb91a37f1115c55.png)
唐三彩
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 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 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 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 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 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 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均表 现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
自原始社会以来至18世纪工业革命前的产品和设计,即过去 所谓的工艺美术类产品,如陶瓷、染织、青铜器、玉器、家 具等等。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
工业革命以来所设计的产品或设计品类,包括书籍、包装、 广告等的平面设计、室内外的环境艺术设计、现代工业产品 设计、服装染织品设计等。
.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
陶器艺术设计 瓷器艺术设计 青铜器设计 漆、木、玉等器物的设计 中国古代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
.
黑陶
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精致、细腻和独 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与瓷器相 媲美的工艺程度。 黑陶表面所呈现纯静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 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做 任何处理,其外观效果黑如漆、亮如镜,是继彩陶之后, 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
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彩陶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彩陶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彩陶
.
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1953年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因而得名。主要
分布于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 陶器以卷唇盆和圆底的盆、钵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 鼓腹尖底瓶为典型器物,造型比较单纯。据放射性碳素 断代,年代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30b67c4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1.png)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可以说是中国悠久文明的一部分,涵盖了从古代至今的艺术设计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艺术设计史上,有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和作品,这些都为中国的艺术设计传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用石器、陶器等工艺品来装饰生活,中国的艺术设计起源于这个时期。
而到了夏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制作达到了巅峰,这些青铜器既是实用工具,也是极富装饰性的艺术品,展现出了中国古代人的美学追求和审美观念。
在此时期,典型的艺术设计符号如龙、凤、鸟兽纹等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成为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代表符号。
随后,汉代、唐代等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艺术设计风格和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的唐三彩,这种彩绘陶器釉色鲜艳,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瑰宝。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的艺术设计也经历了起伏。
唐宋两代,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开始备受推崇,而著名的瓷器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也开始逐渐发展,元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
明朝时期的青花瓷,被誉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一大奇迹,其纹饰优美,色彩鲜艳,带有浓重的中国风格。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更是成为中国瓷器艺术的代表,深受世人喜爱。
中国的绘画和书法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著名的文人画家如唐伯虎、文征明等都是当时的艺术设计大师,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现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发展。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艺术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中国的艺术设计开始走向现代化。
著名的国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都成为了当时的艺术设计领军人物,他们开创了新的艺术设计风格,对中国的艺术设计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工艺美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著名的景泰蓝、金漆工艺、刺绣等传统工艺更是在这一时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了当时的艺术设计亮点。
而到了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更是蓬勃发展。
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d09c2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6.png)
中国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以下是中国设计发展的一些重要阶段和特点:
1.古代设计:中国古代的设计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方面。
