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这个城市和十字军东征的功过—史上最强耶路撒冷王国史(一)
十字军东征中,为何只有第一次大获成功,建立起四个十字军国家

⼗字军东征中,为何只有第⼀次⼤获成功,建⽴起四个⼗字军国家 历史上在11世纪到13世纪期间,天主教世界总共发起了九次⼗字军东征,却只有第⼀次⼗字军东征⼤获全胜,在东⽅建⽴起了四个⼗字军国家,他们分别是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公国、的黎波⾥伯国和埃德萨伯国。
第⼀次⼗字军东征的参与者很多都是贫民以及普通的贵族,⼏乎没有已经拥有头衔的领主,很多贵族都是把全部家当都卖光,想去东⽅碰碰运⽓。
⼗字军 ⼗字军在到底拜占庭帝国君⼠坦丁堡后,名义上向皇帝阿莱克修斯效忠,皇帝也表⽰会为⼗字军提供帮助。
于是这些⼈在进⼊异教徒领⼟后,就向开了⽆双⼀样,⼀路击败了罗姆苏丹国、塞尔柱帝国、埃及法蒂玛王朝,突破了塞尔柱⼈和阿拉伯⼈的防御,成功占领的沿途的⼟地,并进⼊圣城耶路撒冷。
圣城耶路撒冷 来⾃低地佛兰德斯家族的⼽弗雷和鲍德温兄弟俩成为耶路撒冷的主⼈,⼽弗雷是圣墓守护者,鲍德温是国王。
来⾃西西⾥的诺曼⼈,欧特维尔家族的博希蒙德成为安条克公爵。
来⾃图卢兹的雷蒙德四世建⽴的黎波⾥伯国,埃德萨伯国是第⼀个⼗字军国家,鲍德温国王⼀开始就是埃德萨的伯爵,他成为耶路撒冷国王后,他就把埃德萨伯国传给堂弟鲍德温⼆世。
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 那为何第⼀次⼗字军可以成功呢?⾸先参加⼗字军的⼈都是破釜沉⾈的⼈,他们砸锅卖铁⼀⼼只为东征。
⽽往后的东征往往有国王级别的领主参加,他们只把东征当中⼀个攻略的⽬标,就算失败还有退路,并且要是国内出事了,这些国王就得退回西⽅。
安条克公爵博希蒙德⼀世 其次在第⼀次⼗字军中有着拜占庭帝国的⼤⼒⽀持,拜占庭帝国不仅提供军需粮草,还派出军队协助。
但在第⼀次东征结束后,原本向皇帝宣誓效忠的⼗字军领袖却违背了誓⾔,这使得⼗字军国家跟拜占庭帝国的关系很差,也不再提供帮助了。
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世 还有⼀点也很重要,那就是第⼀次⼗字军时期,穆斯林国家之间并不团结。
安纳托利亚的罗姆苏丹国由于不停宗主国塞尔柱帝国的话,因此算是单独作战了,⾃然挡不住⼗字军和拜占庭的联军。
十字军之王:诺曼英雄博希蒙德和他的东征霸业

⼗字军之王:诺曼英雄博希蒙德和他的东征霸业作为维京⼈的直系后裔,诺曼⼈可谓是中世纪中期的欧洲战⽃⼒扛把⼦。
完美继承祖先的狂野⾎脉,融⼊欧洲封建重装骑⼠的作战⽅式,加上对天主基督的绝对虔诚,诺曼骑⼠们通过战场上⼀次次⽆往不利的凶猛冲锋为⾃⼰打造出⼀张响当当的名⽚。
随着⼗字军时代的到来,这些完美的战争机器⾃然成为了东征的绝对主⼒,⽽他们之中最优秀的,当属诺曼英雄博希蒙德。
博希蒙德是⼗字军战⼠中的翘楚1、天⽣将才公元1058年的⼀天,南意⼤利诺曼王国国王吉斯卡尔得到了⼀个令他喜出望外的消息,他的长⼦诞⽣了,吉斯卡尔为其取名'博希蒙德',因为他在前⼀天从诗⼈的⼝中听到了关于巨⼈布阿蒙德斯·吉加斯的故事,为了⼉⼦能像巨⼈⼀样强壮有⼒,便给他起了这么个名字。
长⼤后的博希蒙德⾝材⾼⼤,孔武有⼒,他⼀头⾦发,肩膀宽阔,肌⾁结实,颇有领袖风范,出⾊的外表也蕴含着勇敢和鲁莽的特质,简直与他的维京祖先颇为神似,这也让所有⼈都相信他将来必将能和他的祖先⼀样,取得不世之功。
博希蒙德不负⽗亲的期望,不仅掌握了三门语⾔,可以流利地⽤拉丁语、希腊语和阿拉伯语与⼠兵们交谈,⽽且还在军中表现出⾊,深孚众望,很快被⽗亲委以重任,在23岁那年率领先头部队参加对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动。
在对拜占庭的作战中,⽗亲吉斯卡尔⼏乎把所有的战事都放⼼地交给他来完成,博希蒙德也表现出⾊,三次重创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夺得⼤量的战利品。
不仅让拜占庭⼈充分认识到诺曼骑⼠⾼超的作战技艺,⽽且还让诺曼⼈名声⼤噪,让远在东⽅的塞尔柱突厥⼈也为他们的勇⽓赞赏有加。
⼀系列辉煌的战绩让博希蒙德成为南意⼤利诺曼王国综合实⼒第三名的⼈物,仅次于他的⽗亲吉斯卡尔和叔叔罗杰。
这个家族⼈才辈出,个个都是将相之才不过,年事已⾼的⽗亲吉斯卡尔不久病逝,博希蒙德很快陷⼊到了棘⼿的继位之争,最⼤的阻⼒来⾃于⽼谋深算、实⼒雄厚的叔叔罗杰。
早在40年前,还是两个年轻穷酸骑⼠的罗杰与哥哥吉斯卡尔⼀起南下意⼤利寻找机会,兄弟俩崭露头⾓后分别征战于西西⾥岛和南意⼤利,这让南意⼤利诺曼王国形成了'双头共治'的局⾯,罗杰掌控西西⾥岛,吉斯卡尔则占据南意⼤利为王,双⽅秉持着'井⽔不犯河⽔'的关系。
耶路撒冷的历史

