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材料工艺教学大纲设计类

完整版材料工艺教学大纲设计类
完整版材料工艺教学大纲设计类

材料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aterial and Crafts

课程编号:1711327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学分: 3 学时:48 面向对象: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造型基础1、造型基础2、实验室基础1、木工实习、金工实习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邱潇潇、许熠莹、延鑫. 工业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一、课程简介

材料与工艺课程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工业设计作为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设计类学科,与它相关的材料与工艺教学也必然存在着特殊性。

本课程经过对知识理论体系的整合和细分,全课程共分为三个层次、九章内容:第一层次(第一、二章)是对工业设计材料和加工工艺的概述,以材料为主线进行发展,介绍了设计与材料之间紧密的联系以及材料的分类和各项特性。

第二层次(第三至第八章)则以材料为主体展开,分别针对塑料、金属、木材、玻璃、陶瓷和复合材料这工业设计中最常用的六大类材料的性能及各种工艺技术进行讲解。

第三层次(第九章)首先是分别从材料和工艺的选用、材料与环境以及材料的发展三方面进行全课程的总结。

二、课程地位与教学目标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工业设计学科基础必修课,本课程在第二学期为本科四年课程中的的第一门与材料相关的课程,也是工业设计课程中很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与绘画和图面不是很接近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为后面的设计课题做好基础的准备工作。

课程教学目标:重点了解各种材料及其工艺在工业设计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掌握与工业设计相关的基本材料的和加工工艺及表面处理的功能属性、可加工性和象征特征,通过讲授、参观、市场调查、和材料工艺的分析练习,学生可以积累一定的材料与工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对材料及工艺的选择和分析能力。使艺术类学生毕业后能够较理性理解和分析各种材料的特性和在设计中的作用,在今后的设计中充分的利用各种材料及加工工艺完成设计任务。

主要为毕业要求第4 的实现提供支持。

对毕业要求4,材料工艺属于本专业公共基础必修课,了解专业设计领域的主要材料、工艺及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这里给出的本课程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在授课中必须完全涵盖,主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自身的经验等在某些方面进行扩展和对学生进行引导,适当扩大学生的涉猎面。

1. 概论

教学内容:

(1)材料概述[3]

(2)材料与工业设计[3]

(3)材料设计[2]

本章是对材料、材料与人、材料与设计的概述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人、材料、设计、工业设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重点:学习目的,课程基本内容难点:材料与设计的关系

2. 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教学内容:

1)材料的分类[1]

2)材料的物理特性[2]

3)材料的化学特性[2]

4)材料的工艺特性[1]

5)材料的感觉特性[2]

其中的知识要点有材料的分类方式、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热性能和电性能、材料的成型加工性能和表面处理性能、材料的质感等。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材料的分类方法和材料的各项性能知识,掌握关于材料质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原则,学会质感设计的方法,为将来在设计作品中进行优秀的质感设计打好基础。

重点:材料的分类方法和材料的各项性能

难点:材料的工艺特性、材料质感设计

3. 塑料及加工工艺[2]

教学内容:本章介绍塑料及其加工工艺技术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塑料概述、塑料的基本性能、塑料的加工工艺(注塑、吹塑、吸塑、挤出、切削、热压等)、塑料的连接工艺(焊接、粘接等)和常用塑料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五部分内容。其中知识要点有塑料的概念、塑料的分类、塑料的特性、塑料的优缺点、塑料的成型工艺、塑料的二次加工和表面处理、常用塑料种类的特点和应用等。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塑料的基础知识、塑料的特性和工艺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现有塑料产品或塑料部件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分析。希望学生在今后的设计中也能够对塑料材料进行合理对的选择和发挥,并从工艺方面全面考虑问题。

重点:塑料的基本性能、塑料的加工工艺、常用塑料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难点:塑料的加工工艺、常用塑料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

4. 金属及加工工艺[2]

教学内容:金属材料及其加工工艺技术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了金属概述、基本性能、加工工艺和常用金属材料及设计中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其中的知识要点有金属的分类、金属的特性、金属的铸造工艺(翻砂铸造、熔模铸造、压力铸造、精铸造、高温锻造等)、金属的压力加工、金属的切削加工(车、铣、钻、刨、磨等)、板金工艺(煎、弯、冲等)、金属的材料链接、金属的热处理和表面装饰、特种加工、常用金属材料种类的特点和应用等。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了解金属的特性和工艺,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现有金属产品或金属部件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分析。希望学生在今后的设计中关注金属材料的自身特点以及利用金属材料进行造型的工艺技术处理,对金属材料及工艺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发挥。

重点:金属的特性、金属的加工工艺等

难点:金属的铸造工艺、金属的材料连接

5. 木材及加工工艺[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木材及其加工工艺技术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木材概述、基本性能、加工工艺和常用木材及设计中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其中的知识要点有木材的组成与切面、木材的性能、木材的切削与弯曲、木材的连接和装配、木材的表面装饰、常用木材特点与设计应用等。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木材的基础知识,了解常用木材的品种、形式、特性和工艺,提高对木制品材料和工艺的认识分析能力,并能够在今后的设计应用中正确、合理地选用木材。

重点:木材的分类(硬木、软木的特性和应用等)、木材的性能、木材的加工工艺、木材的应用

难点:木材的加工工艺、木材的应用

6. 玻璃及加工工艺[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玻璃材料及其加工工艺技术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玻璃概

述、玻璃的基本性能、玻璃的加工工艺和常用玻璃材料及设计中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其中的知识要点有玻璃的分类、特性、熔制和各种成型方式、玻璃的二次加工、常用玻璃种类的特点和应用等。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玻璃的基础概念、特性和工艺等有所了解,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现有玻璃制品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希望学生在今后的设计中能够合理选用玻璃材料。