例如,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陶器、唐代的丝绸和瓷器等都是中国古代设计的杰出代表。
此外,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也非常独特,如故宫、天坛、长城等。
2.近代设计:20 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设计开始受到现代
主义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设计师开始学习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中国的设计中。
3.现代设计: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设
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的设计师开始注重创新和个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
总的来说,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特点。
在现代,中国的设计已经成为了全球设计领域中的重要力量,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我国艺术设计的历史
![我国艺术设计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9273cf1d51e79b896802268c.png)
一.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一).陶瓷艺术设计
在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陶瓷 造物。陶瓷包括陶与瓷两种 品类,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 土,烧造温度在1200度以下, 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瓷器的材料是高岭土,烧造 温度在1200度以上,表面有 釉。在陶与瓷之间还有一种 所谓的“炻”器,如紫砂器 等。
艺术设计的历史是一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历史, 也是一部文化史。人类从事手工劳作是从制造工具开始 的,最早的工具也许是较易加工的木、石、骨器,可以 说人类的文化最早是写在木、石、骨上的。
设计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自原始社会以 来至 18世纪工业革命前的产品和设计;二是工业革命以 来所设计的产品和设计品类。无论是手工业时代的产品 还是大工业时代的产品,它们都是设计的产物。
与古希腊陶器媲美的是古罗马的银器工艺,采用錾刻 方式装饰着复杂的画面。
中世纪欧洲的的 工艺造物和设计以金 属、玻璃等工艺最为 突出,家具设计水平 极高,装饰豪华。文 艺复兴时期,工艺设 计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更加紧密。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设计艺术进入了以浪漫风格为 特征的新的发展时期,史称“巴洛克”、“罗可可”时期。 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盛行的紧跟“巴洛克”设计风格 之后的风格称为“罗可可”,其特征是纤细柔美的造型与 华丽的繁饰,风格浮华虚饰。
景德镇自元代起作为中国的瓷都而闻名中外,最著 名的产品是釉下彩的青花瓷和釉里红瓷。
明代青花 装饰上承宋、 元之风而又具 清秀典雅之象, 造型渐趋小型 化、日用化。 民间青花装饰 率意自然,具 有大写意的风 格。
瓷器真正的百花 齐放是在明清时期, 斗彩、珐琅彩、粉彩、 五彩等彩瓷百彩流芳。
(二).青铜器设计
汉代以后,尤其是唐宋时代,使用金银等贵重材料 制作碗、杯、盘、瓶等一类的容器成为贵族阶和文明进程中, 不仅设计和创造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玉器,成为中国造物 文化的一部分,并形成和培育出了一种举世无双的崇尚玉 器品德的观念和意识。
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笔记
![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04419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7.png)
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笔记摘要:一、中国艺术设计史概述1.设计的萌芽时期2.手工业时期3.早期工业时期4.工业化社会成熟时期5.后工业时期二、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内容1.石器时期的设计2.文明的曙光3.传说与文化4.设计与社会发展正文:中国艺术设计史是一本关于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全面历史,它以世界技术与社会发展历程为主线,将艺术设计史分为设计的萌芽时期、手工业时期、早期工业时期、工业化社会成熟时期、后工业时期六个时期,展现了人类设计的历史。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中国艺术设计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设计的萌芽时期,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
石器时期是指原始社会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是人类萌生和发展初级阶段,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通过对自然材料的逐渐认识和把握,设计和制造出可供人们使用的工具,这无疑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在手工业时期,设计与制造分离,出现了专门从事设计工作的工匠。
这个时期的设计多以实用为主,注重功能的同时开始追求审美。
在早期工业时期,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设计逐渐与生产相结合,设计成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设计开始走向现代化,同时受到西方工业设计的影响,出现了一批具有中西合璧特点的设计作品。
在工业化社会成熟时期,设计变得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设计的流程也变得更加规范和严谨。
这个时期的设计作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注重审美和文化内涵的表达。
在后工业时期,设计进入了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设计作品更加注重表达设计师的个性和创意,同时也更加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赵农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对各个时期的设计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为读者展现了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艺术设计史范文