耶路撒冷的历史耶路撒冷,作为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拥有悠久而复杂的历史。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无数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性和繁荣。
通过回顾耶路撒冷的历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演变和价值。
1. 古代历史耶路撒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当时这片土地上是迦南人的领土。
公元前1000年,犹太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并将其首都设在耶路撒冷。
此后几个世纪,这座城市经历了许多战争和征服。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摧毁了耶路撒冷,并将其人民流放至巴比伦。
2. 中世纪历史在中世纪,耶路撒冷成为了十字军东征的圣战目标。
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成功夺取了耶路撒冷,并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
然而,这段时期也充满了暴力和冲突。
1187年,埃及的萨拉丁将十字军逐出耶路撒冷,据为己有。
3. 奥斯曼帝国时期从1517年到1917年,耶路撒冷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
在这段时期,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磁力使耶路撒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
然而,这一时期也充满了宗教和民族间的紧张关系。
4. 现代历史1917年,英国发动了巴勒斯坦战役并夺取了耶路撒冷的控制权。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耶路撒冷的地位成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争论的焦点。
1948年,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并将耶路撒冷作为其首都。
然而,这一决定并未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
1967年,以色列在六日战争中占领了耶路撒冷的东部部分,并将其并入以色列。
尽管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巴勒斯坦人民仍然坚持将东耶路撒冷作为他们未来国家的首都。
这一争议至今仍在持续,并成为以巴冲突的主要焦点之一。
结语耶路撒冷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多信仰的圣地,见证了人类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和变革。
它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更是一个象征着信仰和复杂政治局势的象征。
耶路撒冷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对这座城市和世界的理解,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与宗教信仰。
关于十字军东征的部分资料

关于十字军东征的部分资料十字军东侵资料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汽车运输第三场《世界史话》编写组:《世界史话·古代中世纪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7年7月版,第194~200页在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境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即耶路撒冷。
传说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基督死后就葬在那儿,因此,耶路撒冷被基督教徒视为“圣地”。
自1096至1270年,罗马天主教会和西欧封建主,打着从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柱土耳其人手中解放“圣地”的宗教旗帜,向东地中海沿岸各国发动了一场历时近二百年的侵略战争。
这就是十字军东侵。
十一世纪的西欧,城市兴起了,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日用手工业晶,以及东方出产的绸缎、珠宝、香料等。
封建主从领地上的剥削所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奢望。
那些小封建主,即骑士更是入不敷出。
西欧当时盛行长子继承制,封建主的遗产全部传给长子,余子一无所得,这些人就成了所谓“穷光蛋”骑士。
他们经常单枪匹马或成群结队横行于西欧各地,打家劫舍,但总是欲壑难填。
因此,西欧的大小封建主们都以贪婪的目光注视着东地中海沿岸各国,一心想到那里扩充自己的政治经济势力。
另外,西欧封建主矛头东向,还有其政治上的目的。
当时,西欧农奴的处境日益恶化,农奴每周要为封建主服劳役三天以上,还要负担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从1089到1095年,西欧连续七年遇到灾荒,广大农村一片荒凉,十室九空,各地农奴不断燃起反抗的烈火。
封建统治阶级企图通过对东地中海沿岸各国的侵略远征,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
封建统治阶级的这种企图,得到教皇和天主教会的积极支持。
在西欧,天主教会不仅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支柱,也是最大的封建主。
教皇除了想借东侵掠夺财富,缓和西欧内部的社会矛盾而外,还想进一步扩大天主教会的势力,控制东罗马帝国境内的东正教。
东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局势如何呢?当时东地中海沿岸有两个大国。
一是塞尔柱土耳其帝国。
塞尔柱土耳其人原居于中亚细亚,以游牧为生。
耶路撒冷

