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原始创新为什么不行.
中国缺乏原始创新
中国缺乏原始创新创新源于设计。
创新设计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抓手,亦是必经桥梁。
中国设计创新能力薄弱,中国制造大而不强。
这与中国长期走代工模式,缺乏自主设计,产品附加值低,缺少原创设计息息相关。
在国外,各级领导层关注设计创新。
德国:设计定标准、设计定质量;在英国,早就提出“要用设计和大家做朋友”,发表“21世纪设计时代宣言”,设立“国家设计委员会”;芬兰以“成为设计和创新方面的领先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推进实施;丹麦是全球人均设计师最多的国家,2013年丹麦政府连续出台了“国家设计政策”;日本提出“科技立国、设计开路”;韩国1998年发布“21世纪设计时代宣言”,3个五年计划实现设计立国,2000年韩国设计从业人员多达108万人,2002年每百万人中拥有的设计知识产权注册量达到513件,造就了韩国设计强国地位;新加坡提出“创新是设计出来的”,2003年启动设计振兴计划,10年后设计产业对该国的经济贡献的增值达到30亿新元,2016年该增值有望达到46亿新元。
从三个方面理解原始创新,设计的进化、设计贯穿全服务链、设计时创新驱动力。
在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的创新是基于物理环境的创新,而在知识网络时代,是基于信息网络和物理环境的集成。
原始创新通常具备三大特征。
1、首创性.需要前所未有、与众不同。
2、突破性.需要在原理、技术、方法等某个或多个方面实现重大变革。
3、带动性.需要在对科技自身发展产生重大牵引作用同时,对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带来重大变革,在微观层面上将引发企业竞争态势的变化,在宏观层面上则有可能导致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竞争格局的重新形成。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但最近几年,人们发现中国缺乏原始创新。
本文将学术界对我国原始创新问题进行综述分析。
定义与问题提出什么是原始创新?一般来说,原始创新被定义为一项新发明或核心技术的研制。
可以说,原始创新代表着一种新观念、一种新思维和一种新方法,通常是颠覆性和具有革命性的。
为什么中国缺乏原始创新?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有些人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环境导致了自由思想和创新精神的限制,另一些人则认为,高强度的竞争和短期利益导向,也是阻碍原始创新的原因之一。
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缺乏人才、技术领先和融资渠道不足也是制约原始创新的基本因素。
政策引导中国政府在促进原始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政府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鼓励企业进行原始创新。
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和规章,例如科技立法、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人才引进以及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各种政策,并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
人才培养人才是重要的原始创新驱动力。
有学者认为,只有有足够的优秀人才,才能推动中国走向创新型国家。
因此,国家政策也将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同时,政府注重实施“名校+工业”模式,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企业投入企业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力量。
西方国家的例子显示,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者重要联系。
中国企业因为快速规模化和高度竞争,导致他们的投资相对低迷。
因此,相关的投资和技术转移政策颁布,以鼓励企业进行原始创新。
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展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特别是大型科技公司,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等,在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投入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是帮助中国进行原始创新的另外一条途径。
技术转移有助于企业和科研机构获取技术信息和技术知识,这种方法是其中重要的原始创新形式。
中国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原始创新不足:相较于国外,中国在关键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尽管在某些领域如高速铁路、5G 通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基础科学研究、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仍依赖进口。
2. 创新体系不完善:中国的创新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问题,如科研与产业脱节、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分离等。
此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活力尚未充分激发,创新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创新效率不高。
3. 人才培养与引进困难: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有待加强。
在国内,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难以传承,人才断裂现象严重。
同时,中国企业在吸引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
4. 创新生态环境不佳: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激励机制、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不完善,侵权行为较为严重。
创新激励机制不足,导致企业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5. 创新文化氛围不浓:社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对失败的包容度较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发展。
6. 企业管理创新不足:中国企业管理水平整体有待提高,尤其在企业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例如,许多企业连 5S 管理都做不好,人性人本化管理也相对缺乏。
7. 区域创新差距较大:中国各地创新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和创新示范区相对领先,而中西部地区创新资源匮乏,创新氛围较弱。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创新文化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中国的原始创新为什么不行
其次,中国还处在市场化得初期,竞争 厂家众多,市场分散,很难出现高利润的 企业,那样就没有足够的财务实力来进行 高投入的研发工作。这导致中国产品低端 化,同质化,山寨化的现象严重。厂家太 多,大家光顾上打价格战了,根本没有利 润来投入研发。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润来投 入研发,产品自然只能靠价格战,所以同 质化和山寨化也是必然结果。这是一个恶 性循环。这样的结果也可以在我国的家电 产品市场上看到。
2、创造性思维受阻 传统应试教育对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忽视 也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应试教育体 制借助于各种考试,尤其是高考,助长了 学生思维的标准化倾向
•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亨利· 罗兰在大约 100年前说过:“要运用科学,就必须让科 学自身独立地存在下去。如果我们只注意 科学的应用,必定会阻止它的发展,那么 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退化成像中国人那 样,他们几代人在科学上没有取得什么进 展。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科学的应用,而根 本不去探讨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但 愿亨利· 罗兰的这句话,能对我们有关原始 创新的讨论有所警策与裨益。