![中国艺术设计史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fe1f9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c.png)
中国艺术设计史范文中国的艺术设计历史悠久丰富,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文物、器物、建筑以及传统工艺品。
中国传统的艺术设计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盛与衰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艺术设计风格。
在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主要体现在陶瓷、玉器、青铜器等的制作上。
其中,陶瓷器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设计形式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东方的瓷器之都”。
在古代的东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工艺也十分发达,以其精美的纹饰和精湛的铸造工艺著称于世。
随着汉唐文化的繁荣,中国的艺术设计迎来了黄金时期。
在唐代,中国的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唐代的绘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多以笔墨之美取胜,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绘画风格。
同时,唐代的书法家王羲之、怀素等人也开创了书法艺术的新篇章,对后代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以后,中国的艺术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元代的瓷器、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的青花瓷、景德镇瓷等瓷器工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在绘画领域,元代的画家马远、文征明等人开创了一系列新的绘画风格,为后来的绘画艺术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中国的艺术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代的瓷器、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进一步完善,成为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代表之一、明代的景泰蓝、素三彩等瓷器工艺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也在国际上有着很高的声誉。
同时,明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张大千等人也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清代在继承和发展明代传统艺术设计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紫砂壶等工艺精湛,被誉为“千年瓷都”。
同时,清代的绘画以国画为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逐渐走向国际化。
20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他们在建筑、服装、家具、工艺品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中国艺术设计历史
![中国艺术设计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8159cdbdf121dd36a32d827a.png)
隋唐的铜板印刷术
秦 汉 隋 唐 时 期 的 设 计
隋唐的农具设计
秦 汉 隋 唐 时 期 的 设 计
宋代早期商业广告设计
五 代 到 明 清 时 期 的 设 计
宋代武器设计
五 代 到 明 清 时 期 的 设 计
宋代瓷器
五 代 到 明 清 时 期 的 设 计
宋官窑青釉方花盆. 宋官窑青釉方花盆
明代设计理论著作
五 代 到 明 清 时 期 的 设 计
现代设计
现 代 设 计
现代设计
现 代 设 计
现代设计
现 代 设 计
现代设计
现 代 设 计
现代设计
现 代 设 计
现代设计
现 代 设 计
现代设计
现 代 设 计
现代设计
现 代 设 计
现代设计
现 代 设 计
现代设计
现 代 设 计
现代设计
丢勒 德国画家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 凡尔赛宫宫殿为 立 凡尔赛宫外立面 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 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 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 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 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 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 五 代 到 明 清 时 期 的 设 计 一是注重结构美。不用胶钉,主要用榫卯技术, 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榫卯。二是注重材质美。 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材质和纹理,不加遮饰, 色泽深沉雅致,木纹自然优美,质感坚致细腻。 三是注重造型美。造型混厚洗练,稳重大方, 比例适度,线条流利。四是注重装饰美。装饰 简洁,不事繁琐雕啄,致使明式家具显得格外 永古雅、优美舒适、纯朴大方,实现形式与功 能的完美统一,被誉为我国家具设计史上的顶 峰之作。
工程类中国艺术设计史
![工程类中国艺术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7e5a32f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8.png)
中国艺术设计 史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中 国 艺 术 设 计 的 历 史 背 景
03 中 国 现 代 艺 术 设 计 的 发 展
04
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 势
05
中国艺术设计在国际上的影 响与地位
06
中国艺术设计在社会发展中 的作用与价值
独特性:中国艺术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元素,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为 全球艺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交流与合作:中国艺术设计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外文 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艺术设计的未来国际发展前景
全球影响力:中国艺术设计正逐渐成为国际时尚和设计的引领 者,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意备受全球关注。