名称:和平之城阿拉伯人“古德斯”,圣城2011年耶路撒冷的面积为126平方千米,拥有人口80.1万人,这两项指标均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城市之首。
而且无论是犹太人数量还是非犹太人数量,都居以色列各城市的首位。
城市明显地分成两个世界,在犹太人聚居的西区,高楼和现代化的生活小区鳞次栉比,而在巴勒斯坦人相对集中的东区,城市就显得衰败破旧,这种不协调使圣城的风采稍逊。
居民基本能宽容地和睦相处,彼此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和习俗,但是老城区就不是这样了——中东战争1980年,以色列立法认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
1982年9月第12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通过《非斯宣言》,宣布耶路撒冷是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首都,耶路撒冷是巴以冲突的中心。
各街巷密布的摄像机镜头、街头荷枪实弹的哨兵、防爆垃圾桶以及不时发生的恐怖爆炸和暗杀袭击事件,这成了耶路撒冷的标志。
因为信仰,因为代表了和平和爱的成为每个人魂牵梦萦的神圣古城,也因为这个饱受战火荼毒,听来讽刺。
争夺的很大原因就是他们的宗教信仰3000年前大卫王犹大部落的大卫掌权后,为巩固国家的统一,维护自己的统治。
下令夺取了地势险要,群山环抱的耶路撒冷,立之为古希伯来同意王国的国度,并亲自督建了祭拜上帝的犹太教圣殿。
后来,大卫之子所罗门动用20万人,花费了整整7年事件,为上帝建造了一座宏伟壮观、金碧辉煌的犹太教圣殿,这就是闻名于世的耶路撒冷第一圣殿,又称:“所罗门圣殿”公元前516年,回到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在第一圣殿的废墟上建造起第二圣殿“所罗巴伯圣殿”规模不如以前,却依然标志犹太教的再度振兴。
公元70年,罗马军队大举入侵耶路撒冷,放火烧毁第二圣殿,为展示其胜利果实,只留下西墙的一段根基,绝大多数犹太人被流放,开始了长达1000多年的大离散。
是犹太民族的精神中心。
每逢犹太节日,他们都高呼:“明年相会在耶路撒冷。
”每一对新婚的犹太人,即便很穷,在结婚仪式上,都要踩碎一只玻璃杯,因为这象征着耶路撒冷的被毁和日后一定要夺回圣城的决心。
世界历史名城--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巴勒斯坦首都耶路撒冷,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中部,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迄今大约有5000年的历史。
耶路撒冷长期以来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聚居的城市。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规定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
以色列于1948年和1967年两次战争中先后占领耶路撒冷整个地区,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的首都。
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
耶路撒冷所在地最早叫"耶布斯",这是因为很早以前阿拉伯迦南人的一个名叫"耶布斯"的部落从阿拉伯半岛迁徙到这里定居下来,修建村庄,构筑城堡,并以部落的名字命名此地。
后来,迦南人又在这里修建城市,并定名为"尤罗萨利姆"。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王国创始人大卫征服了这个地方,将它作为犹太王国的都城,继续沿用"尤罗萨利姆"的名称,为使它希伯莱化,称为"尤罗萨拉姆"。
中文以此译为"耶路撒冷",意为"和平之城"。
阿拉伯人称该城为"古德斯",即"圣城"。
耶路撒冷为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所敬仰,他们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三大宗教的圣地定在同一城市,这在世界上可谓一奇。
相传公元前10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继位,在耶路撒冷城内的锡安山上修建了一座犹太教圣殿,是古犹太人进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于是犹太教就把耶路撒冷作为圣地。
后来在圣殿废墟上筑起一道城墙,犹太人称为"哭墙",成为当今犹太教最重要的崇拜物。
耶路撒冷南部17公里的伯利恒镇附近,有一个名叫马赫德的山洞,据说耶稣就降生在这个山洞里,现在那里建有马赫德教堂。
耶稣年轻时曾在耶路撒冷求学,后又在这里布道,自称基督(即救世主),后被犹太当局钉死在城外的十字架上,并埋葬在那里。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结果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结果十字军东征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在11世纪末至13世纪初,曾经有八次大规模的东征,全欧洲大量的贵族、军队和平民参与其中,深刻影响了中东的政治、文化和宗教面貌,也对西方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探讨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结果。
一、起源与特点十字军东征是欧洲中世纪的一个特别的活动。
它起源于11世纪末,由于基督教教皇和皇帝的号召,欧洲贵族出于宗教信仰和荣誉的缘故,听从了教皇的号召,发起了对东方阿拉伯和伊斯兰教的进攻。
这次运动所使用的标志,是圣经上的“十字架”,所以称之为“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的参与者大多是欧洲贵族,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扩张领地、获取财富、扩大社会和政治地位,同时也有宗教信仰的因素在内。
在东征期间,大量欧洲的人口和物质资源都流向了东方,如当时的著名耶路撒冷国王国度,由于具有宗教的合法性,因此吸引了大量的西方商人、工匠和传教士前来发展贸易和宣教。
二、原因及导火索1.宗教因素十字军东征最根本的原因是宗教的原因。
欧洲基督教教皇想通过东征的方式来征服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并传播基督教的信仰。
十字军东征充满了宗教热情,奉献了数百万基督教徒的生命,认为这是对上帝信仰的最高表达。
2.社会经济因素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使得十字军东征成为了一种必然。
首先欧洲各国王室在内战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如英国的百年内战,法国的三百年内战,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无产者和流民,他们通过东征获得了战利品而得到了解救。
同时,金钱经济的崛起导致了市场规模的扩大,进而需要更多的商品,在东征中获得更多的商品便也成为欧洲社会的需要。
3.政治因素当时的欧洲东西教堂不合,教皇与皇帝之间矛盾重重,城邦势力的削弱又造成了欧洲国家的分裂,因此,通过东征来获取政治上的利益、巩固王权也成为了十字军东征的一大原因。
而且也有些王国觉得自己的贵族阶层太多而需要减少,东征这样的冒险形式也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4.导火索导火索一般认为是1071年拜占庭(东罗马)事实上取得失败的伊萨索斯战役。
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与阿拉伯帝国

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与阿拉伯帝国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与阿拉伯帝国是历史上一段重要而复杂的时期。
这段时期涉及到了宗教、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交织与冲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以及其对当时欧洲与阿拉伯帝国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十字军东征的背景和原因。
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伊斯兰教的崛起和扩张,基督教世界感到了来自东方的威胁。
为了保护基督教信仰,教皇呼吁进行东征,以夺回圣地耶路撒冷。
这一呼声得到了欧洲各国的响应,于是十字军东征开始了。
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最早的一次东征发生在1096年,由欧洲各国的军队组成。
然而,由于缺乏组织和协调,这次东征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的几次东征也都遭遇了各种困难和挫折。
直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成功夺回了耶路撒冷,建立了拉丁基督教国家,但这个国家并没有持续太久,最终被伊斯兰教徒重新夺回。
与此同时,阿拉伯帝国也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涵盖了从西班牙到中亚的广大地区。
在这个帝国中,伊斯兰教成为了主导宗教,并且对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十字军东征期间,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面临着来自欧洲的威胁。
他们不仅要保护自己的领土,还要保护伊斯兰教的信仰。
因此,他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抵抗十字军的进攻,包括军事行动、外交手段等。
十字军东征对欧洲和阿拉伯帝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欧洲,东征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许多欧洲人在东征期间接触到了阿拉伯文化和科学知识,这对欧洲的文艺复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在阿拉伯帝国,东征加强了伊斯兰教的团结和自信。
阿拉伯统治者通过对抗十字军的进攻,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且在军事技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然而,十字军东征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东征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富损失。
许多士兵和平民在战争中丧生,许多城市和村庄被摧毁。
其次,东征加剧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紧张关系。
耶路撒冷历史

耶路撒冷历史1.耶路撒冷古城的历史是怎样的耶路撒冷是世界最著名的古城之一,海拔790米,面积约108平方千米,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
耶路撒冷古称“耶布斯”,至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
迦南人的耶布斯部族最先在这里定居。
后来,*** 人将这里称为“古德斯”,意思是“圣城”;希伯来人将这里称为“耶路撒冷”,“耶路”是“城”,“撒冷”是“和平”,意思是“和平之城”。
在漫长的历史上,耶路撒冷饱经战争创伤。
公元前1049年,古以色列国的大卫王在这里定都。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攻克耶路撒冷。
公元前532年,这里又被波斯的大流士侵占。
公元前4世纪以后,这里先后被马其顿、托勒密、塞琉西等王国统治。
公元前63年,罗马人攻克耶路撒冷。
公元636年, *** 人打败了罗马人,长期统治了耶路撒冷。
公元11世纪末,罗马教皇和欧洲君主以“收复圣城”的名义发动十字军东征,1099年占领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
从151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里一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
在这期间,耶路撒冷古城的城墙已经修复和重建了 18次。
2.耶路撒冷的历史耶路撒冷(Jerusalem)这个名称,根据传统的说法,是取自两个希伯来文"ir"--意思是城市和"shalom"--意思是和平,耶路撒冷体现着人类最崇高的渴望,即全人类的和平。
犹太人、*** 和基督徒在相距不远的各自的神圣场所自由举行宗教仪式。
经过了5000年的风风雨雨,"和平之城"能迎来真正的和平吗?耶路撒冷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饱经沧桑的闻名古城。
耶路撒冷最早的居民,是公元前3000年来此定居的一个迦南人部族耶布斯人(闪米特人一支)。
公元前2000年,耶布斯人在此前次建造了城堡,命名为"耶路撒利姆",在闪米特语中意为"和平之城"。
公元前1020,耶路撒冷成为古色列王国的首都。
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