中国的经济实力与日俱增,但创新能力 却在下降。汽车产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我们最早的汽车厂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一直生产解放汽车。 改革开放,对外合资了,理应更好,然 而却相反,我们生产的所有的产品,必须 是他们提供的图纸,要改一个螺丝钉,要 通过总部批准。 在WTO之前,中国就有强制性技术转 让要求,外资来,就必须要把技术转让给 我们,在规定时间内要培养中国的零部件 生产体系。
二 我国仍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发 展阶段
首先,很多厂家依赖于低成本低端制造业来赚取利润, 没有投资研发的动力。在中国劳动力低廉。中国的很多制 造业企业根本不需要太多的研发投入就可以轻易的通过外 贸赚到钱。我认为科研创新是需要长期大额投入才能实现 的,一个企业一定是被迫而不是主动的投入大量钱去搞创 新的。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不需要研发,仅仅引入国外的 生产线就可以赚钱了,自然他们不会投入研发活动。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就看到很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 毕业即失业。当然很多毕业生即使找到工作了,很多人也 不是从事研发工作,而变成了事务性的工作。所以这就解 释了为什么中国现在研发的主体不是企业而是高校等科研 单位了。而缺乏了向产业转化的动力,高校的科研就脱离 了实际需求,那么他们的实际研发水平就是值得怀疑的。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原始创新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国内原始创新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科研人才、不足的科研投入、科研成果转化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不断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本文将对国内原始创新问题进行综述,从科研人才、科研投入和科研成果转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国内原始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科研人才科研人才是国内原始创新的重要资源,但目前我国科研人才队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我国科研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科研人才匮乏。
据统计,我国的硕士、博士后人才数量较多,但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却不足。
这导致了科研项目中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匮乏,影响了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
科研人才流动性不足。
由于科研人员在单位内部流动的机会较少,导致了科研人才的交流和合作机会不足,影响了原始创新成果的产生和转化。
科研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科研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上,对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这使得科研人才在原始创新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学者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应该加强科研人才的激励机制,提高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原始创新研究。
应该加强科研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能力的科研人才,提高原始创新的国际影响力。
应该改革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更多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
二、科研投入科研投入是支撑原始创新的重要保障,但我国在科研投入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的科研投入占GDP的比例较低。
据统计,我国的科研投入占GDP的比例不足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导致了科研项目的规模较小,影响了原始创新成果的产生和转化。
科研投入结构需优化。
目前,我国的科研投入主要集中在大型科研项目和传统产业上,对于原始创新的支持不够。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摘要】国内原始创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在对国内原始创新问题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的现状和国内创新环境问题。
文章还探讨了原始创新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探讨了原始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各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国内原始创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文章的结论部分对国内原始创新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概述,强调了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促进国内原始创新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国内原始创新、研究综述、现状分析、创新环境问题、原始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重要性、必要性结论、文章1. 引言1.1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本文旨在对国内原始创新问题进行研究综述,探讨当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重要性和必要性。
原始创新是指在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领域中进行的首创性工作,对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目前国内创新环境面临诸多问题,例如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人才培养不足、创新资源分散等。
原始创新的发展现状也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壁垒高、创新成果少等方面。
研究国内原始创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国内原始创新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研究热点与趋势: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创新理论、创新政策、创新机制等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机构开始关注原始创新问题,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研究趋势。
二、研究方法与手段: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日益多样化,主要包括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
研究者通过对各种数据和案例的分析,深入探讨原始创新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路径,为我国创新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浅析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的成因
浅析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的成因
田亚平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论坛》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的成因,针对成因对增强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提出了几个建议.