重点:玻璃的基本性能、玻璃的加工工艺

难点:玻璃材料及设计中的应用

7. 陶瓷及加工工艺[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为陶瓷材料及其加工工艺技术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了陶瓷概述、基本性能、加工工艺和常用陶瓷材料及设计中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其中知识点有彩瓷的分类、陶瓷的特性、陶瓷的成型方式、陶瓷的烧结、常用陶瓷种类的特点和应用等。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陶瓷材料的基础知识、特性和工艺有所了解,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现有陶瓷制品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分析。希望学生在今后的设计中能够合理选择和发挥,并从工艺方面全面考虑问题。

重点:陶瓷的基本性能、陶瓷的加工工艺

难点:陶瓷材料及设计中的应用

8. 复合材料及加工工艺[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介绍复合材料及其加工工艺技术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复合材料概述、基本性能、加工工艺、常用复合材料及设计中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其中的知识要点有复合材料的概念、分类、特性、优势成型工艺、复合材料的典型品种和应用等。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复合材料的基础知识,了解符合材料的特性和工艺,希望学生在今后的设计中能够对复合材料进行合理的选用和发挥,进行设计创新。

重点: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难点:常用复合材料及设计中的应用

9. 材料及加工工艺的选用与发展[3]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为材料及加工工艺的选用、材料工艺发展以及实例

讲解,主要包括了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的选用、材料与环境、材料的发展、家具设计中材料工艺选用实例等。其中的知识要点有材料的选用原则、加工工艺的选用、表面处理工艺的选用、绿色设计与绿色材料、材料的发展趋势等。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材料工艺选用的原则和方法,掌握绿色设计和绿色材料的相关知识[1],形成设计环境意识;了解材料发展趋势,拥有与时俱进的设计思维;了解不同材料和工艺在设计中的应用及其特点,掌握分析产品材料及工艺的能力,触类旁通地进行知识拓展,为将来的设计实践打好基础。

重点:材料工艺选用的原则和方法、了解材料发展趋势难点:绿色设计和绿色材料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要求《材料工艺》教学以课堂讲授、市场调研、现场参观、课堂练习、辅导、讲评组成,具体环节如下:

课堂讲授主要对理论部分进行讲解,适当运用多媒体演示,结合讲授。

市场调研针对现有材料市场有针对性的做各种材料和工艺的市场调研(特性、用途、加工工艺等)。现场参观

对各种相关材料的加工工厂进行参观。

课堂练习

1、制作材料样板:

(1)木材样板

要求:根据相对应的材料标注出特性、用途。

(2)、塑料样板。

要求: 根据相对应的材料标注出特性、用途。

2、材料工艺说明:

要求根据设计图片标注出各种材料和基本工艺辅导

辅导是《材料工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具体方式有教师提出修改意见,以及一对一的师生问答的方法。分组辅导和个别辅导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讲评

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集体讲评,介绍设计体会,相互点评作业,取长补短,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设计心得,随时发现普遍性问题,并及时地解决。

五、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方法要服务于课程教学目标,同时结合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可以包括讲授、研讨、小组合作、同伴教学、探究教学、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模式。

学习方法指导:因材料工艺所讲授课程信息量交大,学生可根据笔记进行列表法整理对比。有利于更好的记住课程内容并加以应用。

六、学时分配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项目:课堂表现20%、课程作业55%、随堂练习:10%、参观考察:15%

考核标准:根据本大纲制定的课程内容及要求进行评定考核,大概分为4个档级,第

一档:优秀(100-88)、良好(88-75 )、合格(75-60 )、不合格(60及其以下)老师可根据综合评定给予最终的成绩评定,因为材料课程,课程最终作业占大比重。课程作业也能很清晰的表明老师的授课效果。

建议成绩评定分布表

制定者:枣林

批准者:XXX

2015年12月28日

材料成型工艺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工艺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7310060 学分: 6 学时:90 (其中:讲课学时:78 实验学时:12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材料成型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教材:《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工艺》贾志宏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2月第1版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雷玉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牟林、胡建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第2版 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金属液态成型工艺的方法、金属板料成形技术、焊接电弧及焊接方法等三大部分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常见的液态成型、板料成形、焊接工艺方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打好热加工工艺知识基础;了解热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趋势。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液态成型工艺 绪论 1 基本内容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发展历史,液态成型工艺流程。 2 教学要求 了解铸造产业的发展概况;了解铸造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工艺种类。 3 重难点 液态成型工艺的基本类型、流程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1 基本内容 (1) 常用铸造方法的选择; (2) 砂型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3) 特种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2 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铸造方法的特点;熟悉铸造方法选用的依据; (2)掌握砂型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方法; (3)熟悉特种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方法。 3 重难点 铸造工艺性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1 基本内容 (1)工艺设计内容及流程; (2)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确定的基本原理; 2 教学要求 (1)熟悉铸造工艺设计的依据、内容及流程; (2)掌握砂型铸造工艺方案制定的原理及方法。 3 重难点 (1)生产纲领、生产条件对工艺方案制定的影响; (2)分型面及浇注位置的确定。 第三章浇注系统设计 1 基本内容 (1) 浇注系统概述; (2) 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各组元内的流动规律; (3) 浇注系统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 2 教学要求 (1) 了解浇注系统对液态成型过程的影响; (2) 熟悉浇注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3) 掌握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各组元内的流动规律; (3) 理解浇注位置选择的原则; (4) 理解浇注系统设计的原理,掌握浇注系统设计方法; (5) 理解铸铁、铸钢、非铁合金浇注系统的特点; 3 重难点 阻流截面的计算原理及公式。 第四章冒口及其设计