设计师的使命:中国艺术设计师应该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不 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和民生 福祉,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创新。
跨界合作与多元化发展:中国艺术设计应该积极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 拓展艺术设计的边界和应用领域,同时也应该注重多元化的发展,满足不同 人群的需求和审美,推动社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添加标题
中国艺术设计的 国际交流:中国 艺术设计通过各 种国际交流活动, 与其他国家和地 区的艺术家和设 计师进行深入的 交流和合作,共 同推动世界艺术
设计的发展。
添加标题
中国艺术设计与国际艺术设计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艺术设计的国际 影响力逐渐增强,成 为世界艺术设计界的 重要力量。
中国艺术设计在国 际交流中不断汲取 各国优秀文化元素, 促进自身创新与发 展。
多元化和包容性趋势:当代艺术设计呈现多元化和包容性趋势,不同文化、 不同风格的艺术设计相互交融。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史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c9cf5a6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4.png)
点击-添加标题
20XX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THANK YOU TO LISTEN TO CRITICISM GUIDANCE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史
汇报人:xxx
>>
点击-添加标题
1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 2 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 3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4 21世纪以来 5 总结 6 当代发展 7 未来展望
中国现点代击艺术添设加计发标展题史
中国的现代艺术 设计发展史的几个重要阶段
此外,随着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也开始在国 际上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一些中国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始在国际 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作品和设计理念,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现代艺术 设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7
未来展望
点未击来添展望加标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未来的艺术设计将会更加注重数字化、智 能化、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发展。同时,随 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 的艺术设计也将会更加注重人性化、舒适 性和环保性等方面的发展
他们开始借鉴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 和方法,同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 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 作品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袁运甫、祝大 年、吴冠英等
3
20世纪90年代 至21世纪初
20世纪点90击年代添至加21世标纪题初
1
2
3
4
在这个阶段,中国 的现代艺术设计开
始走向成熟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 速发展,中国的艺 术家和设计师开始 更加注重艺术的实 用性和商业价值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在未来的发展 中也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相信中国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将会继 续保持创新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技巧, 创造出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 术作品。同时,也期待更多的国际 艺术家和设计师能够来到中国进行 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现代艺 术设计的发展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9145930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f.png)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汉唐时期。
中国的艺术设计历经千年,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元素和文化内涵。
从传统的绘画、书法到现代的平面设计、工艺品制作,中国的艺术设计历史可以说是博大精深。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主要以传统的绘画和书法为主。
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
在盘龙、神兽、花鸟、山水等题材中,透露着古代人民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标准。
这些图案在器物、陶瓷、织物、建筑等方面的应用都体现了古代艺术设计的特色。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艺术设计也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自唐宋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迎来了全面的开放。
绘画和书法的技艺也在此时迎来了全盛时期,出现了众多著名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艺术设计迎来了鼎盛时期。
此时期的陶瓷工艺和绘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瓷器和绘画作品。
而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赞赏,还对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逐步与世界接轨。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冲击,中国的传统艺术设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西方的艺术设计思想和技术也开始渗透到中国,中国的艺术设计开始了一场全新的变革。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变迁,中国的艺术设计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期,中国的艺术设计产生了很多杰出的作品。