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是十字军运动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夺回圣地耶路撒冷并保护基督教信仰。
这一事件不仅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起因和背景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信仰盛行,基督教在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耶路撒冷作为基督教圣地,被回教的阿拉伯统治者占领。
这使得许多基督徒感到愤慨并认为他们有责任恢复圣地。
加之,一些欧洲国家为了扩张领土和增加财富,也希望东征成为一个良机。
二、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年至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爆发。
成千上万的欧洲人在教皇的号召下组成军队,踏上了征服圣地的旅程。
他们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战胜了苏丹席尔克里特,最终成功占领了耶路撒冷。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十字军军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策略不当、内部纷争、供给困难等等。
然而,他们对敌人的凶残暴虐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英勇精神。
三、东西方文明交流十字军东征期间,欧洲人和东方文化之间产生了大量的接触和交流。
欧洲人在东方接触了一些他们之前没有见过的事物,例如阿拉伯数学、哲学和科学。
这一时期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先导,它推动了欧洲的知识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欧洲人也将一些新的事物带回了家,例如丝绸、香料和瓷器。
这些商品的引入极大地刺激了欧洲的经济和贸易,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四、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很快失去了对圣地的控制。
因此,欧洲人多次发动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试图重夺圣地。
然而,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十字军军队以失败告终。
他们面对着来自回教徒的强大抵抗,策略上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最终,十字军东征的目标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五、后果与影响十字军东征虽然没有实现最初的目标,但对欧洲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十字军东征导致了欧洲社会的极大动荡。
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其中,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这导致了许多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危机,加剧了封建制度的矛盾。
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

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是指11世纪末至13世纪初,欧洲基督教国家发起的大规模东征。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不断升级,而十字军东征则是基督教徒试图夺回圣地耶路撒冷的重要行动。
本文将围绕十字军东征的背景、目的、组织和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背景1. 伊斯兰席卷欧洲:自7世纪初伊斯兰教的诞生以来,伊斯兰帝国在欧洲地区取得了不小的影响力,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穆斯林成功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并威胁到欧洲其他地区的安全。
2. 圣地受威胁:对于基督徒来说,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地,然而,随着伊斯兰教的崛起,圣地落入了穆斯林手中,这使得许多信徒感到深深的不安。
二、目的1. 夺回圣地: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夺回圣地耶路撒冷,使其重新回归基督教的控制之下。
2. 扩大教廷影响:东征过程中,教廷希望能够通过推动十字军东征的行动来巩固自身在欧洲社会的权威地位,并扩大教廷对各个国家的影响力。
三、组织1. 教廷的宣传:教廷通过宣传,在欧洲各地推动十字军东征的理念,并激发人们对圣地夺回的热情。
2. 行军路线:由于参与十字军东征的国家众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行军路线。
阿历克斯一世曾制定了东方行省的图纸以支持各支军队的准确部署。
3. 组织架构:十字军东征的组织架构相对松散,不同国家的军队相互合作,但拥有不同的指挥结构,往往缺乏统一指挥。
四、影响1. 上层人士的变动:十字军东征对于参与其中的贵族和统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行军过程中的牺牲和人员流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量贵族将自己的财富投入到了军费中,导致了财富的重大调整。
2. 文化交流:东征使欧洲人接触到了阿拉伯人的文化和学识,这对于欧洲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3. 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十字军东征的失败引发了西欧与东方世界的持久对抗,为后来的国际关系格局埋下伏笔。
综上所述,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基督教国家为夺回被穆斯林占领的圣地耶路撒冷而发起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古老宗教圣地圣城耶路撒冷

古老宗教圣地圣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位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争议不断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众多宗教信仰的圣城。
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和游客,因为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遗产,被誉为世界上最神圣的地方之一。
一、历史悠久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的古代城市,它曾是古代以色列国王国和犹大王国的首都。
在古埃及、亚述、巴比伦和波斯等王朝的统治下,耶路撒冷历经了数百年的变迁。
公元前十一世纪,耶路撒冷成为犹太人的圣地,并且在公元六世纪被拜占庭帝国所统治。
随后,穆斯林军队在公元七世纪征服了耶路撒冷,并将其视为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地。
二、多元的宗教遗产耶路撒冷是世界上三大主要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这使得它成为全球宗教和文化多样性的象征。
1. 犹太教在耶路撒冷的老城区,有西墙(即“耶路撒冷圣殿墙”)是犹太教最神圣的遗址之一,犹太教徒每天都会来这里祈祷和写祝福短语。
此外,韦斯特恩墓地是犹太人最重要的墓地之一,犹太人认为在那里被埋葬是一种荣耀。
2. 基督教耶路撒冷对基督徒来说是重要的圣地,尤其是耶稣基督受难地、复活地、最后的晚餐地等重要遗址。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据信耶稣基督就在这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3. 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是位于耶路撒冷的两座重要伊斯兰教建筑,它们坐落在圣殿山上,是穆斯林朝圣者的重要目的地。
这两座清真寺也被认为是穆斯林教派的旗舰建筑,是众多教派的聚集之地。
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矛盾冲突耶路撒冷的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国际社会对于保护这一宝贵遗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的争议,耶路撒冷成为了政治和宗教纷争的中心。
不同宗教和民族之间的冲突和混战经常发生,建筑物和遗址遭到损坏或破坏。
国际社会呼吁保护和保护耶路撒冷的文化遗产,但解决这一问题依然困难重重。
四、未来的希望尽管耶路撒冷面临着困难和纷争,但仍有希望实现和平与和谐。
耶路撒冷的历史与争议

