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分数除法 练习课青岛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练习课
1.解方程。
34÷x=911
x÷56=1213 910x=38
1120x=22 5x=58 37
x+7=22 2.很多人喜欢看足球比赛。
标准的足球球门高6125米,是球门宽度的13,足球球门宽多
少米?
3.九寨沟海拔最高、湖面最宽的湖泊是长海,最宽处约4400米,是它的长的1120。
它的长约是多少米?
4.食堂运来一批蔬菜,
(1)白菜有50千克,正好是西红柿的25,西红柿有多少千克?
(2)西兰花的质量是白菜的45,西兰花有多少千克?
5.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约是8千米/秒,相当于宇宙飞船速度的4057。
宇宙飞船的速度约是多少?
6.六(3)班体育课上有12人抖空竹,13的同学跳绳,25的同学踢毽子,15的同学抖空竹。
(1)六(3)班一共有多少人?
(2)六(3)班踢毽子的同学有多少人?
7.一根木料长95米,把它锯成310米长的小段木料。
每锯一次要2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
练习课
1.x=34÷911
x=1112 x=1213×56 x=1013
x=38÷910
x=512 x=22÷1120
x=40 x=58÷5 x=18
37
x=22-7 37x=15 x=35 2.6125÷13=18325
(米) 3.4400÷1120
=8000(米) 4.(1)50÷25
=125(千克) (2)50×45=40(千克)
5.8÷4057=575
(千米/秒) 6.(1)12÷15
=60(人)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
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60×25=24(人)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7.95÷310=6(段)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6-1)=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