在建筑、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和工艺品制作等领域,中国的艺术设计成就斐然,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和艺术家。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艺术设计,使中国的艺术设计具有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传统中国的五行学说、易经哲学、儒家思想等都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为中国的艺术设计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既承袭了传统的文化底蕴,又吸收了世界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dd58fb7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7.png)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其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融合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特征。
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密不可分,足以体现出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艺术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艺术设计历史进行浅谈,介绍中国艺术设计的演变和特色。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史前时期的彩陶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中国艺术设计逐渐形成和发展。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国艺术设计汲取了各种文化的精髓,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审美情趣而闻名于世。
在古代中国,玉器、铜器、陶瓷等工艺品在艺术设计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青铜器作为古代中国的代表性艺术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更展现出古代中国工艺水平之高超。
中国的陶瓷艺术更是举世闻名,以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质,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的艺术设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表现风格。
在中国古代艺术设计中,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对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注重“礼乐”的理念,追求和谐、和睦的审美情感;而道家则强调天人合一、追求自然、清新的艺术表现。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艺术品的审美取向上,更融入到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中。
在中国的艺术设计史上,唐代、宋代、明代等不同历史时期都出现了蓬勃的艺术繁荣期。
唐代以其开放包容的风貌,形成了多样的文化艺术表现;宋代则以其清新淡雅的审美情趣,产生了大量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明代则在继承前代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和巍峨雄壮的宗教建筑。
这些历史时期的艺术设计成就,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安定,更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卓越成就和独特魅力。
近代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在国际化浪潮的冲击下,开始迎来了新的变革和发展。
中国的绘画、书法、工艺品等传统艺术形式与西方的艺术设计相互融合,产生了许多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
中国艺术设计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f7db211859eef8c75fbfb3b9.png)
原始陶器主要有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和继之而起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的黑陶。
彩陶: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一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黑陶: 当中原和西北的广大地区的彩陶衰落以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广大地区,又兴起了“黑陶文化”,又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
薄而光的蛋壳黑陶的大量出现是这类文化的突出特征。
良渚文化:代表了浙江北部和太湖周围地区的一种黑陶文化。
距织机:中国最早的织布机。
马家窑文化:甘肃,“舞蹈纹彩陶盆”。
建筑: 生活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人们,则设计建造了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并且采用了榫卯结构,这是早期的原始木构架建筑。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青铜:是指自然铜(红铜)与锡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不同用途的器物或工具需要不同的合金配比。
中国的青铜时代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达到发展的高峰。
青铜器制造方法变化合范法——失蜡法商周春秋晚期和战国失蜡法:春秋战国开始用,用失蜡法之作铜器,能浇铸出复杂多变的造型体,它的大致做法是。
先用蜡制成器物的模型然后反复的淋上细泥合成一定的厚度,待泥干透后加热,使蜡质流出再将铜液灌入这种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司母戊鼎:1939出土。
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全国最大的青铜器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达879公斤的大鼎。
鼎腹为长方形,直口,宽沿,双立耳,四根柱组接于瓶底之下。
造型凝重雄泽,气势恢宏,腹内有既文“司母戊”因此得名。
●殷商西周两时期青铜器造型设计的不同风格:殷商时期超出实用功能之上的审美追求表现得非常强烈,但缺乏统一标准显得没有规律在同样表现威严的基础之上,一部分作品给人以凝重浑厚之感,另一部分作品造型和装饰被夸张到怪诞的程度给人以神秘恐怖之感。