耶路撒冷的历史与争议耶路撒冷是一个世界性的城市,具有悠久而复杂的历史。
数千年来,它一直是各个宗教和文化的交汇点,也成为了多个国家之间争议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耶路撒冷的历史及其引发的争议,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的特殊地位。
1. 古代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当时城市被称为"Salem"或"Urusalim"。
早期的耶路撒冷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曾经被不同的帝国统治,如埃及法老王朝、亚述和巴比伦等。
2. 犹太教根据犹太教的传统,耶路撒冷是上帝与人类之间的神圣接触点。
在公元前十世纪,耶路撒冷成为以色列国的首都,并建造了圣殿。
这座圣殿成为了犹太人最重要的宗教中心,直到公元70年被罗马帝国摧毁。
3. 基督教对于基督教徒来说,耶路撒冷是耶稣基督受难和复活的地方。
耶路撒冷的各个地标,例如圣墓教堂和橄榄山,成为了信徒们的重要朝圣地。
中世纪时期,耶路撒冷成为了十字军东征的目标,圣殿骑士团也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4.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也赋予耶路撒冷重要的地位。
据传,穆圣先知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升天,这个事件被称为"夜行"。
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耶路撒冷成为了伊斯兰教的宗教中心,并且具有广泛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5. 现代耶路撒冷的争议自从以色列建国以来,耶路撒冷的地位一直备受争议。
以色列宣称耶路撒冷为其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勒斯坦以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的首都。
这导致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长期冲突和对耶路撒冷的争夺。
6. 耶路撒冷的国际地位大多数国家并不认可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并支持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解决方案。
联合国多次通过决议,呼吁以和平方式解决耶路撒冷的争议,并维护耶路撒冷作为世界宗教和文化遗产的地位。
7. 耶路撒冷的和平前景耶路撒冷的地位争议使和平解决方案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促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就耶路撒冷的最终地位达成共识。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后果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后果十字军东征是一个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它始于1096年,以基督教徒对圣地的控制权为目的,持续数十年。
本文将探讨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后果。
一、原因1.宗教原因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是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督教徒认为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是他们的圣地,这是由于这些地区是基督教的起源。
此外,穆斯林也认为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的圣地。
因此,两个宗教之间的争夺不可避免。
2.地缘政治原因当十字军东征开始时,欧洲人处于封建社会阶段。
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之间有着互相攻打和掠夺的传统。
尤其是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一直背离着和平。
在这个时期,十字军东征为欧洲贵族提供了一条寻找荣誉和财富的道路。
同样地,基督教的教皇也热衷于把欧洲贵族的武力导向靠近中东的地区。
3.其他因素贵族们相信十字军东征是一次赚钱的机会。
奉献兵服务的贵族可以获得对抗穆斯林的财富奖励。
财富和名望已经成为许多贵族的宗教和政治目标,十字军东征为寻求财富和名望的人提供了机会。
二、后果1.许多人失去了生命十字军东征期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包括基督教徒和穆斯林。
特别是在1099年被占领的耶路撒冷,数千名穆斯林被杀害。
这导致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恶化,使两个宗教之间的紧张局势更加明显。
2.欧洲没有获取到绝对的控制权十字军东征让欧洲统治者和贵族们确定了一个更广泛的目标,即在东部建立永久性的基督教国家。
但是,这个目标最终没有实现。
虽然十字军在攻击穆斯林方面占了一些优势,但他们无法控制大片土地。
穆斯林仍然拥有许多城市和城镇,包括耶路撒冷在内。
3.文化交流十字军东征期间,欧洲和阿拉伯文化之间发生了交流。
基督教徒接触到伊斯兰教的宗教和政治思想。
阿拉伯人也同样了解到了欧洲的文化和生活。
这种文化交流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文化和技术的发展。
总结:尽管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后果有很多,但其对整个历史的影响无可置疑。
它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为之后的历史事件铺平了道路。
四个十字军国家

四个十字军国家
十字军国家指经由十字军东征而建立之拉丁国家[1],他们建立国家时,一般都会将法兰克人那套成熟的采邑制度移植至新征服地,而他们所征服之地区,一般都会同时设立拉丁主教,这些国家之存在,无一例外的都如狂风扫落叶,除了一些因保护殖民城市而建立的碉堡外,一般在人口结构、宗教信仰、文化等等,都没给这些地区留下深刻影响。
[1]
中文名
十字军国家
时期
两次十字军东征
代表
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公国
领域
历史
简介编辑
十字军国家主要在两次十字军东征时建立,即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征服圣地所建立的几个王国、公国、伯国,包括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埃德萨伯国,以及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征服拜占庭帝国所建立的拉丁帝国及其属国。
[1]
代表国家编辑
安条克公国(存在于1098年~1268年),亦作安提阿公国,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封建主在亚洲所建立的一个十字军国家。
其领土包括今日之土耳其及叙利亚的各一部分,都城在西亚著名古
城安条克。
[2]
耶路撒冷王国(拉丁语:Regnum Hierosolymitanum),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于1099年在黎凡特建立的基督教王国。
该王国于1291年在阿卡城沦陷于马木留克人后遭到毁灭。
的黎波里伯国(The County of Tripoli)是存在于1109年至1289年的国家,位于今黎巴嫩北部,现有同名的现代城市的黎波里。
1095年11月27日,教皇乌尔巴诺二世号召教徒拿起武器,从异教徒手中夺回主的坟墓,参加远征的人可获赦罪,战死疆场可升入天堂。
1289年,的黎波里伯国被伊斯兰马木留克苏丹嘉拉温所消灭。
[3]。
在历史上,十字军东征(1096年 - 1291年)是一系列在教宗