教学大纲服装缝纫

服装工艺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服装工艺基础》是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为职工从事服装设计和技术工作提供必需的实践基础。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述,动手能力的训练,使职工学会各种手针针法以及机缝、熨烫的基本方法,学会平缝机的使用、保养与简单维修,学会服装部件的制作,为以后学习各类服装的缝制工艺和生产技术管理打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职工掌握必要的生产安全知识及职业道德与自身权益维护; 2、使职工掌握手工缝制基础; 3、让职工熟悉机械设备,踩空机,学会线迹调整; 4、熟练掌握车缝方法; 5、掌握熨烫工艺方法; 6、手工饰品制作。 (二)能力目标: 1、熟练地运用手针和机缝工艺进行缝制成品和装饰工艺; 2、养成良好的制作习惯,能够灵活运用手针和缝纫机; 3、培养职工的动手能力; 4、培养职工的自学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培养职工的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职工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第一单元:生产安全知识、职工职业道德与权益维护 1、教学内容 (1)安全生产知识 (2)一个职工必须具备的素质 (3)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2、教学要求 使职工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掌握必要的生产、生活安全知识,增强爱岗敬业、文明礼貌、开拓

创新、团结协作意识,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第二单元:服装缝制工艺概述(一)理论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服装缝制工艺的含义; (2)服装缝制工艺的内容; (3)服装缝制常用术语; (4)服装缝制常用工具。 2、教学要求 (1)理解服装工艺工具的使用; (2)掌握服装缝制设备的保养; (3)理解服装缝制工艺的含义及内容。第三单元:服装缝制工艺基础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服装熨烫工艺 (2)服装手缝工艺 (3)服装机缝工艺 2、教学要求 (1)掌握缝制熨烫工艺的基本技巧; (2)了解服装手缝工艺的各种针法在服装上的运用; (3)掌握缝纫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4)掌握各种机缝针法及工艺要求。 (二)实训教学内容 1、目的和任务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训,使职工学会各种手针针法以及机缝、熨烫的基本方法,学会平缝机的使用、保养与简单维修。为以后学习各类服装的缝制工艺与部件制作打基 础 2、对职工能力培养的要求 (1)让职工掌握各种手针针法及运用; (2)了解机缝工艺的基本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平缝机; (3)了解熨烫工艺的基本要求,运用熨烫工艺对服装半成品、成品进行整理;

《女装结构与工艺》教学大纲

《女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女装结构与工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 开设学期:四(2015本科) 总学时:96 其中讲授学时:40 实践学时:56 计划学分:6 先修课程:服装设计、服装色彩、服装史、服饰配件设计、服装制图基础、服装基础工艺讲授语言:汉语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相结合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女装结构与工艺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讲授女装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等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女装结构设计和工艺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能够独立地进行女装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的设计,并且掌握一定的制作技术,为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服装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三、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女装结构设计与缝制工艺》余国兴编著东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女装结构设计与缝制工艺》余国兴编著东华大学出版社 《服装工艺学—成衣工艺分册》张文斌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 《成衣工艺学》吴铭张小良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 《服装工艺基础》朱小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课时内容与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裤装结构设计 (讲授6学时,实操12学时) 理论:1、裤装结构设计 2、裤装变化设计 练习:西裤、牛仔裤结构设计 第二章西裤缝制工艺 (讲授6学时,实操12学时) 理论:1、西裤缝制工艺及流程制作 2、西裤工业制板 练习:西裤缝制工艺 第三章女上装结构设计 (讲授16学时,实操16学时)

理论:1、女装纸样设计的基本原理 2、衬衫、背心纸样设计与应用 3、连衣裙纸样设计与应用 4、外套结构设计 练习:女上装结构设计 第四章女上衣缝制工艺 (讲授12学时,实操22学时) 理论:1、女上衣缝制工艺及流程制作 2、女上衣工业制板 练习:女上衣缝制工艺 五、考核方法与要求 1、考核形式: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相结合 2、评分办法:平时成绩占30%(主要考察学习态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方面),期末考查占70%。 六、编制与审核 编制人: 编制时间: 教研室审议: 系审核:

服装工艺教学大纲

服装工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服装工艺是服装制作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本专业必需的工艺基础 知识和日常服装的裁剪与工艺技术,使学生有能力从事工业化服装生产,为成为高素质的劳 动者及中初级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要求 1、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掌握手缝工艺和车缝工艺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缝纫姿势。 2、掌握西裤、女裙、衬衫、茄克衫、上衣及西服的缝制流程、质量要求、成品质量标准、整烫工艺要求。 3、初步掌握服装制作工艺中的推、归、拔工艺。 4、能灵活运用工艺手段,采用创新工艺的方法。 三、学时分配表 机

2 2 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服装工艺基础知识 课程内容 各种手缝针法在服装上的运用;服装缝制工艺的常用工具;各种手缝针法的基本训练;缝纫机各种车缝缉线的基础训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掌握常用手缝工艺的技巧与技法,并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熟练程度。 2、掌握车缝缉线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缝纫姿势。 3、能熟练地使用缝纫机,提高车缝的质量和速度。 二、女裙的缝制工艺 课程内容 直裙的缝制工艺;斜裙的缝制工艺;裙子款式变化的缝制工艺。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一般裙子的缝制工艺流程及其质量要求。 2、掌握一般裙子的熨烫工艺要求。 3、掌握一般裙子的成品质量标准。 4、了解一般裙子款式变化的工艺要求与操作要领。 三、西裤的缝制工艺 课程内容 女西裤的缝制工艺;男西裤的缝制工艺。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男、女西裤的缝制工艺流程及其质量要求。