西周日用青铜器最为礼器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西周奴隶主为了加强统治规定了一整套礼制,在从事祭祀和典礼活动时使用礼器的数量和规格都作了严格限制以使贵贱优等上下有别,这就是所谓的葬礼于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造物文化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在思想智慧、造物原则等方面为中国的现代设计打开了一座可供借鉴的宝库,我们应该多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吸取智慧与营养,使中国的现代设计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找到契合点,从而可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这一造型领域获得继承和发展,并继续发扬光大,实现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目标。
一、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观中国道家学主张“天人合一”,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的见解。
这里“天”即是自然,自然是天地的本性,人应顺天而行。
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亲密无间,互融互通的。
庄子是老子的主要继承者,他的天人观念与老子的天道本体纠缠交织、相辅相佐。
庄子的基本观念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主张不要人为地违背自然规律,并极力赞美天地万物的自然有序:“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庄子·天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同构的信仰,正是基于这种信仰,古人在审视建筑营造、手工制作等生产实践与自然环境的效应关系的同时,对于开凿山石采取金玉,砍伐树木修筑楼台所造成的自然资源大量消耗,万物不能繁衍的生存危机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这种观点无疑在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面前对现代设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设计在为人们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有数据表明,地球上6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仍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
为此,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将成为人类活动的主导思想。
现在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我们反观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其中“天人相参”的设计主张给现代设计提供了“共生”的设计守则。
(一)提倡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也就是利用生态学的思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
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要考虑产品的更新换代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实行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的设计是一个比前者一范围更广的设计方法。
其涉及更多的方面,诸如在怎样保证产品功能的同时,减轻整个星球的负担,如何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如何回收和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等等。
举例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特征早期的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火候比较低,器物表层大多为素面,陶器的纹饰仅占器型的三分之一,纹样大多都是比较简单的绳纹和刻划纹。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技术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具有器型优美装饰精致辞纹样的彩陶也相继出现;原始人们为了在装饰上运用形式感所形成的装饰效果,以达到审美要求满足;在装饰布局上已从不同的视角,来体现装饰效果;以丰富多彩的几何纹为主体,来达到图案的样式化、抽象化;这些装饰图案的创造体现了我们先祖对现实生活的有效反映。
陶器装饰中纹样繁多,最为著名是有人面鱼纹、乌纹、太阳纹、天象星辰纹,还有花草叶纹、兽面纹和人形纹;这种文明初始时器物的装饰纹样是人类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
不是从纯粹的审美动机出发的而是为了达到标识和象征、满足实际应用的目的;审美只是次要欲望而已;造型也是适应生活实用的要求而考虑;陶器早期纹样大多具有防止滑落和加固的作用。
是器物与纹饰最早的有机组合,发展到后来的纹样标志性的突显,功能性退其次的阶段,纹饰仍根据器型的形状来设计和绘画,因此陶器纹饰受到器形的限制。
陶器的花纹大多描绘和画在器形比较平缓面积较大的部位。
装饰位置与器形的使用条件相适应,不同的部位,也相应运用不同的装饰花纹。
装饰图案的产生也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结果,由于编织纹的有规律而富有变化的织制,使人们开始进行模仿,有意识的组织在陶器的装饰中,劳动的节奏感也对纹样的规律化产生作用,对自然物形象的高度概括使其抽象化;陶器纹饰的组织结构即陶器的装饰形式,可分为单独纹样,带纹,四方连续;单独有规则的结构纹样,在一定的形状内将纹样适当地组织在一起又称适合纹样,带纹也叫二方连续纹样,是一个纹样可以上下左右重复展开;四方连续纹样分类梯形连续、菱形勃连续。
纹样形式要素因工艺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视角效果;陶器纹饰的装饰特点大体可以总结为适应陶器基本形的装饰要求,及照顾陶器各个视角审美的综合效果;装饰纹样的演变由繁到简、由具象到抽象的趋势。
风格不仅是由民族的文化性质所决定的,还受到形式特定结构的影响,形式的结构包括结构组织和色彩比例等意识意向;也是指纹样的简易化、分解、组合、增加等的变化,形式和风格是相互关联的、紧密不可分的。
图案的艺术再创造,更多的在于运用了多种形式法则,这些法则使人们在装饰上运用形式感所形成的装饰艺术效果,来达到完美的统一。
中国古代的图腾形象直到今天有哪些影响原始图腾符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演变中。
一些思想从远古流传到现代,同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而我们现代的生活又使得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内涵更为丰富。