罗马天主教在历史上,十字军东征(1096年 - 1291年)是一系列在教宗的准许下进行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
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的圣地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
但有一些东征是针对其他天主教派,并非针对伊斯兰,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每次十字军开始时,都有讲道、宣誓及受予每个将士十字架的仪式,任命成员为教会的将士。
这令天主教在历史上留下有名的暴行。
到近代,天主教巳承认十字军东征造成了基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仇恨和敌对,是使教会声誉蒙污的错误行为。
背景回教徒在636年开始控制耶路撒冷。
十一世纪中期,土耳其的回教徒连番征战胜利,势力直接威胁各天主教国家。
加上朝圣的基督徒到耶路撒冷的路被封,朝圣者受回教徒侮辱,拜占庭帝国亦被回教势力包围。
教宗乌尔巴诺二世在1095年11月发出呼吁,请法国信徒以武力维护信仰成立十字军。
在为反对异教及收复宗教圣地耶路撒冷为号召,十字军东征的侵略战争拉开了序幕。
这场战争被罗马教廷赋予了宗教战争的性质,号召从异教徒(穆斯林)手中夺回圣城耶路撒冷。
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
参加战争的士兵佩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
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
封建主和骑士想扩张领地;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地的商人想控制地中海东部的商业;而罗马教皇想合并东正教,扩大天主教的势力范围;许多农民受到教会和封建主的宣传,想到东方去寻找乐土。
八次东征十字军东征地图1095年11月26日,教皇乌尔巴诺二世在法国的克勒芒召开会议,号召所有人拿起武器,从异教徒手中夺回“主的坟墓”,并且说参加远征的人可以赦免罪孽,战死疆场的人可以升入天堂,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始。
首次十字军共有两队。
第一队是由隐修士彼德所率领,此支十字军是由二万名贫农组成,称为“农民十字军”。
出征不久,巳有好几千人病死于途中。
此支军队没有纪律,也做出强迫归信和杀害犹太人的暴行。
耶路撒冷这个城市和十字军东征的功过—史上最强耶路撒冷王国史(一)课件资料

耶路撒冷这个城市和十字军东征的功过—史上最强耶路撒冷王国史(一)在此前《一文读懂耶路撒冷》文章中,我提到将会推送有关耶路撒冷、罗马帝国、十字军东征的深度长文。
今天我们就开始吧。
顺便说一句,《一文读懂耶路撒冷》的原作者已经加了我个人微信。
近期我还会推送他的有关好文,关于他的个人情况将在以后详细介绍。
今天要开始的是一篇有关耶路撒冷王国兴衰史的强文。
文章虽然以耶路撒冷王国作为主线,但又不仅仅只是谈到这个王国。
毕竟在耶路撒冷的历史上,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文章更多涉及到了耶路撒冷这个三教圣城的前世今生,十字军东征的暗黑历史,东罗马帝国的兴衰,等等等等。
更多的精彩还需要同学们去发现。
这篇文章很长,而且有很多不同版本,绝大多数版本都不全,多方比对查证,乃至付费买文,勉强做成一个全本。
浩浩荡荡7万多字。
所以我会分6-7次推送。
同学们慢慢欣赏,绝对值得收藏。
先来说一说这个耶路撒冷拉丁王国。
它又称耶路撒冷王国,是一个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于1099年建立在南部黎凡特(Southern Levant)的天主教王国。
其版图包括现在的以色列、黎巴嫩南部和约旦东南部。
该王国持续了近两百年,准确的说是192年:从1099年直到1291年最后一块领土,阿克(Acre),被马穆鲁克摧毁为止。
它的历史被分为了两个明显不同的时期。
第一王国从1099年持续到1187年被萨拉丁几乎完全侵占为止。
在随后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该王国又于1192年在阿克被重建,并持续到1291年该城毁灭为止。
这个第二王国有时又被称为阿克王国。
下面,我们开始第一部分。
作者不明、源于网络原作者序:写在前面的话这些下面将要写下和整理出的文字,完全是看完老斯2005年的大片『天国王朝』(Kingdom of Heaven)怨念未尽的产物……不是什么严肃的历史评论。
更不想进行什么宗教和种族的对比(本人信奉儒家,算是宗教白痴)。
所以,基本上,列位看官就把它当作一个趣味性的历史小品来看好了。
宗教瑰宝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圣地来历

宗教瑰宝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圣地来历以色列耶路撒冷是世界上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神圣的地方。
它被誉为宗教瑰宝,是世界上最具宗教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地方之一。
耶路撒冷作为宗教中心和历史遗迹的集结地,吸引了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朝圣和观光。
本文将从宗教、历史和文化三个方面介绍耶路撒冷的圣地来历。
一、宗教上的圣地意义首先,耶路撒冷对于犹太教来说,是以色列古代首都、所罗门王和大卫王的统治中心。
犹太教对耶路撒冷有非常深厚的情感。
犹太教圣殿的祭坛曾经位于耶路撒冷的圣殿山上。
这片土地因此被犹太人视为天堂与地狱的交汇地,教徒们认为这是与上帝直接沟通的地方。
每年,犹太教信徒都会在耶路撒冷的圣城中举行盛大的庆典和祭祀活动。
其次,耶路撒冷对基督教来说,是耶稣受难、复活和升天的地方,被视为基督教的圣地。
圣经记载了许多与耶路撒冷有关的重要事件,如耶稣在耶路撒冷城门口骑驴进城、最后的晚餐和十字架苦难等。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朝圣者都会来到耶路撒冷进行朝圣,参观圣殿山和耶稣受难的地点,体验基督教的历史并加深自己对信仰的认识。
最后,耶路撒冷对伊斯兰教来说,是第三大圣地,被视为先知穆罕默德登天的地方。
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和圣殿山也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聚集地。
伊斯兰教徒朝圣者会在耶路撒冷的圣城中祈祷、朝拜和进行宗教仪式。
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耶路撒冷的圣地来历同样也与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数千年来,耶路撒冷一直都是争夺的焦点,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古代,耶路撒冷曾是以色列王国和犹太人的中心,在公元前586年遭到巴比伦帝国的摧毁。
公元前70年,又被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毁。
此后,耶路撒冷成为了基督教的圣都。
中世纪,穆斯林帝国兴起,耶路撒冷也成为了伊斯兰教的圣地。
在公元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成功夺取耶路撒冷,形成了一个基督教的国家,但后来被穆斯林军队重新夺回。
随后,耶路撒冷陆续被奥斯曼帝国、马穆鲁克王朝和十字军的控制。
十字军东征的结果是什么

