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总结]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我国之所以要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历史经验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1938年,毛泽东在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时至今日,经历了62年,经过几代中国人民的艰苦探索,不断钻研,马克思中国化逐步得出了宝贵的四大理论成果,分别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这四大理论成果是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四代中央领导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形成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有着各自的特殊的内容和作用。
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四者有着相互区别的特征,又由于是对同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四者又相互紧密相连。
首先,我们应该对四个理论成果作一定的了解:毛泽东思想,作为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是其形成的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是其产生和形成的思想条件。
在土地大革命时期萌芽,在遵义会议后走向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可以说,毛泽东思想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也促进了新中国的诞生,如果没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的前途将会一片渺茫。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更新:2020-02-13 09:42:14高考升学网一、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党建知识题库
党建知识题库1.选举时,党员有以下权利(ABCD )。
A、了解候选人情况B、要求改变候选人C、不选任何一个候选人D、另选他人2.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BCD )。
A、党委B、支部委员会C、总支部委员会D、党的基层委员会3.领导干部除了要自重外,还要( ACD )。
A、自警B、自信C、自励D、自省4.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AC )。
A、维护党的章程和其它党内法规B、加强党内的党风廉政教育情况C、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5.下级组织如果认为上级组织的决定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ABD )。
A、请求改变B、继续执行C、公开发表不同意见D、向上一级组织报告6.党员可以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也可以(ACD )。
A、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B、要求召开党的代表大会重新选举领导班子C、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D、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7.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除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外,还有(ACD )。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坚持经济为中心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坚持民主集中制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内容应当包括(ABC )。
A、党的基本路线B、集体主义C、社会主义思想D、共产主义道德9.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C )A、科教兴国B、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C、发展D、发展战略10.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C )A、速度至关重要B、以人为本C、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D、全面、协调、可持续11.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解决好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 AD )。
A、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党的领导人的知识水平C、党的法律意识D、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1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动力是什么?( ABC )A、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需求B、处理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要求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与挑战D、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13.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几年?(A )A、一年B、二年C、三年14.党的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21年庆建党10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选择、判断及简答)
---------------------------------------------------------------------------------------------------------------------------------------------------------------------- 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 ----------------------------------------------------------------------------------------------------------------------------------------------------------------------1 “学党史、知党情、争先锋、促发展”党史知识竞赛试题一: 选择题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B )在上海举行。
A 、 1921 年 7 月 1 日B 、 1921 年 7 月 23 日C 、 1921 年 7 月 31 日 2: 党的( B )上诞生了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一部党章。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3: 最先在中国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的是( C )。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蔡和森4: ( B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 、科教 B 、改革开放 C 、开放5: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 C )活动的延伸和深化。
A 、服务群众 B 、岗位奉献 C 、科学发展观6: ( A )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A 、创新B 、进取C 、团结D 、民主7: 民主集中制既是 ____ ,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科学发展观知识点
3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3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民生问题。
39、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
40、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5、 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这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6、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原则: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62、学院发展的办学层次定位是什么?以本科为主,专科为辅的普通高等院校。
63、学院发展的办学类型定位是什么?提倡科学研究,崇尚学术自由的教学型学院。
64、学院发展的专业学科定位是什么?以工为主兼具文管,石油主干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学院。
65、学院水平定位是什么?通过特色办学,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先进性、示范性作用。
4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45、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改革开放。
61、学院长远发展目标是什么?学院未来要按照学院三个阶段发展思想“即:特色畅想期(初创发展阶段)──以规模扩张为主,形成一些零碎的办学思想和观念;特色形成期(成长发展阶段)──内涵发展为主,发展、丰富、完善、凝固已提出的理念、观念、思想,使之系统化、成熟化;特色突显期(成熟发展阶段)──彰显学院已经形成的成果,借其影响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学院。”来规划和发展学院。通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将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办学实力较强,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特色明显,专业学科优势突出,特色实用人才受到社会的欢迎,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在省内外享有良好社会声誉的独立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二)、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今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开辟出来的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道路。