【总页数】3页(P51-52,64)
【作者】田亚平
【作者单位】华北航天工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北,廊坊,0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关于提升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J], 胡晓军
2.提升我国研究型大学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思考 [J], 殷朝晖
3.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成因分析及其建设路径 [J], 王章豹;汪立超
4.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成因分析及其建设路径 [J], 王章豹; 汪立超
5.基于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我国基础研究现状分析 [J], 许合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不足及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不足及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原始创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不足成为了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我国高校原始创新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深入发展。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包括我国高校原始创新水平的整体水平、各学科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差异等方面的分析,并挖掘其原因。
2. 国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对比分析,探究国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成功经验。
3. 发展对策的提出,包括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的需求、构建适合高校发展的创新体系、强化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文献调研、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全面深入地分析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不足及发展对策。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促进我国高校原始创新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同时,对于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也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和欧洲在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方面的差异有哪些?
中国和欧洲在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方面的差异有哪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解决许多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中国和欧洲在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些差异。
一、原始创新原始创新是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力的重要衡量标准。
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国拥有大量的人才和实践经验,但其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要强得多。
欧洲的一些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例如谷歌的深度学习算法。
二、政府支持和投资人工智能技术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资。
中国政府非常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为此,他们创造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例如,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建立五到七个人工智能创新团队,让中国在国际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保持领先。
同时,国家对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也给予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支持。
欧洲的政府对人工智能技术也非常关注,但代价是较低的投入经费和较低的执行力。
三、数据资源数据资源是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支撑。
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源是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提条件。
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更加注重数据资源的获取和处理。
中国在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上的能力要强得多。
中国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且规模大、速度快、效果好。
欧洲相对来说缺乏这方面的优势。
四、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很多人工智能技术的市场都被一些大型公司所占据,这不利于小型企业和创业公司的发展。
而欧洲的市场机制相对较好,小型企业和创业公司发展比较容易。
五、应用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到农业、医疗、航空等领域。
相对于欧洲,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覆盖面更广,领先优势明显,能够应对复杂的商业场景。
同时,欧洲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其在一些特定领域的技术应用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总结来说,尽管中国和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有许多的差异,但两者都在努力推动其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然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仍然存在一些原始创新问题。
本文将对国内原始创新问题进行综述,分析原始创新的含义、国内原始创新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一、原始创新的含义原始创新,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某一领域中最初的、从无到有的创新。
它强调的是在创新过程中所创造出的新观念、新技术或新产品等是一种全新型的、从未存在过的、具有开创性的新事物。
二、国内原始创新的现状a.在制造业领域,中国仍然在高端核心技术研发上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b.虽然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但这些新产业的技术质量和创新能力仍然有提升的空间。
c.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虽然位列全球首位,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仍然相对不足。
d.在人才培养方面,虽然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用于推进STEM教育,但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a.资金支持不足:尽管国家对于创新现象的重视越来越高,在实际操作中,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成为制约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b.人才流失严重:在科技环境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人才对于科技成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但是,在国内现阶段的发展环境下,由于薪资水平低、创新环境落后不开放等因素,国内人才流失严重。