2、掌握男、女西裤的熨烫工艺要求。 3、掌握男、女西裤的成品质量标准。 4、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裁自做,提高对西裤结构的理解。 四、衬衫的缝制工艺 课程内容 普通女衬衫的缝制工艺;女衬衫款式变化的缝制工艺;男衬衫的缝制工艺。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衬衫的工艺流程及其质量要求。 2、掌握衬衫的熨烫工艺要求。 3、掌握衬衫的成品质量标准。 4、了解女衬衫款式变化的工艺要求及操作要领。 五、两用衫的缝制工艺 课程内容 茄克衫缝制工艺。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茄克衫的缝制工艺流程及其质量要求。 2、掌握茄克衫的熨烫工艺要求。 3、掌握茄克衫的成品质量标准。 4、了解茄克衫款式变化的工艺要求及操作要领。 六、西服的缝制工艺 课程内容 简做女西服的缝制工艺;男西服的缝制工艺。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男、女西服的缝制工艺流程及其质量要求。 2、掌握西服的熨烫工艺要求。 3、掌握西服的成品质量标准。 4、了解西服款式变化的工艺要求及操作要领。 5、了解西服的推、归、拔工艺及其常见病例的修正。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目录 1.《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 2.《机械加工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4) 3.《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5) 4.《机械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6) 5.《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7) 6.《机械设计基础(B)》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8) 7.《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9) 8.《机械系统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0) 9.《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1) 10.《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2) 11.《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3) 12.《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4) 13.《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5) 14.《数控机床》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6) 15.《流体力学(A)》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7) 16.《流体力学(B)》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8) 17.《液压与气压传动(A)》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9) 18.《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0) 19.《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1) 20.《工业机器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2) 2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3) 22.《数控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4) 23.《液压与气压传动(B)》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5)

24.《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6) 25.《现代产品设计及数据管理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7) 26.《现代工艺管理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8) 27.《现代质量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9) 28.《企业资源计划》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0) 29.《传感器原理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1) 30.《光电测控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2) 31.《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3) 32.《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4) 33.《电子测量》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5) 34.《智能仪器仪表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6) 35.《精密测量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7) 36.《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8) 37.《力学量计量测试技术及仪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9) 38.《无损检测技术及仪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0) 39.《单片机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1) 40.《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42) 41.《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3) 42.《传感器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4) 43.《振动噪声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5) 44.《过程控制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6) 45.《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装置》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47)

服装制作工艺教学大纲

服装制作工艺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主要内容有:服装制作工具、手缝与熨烫工艺、缝纫基础、女装裁剪与制作、男装裁剪与制作等。 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熟悉服装制作过程中常用工具及其特点。 (2)掌握服装制作技术中基本手针工艺、机缉技术及熨烫工艺中的“推、归、拔、烫”等技巧。 (3)熟练掌握男女服装典型品种的裁剪与制作程序及工艺要求。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应将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2)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服装制作工具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制作服装所用的各类工具,掌握有关工具的使用方法、特点及其功能。教学内容 §1—1 缝纫工具 一、针具 二、顶针剪刀 三、剪刀 四、尺 五、画粉 六、锥子 七、镊子 §1—2 熨烫工具 一、熨斗 二、垫呢 三、水布 四、汤凳 五、铁凳 六、馒头 第二章手缝与熨烫工艺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手缝工艺从基本掌握到熟练掌握,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教学内容 §2—1 手缝工艺 一、拱针 二、寨针 三、打线钉 四、缲针 五、纳针 六、倒钩针 七、三角针 八、杨树花针 九、拉线袢 十、锁缝 §2—2 熨烫工艺 一、基本烫法 二、熨烫的作用 三、熨烫的类型 第三章缝纫基础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技工技术,并能熟练地使用缝纫机。 教学内容 §3—1 缝纫技巧 一、平缝 二、包缝 三、来去缝 四、分开缝 五、搭缝

《材料成型技术》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技术》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35006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2学时,实验6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选修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预修要求:工程图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材料力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将理论与工艺一融为一体,首先对整个材料的加工过程作综合描述,进而引出材料成型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并简要介绍其发展现状。然后阐述材料成型所涉及的若干共性理论问题,包括液态金属的凝固理论、材料成型的热过程、塑性成型的物理、力学基础等,最后分别介绍了各种材料成型的工艺方法、过程分析、技术要点及相关的工艺设备和模具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材料凝固成型、塑性成型、焊接成型的理论和基本工艺。对塑料成型、粉末成型、表面成型做一般了解。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每章布置作业,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实验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材料成型的工艺、工装(模具)。 考核形式为笔试,总评成绩将参考平时作业(占5%)和实验情况(占5%)。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材料成型技术的基本方法、基本问题和发展现状,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 义。 重点:成型技术的基本方法 难点: 第二章材料凝固理论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凝固过程中的热力学计算方法,凝固理论在铸造、焊接工艺中的应用。 重点:热力学计算及在铸造、焊接工艺中的具体应用。 难点:热力学计算 第一节材料凝固概述 第二节凝固的热力学基础

第三节形核 第四节生长 第五节溶质再分配 第六节共晶合金的凝固 第七节金属及合金的凝固方式 第八节凝固成型的应用 习题:课外补充4-6题 第三章材料成型热过程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材料加热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学会分析温度场。 重点: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分析温度场。 难点:分析温度场。 第一节材料成型热过程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材料加热过程的热效率 第三节温度场 第四节焊接热循环 习题:课外补充3-5题 第四章塑性成型理论基础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从金属学角度分析材料塑性变形对性能的影响,根据屈服准则分析材料的塑性变形力学条件。 重点:塑性变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材料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屈服准则的应用。 难点:塑性变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材料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屈服准则的应用。第一节金属冷态下的塑性变形 第二节金属热态下的塑性变形 第三节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分析 第四节屈服准则 第五节应力状态对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 第六节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习题:课外补充3-5题 第五章凝固成型技术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了解凝固成型的方法及凝固件的结构设计要点。 重点:凝固成型件的结构设计 难点:凝固成型件的结构设计 第一节凝固成型用金属材料 第二节液态金属的获得 第三节凝固成型方法 第四节凝固成型件的结构设计