这条道路是前无古人的道路,没有任何既有先例可循,也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尤其是深刻反省社会主义发展中经历的曲折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走自己的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开拓进取,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推进。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认识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综合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上,总结实践经验,从原来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上升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格局,全面涵盖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上,凝练总结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四大价值目标;在理论形态上,创造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摄其中,形成了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判断题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A、党的十六大报告B、十六届二中全会C、十六届三中全会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效率B、发展C、公平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B、执政为民C、与时俱进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注重效率,兼顾公平B、全面协调可持续C、以人为本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统筹兼顾B、综合平衡C、一分为二6、()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党的建设B、发展C、改革7、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科技的进步B、事物内部的矛盾C、事物自身运动8、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就必须以()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经济建设B、文化建设C、政治建设9、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A、和谐发展B、平衡发展C、综合发展10、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构建和谐社会B、最广泛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1、()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A、促进社会发展B、实现国家富强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经济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国内建设与国际竞争的矛盾13、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是物质世界的本质特点。
A、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B、事物本身的运动发展C、事物内部的发展变化14、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A、根本要求B、基本特点C、总体布局15、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坚持(),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及伟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及伟大意义作者:李君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2期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完善伟大意义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这既是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面向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所作出的战略选择,又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创新。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形成1.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科学发展观是吸收了毛泽东以统筹兼顾为主要特征的“赶超”发展观、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观、江泽民以创新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观,继承了我党的发展理论,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现了党的科学发展理论代代相传,一脉相承。
2.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这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这就要求全党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经验与启示
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经验与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乡村振兴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乡村振兴的内涵和目标。
然后,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总结国外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包括政策支持、产业创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
接着,文章将分析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的启示,探讨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于我国的乡村振兴实践中。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国外乡村振兴的主要模式与案例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乡村振兴的任务。
这些国家通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以下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国外乡村振兴案例,并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因此,其乡村振兴策略特别注重挖掘和发扬每个村庄的特色。
通过“一村一品”模式,每个村庄都致力于发展和推广自己的特色产品或文化,从而吸引游客和外部投资。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也保护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
德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实施了“村庄更新”计划,该计划旨在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提高乡村的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人口回到乡村。
通过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德国鼓励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法国政府制定了“乡村振兴计划”,旨在保护和振兴乡村文化,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该计划注重乡村景观的保护和修复,通过政府补贴,鼓励农民进行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支持乡村手工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些成功的乡村振兴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每个村庄的特色和优势,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政府应该扮演重要的引导和支持角色,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说与时俱进,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巩固、在发展中推进的。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进入了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
深入回答时代新课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的新成果,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境界。
(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它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导意义
3、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它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它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1、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说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
说与时俱进,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下)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下)政治不能死记硬背,可以通过回忆的形式检验记忆的程度,哪里存在知识盲点就再背一遍,巩固扎实,直到记牢为止。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下)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统一;有利于我国各民族平等和团结;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6、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义务: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
(国体:国家的性质)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500题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500题加入日期:2009-5-4 10:32:20 查看人数:5055【大中小】【关闭】一、填空题(100题)1、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其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
2、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3、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4、科学发展观认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都要体现(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6、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发展观)。
7、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目的是(既维护中央的统一领导,又更好地发挥地方积极性)。
8、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的观点。
9、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10、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3、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14、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发展生产力)。
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改善人民生活)。
16、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7、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