十字军东征的结果是什么十字军东征是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一系列宗教性军事行动,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十字军东征的结果,希望能帮到你。
十字军东征的结果1095年在宗教盛行的西方展开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耶路撒冷在基督教徒眼中是一座神圣的城市,所以成了宗教争抢之地,拜占庭为了抢回失去的耶路撒冷发动东征,并且也达到了目的,在抢回的圣地上建立国度,只可惜后来又被回教国家夺去。
面对耶路撒冷再次失去,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发动,意在攻克大马士革,但是还没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军队不断受到敌人的骚扰,失去大部分士兵,最终并没有完成计划。
1187年,西方国家再次发动第三次东征,想要入侵回教国家埃及,这次东征罗马皇帝死亡,法国则在有所收获之后撤兵,英国只好停战,故这次东征的结果也没有收复失地。
第四次东征则是对抗同宗教的拜占庭帝国,想要重获经济权,结果是拜占庭帝国崩溃,彻底毁灭。
之后第五次东征目标又与前三次一致是为了耶路撒冷的主导权,东征不再由国王领导,改为教皇指挥,军队没有战略,士兵也没有经验,所以还是失败了。
为了争夺圣城第六次东征再度发动,这次东征收复了耶路撒冷,而东征领导者却引起西方基督教国家的强烈不满,十六年后圣城再度被夺,因此法王组织了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结果路易九世被抓,经过多番周折才被释放,回国后再次发动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结果被打败,自己也因病去世,东征结束,同时也是长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的结果。
十字军东征的简介十字军东征简介中需要提及中世纪时西方的宗教。
十字军东征和宗教有关,在中世纪,基督教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还有一种是以希腊为中心的东正教。
而在北非和西亚地区,伊斯兰教是主体。
十字军东征是由天主教发起的。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天主教发起了东征,东正教参与到了其中。
天主教国家法兰西、英格兰、西班牙等国组织了十字军,向东进军,进攻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
在进攻伊斯兰教的时候,东正教国家拜占庭也加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耶路撒冷这个城市和十字军东征的功过—史上最强耶路撒冷王国史(一)在此前《一文读懂耶路撒冷》文章中,我提到将会推送有关耶路撒冷、罗马帝国、十字军东征的深度长文。
今天我们就开始吧。
顺便说一句,《一文读懂耶路撒冷》的原作者已经加了我个人微信。
近期我还会推送他的有关好文,关于他的个人情况将在以后详细介绍。
今天要开始的是一篇有关耶路撒冷王国兴衰史的强文。
文章虽然以耶路撒冷王国作为主线,但又不仅仅只是谈到这个王国。
毕竟在耶路撒冷的历史上,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文章更多涉及到了耶路撒冷这个三教圣城的前世今生,十字军东征的暗黑历史,东罗马帝国的兴衰,等等等等。
更多的精彩还需要同学们去发现。
这篇文章很长,而且有很多不同版本,绝大多数版本都不全,多方比对查证,乃至付费买文,勉强做成一个全本。
浩浩荡荡7万多字。
所以我会分6-7次推送。
同学们慢慢欣赏,绝对值得收藏。
先来说一说这个耶路撒冷拉丁王国。
它又称耶路撒冷王国,是一个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于1099年建立在南部黎凡特(Southern Levant)的天主教王国。
其版图包括现在的以色列、黎巴嫩南部和约旦东南部。
该王国持续了近两百年,准确的说是192年:从1099年直到1291年最后一块领土,阿克(Acre),被马穆鲁克摧毁为止。
它的历史被分为了两个明显不同的时期。
第一王国从1099年持续到1187年被萨拉丁几乎完全侵占为止。
在随后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该王国又于1192年在阿克被重建,并持续到1291年该城毁灭为止。
这个第二王国有时又被称为阿克王国。
下面,我们开始第一部分。
作者不明、源于网络原作者序:写在前面的话这些下面将要写下和整理出的文字,完全是看完老斯2005年的大片『天国王朝』(Kingdom of Heaven)怨念未尽的产物……不是什么严肃的历史评论。
更不想进行什么宗教和种族的对比(本人信奉儒家,算是宗教白痴)。
所以,基本上,列位看官就把它当作一个趣味性的历史小品来看好了。
插播一下:《天国王朝》是一部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奥兰多·布鲁姆、伊娃·格林、爱德华·诺顿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剧情大概是这样子的:十二世纪的法国,青年铁匠贝里昂无意间知道自己是十字军将领戈弗雷失散多年的私生子。
为了寻找救赎,巴利安跟随父亲前往耶路撒冷。
骁勇善战加上品格高尚,贝里昂几经征战成为赫赫有名的武士,不但深受国王赏识,美丽的公主西贝拉也对他芳心暗许。
而他也深深地被当地陌生而奇特的文化吸引,然而随着战役增加,带来无尽的杀戮和掠夺,贝里昂终于领会父亲训言中和平的真义与生命的真爱。
耶路撒冷王故去,新王继位。
好战的新王挑起战争,萨拉丁率领撒萨拉逊骑士要收复他们的圣地——耶路撒冷。
危急之时,贝里昂挺身而出,誓言捍卫“天国王朝”。
(源于豆瓣)『天国王朝』这部电影本身,选择了耶路撒冷这么一个敏感的话题,完全可以看出导演的野心不小。
说实话,敢于用耶路撒冷说事的片,不是极品,那就该是十足的烂片。
可是要说老斯的片子是烂片,实在是说不过去,俺首先100个不同意。
想当年『角斗士』这么烂的剧本,都被老斯死马当成活马医,愣是把个阿斗扶起来了。
作为电影人,老斯的确是天才。
可是老斯毕竟是西方人,也生活在中西方政治冲突的今天。
如果编入百年后的历史课本,也就是说老斯作为个体,必然有其历史、国家的局限性。
当然,这个局限性,你有,我有,咱大家都是有的。
所以,老斯的『天国王朝』对于人心与历史的反省,特别是对于欧洲中世纪十字军那段黑暗血腥史的揭露与批判,就显得有些隐讳了。
总的来说,始终是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抓不住重点。
电影中最吸引我的,是耶路撒冷拉丁王国(Crusader Kingdom of Jerusalem)及其在当时所面临的政治与文化环境。
我们都知道,一个同宗同文的国家或者说是某个世界在海外建立殖民地,该殖民地的统治阶级经过多代的繁衍生息之后,其文化和生活习惯都会被当地所同化——特别是当地文化更加强大而先进的话。
而在十字军东征的当时,东方世界的文明确实是优秀于西方世界的。
所以,耶路撒冷拉丁王国统治阶级中土生土长的一派与从西方世界新近前来的贵族之间,不仅有着直接的利益冲突,甚至于他们之间对于穆斯林世界的态度恐怕都是迥异的:土生的贵族因为对当地文化的认同,对穆斯林会报以天然的同情,可能更希望与之和平相处;而新来的贵族有着原生地的宗教狂热,对穆斯林的态度更是显而易见的。
于是,这两派之间的矛盾存在,是肯定的。
因此,耶路撒冷拉丁王国的统治阶级内部如何协调,并且这种调和将如何影响整个王国的外交和军事决策,将是我以下文字讨论的主题。
当然了,如果是纯粹的政治军事上的东西,我们这些女孩子是很难真正感兴趣的——我们感兴趣的,恐怕更多是民俗、民族感情、社会文化这些细腻的东西,或者是骑士、徽章、玫瑰这些具体有趣的物事。
促使我去啃这段晦涩生僻的历史,很多是来源于这部电影的细节。