最新服装缝制工艺教学大纲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服装缝制工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80030 180055 180070 课程总学时:180 周学时数:3;3;4 学分:2.2;2.5;3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必修 开课系(部):服装系 执笔人:石梅 审核人:王秀芝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服装裁剪与缝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会从西裤、衬衣、西服等基础服装的缝制工艺出发,通过实践,创造性地提出各种服装的工艺流程。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成衣的裁剪与缝制工艺。 2.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手缝、机缝、零部件的制作以及熨烫等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裙子、西裤、衬衣、西服等基础服装的工艺流程及缝制方法,能够根据各种不同的规格尺寸准确的绘制出样板,并能根据样板进行快速的排料、裁剪、缝制、整烫、检验等工艺。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基础缝制工艺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服装工艺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零部件的裁剪与缝制工艺。 [重点与难点]重点:机缝工艺练习。 难点:服装零部件的制作工艺。 [教学时数] 18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CAI课件教学,便于学生直观的理解理论,开阔专业知识视野。 [主要内容] 第一节手缝工艺 一、手缝工具

二、手缝工具的使用及保管 三、手缝针法 第二节机缝工艺 一、常用机缝工具 二、常用缝纫设备 三、机缝工艺 第三节服装部件制作工艺 一、袖头制作方法 二、口袋制作方法 三、领子的制作方法 四、裙子后开衩制作方法 第四节熨烫工艺 一、常用熨烫工具、用品 二、熨烫原则 三、熨烫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的控制 四、熨烫方法 [参考书目] [1]张家腾、王学主编,《服装缝制工艺基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孙兆全主编,《成衣纸样与服装缝制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服装的熨烫原则有哪些? 按要求缝制单开线口袋一个。 按要求缝制单开线口袋一个。 第二章裙子的纸样设计与缝制工艺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裙子的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裙子的裁剪与缝制工艺。[重点与难点]重点:裙子的裁剪与缝制工艺。 难点:裙子绱拉链及做装腰头的缝制工艺。 [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CAI课件教学,便于学生直观的理解理论,开阔专业知识视野。 [主要内容]

《服装工艺》教学大纲

《服装工艺》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服装工艺》 课程代码:20301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40学时(理论:16学时,2学分;实践:24学时,4学分) 先修课程:《服装材料》、《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制图》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中职)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服装工艺》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女时装工艺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服装工艺的原理、方法,掌握服装人体工学、人体测量等实际运用,以及制作技巧。使学生了解服装制作工艺的内在规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完成服装的制作的能力,对服装工艺与造型、材质、相互关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女时装的量体、裁剪、缝制工艺理论及其缝制方法,及女时装的缝制操作中的变化工艺的应用。 课程难点:女时装操作中部件及组合的制作方法及推归拔工艺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二)课程内容 女时装的缝制工艺 1、女时装的工艺简述 (1)女时装的外形 (2)女时装的部件分析及练习 (3)女时装的缝制工艺流程 (4)女时装的质量要求。 2、女时装的工艺流程与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女时装的缝制工艺,掌握各步骤的缝制工艺技巧,配裁里料的要点。掌握女时装的推、归、拔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一)实践教学的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了解服装缝制理论知识及熟练掌握基础型服装的制作工艺,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学生能够独立制作一般服装的能力。 1.本课程考试 2.本课程的评分标准以服装工艺的评分标准为准,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

材料成型工艺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材料成形原理,材料力学,机械设计 实践(实训、实习)课时:29课时 适合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成形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工艺规程的制订。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全部教学环节后,应达到: 1) 掌握金属材料成形工艺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制定一般零件的工艺流程设计的能力。 2) 能够分析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确定零件成形工序,懂得工艺设计及相应计算。 2)能够使用有关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 二、理论教学要求 绪论 1) 砂型与砂芯制造 2)铸造工艺方案的拟定 3)浇注系统设计与计算掌握浇注系统组元及其作用,浇注系统类型及其选择;掌握计算阻流截面的水力学公式和浇注系统设计与计算。 4 )冒口、冷铁与铸肋了解冒口的补缩原理;掌握冒口的设计与计算方法;了解冷铁与铸肋设计和典型铸造工艺分析实例。 5 )模锻工艺 6)锻模设计 7 )电弧焊掌握点焊、缝焊和闪光对焊原理特点应用;初步了解高频焊、摩擦焊、钎焊原理及应用。 三、实践教学要求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 9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3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要求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备注 1 浇注系统水模拟实验必做 2 塑性成形实验必做 3 CO2气体保护焊工艺实验必 四、学时分配 序号课程内容学时分配 讲课实验上机课外小计 1 绪论 1 1 2 第一章砂型与砂芯制造 2 2 3 第二章铸造工艺方案的拟定 4 4 4 第三章浇注系统设计综合实验 6 3 9 5 第四章冒口,冷铁与铸筋 4 4 6 铸造工艺分析实例 2 2 7 第五章模锻工艺 4 4 8 第六章锻模设计 2 2 9 第七章板料冲压实验 10 3 13 10 冲压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实例 2 2 11 第八章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工艺实验 8 3 11 12 第九章压力焊与钎焊 五、课程有关说明

东北大学材料成型课程设计

1.9吨直径30mm7075铝合金挤压棒材 生产工艺设计及成本核算 授课教师 学生 班级 学号

目录 摘要 (1) 1 合金概况及总体工艺流程制定 (2) 1.1 订单信息 (2) 1.2 合金成分及合金概况 (2) 1.2.1 合金的名义成分 (3) 1.2.2 合金的用途 (3) 1.2.3 合金的工艺特点 (3) 1.3 工艺流程制定 (4) 1.4 变形过程中各段定尺计算 (4) 1.4.1变形过程各段已知条件 (4) 1.4.2 定尺计算 (5) 1.5 成品率计算 (5) 1.6 熔铸投料量计算 (6) 2 具体工艺安排及操作步骤 (7) 2.1 熔铸工艺安排及计算 (7) 2.1.1 熔铸工艺的工艺流程 (7) 2.1.2 铸次分配 (7) 2.1.3 合金的成分计算 (8) 2.1.4 配料计算 (8) 2.1.5 熔炼工艺参数 (12) 2.1.6铸造工艺条件 (14) 2.1.7铸造过程中损耗率计算 (14) 2.1.8成品铸锭计算 (14) 2.2 锯切定尺安排 (15) 2.3车削工艺安排 (15) 2.4均火工艺 (15) 2.4.1 均匀化退火 (15)