18、作为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的是(党内民主)。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20、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
• 1968年,来自全球(主要是欧洲 的100多位学者、名流聚 年 来自全球 主要是欧洲 主要是欧洲)的 多位学者、 多位学者 会罗马,讨论当时人类的困境与出路。聚会中, 会罗马,讨论当时人类的困境与出路。聚会中,基于共同 的担忧,与会者以人口增长、工业发展、粮食生产、 的担忧,与会者以人口增长、工业发展、粮食生产、资源 耗费和环境污染等人类面临的五大严重问题为研究对象, 耗费和环境污染等人类面临的五大严重问题为研究对象, 成立了一个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组织。 年后 年后, 成立了一个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组织。4年后,这个组 织发表了震动世界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织发表了震动世界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这次会议 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 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提 出建议将6月 日作为 世界环境日” 日作为“ 出建议将 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 。 • 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983年11月 联合国成立“ )。” (WECD)。” )。 • 1987年,WECD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 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 年 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 《 未来》 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 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 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 •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由 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由100多位国 年 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由 多位国 家政府首脑出席的“地球峰会” 通过《 世纪议程 世纪议程》 家政府首脑出席的“地球峰会”,通过《21世纪议程》。 阐明了人类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之间应做出的选择和行动 方案,提供了21世纪的行动蓝图 世纪的行动蓝图。 方案,提供了 世纪的行动蓝图。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读《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
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时期,如何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实践已经证明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最终在202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正确的思想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从而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正如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不仅现在,而且今后很长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谓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有两层,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温家宝总理提出“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这个“不发达”首先当然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
因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就告诉我们,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市××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问答100题(含答案)
××市××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知识问答100题一、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C)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2.(A)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科学发展观,是同(A)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B)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A)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经济发展为中心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7.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就是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A),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A),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A)A.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B.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自主发展C.科学发展、有序发展、和平发展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A.人本主义B.以人为本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B),增强改革措施的(B)A.针对性,科学性B.科学性,协调性C.科学化,针对性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B)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1.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A)A.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B.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C.全面建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12.科学发展观,是(A),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A.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B.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C.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1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就是要建设(B)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富强民主文明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C.富强民主文明幸福1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B)A.解决人民内部矛盾B.改善人民生活C.协调社会利益关系1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B)A.共建共享B.共同富裕C.共产主义1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方面,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B)提出来A.国家硬实力B.国家软实力C.社会发展推动力17.实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B.经济增长方式C.经济集约方式18.(A)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荣辱观C.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9.(B)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A.生产关系的变革B.生产力的发展C.领导集团的意志20.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B)的基本原理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B.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C.否定之否定规律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主要有(B)A.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B.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C.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2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A)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3. 2007年,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跃升,进出口总额已位居世界第(B)位A.二B.三C.四24.以人为本,就是以(A)为本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C.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5.(B),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的集中概括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6.党的根本建设是(B)A.组织建设B.思想理论建设C.作风建设27.(B)是民生之本A.教育B.就业C.劳动2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要逐步提高哪两个比重(A)A.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B.合法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C.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9.(C)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A.清正廉洁B.执政能力C.先进性3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C.统筹兼顾3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B)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B.人民当家作主C.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A)的有机统一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B.坚持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C.坚持经济基础变革与上层建筑改革的有机统一33.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B)A.统筹兼顾、科学谋划B.