c.科技成果转化难度大:国内公司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转化难度较大。
主要表现在公司成立不足、核心技术人才流失、转化不足等方面。
d.专利质量与技术能力不匹配:国内专利申请数量虽然位列全球首位,但是专利质量不高,技术能力不足,这给原始创新带来了特殊的挑战。
a.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主要体现在:政府投资大、政策落实到位、优秀创业企业获得优惠参与等方面。
b.人才培育:改进人才培育模式,包括对于特定人才实施“黄埔计划”、“千人计划”等优惠政策等。
中国的原始创新为什么不行综述
R&D费用按活动内容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 验发展三个部分。201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经费总支出为7062.6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 比为1.76%。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324.5亿元,应 用研究经费支出为889.9亿元,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 5848.2亿元.三者所占R&D经费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6%, 12.6%和82.8%。而发达国家前二者与后者之比为1:1 由此可见,不仅我国R&D经费总支出占GDP的比重 偏低,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支出占R&D经费支出比重也 明显偏低。 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社会将资源集中于技术转化 和应用研究,而忽视基础研究,那么当基础研究的成果开 采殆尽时,我们就找不到新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原动力了”。
其次,中国还处在市场化得初期,竞争 厂家众多,市场分散,很难出现高利润的 企业,那样就没有足够的财务实力来进行 高投入的研发工作。这导致中国产品低端 化,同质化,山寨化的现象严重。厂家太 多,大家光顾上打价格战了,根本没有利 润来投入研发。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润来投 入研发,产品自然只能靠价格战,所以同 质化和山寨化也是必然结果。这是一个恶 性循环。这样的结果也可以在我国的家电 产品市场上看到。
在美国,很多创新的东西,往往先是一 些小公司做出来,大公司再把它收购过来, 实现产业化;而我们现在缺少创新的接力 棒,让科学家一棒跑到底,而他们往往到 不了头。 一流的企业创造产业链,二流的企业组 合产业链,三流的企业改进产业链。 在中国最大多数的成长很快的中小板公 司仍在进行最低端的填补产业链的工作。
与其说只有大企业才能做原始创新,不如 说,只有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成为大 企业 全世界几乎所有实业性的大企业,都是依靠 原始创新发展起来的,而且是领域性的原始创新。 GE从发明电灯泡开始,它让城市亮起来了;西门 子从发电机开始,它使能量可传输;微软发明了 widows,开创了PC时代。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区别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区别根据创新模式的不同,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1.原始创新原始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原始创新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创新,其本质属性是原创性和第一性。
目前我国原始创新不足。
2.集成创新集成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优化和系统集成,以此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它与原始创新的区别是,集成创新所应用到的所有单项技术都不是原创的,都是已经存在的,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对这些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了系统集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创新形式。
其核心概念是利用各种引进的技术资源,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完成重大创新。
它与集成创新的相同点,都是利用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为基础,不同点在于,集成创新的结果是一个全新产品,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结果,是产品价值链某个或者某些重要环节的重大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的方式,这也是我国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4.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间的关系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
原始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利用别人的原始创新成果,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借势成长。
三者不可偏废。
但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者资金投入、创新周期、创新风险以及对技术能力和技术积累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例题1·多选题】原始创新的本质属性是()A.原创性B.集成性C.先进性D.第一性E.消化吸收性解析:AD【例题2·单选题】()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A.产品创新B.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C.原始创新D.集成创新解析:C【例题3·单选题】最常见、最基本的创新形式是()A.产品创新B.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C.原始创新D.集成创新解析:B(09年原题).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主要是()A.原始创新B.集成推动C.技术引进D.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答案:A原始创新。
浅析我国缺乏原始创新的根源
我国自然科学缺乏原始创新的根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尤为重要,在当今中国“科教兴国”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坚持把推进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荐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但是目前我国在自然科学中缺少原始创新,导致我国的科技创新的竞争力相当薄弱。
本文将从科学组织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自然科学缺乏原始创新的根源。
科学组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科学职业共同体、科学交流共同体、科学专业共同体、科学研究共同体和科学思想共同体。
科学组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思想的交流来创造知识,科学组织在自然科学的原始创新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由于科学组织受其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自然科学原始创新的缺乏。
进行自然科学的原始创新需要有原始的积累,不像西方国家一样,我国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较晚,科学组织形成起步也较晚。