2.4.2均匀化退火工艺设计 (16) 2.5挤压工艺 (16) 2.5.1挤压比 (16) 2.5.2挤压工艺参数确定 (16) 2.5.3挤压工艺设计 (16) 2.6固溶淬火工艺 (17) 2.7矫直工艺 (17) 2.8锯切 (17) 2.9包装 (17) 3成本核算 (18) 3.1成品率计算 (18) 3.2各工序工时及成本计算 (18) 3.2.1熔铸工时及成本计算 (18) 3.2.2锯切工时及成本计算 (19) 3.2.3车皮工时及成本计算 (19) 3.2.4均匀化退火工时及成本计算 (20) 3.2.5挤压工时及成本计算 (20) 3.2.6拉伸矫直工时及成本计算 (21) 3.2.7淬火工时及成本计算 (21) 3.2.8辊式矫直工时及成本计算 (21) 3.2.9锯切工时及成本计算 (22) 3.2.10包装工时及成本计算 (22) 3.3总成本核算 (22) 参考文献 (24)

材料成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原理 (Principle of Material Forming) 课程代码:(07310070) 学分:6 学时:90(其中:讲课学时80:实验学时:10) 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金属热处理 适用专业与版本: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2012修订版教学计划 教材:《金属材料成型原理》、雷玉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金属液态成型原理》,贾志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网站:(选填)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着重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阐明金属液态成型、塑性成型、连接成型以及材料在成形过程中的化学冶金或缺陷产生等基本内在规律和物理本质,使学生掌握材料成型的主要分析方法和基本原理,理解材料成型过程中的组织演化及形态,揭示材料成型过程中影响产品(材质、零件)性能的因素及缺陷形成的机理,培养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和分析材料成型过程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途径并对材料成型过程中微观组织结构分 析及研究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态金属的性质、铸件及熔焊成型件形成中的基本凝固理论,凝固过程中铸件与铸型的热交换特点,深入理解铸件形成过程及金属结晶理论;掌握金属塑性力学的基本知识,理解金属塑性变形与流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塑性成形问题的基本解法,对变形过程能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及力能参数的计算,并能预测变形过程中金属流动趋势;掌握在熔化焊条件下化学冶金和物理冶金方面的规律,焊接过程中冶金缺陷分析,为制定焊接工艺、提高焊接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习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金属材料综合性实验、铸造/焊接/锻造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等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需包括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内容,可以分项写,也可以合并写) 1.理解和掌握液态成型、塑性成型、熔焊成型三种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内在规律,

服装缝纫工教学大纲

服装缝纫工教学大纲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 服装缝纫工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大纲 一、培训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培训,使初学者可以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车间流水线车缝工作,达到上岗的技能要求。 1、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1)了解车缝工的工作内容与要求; (2)熟悉服装缝纫工具; (3)了解服装缝纫中常用代号和符号; 2、操作技能的培训目标 (1)掌握常用手缝方法; (2)掌握常用机缝方法 (3)能够处理简单的车缝线迹质量问题。 (4)掌握手工整烫的基本方法; (5)熟练掌握服装各种部件缝制工艺; (6)掌握简单裙装的制作工艺。 二、培训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培训中应切实保证服装车缝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时间和学习效果,达到生产岗位要求,顺利实现就业。 2、培训中应特别强调安全操作,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规定进行操作。 1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

三、培训课时安排 总课时:136课时理论知识课时:54课时操作技能课时:82课时 具体培训课时分配见下表: 培训内容理论知识课时操作技能课时总课时岗位情况简介 2 2 模块一基础工艺 一、缝纫基础知识 4 二、手缝工艺 4 6 30 三、机缝工艺 4 6 四、熨烫工艺 4 2 模块二部位、部件工艺 一、省、褶、裥工艺 4 6 二、开衩工艺 4 6 三、门襟工艺 4 6 70 四、口袋工艺 4 6 五、领子缝制工艺 4 6 六、袖头、腰头缝制工艺 4 6 七、拉链缝制工艺 4 6 模块三服装缝纫技能训练 8 20 28 考核 6 总课时 54 82 136 注:各周教学计划安排按实际周数调整。 2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 四、培训内容、要求及建议 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培训建议 岗位一、工作1、了解车缝工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树立正确的就情况内容及要业观念; 简介求 2、了解安全的意义及重要性,强调用机、用电、人身

服装工艺基础实习教学大纲

服装工艺基础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服装工艺基础实习/ The Basic of Garment Technology 课程编号:1301070004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艺术设计方向、时尚传媒设计方向)、表演专业(服装表演方向) 课程学时/学分: 40学时/2学分 审定人: 开课部门: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部门盖章) 一、实践的性质与目的 实践性质: 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艺术设计方向、时尚传媒设计方向)表演专业(服装表演方向)的学科基础课,是专业必修考查课。 实践目的: 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进行服装设计时,考虑其细节在工艺处理方面是否能够实现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本课程与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纸样、服装材料等内容的相关性。 二、实践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数讲授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1.相关工具介绍 4 2.常用术语介绍 3.服装工艺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第二章机缝工艺 1.常用缝纫设备的安全操作方法 2.机缝工艺的常用针法知识 12 1)平缝 2)分缉缝 3)坐缉缝 4)来去缝 5) 搭接缝 6)卷边缝 7)咬合缝 8)落漏缝 9)抽褶 缝 10)毛绲边 11)净绲边 第三章裙子制作工艺