总揽全局、协调各方C.科学谋划、总揽全局34.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A.自强不息B.爱国主义C.诚实守信35.推进文化创新,要坚持(A)A.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B.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C.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3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走(B)的文明发展道路A.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C.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7.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是(C)A.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C.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38.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A.统筹兼顾B.全面协调可持续C.以人为本39.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即(B)A.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B.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40.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职能应更多地放到(A)等方面A.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B.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C.促进协调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和谐文化、激发社会活力41.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我们做到(C)A.经济发展不能再对水、大气和土壤等资源造成污染B.坚持开发优先,在经济进一步发展之后再来强化对森林、湿地、江河、海洋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C.发展经济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42.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是(C)提出来的A.邓小平B.江泽民C.胡锦涛43.我们党处理国际事务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立场是(A)A.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B.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C.运用统筹兼顾方法,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44.按世界银行标准,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居世界第(B)位A.一B.二C.三45.(B)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A.党的基本纲领B.党的基本路线C.党的基本方针4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A),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A.兴国之要B.立国之本C.强国之路47.四项基本原则是(B),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A.兴国之要B.立国之本C.强国之路4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B)A.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4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50.改革开放是(B),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A.兴国之要B.强国之路C.立国之本51.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A)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革命C.科技与创新52.我国的改革是(A)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C.仅限于经济体制改革5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A)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54.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是(A)A.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B.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C.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55.(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A.社会和谐B.共同富裕C.经济发展56.(A)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A.改善人民生活B.促进共同富裕C.消除贫富差距5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B)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科学发展观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8.党带领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的开端是(A)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59.应当怎样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B)A.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错误的改革开放路线,应该回到改革开放前的旧体制B.站在全局的高度,用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这些问题作具体分析C.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根本不会出现矛盾和问题6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C)A.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B.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C.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体党员所掌握,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61.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努力把(C)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A.各级党委B.各党支部C.各级党组织62.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学了科学发展观,就可以不用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历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B.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C.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63.当前,解放思想的重点是(B)A.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B.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C.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64.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该把(B)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A.把维护人民利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B.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C. GDP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65.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要以(C)为主线A.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B.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C.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66.(A)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A.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B.能不能适应时代条件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党的建设状况C.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67.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关键就是(B)A.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B.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C.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68.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B)A.不断开辟马克思中国化的新境界B.坚定理想信念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69.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C)A.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B.大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70.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最好教材的三部著作包括(B)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B.《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71.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A)A.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B.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72.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A)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B.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73.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A)A.求真务实B.与时俱进C.解放思想74.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是(A)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B.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C.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坚持求真务实的极端重要性,打牢求真务实的思想基础75.(A)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A.坚持党的领导B.加强群众监督C.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二、简答题76.简述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知识点(100条重点记忆)