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原始图腾的宗教性神圣功能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些社会性的实用功能,如中华民族以旧历年为最隆重的节日,贴对联、年画、财神、门神等,无不以传统图案表达人们追求吉祥、平安、幸福等美好愿望。
因此,我们可以说,原始图腾符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演变,但是并没有消失,在今天,它依然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丰富着我们的当代文化。
中国古代的原始图腾艺术在当代文化中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如在建筑领域里,中国古代图腾符号的影响清晰可见。
大约在东汉时期被誉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形象在我国的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到了今天,我们依然保留着这种传统的文化,在当代的建筑中,人们依然喜欢在修建宫殿、陵墓、桥梁、福地及房屋建筑时,安放上栩栩如生的石狮子。
再如,中国古代的图腾符号也广泛应用于当代服饰设计中。
我国的各个少数民族都喜欢将自己的宗教文化以图腾符号的方式应用于本民族的服饰图案中,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体现着古老艺术与当代文化的完美结合。
如我国国内名牌“渔”,它的服饰中大量采用龙图腾符号中的纹样,龙头夸大,突出龙嘴和唇,两只眼睛在一个平面上,龙神多卷曲,形状飞腾张扬,极富动感,图腾图案的运用充分不仅体现了传统服饰文化风格也彰显了当代文化的灵动。
第二章一、讨论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当时艺术设计的影响?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度,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3)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封制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或者简洁的说1牢固的血缘关系2浓厚的专治色彩3早期的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对后世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百工制度与阴阳五行思想源于古代人心灵中涌动不息的生命体验。
本意就是着眼于人的实践活动,对治水、工土、金属冶炼和制造工具、兵器、火的应用和管理的设计及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二、讨论夏商西周礼器的意义级行制特点,例举说明各时期青铜器纹饰的主要特征。
意义:青铜礼器,就是在等级社会中,用于贵族间的各种礼仪活动,服务于维护离职,并作为礼制工具的一部分青铜容器。
以二里头文化为标志的中国青铜器时代起,中国古代的物质生产和社会政治就与青铜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特征:夏代青铜器纹饰,抽象而不写实,除乳丁、圆饼和几何纹外,兽面纹;商代早期出现较为复杂的纹样,主要有兽面纹,夔纹和云雷纹,有的还配有弦纹,圈带纹和目雷纹,商代中期青铜器纹饰的纹饰由白带分布变成通体装饰,另外,纹饰逐渐采用较多的高浮雕装饰的手法,以底纹衬托主提问的形式,有的还采用了高浮雕,以增加立体感。
西周中期开始,吉细体装饰转向朴实无华,简介明快为时尚。
布局以条带状的二连方续为最多,筒体漫画的现象较少,表现手法以平雕为主,浮雕较少,此时期最流行重环纹,互纹和窃曲纹。
三、讨论百工制度及用阴阳五行思想的起源并阐述其主要内容。
百工制度:商代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生产规模大,种类多,分工细。
“百工”是周代主管营建制造的职官名,亦可作为各种工匠的支撑。
“百工”指的是属于西周贵族或者往事拥有的依附于受红叶生产者群体。
所有在官府手工业中服役的工匠,具有专门的技能且世代相传,而且各有其由于长期经验积累而成为家传的秘方绝技。
为了管理手工业,王室贵族直接控制其手工业生产,进而形成了严格的百工制度。
阴阳五行:阴阳的概念被逐渐的抽象化,它们作为自然界的两种气的名称而存在,不必再依附于山川树木,即所谓的阴、阳。
阴阳源于背阴和向阳,因此首先与人感受到的冷暖相关,所以,阴阳二气也就成为阴阳最基本的含义。
关于五行起源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较为有影响的说法是五方说、五星说和五材说,只能到金木水火土自身去寻找。
第三章一、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设计环境对当时艺术设=设计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法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动力,并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为各种思想观念涌现、碰撞与交融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传统设计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与审美观点不仅对当时的造物活动,且对当代设计活动也具有不可小觑的指导意义。
二、举例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器物纹饰的主要特征春秋时期纹饰方面几何形连续纹饰增多,主要有蟠螭纹、绳索纹、贝纹等。
蟠螭纹民间有龙生九子,蛟和螭都是龙子的说法,而蟠则指“盘曲而伏”。
古代表铜器上的蟠螭纹,其身体和腿似龙,而面部似兽。
此纹于商、明、周,是春秋战国和汉代玉器上的主要纹饰。
战国的蟠螭纹,圆眼大鼻,双线细眉,猫耳,颈粗大且弯曲,腿部的线条变弯曲,脚爪常上翘。
身上多为阴线勾勒,尾部呈胶丝状阴刻线。
出一点作为第四条腿,尾部的卷云纹较以前宽了一些。
蟠虺hui纹蛇纹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
有三角或圆三角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行,蛇的形态特征明显,旺旺作为俯饰缩的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
个别有作为主纹的,监狱商代青铜器上。
春秋战国时期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为蟠旋交接状,旧称蟠虺hui纹。
蟠虺纹hui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之一。
以蟠曲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盛行于春秋战国。
贝纹:形状作贝壳状,将单独的贝壳连接起来组成图案。
三、春秋战国时期对我国艺术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有哪些?阐述其主要观点春秋战国时期,为各种思想观念涌现,碰撞与交融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
孔子提倡文质兼备,儒家从人文角度出发,将雕镂器物,纹饰服装“辨贵贱”相联系,使器物的设计观念被笼罩上一层浓厚额政治教化色彩。
荀子认为,人在物质需求方面不知足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必然追求,器物上的雕镂纹饰,浮世殇的华美色彩和文章可以养目,各种器乐音色可以养耳,所以,他批判墨子过于节用,认为一昧的崇尚节俭会扼杀生产的积极性,会阻碍国家财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