2.掌握基本的机缝针法 3.掌握裙子的裁剪、制作方法,编写工艺流程 4.了解基本的手缝针法 5.完成综合性实践报告一份 四、实践报告的要求 要求:思路清晰,各项内容完整、布局合理、视觉效果好。语言流畅,字迹工整。不照搬照抄教材,无明显错误,实习报告与制作的成衣相符。实践报告的具体内容如下: 1.封面、封底、版式设计(2分) 2.成品照片或款式效果图(2分) 3.裙子用料一览表、料样及成本核算(2分) 4.裙子工艺流程图(4分) 5.裙子制作方法图解及文字说明(5分) 6.课程小结(感受、体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建议等,5分) 五、与其它实践环节的联系与分工 若条件允许的话,可先修服装结构基础课。后续课程为女装工艺实习,男装工艺实习。 六、建议使用的实践指导书 1.《服装造型学技术篇Ⅰ》.刘美华、孙兆全翻译.出版地: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 2.《成衣纸样与服装缝制工艺》.孙兆全.出版地: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 七、考核方式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的要求,本课程的总成绩由以下部分组成: 内容分数 基础缝型实习10 A字裙制作实习30 育克裙制作实习30 手针工艺实习10

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课程设计

模具的设计过程 (一). 概述 1.注塑模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确定型腔的数目。确定型腔的数目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根据锁模力、 最大注射量、根据制品的精度要求、根据经济性等等,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哪一种方法; 2.法定分型面。虽然在制品设计阶段分型面已经考虑或者选定,在模具设计阶段仍应再次校核。从模具结构及成型工艺的角度判断分型面的选择是否最为合适; 3.型腔的配置。这是模具结构总体方案的规划和确定。因为一旦型腔布置完毕,浇注系统的走向和类型便已确定。冷却系统和脱模机构在配置型腔时也必须给予充分的注意。若冷却通道不止与推杆孔、螺孔发生冲突时要在型腔配置中进行协调。当型腔、浇注系统、冷却系统、脱模机构的初步位置决定后,模板的外型尺寸基本上便已确定。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合适的标准模架。 4.确定浇注系统。浇注系统设计是模具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浇注系统的合理性对制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5.脱模方式。在确定脱模方式时首先要确定制品和流道凝料滞留在模具的哪一侧,必要时要设计强迫制品滞留的结构(如拉料杆等),然后再决定是采用推杆结构还是推件结构。 6.冷却系统与脱模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与脱模机构的同步设计有助于两者的很好协调,并体现出对冷却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7.确定凹模和型心的结构和固定方式。当采用镶块式凹模或型心时,应合理的划分镶块并同时考虑到这些镶块及镶块固定板的强度、刚度、可加工性、紧固性及可更换性。 8.确定排气方式。由于在一般的注射模中注射成型的气体可以通过分型面和推杆处的空隙排出,因此,注射模的排气问题往往被忽视。对于大型和高速成型的注射模,排气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9.绘制模具的结构草图。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绘制注射模完整的结构草图。在总体结构设计时切忌将模具结构设计的过于复杂,应优先考虑采用简单的模具结构形式。因为在注射成型的实际生产中所出现的故障,大多是由于模具机构复杂化而引起的。结构草图完成后,应与工艺、产品设计及模具制造及使用人员共同研究讨论直至互相认可。 10.校核模具与注射机有关尺寸。因为每套模具只能安装在与其相适应的注射机上使用。因此,必须对模具上与注射机有关的尺寸进行校核,以保证模具在该注射机上正常工作。 11.校核模具有关零件的刚度与强度。因为注射模是承受很高型腔压力的耐压容器,对成型零件及主要受力的零件都应进行刚度与强度的校核。 12.绘制模具的装配图。装配图应尽量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装配图中要清楚地表明各个零件的装配关系,以便于工人装配。当凹模与型心镶块较多时,为了便于测绘各个镶块零件,还有必要先绘制动模和定模部件装配图。在部件装配图的基础上再绘制总装图。装配图上应包括必要的尺寸(例如活动零件移动的起止点)。装配图上还应标注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内容是:

材料成型工艺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工艺 Material Form ing Tech no logy 课程编号:07310060 学分:6 学时:90 (其中:讲课学时:78实验学时:12 上机学时:0 ) 先修课程:材料成型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教材:《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工艺》贾志宏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金属材料焊接工艺》雷玉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牟林、胡建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2 版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金属液态成型工艺的方法、金属板料成形技术、焊接电弧及焊接方法等三大部分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常见的液态成型、板料成形、焊接工艺方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打好热加工工艺知识基础;了解热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趋势。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液态成型工艺 绪论 1基本内容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发展历史,液态成型工艺流程。 2教学要求 了解铸造产业的发展概况;了解铸造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工艺种类。 3重难点 液态成型工艺的基本类型、流程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1基本内容 (1)常用铸造方法的选择; (2)砂型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3)特种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2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铸造方法的特点;熟悉铸造方法选用的依据; (2)掌握砂型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方法;

(3)熟悉特种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方法。 3重难点 铸造工艺性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1基本内容 (1)工艺设计内容及流程; (2)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确定的基本原理; 2教学要求 (1)熟悉铸造工艺设计的依据、内容及流程; (2)掌握砂型铸造工艺方案制定的原理及方法。 3重难点 (1)生产纲领、生产条件对工艺方案制定的影响; (2)分型面及浇注位置的确定。 第三章浇注系统设计 1基本内容 (1)浇注系统概述; (2)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各组元内的流动规律; (3)浇注系统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 2教学要求 (1)了解浇注系统对液态成型过程的影响; (2)熟悉浇注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3)掌握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各组元内的流动规律; (3)理解浇注位置选择的原则; (4)理解浇注系统设计的原理,掌握浇注系统设计方法; (5)理解铸铁、铸钢、非铁合金浇注系统的特点; 3重难点 阻流截面的计算原理及公式。 第四章冒口及其设计 1基本内容 (1)理解冒口的工作原理;理解提高冒口补缩效率的原理;