原始创新需要有国家科技能力基础的积累,我国科技组织中缺少科技基础知识的积累,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就无法继承和发展原来的知识积累。
并且在自然科学研究中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我国人才的积累也较少,一项重大的创新可能需要几代人去实现。
正是由于我国科学组织起步较晚,学术知识和学术传统的积累缺乏,导致原始创新的过程中缺少知识的支撑。
美国政府对基础研究进行长期、稳定的支持是维持美国科技竞争力的根本,我国也应该进一步的加强基础研究,进行自然科学知识原始的积累。
由于我国科学组织起步较晚,科学组织的体制建设和创新团队的培养还不是很完善。
科学组织体制的完善程度也影响着科学组织的活动,从而影响科学组织的思想交流,例如:体制中的奖惩制度、评价、资格认证、培训和人才选拔方面的不完善,影响着科学组织人员的积极性。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创新的战略目标,特别着力于加强原始创新。
然而,国内的原始创新问题仍然存在。
首先,人才问题是原始创新的关键。
虽然中国政府在人才方面投入巨大,但人才培养质量与数量仍然不足。
国内高校鼓励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参与研究和实验,而且学习环境缺乏创新氛围。
此外,缺乏对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的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导致一些优秀人才一旦毕业就会离开。
其次,技术创新的传统文化和教育体制的阻碍是原始创新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传统文化强调考试成绩,而不是学生的实际能力。
这导致许多学生学习用功,但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由于在国内大多数教育机构中只顾及应试教育,对科研能力更强的学生有机会就不够充分。
这就导致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无法推广或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最后,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创新的开放性也是原始创新的问题。
目前,一些企业或组织不尊重知识产权,盗用别人的创新成果。
此外,创新者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使得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专业知识之间的“矛盾”更激化。
相比之下,国外一些创新园区的企业可以紧密、高效地合作,尽快放宽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提高市场上的专利使用率。
综上所述,要解决国内原始创新的问题,我们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创新教育体制,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科技创新的开放性。
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更高的原始创新成果,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竞争力的核心。
在中国的创新体系中,原始创新作为基础和核心,对于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原始创新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就国内原始创新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原始创新的概念及重要性原始创新,即指在科技与产业创新中,发现和开拓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推动整体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创新行为。
原始创新是创新体系中最基础和核心部分,它不仅能够为其他创新活动提供支撑和动力,还能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原始创新对于国家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的现状1. 科研人才短缺科研人才是原始创新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我国在高水平科研人才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短板。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研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一定差距,这对于原始创新的推动和实践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 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我国在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上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包括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转移机制不畅、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原始创新的发展。
3. 创新环境不够创新友好国内的创新环境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创新政策不够精准、创新激励不够明确、创新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我国原始创新的健康发展。
4. 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原始创新的难题。
由于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畅、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导致大量优秀科研成果无法得到充分应用和发挥,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原始创新的发展。
5.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在企业创新方面,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
一方面是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企业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文化不浓厚等问题,这都影响了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
三、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的现状为了有效解决国内原始创新问题,国内学者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我国缺乏原始创新的选题根源
我国缺乏原始创新的选题根源——自然辩证法期末报告姓名:王彭班级:硕2041班学号:3112054028本人签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仍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
而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指一个国家在不依赖外部的技术的情况下,依靠本国的力量独立开发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即摆脱技术引进方式下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依靠自己的力量所进行的原始创新。
原始性创新一种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我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2年来8次空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自然科学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即缺乏原始性的创新。
从另外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另外一个基本情况,二战后,日本重型工业基本都被摧毁,但是现在日本已经是世界科技创新能力第一的国家,从2000年到2006年间,日本研发投入占GDP比例的3.04%,美国2.73%,欧盟1.86%,中国1.4%。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立国战略非常重视可能转化为产品的科技。