比如同样在看这部电影,我的男性朋友们会在打斗、攻城时睁大眼睛,然后对那些武器的应用和军队的变阵大声讨论;而我和我的女性朋友们,却会对那些异域风情的服饰、生活用具,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津津乐道。
这是男性与女性兴趣的不同。
在下面的文字中,我会尽可能地把它们都顾及到。
好了,废话已经说了这么多了,下面进入正文。
1、不得不说到的背景1.1 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这是犹太人的口传圣经『塔木德』(Talmud)中对耶路撒冷城的赞美。
这个位于地中海与死海、约旦河之间的城市,将是我下面所讲到的历史发生的主要舞台。
它是统治时间长达140年的耶路撒冷拉丁王国(CrusaderKingdom of Jerusalem)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
该地属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湿润多雨,每年4月~10月为旱季,全年平均气温在13~26℃。
耶路撒冷地处西亚“肥沃的新月地带”西南角,夹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两大文明地区之间,又濒临地中海,因此,它是沟通尼罗河流域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纽带,腓尼基人开辟了地中海的航运之后,由于西亚南部是阿拉伯沙漠区,东西方的通商贸易均需以巴勒斯坦的北段为通道,如此,该地区就成为亚、非、欧三洲的交通枢纽和周边国家与地区争霸的军事要冲,各种文明的因子在这里碰撞、交融。
希伯来-以色列民族正是在对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以及迦南本土文化的吸收、改造和超越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一神论宗教文化,耶路撒冷则是这一文化最集中的象征和体现。
耶路撒冷(Jerusalem),这个名称,根据传统的说法,是取自两个希伯来文“ir”——意思是城市,和“shalom”——意思是和平。
耶路撒冷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体现着人类最崇高的渴望,即全人类的和平。
耶路撒冷这座城市的文明史可以追述到距今5000年以前,其所在地最早叫“耶布斯”。
相传大约5000年前,阿拉伯迦南人中一个名叫“耶布斯”的部落从阿拉伯半岛迁徙到这里定居,并以部落的名字命名此地。
而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王国创始人大卫征服了这个地方,将它作为犹太王国的都城。
接下来,它先后被巴比伦帝国、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所统治。
公元1076年,耶路撒冷落入塞尔柱人之手。
以色列统一王国的第二王大卫对原本是一座山顶小城的耶路撒冷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并将以色列人旷野游牧、半游牧时期象征耶和华上帝与以色列民同在的约柜迎至城中。
大卫王之子所罗门王即位后,在耶路撒冷兴建了壮丽的圣殿,约柜就安放在圣殿中的“至圣所”之内。
圣殿既是王室献祭、祷告的场所,也是国家举行全国性的宗教祭祀活动的地方。
这座城市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所罗门王死后,统一王国分裂为二,北国以色列经数迁都城最后定都撒玛利亚,南国犹大则继续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尽管北国统治者出于与南国对抗的目的,于分裂之初就在北国建立丘坛和新的神殿供人们崇奉,但耶路撒冷的圣城地位依然得到南北两国百姓的尊重。
公元前722年,北国以色列为亚述帝国灭亡,构成北国的十个部落的人口被掳至亚述境内分散居住,逐渐被同化,成为消失于茫茫人海中的“10个丢失的部落”。
南国犹大则一直存在到公元前586年,那一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的大军攻陷了耶路撒冷,摧毁了圣殿,并将犹大百姓中的精英分三批掳往巴比伦。
沦为“巴比伦俘囚”的犹大人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对耶路撒冷的向往成为他们绵绵不绝的企盼。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征服了新巴比伦,次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王下诏允许犹大遗民返回耶路撒冷。
他们在回归领袖所罗巴伯和尼米尔的领导下,又重修了城墙和圣殿——“第二圣殿”,建立了政教合一的自治共同体。
正是在回归时期的公元前5世纪,以色列民族宗教完成了从古代以色列宗教向传统犹太教的转化。
注:下面有几段内容在我最初找到的那个版本中并没有。
但我在别的地方发现完整版本应该有这些内容,但只有做成图片的,也就是下面的这几张图片,同学们凑合着看一下,好在也就在两三段内容。
之后的内容都是文字版。
然而,历史总是事与愿违。
这片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许是背负了太多的信仰,承受了三大宗教的精神寄托,耶路撒冷实在不堪重负。
虽然名为和平之城,但几千年来围绕它的,恰恰是从未止息过的腥风血雨、战乱频仍。
人们太过爱它,因为爱它,便都想将之据为己有。
为了争夺圣地而发生的战争,恰恰是人类历史中最为残酷野蛮的部分。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通过政治课本读到这样的句子: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城曾经先后18次被毁灭,成为废墟后,毁城者还要用犁再铲一遍,灭绝任何让人怀念的种子,但它又一次次奇迹般地重建,每一次复兴后依然汇聚着这世上最狂热的爱和恨。
耶路撒冷的不幸,也许就在于它被迫去承担了走向极端的多元文明在零距离碰撞时产生的爆炸。
1.2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自公元11世纪末至13世纪下半叶,西方基督教世界在教皇的号召下,以从东方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为名,对地中海东部的中、近东地区进行了前后间断或持续性的、时间长达近200年的战争。
这篇文章所讨论的主题——耶路撒冷拉丁王国即是十字军东征取得的最大战果之一。
参加这些战争的基督徒身缀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这场战争既是宗教性质的,同时也是一场为掠夺土地和财富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西方封建社会向外扩张和获得财富的手段。
说其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可能有些过分,但是宗教的确为它披上一层欺骗世人与愚弄信众的光环。
无论从战争对当地人民生活所产生的破坏,还是从战争的过程来看,十字军战争都可以定性为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历史学家惯常将十字军东征划分为八次: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公元1096~1099)背景:1095年,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亚历克修斯一世因不堪塞尔柱土耳其人的攻击,向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