1.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五个统筹”的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职能应更多地放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我们做到发展经济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
5.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是胡锦涛提出来的。
6.我们党处理国际事务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立场是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7.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8.宣传工作的“三贴近”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11.按世界银行标准,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二位。
12.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1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4.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7.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8.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9.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0.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1.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2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3.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所有 国家的1/3,中国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繁 荣的主要动力。美国经济学家罗奇说: ‚1992年—2002年日本实际增长率平均 仅为1%,而同期中国为10%。‛ 中国有可能成为
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经济强国
返回
确立科学发展观的依据:
【材料一】两种经济增长模式 【材料二】贫富差距不断增大 【材料三】就业压力日益加剧
卫沙 我 星尘 国 上暴 沙 拍笼 尘 到罩 暴 的下 发 中的 源 国北 图京 地 片
小狗也防沙
中国要从不可持续增长转变为可持续增 长,必须改变增长方式。由黑色发展(高能 耗、高污染)转变为绿色发展;由黑色城市 转变为绿色城市;由‚肮脏能源‛转变为 ‚清洁能源‛(煤炭→天然气、沼气、太阳 能、风能)。农业生产实现‚绿色农业‛, 生产无公害,高附加值,环保健康型农产品。 木材生产实现生态建设为主的绿色时代。
四、中国劳动人口数量占世界总量 的26.2%,而资本资源占世界总量的不 足4%(水资源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 石油探明储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 天然气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应当成为中国的 国策。愈是自然资源短缺,愈要大力开 发人力资源;愈是资金短缺,愈要向人 力资源投资;愈是经济落后的地方,愈 要发展教育和科技。提出以人为本的宗 旨就是要投资于人民,增强人的各种发 展能力、发展机会。
第一年国民生产总值GDP=100 第二年国民生产总值GDP=120
大炮 大炮 黄油黄油 (50) (80) (50) (40)
下降了!
前苏联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反之,第二年,国民生产总值(GDP) 减少为80,其中“大炮”减少到20,“黄 油”增加到60。
第二年国民生产总值GDP=80 第一年国民生产总值GDP=100
中国吨钢比国际水平能耗高出40%,火 电煤耗高30%。GDP总能耗高3倍。
每增加一块钱的GDP,美、德、法甚至 印度只需要1—2块钱的投资,而中国需要投 资5块钱。
三、中国每年因资源浪费、环 境污染、生态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 失至少为4000亿元,GDP增加额 中,靠投入增加占3/4。
被肆意破坏的树木 河 中 鱼 儿 纷 纷 死 去
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成就反映 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截至2002年底,中国共有173种 产品位居‚世界第一‛。2003年5月, 出口美国的‚中国制造‛总额超过了 ‚日本制造‛,与80年代初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2005年中国外贸总额 1.4万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三贸易 大国。
中国制造业力量的崛起令全球瞩 目,中国是全球财富的‚新大陆‛。 《财富》杂志总编约翰· 休伊说: ‚中国是未来全球商机的重中之重, 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二、50多年来,我国走了一条‚高投 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路子。 2003年中国GDP及能耗占世界比重: GDP为4%,石油却占7.4%,原煤占31%, 钢铁占27%,氧化铝占25%,水泥占40%。 2004年我国GDP占世界4%,石油消耗占 世界7.4%,铁矿石占30%,钢材占21%。
返回
返回
一、中国地大,却并不物博。 今后20年,中国实现工业化,石油、 天然气、铜、铝矿产资源累计需求 量至少是目前储量的2—5倍。
中国油气资源现有储量将不足10 年消费,到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 超过5亿吨,对外依存度达70%。
未来20年,铁矿石消费缺口将达 到30亿吨。现宝钢70%—90%依靠进 口,武钢50%依靠进口。05年初,国 际市场铁矿石大涨价,涨幅达70%。
各银行的总存款已达到11万亿元。但是, 20%的存款人占有80%的存款总额。
中国现有两亿多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不 足1美元。
中国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世界上最不平等国 家的行列。
90年代以来,以经济精英、知识精英、 政治精英等形成的较高收入的强势群体,享 受着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而约有8亿贫困 的农民、农民工和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失业下 岗工人形成的弱势群体,没有享受到经济增 长带来的好处。
返回
一、中国显 性和隐性失业人 口之和达到总劳 动力的23%,有 将近1.7亿。
23% 77%
二、目前,我国约有1亿至1.5亿 的流动人口(到城市寻找工作的农村 劳动力),而且正以每年5%的速度 增加。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 口迁移,被称为世界难题。
三、1990—2001年国有单位职工数由10346 万减少到7409万人,城镇集体单位由3549万人 减少到1千多万人,合计减少5245万人,几千万 职工下岗失业。 最近几年,我国城镇中每年约需要为2000万 人安排就业,包括下岗再就业1000万人和城镇新 增劳力1000万人。 目前,在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有1.4亿。农村的 5亿劳动力中在未来10年需转移的富余劳动力达3 亿人左右,平均每年要转移3000万人。
1978—2005年中国历年GDP产值
2004
182321.0 159878.0 116694.0 104790.6 97314.8 89468.1 82067.5 78345.2 74462.6 67884.6 58478.1 46759.4 34634.4 26638.1 21617.8 18547.9 16909.2 14928.3 11962.5 10202.2 8964.4 7171.0 5934.5 5294.7 4862.4 4517.8 4038.2 3624.1
1978—2005年中国历年GDP产值增长率
9.2 3.8 4.1 11.3 11.6 8.8 13.5 15.2 10.9 9.1 5.2 7.8 7.6 11.7
16 14 12 10 8 6 4 2 0
年份(年)
1992 1990 1988 1986 1984 1982 1980 1978
13.1 14 14.2
1996
9.3 10 10.9
2006年10.7%, 2007年11.4%
19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94
2004 2002 2000
9.9 10.1 10 9.1 8.3 8.4 7.6 7.8
GDP增长率(%)
1978〜2005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 27个年头。表中的数据,体现了中国经 济27年来的快速发展历程。国家GDP总 量,由1978年的3624.1亿元增至2005年 的182321亿元,增长了49倍多。
• 是立足基本国情;(根本依据) •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发展 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借鉴) •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现 实依据)
基本国情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主要矛盾。
返回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间,中 国的GDP年均增长率为9.5%。1990年占 世界第十位,2000年位居世界第六位, 亚洲第二位,2005年中国GDP排世界第 四。
【材料四】资源环境问题突出
返回
GDP增长
不公平增长,无就业 增长,不可持续增长 公平增长,充分就业 增长,可持续增长
假设GDP由‚黄油‛和‚大炮‛两部分组成。
‚黄油‛代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部分的产值;
‚大炮‛代表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无关部分的产值。
假设第一年国民生产总值(GDP)为 100,其中“黄油”为50,“大炮”为50。 第二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加到120, 其中“大炮”增加到80,“黄油”减少到 40。
“三个代表”以什么为目的和归宿?
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目的和归宿,并由此提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返回
中国现阶段财富分配不均衡
5%的富裕县与5%的贫困县人均GDP相 差16.4倍。
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社会总收入的 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社会总 收入的50.24%。其中,收入最低的10%的 家庭占有全国居民财产的1.4%。
黄油 黄油 (50) (60) 大炮 大炮 (50) (20)
以“长虹”为例,军工转民 用!
提高了!
我们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位参议员罗 伯特· 肯尼迪就指出:
“GDP对我们工厂的正常运转和街道的 安全不起作用,它不包括诗歌的优美、 婚姻的美满、公开辩论的智慧或公务员 的公正性。GDP既衡量不出我们的才智, 也衡量不出我们的勇气;既不能衡量我 们对国家的同情,也不能衡量我们对国 家的奉献。总之,它衡量的恰恰是生命 真正价值以外的一切东西。”
80000
60000
40000
200000
180000
160000
140000
120000
GDP产值(亿元)
100000
20000
0
(排在美日之后,有望超过德国)
年份(年)
1994 1992 1990 1988 1986 1984 1982 1980 1978 2002 2000 1998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