政府每年举行一次大型产学官联合峰会,参加人员有文部科学大臣、科学技术担当大臣、大学校长和大型企业的总裁,就科学技术转化为产品进行讨论,并且建立起灵活的科学组织机构,人才不受劳动合同等限制,学术交流和科研是跨越公司,领域等机制,从而大大的加强了科研创新能力。
从日本的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有效的科学组织所起的作用。
科学组织是指通过一定的纽带而形成的科学家群体,这些纽带可以是职业、地域、交流、专业、机构、研究、思想。
其深刻内涵在于通过内部的思想交流而实现其特殊的体制目标,即创造知识,具体的表现形式为:(1)科学共同体(SC);(2)无形学院;(3)学派;(4)学会;(5)科研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中国还处在市场化得初期,竞争
厂家众多,市场分散,很难出现高利润的 企业,那样就没有足够的财务实力来进行 高投入的研发工作。这导致中国产品低端 化,同质化,山寨化的现象严重。厂家太 多,大家光顾上打价格战了,根本没有利 润来投入研发。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润来投 入研发,产品自然只能靠价格战,所以同 质化和山寨化也是必然结果。这是一个恶 性循环。这样的结果也可以在我国的家电 产品市场上看到。
这就是过去30年,中国模式的最大弊 端。所以说,现在提原始创新,提发展战 略性新兴产业,就是要与这种旧模式告别, 创造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与其说只有大企业才能做原始创新,不如 说,只有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成为大 企业
全世界几乎所有实业性的大企业,都是依靠 原始创新发展起来的,而且是领域性的原始创新。 GE从发明电灯泡开始,它让城市亮起来了;西门 子从发电机开始,它使能量可传输;微软发明了 widows,开创了PC时代。
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
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
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
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反
映,如: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零现象、核心技术依
赖度大、国内重大科技奖项中的空缺现象、科技
论文质量不高、发明专利数量少、缺乏世界级的
科技领军人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中国的经济实力与日俱增,但创新能力 却在下降。汽车产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我们最早的汽车厂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一直生产解放汽车。
三 基础研究环境的制约
1、R&D经费投入不足 研究经费紧张一直是制约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提升 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经费紧张,我国基础研究 领域的仪器设备精密程度、科研人员待遇等方面 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据中国科技统计信息 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以2010年为例,美国、日 本、英国的R&D费用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9 %、3.36%和1.85%,而我国2010年的R&D费 用分别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76%,低于欧盟 25国的平均水平1.95%。这种经费不足的状况不 仅使得研究进展拖延,工作难以全面展开
所以,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站在产 业链的最高端,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我国的原始创新为什么不行
一、和欧美发达国家比,中国原始创新最大的 短板还不是研发水平,而是中国的企业,没有探 索出一套成熟的原始创新模式。
原始创新绝不仅是技术的创新,它必将带来企 业经营模式、行业标准的彻底改变。而不是现在 中国许多企业认为搞个小发明创造就是原始创新。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就看到很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 毕业即失业。当然很多毕业生即使找到工作了,很多人也 不是从事研发工作,而变成了事务性的工作。所以这就解 释了为什么中国现在研发的主体不是企业而是高校等科研 单位了。而缺乏了向产业转化的动力,高校的科研就脱离 了实际需求,那么他们的实际研发水平就是值得怀疑的。
2、R&D经费投入中的基础研究投入不足
R&D费用按活动内容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 验发展三个部分。201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经费总支出为7062.6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 比为1.76%。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324.5亿元,应 用研究经费支出为889.9亿元,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 5848.2亿元.三者所占R&D经费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6%, 12.6%和82.8%。而发达国家前二者与后者之比为1:1
改革开放,对外合资了,理应更好,然 而却相反,我们生产的所有的产品,必须 是他们提供的图纸,要改一个螺丝钉,要 通过总部批准。
在WTO之前,中国就有强制性技术转 让要求,外资来,就必须要把技术转让给 我们,在规定时间内要培养中国的零部件 生产体系。
我们得到什么?得到了钱,也能得到技 术。宝马、奔驰、奥迪,我们都能制造出 来。
一个优秀的原始创新企业,并非要面面俱到, 而是能够成功地把人力资源、技术资源、金融资 源等综合在一起发挥效果。
在美国,很多创新的东西,往往先是一 些小公司做出来,大公司再把它收购过来, 实现产业化;而我们现在缺少创新的接力 棒,让科学家一棒跑到底,而他们往往到 不了头。
一流的企业创造产业链,二流的企业组 合产业链,三流的企业改进产业链。
就近来说,GE发明CT,完成了在该领域的原 始创新,行业标准也是由GE来制定,全世界得按 GE的教学大纲培养一大批能熟练使用机器的医生、 护士。依靠领域性原始创新,GE一步步控制了一 个产业。
GE可以按成本价将机器卖给全世界任何一家 医院,但每年机器维护、保养的高额费用却足以 令它们赚得盆满钵满。人家甚至只需要改变某款 软件,医院就不得不购买大批零部件来与之匹配。
我们失去了什么呢?一个螺丝钉,按照 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和合资协议,我们都不 能够自主地研发、设计、创新、销售。我 们失去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失去成为跨国 公司竞争对手的前景。
北京有中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科学 院,但是北京没有原始创新型企业。
浙江有中国最发达的民企,但没有创 新型企业。在浙江,一个成功的民企在行 业内做到世界老大,这个时候,就有人忽 悠他去做房地产,忽悠他玩资本。玩着玩 着,就脱离了主业,泯然众人矣。
中国的创新
中国的原始创新为什么不行
我国的国家创新能力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从形式上来 看,我国的创新体系框架与大部分国家基 本相同。与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创新体 系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 和市场环境等方面。
我国科技原始创新缺失的现状
•
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
在中国最大多数的成长很快的中小板公 司仍在进行最低端的填补产业链的工作。
二 我国仍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发 展阶段
首先,很多厂家依赖于低成本低端制造业来赚取利润, 没有投资研发的动力。在中国劳动力低廉。中国的很多制 造业企业根本不需要太多的研发投入就可以轻易的通过外 贸赚到钱。我认为科研创新是需要长期大额投入才能实现 的,一个企业一定是被迫而不是主动的投入大量钱去搞创 新的。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不需要研发,仅仅引入国外的 生产线就可以赚钱了,自然他们不会投入研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