服装制作工职业培训计划与培训大纲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服装制作工职业培训计划与培训大纲 篇一:培训计划xIn(4500字) 服装制作工培训计划(教学大纲) 一、工种:服装制作工二、培训目标:中级服装制作工 三、培训教程分为:应试指导、实战演练和理论知识强化,共三个模块 四、课时分配表 五、教学目标 第一部分应试指导 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并且面对的是操作技能鉴定的考核。教学中应加强应试指导、实战演练强化学习,通过大量练习,熟能生巧,能在规定的操作时间内达到操作技能的要求,完成整件服装的制作工艺 第二部分实战演练 考核要点1——测量服装尺寸 教学要求需重点掌握按款式造型测量标准男人体各部位尺寸及按款式造型测量标准女人体各部位尺寸。教学内容

(1)测量时装、女西服尺寸(2)测量中式服装尺寸(3)测量马甲尺寸 (4)按服装原型的要求测量人体的净体资料尺寸 考核要点2——按照人体体型的不同特征调整数据并确定制版方案教学要求需重点掌握挺胸体和驼背体型的特征教学内容 (1)挺胸体型制板方案(2)驼背体型制板方案考核要点3——打制样板教学要求需重点掌握: 1.标准女西服制版方法。 2.打制时装样板方法。 3.打制中式服装及马甲样板方法。 4.打制服装原型基础样板方法。 5.按原型基础样板进新行款式变化。教学内容 (1)单排两枚扣平驳领女西服打样板(制图) (2)马甲打板打样板(制图)(3)中式服装打板(制图)(4)打制服装原型基础样板(制图) (5)打制成人女子袖窿省式原型基础样板(制图) (6)男西服原型(制图)(7)女时装(制图)(8)按原型基础样板打制双排扣女中长外套(制图)(9)按原型基础样板打制可关领型的女时装(制图)(10)按原型基础样板打制宽松式中长女风衣(制图)(11)按原型基础样板打制插肩袖式女装(制图)考核要点4——服装裁剪教学要求需重点掌握:

服装教学大纲

目录 《服装效果图》教学大纲 (1) 《服装设计》教学大纲 (4) 《服装结构》教学大纲 (7) 《服装工艺》教学大纲 (10) 《服装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12) 《服装结构CAD》教学大纲 (14) 《服饰图案》教学大纲 (16) 《女装设计项目》教学大纲 (19) 《男装设计项目》教学大纲 (24) 《童装设计项目》教学大纲 (29) 《服装陈列项目》教学大纲 (33) 《服装营销项目》教学大纲 (39) 《美术欣赏》教学大纲 (44) 《服饰色彩》教学大纲 (46) 《服装史》教学大纲 (49) 《摄影》教学大纲 (53) 《服装整理》教学大纲 (56) 《民族服饰文化》教学大纲 (59) 《服饰手工艺》教学大纲 (61) 《服装市场营销》教学大纲 (63) 《服装材料概论》教学大纲 (66) 《服装外贸跟单理单》教学大纲 (70) 《服装生产管理》教学大纲 (72) 《服装品牌策划》教学大纲 (77) 《立体裁剪》教学大纲 (80)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82) 《专业实训》教学大纲 (84) 《岗位实习》教学大纲 (86)

《服装效果图》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服装效果图》 课程代码:203039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40学时,3学分(理论14学时,1学分;实践26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服装设计》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中职)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服装效果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性学科,是服装类课程中的专业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熟练的掌握服装与人体之间的表现方式及服装效果图的各种表现技巧,以便更好的表达设计意图。 二、课程内容 《服装效果图》以服装为对象,研究服装设计的表达方法和表现技法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要求从人体研究入手,由浅入深,运用各种技法对服装的款式、质感、发型、配件等加以表现,使画面达到完整性与艺术性兼备。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着装效果图及平面效果图的表现。 课程难点:人体结构的准确表现、着装的合理性及时装画的表现技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概述 1、服装效果图的概念 2、服装效果图的种类 3、服装效果图的特征 4、服装效果图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人体绘画 一、人体比例与动态 1、人体大形各部分比例 2、人体动态,人体动态正面、3/4侧面、正侧面及背面的画面安排 3、男人体、女人体、儿童体的比较 二、人体局部的刻画 1、头部与脸部五官的画法 2、脸部五官的位置 3、手的画法 4、脚与鞋的画法。 第三章服装的表现 一、着装效果图 1、服装的局部表现(领、袖克夫、口袋、褶裥、门襟、省) 2、人体着装练习(紧身、宽松和合体的服装) 服饰与人体关系,服装线条的特性与表现,以款式定动态。 二、平面效果图 1、平面效果图的分类。

塑料成型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塑料套管注塑成型 目录 前言 --------------------------------3 一、塑件的工艺性分析-------------------------6 二、成型设备的选取-----------------------------7 三、塑件的模塑工艺卡片-------------------------8 四、模具结构方案的确定-------------------------9 4.1 分型面的选择-------------------------9 4.2 型腔的确定---------------------------10 4.3 浇注系统的设计-----------------------11 4.3.1 主流道的设计---------------------11 4.3.2 注射机和浇口衬套的设计-----------13 4.4型腔、型芯的设计----------------------14 4.5 推出机构的选择------------------------15 4.6 模架的选用标准------------------------16 4.7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16 4.7.1 冷切系统的设计计算----------------16 4.7.2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16 五、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19 5.1 尺寸的计算----------------------------19 5.2 导向原件的选取------------------------21 六、注射机参数的校核---------------------------22 6.1 注射压力的校核------------------------23 6.2 注射量的校核--------------------------23 6.3 锁模力的校核---------------------------23 6.4 安装尺寸的校核-------------------------24 6.4.1 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